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什么时间离开的马云宣布离开阿里巴巴巴?

  马云信用开始破产:阿里巴巴是时候划清界线了   马云退休后还不停的忙碌。从大肆收购、到上线菜鸟物流、再到南华早报事件,到拜访王林,马云身处舆论漩涡,受质疑不断。这着实拖累了阿里巴巴。在南华早报事件上,阿里巴巴还不得不发声明澄清。虽然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头号功臣,但现在他给阿里巴巴惹了太多祸!  葛甲称,是时候阿里巴巴和马云做好切割了。对双方都有利。以下是他的分析:  马云是创建阿里巴巴的头号功臣,没有马云,后面的淘宝网,天猫等阿里核心业务也无从谈起。十几年时间,阿里巴巴从一个18人的小公司,发展为几万人的大企业,估值数百亿美元,马云功不可没。不过,越来越清晰的一个可能是,阿里巴巴集团是时候抛弃马云,与他划清界限了。  曾经:阿里巴巴就是马云,马云就是阿里巴巴  过去十几年,马云的形象和阿里巴巴的形象充分混淆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好处是只要马云在外表现得好,阿里巴巴便可加分。坏处是,若马云出现闪失,则阿里巴巴也要受到不良影响。  当马云在台上时,阿里巴巴就是马云,马云就是阿里巴巴,马云发出任何不利言论,下面人唯有拼死维护,力保马云在舆论中不落下风。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当510隆重退位的狂热气氛散去,人们越来越发现,马云已成阿里巴巴向上提升的包袱,将在未来极大抑制这家公司向上的空间,两者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  马云信用开始破产  马云的信用破产始自2011年支付宝剥离事件,其实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就已有很多迹象出现了。当马云用激情演说,各种炮制出来的语录和铺天盖地的正面宣传,将无数年轻人吸引到淘宝网创业之后,一点点变脸,以打击信用炒作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多次调整淘宝规则,使得小卖家创业成本日渐上升,不堪重负。事实上,已有明眼人看出,调整规则的最主要原因,无非是更好地为淘宝网实现商业目的而已,所谓的打击信用炒作,只是个幌子。  支付宝剥离时,引发了有关爱国流氓的大讨论,所有VIE结构的中概股出现暴跌,直到如今余波犹在。马云为满足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让所有中概股为之买单的行为,为业界所不齿。从那时起,很多人才真正看清楚马云,并开始对其抱有警惕。  淘宝围城时,马云知道修改规则会引起卖家反弹,于是早早跑到美国去避风头,但最终还是没避过去,直接被推到风口浪尖。他声称那些聚众抗议的小卖家是唱着纳粹军歌的暴徒,是卖假货的不法分子,完全不提自己一下子把天猫的入住费用提高十倍,意图挤走那些用金钱、汗水和青春成就了天猫的小卖家,迎接大金主。  在淘宝长尾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之际,马云又不失时机抛出了小而美的理论,嘴上说目标是要培养一百万家年销售额一百万的店铺,做出要扶植小卖家的姿态,但手上却不断将小卖家那点可怜的流量引向天猫,引向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品牌店铺。去年失败的双12,阿里巴巴连数据都没敢公布,因为羞于见人,做得太明显了。  马云虽然天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其最新的故事是退休庆典上声称以后将把生活当成工作,商业就是他的票友,但这一番信誓旦旦的表态,却连18天也没维持住,他就又纠结一帮地产商去搞了个什么菜鸟智能物流。人们已对他的出尔反尔见惯不怪,此时剩下的唯有好笑和冷眼旁观了。  前几天的南华早报采访事件,马云大言不惭说出那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引起群情激愤,在他试图讨好的那方势力那里,他也没捞到好处。因为上边从没承认有过这样的事,你马云凭什么就敢信誓旦旦用表达支持的方式来暗示有这件事?  风传中支付宝被某资本控股7成的事情,已证明马云是一个政商联合的掮客,先用手段把支付宝从雅虎和软银手里拿过来,然后再作为礼物交出去,作为自己进阶的筹码。其投机性和玩弄政治的本性,至此已昭然若揭。  阿里巴巴还在举棋不定  在马云周围,已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巨商富贾,他们都想从这个掮客手中,捞取一点好处。有一家名为阿里万达的公司,据说即将横空出世,不管这是不是真的,最起码说明,民间对马云的看法是,这个人能手眼通天,能获得很大政治资源并转化为经济利益。不过,这种聚集越深入,风险也就越大,中国自古有个成语叫一网打尽,基本没人不知道,但真正理解其含义的人却并不多。  在阿里巴巴临近上市之际,出现了奇怪现象,之前一直模糊不清的阿里巴巴股权归属大白天下,人们这才明白,原来阿里巴巴已是纯外资控股。媒体对阿里巴巴的友好态度也突然转变,从过去的一团和气转为群起而攻之,而阿里巴巴那个天下无敌的公关部,对目前的状态基本上是随波逐流,任其发展。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阿里巴巴内部对马云的不满,已开始表面化,他们已深刻感受到马云给这家公司带来的威胁,只是还在举棋不定。  这几天,因淘宝切断图片外链而遭受重大打击的小卖家,又在开始聚集,意图发动第二次淘宝围城。而淘宝网在农村墙体上刷的“打工东奔西跑,不如创业淘宝”的广告标语,也被人们戏称为马老大又想害死一批淳朴农村年轻人的杰作。  不切割未来还会有大麻烦  这两件事谁做的决策,谁来承担责任,阿里巴巴不必再利用马云的剩余价值,因为这个人对于阿里巴巴而言,绝不是资产,已经成了包袱。而马云也不必再假装是阿里巴巴的人,为其背些小黑锅,并通过这种方式将命运与其绑在一起。阿里巴巴是时候与马云切割,并划清界限了。否则的话,马云未来还会给阿里巴巴惹出麻烦的,影响到阿里巴巴的上市,其实只能算小麻烦。  马云只是阿里巴巴的小股东,过去十几年之所以能乾纲独断,在于大股东软银的支持。时过境迁,孙正义应该能看出马云对阿里巴巴构成的潜在威胁,也应该知道当前情况下应该支持新任CEO而非马云,更能明白,与第二大股东雅虎的通力合作,才是这家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  当今之计,阿里巴巴应尽快与马云划清界限,去掉包袱轻装前进。当然,对于有着更高追求的马云而言,这也不是个坏事。成为无数人伤心之地的淘宝网,给马云带来了几百亿财富,他应该可以就此收手了。  之前的十四年,马云对得起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金钱上也对得起他,为了不让他在之后的日子里对不起阿里巴巴,果断与之切割吧,不要犹豫了。之后他爱怎样怎样,去练气功,修道术甚至当和尚,去结交权贵,当红顶商人,政商勾结去搞房地产,搞得越大越好,阿里巴巴应在祝他成功的同时,走自己那条平坦的路。慢是慢一点,好处却很多,最起码不至于跑偏。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风传中支付宝被某资本控股7成的事情,已证明马云是一个政商联合的掮客,先用手段把支付宝从雅虎和软银手里拿过来,然后再作为礼物交出去,作为自己进阶的筹码。其投机性和玩弄政治的本性,至此已昭然若揭。
  前几天的南华早报采访事件,马云大言不惭说出那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引起群情激愤,在他试图讨好的那方势力那里,他也没捞到好处。因为上边从没承认有过这样的事,你马云凭什么就敢信誓旦旦用表达支持的方式来暗示有这件事?
  不可能,阿里离开了马云怕是马上被搞定了,就跟垃圾联想一样
  余额宝來了,某些人着急啊  
  看不见的手:腾讯阻击阿里登陆港交所?    文/侯继勇  26日,成都遇到易观董事长于扬,分析有哪些力量阻击阿里登陆港交所时,我们的共识是腾讯是力量之一。  原因很简单,对于香港联交所而言,腾讯现在是唯一bench mark(杆竿),对于香港投资者而言,腾讯现在是唯一的darling(宠儿)。阿里集团登陆香港,腾讯不唯一了,唯二了。  作为“唯一”的好处很多,明显的好处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隐性的好处则是可以时时傲骄,获得更多资源倾斜,“唯二”的效果则差了很多。  “我的地盘我做主”有点夸张,腾讯还没有那么牛逼,必竟是香港,“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态则一定有。  “唯二”都不见得保得住:阿里集团上市之后,短期内市场一定会超过腾讯,吸金效应更是超过腾讯。  正常情况下,腾讯对于阿里集团登陆港交所也无可奈何。但这次阿里集团的合伙人制度无异于一个话柄,岂不正中腾讯下怀。腾讯一定会以阿里集团的合伙人制度为把柄,暗地鼓动各方力量,阻击阿里集团登陆港交所。  基于上述理由,腾讯一定会全力阻击阿里集团在香港上市。当然这只是基于形势的揣度,具体情况外人不得而知。  腾讯的阻击不是唯一的原因,第二原因则是香港的民意基础与舆论环境,在当下形势下,港交所已经被架上去了,如批准阿里集团,则意味着屈服阿里集团强权。  龙应台先生在分析两岸三地的人民时,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三个不同物种,中国台湾人民成天为选举喷口水,唯宪政,唯民主,有点穷得瑟;中国大陆人民一切向钱看;香港人民则介乎于中间。中间的意思,两者都要占,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民意基础与舆论环境,谁敢屈服于“强权”。  这样的民意基础与舆论环境已经让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十分焦虑,甚至夜里都睡不踏实。他于9月24日在港交所网站发布日志,称某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关于是否改变香港市场体制现状讨论的梦。  梦中出现了十个人物:传统先生、创新先生、披露先生、务实女士、道德先生、未来小姐、程序先生、大基金先生、小散户女士和答案先生。他们都给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向。  李小加此前还提到,会将阿里合伙人制度提交公众讨论。  无论是关于梦境中的讨论,还是关于提交公众讨论,作为马云的圈中朋友,不过是李小加给自己找的台阶:通过还是不通过,都不关我的事了,一是我尽力了,做梦都在想这事;二是通过或不通过,都是公众的意志,与我无关。  以小人之心度下君子之腹:作为职业经理人,而且是大陆去香港的职业经理人,他终究会离开港交所,却离不开圈子。    阻击阿里上市的还有第三股力量,即投资,他们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战。  对于投资者利益则应该分开来看,利益分为两块,一是投资收益,二是投资收益之外的其他权益,比如重大事项的投票权。有奶就是娘,投资者更看中投资收益。但投资者仍然可能会反对阿里集团的合伙人制度:一是投资者容易将各种权益混为一谈,二是各种权益相互影响。  投资者对于利益权衡与香港的民意基础与舆论环境纠结在一起,谁不也不知道还会出什么妖蛾子。  三股力量决定阿里集团是否获港交所通过,一是香港的民意基础与舆论环境,是天时;二是另一港交所上市公司腾讯的全力阻击,是人和;三是公众投资者,是地利。  此前互联网双马(马云、马化腾)之间曾暴发多次战争,马云胜多败少,此次马云获胜机率很小,天时地利人和全无。  以目前的形势看,阿里集团登陆港交所越来越渺茫。有关阿里集团合伙人制度的提案已经提交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委员会于26日召开例会讨论,当日没有公布讨论结果。  就在当日晚,蔡崇信发表署名日志《阿里巴巴为什么推出合伙人制度》,文章为合伙人的公司治理机制辩白,称这个机制可以使阿里的合伙人—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这个制度不会威胁到香港监管机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  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情势很明显,当日并没有通过阿里集团合伙人制度的提案。  阿里集团总参谋长曾鸣接受“媒体训练营”采访时表示,合伙人制度是保证公司保持远见、创业精神而设立的制度,是制度上的创新,已经运行三年,不会放弃。  对于港交所,“一股一票”才能保证公平,才是对所有股东一视同仁。     无论对于阿里集团,还是对于港交,都是原则与底线,是大是大非,坚决不能动摇。双方几无腾挪空间,无继续可能。
  阿里“合伙人制度”在港碰壁    蔡崇信:合伙人制度并没有威胁到香港监管机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  李小加:当公众利益与股东利益冲突时,永远要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持有公司10%股份的阿里巴巴管理层为了确保上市后继续拥有控制权,提出以“合伙人制度”的模式赴港IPO,但在谈判过程中,香港证券交易所(港交所)坚持对所有股东一视同仁的原则,拒绝了阿里巴巴的提议。为此,阿里巴巴很有可能转向美国纽约上市,而港交所坚持原则的做法,却在当地金融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改革和创新的大讨论。  港交所总裁:公众利益永远第一  本周曾有消息称,港交所周四的例行会议上讨论阿里巴巴以“合伙人制度”赴港IPO的事宜,但最终港交所并没有将阿里巴巴拿到例会上讨论,外界分析阿里巴巴与港交所的博弈仍在继续。  港交所主席周松岗早前曾表示,欢迎阿里巴巴来香港上市,但他同时也指出,有部分公司由一个人或少数合伙人主导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保障投资者利益,不能只有通融而没有制衡。  9月24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其个人专栏中发表《投资者保障杂谈》,虽然文中并没有提到阿里巴巴,但很明显是针对阿里巴巴赴港上市事宜的评论。  在文章中,李小加用虚拟对话的形式,讨论港交所的上市规则、投资者保障、股权结构、讯息披露、新经济公司等问题,“这里最需要的,是客观看待事情,不被负面情绪牵动,不受指摘影响,也不被个别公司或个案的具体情形而影响判断。”  如果争取到阿里巴巴来港上市,对于港交所无疑是一桩大生意,对其股东有利。但李小加表示,当公众利益与港交所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永远要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蔡崇信:“合伙人制度”能确保股东利益  就在李小加的专栏文章发表不久,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也撰文阐述了阿里巴巴为何推出“合伙人制度”,作为对李小加的隔空回应。  蔡崇信在文章中首先解释了阿里巴巴为何倾向于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点,“作为一家主要业务都在中国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们上市的优先选择。”  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推出“合伙人制度”能够使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  他还辩解称,“合伙人制度”并没有威胁到香港监管机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因为阿里巴巴并没有提出双重股权结构,而是用“合伙人制度”保护股东的重要权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选举独立董事的权利、重大交易和关联方交易的投票权等。  针对外界关于“合伙人制度”是为了“保证控制权”的分析,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管理层没想过用股权结构的设置来控制这家公司,只是建立并完善一套文化保障机制,让公司持久健康地发展。    蔡崇信:合伙人制度并没有威胁到香港监管机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  李小加:当公众利益与股东利益冲突时,永远要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解读  28位合伙人凭啥控制阿里  阿里巴巴是在2009年提出“合伙人制度”,2010年开始试运营,前不久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披露,经过三年试运营,阿里巴巴已经选出了28位合伙人,他否认这28个人是一个利益集团,“是企业内在动力机制。”  要成为阿里巴巴合伙人,首先必须在阿里巴巴工作5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其次,候选的合伙人必须由现任的合伙人一人一票选出,每年选拔一次,不设名额上限,候选人必须获得75%以上的同意才能当选。  当选后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并无任期的限制,直到该合伙人从阿里巴巴离职或退休。  当时马云表示,阿里巴巴不在乎在哪儿上市,但在乎上市地点必须支持“合伙人制度”,因为“合伙人制度”能够弥补目前资本市场短期逐利趋势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干扰。  追踪  阿里IPO将坚持“合伙人制度”  阿里两大股东:支持“合伙人制度”  昨天,阿里巴巴两大股东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相继发表声明,表态支持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软银CEO孙正义表示,近年来阿里巴巴成绩非凡,为股东们创造了巨大的价值,“阿里巴巴特殊的企业文化,是其成功的核心,保持这种文化对企业继续向前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非常支持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雅虎人力资源及发展执行副总裁、阿里巴巴董事会董事杰奎琳-雷瑟斯表示:“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市场,公司领导人可以坚持和传承企业的文化,并用以制定未来的企业经营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软银和雅虎分别持有阿里巴巴36%、24%的股权,并且在阿里巴巴的四人董事会各占一个席位。如今阿里巴巴争取到软银、雅虎两大股东的支持,表明阿里巴巴将在IPO过程中坚持“合伙人制度”。  香港金融界:惋惜错过阿里巴巴  对于港交所否决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一些香港的银行家、律师和金融顾问认为,监管层本可以采取更多措施挽留这笔巨额交易,尤其是在港交所净利润近年来明显萎缩的情况下。  投行对阿里巴巴的估值大致在千亿美元,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析,阿里巴巴IPO有可能筹集到1000亿港元(约合129亿美元)的资金,这将是继去年脸谱上市以后,全球最大的IPO交易。  香港的金融界人士对阿里巴巴转道美国IPO感到十分惋惜,他们指出,港交所去年的平均交易量较2007年的峰值萎缩了39%,而拖累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型IPO的匮乏。  内存  阿里为何钟情在港上市  围绕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连日来引发了广泛讨论,港交所坚持原则的做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既然“合伙人制度”在香港行不通,为什么阿里巴巴仍在努力争取在港上市?  首先,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子公司曾经有过香港上市的经历。不过,阿里巴巴B2B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2012年退市,IPO发行价13.5港元,私有化退市的回购价还是13.5港元,这对于香港的中小投资者,可不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其次,近年来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屡屡受挫,一些优秀公司的价值被低估,导致分众传媒、盛大网络等互联网公司纷纷通过私有化从美国退市,这也是阿里巴巴不愿意赴美上市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观点认为,阿里巴巴如果美国上市,或因假货问题遭遇集体诉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阿里巴巴转移支付宝股权一度引发较大风波,美国资本市场认为此举伤害了雅虎股东的利益。如果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有可能因此吃官司。  根据最新消息,阿里巴巴已经转移了努力的方向,试图说服纽约监管机构接受“合伙人制度”,转为选择纽约作为上市地点,为此阿里巴巴至少聘请了两家美国律师事务所来处理这桩交易。    蔡崇信:合伙人制度并没有威胁到香港监管机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  李小加:当公众利益与股东利益冲突时,永远要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蓝宝石只是个
  外媒称阿里巴巴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 或最终让步    新浪财经讯 9月27日消息,据《商业周刊/中文版》报道,阿里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而不是去纽约;因看好香港这个华人市场及其对东南亚的辐射影响能力,能够与提供旗下淘宝网[微博]天猫[微博]等电子商务的业务拓展,不排除阿里巴巴[微博]最终让步的可能性。  报道称,全球最受瞩目的IPO仍然处于胶着状态,但可能性的转机正在微妙发生。北京时间9月27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的大股东之一、日本软银公司发布声明称,“这些年来,阿里巴巴为股东们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成绩惊人。阿里巴巴特殊的企业文化,是其成功的核心,保持这种文化对企业继续向前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非常支持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当天下午,阿里巴巴的另一大股东、美国雅虎公司也发表声明,表示全力支持阿里巴巴采用“合伙人管理架构”,“作为阿里巴巴重要的股东之一,雅虎相信,阿里巴巴管理层的努力,是为了在兼顾股东权益的同时,保持公司运营的长远成功。  当天更早时候,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副董事长蔡崇信也发表公开信,回应此前一天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写的网志,再谈合伙人制度,“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但我们确信香港应该认真探讨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监管环境。”蔡崇信隔空喊话:“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蔡崇信否认此举威胁到了香港监管机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说合伙人制度不同于双重股份结构,“充分保护了股东的重要权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选举独立董事的权利、重大交易和关联方交易的投票权等。”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微博]给员工的邮件中也强调说:“我们不在乎在哪里上市,但我们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  知情人士指出,阿里巴巴和通常意义上合伙制企业不同,它只是在公司制的框架下引入了合伙人制的管理方式。“合伙人制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引入到公司制企业和公司章程中,但前提是股东大会同意,即大股东甘愿放权。”  这几天,其实是阿里巴巴今年赴港上市窗口期的最后几天了。阿里巴巴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发声。一方面再次强调了其“合伙人”的创新机制,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最适合上市的地点很可能不是香港。  据匿名人士透露,阿里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而不是去纽约  蔡崇信的表态,从时间点来看颇有意味。因为本周是阿里巴巴在港上市的决定性时刻,公司若要赶及在保荐人新例实施前,提出上市申请,本周是最后限期,否则在10月保荐人新例实施后,上市公司最少要在提出上市申请前两个月委聘保荐人,届时阿里最快要在12月才能提出上市申请,应赶不及今年内上市。  结合外界的传闻来看,蔡崇信的表态说明,阿里巴巴或已经在着手准备转赴美国或者其他香港外的市场上市。蔡崇信在公开信中开章明义,也承认了香港作为上市地点的优势,“作为一家主要业务都在中国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们上市的优先选择。”  此前,阿里集团新任CEO陆兆禧在香港被问及上市问题时也表示,香港和纽约都是公司上市的合适地点,不过阿里巴巴更加熟悉香港的操作过程,“我们会更多考虑上市地点是否对我们的业务和客户有帮助,而不会主要考虑估值高低的问题。”陆兆禧说。    香港交易所(125.6, 0.60, 0.48%, 实时行情)主席周松岗公开表示过,仍然希望阿里巴巴可在本港上市,不过同时要平衡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不可因方便小部分企业而放弃监管准则。  总而言之,让阿里巴巴犹豫在香港IPO的一个障碍是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对“合伙人”制度的模棱两可的态度。  蔡崇信透露,阿里巴巴从未考虑过采用双重股权结构(Dual Classs)的方案。香港监管机构早已修例禁止发行A、B 股,尽管在过去,港股也有上市公司同时发行A、B 股,如连卡佛、会德丰(40.95, 0.35, 0.86%, 实时行情)地产及格兰酒店等,但已悉数被私有化。  接近阿里上市交易的内部人士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并不在合伙人里面,但是,这两家公司已经批准了这项计划。即使股东们否决了提名的董事,合伙人仍可以继续提名,直到董事会主要由合伙人提名的人选构成。  对外界某些人将合伙人提案视为创始人想要保留公司的掌控权的说法,蔡崇信也继马云后再次明确予以否认,称“14年来,我们从没想过用股权结构的设置来控制这家公司,此时此刻,我们更不会!”  香港著名财经评论员高智仁也认为阿里的“合伙人制”董事提名安排,对香港投资市场是一项创新,不过市场需要时间了解。他更称这可能是香港为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开创共融文化的新机遇。这个方案其中一个潜在好处,是容许管理层在“同股同权”的前提下,获最大限度的董事提名自主权,使创办人辛苦建立的管理文化,不会轻易地随公司上市,被资本市场文化侵蚀。  一位匿名人士评论说,阿里巴巴已经言明,合伙人本身也是股东一份子,因此他们的利益方向和普通的小股东是一致的。诚然管理权应由股东授权产生,但对于某些行业,管理层的稳定极重要,如果管理层撤退随时影响公司的运作(可以设想一下腾讯没有马化腾,搜狐没有张朝阳的情况),在这情况下管理权是否应独立于股东的权力呢?毕竟对小股东而言,在乎的是能不能让他赚到钱而已,更何况,股东购买该股前已经知悉没有投票选举董事的权力了。  上述消息人士指出,蔡崇信的这一发腔并不一定意味着阿里巴巴是完全关上了在港上市的大门。因看好香港这个华人市场及其对东南亚的辐射影响能力,能够与提供旗下淘宝网天猫等电子商务的业务拓展,不排除阿里巴巴最终让步的可能性。    另据透露,蔡崇信近期与银行界人士见面时表示过,阿里巴巴不一定非要在今年内完成上市,他透露阿里集团还有其他包括进行海外收购等更优先的计划。
  狗屁,什么叫核心竞争力,什么叫灵魂  乔布斯告诉了你一切
  @蓝宝石只是个抟 说
  外媒称阿里巴巴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 或最终让步    新浪财经讯 9月27日消息,据《商业周刊/中文版》报道,阿里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而不是去纽约;因看好香港这个华人市场及其对东南亚的辐射影响能力,能够与提供旗下淘宝网[微博]天猫[微博]等电子商务的业务拓展,不排除阿里巴巴[微博]最终让步的可能性。  报道称,全球最受瞩目的IPO仍然处于胶着状态,但可能性的......  -----------------------------
  阿里CEO陆兆禧:决定不选择香港上市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凤凰科技讯 10月10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今天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我们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他是今天在杭州的一次媒体交流时做出上述表示的。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团队首次就IPO相关事宜作出公开表态。  阿里巴巴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阿里一直欢迎讨论“合伙人制度”这一机制创新。阿里巴巴没有递交过正式申请,没有要求过AB双重股权结构,没有挑战香港市场所奉行的“同股同权”标准。但在没有认真的倾听阿里巴巴的真实需求前提下,就对不存在的事实和传言进行讨论,并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对此表示遗憾。因此集团作出上述决定。  在此之前,有关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地点事宜众说纷纭。而陆兆禧的表态则意味着,鉴于香港市场目前状况,其已经不在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考虑地点之列。目前阿里集团还未就最终上市地点做出选择,只是将香港排除在外。  阿里巴巴官方提供的新闻稿表示,此前,阿里集团曾经和香港市场监管机构进行过几次接触和非正式沟通,引发市场激烈争论。  阿里方面提出,其希望以创新的治理结构来实现公司治理----“合伙人制度”,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  阿里方面认为,根据阿里方面公布的方案,阿里合伙人制度“确保了每个股东的权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选举独立董事的权利、重大交易和关联方交易的投票权等”。  “但在香港坊间的讨论之中,这个方案被曲解为“双重股权制度”—即少数股东通过投票权设置,来控制公司。”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表示。  阿里巴巴称,这显然并非阿里巴巴方面的方案初衷,在上月底,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和副董事长身份的蔡崇信,以公开信的形式透露,其并称阿里巴巴从未提议过采用双重股权结构(Dual Class)的方案,且合伙人方案“充分保护了股东的重要权益”,并未威胁到香港监管机构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    而陆兆禧的表态则有望为上述不对称讨论画上句话。他说,我们决定不选择香港。截止发稿,香港方面尚未有所评论。
  合伙制上市卡壳
马云不妨借鉴任正非    阿里巴巴[微博]到香港上市的计划被迫搁浅,因为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负责人公开表示,不接受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微博]提出的合伙人决策模式,也不打算为了阿里巴巴作出改变。  所谓合伙人决策模式,是指在公司决策的过程中,公司的合伙人(通常是创办人)可以对公司董事会人选行使提名权。合伙人提名的董事人选必须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但是,股东大会必须在合伙人提出的董事人选中做出表决。换句话说,如果董事会的人选不符合合伙人的要求,那么,根本不可能提交股东大会讨论通过。这就意味着少数合伙人可以决定董事会的人选,自然也可以决定公司的日常事务。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决策机制,它可以确保少数合伙人控制公司的董事会,进而控制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阿里巴巴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其有着特殊的股权结构。已披露资料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整个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不超过10.4%,大股东是美国的YAHOO公司和日本软银公司,它们分别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4%的股权和36.7%的股权。  这是阿里巴巴公司所面临的困境,也是许多企业创始人所面临的窘境。一些企业在成长的初级阶段,为了迅速发展不得不引入战略投资者,由于战略投资者所持股份相对较大,因此,战略投资者可以选择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可以改变公司的经营方向。而这样做将会导致许多企业的创始人被赶出公司。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窘境,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独特的设计,公司“合伙人”制度就是其中一例。  公司的创办人让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是,公司的创办人却由于公司的资本表决机制而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十分残酷的事情,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资本主义所奉行的基本法则就是资本决定一切,因此,只要拥有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就可以决定公司的命运。这既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公司制度得以运转的强劲的原动力。    公司的大小不是问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是问题。当阿里巴巴受困于公司的股权结构,希望以上市筹集资本的方式,摆脱目前困境的时候,一些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公司却转而放弃挂牌交易,他们宁愿在相对封闭的治理结构中,致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华为公司曾经一度传出要在海外上市,华为公司的掌门人任正非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认为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电信企业,华为公司并不打算通过上市募集股份的方式变成一个开放型的公司。这一点值得阿里巴巴的创办人马云仔细考虑。阿里巴巴可以借鉴美国的合伙人制度,在公司董事会人员的选拔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但是,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当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份不断分散,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或许根本无法控制公司。如果试图通过公司上市,以合法的方式收购美国YAHOO公司或者日本软银公司的股份,以此来摆脱目前的困境,那么,很可能是打错了算盘。当前阿里巴巴在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平台的地位无人可及,对于这个带有垄断性质的电子商务企业,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的股东不会轻易放弃。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要想借助于证券交易所交易平台摆脱控制,恐怕需要耗费更多时日。
  东方早报(上海):天猫发布“双十一”新玩法    曾在2012年创下电商单日销售额191亿元的阿里巴巴自制的“11·11”购物狂欢节又将临近,虽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但阿里巴巴显然不愿停步。  10月15日,随着一段60秒的电视投放广告播出,天猫宣布今年的“双十一”预热活动启动,除了撂下在日销售额上“一定超过去年”的豪言,天猫副总裁王煜磊还透露,阿里巴巴入股的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亦将首次参与,共同尝试社会化电商营销、O2O(线上到线下)新玩法。  新玩法+2万个商家  据悉,参与今年天猫1111的商家数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达到2万家。天猫方面拿出的大促方案为:除当天全场商品5折这一传统做法外,还将派送2亿元无使用门槛的天猫现金红包、1亿元支付宝充值送红包、派送100万台总价值3亿元的网络机顶盒天猫魔盒。  主持了三届1111的王煜磊称,他对如何突破往年纪录、“还能搞出点什么新花头”颇感为难,最终确立了社交互动、千人千面、周期购等方式。    社交互动上,天猫将主要与新浪微博合作,基于双方已打通的用户体系,用户在新浪微博上的好友关系,将成为红包流动的基础。“今年的红包规则很有意思,它会裂变、会‘长大’,消费者在自己抢到红包后,还可以将红包分享给好友,自己的红包也有获得价值翻倍的机会。”  “千人千面”则是基于用户活动预热期间关注、浏览、加购物车、收藏等行为,其抢到的红包、领到的优惠券等所有相关信息将集合在一起,每个人看到的促销信息会不同。“这部分主要运用了大数据分析,也鼓励商家做品牌定制。”王煜磊说。  高德软件亦将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作用。王煜磊没有透露更多信息,只是表示将尝试通过高德地图将品牌的线下店铺与其天猫的线上旗舰店打通,试验O2O。据称,参与此次O2O试验的有优衣库、GAP、IT、玩具反斗城、银泰、海尔、宏图三胞等,总计有覆盖全国1000多市县的3万家门店。    菜鸟网络助阵  后台支持方面,今年成立的菜鸟网络也成为此次助阵1111的新面孔。  菜鸟网络副总裁谭飙通报了截至目前的行业准备情况:“平台上的分拨中心新增、改建150个。操作场地新增200万平方米以上。运转中心操作工和末端派件人员投入较2012年增幅60%。新增干线车辆约4000辆,同时提前储备社会干线车辆资源,包括铁路资源。2013年主流快递公司仅硬件每家投入10亿元以上。  2012年的1111天猫物流数据雷达线路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今年其物流数据雷达新增区域和网点预测,继续通过线路预测实现各大快递公司分拨,以保不爆仓。“今年还提出了天气预警的维度,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合作,具体到某一条路是雨雪还是晴天都能实时被监控到。”  “双十一”逐渐成为其他各家电商一同狂欢的日子。昨日,当当网联席CEO李国庆发布了部署的内部邮件,提出了分阶段的图书、服装、百货等品类大促计划,并着重提出服装尾品闪购。QQ网购“1020疯抢节”的预热也已启动,与易迅网一道借机促销。    不过,京东副总裁蒉莺春指出,“这种人为的促销高峰是不是该继续下去?能带来多大的实际增量?1111创造的订单,可能会令物流积压,长时间无法缓解。希望平台和商家都更加理性。”
  天猫“双十一”今年打通线上线下:实体店参与  新浪科技 微博
我有话说(307人参与)    新浪科技讯 10月15日下午消息,天猫今日举办了“双十一”大促之前的首场媒体沟通会。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今年“双十一”将首次打通线上线下,也就是说部分品牌的线下实体店将参与到大促中。与此同时,今年“双十一”将突出社交互动、个性化推送、等部分,为阿里提出的所谓“社交商务”思路做演练。  线下店铺参与“双十一”  往年“双十一”大促仅限于线上店铺,但天猫的野心不止于此。根据天猫副总裁王煜磊的介绍,今年“双十一”的亮点之一是将覆盖全国1000多市县的三万家线下品牌门店。线下门店与品牌线上旗舰店的打通依靠天猫无线客户端和高德(16.56, 0.51, 3.18%)地图来实现O2O式的联通。  不过,王煜磊并未透露具体如何打通。据了解,包括优衣库、GAP、银泰和鄂尔多斯等品牌将参与此次线上线下联动。由此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O2O消费模式的普及,电商和“双十一”对线下零售的冲击和改造还将更为深化。    个性化与社交化  今年以来,天猫一直在对外阐述自己“社交商务”的发展思路,并在店铺体系改造上予以落实,强调店铺的互动功能。今年“双十一”,天猫同样在社交互动、个性化推送上寻求突破。去年开始在天猫和淘宝上线的个性化推送技术,也将被运用到此次“双十一”中。  王煜磊介绍说,每年“双十一”只有一个主会场。而今年,每个用户看到的主会场都会是根据其个人浏览数据而生成的不同页面。这些页面主要根据用户在大促预热期间关注、浏览、收藏、加购物车等行为数据整合而来,最终形成每个人不同的主会场页面。  社交互动方面,天猫此次已和新浪(85.68, -0.39, -0.45%)微博用户体系完全打通,消费者在新浪微博上的好友关系将成为一些促销活动的实现路径。例如,本次天猫仍将举行派送红包活动,消费者抢到红包后可与好友分享并借此使自己的红包额翻倍。红包的分享传播路径依赖的就是新浪微博的用户关系链。  这也是今年4月阿里注资新浪微博后,双方合作的又一次尝试。    快递、支付宝迎来考验  “双十一”的到来也意味着快递和支付宝将迎来考验。天猫今日同时公布了这些支持系统所做的准备工作。  爆仓是每年“双十一”会引发的后遗症。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天猫就开始在“双十一”前有意识地组织快递企业进行备战,爆仓问题已得到大大的缓解。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今年已有100万快递人员在备战“双十一”。国内13个快递公司新增了150多个分拨中心和4000辆车。    阿里今年投入巨资成立的”菜鸟网络“将承担部分双十一的物流任务。王煜磊表示,今年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物流体系的运转效率。同时,物流数据还将和国家气象局数据打通,以指导实时路况。  去年“双十一”,支付宝单日成交笔数超一亿。为了能够承受巨大的流量压力,支付宝从去年开始就在用事先引导用户充值的方式减轻系统的“双十一”当日的运转压力。今年,支付宝仍然用充值送红包的方式来刺激用户预先充值。据称,本次派送的红包将高达1亿元。    阿里集团技术部副总裁刘振飞表示,“今年天猫在技术环节做了1000多套应急预案。大到骇客攻击、小到服务器机房空调故障均有详细预案,有些机房甚至还准备了柴油发电机。”
  支付宝钱包新版将上线 4大功能死磕微信    文/汤浔芳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创始人  10月16日,支付宝欲发布其无线端产品——支付宝钱包的7.6版本。跑来杭州的记者很多,大家都来看蛰伏数月的支付宝钱包究竟新增了哪些功能。  到10月底,这个7.6版本才会正式上线,小伙伴们才能去下载应用。  今天,中华浔可以提前体验一些功能。经过一圈体验,中华浔发现支付宝钱包7.6版本新增了几大功能,透过这些功能,也可以看到支付宝钱包,通过无线端的布局。    一是公众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有些类似于微信公众账号,各个商家可以入住这个平台。支付宝钱包也希望通过交易的串联,来更多地深入用户的生活。  通过公众服务平台,支付宝钱包希望能够圈住商户,抑制微信公众账号的发展。现在,微信5.0版本对微信公号进行了折叠,也是支付宝突击的好机会。  目前,中信、平安、广发、招商等银行、水电煤缴费、中国电信已经敲定入住公众服务平台。普通的个人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钱包首页添加即可。  今年年底,支付宝钱还将打通公交卡充值,校园食堂买饭的服务,支付宝,直接使用支付宝钱包便可以支付,无须排队。  公众平台接通的还有电影院、麦咖啡、挂号网。另外,支付包钱包还将打通淘宝旅行的账号,背后直接与航空公司的数据相连,用户买完票之后,还可以查询航班信息,实现一体化的操作。  不过,这个公众服务平台涉及面比较广,O2O没那么容易,是一件脏活、累活、短时间内难出积累效应的活。不知道,支付宝有多少地推团队在扫街。    二是情感转账  通过情感转账,可以在转账的时候,发送一个表情或者一段语音,对方收到汇款时,也能够快速做出语音。针对微信的用户粘性强的问题,支付宝钱包希望通过情感转账,这一功能的慢慢熏陶,来强化用户之间的社交网络。  但是收款方只能听到语音,却并不能用语音回复,无法交互。  通过情感转账来搭建社交关系,这条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支付宝人士说,交互未来肯定会加强,但不是支付宝钱包的主要功能,交易才是。    三是余额宝  余额宝是支付宝目前的明星产品,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获得了很多名气。7.6版本,增加了图文显示,用户可以看到每天、累计的收益。  目前,余额宝的用户达到6309万。支付宝则希望未来每一位支付宝用户都能够用上余额宝。    四是当面付  1  现场,支付宝钱包的当面付在米源售货机上有较好的体现。登陆支付宝钱包进入“当面付”界面,在售货机上选择商品,然后将手机靠近感应区,在手机上点击当面付。然后,售货机接收到声波信号,就支付成功了。  虽然,现在,声波传递、处理的时间有点长,有点慢。但这一功能还可以继续优化。  中华浔认为,这是支付宝钱包未来最有潜力的产品,也是一个改变用户支付习惯,具有颠覆意义的一个产品。  在7.0版本之后,当面付是支付宝钱包重点推荐的一个产品。10月16日,在回答中华浔的提问时,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坦言,“我们对当面付的期待非常高,这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的体现。”  比如,四个人一起打麻将,小赌怡情。输的人现金没带钱,少个几十块,100块的,那么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转账。用樊治铭的话说,这种方式非常方面,还没有假币。  目前,当面付有两种支付手段:一是声波支付,一是二维码支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支付情境网络信号不好、像素不清晰带来的问题。比如,地铁里信号经常不好,经过3G网络往往无法连接。而当面付提供了离线支付的功能,在没有3G信号,也没有WiFi的时候,支付宝钱包仍然可以支付。这背后的原理是:只要之前有一次用这个支付宝钱包账号买过东西,自动售货机就可以记住,并进行识别。  另外,二维码支付受到光照、像素清晰,手机不能抖动等影响,在一些时候,也无法通过二维码来完成支付。当面付结合声波、二维码可以提高支付成功的可能性。  接下来,当面付将会推出商户版,加强个人用户与商户之间的沟通。这便是打通O2O的一种做法,可以解决小额支付、找零的问题。比如,北京的上班族都吃过地铁边、路边的鸡蛋灌饼、煎饼果子。摊主往往是一个人,又煎饼子,又要收钱。讲究卫生的摊主都让上班族自己往小篓子里放钱,找零。因为怕不干净弄到了食物上。而如果推主搞了个当面付,那么就卫生很多。  从战略上来说,这4个产品都是支付宝钱包的战略产品,余额宝打响了第一炮。其他的3款产品,希望切中的分别是O2O、社交、未来的支付趋势。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些功能都是直指微信,支付宝钱包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微信。    当支付宝在发布会现场说,支付宝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现金时,大家都笑了。因为,现金被消灭是趋势。而未来,支付宝在无线端能不能成功,就不知道。
  阿里、网易推即时通工具战微信?
业内:三年没戏    分析师表示,微信正在从单一的即时通工具向平台转移,这种过渡中某些产品功能可能无法对接   作为一个即时通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用的最多的或许是QQ和MSN。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飞信和微博也曾红火一时。如今,在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时代,微信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一个新的聊天工具。它的诞生,对手机短信业务造成巨大的冲击。眼看着腾讯开发的微信业务如野火燎原般蔓延之际,阿里巴巴、电信和网易等坐不住了,“来往”和“易信”的面世,让早先出生的微信受到了威胁。    阿里来往和网易易信威胁微信?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大哥级的微信,在阿里推出来往和网易推出易信后,其用户的分流是必然的。不过,拥有庞大QQ群的用户和拥有手机通讯录的微信面对新的竞争对手,在短期内影响会不大,但长期来看则不好说。  事实上,在阿里巴巴推出“来往”后,阿里巴巴的高层们便要求自己的员工选择来往做为即时通讯工具。而作为阿里巴巴的灵魂人物马云也在来往推出前,与微信做了一个告别仪式。  据悉,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份正式发布移动好友互动平台“来往”,除了语音、文字等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来往的定位是建立一个熟人之间沟通、交流、分享的社交平台。支持500人的聊天大群,有声图片以及可以让使用者在阅读后将私密对话抹掉的“阅后即焚”功能。    有报道称,马云在公司内网中就来往就公开表态,呼吁阿里巴巴员工成为来往产品推广员的文章,并把来往挑战微信比喻为一场“战争”,他称,最大的乐趣在于帮它成长、完善起来,这也体现出他做大来往的决心。马云还表示,来往“最大的特色是几万名员工不服输的精神”,并表示阿里人应该“用愚公之精神去挑战X信”,而且下达了死命令——阿里人11月底前不到100个公司外面的来往用户,视同放弃红包。“当然有100+未必有红包,没有100个是肯定没有红包。”  从阿里高层的态度来看,虽然微信已经统治了市场,但他们并不想放弃。另外,网易和电信也高调推出即时通讯产品“易信”。而易信的功能除了拥有短信、语音、视频、图片外,也有“朋友圈”。其最大的亮点是:易信能向手机或固话发送留言,能发跨网免费短信,即使好友没登陆甚至没装易信,也能收到信息。  在业内人士看来,来往和易信与微信的竞争已经展开,在一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消费者才有福利可享。    2-3年内没有对手超过微信  一边是来势汹涌的阿里的“来往”,一边是拥有电信东家的易信,另外,也不乏米聊、有你等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的软件的诞生,作为“大哥大”的微信,通过腾讯用户打拼起来的江山,是否会被后来者撼动呢?微信又是如何来应对竞争对手的?  《证券日报》采访微信相关人员,但遗憾的是,直到截稿时到,也未收到相关回应。  不过,在业内人士眼中,微信发展已经有两年时间,腾讯对用户行为的把控能力有目共睹,目前国内市场仍在基于庞大的用户基数继续快速增长,海外市场更是在急剧攀升,这一切“来往”和易信很难赶上。    据数据显示,微信目前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远远超过易信和来往的用户数。  易观智库分析师靳晴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易信和来往等移动通讯工具的出现虽然占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腾讯多年来在即时通工具这块业务上对用户心理和产品方面都有较强的把控力,未来2-3年内,很难有即时通工具超过微信。  按照分析师的分析,微信的老大地位在近3年内不会被撼动,这主要是因为腾讯的用户粘性大,用户多年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  通过记者采访了解,多数使用微信的人反应其用户体验要好于易信,而对于来往,很多人表示听说了,但没用过。“我用过易信,但没有微信的用户体验好。”一位唐先生对本报记者如此表示,微信朋友圈可以了解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而附近找人功能更吸引人。  “易信和来往主打是熟人圈,而微信是陌生人圈,所以,它有找人功能。但是,易信依托电信的背景未来在海外VIP电话业务的拓展具有较大的潜力,这是微信和来往不能做到的。”靳晴如此表示。    不过,靳晴对于微信的未来发展也提出了担忧。“微信现在向一个平台发展,其接入游戏、支付、公共账号等。其从单一的即时通工具向一个平台过渡时,其产品不能与旗下功能对接,给用户带来不好体验,这是微信面临的挑战之一”。
  2013年的11月份,因为支付宝快捷支付存在严重安全漏洞,导致骗子骗取我的相关信息,然后假冒我的名义注册支付宝账户,支付宝没有进行身份验证,误将骗子的操作当做我的操作,支付宝受骗子所骗将我银行卡里的15000元钱全转给骗子了。  我的遭遇就和央视13今年6月2日报道的情形一样,和福建泉州的康先生的遭遇一样。  我当天就投诉了支付宝,但至今几十次的投诉,95188的客户人员拒不承认支付宝有过错,拒不赔偿我的损失。  在我投诉很多次之后泉州的康先生又遭遇和我一样的损失事故,这说明支付宝这个狗屁公司根本没有把受害人的投诉当回事,也没有引起重视,无视全国人民的财产安全。才会导致同样的骗局一再出现和得逞。  支付宝快捷支付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导致全国很多人财产损失,而这些是该由支付宝来承担赔偿的法律责任的,但支付宝这个狗屁公司只会把责任推在受害人身上,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有过错,不会主动承担法律责任。  我认为支付宝应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因为一我不是支付宝的客户不受支付宝资金支付的规则约束,二是支付宝没有法律依据可以在骗子骗取我的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留骗子的手机号码为短信通号码的情况下将我的钱转给骗子,我的遭遇就和央视今年6月2日报道的情形一样,和福建泉州的康先生一样,但央视却不告诉大家支付宝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因为支付宝一直没有执行银监会86号文规定,验证客户身份,导致骗子假冒他人信息注册账号,而支付宝却不审查是不是本人注册是不是本人转款,全国的受害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支付宝,支付宝仗着自己是大公司,以大欺小,根本不把我们受害人放在眼里,牺牲我们的利益来帮他们赚钱,我准备起诉支付宝,请有相同经历的人和我联系。qq.   全国被支付宝将钱转给骗子的受害者众多,但支付宝总是将责任推在受害者身上,什么泄露了信息等等,我反问支付宝要是你们的快捷支付没有安全漏洞,骗子会来骗我的相关信息吗?支付宝就哑口无言了,所以表面上是受害者受骗,实际上是支付宝受骗,支付宝没有识别是骗子在骗钱,就将钱转给骗子了,造成受害者的损失,支付宝又拒不承认错误拒不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快捷支付帮助支付宝公司赚取了大额钱财,却牺牲了全国很多不懂支付宝支付规则的人的钱财,支付宝为了自己赚钱不顾快捷支付的安全漏洞,不顾快捷支付造成了很多人财产损失的事实,快捷支付可以帮助支付宝赚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却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支付宝为了自己公司赚钱不管存在的安全问题,因为安全问题被骗的是他人的钱财,不是公司的钱财,而快捷支付却可以帮公司赚大钱,所以支付宝还是站在了快捷一边舍弃了安全。在很多受害人反映投诉和网上批评的情况下,支付宝毫无反应,不检讨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任由骗子骗取别人的钱财,而支付宝起着帮凶的作用,赚取的大额钱财是支付宝的,被骗的大额钱财却由广大的受害者承担了,有这样做生意赚钱的公司吗?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损失之上并不加以赔偿。  支付宝制定的资金支付规则只能约束自己的客户,对于没有在支付宝上注册的人来说,他的规则和我们毫无相关,根本不能约束我们,在我们没有授权支付宝支付和法律规定支付宝可以支付的情况下,支付宝误将骗子当成自己的客户从而将他人钱财转给骗子,毫无疑问,支付宝应该承担赔偿他人损失的法律责任。  我呼吁全国支付宝的受害者团结起来,一起来控诉支付宝,一起来起诉支付宝,让他这个大公司知道,平民百姓也不是好欺负的。我的联系方式qq.  我准备去杭州起诉支付宝,因为近一年的投诉,支付宝毫无悔改。  在工行领导披露支付宝一直违法后其公司员工竟然恬不知耻地在博客上发表反驳文章,称支付宝是安全的。去看看6月2日央视13的新闻报道吧。还有请马云大人关注,不要只顾自己赚钱,牺牲了多少的利益也请关注和处理。这才是一家大公司该有的所为。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是阿里巴巴的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