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汉代商业相比有何发展

2016届高三南京市六校联考调研历史试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6届高三南京市六校联考调研历史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学情调研考试(2月月考)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学情调研考试(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6年春期高一历史下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6年春期高一历史下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6年春期高一历史下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2016年春期五校第二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命题学校:方城一高&& 命题人:丁& P 审题人:马国华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一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3.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 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 男女分工明确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这里所说的“主因”,主要是指宋朝的(  )A. 商品经济发展不足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宋朝的科技发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C. 商品经济仍然从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 D. 农耕经济制约社会改革与科技进步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  )A. 固守农耕经济 &B. 坚持君主专制C. 昧于世界大势 &D. 实行闭关锁国6.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  )A.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 C. 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D. 政府重农抑商7.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8“自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乡村的‘草市’被允许存在。”法国学者谢和耐的这段记述表明(  )A. 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B. 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C. 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9.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 加剧内忧外患 &B. 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 激化中日矛盾 &D. 防范东南沿海倭患10.“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11.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 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 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C. 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 存疑,寻找更多佐证12.“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 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C. 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D. 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13.英国商人托马斯•孟()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其理论( )A. 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C. 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14.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 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 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C. 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 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15.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下列关于“我们时代”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D.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16.人口的流动往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下面表格是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下列对变化原因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①欧美国家的近代化有利人口的增长 ②新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迁移③欧美新增人口主要来自于非洲移民 ④殖民屠戮和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流失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7.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 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18.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由此可知李鸿章(  )A.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 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 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19.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从根本上反映的是(  )A.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 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C.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 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20.据美国驻沪总领事佑尼的《中国纺织缫丝情形》报告,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的“华商纺织厂,终年日夜工作,而获利颇厚”,“各厂所用印度棉纱,计进口十八万包,合价银十兆两(一千万两)”。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 上海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进口洋纱21.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22.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C. 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23.“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一民族或文化特征――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哺育。”下列选项,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 拜上帝会 &B. 中山装 C. 毛泽东思想 &D. 一国两制24.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  )A. 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 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 《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 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25.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  )A. 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 B. 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C. 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 D. 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26.副总理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B.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D.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7.有学者引用黄仁宇的话描述我国某阶段经济发展特征:“中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全在于国家如何才能把商人的资本与劳动和生产结合起来,经济要发展,没有劳动者固然不行,没有资本也不行,而没有国家把二者结合起来,引导资本不断投资于劳动,那就更是不行”这一阶段应该是(  )A. 年 &B. 年 C. 年 &D. 年28.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 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C. 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29.下图为中国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30.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 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 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1.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C. 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D. 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32.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反映了(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 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 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33.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A. 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B.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C.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 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34.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 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B. 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C. 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D. 渴望扩大政府职能35.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1933年春,美国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其它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  )A. 刺激出口 B. 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C. 缓和危机激化的社会矛盾 D. 恢复银行信用36.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B. 新政开展,以工代赈C. 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D. 产业更新,技术升级37.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 废除“中立法案” &B. 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 立即对日本宣战 &D. 迅速通过新政提案38.《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记载:“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赁:工钱)……三年台成而民贩。”下列选项中,最类似晏子施政方略的是(  )A. 商鞍变法之奖励农耕 &B. 伯利克里发放参政津贴C. 罗斯福举办公共工程 &D. 列宁实行固定粮食税39.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40.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过去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 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留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  )A.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B. 扩大工程建设,增加就业C. 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D. 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第Ⅱ卷(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41题16分、42题12分、43题12分)41.(16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2分)和原因。 (2分)(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2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2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4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 (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2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4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董!毒然娜椤材料二 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现代所谓的“由摇篮到坟墓”,而是“由胎养到祭祀”。所谓“由胎养”,主要是指慈幼,在这方面,首为仁宗于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v四年(1257年),始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上前述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或养济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除官养孤贫小儿得以入学外,两宋州县普置学田以助学……对于有病贫民,宋代亦提供福利,仁宗在位时,哀痛者乏良药,为颁庆历善救方,知云安军王端请官为给钱和药予民,逆行于天下……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瘗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材料三 英国走到“福利国家”这一步经历了漫长的路。16世纪,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建立 “济贫制度”。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结果是穷人交钱养活穷人,其实质是“劫穷济穷”。但济贫制度为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由不幸和灾难造成的困境不致导致最糟的后果。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放任思想甚嚣尘上,济贫制度受到动摇,劳动者暴露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下,随时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威胁。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十分明显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孕育着深刻的危机。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目的就在于缓解这种危机。但这时采取的做法是互助式的,尽管国家出面组织了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却是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等,而且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只包括若干行业中的工资劳动者。1946年的《国民保险法》才把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并且由国家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2分)和特点(4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留给你的主要启示。(6分)&
参考答案1----10& BACDA&& ABCAC&& 11---20& DBAAA& BDDAD& 21---30& DADDA& CACDC&& 31---40& BABDA&& CDCAC41.【答案】(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4分)(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4分) (3)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4分)(4)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4分)42.【答案】(1)进步:工业生产的方法有重大改进;农业机械的发明有相当进展;发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场。(4分)(2)进展:资本输出规模,由此形成世界资本、金融体系。(2分)(3)分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2分)(4)积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联系与科技进步;消极: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秩序。(2分)建议:占据科学技术的制高点;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努力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2分)43.【答案】(1)内容:赈灾和救助。(2分)特点:①赈济对象具有选择性,主要针对灾荒和社会底层贫民、流民以及老幼人群进行救助;②采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遇到饥荒,禁止外地粮商来本地采购粮食和限制粮价,不至于商人垄断形成黑市,稳定粮价;③国家重视,形成制度体系。通过颁布法令、设置机构、发放补贴、减免学费等措施,涵盖生老病死各个方面,保证赈济工作的落实;④社会互助成为国家福利制度的有力补充。通过宗族的义庄发展到乡党的社仓,富民参与灾荒赈济。(4分)
(2)启示:①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政府的高度重视,采用立法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各种制度的有效实施;②完善的福利制度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通过民间的自觉参与和支持,才能得到普遍发展;③完善的福利制度应合理分配受助对象和环节,既注重基本的社会保障,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④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强有力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将是一个长 期的、渐进的过程。(6分)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没有了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代商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