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法院赤沙信用社人员内外勾结刁难贷款户,

详细内容页
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2015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情况
610321CZJ/0
公开目录:
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文&&&&&&&号:
&&&&附件下载:
Copyright & 2005 - 2016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 主办: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宝鸡市陈仓区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电话:&& 邮编:721300您的位置: &&
扶贫互助资金协会
贫困户自己的银行――宝鸡市陈仓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 信息录入:bjsjwl |&时间: | 作者: |
浏览:3093次 ]
为进一步提高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运行效率和扶贫效果,推动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健康发展,结合市扶贫办要求,陈仓区扶贫办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村,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翻阅账簿、走访群众等形式,对全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并行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扶贫互助资金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村级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生产发展资金。资金构成为政府补助财政扶贫资金、农户交纳基准金、社会捐赠资金。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村加入互助组织的农户开展生产性增收项目。我区从2009年启动实施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截止2012年6月底,已启动运行了10个镇18个村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这些互助资金协会的成立和正常运行,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1、农户入会情况。截止目前,全区18个互助资金项目村共有农户5458户,其中贫困户2067户,互助资金协会共入会群众1299户,其中贫困户入会340户,农户入会率24%,贫困户入会率16%,组建互助联保小组268个。入会率最高的为坪头镇庵坪村,全村共有188户,入会125户,贫困户入会41户,入会率达到66%,贫困户入会率49%。入会率最低的为新街镇柳巷村,全村共有360户,入会30户,入会率为8%,贫困户入会10户,贫困户入会率7%。
2、互助资金构成情况。全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94.5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1万元,群众交纳基准互助金70.2万元,占用费收入即公积金转入3.36万元。平均每个协会资本金为21.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平均投入17.83万元。
3、互助资金使情况。累计发放借款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129.35万元,占借款总数的28%。借款农户总数743户,其中借款贫困户202户,占借款总户数的27%。农户扶持率和贫困户扶持率分别为57%和59%。
4、借款期限和占用费情况。6个月以下借款0.5万元,6个月以上借款462.8万元,平均占用费率为年占用费6%,占用费最高的为年占用费7.2%。
5、还款情况。已归还借款251.25万元,按期还款185万元,占还款总额的73.6%。共有逾期借款36笔14.15万元,占借款余额的6.6%,逾期时间最长为日。全区共有6个互助资金协会存在逾期借款,逾期率最高的为潘溪镇祁家沟村互助资金协会,共逾期14笔5.5万元,占借款总额的21.4%。拓石镇仙龙村、&&&&贾村镇冯家山村、天王镇梁家台村、钓渭镇大湾沟村、拓石镇马家湾村、香泉镇南峪村等6个互助协会运行管理良好,借款户都能按期归还借款,没有产生逾期借款。
6、互助资金使用率。全区互助资金总额为394.56万元,借款余额为212.05万元,互助资金使用率为53.7%。使用率最高的是&&县功镇谢家崖村,互助资金使用率为93.4%。使用率最低的是贾村镇冯家山村,互助资金使用率为40.4%。
5、占用费收取及支配情况。截止日,全区共累计收取占用费16.6万元。2011年底已支配11.84万元,其中用于管理人员报酬支出1.59万元,占13.4%;办公经费5.59万元,占47.2%;运行操作费用支出6.44万元,占38.7%;转入公益金1.01万元,占8.5%;转入公积金3.11万元,占26.3%;用于会员分红0.54万元,占4.6%,包括县功镇谢家崖村等5个协会先后分红5次。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250号令第29条规定:“社会团体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的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从2012年起全面停止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向会员分红。
二、项目运行管理情况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互助资金协会是一项惠及贫困群众,持续性、长期性的扶贫开发项目,项目在我区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区委、区政府建立健全了以主管区长为召集人,各涉农单位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互助项目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负责协调组织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工作。区财政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从2009年起每年都优先安排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工作经费5万元,保障项目正常高效运行。二是各项目镇都成立了由主管领导负责,扶贫干事、专账会计等参与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镇项目村的业务指导和资金监管工作,并配备专人协助指导项目村的各项业务工作。三是各项目村协会及时推选出责任心强、能力好的项目机构管理人员,并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各项规章制度,布置了项目办公室;各镇专账会计对协会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指导,并监督资金的安全使用。
2、宣传动员,入会积极。
在项目启动实施过程中,各项目村先后多次召开了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等会议宣传互助资金项目,充分利用村广播、宣传栏、散发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互助资金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运作办法、管理程序等,使项目村群众对互助资金项目知晓率达到90%以上,各项目村群众能积极缴纳入会基准金,加入互助资金协会,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民主选举,依法立社。
互助资金协会是由贫困村村民自愿参加成立的非盈利性互助资金组织,在互助资金协会成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执行,保证协会成立合理合法。一是广泛宣传,择优确定项目村。通过召开会议、散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互助资金项目的作用和意义。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优先考虑贫困村、村民意愿强烈、具有主导优势产业、村级班子强等原则,择优确定项目实施村;二是民主选举,健全机构。互助资金项目的长期高效运转,关建是组织一个负责高效的协会管理机构。各项目村通过会员民主选举,把有一定文化程度、工作责任心强、办事公正、不谋私利、群众威信高、有奉献精神的人员,选定为协会会长、会计、出纳等协会管理人员,协会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依法履行职责;三是依法登记注册。我区18个互助资金协会都按照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在区民政局依法注册登记为非营利性的互助合作组织。各互助资金协会都能按时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社会团体年检工作,2011年各协会顺利通过年检,其中坪头镇石鱼沟等3年互助资金协会还被评为优秀社团。
4、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项目实施的最终目标是资金放得出、收得回,群众增收快,要实现这个目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关键。一是建立一套好制度。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运行,保证资金安全,各协会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协会章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借款发放等各项规章制度,为互助资金协会规范化操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真正做到了“借款程序合法化、借款发放公开化、管理制度正规化”。二是配备一个好会计。互助资金协会会计是互助资金项目协会运行的主要管理人员,协会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协会会计实际操作,选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专职会计是实施好项目的关键。我区天王镇梁家台村、新街镇官村、县功镇谢家崖村、赤沙镇西冯村、拓石镇马家湾等村都由本村原信用社信贷员担任会计,这些人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很快掌握熟悉协会运行管理程序,使得本村互助资金协会做到了帐务清楚、帐实相符、规范运作,项目运行良好。
5、规范操作,保障资金安全。
为了充分发挥互助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互助资金滚动增值,持续利用,民主管理,我们做到四个到位:一是项目审核到位。按照互助资金借款必须用于发展生产项目的原则和我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各个协会在发放借款时都要对会员申请借款用途、产业类别、发展前景、诚信意识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帮助会员选好增收致富项目,确保使有限的互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二是借款额度控制到位。在项目运行中,我们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将借款额度控制在3000―5000元之间,借款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保障了协会资金安全高效运转。三是程序规范到位。互助资金借款发放过程中各协会都能按照本人申请、五户联保、协会审核、签订合同、发放借款的工作程序严格规范操作,杜绝违规借款的发生。四是监督检查到位。我们高度重视互助资金项目日常运行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各协会每月要按时上报互助资金项目管理月报表,通过报表报送,全面掌握各协会业务开展情况。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检查和调研活动,会同区财政及有关金融部门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各项目村,查阅资料,走访会员,检查指导项目运行情况,发现和解决项目运行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稳步健康发展。
6、资金扶持,繁荣产业。
在搞好协会运行管理工作同时,我们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运作与发展贫困村特色产业相结全,通过互助资金项目支持贫困村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将互助资金项目建设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对接。在互助资金协会的支持带动下,我区大多数项目村都成立和发展壮大了特色产业合作社。目前,在这18个互助资金项目村已成立了奶畜养殖、肉牛养殖、仔猪良种繁育、核桃产业造林、苹果示范基地、花椒种植基地等各类专业合作社8个。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使扶贫互助资金借款更加贴合实际、借款对象更加明确、借款效率更加快捷、借款安全更有保证、借款效益更加明显,可以让更多的贫困会员在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强力支持下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下走上快速致富的道路。
7、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在全面推进各互助资金协会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培育和发现项目建设中先进典型,利用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指导其他项目村提高协会运行管理水平。从2009年互助资金项目实施以来,我区涌现出了天王镇梁家台、钓渭镇大湾沟、贾村镇冯家山、县功镇谢家崖、新街镇官村、坪头镇石鱼沟等一批运行良好的优秀互助资金协会。其中天王镇梁家台村是我区2009年启动的互助资金项目试点村,该村互助资金协会共有会员67户,入会率为32&&&%,其中贫困户27户,贫困户入会率为19%。协会共有资本金22.4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7.5万元,农户缴纳入会基准金4.45万元,利息和占用费收入转入0.46万元。截止目前,该村协会互助资金使用率为86.2%,借款回收率为100%,没有产生逾期借款,累计占用费收入1.48万元。该协会是我区运行较好的互助资金协会,多次在我区举办的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该村协会只所以取得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村两委会成员高度重视互助资金项目,从协会组织、动员宣传、日常管理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村两委会成员和各村民小组组长都能积极缴纳入会基准金,带头参加互助资金协会,模范遵守协会章程;二是协会规章制度健全,协会管理人员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操作,杜绝了违规借款、逾期不还等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协会管理人员高度负责,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该村协会会计是村上原信用站信贷员,在协会运行管理中能按制度办事。在发放每一笔借款前他都能详细了解会员借款用途、协助借款人修订完善产业增收计划。对不符合要求的借款申请,他能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坚决不予借款,不放人情借款。在他的严格管理下该村协会运行3年来没有出现一笔逾期借款,保证了协会互助资金“借得出、能增收、收得回”。成为我区互助资金使用率较高、借款回收率最高、没有逾期借款的先进互助资金协会,他个人也成为我区互助资金协会中的“土专家”和“管理明星”。
三、项目运行效益
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有力地推动了项目村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增收致富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了村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和诚信意识,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据统计,全区互助资金项目累计向农户发放借款463.3万元,其中用于种植业借款133.5万元,占28.8%;用于养殖业借款283.25万元,占61.1%;用于商业运输业借款34.45万元,占7.4%;用于工业及加工业借款2.7万元,占0.6%;用于其他行业借款9.4万元,占2%。在互助资金协会借款支持下,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产业项目,人均纯收入增长明显提高,协会会员人均年收入增长超过了300元。我区新街镇官村、赤沙镇西冯村、坪头镇石鱼沟村由于项目管理运行良好、效益突出被评为2009年项目优秀村,2010年省扶贫办下达专项奖励资金19万元,用于充实壮大这3个村互助资金协会资本金,通过资金奖励明显提高了各村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丰富了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内涵,提高了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水平。一是开创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应。财政扶贫资金通过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这个平台,实现资金长期周转和滚动发展,创新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扶贫资金一次性投资的特性,拓宽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思路,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和扶贫资金持续发挥作用开拓了新路子。二是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资金短缺的问题。互助资金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交纳、配送和增送等形式,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入会,针对农户风险承受能力低、收入低、无抵押物等贷款难问题,采用小额、短期、低息、联保借款的形式,为会员发放生产性借款,缓解了农户借款难的问题,拓宽了贫困户生产性资金来源渠道。截止目前我区已借款农户743户,占入会农户总数的57%,累计发放借款463.3万元,占互助资金总量的117.4%。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互助资金扶持对象主要是贫困户,优先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使贫困户能更好利用扶贫资源,有力地促进贫困户增收。我区互助资金项目累计扶持743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共计实现增收22.29万元,户均增收300元。四是增强了村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和诚信意识。互助资金协会在运行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推行会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农户有了自主权、参与权、监督权,是参与式扶贫方式的具体实践,增加了村民的民主自治意识。互助资金发放采取联保借款方式,凭借会员亲缘、地缘关系,建立借款归还保障机制,联保小组会员间承担连带责任,增强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和契约意识。
四、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在正常运转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壮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助资金本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规模不足。扶贫互助资金的资金来源只有财政扶贫资金、会员入股资金和占用费公积金转入等。全区协会共有资本金394.56万元,按互助资金使用率不能超过90%的要求计算,只有355万元能用于借款,按每笔借款5000元计算,仅能满足710户会员借款需要,全区会员1299户,还有45%的会员不能得到借款。由于资本金较少,不能满足社员产业发展借款需求,特别是农业生产周期性强,农民资金需求紧急、量大、集中,互助资金规模小与会员需求大的矛盾十分突出。
2、农户入会率偏低。由于宣传动员不到位、互助资金借款额度太少、借款期限短等原因,加之受过去农村基金会不良因素影响,有些项目村群众对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认识不到位,没有体会加入互助资金协会的优越性,造成互助资金协会入会率普遍较低,大多数村不能达到村民总户数的55%以上。我区入会率最高的坪头镇庵坪村入会率为66%,其他村都没有达到入会率55%的标准。个别村还曾出现过退会现象,我区拓石镇孟家塬村互助资金协会在2011年2月出现退会20户。
3、互助资金借款额度小,期限短。互助资金项目规定借款额度最高5000元,最长期限12个月。随着农资产品价格、人工费及运输费用不断上涨,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的需求。
4、项目管理运作不够规范。由于互助资金协会是扶贫开发工作中一个全新的项目,区、镇、村各级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互助资金项目相对于传统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专业性更强,对管理人员业务工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各项目村没有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缺乏懂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人才,造成项目管理运行与上级要求相比不够规范。个别项目村协会领导借款业务审核不严,有靠人情、拉关系借款的问题;部分村存在逾期借款不能收回和转贷等违规现象;部分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帐务登记不及时;部分协会有档案资料不建全、公开公示不到位等问题。
5、互助资金项目缺少管理费用。互助资金项目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是一种长期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项目实施运行过程中需要在宣传、培训、管理、交流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虽然我区财政安排了一些经费,但仍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要,经费紧缺仍然是制约该项目进一步完善提高的主要因素。
五、改进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运行机制的建议
1、政策性建议:
一是建议加大互助资金协会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按照人均配套500元财政扶贫资金的标准,为项目村配套财政扶贫资金,使1000人以上村庄财政扶贫资金达到50万元以上,增大财政支持力度,有利于互助资金协会发展壮大,
二是建议将扶贫互助资金借款额度提高到元,期限延长到2年之内,以适应当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要。
三是执行互助资金奖罚办法。继续执行2009年对互助资金运行优秀村奖励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充实资本金的政策,每年对一定数量的互助资金运行优秀协会进行奖励,以激励各村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奖励的同时对运行较差的协会启动退出机制,将其协会在退还会员入会基准金后剩余的财政扶贫资金划拨到选定的其他村,建立新的互助资金协会。
四是加强项目管理资金扶持。互助资金协会管理事务具体到人到户,工作量大,业务繁多,而且要求较高,希望上级能按每个村每年1万元的标准安排项目管理专项资金,以保证区镇村各级项目管理、培训等工作需要。
2、创新性建议:
一是丰富互助资金资本金来源渠道。在不断加强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动员项目村群众积极入会,特别是要动员非贫困户本着“互帮互助、先富带后进”的思路,积极缴纳入会基准金,参与互助资金项目,促进本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要进一步拓宽资本金来源渠道,倡导社会各界、包村扶贫单位等在支援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将捐助资金投入互助资金协会做为资本金,通过支持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发展壮大,达到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目标,既增加了互助资金协会资本金,也丰富了社会扶贫工作的内涵。
二是加强互助资金交流培训工作。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是互助资金项目良好运行关键,建议省、市主管部门能加强对区、镇、村各级互助资金项目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检查指导、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增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达到提高项目管理运行水平的目的。[][]巩固“输血”机制
提升“造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鸡市陈仓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