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南迦南重庆手袋厂厂的详细地址

因律法称义―以律法为核心的犹太教;陈倩;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4班;摘要:犹太宗教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犹太教不仅仅体;外在表现为宗教经典、文献以及宗教观点,而且也是一;关键词:犹太律法犹太教摩西十诫;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犹太律法的发展的进程与犹太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一)摩西时期(公元前13世纪前后);(二)王国时期(前
因律法称义―以律法为核心的犹太教 陈倩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4班
摘要:犹太宗教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犹太教不仅仅体现为一种信仰,外在表现为宗教经典、文献以及宗教观点,而且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外化为道德行为规范和生活习俗的制约。犹太教这种法律和信仰合一的特点对犹太律法和犹太法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犹太律法在犹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形成、发展,同时改变了犹太教的宗教结构,让犹太教走上“因律法称义”的道路。
关键词:犹太律法 犹太教 摩西十诫
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从这个普遍定义上讲,犹太人的法律即希伯来法已在公元1世纪失效了,但后世对它的研究一直未间断。在法律的形式和内容上讲,犹太律法是东方宗教法的典型,对于研究古代东方法律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相比较而言,犹太律法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其形式背后的内在精神实质。它贯穿了犹太民族的历史,与犹太民族的历史在内部呈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它是犹太民族的律法更是犹太教的律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宗教和法律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但它不是早期的神权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宗教和法律不是融合混淆,不可区分,古希伯来法呈现了古代东方宗教法的特点但又有别于其他宗教法的特性,最为重要的是律法成为了宗教的核心,犹太教是律法的宗教,犹太教本质上倡导的是“因律法称义”。 犹太律法的发展的进程与犹太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犹太律法的产生、发展、衰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以点来看,其发展轨迹总是与犹太民族的历史转折重叠。以此为线索,犹太律法的形成和发展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摩西时期(公元前13世纪前后)。公元前14世纪希伯来人在迦南(即现今的巴勒斯坦)过着游牧生活,传宗接代。后因迦南的旱灾和饥荒所困迁居古埃及并定居下来,但之后却开始希伯来人在埃及为奴的400年的苦难。公元前13世纪中叶,希伯来人的领袖摩西领导希伯来人与法老进行一系列曲折较量,最后成功地离开埃及,经西奈向迦南行进。“出埃及”意味着希伯来人摆脱异族奴役的自我觉醒,是古代犹太民族开始形成的一个关键性标志。而处于这个重要的历史关键点,发生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在西奈旷野之中,摩西以耶和华之名与其族人约定“十诫”,由此奠定了犹太一神教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希伯来法的萌芽。 (二)王国时期(前11世纪―前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外部强敌压迫造成的名族危机,希伯来人要求建立自己的统一民族国家,最终,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王国。统一国家的出现使得原先传统的部落习惯和原始的宗教规范被国家强制力成为法律,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希伯来法以犹太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为真正确立的标志。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法律渊源便是《摩西五经》,“摩西十诫”由摩西首创,经过历代帝王的修订、扩充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社会规范,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所罗门去世之后,统一王国分裂为南北两个,当权者开始调整内政修改法律,因而法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祭司时期(前6世纪―前5世纪)。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帝国攻陷耶路撒冷,灭亡南方的犹大王国,上万名犹太国人被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在国破家亡,沦落异乡的惨痛的现实中,虔诚的犹太人意识到,他们沦落异邦、颠沛流离的苦难是神对其背弃与神之约的惩罚,这就是对犹太人的苦难历史做出彻底的一神论解释。前538年新巴比伦帝国又为波斯帝国所灭,犹太人得以回到耶路撒冷,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建立起神权政体,由祭司担任行政和宗教职务,在犹太人因背约而受到惩戒的神学体系之下,一批祭司文士将古代典籍加以整理,并编撰成律法书,以求让犹太人回顾历史,遵循神的律法而重续与神所里之约。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成为其隶属国,但一直有着和大程度的自治权,《摩西五经》一直被希伯来人严格遵守。 (四)学者汇编时期(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公元70年,犹太人起义,遭到罗马皇帝的镇压,耶路撒冷被洗劫一空,被俘者全部被钉在十字架上,希伯来的国统遂告终结。至此从整体上说希伯来法已经失效,但公元前1世纪至5世纪,犹太法律学者对先前口传的法律资料进行汇编,约在公元前200年成书称《密西拿》(Mishna)。公元3世纪,西亚各法律学院都以它为研究法律问题的依据,并有不少学者对“密西拿”进行注释和增补,称为“革马拉”。“密西那”和“革马拉”合编在一起,为后世希伯来学者称为“塔木德”。在希伯来人看来,作为上帝的赐予,《律法书》当然是至高无上、永远有效、并且完美无缺的,然而作为实际的法律规范来说,“摩西五经”终究显得过于粗疏、简单,其中的含糊不清亦所在多有,这无疑为现实的适用和操作带来极大困难。而由对《律法书》的释义、阐发、补充和实施而来的《塔木德》更具有可操作性和不断适应生活需要的有效性。这可以说事对希伯来法的形式化发展,因此,即使是希伯来法失去了政治载体后出现的《塔木德》还是应该作为希伯来法的发展完善的成果。《塔木德》在中世纪的犹太人中广为流传,被认为是仅次于《圣经》的经典。犹太律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从犹太律法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犹太宗教与法律是密不可分的。犹太教不仅仅体现为一种信仰,外在表现为宗教经典、文献以及宗教观点,而且以律法为载体外化为道德行为规范和生活习俗的制约。犹太教所具有的这种律法与信仰合一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律法的宗教。 在犹太律法的萌芽阶段―摩西时期,我们能够找到犹太教作为律法宗教的根本。可以发现,这个时期同时也是犹太一神教的奠基时期。在途经西奈回归家园的过程中,摩西出于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对恢复偶像崇拜的希伯来人发动一场统一信仰的宗教运动,摩西通过“十诫”以雅卫之名与希伯来人立约,希伯来人不仅要奉雅卫为宇宙间唯一的、也是最高和支配一切的神,并且要遵守雅卫以律法形式规定宗教信条和伦理道德准则。《摩西十诫》是西奈之约的核心同时也是最早的犹太律法,在《申命记》第十章第12节―13节中这样写到:“以色列人啊,要留心听从上主――你们的上帝对你们的要求,你们要敬畏上帝,遵行他的一切诫命,你们要一心一意爱他,侍奉它的一切律法。为了你们的幸福,我今天向你们颁布上主的法律。”就犹太律法后来的发展看来,它的法律的规范大多是由“十诫”引申而来的,所以,“十诫”是犹太律法的基本原则。“十诫”的内容如下:(1)我是你的上主,你的天主,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为你只作任何类似天上或者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不可叩拜也不可敬奉这些雕像,因为我,上主,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3)不可妄称上主,你的天主之名。(4)应遵守安息日为圣日,六日勤劳工作。(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证陷害人。(10)不可贪婪他人的一切。其中前四条构成犹太教的根本性宗教信条,后六条则是最为根本的道德规范。前四条是犹太律法的基础,总结来说便是“爱上帝”,而后六条则是基于此衍生出来的。在此有必要弄清楚犹太教的宗教归属,人类宗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了这样的历程:最早是拜物教,然后再是多神教,最后则是一神教。希伯来人则是恰恰在世界各民族中最新摆脱原始拜物教和多神教而发展到一神教。从内在实质上看,这一宗教的进化过程其实是从自然宗教发展为伦理宗教。自然宗教的实质是被恐惧所支配的原始崇拜,而伦理宗教有其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多神教体系中的众神都避免不了被赋予人的善恶观,如印度教的神,既有善也有恶,甚至有善恶的矛盾体。但犹太教中的唯一神是完美的,他是正义、仁慈、充满爱的化身,既然犹太教的基本是“爱上帝”,那自然上帝的美德成为了犹太教徒必须学习的对象。后六条是人的行为规范,更是人类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与自然宗教相比,犹太教并不把自然神化,也不寻求认识上帝的本性,而是关注上帝的意志和人面对上帝所作的反应。因此,犹太教的善恶观也与一神观相统一,信奉、崇拜、服从上帝便是善;违背上帝的意志和诫律就是恶。 那信奉上帝的标准是什么呢?那便是实践律法。犹太律法是神的意志,它高于人的权威,以其祝福和诅咒建立犹太人的生活准则,并成为犹太生活的中心。在犹太人将《摩西五经》作为神的道德意志的启示,并从中发展出一部口传律法时,犹太人是一个以律法为核心的民族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口传律法重在对书面成文律法的详细解释,法的进一步形式化得以呈现。而以此体现出的对律法内容的强调影响了犹太教的结构变化。为了实践律法,追求神的启示的意义,使得对托拉的研习代替了以圣殿为中心的祭祀活动而成为犹太宗教活动生活的基础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只有不断地研习托拉,才能保证人民对于神的诫命的严格遵守和忠诚。因此,犹太教成为了一种以实现律法的要求为目的的宗教,犹太教走上了“因律法称义”的道路。这点与基督教所倡导的“因信称义”不一,是犹太教与基督教宗教思想上的分歧,也是二者分道扬镳的因素之一。提及此,并不是说犹太教不要求“因信称义”,从而引申出犹太人忘却历史或者失去了对神的信仰,而是说犹太教的核心用“因信称义”是不恰当的,法律文化是内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并在精神和原则上引导或制约它们发展的一般观念及价值系统。它内存于思想、制度、设施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并通过它们表现出来。而犹太律法以“摩西十诫”为基本原则,以对雅卫的信仰为内核,贯穿在犹太人历史命运之中。但当它从其起源的语境中分离处理后,便超越了历史,它不仅仅是神人之约,反而这个历史观念逐渐被淡化了,并且它获得了绝对的价值,成为了犹太人的义务。律法思想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使犹太人真正成为了律法的民族。
参考书目:
1.曾尔恕 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潘光等《犹太文明》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张中秋 《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4. 徐新、凌继尧 主编《犹太百科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5. 《中国与以色列法律文化国际研讨会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参考论文:
1.胡旭晟《东方宗教法概观DD以法律伦理学和历史的理论逻辑为视角》
2.黄天海等《摩西法律的契约形式和以律法为核心的希伯来宗教》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3月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31因律法称义―以律法为核心的犹太教等内容。 
 所以, 经上说: “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要 证明人不能靠守律法称义, 以至于迫切地等候神...受了犹太律法主义的影响, 要靠行律法成全, 要靠...  ’因为文士和 法利赛人所行的义是摩西律法的规条,摩西律法的核心与本质爱、...因律法称义―以律法为核... 4页 1下载券 试论摩西_门德尔松的启蒙... 10...  律法称义和因信称义什么是&恩典&&什么叫因信称义&&什么叫不在律法之下&...当时的犹太人无法凭自己的行为来达到神的义,现今的信徒更加无法用 肉体来遵行得...  24 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 25 但这...不要说当时刚刚脱离犹太教的基督教会。 就是今天的教会,因为不能平衡新旧约...  根据这样的传统,人们把犹太教 说成是“因行称义” ,以有别于宣扬“因信称义”的基督教。在 律法方面,犹太教的律法数量众多其核心是“摩西十诫” 。犹太 教...  按犹太人和罗马人的法律: 如果夫妻间有一方去世,婚姻盟约便失却效力,之后的...「结束」 :因着基督的救赎,靠律法称义的途径,或以律法为主的旧纪元已告...  所以没有一个在神面前因行律法称义的。神是希望人 们通过律法醒悟自己是罪人...第二,律法所要求的 律法并不是适当地粗略要求的。 “凡以律法为本的,都是...  以理解犹太 教的恰当概念;犹太人守律法,不为求...“小同大异”之说,因 为二者“既有重要的相同,...“因信称义”去反对“行律 法称义”,不如说是...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王业平;武岩的高原,向西南抵达米吉多;干道从米吉多隘口越过迦密山,顺着位于沙伦平原与山;另一条大道是王道;四条南北通道;朝圣道:这条路为过去朝圣的穆斯林所走;裂谷道:裂谷两侧都有泉水,道路分东西两岔;分水岭道:位于西部高原之上;沿海道:这路在约帕以北,属于地方性的;16;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王业平;三条东西横断道路;低地路:从亚柯贴着迦密山、
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
王业平 武岩的高原,向西南抵达米吉多。夏锁在公元前二世纪,是大城市。干道的另一个岔路,大约沿着雅穆克河谷,到达加利利海西南之伯珊,顺着耶斯列谷而上达米吉多。 干道从米吉多隘口越过迦密山,顺着位于沙伦平原与山坡之间一道狭窄的孔道南下,到达亚夫,过了雅孔河,干道畅通无阻,通向海边,由此南下,经非利士的路,直达埃及。 另一条大道是王道。从大马色与干道分开南进,沿着外约旦高原的边缘,经过一个个碉堡要塞,艰难地跨越山谷,最后到彼特拉。从这里,顺着洼地而到达红海。王道的另一条岔路,通到远方的示巴。 四条南北通道。 朝圣道:这条路为过去朝圣的穆斯林所走。从大马色到麦加。从大马色顺着坦途南下,到位于外约旦沙漠与西部的雅穆克河尽头之间。向南经过基列的拉末,拉巴亚扪。在玛云以南不远,与王道汇合。道路平坦。 裂谷道:裂谷两侧都有泉水,道路分东西两岔。但被死海的悬崖、加利利海以北的玄武岩所隔断。在亚拉巴洼地西侧,裂谷道往北经阿伯,远达隐基底。东边的岔路,经普嫩往北,到阿罗念的下坡。过了死海,这两条岔路再往北,直到接近加利利海。之后,裂谷道的两岔合二为一,出现于裂谷的西侧,沿着加利利高地的山坡与呼勒沼泽之间的一线北上。经夏锁,越过玄武岩坝到亚伯吗迦。经以云平原和黎巴嫩谷,转向裂谷东侧,到达哈马口。 分水岭道:位于西部高原之上。顺着位于高地两侧山谷之间,较为平坦的部分走,沿途经过或挨近希伯伦、伯利恒、耶路撒冷、扫罗家乡基比亚、拉玛、米斯巴、示罗、示剑。从希伯伦南下,经别是巴,转向西南,顺着书珥的路,到埃及。从示剑北上,经多坍,顺着枯珥的山坡,在以伯莲进入伊斯德伦平原。从示剑,又有一条岔路。向东北经得撒,到达伯珊。 沿海道:这路在约帕以北,属于地方性的。国际性干道在约帕附近转向内陆,朝向亚夫。在沙伦一段,仅可在夏季通行。冬季风暴,常把海浪推到海岸上。多珥海港在迦密山南的绝壁下。其北段,从亚柯以北,又成为国际干道,可通到推罗、西顿、比布罗斯。这段路,因悬崖直逼海岸,跋涉艰难,故海上交通比陆路容易。
16 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
王业平 三条东西横断道路。 低地路:从亚柯贴着迦密山、基利波山的山坡,经夏洛设、约念、米吉多、他纳、以伯莲、耶斯列到达伯珊,爬上高原到达基列的拉末。 从亚雅伦往伯和仑上坡:越过便雅悯鞍部,下耶利哥,在吉甲附近越过约旦河,经伯耶西末爬上高原到达希实本。 从加萨往东南:经寻的旷野,以及洼地墨拉,入亚拉巴,再往东越过谷地到达普嫩。从普嫩枝地槽到达波斯拉。 其他横贯道路:一条从拉吉到希伯伦,经洗斯坡下到隐基底。另外从伯示麦到耶路撒冷。从希伯伦往西南,经亚拉得,达到死海南端。从沙伦的梭哥附近,经撒玛利亚的山岗到示剑。在加利利,横贯东西,从亚柯,取道由于下陷断层所成的巴托夫谷地,经谷中的哈拿顿,转入雅比涅谷,到加利利海的南端,在此连接干道的东岔。 交通工具:古时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驴子、骡子,耐劳易于饲养。骑马,坐车亦有之。以马备战。 第七章 巴勒斯坦的居民 迦南土著居民 在约旦河东,有利乏因人、苏西人(基列高原土著)、以米人(摩押高原土著)、何利人。 在希伯伦,有亚卫人、亚衲人。 后来分布在巴勒斯坦的民族: 滨海平原有非尼基人、非利士人。 约旦河谷是迦南人。 从亚述移居来在约旦河西山地是赫人。 约旦河东,从黑门山至亚嫩河是亚摩利人。 从黑门山坡到米斯巴是希未人。
17 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
王业平 在加利利是比利洗人。 在耶路撒冷是耶布斯人。 迦南民族简介: 何利人:以东西珥山的土著,比以东人还早。后被以扫后代灭掉。 亚卫人:在迦南最南端,后被非利士人所灭。 亚衲人:巨人民族,始祖为亚巴,住在希伯伦。希伯伦亦称亚巴城。以色列进占迦南,灭族毁城。幸存者在加萨、加特、亚实突。 利乏因人:在迦南、以东、摩押、亚扪。巴珊王噩是其最后一个王。 希未人:含之子迦南的后代。雅各时分布在示剑、基遍、黑门山坡至哈马口。大卫时代,在北部山地。 比利洗人:约书亚时代在山地。以色列人未能将其赶出,与其杂居通婚。 耶布斯人:耶路撒冷附近山地居民。以色列进占迦南时代,相互杂居。 亚摩利人:在约旦河两岸山地。其名字作为整个迦南人的总称。 非利士人:含的后代。从迦菲托迁居来,公元前12世纪,从希腊爱琴海被逐出的海民,其中一支为拉斯特人入非利士地。 摩押人:罗得长子摩押后代。在盐海以东希实本。 亚扪人:罗得儿子便亚米后代,在盐海、约旦河东、亚嫩河、亚博河之间。公元前13世纪,亚摩利人在此建国。公元前2世纪,攻打以色列,被犹大马喀比击败。 亚玛力人:以扫后代,游牧民族。原在犹大南地。犹大王希西家时代,余民被西缅人灭于西珥山。 阿拉伯人:今天泛指操阿拉伯语的民族。古代指在阿拉伯半岛的游牧闪族居民。分两个支派:一是高贵的本都因人,祖先是卡坦。一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以实玛力的后代之子孙。 希伯来人 公元前17世纪中叶,亚伯拉罕从迦勒底的乌尔,西迁至哈兰,后越过幼发拉底河,举家迁往迦南地。迦南人依此称其为希伯来人。此为游牧部落。以色列民族由此而出。圣经中有其详细的民族历史。 以色列出埃及进占迦南的路线
18 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
王业平 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所经之地:兰塞、疏割、以倘、密夺、红海、巴力洗分的比哈洗录。红海又称芦苇海,以色列所经之地可能是:从苏伊士湾到地中海之间的一片湖泊沼泽地带,含曼扎拉湖、巴达维勒湖,今称苦湖。但具体路线难以确定,有两条可能路线: 一是过红海后,经书珥旷野到寻的旷野,此地的希达山脉有几处成为西奈山的山峰,但此路线被传统观点所否定。 一是沿苏伊士湾南下,到西奈旷野、西奈山、巴兰旷野、迦底斯巴尼亚、寻的旷野。这是传统路线。 后从迦底斯经以东边界的何珥山,到撒摩拿、普嫩、阿伯、以耶亚巴林等地,绕过以东,走朝向亚卡巴湾的路,到亚卡巴经以东北部北上,具体路线不详。 在摩押境内击败亚摩利王。在巴珊路上击败巴珊王噩,最后到达约旦河东。 第八章 巴勒斯坦人的宗教 迦南人是多神教。伊勒为众神之首,神之父,人之父,年代之父,被造物的创造主。他的妻子是亚舍拉,生子70位,其标志为一棵树或木柱。 亚舍拉之子为巴力,意即主,可用于众神之间任何一位。掌管五谷丰登,为风暴之神。其大敌为死神摩特。巴力的妻子是亚纳斯,战争女神,骑在马背上的裸体女人,手拿盾牌、矛枪,亦为爱与繁殖女神。她与女神亚斯塔露、亚斯塔德同掌人和动物的生产繁育。 乌迦列文献显示:巴力的史诗中称巴力的妻子是亚纳斯。圣经中显示为亚斯塔露(士2:13)。 菲利士的主神是大衮,谷神,为伊勒的儿子。菲利士人有大衮庙,为其求神保佑丰产的敬拜场所。 亚扪人的神是摩洛,或米勒公。亚扪人献婴儿为祭给摩洛。 摩押人的神是基抹。也是献婴儿祭给此神。 还有瘟疫之神厉邪,健康之神撒冷,音乐之神歌萨。
19 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
王业平 这里一年四季的变化,被迦南人加以神化,巴力与死神摩洛的斗争,显示出四季的循环。巴力若战败,是为干旱的夏季,万物萧条。反之,为寒冷的雨季,万物复苏。 迦南人与闪族人都相信地下的阴间世界。人无论善恶,死后都要入阴间,与死去的祖先之灵魂同住。故他们有家族坟墓。死者生前所用之物,都要作为殉葬品,死者阴间继续使用。 迦南人与以色列人都没有天堂、复活、来生报偿等观念。 以色列人是一神论,救恩的上帝,弥赛亚的观念,立约的上帝,摩西律法等为其主要信仰特征。以色列吸收其他民族的宗教观念,献祭于上帝,显示祭坛,节期礼仪等信仰特征。并吸收迦南人神需要住所的思想,为上帝建造圣殿,约柜,会幕。以色列人逐渐偏离摩西时代的信仰,受迦南人影响。受到本族先知的谴责。新约时代,主耶稣批评其信仰不纯,偏离了上帝的信仰。 第九章 犹太的计量学 巴勒斯坦历来受外来统治者影响,文化晚数百年,各种制度包括度量衡深受其影响。旧约时代受埃及和巴比伦影响,新约时代受希腊和罗马影响。犹太计量学不很精确,没有一套完备的标准。在商业、税制、建筑等方面,其计量名称各不相同。在圣经时代比率也不一致,或近似,或不同。 犹太人的计时方法:古代和新约时代不同。 夜:古代分三更,初更(入夜-半夜)、中更(半夜-鸡鸣)、末更(鸡鸣-日出)。新约时代罗马制分为四更,初更(黄昏-日落,18-21时)、二更(午夜,21-24时)、三更(鸡鸣,24-3时)、四更(早晨,3-6时)。 昼:古代分为三段,早晨(日出-上午10时)、日热(正午,上午10时-下午2时)、日凉(黄昏,下午2时-6时)。新约时代分为12时,清晨6-7时为第一时,7-8时为第二时等等,17-18时为第十二时。 日:埃及制,即古代希伯来制,从日落到次日日落,24小时为一日。巴比 20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7圣经地理讲义等内容。 
 圣经地理讲义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 王业平 目录 第一章 ...王业平圣经地理讲义 王业平 目录 第一章 ......  1-24 去圣地的好处:1 对教会中的侍奉有一定的价值,对圣经中的记载会有新的...圣经地理讲义 37页 1下载券
圣经地理2 16页 2下载券
第六课 新约圣经的...  旧约历史与导论讲 义 林牧 编写 一九九八旧约历史与导论讲义 编写∶林 牧...贝理丹尼。圣经地理。香港∶文艺,1986。 1 第一课∶ 第一课∶旧约绪论 旧约...  当我们继续看 下面的经文的时候,这个圣经地理这方面的资料会为我们提供新的看见 。哪里看守? 2:8 节出现一批人, 我们当留意,牧羊人是在野地里看守羊群。这个...  陈世义, 《圣经地理》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09 年,第 46-47 页。 赖特...关于圣经的知识汇总 92页 1下载券
帖撒罗尼迦前书讲义 26页 免费 ©...列表网公众号列表活动随时有扫我活动不错过
和义农场附近租房友情小提示
和义农场附近租房相关推荐
和义农场附近租房相关分类
&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还没关注列表网?一大波金豆等你拿!八月 2009 ~ 台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
第一堂 08:30(華語),第二堂 10:00(台語), 第三堂 11:30(敬拜讚美)
教會禱告會(周四 19:30)
()經文: 耶利米哀歌 3:26-27 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他的救恩,這原是好的。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默想: 親愛的主啊!我們只有在負軛受苦的時候,才會學習仰望等候的寶貴功課。因此,主啊!是的,人在年輕時負軛,是好的,因為他會比較早學會仰望依靠上主的好習慣。題目: 根據本段經文,當人遭受苦難時,應當如何自處呢?
()經文: 詩篇 89:30-33 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不照我的典章行,背棄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誡命,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罰他們的罪孽。只是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也必不叫我的信實廢棄。默想: 主啊,感謝您的恩典,會及於我的後代子孫。但願我的子孫都能夠一生遵行主的道,永不背離。倘若他們背離了,求主管教他們,但是求主不要全然從他們身上收回你的慈愛與憐憫。題目: 詩篇89篇的作者是在何處境之下寫這首詩呢?
()經文: 列王記上 19:11 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默想: 當先知以利亞耗竭求死的時候,耶和華先讓他得到充分的飲食與休息,然後才與他溝通。耶和華先在他面前顯出自然界的大震撼,但是耶和華不在其中。耶和華是在這一切震撼之後的那個無聲的細語中與以利亞對話。求神幫助我,能夠常常學會保持無聲的狀況,好讓我能夠聽到你的細語,voiceless whispering, the voice of silence.題目: 你對以利亞逃命的事件有何感想呢?
()經文: 使徒行傳 7:5 在這地方,神並沒有給他產業,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但應許要將這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為業;那時他還沒有兒子。默想: 亞伯拉罕蒙上帝呼召離開迦勒底的吾珥的時候,應該還很年輕。但是他陪父親他拉住在哈蘭,一直到他拉去世時,上帝再次呼召他,他已經是七十五歲了。他遵照上帝的呼召,舉家遷往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但是他並沒有兒子,也沒有土地。他還是用堅定的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而成為信心之父。求上帝賞賜給我,像亞伯拉罕一樣的信心。題目: 你認為司提反殉道前最後一篇答辯詞的內容重點為何?
()經文:利未記 9:8 於是,亞倫就近壇前,宰了為自己作贖罪祭的牛犢。默想:親愛的主,亞倫是大祭司,但是他同時也是一位須要獻上贖罪祭的罪人。求主常常提醒我,讓我不要忘記,被揀選成為祭司,並沒有讓我成為沒罪的聖人,我只是蒙恩蒙召來侍奉的罪人。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一樣,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題目: 你對於拿答與亞比戶事件有何感想呢?
改變與成長(台)改變與成長(華)
大衛定都耶路撒冷曾昭瑞牧師大衛為了致力於以色列人內部的團結,便於希伯崙登基後數年,設法攻取了耶布斯人的耶路撒冷城,搬入去居住。藉此,大衛一方面在國土的中央消除了迦南人餘下來的居地,一方面也得著統治全國的首都。位在南方又在猶大領內的希伯崙,是難於被北方各支派接受為永久首都的。但若把首都設在北方,則又難被猶大所接受。耶路撒冷位於兩者的中央,又不在任何一個支派的領土之內。便自然成為優美的折中辦法了。大衛是怎樣攻取耶路撒冷,事實上我們不是很清楚。因為撒下五6-10的這段經文的意含並不明確,我們無法從經文本身得到足夠的說明與證據,只能根據可能的推測。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若不趕出瞎子、瘸子,必不能進這地方』,這句話引來許多不同的解釋。1有人說這是嘲笑大衛的軍隊都是老弱殘兵。2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說縱使派瞎子、瘸子看守這個城池,也能守得住。3猶太史家約瑟夫認為,耶布斯人為了戲謔大衛,真的把瞎子、瘸子擺在城牆上。4拉比傳統則認為瞎子、瘸子指的是迦南的偶像。5近代有關赫人文化的研究發現,瞎女、聾男在士兵宣誓儀式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有人主張耶布斯人真的把瞎子、瘸子排列在城牆上,作為宣誓儀式中的一部份。誓言說:「除非你能趕出瞎子、瘸子,否則你不能進城。」而誓言的下半部是:「如果有人傷害瞎子、瘸子,他也會變成殘廢。」6一些猶太人的拉比、解經學家認為經文上的「」實際上是兩個巨大恐怖的神像,這兩個神像高高地倚立在進入耶路撒冷的城門口,利用險要的地勢控制著進入耶路撒冷的門戶。總之大衛不是從正面攻擊耶路撒冷,而是繞過去攻打耶路撒冷水道,這水道中的秘密我們也不得而知,只能用想像推測。而且他是用自己的軍隊,不是各支派的人馬。耶路撒冷後來成為大衛自己的產業(大衛的城)。原本住在城中的耶布斯人即沒有受到屠殺,也沒有被趕出去(參廿四18-25),這就是說,當時並沒有大量的以色列人一次擁進城裏去,雖然在以後的歲月中,越來越多以色列人進入耶路撒冷城。但,最初之時,除了大衛自己的家人和一些扈從和保護他的衛隊遷入以外,大概是很少人遷入這個新都。而這個新都無疑地能把政府的地位提高,超然於各支派間的猜忌之上。但是以色列受治一個有非以色列背景的首都,這個首都又是王的私產,這些現象都表示,這個國家已經漸漸脫離過去支派同盟的舊秩序了。這種現象是掃羅在當以色列王時所沒有的,掃羅在當王的時候,雖然以色列已經是一個王國了,但是舊的支派同盟的力量還是很大,掃羅王不過是支派同盟共同推舉的一個共主。但是到了大衛時期,大衛所擁有的力量,明顯超越支派同盟,他成功地將以色列人團結在王的力量之下,打破了支派同盟對各支派的控制力,而全心全意共同效力於王的統治之下。而耶路撒冷正是大衛實踐他統一以色列人的重要首都,事實上聰明的大衛,不但在地理上藉用耶路撒冷來作為政治的中心,他更進一步地設法將耶路撒冷轉變為宗教的中心。大衛熱心地將約櫃迎接到耶路撒冷,使得耶路撒冷頓時成為以色列人地理、政治、宗教、經濟的中心。從團結以色列人的角度來看,大衛在耶路撒冷建都的這件事情上,取得驚人的空前成功,耶路撒冷自此成為猶太信仰的中心,至今仍然沒有改變。
重建系列(六):城門 Gates經文:尼希米記第三章1~32節時間:二00九年八月十六日主講:蔡茂堂 牧師短片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所用的經文在講重建系列(五):團隊時我用過,所以幹事打電話問我:「牧師您有沒有弄錯,這段經文是上次講道所用經文。」我是用了同一段經文,但上一次我是講參與重建的人員,共有四十一組人參與建造,今天要講的不是人,而是他們所建的那些城牆和城門,今天的重點放在城門,城門各有名字,這些名字有沒有屬靈的意義和功課,值得我們學習呢?Ⅰ、引言:Twelve Gates to the City(Rev. Gary Davis, gospel guitar blues)關於城門,有位盲人牧師音樂家,寫了一首詩歌。因為從小失明,在沒有老師教授之下,他的吉他音樂天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到現在沒有人能學會他的彈奏技法,他名叫戴維思牧師(Rev. Gary Davis -),彈奏的是藍調福音歌(gospel blues),他是浸信會的牧師(Baptist Pastor),在60年代,相當受歡迎的,是搖滾樂的先驅,他的吉他彈奏技法被稱為virtuoso finger picking(行家指法),別人就是學不來他的獨特撥弦技法。我們來聽聽他所彈唱的這首詩歌「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Yea three gates in the east(東邊三道門)Three gates in the west(西邊三道門)Three gates in the north(北邊三道門)Three gates in the south(南邊三道門)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Oh oh oh 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喔喔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Ha, ha, Hallelu(哈哈哈利路)」歌曲很簡單,歌詞一再重複,黑人的歌多半如此,述說那座城多麼美麗,有十二道城門,東邊三個、西邊三個、南邊三個、北邊三個,很多人喜歡這首歌,相當多的歌手把歌曲重新改編翻唱,這位黑人牧師引用啟示錄的一句話「新耶路撒冷有十二道城門」,一直反覆的唱—有十二道城門,北邊三個,南邊三個……,到底他想講的是什麼?上帝要傳達給我們什麼信息?城門對以色列人、對古代的人來講,是有一些屬靈的意義。Ⅱ、城門的屬靈意義1. 展示(Parade)城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展示國力的地方。好像法國的凱旋門,當打仗贏了,就把那些戰利品拿到城門給人觀看,或是在雙十節國慶閱兵,把最好的武器拿來展示(Parade)。「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在撒瑪利亞城門前的空場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們面前說預言。」(代下18:9)城門是展示王威的地方。詩篇說:「眾城門哪,你們要擡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把頭擡起!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詩24:9)上帝也是在城門展示他的榮耀。2. 尊貴(Honor)城門也是城內德高望重的人,在那裡受尊敬的地方,箴言三十一篇23節說,有一位才幹的女子讓「他丈夫在城門口與本地的長老同坐,為眾人所認識。」(箴31:23)在城門口得到榮耀,「願他享受操作所得的;願他的工作在城門口榮耀他。」(箴31:31)約伯在落難的時候,想到他以前「出到城門,在街上設立座位;少年人見我而迴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伯29:7-8)所以城門是一個尊貴的地方。3. 公義(Justice)城門不只是一個尊貴的地方,它也是法院,人若有什麼冤屈到城門去,會得到公義的審判,所以城門是追求公義的地方,「要惡惡好善,在城門口秉公行義……」(摩5:15),「各人與鄰舍說話誠實,在城門口按至理判斷,使人和睦。」(亞8:16)波阿斯和拿俄米媳婦的贖地事情,就是帶到城門口處理,波阿斯當眾問那個至近的親戚要不要盡親屬的本分,那人不願意,波阿斯就接受,事情就這樣決定了。所以城門口就好比地方法院的意思,是一個公義的地方。4. 教導(Teaching)猶太人的城門和別的民族的城門不一樣,因為它多了一個小小的東西,如果你們有機會去耶路撒冷,一定要請導遊帶去參觀錫安門(Zion Gate),除了石頭,它還有一個小小的金屬盒子附在城門框上,是教導用的,在進城門右邊的門框上,肩膀高的位置,斜指向城裡面,這個盒子希伯來文叫作Mezuzah(經文盒),裡面放了兩節經文,一節是申命記6:4-9,「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6:9)叫作Shema,就是「以色列啊,你要聽上帝的話」;還有申命記11:13-21,叫作Vehaya,都是他們很重視的經節,意思大概是這樣的,如果你聽上帝的話好好做,上帝就會祝福你 。放在城門口是讓每一個出入城門的人,看到就會想起,「唉呀,我們都要好好地照上帝所說的去做」,這是一個教導的地方。不只寫在那裡,也有一位老師在城門口教導,「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寬闊處發聲,在熱鬧街頭喊叫,在城門口,在城中發出言語。」(箴1:20-21)目的是可以讓全城的人遵行耶和華上帝的話。5. 脆弱(Vulnerability)城門不只是讓國王、法官、老人得到尊敬,或是教導的地方,它也是敵人喜歡去的地方,因為整座城都是用石頭蓋的,蓋得又高又厚又堅固,不容易進攻,城門是最弱的,加上用木頭做的,比較薄,門需要打開,如果城門一旦被攻破,敵人就可以進到城裡面,所以城門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脆弱,容易被敵人攻進的地方,「……使他安設撞城錘,張口叫殺,揚聲吶喊,築壘造臺,以撞城錘,攻打城門。」(結21:22)城門被打破以後,就像破口的城,就完了,城牆再厚也沒幫助,敵人從城門進去就容易了,「因他的馬匹眾多,塵土揚起遮蔽你。他進入你的城門,好像人進入已有破口之城…」(結26:10)。6. 防衛(Guard)因此尼希米重建城牆時,他特別在城門設置衛兵,看好城門,「我吩咐他們說:等到太陽上升才可開耶路撒冷的城門;人尚看守的時候就要關門上閂;也當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對面之處。」(尼7:3)。大衛王也是一樣,「大衛正坐在城甕裡。守望的人上城門樓的頂上……」(撒下18:24)「城甕裡」就是城門的下面,上面設置一個守望的人,看敵人來了沒,所以城門是值得我們守衛的地方。Ⅲ、救恩的城門尼希米建造的耶路撒冷城門各有名稱,一共有十個名字,這十個名字跟我們的屬靈生活有關係,我把它稱作「救恩的城門」。詩篇9:14「……我必在錫安城的門因你的救恩歡樂」,所以城門跟救恩有關係。尼希米從羊門開始寫,繞了一圈,寫到第十道門,都是跟救恩有關係。1. 羊門(尼3:1):神的羔羊、主是羊門第一個城門叫作「羊門」,第二個叫作「魚門」,再來是「古門」、「谷門」,「糞廠門」、「泉門」、「水門」、「馬門」、「東門」和「哈米弗甲門」(「哈米弗甲門」是希伯來文翻譯,意思就是審判,所以我把它改成「審門」),這裡有十道門,後來發現總共應該有十二道門,其中兩道門可能不需要修理,所以尼希米並沒提到,後來當修造完成時,詩班在那裡獻詩,就提到另外兩道門。這十道門的每道門不是都可以開始嗎?為什麼尼希米要從「羊門」開始講起呢?因為要獻祭的羊是從羊門,拉到聖殿去獻祭,尼希米認為,救恩從獻祭開始,所以羊門是恩典,上帝救恩的起步,這是第一道門。當耶穌出來的時候,施洗約翰說他是上帝的羔羊,「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約1:29)所以耶穌是我們救恩的開始,他就是那隻羊,被牽進羊門去,維亞多勒羅沙(Via Dolorosa)耶穌的苦路就是從羊門開始。羊門有很多意思,詳見福音週報。他從羊門被牽到水門,再被釘在十字架,走過耶路撒冷。耶穌自己說,我不只是羊,我還是門,我本身就是羊門,所以要得救的人,一定要從我這裡進來才能得救,所有的羊要從我的門進來,「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約10:7)耶穌既是羊,又是門,所有的救恩都從羊門開始。 2. 魚門(尼3:3):得人如魚、水深之處 當一個人從羊門進到救恩之城裡面以後,第二道門叫作「魚門」,「魚門」是漁夫打了魚以後,拿到耶路撒冷販售的入口,耶穌對這些當漁夫的學生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可1:17)怎麼樣才能得人如得魚呢?要「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5:4),只有一種魚不必到水裡去捕,就是木魚,其它的魚都要到水裡去捕,在華神禮拜堂找不到需要幫忙的受災戶,一定要到佳冬的災區去,傳福音需要去沒有人信主的地方,才能夠遇到他們,所以耶穌說,你要得人如得魚嗎?那就要到水深之處,要接觸他們才有機會。一個人剛進入羊門得救以後,他第一個反應,會想趕快去找他的朋友,跟他們說這裡有好消息,所以他們馬上就會走到魚門,剛信主的人對於傳福音的熱情,會高過信主許久的人,因為他剛領受得救的經驗,想要與人分享,但是老基督徒當久了,漸漸就麻木不仁,剩下行禮如儀作禮拜。魚門就是帶人信主。 3. 古門(尼3:6):行於古道、基督永同 第三道是「古門」,從「古門」出去要走古道(遠古之路Ancient Way),如耶利米講的「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他們卻說:我們不行在其間。」(耶6:16),因為你要走在裡面。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只有像老鼠會一般,帶人受洗,進了羊門,再帶到魚門,如此循環著。信仰應該不只這樣,信仰一定要走在上帝的道上,不是走在新的東西上,是早就有的真理,就是「你要愛上帝、愛人如己」,這道理不是新的,而是以前就有的,這叫作古道,信仰必須要能夠落實在生活上。耶穌基督的福音也是一樣,「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是不會改變的,這就是古道,我們的生活必須照著上帝啟示給摩西和眾先知的話來做,這樣救恩才有意義。 4. 谷門(尼3:13):死蔭幽谷、謙卑束腰 如果你已受洗,帶朋友到教會,也把上帝的道實踐在生活裡面,實在很不錯,可是後面還有很多門要學習。接著是「谷門」,谷門就是困難的處境,如果基督徒只有得救、帶人信主、生活實踐,只要這三個門就好,那這個叫作在天堂的基督徒,但並非如此,我們的經驗是,不久你會走過寬牆、走過爐樓,到谷門,掉到山谷裡面,古門到谷門是蠻長一段的,有的人很快就碰上,有的人是一段時間之後才遇到,但是上帝都會幫助我們走過。大衛王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23:4)人並非一直在山頂上,居然還有死蔭的幽谷,信仰有時也會遇到苦難,好像走不下去,更要依靠主,因為上帝跟我們同在。幽谷的另外一個意思,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謙卑下來,「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彼前5:5),所以谷門另外一個意思是願意謙卑。 5. 糞門(尼3:14):除去污穢、萬事如糞 當一個人謙卑下來,就會發現其實自己沒有那麼乾淨,還有很多污穢,所以經過谷門,不久就來到糞廠門,「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7:1)不要以為受洗的人就不會犯罪,有垃圾還是需要清理,當人不謙卑時,以為他的人生都是羊門、魚門、古門之間走來走去,不是的。當你遇到困難,願意謙卑下來,才會發現有一些事,是需要處理的。對保羅來講,糞廠門不只是髒的意思,有一些不是很髒,卻會攔阻更認識耶穌,都屬於糞廠門,像得意的成就,讓人沾沾自喜,阻礙繼續成長,這些對保羅來講都是糞土,「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所以保羅所說的糞土,比我們所了解的污穢還多。 6. 泉門(尼3:15):洗淨罪污、聖靈活水 當你願意把這些都丟掉以後,馬上就轉到「泉門」,泉水代表的是聖靈,一個人願意謙卑悔改,聖靈就進來了,這是西羅亞池的門,它可以把我們那些願意丟掉的東西洗乾淨,「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亞13:1)耶穌在聖殿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7:38-39)所以當我們願意認罪,聖靈就進來。 7. 水門(尼3:26):遵行神道、成聖的道 泉源所湧出來的,不但有聖靈,還有下一道「水門」,這個水,是指上帝的話,聖靈是透過上帝的話,泉是透過水來把我們洗淨,「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詩119:9)在以弗所書說:「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5:26-27)所以洗淨的是聖靈,藉著上帝的道好像水把我們洗乾淨,讓我們沒有玷污。所以基督徒除了信耶穌、帶人信主、生活依照聖經,謙卑順服,願意把罪除掉,我們就會領受聖靈藉著聖經的話,幫我們更新的工作。 8. 馬門(尼3:28):馬為爭戰、白馬戰士 如果當你這樣做,就可以加入屬靈的戰爭,不會成為陣亡者,馬是為了打仗,「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21:31)我們一生不只是帶人信主、謙卑悔改,還要面對撒旦,想辦法要摧毀我們的屬靈爭戰。當末日耶穌再來時,會有一場很大的爭戰,而耶穌就是那位騎白馬的戰士,「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啟19:11) 9. 東門(尼3:29):神入封門、橄欖山上 當耶穌基督再來,爭戰勝利以後,就要從東門進到耶路撒冷,東門又被叫作金門(Golden Gate),這道門是被封住的,據說十五世紀回教佔領整個巴勒斯坦時,伊斯蘭教的國王,攻下耶路撒冷城之後,他聽說以色列的神要從那裡進來,於是就用石頭把東門封起來,現在這道門是封住的,可是聖經很有意思,以西結說:「他又帶我回到聖地朝東的外門;那門關閉了。耶和華對我說:這門必須關閉,不可敞開,誰也不可由其中進入;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已經由其中進入,所以必須關閉。」(結44:1-2)結果是伊斯蘭的國王執行了上帝的命令,將它封閉。耶穌基督再來時,「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亞14:4)橄欖山就在東門的城外,耶穌基督就是從這道門進入聖殿。 10. 審門(尼3:31):白色寶座、基督台前 主耶穌進入聖殿後,再來就是審判的門(哈米弗甲門),上帝要審判這個世界,「我又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啟20:11)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審判,基督徒也不例外。基督徒靠著耶穌的寶血,得稱為義不必受處罰。但不是這樣就結束了,基督徒還有另一個審判,叫作基督台前的審判,「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5:10)所有相信耶穌受洗的人,在白色寶座都得赦免,但是所有被赦免的基督徒,在今生今世表現的還是不一樣,有的是邋裡邋遢,除了作禮拜什麼都不做;有的很認真,參加敬拜團…什麼都做,這兩種人將來如果都上天堂,不是很不公平嗎?大家雖然都受洗,可是對信仰認真,帶人信主的人,真的很不一樣,所以耶穌會再處理,末日耶穌基督要分別出綿羊與山羊,這是基督台前的審判,希望我們真心認罪悔改,在白色寶座得到上帝的赦免,將來到主耶穌的台前,主耶穌會對我們說:「你是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不要被主說我不認識你,那就完了。所以基督徒會經歷兩次審判。11.以法蓮門(尼12:39):雙倍結果、結果更多 十道門都講過了,另外兩道呢?他們完工以後在大慶典時,詩班分成兩隊,有一隊從谷門向北走,有一隊從谷門向南走,走在城牆上,「……在城牆上過了爐樓,直到寬牆;又過了以法蓮門、古門、魚門、哈楠業樓、哈米亞樓,直到羊門,就在護衛門站住。」(尼12:38-39)以法蓮門和護衛門可能因為沒有修理,所以尼希米在紀錄時,並沒有提到這兩道門,可是在慶祝落成時,尼希米就寫到,要走過寬牆,走過以法蓮門,還要經過羊門才到護衛門(Guard)(牢門:監獄門、護衛監牢),所以它的位置我只能猜測,這樣就有十二道門。以法蓮是什麼意思?以法蓮是雙倍的果子(Double fruits),就是他的果樹結的果子特別多,「他給次子起名叫以法蓮(就是使之昌盛的意思),」(創41:52)希伯來文就是雙倍的結果,耶穌說:「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15:2) 12. 牢門(尼12:39):為主下監、鎖鍊使者 牢門就是坐監,為主被判刑,信仰的路,不一定很自由,有時為了信仰,可能須付代價被抓去坐牢,「……人要下手拿住你們,逼迫你們,把你們交給會堂,並且收在監裡……」(路21:12),保羅為了傳福音,成為帶鎖鍊的使者,「我為這福音的奧祕作了帶鎖鍊的使者,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弗6:20)鎖鍊就是為了信仰,被戴上手鐐腳銬,這是一種解釋。另外一個解釋,耶穌來了,在哈米吉多頓大戰,耶穌降臨在橄欖山,審判以後,那些不信耶穌的人,最後也會進到新耶路撒冷,不過是進到永遠的牢裡。 Ⅳ、救恩三步曲1. 救恩的根基(Foundation):基督犧牲、門徒傳揚信徒跟隨、結雙果子。 從救恩的角度來看,我把這十二道門分成三組,第一組我稱作「救恩根基」,包括羊門、魚門、古門、以法蓮門。羊門就是耶穌為我們犧牲,魚門就是門徒把福音向外傳揚,古門就是信徒願意跟隨耶穌的腳步,以法蓮門是結出豐盛纍纍的果子,這四個都很棒。 2. 救恩的經歷(Procession):苦難謙卑、悔改棄罪聖靈活水、神道成聖。 再來就是比較辛苦的過程,就是「救恩的經歷」,會在谷門的苦難中學習謙卑,在糞廠門發現自己不好,願意悔改認罪,在泉門得到聖靈來澆灌我們,藉著水門上帝的道,讓我們越來越聖潔。這是另外一組,是我們在今生今世一直在學習的。 3. 救恩的結局(Destination):屬靈爭戰、基督再臨最後審判、永遠結局。 耶穌基督再來時,是最後四道門,叫作「救恩的結局」,有一場最後的爭戰(馬門),耶穌再臨(東門),最後大審判(審門),不信的人將來也會進城,不過卻是進入牢門。Ⅴ、結論: 新耶路撒冷有十二個門,城門總不關閉Twelve Gates to the City(Judy Collins)前面介紹的那首詩歌,很多人改寫,跟大家介紹其中一位,她叫Judy Collins(科琳斯-),是民謠歌手,先把別人的歌詞作修改,後來成為作曲家,最近好像開始寫書,她同時也參加許多社會運動,如60年代的嬉皮運動、反越戰、示威遊行…,是一個很活躍的社運人士,現在仍然活著,這十二道城門都不關,意思是什麼?我們來聽聽她怎麼詮釋戴維思牧師(Rev. Gary Davis)所寫的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她的歌詞較複雜,當中詮釋了十二道門的意涵:「Three gates in the east(東邊三道門)Three gates in the west(西邊三道門)Three gates in the north(北邊三道門)Three gates in the south(南邊三道門)That makes 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There’s 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Walk right in, you’re welcome to the city(請進來你被歡迎入聖城)Step right up, welcome to the city(請上來歡迎你入聖城)Walk right through those gates to the city(請走過那門進入聖城)There’s 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There’s 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Who are those children all dressed in red(那些穿紅衣的小孩是誰)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Must be the children that Moses sent (一定是摩西所差來的)There’s 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Rich and poor, welcome to the city(貧與富都歡迎入聖城)Young and old, welcome to the city(老與少都歡迎入聖城)Weak and strong, welcome to the city (壯與弱都歡迎入聖城)There’s 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Oh, what a beautiful city(喔,多麼美麗的聖城)There’s twelve gates to the city(聖城十二道門)Hallelujah(哈利路亞)」 新耶路撒冷是四方形的,東南西北各有三道門,「有高大的牆,有十二個門……」(啟21:12),那些門總不關閉,「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裡原沒有黑夜。」(啟21:25)耶穌說將來人們要從東、從西、從南、從北,到上帝的面前,表示不管什麼文化,東方的、西方的、南邊貧窮的國家、北邊富有的國家,都有三個門,其實每一個人只需要一道門,為什麼要十二道門呢?就是上帝歡迎所有的人,有些人理性主義強,要解釋的很清楚才聽得懂,有的人必須有經歷,他才會進來,上帝給每個人都有機會,不管男女老少、富窮好壞都歡迎,也就是黑人Gary Davis牧師的感受,他沒有註釋,只是一直唱著十二道門,其實每一個人只需要一道門,後來Judy Collins就試著詮釋它。我們如果已經進了羊門,尼希米他的經驗是每一道門有一個名字,在我們信仰的當中會有一些經歷,所愛的人是不是還在城外?要不要幫他挑一道門,是他容易進去的,不一定跟你同一道門。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他可以進入的門。我們一起低頭禱告。「主,我們感謝你,因為尼希米辛苦的把這座城牆造起來,他還把這些門的名字留下來,使我們今天可以從這些城門學到救恩的功課。主,在啟示錄,你為我們預備新耶路撒冷時,它有十二道門,感謝你,要我們進到這樣的城裡,幫助我們,帶我們的朋友找到一道城門,是他覺得最合適的,使他可以從那道門進入,不一定要堅持走我們的城門,因為你預備了這麼多門,就是要讓所有的人可以進到救恩裡面,主,我們謝謝你。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受洗系列(八):見證(Testimony)
()經文: 耶利米哀歌 3:22 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默想: 親愛的主啊!我之能夠繼續生存在你面前,乃是依靠神的慈愛與憐憫。求主教導我,在你面前每一天的生命都是恩典,讓我常懷感恩的心來經過每一天的光陰。題目:當我們遭遇上帝很嚴厲的懲治的時候,應當如何禱告呢?
()經文: 詩篇 89:4 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默想: 感謝主,這一生最大的祝福,是我的後裔能夠得到上帝的恩典與保守。求主將這樣的祝福賞賜給我。題目: 上帝與大衛以及其後裔之間會有那些互動呢?
()經文: 列王記上 18:17 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默想: 先知以利亞忠心的傳達上帝要審判北國的警告,卻被亞哈王指控為使以色列遭災的源頭。主啊!當我要忠心傳揚你的話語時,可能也會遭遇被人抹黑的指控。求主保守我,在那樣艱難的處境中,我也能夠像先知以利亞一樣,忠心到底。題目: 你對以利亞與巴力先知比賽之事有何感想呢?
()經文: 使徒行傳 5:29 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默想: 從神學與理性的角度來看,順從神不順從人是合理的抉擇。但是在實際生活的層次,順從神卻常常被拿來做為不順從人的藉口與託辭。求主幫助我,在實際情況之下,不要誤用這個原則來拒絕學習順從人的屬靈功課。題目: 初代教會快速發展對內與對外各產生什麼問題呢?
()經文:利未記 8:34 像今天所行的都是耶和華吩咐行的,為你們贖罪。默想:主耶穌,亞倫與他的兒子們被設立擔任為百姓贖罪的祭司,但是他們本身和百姓一樣,也是罪人。因此,在他們任職之前,必須行七天的贖罪禮儀。求主常常提醒我,奉召成為全職傳道人,只是事奉的呼召,自己是蒙恩罪人的身份與地位並不會因為奉召全職而發生改變。題目: 祭司要任職之前須要進行那些預備動作?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是靳元良,在四月復活節那天受洗。那天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因為從今而後我多了一個生日,而且是跟耶穌一樣”特別”的生日,我也正式的成為一個新造的人。詩篇63:7, 8:『因為祢曾幫助我,我就在祢翅膀的蔭下歡呼。我心緊緊地跟隨祢;祢的右手扶持我。』孩提時代,由於母親這邊的家族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小時候每次跟著母親回到外公家,去參加一些彌撒,跟著唱著一些詩歌,心裡便不知為何的湧出喜樂。每次望彌撒也就跟著母親唸著:『我們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長大了在合唱團裡唱到相同的詩歌,才知道雖然文字上的用法有些不同,但原來這就是所謂的主禱文。不過當時對這位天父並沒有什麼太深的認識,只是知道望彌撒的時候大家會吃一塊奇怪白色的餅,喝一小杯明明是葡萄汁但是台上那位神父偏要說成是酒的飲料,而且我還不能拿呢。大學以降,參加大大小小的合唱團,接觸非常多的宗教音樂。我還清楚的記得,第一次踏進合唱團的團練室,那天練習的曲子是韓德爾的彌賽亞。當時並不知道什麼是彌賽亞,只記得小時候似乎聽過一個耶穌在馬槽誕生的故事,不過唱這樣的歌頌讚這位彌賽亞實在很過癮就是了。有個小故事是這麼說的:如果有99隻迷途的羔羊來歸向耶穌,那麼最後的那隻,耶穌會親自來找你。現在回憶起來,那時應該就是耶穌來找我了吧!唱著唱著久了也慢慢對這個信仰產生了好奇,便自己想到教會來看看,究竟這個信仰在世界上這麼多人的身上做了哪些奇妙的事,使得人們這樣的遵從頌讚這位上帝?於是在兩年多前我來到了和平,在社青裡與許多弟兄姊妹一同分享,服侍,在主裡萬事互相效力,交到了許多一輩子的朋友。最近我們的教會適逢建堂,蔡牧師前陣子與我們分享了傳道書第三章的經文:『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去年我參加的合唱團也發表了一部巴哈清唱劇:上帝的時間就是最好的時間。在台上聽著管風琴緩緩的奏下音樂,伴隨著我們的和聲,我開始試著去相信這位造物主對我或許也有著最好的安排。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即便在旁人眼中看似生活得很順利,似乎能夠不花什麼氣力的就可以一路唸書念到博士,其實都這把年紀了還是學生,箇中的酸甜苦辣也實在是不足為外人道,而旁人口中的羨慕究竟是真是假實在很難去判斷。『何時畢業?』也變成了我心中最大而且還要不時被旁人不經意的戳一下的夢魘。從小在父親威權式的管教之下,我慢慢的被塑造了一個極度壓抑的個性,處事的態度都相當悲觀,瞻前顧後,無法自在的活著,有時也會因為太在意旁人的眼光而受傷。認識這個信仰越深,慢慢發現自己這樣壓抑的個性可以試著透過耶穌的愛發生轉變。原先以為改變不了的事,在祂卻是凡事都能。並不是說從此就無風無浪,但把眼光轉向神的時候,旁邊吵雜的聲音就消失了。腓立比書3:13,14:『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這段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聖經節在每個挑燈夜戰還有實驗失敗連連的時刻給了我非常大的鼓勵,能時刻提醒自己定睛在上帝所要我走的道路上,更要時時謝恩,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漸漸的,憂鬱愁煩的日子減少了,在生活的小確幸中喜樂的時間變多了,而我更深切的體會到,主是時常與我們同在,而非不可親近的。月底我即將要出發前往德國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在即將出發的前夕上帝又讓我遇到了許多難題,在遇到的當下坦白說還真是挺怨懟上帝的,心想:主阿,祢不要在這個時候整我嘛…。但在忙亂的期間
主用以賽亞書30:20,21安慰我:『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於是我開始順服的面對所有的困難,最後所有的事情真的都迎刃而解,而且甚至超越了我的所求所想。約書亞記1:9:『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雖然不知前方的道路為何,我都要持守在上帝應許的道路上與主同行,從今時直到永遠。願上帝賜福給在座的所有弟兄姊妹,也保守看顧台灣這片土地在這段時間遭受到風災的人們。
經文:撒母耳記下第五章1~5節時間:二00九年八月九日主講:曾昭瑞 牧師短片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在準備這次的講道之前,上週先講給三位牧師和一位傳道聽,講完之後他們給我很多建議,我回去以後就修改,但是越改越難下筆,想說這要怎麼講得出來呢?當我準備講道時,看了很多不同的註釋書,或是不同的講章,有一些解釋,有時讓我覺得奇怪,很喜歡將大衛美化,反正他所做的都是聖靈的感動、是聖靈的引導,所以他做的都是好的,沒有一件不好的;也有的人,將大衛講的很有心機,如何如何。我覺得我們在看大衛時,先不要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是我們在讀聖經時,有時會將自己的一些觀念讀進去,今天我們要透過這段聖經,來幫助我們更了解大衛。今天證道的主題是「從希伯崙到耶路撒冷」,我把題目解釋一下:希伯崙是大衛受猶大家膏立他為王的地點,那時以色列人分成兩邊,一邊是猶大家,一邊是掃羅家,掃羅家沒有支持大衛做王,可是後來他們還是在希伯崙膏立他做王,可是大衛在希伯崙做王沒多久,就到耶路撒冷去了,這中間有七年多的時間大衛是在希伯崙做王,只有猶大家這個支派來支持他。我上次講道提及一件事情,就是掃羅在戰場上戰死了,大衛就在猶大家的支持下,在希伯崙被膏立為王,現在大衛所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像我們這裡一樣,國家分裂而要將國家統一,他雖然在南面為王,但是另外有一股勢力,就是掃羅家以前的元帥押尼珥,由他所扶持的伊施波設,伊施波設是掃羅的一個兒子,他在北面也有一個政權,有這兩股勢力就在相爭對以色列人的統治力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來看,大衛如何展現一個屬靈領導人的智慧,來爭取不同力量的認同,大衛所要面對的挑戰是,他從在希伯崙成為猶大家的王,到最後如何成為一個以色列人共同支持的王,這中間發生了幾件重要的事情。一、善待基列.雅比人基列.雅比與掃羅的關係掃羅曾經去拯救過基列雅比人。在撒母耳記上11:1-11,那時亞捫人來攻打以色列人,當時以色列人沒有王,他們還在士師的時代,基列雅比人就發公告說有沒有人要來救我們,因為那時候以色列人不進步,掃羅聽到這件事情就很生氣,就把他的牛切成十二塊,傳給以色列人,要所有的人都要出來對抗亞捫人,結果以色列人就聚集起來一起對抗亞捫人,把亞捫人打敗,拯救了基列雅比人,那時候以色列國就正式的誕生了,立掃羅為王,所以基列雅比人他們非常感念掃羅為他們所做的事。後來掃羅被耶和華上帝廢了,覺得這個王不合上帝的心意,最後掃羅打了一個大敗仗,他和他的兒子約拿單都死了,非利士人就把他們的屍體掛在伯珊的城牆上面曝曬,「基列雅比的居民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事,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從伯珊城牆上取下來,送到雅比那裡,用火燒了;將他們骸骨葬在雅比的垂絲柳樹下,就禁食七日。」(撒上31:11-13)雅比就是基列雅比人的城。我每次讀到這段聖經節時就很感動,我就想像,有一群人,他們寧願冒著生命的危險,進入敵人控制的城裡,為的是去救曾經救過他們的王,你可以在基列雅比人的身上看見他們的忠誠、看見他們的感人,他們做這件事情是出於他們對掃羅的感恩。那個時候,掃羅王是戰死在基利波山,伯珊城是靠近在約旦河西岸附近,約旦河兩岸的地方都被非利士人佔據了,基列雅比人是住在約旦河的東岸,其實是在很靠近伯珊的這個地方,他們就走了一夜去將掃羅的屍身取下來,放到基列雅比。雖然掃羅不是一個合上帝心意的好王,但是不代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好事,我們看見他對基列雅比人曾經做過一些事情,讓他們非常的感謝他,甚至為他冒險。大衛對基列.雅比人的話語1.你們厚待你們的主掃羅,願耶和華賜福你們。2.我也要為此厚待你們。3.掃羅死了,我是猶大家的王,你們當剛強奮勇。基列雅比人把掃羅的屍身從伯珊的城牆上取下來後,成為大衛做王之後第一件要處理的事情,「猶大人來到希伯崙,在那裡膏大衛作猶大家的王。有人告訴大衛說:葬埋掃羅的是基列雅比人。大衛就差人去見基列雅比人,對他們說:你們厚待你們的主―掃羅,將他葬埋。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你們既行了這事,願耶和華以慈愛誠實待你們,我也要為此厚待你們。現在你們的主―掃羅死了,猶大家已經膏我作他們的王,所以你們要剛強奮勇。」(撒下2:4-7)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一件特別的事情,大衛如何來處理這件事,影響到他對整個國家的統治,他是要把基列雅比人看成是他的敵人呢?還是把他們看成是一群對王忠心耿耿的人?對一些不懂得政治,或是採取高壓統治獨裁方式的人,他們就會認為「凡是支持掃羅的人,就是反對我大衛的人,我就要給他們鎮壓處罰、給他們最嚴厲恐怖的報復」,有些人是這樣統治的。可是聖經告訴我們說,大衛怎麼樣做?大衛馬上派人去見基列雅比人,對他們說:「你們厚待你們的主―掃羅,將他葬埋。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你們既行了這事,願耶和華以慈愛誠實待你們,我也要為此厚待你們。」接著說:「現在你們的主―掃羅死了,猶大家已經膏我作他們的王……」,在這裡我們看見,大衛對基列雅比人是採取一種恩典的態度,他非常肯定他們對掃羅王所做的這件事情,不但願上帝祝福他們,而且他自己也要厚待他們,這讓我們看到大衛對他們的肯定和善待。二、押尼珥事件第二件事情是掃羅的元帥押尼珥的死亡。那時以色列人分成兩國,南邊暗灰色是猶大國,是大衛統治的地方,中間和北邊淡灰色是北國以色列統治的地方,左邊灰色就是非利士人統治的地方,非利士人本來是住在海邊,可是現在他們佔據了中央山地和約旦河兩岸的地方,他們的勢力已經侵入到以色列人當中。大衛是在南方的希伯崙做王,伊施波設是在東側瑪哈念這個地方做王,這兩股勢力交會處是在耶路撒冷附近,所以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他們常常在這個地方發生衝突,事實上並沒有發生過非常大的戰爭,因為在聖經裡看不到大衛怎樣大敗掃羅家。有一個比較有名的衝突是發生在基遍這個地方。掃羅家的權力是由伊施波設保留下來,伊施波設是由一位叫作押尼珥的元帥把它保留下來,事實上它是一個流亡政府,他們不敢再越過約但河的西岸,因為害怕非利士人的勢力侵入,所以跑到約但河東岸成立政府。著定數起來:屬掃羅兒子伊施波設的便雅憫人過去十二名,大衛的僕人也過去十二名,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仆倒。所以,那地叫作希利甲哈素林,就在基遍。」(撒下2:12-16)其實這個「戲耍」有一個很重要的意思,就是他們不是真的要相殺,其實是類似參加一種運動會競賽那樣,古代運動會和相殺有點雷同,就是出來摔角,派幾個年輕人用武力的方式來競賽,但是用武力的方式競賽並不是要以殺死對方為目的,所以他們就一起來戲耍。只是這二十四個代表出來戲耍時,他們都很想贏,經文說他們就「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仆倒。」也就是說這二十四個人都死了,不願服輸,旁邊在觀看戲耍的人就加入這個混戰,結果死了相當多人,那地叫作希利甲哈素林,原文的意思是殺戮的地方,那裡原本只是一場競爭而已,卻衍變成一個殺戮的戰場。在這場混亂的鬥戰當中,一開始是約押這邊的人佔了上風,押尼珥這邊的人一路敗逃。約押有一個弟弟亞撒黑是跑得非常快的人,他就一路緊追著押尼珥,押尼珥被他追的很緊。約押還有另一個兄弟亞比篩,他們在大衛家都非常的有戰功,所以很可能亞撒黑也想為自己建立一些戰功,於是緊追著押尼珥不放,押尼珥就跟他說:「你是亞撒黑嗎?回答說:是。押尼珥對他說:你或轉向左轉向右,拿住一個少年人,剝去他的戰衣。亞撒黑卻不肯轉開不追趕他。押尼珥又對亞撒黑說:你轉開不追趕我吧!我何必殺你呢?若殺你,有什麼臉見你哥哥約押呢?亞撒黑仍不肯轉開。故此,押尼珥就用槍鐏刺入他的肚腹,甚至槍從背後透出,亞撒黑就在那裡仆倒而死。眾人趕到亞撒黑仆倒而死的地方,就都站住。」(撒下2:20-23)當我高中時,第一次讀到這段聖經覺得很可惜,亞撒黑怎麼這樣就被殺了,不過那是我把自己的立場讀進聖經裡去,聖經就是真實記載著這樣的一件戰事。從此約押就跟押尼珥結了仇,因為押尼珥殺死他的弟弟,約押就一直想要找機會報這個仇。事實上,押尼珥殺亞撒黑是一個戰事,不是謀殺,如果是謀殺的話,約押是可以去報仇的,可是那是一場戰爭,戰爭沒有在私下報仇的,戰爭中你怎麼知道誰殺了誰,戰爭沒有抓人出來報仇的,所以約押其實是沒有道理去找押尼珥報仇的。2.挾天子以令諸候的押尼珥不過在這裡聖經告訴我們說,當大衛家和掃羅家在爭戰時,「掃羅家和大衛家爭戰許久。大衛家日見強盛;掃羅家日見衰弱。」(撒下3:1)因為戰爭的需要,所以軍人就越來越有權勢,「掃羅家和大衛家爭戰的時候,押尼珥在掃羅家大有權勢。」(6節)事實上押尼珥所扶持的伊施波設只是一個傀儡的政權,「掃羅的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曾將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帶過河,到瑪哈念,立他作王,治理基列、亞書利、耶斯列、以法蓮、便雅憫,和以色列眾人。」(撒下2:8-9)他是挾天子以令諸候,自己掌握了整個大權。在這樣的權勢底下發生了一件事情,「掃羅有一妃嬪,名叫利斯巴,是愛亞的女兒。一日,伊施波設對押尼珥說:你為什麼與我父的妃嬪同房呢?」(7節)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特別是我們越了解猶太人一些想法(我們現代人不會這樣想),就會知道這件事情是在一個瀕臨政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