股票债转股的股票有哪些有哪些股票

  个股点评:  陕国投A:厚积薄发,“信托”+“AMC”双驱动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学 日期:  报告摘要  行业盈利模式回顾,手续费模式+投资模式+利差模式。信托业务主要根据信托资产规模收手续费,固有业务主要是信托公司运用自有资本开展放贷、投资等业务。  金融去通道业务,信托行业灵活性优势回归。信托作为惟一可以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投资的金融机构,能更好地抓住市场机会,提供全方位的投服务。  陕国投是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投融资利器,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陕国投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上市信托公司、陕西首家上市的省属金融机构。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国资委,大股东是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公司。  非银金融行业的上市元老,补充资本便利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由于信托资产规模迅速扩张,资本成为制约信托公司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作为上市信托公司,陕国投在补充资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2年、2015年分别定增21亿、32亿,资本大幅补充。  谋长远,布局金融控股。公司借制定“十三五”规划之机,积极谋划金融控股发展路径,完成之际,立即启动实施受让银行股权、参与发起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资本运作规划,为公司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投资建议:基于行业性机会和公司自身发展机遇,我们看好陕国投这只标的,给予“买入”评级,六个月目标价:7.07元/股。预计陕国投未来三年EPS 分别为:0.35、0.43、0.59,对应PE 分别为:17.60倍、14.19倍、10.37倍。  风险提示:金融监管趋严可能带来政策性风险;业务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异常波动带来的业绩波动风险。  安信信托2016年半年报及调研点评:逆势发力,中报业绩亮眼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杨莞茜 日期:  事件:近期公司公布了2016年,我们前往公司与公司就半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了沟通。  投资要点  2016年上半年信托管理余额从15.86万亿增长到17.28万亿,仅增加8.95%。在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上半年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同比增长53.1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3.93亿元,同比增长67.5%,EPS为0.79元,公司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业绩亮眼。同期对标上市信托公司陕国投A业绩预减2.05%。从收入结构上看,固有业务方面实现利息净收入2.01亿元,同比增加63.4%,收入占比8%;信托手续费及佣金实现净收入18.90亿元,同比增加95.4%,收入占比为92%。业绩贡献来源于收入占比最高的信托业务同比大幅度增长。  公司看点:  1、探索产融结合的盈利模式。公司积极探索推进业务创新转型,探索出产融结合的盈利模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投资方向也从过去传统产业向、物流、大健康等创新产业转变。最新推出的“基础设施产业缤购基金”,通过并购项目,参与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其战略相关的产业项目进行投资、收购和孵化,从而实现基金收益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双赢。  2、主动管理能力强,信托报酬率提升较快高。公司信托业务结构优化,主动向高信托报酬率的主动管理类业务延伸。2016年公司主动管理的业务规模占比达到了50%,较2015年底的45%持续提升。上半年公司的平均信托报酬率达到0.74%,年化1.4%,高于行业2015年底0.53%的平均水平。  3、整装再出发,成长期逆势发力。年,()与中信信托的合并方案一直悬而未决,在人、事动荡时期公司错过了信托发展年代。步入正轨后2015年公司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快速提升,发展主动管理业务,扩大固有业务规模,包括后首次进行资本补充,共进行了2轮30和50亿元的增发。  4、积极扩充资本金,加大对固有业务的投资。自2015年开始公司加大对金融产品的投资,2016年上半年投资收益1.12亿元,同比增加了7130万元,增幅达178%。新一轮增发到位后,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将从70.86亿元增长到120亿,打破资本管理下对固有业务规模开展的约束。  5、信托主业+其他金融牌照。2015年公司陆续参与保险、商业银行等同业的,包括参与设立信用保险公司,参股泸州市商业银行6.03%的股权、以及参股渤海人寿。公司目前以信托为主业,认购金融企业股权多为投资,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张,未来可能还将会陆续通过财务投资、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收购金融股权,形成多元金融平台,各金融资源之间有望实现协同效应,促进共同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年实现营业收入39.72亿元、47.48亿元、53.34亿元,净利润26.68亿元,31.50亿元、35.15亿元,EPS(摊薄后)分别为为1.49元、1.74元、1.95元,对应16年PE13.4X。如果给予15倍-17倍,合理估值区间为22.4-25.4元,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信托规模及信托报酬率大幅风险;刚性兑付风险。  浙江东方:传统主业收缩,静待AMC注入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福 日期:  一季报业绩超出预期  2016年一季度公司取得营业收入13.7亿,实现归属净利润1.4亿,同比分别增长0.95%、48.9%。考虑目前浙江省地方AMC浙商资产的注入尚未完成,公司一季度尚能录得如此优异业绩,超出我们预期。  投资收益助推业绩大涨  公司一季度业绩能够实现同比48.9%的增长主要因投资收益同比大涨32.2%。  而投资收益主要系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增加所致,公司期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余额(32.7亿)全部为权益资产,考虑一季度市场走势,我们推测更可能是处置以成本入账的股权投资(主要为天堂硅谷等VC基金)所致。  传统主业收缩,或为深度转型金融蓄力  公司此次有两个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一是公司取得经营净现金流2.4亿,同比增长49.1%,二是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现金支出(主要的经营性现金支出项)同比下滑25.8%。我们认为这两个指标综合分析直接表明公司传统的商贸物流主业出现主动收缩迹象,改善现金流,或为深度转型金融蓄力。  搭建以AMC为核心的金融生态圈,剑指金控平台  公司前期公告定增注入浙江省地方AMC浙商资产,并将搭建起以AMC为核心涵盖租赁、保险、产业投资基金、信托、房地产等多元业务的金融生态圈,构建区域性的,为公司金融板块注入核心竞争力。我们预计年金融板块将为公司贡献净利润8.7、10.0、11.5亿。  静待AMC注入,维持“买入”评级  根据分部估值法,我们认为公司整体合理估值为350-410亿元,股本扩张后(12.86亿股)对应27-32元/股,相较停牌前收盘价19.86元/股有36%-60%的空间。目前我们仍需等待定增最后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全球经济低迷,公司传统业务业绩乏力;2)宏观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导致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收益率下降;3)资产重组进度低于预期。  海德股份:设立专业子公司,不良处置业务发展加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泰,刘晓宁 日期:  投资要点:  设立专业子公司,加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布局。设立杭州海渡投资管理公司为了全面推进海德资管开展不良资产管理业务,以便全方位、多元化为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提供配套服务。  与上海瑞威资产合作发起设立合伙制私募投资基金,为了加大融资杠杆处置不动产方面不良资产业务。通过两个专业子公司的设立,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做了重大组织架构设计,为实际处置不良资产铺平道路,不良处置业务将加速进行。  增发已经上报,完成后增强公司经营实力。公司于8月31日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受理。根据之前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以13.06元/股价格,向间接控股股东永泰控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股,募资总额不超过48亿元。融资目的为增资海德资管。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目前海德资管注册资本仅10亿元,对于业务开展十分不利。公司此次增发如获批准完成,公司资本金实力将大幅度提升,融资能力也相应增加,公司业务发展将提速。由于海德资管注册地位于西藏,有一定获得优先审批的可能,预计过会速度相对较快。  不良资产行业大有可为。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高企,全行业平均不良率已经突破2%,同时还有大量关注类贷款可能随着经济低迷转向不良贷款。银行业未来需要处置规模将显著增加。同时,由于经济低迷,企业间应收账款等坏账比率也出现上升势头,企业间不良也在加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空间巨大。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作为A股唯一一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专业性、稀缺性将使公司获得大量业务机会和业绩增长潜力。预计在2017年后业绩增长潜力开始展现。在不考虑公司非公开增发完成的前提下,公司会获得西藏牌照后,第三方托管业务将会加快开展,并逐步开展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因此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年实现净利润0.76、2.43、3.5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0、1.60、2.31元/股。如果增发48亿完成,公司将有充足的资金通过杠杆运作不良资产,预计净利润有望大幅度扩张。维持“买入”评级。  鞍钢股份:受益行业复苏和降本增效,业绩明显大增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件,倪文祎 日期: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016年半年报,实现营收254.3亿元,同比下降12.29%;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3.00亿元,同比上涨93.55%;实现EPS为0.041元/股,比上年同期增加95.24%。  评论  受益钢价上涨,半年报业绩大增。上半年钢材市场出现回暖,以基建、地产为首的需求端不断扩张,供需错配推动钢价出现明显上涨,行业利润出现大幅反弹。虽然4月底到五月,钢价出现调整,但由于钢厂多为提前锁定订单利润短期内受影响有限,行业基本面复苏是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受益于此,公司钢铁业务毛利率尤其热轧薄板系列产品由去年同期6.19%提高到今年的15.16%,为业绩改善提供了一定支持;  挖潜降本加研判采购,降本增效助力业绩改善。上半年公司继续深挖企业内部潜力,大力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公司成立系统降本推进小组,通过系统理论建模找短板,通过与先进企业对标找差距,明确了以“铁素流、碳素流、加工费”等为轴线的九大项45个课题的系统降本攻关目标。此外,做好市场研判,找准采购时点,持续降低采购成本。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上半年,公司采用大型钢锭生产核一级设备--稳压器用钢16MND5取得成功,获得中广核认可证书,并成功实现阳江6#机组稳压器用钢的生产、供货;公司成功研发海洋核动力平台安全壳用钢,为公司用钢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公司完成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钢全部船级社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90mm厚集装箱船用止裂钢认证的钢企;首次成功批量生产厚度为2.0毫米、宽度为1500毫米的极限超薄宽幅低合金汽车钢;成功开发含碳量为0.85%的高碳弹簧刃具用钢SK85,替代了进口。  鞍钢是低估值行业龙头。鞍钢目前PB仅0.77,钢铁行业板块估值最低。受益于冷轧弹性最大,1-7月汽车销量同比增加9.8%影响,冷轧价格上升较快,冷轧系产品盈利最好,吨钢毛利达600-700元/吨,在宝武停牌情况之际,鞍钢是冷轧系产品首选标的。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16-18年EPS分别为0.25元、0.40元、0.51元,维持“买入”评级。  光大银行:利息和非息均衡增长,关注和逾期占比下降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荣 日期:  事件  ()发布2016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9.68亿元,实现净利润164.68亿元  简评  一、净利润平稳增长,利息和非息收入均衡增长  2016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4.68亿元,增长1.24%,盈利保持平稳。实现营业收入469.68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  (1)利息净收入增加5.2亿元,同比增长1.62%。净息差为1.88%,同比下降39个基点。受利率下行的影响,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拆出、存放金融机构及买入返售资产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  (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8.98亿元,较同期增3.4亿,增幅2.51%,主要是代理业务手续费、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增量较大,分别同比增长56.62%和4.72%。  (3)其他非利息收入为4.45亿元,同比增加5.70亿元,由于15年年中,其他非息收入负增长,同比增加额大于当期额。主要来自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增加。  (4)收益结构优化,非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30.54%,同比上升1.04%。  二、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贷款结构有所优化  资产3.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85%。主要是贷款和垫款、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等项目的增长。其中,贷款和垫款总额1.7万亿,比上年末增长12.34%。其中: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贷款占比有所下降,民生及公共服务相关领域的贷款占比整体有所上升。贷款地区分布相对稳定,区域结构趋于均衡。  三、不良率和逾期贷款占比下降  (1)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255.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32亿元;不良贷款率1.50%,较上年末下降0.11%;  (2)关注类贷款占比4.25%,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不良加关注占比合计为5.75%,接近行业均值。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珠江三角洲、地区不良贷款增加。  (3)逾期客户贷款597.06亿元,占比为3.51%,较上年末下降0.58%。  (4)拨备覆盖率逼近150%的监管红线。拨备覆盖率为150.25%,比上年末下降6.14%。  四、对公和个人贷款增速均衡,都实现13%的增长,相较同业特殊  (1)对公贷款余额1.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7%。小微贷款余额0.3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1%,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光大银行将小微贷款记入  (2)个贷余额(不含信用卡贷款)0.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11%。  五、新兴业务持续增长  (1)资产托管规模34366亿元,实现托管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9.78%。表内贸易融资余额比上年末增长21.09%。理财产品余额1.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8%。  (2)光大持续打造“阳光银行”、“云缴费”、“云支付”、“e点商”、“e理财”、“e容贷”6大业务品牌,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其中,手机银行客户2414.8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11.76万户,对私网银客户2294.9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3.58万户;电子支付客户1254.1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12.95万户;银行关注客户1396.4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62.47万户,对公网银客户34.3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万户。  六、资本充足率小幅下降  日,资本充足率10.87%,一级资本充足率9.3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54%,较去年年底分别下降1%、0.79%和0.70%。资本补充的必要性在增强。  七、投资建议  中报显示:光大在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上较同业更好。其一、利息和非息收入都实现正增长;其二、不良率、关注占比、逾期贷款率都较年初小幅下降;其三、信贷结构在持续改善,不良高发的行业,其贷款在减少,事关民生的贷款占比在提高,区域结构持续优化中;其四、贷款增速均衡,对公和零售贷款增长相当,投向没有出现一边倒;其五、新兴业务较快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快。  我们维持光大银行“买入“评级,预测16/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4%,EPS为0.64/0.67,PE为6.04/5.80,PB为0.82/0.74。  东兴证券:东方资产股改完成,银证合作全面启动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飞 日期:  投资建议  作为东方资产旗下唯一上市券商,大股东股改完成、筹备引战上市,未来将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更多支持和资源;与大连银行全面协作的启动,标志着大股东旗下各金融平台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将为公司发展带来更多客户、资源和机遇;公司战略清晰,打造“大投行、大资管、大销售”产业链,定增再融资后,资本实力将大为提升,助力公司业务腾飞。  公司当前PB4.4X,预计定增发行后,PB将降至3.0X,考虑到公司大股东雄厚资源支持等因素带来的估值溢价,使得公司估值水平高于一般券商,预计定增后公司估值仍有向上修复动力。预计公司18年EPS分别为0.60/0.80/1.02元,维持“买入”评级。  华菱钢铁:钢管+汇兑造成亏损,未来转型可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件,倪文祎 日期:  业绩简述  公司发布2016年报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219.33亿元,同比增2.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6亿元,亏损幅度扩大;实现EPS为-0.31元。  评论  受益行业回暖,长材吨钢毛利率改善。上半年钢铁行业整体有所回暖,以基建、地产为首的需求端扩张,钢厂订单亦有明显改善,行业利润出现大幅好转,虽然4月底钢价调整近一个月,但由于企业订单模式多提前锁定利润,对整体企业利润影响有限。受益于此,()制造板块长材毛利率为11.35%,同比上升7.51个百分点。  钢管+汇兑损失,导致净利润亏损。由于今年来石油价格持续低迷,行业景气度下降,油气开采活动持续减少,最终导致无缝钢管国内市场持续低迷,外加出口贸易摩擦加剧,整理经营出现困难,钢管吨钢毛利率为-10.25%,同比下滑26.56个百分点。虽然经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子公司华菱钢管对部分固定资产、存货及应收账款计提了减值准备,但报告期内华菱钢管仍亏损9.8亿元。再加上人民币贬值导致产生汇兑损失、汽车板公司尚未达产出现亏损等因素,报告期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9.46亿元。  未来转型金融+节能发电,转型类标的首选。日前公司发布重组预案,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的一系列交易,置出原有钢铁主业相关资产,并注入优质金融资产(财富证券)与发电资产,拟置入及购买资产交易金额合计为137.18亿元。交易完成后,原有盈利能力较差的钢铁资产将全部置出,上市公司将形成以“金融+节能发电”双轮驱动的业务架构,有望打造以湖南地区为主、辐射全国的金融控股平台,前景可期。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16-18年实现EPS分别为0.02元、0.09元、0.12元,维持“”评级。  中航资本:金控巩固协同优势,产融提升业绩弹性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飞 日期: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016年中期业绩,实现总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下降3.1%;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21.7%;截至6月末,公司总资产1280.3亿元,较年初下降16.0%;净资产205.8亿元,较年初下降1.6%;EPS0.13元,同比下降31.6%;ROE5.35%,同比减少3.63个百分点。  经营分析  1、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出现下降,但绝对数接近完成半年目标。  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下降3.1%;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21.7%,营收和利润接近完成半年目标;ROE5.35%,同比减少3.63个百分点。6月末,公司净资产达到246.1亿元,较年初下降0.02%,公司亿元。  2、上半年,公司租赁和信托业务收入贡献显著提升,证券业务收入贡献下降。  上半年,公司租赁、信托、财务公司、证券、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8.0、9.8、8.0、5.8、0.2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43.5%、23.8%、19.3%、14.0%、0.5%。其中,租赁、信托和财务公司业务占比分别提升9.3、4.1、2.3个百分点,证券业务占比下降13.7个百分点。上半年,公司租赁、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3%、17.5%,证券业务由于受市场下跌影响较大,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1.1%。  3、金控巩固协同优势,租赁、信托业务大幅提升。  公司依托大股东()雄厚的资源实力,旗下拥有证券、信托、租赁、财务公司、期货等金融牌照资源,通过发挥各业务条线的协同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提高公司经营效率。2016年上半年,公司租赁和信托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租赁业务营收增长23.3%,信托业务营收增长17.5%。  4、产融结合助力创新发展,提升公司业绩弹性。  公司是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上市的重要金融平台,随着资产证券化、、军民融合等改革的推进,公司通过产融结合,积极开拓航空产业和的股权投资机遇,参与优质投资项目,分享军工证券化、国企改革带来的发展机会,提升公司未来的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  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上市的重要金融平台,公司发展依托大股东的大力支持,通过金控平台发展巩固传统金融业务优势,同时通过产融投资,分享国企改革、军工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机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预计18年EPS为0.43/0.56/0.70元,维持“买入”评级。  海航投资:以退为进,转型思路不变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荣 日期:  事件  公司调整非公开发行预案  3月12日,公司公告调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由原定增金额120亿缩减为74亿元。不再使用募集资金实施“增资取得渤海信托32.43%股权项目”,将“补充流动资金”金额由32.43亿元下调为21.76亿元。  简评  降额度,保发行,为主动适应市场环境之举  2015年4月,公司首次公布了非公开发行股份收购信托、保险、相关资产的预案,谋求转型,彼时上证综指在4000点上方。  预案发出后,受到市场认可,股份从4.77元最高摸至17元附近。  去年7月份起,市场一路走低,目前跌至3000点下发,市场情绪脆弱,百亿规模以上定增少见。鉴于此次定增已历时约一年时间,公司此时选择主动调减规模,我们判断为确保发行成功,加快转型进度的主动做法。  转型决心坚定,思路未变  在公布定增预案后,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处置低效资产的动作,先后剥离唐山、苏州等受宏观影响较大的三线城市资产,目前仅剩天津、上海的房地产业务。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分析过公司未来转型的方向——金融投资平台,涉足房地产信托基金(与铁狮门合作)、和金融企业股权投资,此次预案调整,仅仅调减金额,募资使用仍然紧紧围绕转型方向,我们理应有所期待。  保存弹药,未来动作可期  此次调减规模虽然不再使用募集资金“增资渤海信托取得32.43%股权”,但增发成功后公司仍然补流21.76亿,并拥有排名十位左右的财险公司华安财险近20%的股权和北京四环商业物业建筑。  基于目前公司的发展战略,未来大概率再次在养老产业、金融企业投资领域有动作。而且届时可直接利用自有资金操作,不再通过定增过会等复杂程序。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
责任编辑:yyc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
本人愚见,债转股应该会减少负债,增加流通的股票,应该会抬高股价。但是很多牛人说股价会因此下跌。请大牛们谈谈对这个事情的理解,谢谢。
债转股这是我见过最没羞没臊的手法清明节有一条重要的消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决定,将启动债转股,首批的金额是1万亿。什么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呢?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国家机构,国家建立这个机构来处理企业欠银行的烂账(也就是不良贷款),企业还不起钱,这个机构就出来做和事老,免得到处破产影响经济。什么是债转股呢?就是欠债变成股权,以前我欠你钱,但我没钱,我用股票还,以前你有我的债务,现在变成了你有我的股票。这个欠债是谁欠谁的呢?主要是国有企业欠银行的。这些企业要么资金流有问题,要么经营困难,总之还不起钱。第一批债转股的公司,国家宣称是基本面好,但短期都困难的公司。就差写上“优质”两个字了。债转股的“股”从哪来? 发!行!新!股!这办法有多龌蹉,简直写出来都脏手。举个例子,企业欠银行2000万,就发行2000万新股给银行,就当还钱了。如果原来企业的股票市值是1亿,1亿资金平分企业的资产。但现在凭空多出来2000万,变成12000万,每个股东平分到的资产一下子缩水至0.83倍。简单点说,企业用本来不存在的钱,稀释了股权,还了债,这债就一笔勾销了,不用再还了。能不能再爽一点?能。借债有利息,现在变为用股息支付。债息是强制的,股息爱派不派,这下连利息都不用还了。还能更爽一点吗?还真可以!本来在破产结算的时候,债权比股权优先,变卖资产得先还给债主,其次才是股东,债转股了,我们平等了。这下企业们嘴都笑裂了,感谢国家啊,钱不用还,利息不用还,破产了还能吃到第一口。银行怎么看?银行不怎么看,国家说了算,打碎牙往肚子里吞。银行吞下的,是已经稀释的股票。这些公司经营有问题,连钱都还不起,以后说不定还会继续贬值。那他们会怎么办呢?卖!卖给谁?看了下面一张图:这些分析都说对国企有利,确实有利。不用还钱了,当然有利了,嘴都笑裂了。但这只是不用还钱而已,公司经营还是a piece of shit,不用还钱并不等于能赚钱了。更脏的是,“利好”这个股市用词,甚至有的直接说利好什么股。股票已经被稀释了,价格高于价值,价值还在下跌,银行们急着出手,好一个“利好”。接盘侠们要出动了,希望能劝回一两个。---------------补充回答-------------------回答一下评论中王鹏说“债转股是利好”。我总结一下这个看法的逻辑(如果不同意我这么归纳你的观点,请告诉我):1,债转股后,企业不用还钱,相当于银行给企业捐了钱,这笔钱不但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划掉,还可以划入流动资产。所以企业等于平白无故多了好多钱,而这些钱将对企业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2,企业发展前景好,对于股价是正面影响。这个逻辑忽略的地方,在于 1,收到捐款≠经营改善2,企业利益≠股民利益先来说第一条,收到捐款≠经营改善。下图是资产负债80%以上的公司名单80%的负债都有这么多,两市公司的负债情况有多严重可见一斑。背着这么高的负债,就好比抱着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稍有不慎就要面临破产。高负债还不起钱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短期经营有问题,但未来仍有潜力的企业,我把它们称为流感企业;另一种,是不适应新的社会生产结构,未来没有潜力应该被淘汰的企业,我把它称为癌症企业。
流感,撑过去就好。癌症,今天给药,明天还是死。在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癌症企业像皮疹一样到处冒出来,它们产能过剩,盈利下滑,不适应新的社会生产结构,迟早要被剔除,或是被吞并整合。但现在有了债转股,流感企业和癌症企业同时被保护,以致于市场不能正常地剔除僵尸企业。债转股并不解决问题,它延长了问题被解决的时间。另外我看到楼下“巴菲特的左手”的回答,提到银行持股对公司的管理是个利好,因为“银行有其自身的约束激励机制,对信贷人员的信贷业务有严格考核”。我觉得这也是不成立的。先不说管理改善,有人监督,是否就能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先从人力成本上的角度来看,这种监督就是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中国四大行,每行都是数十万家企业的债主,却只是少数几家的股东,就是因为两个字:成本。1万亿都变成股权,要想都监督……我不敢想。现在了看第二个不等式,企业利益≠股民利益。企业得到了一笔捐款,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但对股民来说并不是这样。因为:1,股权稀释。这个上面讲过了,股票还是那么多股票,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降低了,公司的固定资产,盈利没有变化,所以你的股票所代表的固定资产,每股盈利就缩水了,而市盈率却凭空上升。2,僵尸就是僵尸。企业接受这部分捐款,不代表企业就能救活,相反,接受这个捐款倒是能暴露出一部分僵尸。3,银行变现只能卖股。银行账面上的不良负债的确少了,但这种不良负债披了个马甲变股票了。以前要钱找企业要,现在就通过卖股票找股民还。碰巧这些企业都是给银行烂账的问题企业,不管短期问题还是长期问题,都是问题。银行买不卖对企业发展的确没什么影响,但如果银行卖,这就是利空。4,股票是一张纸。技术分析党都相信股票有脱媒性,即股票价格经常脱离它的真正价值。而在中国,普遍股息分红低,收益甚至比不上银行存款。所以股票本身并没有价值,更多被视为投机工具,而不是投资工具。你买的股票是一张纸,而你买这张纸的唯一原因是“别人会出更高的价把它买走”。如果别人因为企业收到一笔捐款,就忽视这企业存在的问题,忽视企业前景,忽视被稀释的股权,而对这个企业的股票趋之若鹜,那这个“别人会买”的假设就成立,你就可以大胆地买进。说句与利多利空无关的话:如果这个债转股机制以后被长期广泛地运用,那么股市就会变成消化烂账的垃圾桶。--------------------- 再次补充回答---------------------------王鹏给我发了很长的私信,向我说明一些问题。我在这里对他做一些回答。这里贴上他的原贴:========================================================================说实话你跑的很远,and我跑的更远,见谅。我依次分析一下:先说我的逻辑忽略的地方:1,收到捐款≠经营改善2,企业利益≠股民利益。最简单的解释如果收到捐款≠经营改善,那么收到捐款=经营更差?你觉得那两个逻辑行得通,请别用什么道德标准来解释。2,企业利益≠股民利益,那么你就真的就不是在说股市了,请先搞清楚前提我们说的是股市,即使中国股市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是应该通过一步一步解决的,投机行为是很多,但是你看中国股市的历史,投机行为是在慢慢的变少,股市是越来越完善,股市是国家经济完善的标准,如果你还坚信的认为中国股市必将成为投机者的赌场,那么我们就不用讨论这个问题了,我认错。所以我们讨论的前提是股市是有希望的股市。另外也不要简单的认为股民就是好人,每个想投机的股民都是坚信自己是一个聪明的骗子,而赔钱就是这些聪明人的学费,股市整体的投机现象说白了就是大量投机股民的行为导致的,试问如果你坚持看好一个企业,买了股票不去炒作投机,庄家再去控制涨跌对你有影响么?那个表很大很多,我随便挑一个洛阳玻璃资产,资产13.14亿,负债10.36亿,所有者权益2.78亿,每股净资产0.54元,股价31.18元,资产负债率是78%(貌似比万达王健林也差不多70%到90%之间)你能搞清楚净资产和股价的关系么?我们就用债转股举例下,如果银行将负债10亿全部转股,那么股本增加10亿/31元=0.32亿股,那么总股本从5.26亿股增加到5.58亿股,而净资产变成13亿,每股净资产变成2.35元,净资产增加335%,后面一些计算我希望你亲自算一下不要凭空想象,不是你想的什么不变那么简单,如果你数学足够好。上面跑题了,只是举例而已,接着说高负债和还不起是两个概念,你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退出机制,这个我比你还支持,但问题是跑题了,退出机制在推出的过程中,请慢慢等待,但是并不是高负债等同于退出,(我发现你对于很多等于不等于的问题逻辑真心跟我不同,可能是知识体系不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国企业不是高负债经营那么从1万做到100亿用10年,每年的年化增长率是多少,你算下,我算下这个貌似不好算,呵呵,其实就是300%,如果从1000万做到100亿用10年,每年的年化增长率是100%,如果你觉得前一个很少见,那么后一个大把的企业做到了,那么你觉得10年100%容易么?如果50%的负债,假设利率是0,那么年化增长率只需要50%,貌似也不容易!如果75%的负债,那么年化增长率只需要25%,请问年利润能高于25%容易么,这还不包括银行利息,如果假设10%银行利息,那么年利润要高于35.5%!87.5%的负债,年化增长率12.5%,算银行利息10%,那么年增长率高于22.5%。说这么多就是告诉你现实中高负债是普遍现象,不然中国怎么可能发展这么快,高负债也是很正常的,(这是指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抛开讨论问题,我对于中国经济悲观的重要原因就是低速发展情况下,债务危机的爆发,所以我极度看空中国,不仅仅是看空股市还是这个所谓债转股,跑题了)至于你后面自己命名的流感企业,癌症企业如果你真的了解企业便会知道你这个名词多可笑,我就是给你说的这些企业放贷的个人,对于企业家来说,企业就是孩子,会想一切办法救孩子,但问题是没有粮食,我讲的企业是私企,国企另当别论,当然债转股的肯定是国企,国企是另外一个分析模式,但是已经跑题很远了,我们说的问题一直都是这个药到底是吃了好还是不好,而不是这个药到底能不能治根,知道饮鸩止渴么,乐观点国家在努力想办法,悲观点国家在做事情。你说的什么剔除僵尸企业,什么过剩产能,这根本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我们讨论的问题只有两个主体一个是银行,一个是上市企业,你不要扩大范围到全国问题上,如果有一个政策可以解决全国产能过剩问题,我宁愿相信你是上帝,you can you do。下面一部分说到正题上--银行,从人力成本上来看,监督是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请问你想说明什么问题,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就可以不做么?呵呵,你是银行信贷员吧,填两个表格领导说一句话就放出去一个亿,一年收1千万利息!这个活轻松,不是巨大工程。说到这里我就想骂人了,就是因为银行只挣钱不做事,什么叫巨大工程?你就是过得太舒服了,如果你不挣钱,我看你去做不去做,本来就是应该去做的监管,只是因为国家政策让你们太爽了,现在让做反而不愿意了,贱人就是矫情,不做就等着去死就是了。成本,你知道什么叫成本?0元的贷款,假设1万个企业,每个企业1个亿,每个企业利息一年1千万,你雇10个工商银行行长年薪50万,去监管这个企业,一年也500万的利润,你他妈的跟我说成本,你数学老师是掏粪的教的。对不起,情到深处不得不骂。我贷给企业几十万都恨不得天天去他哪里上班,你们几个亿雇不起人监管。你居然说你不敢想,我都不想和你讨论了,心理学家!第二个不等式企业利益≠股民利益1,股权稀释。还是想骂你的数学老师,还有语文老师,我上次回答已经说了,盈利是有变化的,得考虑利息和利润的关系,你为什么看不懂?至于股票的公司所有权,我前期说的让你自己去算的,你去算算,看到所有权到底变化了多少,如果数学不好看不懂,还是去找个理科生给你讲一下,我真心泪!2,僵尸就是僵尸。人终归是要死的,为什么还要去医院救呢,亲!相反后面我真心想忽略啊,第一跑题,第二你可能听不懂。你觉得僵尸企业和不是僵尸企业的划分就是那么简单的,两个同样产能过剩的企业,如果一个死了,那么另外一个就活了,你告诉我到底哪个会先死,哪个是僵尸,现实告诉我没资本的会先死,知道猪肉价格的周期么,如果没有大量养猪的人破产,猪肉价格永远不会上升,至于谁先破产,谁就是僵尸么?理解一个名词要理解他的根本,不是说你说他僵尸他就是僵尸的,乔布斯再次回苹果之前,苹果还是僵尸呢!3,银行变现只能卖股。最肤浅的分析,如果你认为银行会卖,那么你现在卖掉就是了,国家没有规定不让你卖股票吧?买股票总是担心别人抛股票去套你,你真是把自己想的太伟大了,但实际上你连你为什么买都不知道,所以还是回归本质,来投机的银行卖不卖都是死,来投资的银行卖不卖都不影响。稍微深度的分析,我上次回答你了,可惜你没理解。4,股票是一张纸。这个好像上面说过了,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我们何必讨论呢?你说的那些人有几个是正收益的,认为股票涨的时候买,就是牛市买,认为跌的时候卖,就是熊市卖,结果是什么牛市5000点买,熊市2600卖,你说他不被宰谁被宰。换个思路,大家都看涨的时候市场已经疯了,就卖,都看跌的时候说明股票被低估到最低,果断买,4500点卖,3000点买,难道还会赔?股票就是一个镜子,自己是什么样子一照就出来,佛眼中所有人都是佛,狗屎眼中所有人都是狗屎。后面那个因为企业收到一笔捐款,就忽视企业存在的问题?你怎么能这样鲁莽的去决定别人的判断,企业收到捐款,明明就是利好,可以帮助解决问题,没有任何人去忽视他的其他问题,你为什么要强行这样说呢?难道一个人中了500万,你非得说他是祸,他必然会挥霍到破产,然后说这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最后那句话就更肤浅了,如果这个债转股机制以后被长期广泛地运用,那么股市就会变成消化烂账的垃圾桶!你想的真远,一个人去出国旅游,然后你看到了说,如果这个人每天都出国旅游,那么他迟早会破产!你说的真心太对了,我真心无言以对。如果你天天吃感冒药,我保证你迟早有一天会自杀!总是喜欢偷换概念,明明是一次危机处理方案,你非要说长期广泛运用,退一万步说,就算广泛运用结果也不是你说的那样,结果无非是投行的业务增加(你了解美国的投行牛还是商业银行牛,中国呢),商业银行业务减少,然后商业银行生存受到影响,然后不破不立改革创新,多么美好的明天!=======================================================================王鹏指出了我的很多错误,我很感激。我能力有限,这里只回答其中的几点。股市是投机的吗【企业利益≠股民利益,那么你就真的就不是在说股市了,请先搞清楚前提我们说的是股市,即使中国股市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是应该通过一步一步解决的,投机行为是很多,但是你看中国股市的历史,投机行为是在慢慢的变少,股市是越来越完善,股市是国家经济完善的标准,如果你还坚信的认为中国股市必将成为投机者的赌场,那么我们就不用讨论这个问题了,我认错。所以我们讨论的前提是股市是有希望的股市。】从2000年前的基金黑幕,到07年的疯牛,再到去年的疯牛,投机行为的确是在减少,未来的股市的确是有希望的股市。但现在的股市依然是投机的股市。这一点你也承认。所以现在股票本身还是没有价值,一切的成交逻辑还是建立在“别人会买”之上。股市为什么能消化烂账?就是因为这种投机造成了价值分离,价格价值分离了,就有GAP(缺口),这gap可以放进任何东西,包括高于净资产两倍的市值,包括80%的负债。企业几乎不用支付任何成本,就有一大笔钱通过股市流进来,一大笔债通过股市被勾销,因为有人愿意出钱买实际没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投机。每股净资产问题:【那个表很大很多,我随便挑一个洛阳玻璃资产,资产13.14亿,负债10.36亿,所有者权益2.78亿,每股净资产0.54元,股价31.18元,资产负债率是78%(貌似比万达王健林也差不多70%到90%之间)你能搞清楚净资产和股价的关系么?我们就用债转股举例下,如果银行将负债10亿全部转股,那么股本增加10亿/31元=0.32亿股,那么总股本从5.26亿股增加到5.58亿股,而净资产变成13亿,每股净资产变成2.35元,净资产增加335%】这个也有道理,我的确忽略掉了一部分债转股后每股净资产增加的企业,没有加进讨论。但你也忽略了一点:每股净资产增加的机制是股票溢价,溢价越多,每股净资产增加越多。举个例子来论证,一个公司有1亿的股东权益,欠款8千万,债转股后股东权益变为1亿8千万。假设债转股的股价是按照当前股价来确定,那么当前股价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况:情况1,一共1亿股,每股净资产1元,股价也是1元。债转股后股票增加了8千万,一共1亿8千万,每股净资产1元,前后不变。情况2,一共1亿股,每股净资产1元,但股价是2元。此时股票要增加8千万/2=4千万股,一共1亿4千万股,每股净资产=1亿8千万/1亿四千万=1.285元。每股净资产增加了128.5%。所以债转股后,账面上每股净资产增加越多的企业,实际溢价的程度就越厉害,越不值得购买。当然股票的内在不只由现有资产决定,还由未来前景决定。但我对这些企业的前景很难说乐观,不论是从以前的资产回报率来看,还是从产能过剩难度和转型难度来看,未来都很难配得上相当于2倍净资产的股价。更不用说这些企业有80%以上的高负债,而且利润下滑产生坏账。使股价脱离内在价值的原因,归根到底大家还是在投机。因为大家在投机,所以银行想把凭空产生的股票变现的时候大家还是会买,换句话说,最后还钱的不是企业,是股民。而股民除了“别人会买”这个假设以外什么也没得到。也就是说,股民消化了烂账。每股盈利问题:【我上次回答已经说了,盈利是有变化的,得考虑利息和利润的关系,你为什么看不懂?至于股票的公司所有权,我前期说的让你自己去算的,你去算算,看到所有权到底变化了多少】你上次回答说的是:【至于每股盈利,哪要看这个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是否高于银行利率,and这种公司的资产回报率肯定是很低的,低于银行利率,不然也不会还不起银行贷款。】你的意思我想可以归纳为”债转股后,每股盈利要加上之前应该还给银行的利息“。所以应该是增加的。”每股盈利“,就是每股净利润,等于总利润除以流通股数。加上应该本来应该偿还的利息,总利润的确是变多了。但股票数也增加了。用一下上面的情况1,股数增加8千万。债转股后股权结构变化:银行控股率是0.8/1.8=44%。假设之前你的控股是1%,现在就缩水了,变成0.56%,大股东们也一样。再来看每股盈利,我原来以为也是缩水的,但事实上:假定资产回报是2%,而银行利息是4%,那么之前的总盈利就是1.8亿X2%-0.8亿X4%=0.004亿,除以1亿股,每股盈利0.004元。债转股之后,是1.8亿X2%=0.036亿,除以1.8亿股,每股盈利是0.02亿。变为原来的5倍。我之前的确没有算,算完之后才知道,80%的负债全部变成捐款以后,这部分资金对企业的影响比我想的大太多,相当于企业凭空变大了1.8倍,甚至连利息的影响都很大。所以这一点你是对的,每股盈利增加了。负债和剔除不良公司问题:【接着说高负债和还不起是两个概念,你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退出机制,这个我比你还支持,但问题是跑题了,退出机制在推出的过程中,请慢慢等待,但是并不是高负债等同于退出,(我发现你对于很多等于不等于的问题逻辑真心跟我不同,可能是知识体系不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国企业不是高负债经营那么从1万做到100亿用10年,每年的年化增长率是多少,你算下,我算下这个貌似不好算,呵呵,其实就是300%,如果从1000万做到100亿用10年,每年的年化增长率是100%,如果你觉得前一个很少见,那么后一个大把的企业做到了,那么你觉得10年100%容易么?如果50%的负债,假设利率是0,那么年化增长率只需要50%,貌似也不容易!如果75%的负债,那么年化增长率只需要25%,请问年利润能高于25%容易么,这还不包括银行利息,如果假设10%银行利息,那么年利润要高于35.5%!87.5%的负债,年化增长率12.5%,算银行利息10%,那么年增长率高于22.5%。说这么多就是告诉你现实中高负债是普遍现象,不然中国怎么可能发展这么快,高负债也是很正常的,(这是指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抛开讨论问题,我对于中国经济悲观的重要原因就是低速发展情况下,债务危机的爆发,所以我极度看空中国,不仅仅是看空股市还是这个所谓债转股,跑题了)】我的原话是“80%的负债都有这么多,两市公司的负债情况有多严重可见一斑。”“在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癌症企业像皮疹一样到处冒出来,它们产能过剩,盈利下滑,不适应新的社会生产结构,迟早要被剔除,或是被吞并整合。”我想这和上面加粗的部分是一个意思。【至于你后面自己命名的流感企业,癌症企业如果你真的了解企业便会知道你这个名词多可笑,我就是给你说的这些企业放贷的个人,对于企业家来说,企业就是孩子,会想一切办法救孩子,但问题是没有粮食,我讲的企业是私企,国企另当别论,当然债转股的肯定是国企,国企是另外一个分析模式,但是已经跑题很远了,我们说的问题一直都是这个药到底是吃了好还是不好,而不是这个药到底能不能治根,知道饮鸩止渴么,乐观点国家在努力想办法,悲观点国家在做事情。】吃了药当然是好的,可以让企业短期好转。但是,第一,我比较关心这企业是不是能被根治的企业。第二,我们讲的是国企,国家不管这国企到底能不能治好,全都给药,吃了药以后所有企业短期都好转,让我这种一般股民更难分辨不能被根治的企业。第三,这药是国家给的,却是从股民手里拿的。虽然现在股票还在银行手里,但最后买股消化负债的还是股民。【僵尸就是僵尸。人终归是要死的,为什么还要去医院救呢,亲!相反后面我真心想忽略啊,第一跑题,第二你可能听不懂。你觉得僵尸企业和不是僵尸企业的划分就是那么简单的,两个同样产能过剩的企业,如果一个死了,那么另外一个就活了,你告诉我到底哪个会先死,哪个是僵尸,现实告诉我没资本的会先死,知道猪肉价格的周期么,如果没有大量养猪的人破产,猪肉价格永远不会上升,至于谁先破产,谁就是僵尸么?】在这里你指出我们有个核心分歧,你想告诉我的是,分辨僵尸企业是很困难的事,真正的僵尸不一定会死,会死的是一定是没钱的(现实告诉我没资本的会先死)。而我觉得是不是僵尸,会不会死,更重要的是从盈利能力,转型能力,行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管理水平,能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等等这些方面分析。这个核心分歧我不打算解决。因为现在债转股了,没钱的,有问题的,短期内都不会死。这个分歧没有存在的语境。我想再明确一下我的观点:靠适应以前的市场环境而成长起来的企业,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有一部分一定会死。好像你在湖里进化出了鳃,让你获得生存优势,但湖干之后,有肺的更容易生存,有鳃的那些,有的进化出肺,有的竞争剩下的水,剩下的就死了。债转股的意思就是给湖里倒了一桶水。一桶水对企业当然是利好,但因为一桶水就觉得有鳃的一定会活下去,那就不明智了。因为这桶水,有鳃的活蹦乱跳起来,这是个颇具迷惑性的现象。另,贴上私信原文已征得王鹏同意。
债转股这件事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是:杨白劳:我还不起钱了黄世仁:喜儿呢?杨白劳:已经抵押给张村李村王村等其他21位地主了……黄世仁心中一万只草泥马跑过,伸手打算抄猎枪杨白劳:慢!老夫打算开一个大保健会所,让喜儿当头牌,各位地主爷当大股东,靠公司盈利慢慢还钱,说不定还完钱后大爷们还能捞一笔额外之财。黄世仁看了一眼快40岁的喜儿,含泪在债转股协议上按下了手印……
说白了,就是搁置争议,让下一届政府来解决。拖时间债转股最核心的问题是怎么去批判那些是僵尸企业,那些不是?谁说了算?银行、地方政府、还是中央?这他妈是笔糊涂账啊!到后面绝壁是一地鸡毛。各路高手拉帮结派抢名额,最后什么结果自己想···最后又是二级市场的屌丝为国接盘。。。真恶心
债转股的问题,多个朋友留言问起,我来解答下,首先,关于债转股会不会导致股本扩容,长期看利空A股,我的答案是会有影响,但很小,首先债转股的企业,大部分是濒临破产的中小民企或者尾大不掉的大型国企,其中在A股上市的绝对数量肯定不多,因为涉及到上市公司运营,资金流,估值,债务评估等问题,其次,对负债率高的企业,负债的财务费用可以转换成利润,股本增加会摊薄利润,但企业绝对利润值是增加的,对银行则是固定的利息收入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分红。对不良债务,银行本来就无望收回,是不良资产,转换成股本后,就把毒资产证券化了,就可以跟其它股东共享企业的经营收益,不过贷款都还不起的上市公司本身就没有什么价值。因此得看是什么性质的债,转换成什么样的股。况且前只是新闻,具体实施的细则还没有出台,不要立刻判断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债转股,转股价是多少?锁定期有没有?将来如何减持?等等,目前还没有定论.讨论期的事情,拿来做市可以,但不要拿来吓自己.
清明小长假,你会发现财经媒体都盯着“一万亿”,譬如《万亿债转股将如何影响股市:A股千点大反弹》这标题让我感觉牛市是分分钟的事儿了(然并不懂),刚刚清仓的小伙伴心里好纠结,放个假都不让人安生,心想周二股市开盘,会不会爆拉一千点啊?下面,关于“债转股”这点事,还是听听翻译成的人话版吧。—什么是债转股—银行的基本生意是放贷,本来就想赚个利息。但因为种种原因,企业借了钱,没法按时还钱了,银行就要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问题由轻到重,银行采取5类不同的保全措施:图表来源:1999年,周小川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债转股就是其中第4步的事情。可以说,如果没逼到那份上,谁愿意折腾个债转股啊?主要两个原因:一是企业借钱太多,每年连利息都还不上,不堪重负,更何谈正常经营创造GDP。二是银行放贷太多,不良贷款率提升,越来越多的坏账收不回来。从日本、墨西哥、泰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历史上看,一个国家企业债务占比达到一定高度,就踩进了经济倒霉的雷区。私营非金融债务占GDP的百分比。这幅图用血淋淋的危机历史告诉我们,150-200就是传说中的雷区。但凡有国家踩进去,要么大萧条,要么长萧条。(安信证券)所谓债转股,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欠银行钱太多,还不上,用股权来代替,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银行可以继续当股东,也可以通过卖给市场或卖回给企业收回这笔钱。银行本来想躺着放贷挣点利息,现在却一下子从债主变成了股东,还得操心借钱的企业到底怎么才能开源节流、企业CEO能不能干等等问题,心好累....—原来的股东为什么不行?银行当股东行吗?—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在回顾17年前周行长谈债转股时谈到,如果债转股能奏效,至少有个前提:银行当股东,比原来的股东,更能经营好这个企业。那么,就有两个问题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原来的股东为什么不行?一般来说,资本金不足、借债过多的企业,公司治理是容易出问题的。主要有三类问题:(1)薄弱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大多都是借来的钱,股东投的资本金少,肯定影响公司治理。(2)内部人控制:股东及董事会对企业毫无控制,管理层控制。(3)预算软约束导致风险偏好极高。反正赚了是自己的,亏了是银行的,大胆干!第二个问题:银行当股东就真的行吗?银行有其自身的约束激励机制,对信贷人员的信贷业务有严格考核,监管部门和银行股东(几大国有行里,大股东都是中央政府)也会对其有压力。因为银行作为股东强势入驻,确实有可能改善公司治理。说不定以后连公司厕所的卫生纸都有银行的信贷人员盯着防盗了。此外,债转股过程中涉及以下几个道德风险问题:(1)债务人以为债转股是免费的午餐,转股后就不用还钱了;(2)本该破产的无望的企业,实施了债转股,最后耗了几年毫无效果,白浪费资源;(3)原本能还本付息的企业,借债转股来逃废债务;(4)具体业务操办层面的道德风险,比如定价上的舞弊等,不一而足。当然,人类至今没有办法彻底消灭道德风险,只能说尽可能优化制度设计,加强监管,来尽可能把道德风险带来的成本降到最低。—“债转股”是好事吗?—财经人士刘晓博认为:对于股市和楼市短期走势来说,1万亿规模的债转股当然是个好消息。第一,银行的报表将变得更好看,有利于稳住银行股的股价;银行股稳住了,大盘也就稳住了;第二,有利于提高部分国企的业绩,债转股之后,这些国企财务负担大大降低,体现为业绩上升,这样会支持股价上行。也有网友不以为然:“银行把不良贷款转变成股权,然后碰上一个牛市,银行解套,企业债务消除,只剩下冲进去的股民苦呵呵。”虽然他讲得很有道理,但是这种调调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嫌疑。所以我们换个说法:如果“债转股”的目的达到了,企业债务率降低、经营改善、业绩提升,银行坏账率也低了,两边都赚到了钱,股价上涨,小股民跟着涨涨涨,皆大欢喜。如果企业是扶不起的阿斗、专门亏钱的黑洞,那企业和银行的股价显然都没戏,小股民跟着埋单。—行业不行,拿钱硬挺是不行的—逻辑是这么个逻辑,但一切脱离了实际说“好与不好”、“利好利空”,都是耍流氓。网友“股票蚂蚁”分享了一个债转股的实例:以前韩国一家世界排行第四的造船集团STX,欠银行太多钱,要破产的节奏。几大银行于是搞债转股,几大银行成了第一大股东,牵头罢免CEO了。但行业不行,拿钱硬挺是不行的。这公司就像个无底洞,银行大佬们前前后后总共上百亿RMB投进去,公司股价稍微坚定了几周,之后就继续尿,因为新投的钱在实际经营中也很快亏完。银行的钱打了水漂,银行的股东当了冤大头。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债转股?—哪类企业适合债转股—银行做债转股,一是看企业是否有潜在价值,不用急着还钱了,以后日子能不能变好;二是看什么样的价格;三是看银行有没有退出的渠道。长江证券对可能搞、也有希望搞得好债转股的公司,给出了三种猜测:1、满足债转股条件的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不能是质地太差,产能落后严重、基本面极差的公司,这类公司还不如直接破产清算呢;2、这样的公司搞债转股相对靠谱:产品竞争力还不错,但由于经济周期下行、大环境不好、经营出问题,等经济周期向上,它们就有能力赚大把钞票;3、债转股在理论上更适合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会面临多种道(徇)德(私)风(舞)险(弊)问题,因此债转股很可能从民企先开始试验。讲了这么多,你可以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去发掘具体的股票了。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END本文由巴菲特的左手原创
欢迎联系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
我认为是利好。道德风险这个东西是相对的。一方面,债转股会鼓励企业扩产能,无视亏损。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正是由于债权地位不清晰,国企才会有扩产能的冲动,只有就业和GDP快速增长,才能更好的获取升迁。我认为对于配套改革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国企破产难是现实,从而银行不愿意放贷,因为司法成本太高,我无法通过破产获取企业的资产。但是债转股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这和第一轮参与国企改革时期的银行和民资都是不同的。绝大多数亏损国企都有一定的隐性补贴,譬如垄断定价和游说立法的能力。民资和银行进入,一定程度愿意帮助国企剥离不良债务在于同时看重其垄断壁垒。如果能够一定程度裁员,在未来放松政治压力,同时民资获得一定游说立法的权力,譬如进入两油但是不废除油价熔断制度,这才正是民资愿意进入的原因。而这一切,交于资本市场定价是最公平的。简单国企私有化,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国企都亏,民资不见得愿意冒险,所以政府在立法方面放松管制是很重要的。至少目前来看,证监会回到了增加企业杠杆的正轨上。但是同时,证监会显著提高了股市、地方债、自营计划的风险准备。这些都应当交给资本市场接受。其次,关于接盘的问题。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最理想的国企改革当然是赎买。如果不对亏损国企改革,一旦交行推行混改,结论是什么。交行提前买入自身股价,我不接受把廉价股份卖给外国人。所以混改推行,真不见得会降低国有主体的比例,而中国股市,向来的特点就是买差不买好。你一定要彻底改变这个你真的只能靠一轮轮的牛市,银行债转股以后,在二级市场退出,当然会增加民营成分。
转:债转股的炼金术是,朱总时代的一种特殊处理银行的坏账危机的办法,不是新玩意。当时的债转股的办法相当成功,胡温时代和习李时代的平稳过渡都跟当时处理好危机有关。当然,阿叔阿婶都买了单。人行用加速印钞的障眼法就那样过去了,我请客你买单。当时的债转股,后来变成十几年地产大牛市的开始, 即变相的QE看上了大跌80%的烂尾楼趴地的地产, 然后是大升10倍。这次的债转股是以后十几年股市大牛市开始的机会大,即变相的QE通胀大爷看上了已经忘记了十几年的资产市场——股市,以后十几年,大盘的10-20倍的涨幅应该不是大问题。2003年,跟人家说以后十年地产会大涨,他们会觉得你是疯子。现在说以后十年股市会大涨,他们肯定会又说你是疯子,真的疯子和傻子只有通胀大爷会慢慢告诉你,投资就是那么回事。
为啥突然大批量债转股呢?因为公司没钱啦!为啥公司没钱啦?因为借不到钱周转啦!为啥借不到钱周转啦?因为社会上没钱借啦!为啥社会上没钱借啦?因为美国加息抽钱啦!加息抽了钱咋不再多印钱啊?咦?好想是这个理啊!可是没有印钱啊、那怎么办呀?钱都在房子和股市那里噢!结局写好了!不要崇拜哥!历史会给你答案!
这是一场灾难,如果实行,上市企业无论经营好坏,只要不停的增发,抵押给银行,亏损了,就债转股抹平,倒霉的不是储户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可国家的钱也是纳税人的,不是吗?用这种方式,企图用百姓的钱,变向的为那些亏损的僵尸国企输血,其心可诛。
债转股后,股市是涨是跌,连一号首长心理都没谱。为啥这么说?如果债转股活动中,操盘手讲良心,玩的好,股市就得涨,而且是大涨,因为最终得找接盘侠啊,大涨后不管企业、银行、接盘侠都皆大欢喜(参考房价),至于大涨后被套了,那是你股民水平不行,不能怨政府。而如果操盘手不讲良心,或者操盘中乱套了,那股市就成了垃圾桶了,劣币驱逐良币知道吧?垃圾公司债转股后活的好轻松,不还款,不付息,不发红利,领导高薪照领。那好公司自然也得债转股。最后股市就一提款机,垃圾桶,一地鸡毛。后者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不要拿现在和朱总时代比,现在的经济总量和债转股的盘子多大啊?已经成气候的利益集团多复杂啊?国内和国际斗争多激烈啊?P民也不好忽悠啊,社会矛盾多尖锐啊等等。所有的环境都不一样了,尤其是从上到下人们的心理已经不一样了,简单说是社会越浮躁、越功利化了,想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了,想升官发财的人越来越多了,最后债转股很可能就念歪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转股利好哪些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