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中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条件是什么?求大神解答!

公共经济学分析方法,学习资料,问题求助
公共经济学分析方法,学习资料,问题求助
7-27 11:31
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2007年第8期 江苏城市规划
【摘要】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如何做到高效、公平地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所带来的问题,从经济学的甫海颠剿郯济奠汐订搂角度看城市交通问题的本质原因是城市交通的有效供给与现有资源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提出了“公交优先”的政策。为此,本文以公共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分析政府在城市公交上必须有所作为,提供有效供给。
【关键词】公共产品;混合公共产品;公交优先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产品界定
公共产品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54年11月号上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此后
在经济分析(特别是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学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按公共产品理论,全部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三类: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在公共经济学的分析中,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sive)和非竞争性(nonrivalness)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使用的,其使用价值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无法在技术上有效排他,或技术上可行但排他的成本过高,因而具有非排他性。2、非竞争性。即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公共产品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零,或者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与质量。布坎南在其著名的《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明确提出,同时具备以上两个因素的公共产品是纯公共产品(pure publicgoods),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产品是纯私人产品(pure private goods),而在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是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产品,称为混合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广义的混合产品包括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但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以及狭义的准公共产品,其中狭义的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根据公共经济学对公共产品的定义,可以确定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属于混合公共产品:一方面,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共同平等地乘坐公交系统,其消费行为具有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特点,任何人对公共交通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公交产品的消费即其具有非排他性。另一方面,城市公交有运营成本,每一位想要获得城市公交的使用价值的人需要付费即公交费;而当城市公交出现满载,就会存在边际拥挤成本,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因此,城市公交呈现出竞争性的特点。同时,城市公交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显著特征即具有利益外溢性,即在私人交通拥堵严重的大城市,公民乘坐公共交通在享有公交带来的利益的同时,降低了如果人们使用私人交通工具而给城市正常运行造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
7-27 11:38
这个话题比较大。不说循序渐进的废话,先送你三句话:1、需求牵引,学以致用:学习编程或者一些比较复杂、可以进行二次开发的软件,重要的是想法去用来解决问题。如果有条件,你可以选择参加一些小项目——既然想学它,总是应该想要用它吧?从最初级的学徒开始,先解决小问题,逐渐积累就能做的事了。2、多动脑思考,实践出真知:这条其实和上一条差不多,从教学的角度来说,类似案例教学法。阅读、研究一些高质量的代码(MATLAB大部分的代码都以M文件形式存在,只要你想学,资源大大的有),对提高你水平非常有帮助。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高手编写的东西去学习,并尝试用来解决一些问题——包括在有问必答回答一些问题,或者看别人是怎样解决的。多对比,找到自己的差距并补上,逐渐的你的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MATLAB,很重要的一点,你要对它感兴趣。MATLAB很庞大,你可以从你喜欢的领域入手,例如数学、控制、信号处理、仿真、可视化等等,从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入手,经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再送几个具体的小贴士:1、看系统提供的demo,并认真分析demo。MATLAB提供了大量的demo,用于展示其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可以走马观花的看一看,对MATLAB能做什么有个大概的了解,脑子里面有点印象,在你以后想做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很可能会想到曾经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的东西,然后就可以找它再去研究。2、如果英语过得去,建议系统的看一下MATLAB文档中GettingStartedwithMATLAB,篇幅并不算太大,但深入浅出,是最好的MATLAB入门教材。只要英语基本功过得去,不要被一些专业术语吓到,看几天之后习惯就好了。3、养成查文档的好习惯。谁也记不全那么多命令,遇到不熟悉或者拿不准的命令或函数时,及时help或者doc一下(或选中了之后点右键选HelponXXX)。4、到一些相关的论坛交流,尤其留心观察高手们写的东西。最后,尽管你不想看到循序渐进这个词,还是要说一下:这种东西需要积累的,不可能速成,只要你投入了一些时间用心去学,几个月可有小成,但要想真正精通,恐怕几年也不够。我已经用MATLAB有15年的时间,用它做过的项目都涉及几十万的经费,但也只敢说算是勉强入门了
热心网友7-27 11:35
友情链接: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公共经济学部分课后答案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公共经济学部分课后答案,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计量经济学课后答案,工程经济学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国际经济学课后题答案,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管理经济学课后答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9|
上传日期: 01:57:2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公共经济学部分课后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_图文-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_图文
导读: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学?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的深刻的变化,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
1. 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学? 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是围绕政府收支以及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和稳定。
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的深刻的变化,要求从过去单纯研究政府收支本身,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如何为弥补市场缺陷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2. 既然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密切,为什么仍将它视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虽然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活动主体一致,活动方式一致,但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一致,研究方法一致。(1)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决策的问题,公共经济学也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其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2)公共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延伸到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之中,认为政治领域的参与者和市场主体一样,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动机
3. 公共经济学与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存在哪些区别?
研究范围不同:传统财政学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公共经济学的主体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而且包括公共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部门。
研究母的不同:传统财政学着眼于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公共经济学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
假设前提不同:传统财政学认为政府行为与厂商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而是由人组成和操纵的,它没有无所不能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立足基本点不同:传统财政学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公共经济学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
4. 公共部门职能与公共部门职能范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弥补市场缺陷,因此,可将公共经济职能概括为;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稳定
公共部门职能范围,是从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现象出发来界定的,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我国公共部门职能范围是要消除越位和缺位,从而更好的满足经济市场的需求。
5. 界定公共部门职能范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其社会需要,以剩余产品的分配为主的收支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组要配置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只有在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或市场失灵,政府部门的介入才是必要的,即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或市场失灵决定着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及其职能范围。
6. 资源配制、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之间有什么联系?
资源配置是社会以何种方式支配和使用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资源配置的目标是高效率,经济学家通常以帕累托最优作为衡量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标准。
收入分配是公共部门运用各种政策和手段对市场体系所决定的收入分配进行调节,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帕累托最优只能说明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率,还需要收入分配来实现公平。
经济稳定也与效率和公平密切相关。从稳定与效率的关系来看,非自愿性失业,会使产量减少,表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严重的通货膨胀会使价格受到扭曲,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失误。从稳定与公平的关系看,高失业率的存在,使低收入者大量增加,贫富分化日趋严重,高通货膨胀率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这种分配往往不公平。从增长与公平的关系来看,收入分配的实质是如何把现期的产量合理的分割,但实现公平的根本途径还是如何增产。
7. 公共产品是不是公共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
公共产品四公共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政府预算、公共债务、财政体系、公共企业、公共定价等一系列范畴都与公共产品有着密切联系。
8. 公共产品的偏好显示与私人产品的偏好显示有什么不同?
偏好,是个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感觉
公共产品偏好显示,人们通过投票,发言,进退,反叛四种途径
私人产品偏好显示,以货币为选票分散选择
9. 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之间能够相互转换,这个说法对吗?
不对,混合产品是公共产品的一种类型。
公共产品有两种,一是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二是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非竞争性 排他性)
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概念不同,范畴和特征不同。
10. 公共产品的公共供给并不意味着公共生产,这个说法对吗?
对,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来提供并不意味这些公共产品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即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公共提供无非强调这种产品要通过预算程序来供给,消费者可以免费获得,但是产品生产可以由公共部门来承担,也可以由私人部门来承担。
11. 中位投票人定理的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投票者存在单峰偏好(某一投票者最偏好某一方案,若离开该方案向其他方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下降)
12. 阿罗不可能定理有什么现实经济意义?
现代民主制度下,公共部门无法把社会成员对于公共产品的不同个人偏好加总成一个集体的的偏好,在现实生活中总是通过修正五条准则中的某一条以避免出现投票悖论,从而实现公共产品的偏好加总。
13. 是否所有的寻租活动或DUP活动都是浪费资源的?
寻租作为一种虚耗资源的活动,无论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看,都是对社会福利的损害,DUP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同形式对市场条件的扭曲有不同影响,有的DUP活动会产生或加剧市场扭曲,有的DUP活动虽然在直接形式上是非生产性行为,但其作用有可能是对市场条件扭曲的矫正。
14. 是否所有的寻租设租活动都与政府行为有关?
寻租(社会成员通过游说,行贿等活动促使权力拥有者帮助自己确立垄断地位,
以获得经济组的活动)活动是政府干预的产物,没有政府干预就没有寻租活动,所以寻租和设租(拥有权力的个体通过造成一种环境,从而获取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没有设租行为,也就没有寻租活动。
15. 公共经济领域中防止寻租-设租关系形成的制度基础是什么?
(1) 减少官员以公职谋私利的机会
(2) 强化监督并对设租者予以严厉惩处
16. 所有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外部效应吗?
不是的,并非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带来的所有影响都是外部效应,关键是在于这种影响是否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未能得到反映的才是外部效应。比如某饭店流行一道菜,导致菜市场原料价格上涨,但不能说饭店行为对居民是外部效应,这只是供求影响价格
17. 外部效应的产生究竟是源于市场机制还是产权制度?
(1) 市场机制认为外部效应产生源于市场机制本身,当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
际成本不一致时,产生负外部效应;当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不一致时,产生正外部效应。
(2) 所有论认为,外部效应产生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一种资源的产权没有排他
性,就会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享用,最终使全体公众利益受损,产生负外部效应。
18. 政府部门矫正外部效应,这也是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吗?
19.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公共支出是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所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局部均衡分析中,如果同样数量的资源资源交公共部门配置所获得的收益等于私人部门所能达到的收益,也就是等于社会机会成本,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处于最佳状态。
在一般均衡分析中,当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比等于两者边际成本之比时,社会资源达到最优状态。
20. 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从需求的角度,受政府活动,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影响, 从支出的角度,受公共部门的工资成本,官僚垄断下的官僚效用的影响
21. 社会成本-收益分析有何特点?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第一,公共支出决策要以社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第二,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无法以市场价格来估计
适用于在最优公共支出规模既定的前提下,如何以社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确保公共部门的资源在可选择的方案或项目之间有效分配
22. 各国公共支出中为什么总有一部分资本支出?
资本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这一部分消费是从事公共活动所必需的,它可以在本期以及以后产生收益,所以公共支出中必有一部分资本支出。
21.行政管理支出膨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行政管理机构的臃肿
第二,经费使用标准不完善
23. 公共教育经费的供给以何种方式最好?
有三种补贴方式,给私利学校补助,对低收入家庭补助,以及对学生本人的补助。我认为对学生直接补助最好,对私立学校补助可以降低学费,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可能交不起学费,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到底应该降到什么标准很难衡量;对低收入家庭补助有明显的收入效应,补助对象可以将补助用于其他地方,难以保证家庭对教育支出的增加;对学生直接补助,确保补助直接用于教育,最直接有效。
24. 怎样评价利益交换说这种课税根据理论?
税收是人们消费公共产品而付出的代价,利益交换说把税收看做政府与人们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利益交换说是通过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表现出来,对欧美各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今天,对于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的强化、税款的使用效率提高仍具有现实意义
25. 能否以拉姆塞定理为基础来构建商品税制度?
拉姆塞定理:要减少税收超额负担,就必须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实行低税率,对弹性需求小的商品实行高税率。
但是拉姆塞定理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对生活必需品实行高税率,对高档奢侈品实行低税率,有利于高收入者不利于低收入者,所以不能以它作为基础
26. 米尔利斯等学者为何主张非线性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应呈倒U型?
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税率比提高高收入阶层的税率能给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而降低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有利于增进穷人的福利,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降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有利于对经济主体的刺激,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27. 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是否必然呈反向变化关系?
宏观税率是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税率、税收与经济增长有密切联系,高税率不一定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厂商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经营的停滞
28. 税收中性原则对于税制建设有什么意义?
税收中性原则:国家征税时,除了使人民因纳税而负担以外,最好不要使人民承受其他额外经济负担和损失,
29. 为什么税收转嫁在很大程度上受课税对象供求弹性的影响?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IT计算机、文档下载、计划方案、经管营销、旅游景点、党团工作、资格考试、出国留学以及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_图文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提示:下载后文档排版更好,下载地址在内容下面
关注微信公众号,上亿篇文档免费下载
公共经济学试题库
1、什么是消费税?简述消费税的特点。 答案: 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特点,从价或从量征收的一种间接税。 (3 分) 消费税的特点 (1)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一般是选择部分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 (1 分) (2)征收环节具有单一性,通常是在消费品生产、流通或消费的某一环节一次征收; (1 分) (3)征收方法具有灵活性,既可以采取对消费品的数量实行从量定额的征收方法,也可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征收方法; (1 分) (4)税率税额具有差别性,可以根据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等情况,对不同消费品制定不同 的税率、税额; (1 分) (5)税负具有转嫁性。 (1 分) 2、税收征管的成本指的是什么? 答案: 税收对于政府也是有成本的。 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即是税收的征管成本。 在征税过程中,一般总会发生两类费用:税收的管理费用即税收的行政成本;以及执行费用即税收的隐蔽费用。 A.税收的行政成本。亦称&税务行政费用&或狭义的税收成本。即政府部门在实施各种税收计划、征管各个税种过程中 所支出的行政费用。 具体包括: a.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工资、薪金和奖金支出; b.税务机关办公用具和设施支出; c.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因实施或采取各种方法、措施支付的费用以及进行及适应税制改革而付出之费用; d.税务机关为进行及适应税制改革而付出的费用; e.其他政府部门提供而无需支付的各种劳务等等。 B.税收的执行费用。亦称&奉行纳税费用&、广义的税收成本。除税务机关征税的行政管理费用外,还包括纳税人在按 照税法规定纳税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 主要包括: a.纳税人因填写纳税申报表而雇用会计师、税务顾问或职业报税者所花费的费用; b.企业厂商为个人代缴税款所花费的费用; c.纳税人花在申报税收方面的时间(机会成本)和交通费用; d.纳税人为逃税、避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因逃税、避税未成功而受的惩罚等。 3、简述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公共支出结构表现出的一般特征。 答案: 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特殊性,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相应水平时 的干预力度(1 分) ,政府承担的义务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相应水平时的义务(1 分) 。 其公共支出结构的一般特征为: 政府购买所占的比例远大于转移性支付,但转移性支付的增长速度大于前者; (1.5 分) 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的比例不相上下,增长速度接近; (1.5 分) 特殊利益支出与一般利益支出的比例不相上下,增长速度接近; (1.5 分) 可控性支出所占比例较大,但不可控性支出快速增长。 (1.5 分)
4、试述公共产品存在的原因。 答案: 导致公共产品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市场失灵(3 分) 某些产品在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上往往存在着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偏差,或 者说是这类物品或劳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社会边际成本。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可能有: 1.某些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劳务,效用不能分割为若干单位,从而不能向个人或企业出售,也不能
为其定价,市场的供给自然就成为无效的方式。 2.某些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消费者无法实现效用上的排他性,也无法向其他使用者收费,因而不愿为此付出价 格,市场也无法通过供求双方的力量为其求得一种均衡价格。 (二)私人部门难以承担的成本或风险(2 分) 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1.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至于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提供某些产品,而私人部门无法在全社会范围 整合资源,从而无法实现此类产品的提供。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某些特殊的产品或生产条件的提供虽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其 成本已经超出了个人财力所能提供的可能,一旦提供就将严重改变私人部门的成本和市场价格稳定。 3.某类产品的提供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至于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结果,为了维护社会生产的发展政府 必须承担提供的责任。 (三)产权不明确或者产权保护困难(2 分) 某些资源的产权难以维护或者维护成本过高,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量免费搭车者的出现, 结果必然是相对巨大的需求, 供给呈现萎缩,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为了克服这种局面,此类产品的供给往往不得不由公共部门 加以提供,供全社会使用,如灯塔、基础科学研究和社会研究成果等等。 自然资源往往具有产权归属不明确的特点,为了维护自然资源不致枯竭,政府往往承担起资源维护者的责任,因此环 境保护可以看作是另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 (四)规模效应或自然垄断性(2 分) 某些产品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而市场需求却相对有限, 如果由市场通过竞争提供, 往往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出于公平和抑制资源浪费的考虑, 政府必然会介入对此类产品的提供。 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产品, 如市政公路、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即属于此类情况。 (五)国家安全的需要(2 分) 国家间的对抗所需要的资源,往往超乎具体的阶级或特定的私人部门所能提供的可能,因此必须由国家动员整个社会 的资源才能有效提供。而国防需要的特殊性,使之难以计算成本和收益,以至难以由私人部门提供。 (六)阶级统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 分) 国家最初的职能是进行阶级统治,这就造成国家必须保持以暴力性为特征的庞大的国家机器。而国家机器作为实现统 治阶级意志的工具是集全社会之力,难以由个人提供。在国家行使其权力时,必然会构造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法律秩序 体系,并由此向社会提供某种特定的服务。 另一方面,阶级统治和社会发展的某些需要存在价值判断上的多样性,以至于必须引入对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 非经济因素的考虑,此类产品的提供是难以由私人部门完成的。 (七)全球化进程的需要(1 分) 全球化进程导致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流动,为了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外国投资者,各国政 府不得不尽可能的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物品,从而降低私人部门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成本,如人力资源开发成 本、制度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等等,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廉洁政府、 兴建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等等。 5、什么是市场失灵?简述导致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因。 答案: 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自身价格形成体系的不完备,所导致的资源不能形成有效配置的现象。 (2 分)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也就是价格信号失 真。 (3 分) 导致价格信号失真的主要原因在于: 外部效应(0.5 分) 不完全竞争(0.5 分) 信息不均衡(0.5 分) 规模报酬递增效应(0.5 分) 过度竞争(0.5 分) 公共物品的存在(0.5 分) 6、简述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主要内容。 答案: 不完全竞争是市场中出现了至少一个大到能够足以影响价格形成的卖者或买者(1 分) ,从而造成价格信号失真
(1 分) ,即供给和需求难以在&帕累托最优&的水平上形成均衡价格(1 分) 。 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于 1933 年最先提出的垄断竞争论认为: 同一市场上,如任何一个售卖者都不能单独影响价格,则竞争是&纯粹&的; (1 分) 如产品有差异(指品种、质量、商标和售卖条件等) ,则发生垄断,差别愈大,垄断因素也愈大,差别大到不能为其它 任何产品所代替时,则垄断是&纯粹&的。 (2 分) &纯粹竞争&或&纯粹垄断&的情况很少,极大多数的产品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别;所以它们的售卖者既是垄断者又是竞 争者,这种竞争称&垄断的竞争&。 (2 分) 7、简述功能财政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美国经济学家勒纳提出的功能财政论的主要内容是: 1.平衡预算,无论是年度的还是周期的,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政府财政的基本功能是稳定经济,这才是至关重要 的。 (3 分) 2.政府预算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即经济平衡而不是预算平衡,不应为达到预算平衡而 置经济平衡于不顾。 (3 分) 3.如果为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必须长期坚持盈余或大量举债,那就不应有任何犹豫。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的问题本 身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或持续的经济衰退相比是不重要的。 (2 分) 8、混合经济中,私人部门与政府是如何分工的?简述混合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的回答。 答案: 市场中的私人部门通过供给与需求形成的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2 分) 政府通过税收、购买、转移支付等直接和间接的手段来从外部维持市场的运行,并矫正市场内部的失灵现象,通过宏 观调控实现主要宏观经济目标,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2 分) 9、在混合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回答如下: 生产什么?--答案:私人部门生产利润最高的产品,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或无法提供的公共性产品。 (1 分) 生产多少?--答案:私人部门按照净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自身的生产数量;政府通过干预影响私人部门的决策。 (1 分) 如何生产?--答案:政府本着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对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和限制,在此基础上私人部门按照成本最低的原 则组织生产。 (1 分) 为谁生产?--答案:谁取得要素收入并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收入就为谁生产,但政府可以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的格局。 (1 分) 10、简述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必要条件。 答案: 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2 分) 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2 分) 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 (1 分) 生产者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商品之间没有任何差别; (1 分) 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1 分) 交易成本为 0。 (1 分) 11、什么是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均衡?简述国家为减少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采取的基本措施。 答案: 信息不对称即信息不均衡,是指参与交易的双方对于交易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收益所掌握的信息不均等。 (2 分) 国家为减少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采取的基本措施: 1.建立金融中介机构来冲减债权人面临的信息劣势; (1.2 分) 2.建立全社会的信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利用信用纪录、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方式遏制债务人和受托人对信息优势的 滥用; (1.2 分) 3.建立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提供惩戒逆向选择和防范道德风险的他律机制; (1.2 分) 4.通过舆论和教育宣传倡导重视信用的道德自律机制; (1.2 分) 5.建立国家风险化解机制。 (1.2 分)
12、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试分析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后果。 答案: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出现了长期、大量和持续的不平衡。这种外部经济的失衡通常以国民经济的内部不 平衡为其主要原因,是内部经济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和反映,并且通常是通过自动调节机制或采取临时性的措施所难以 解决的。国际收支失衡即包括顺差也包括逆差。 (2 分) 一、过量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本币贬值(1.5 分) 外汇市场供不应求,引起本国货币汇率贬值,进口商品价格和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飙升。 (二)储备流失(1.5 分) 货币当局抛售黄金和外汇平抑汇率波动,造成黄金和外汇储备流失,削弱本国的对外金融实力和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 位。 (三)债务加重(1.5 分) 借入大量外债来弥补逆差,对外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甚至有可能引起国际债务危机。 (四)贸易摩擦(1.5 分) 被迫缩减必需的进口,实施外汇和外贸管制措施,将会影响国内经济建设和消费利益,可能招致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 措施。 二、过量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货币升值(1.5 分) 外汇供过于求,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出口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影响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失业问题。 本币汇率上升还会影响国内建设必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进口。 (二)储备过量(1.5 分) 阻止本币升值, 被迫购入外汇进行干预。 造成外汇资金的闲置浪费, 不利于利用宝贵的国内外资源加快发展本国经济, 还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 加重通货膨胀。 而一旦外币汇率下跌, 又会使外汇储备资产蒙受贬值的巨额损失。 (三)投机猖獗 (1.5 分) 顺差国货币汇率会变得过于坚挺,容易遭到外汇市场抢购冲击,引发大规模的套汇、套利和投机活动,破坏金融市场 的稳定。 (四)贸易摩擦(1.5 分) 大量顺差会导致贸易伙伴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外汇、外贸管制措施,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13、试述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目标间的关系。 答案: 一、进出口贸易平衡与内部均衡(4 分)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会带来进口增加,对外国投资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国际收支存在着出现逆差的潜在可能。 大幅度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带来本币贬值的压力。在固定汇率下,维持汇率往往会带来利率上升,投资将受到抑制, 经济有可能出现紧缩,失业率将上升。 在浮动汇率下,本币持续的贬值将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国内物价上涨能够受到抑制,那么本币贬值带来的出口增 加、进口减少则能够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二、汇率制度与内部平衡(4 分) 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于财政政策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在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具有很强的自动平衡机制,稳定国际收支对于财政政策的压力较小,市场机制在这 方面将承担主要责任。 如果是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那么财政政策对于稳定国际收支将产生重要影响;但如果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在本国货 币不贬值的情况下,依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平衡国际收支是相当困难的。 三、财政政策与外部均衡(4 分) 根据变形的国民经济恒等式(X-M)=(S-I)+(T-G),可以认为通过紧缩财政的方式能够推动国际收支趋向平衡。 但这种对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只能在短期能实现,而且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国内市场的均衡为代价的。 利用退税等方式促进出口, 是以整个财政的承受能力为限的, 而限制进口的各项措施, 又有可能招致贸易伙伴的报复。 四、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2 分) 从长远上看,外部均衡是建立在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因此如果没有以质量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不能够凭借劳动生产率 和技术进步在国际产品交换中获得比较优势,从而在国际经济秩序和分工中取得较为有利的位置,那么单靠财政政策
企图实现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在长期中的均衡发展,是极为困难的。 14、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试述货币政策的基本环节和典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答案: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和作 用机理。 (2 分)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 需要的时间。 (2 分)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二者的划分是以中央银行为界线的,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地是指外部时 滞。 (1 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 1.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1 分) 2.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1 分)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1 分)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社会各经济变量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主要分成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一)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3 分)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投资,投资影响支出并进而影响收入。 货币数量变化 M→利率变化 r→投资变化 I→社会总支出变化 E→国民总收入变化 Y (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3 分) 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利率作用不大,货币供给可直接影响支出、收入。 货币数量变化 M→社会总支出变化 E→投资变化 I→国民收入变化 Y 15、试比较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答案: 单式预算指政府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的预算。 (2 分) 1.单式预算的优点 (1) 预算收支安排情况和全貌和预算平衡情况一目了然, 整体性强。 便于对预算收支规模、 结构及平衡关系的合理性、 科学性进行全面分析,也便于立法机构的审议和社会公众的了解和监督; (1 分) (2)便于统筹实施,组织预算执行,增强政府运用财政资金的力度; (1 分) (3)结构简单,易于编制实行。 (1 分) 2.单式预算的缺点 (1)不加区分地把不同性质的财政收支项目编制在一个预算内,各种性质的不同收支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不能真实反 映预算收支平衡结果,不利于财政部门对不同性质的财政收支进行分别管理,不利于政府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经济分 析和比较,难以具体反映预算赤字和盈余的成因及性质。 (1 分) (2)国有资产收益(所有者收益)与国家税收混在一起,国家经常性支出和投资支出混在一起,使国有资产产权关系 模糊,企业经营责任不明确,参与企业分配的依据不清晰等。 (1 分) 复式预算,是将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经济性质划分,分别汇集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复式预算的最大特征是用特定的预算收入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的需要,在预算收入和支出项目之间建立稳定的对应 关系。 (2 分) 1.复式预算的优点 (1)能够较为具体地反映预算的平衡情况以及预算赤字和盈余的成因,从而为政府进行经济分析和宏观决策提供较为 明确的信息。 (1 分) (2)便于改善财政资金的管理,避免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相互挤占。 (1 分) 2.复式预算的缺点 (1)把统一的财政收支分列在不同的平衡表内,打破了预算的整体性。 (1 分) (2)结构也比较复杂,增加了编制的难度。 (1 分) (3)资本预算把投资与债务收入对应起来,从预算本身看不出控制债务的必要性,有导致债务失控的危险。 (1 分) 16、什么是通货膨胀有益论?简述通货膨胀有益论的前提条件 答案: 通货膨胀有益论 由于存在&货币幻觉&--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每个生产者都会最先发现自己的产品价格上涨,而误认为社会对自己的产品
的需求增加,从而提高产量,使产出增加--因此,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的增长。 (2 分) 但是,这种&通货膨胀有益论&存在严格的前提假设: 必须假设人们的货币幻觉能够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否则产量不足以增加; (2 分) 人们要能够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被&欺骗&--理性预期学派已经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2 分) 即经济当中有足够的闲置资源供产量增加--否则生产者增加产量的努力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进一步上涨, 而这反过来又 会导致货币幻觉的破灭。 (2 分) 17、简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种分类 答案: 所得税,包括对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得的课税; 社会保险税,包括对雇员、雇主以及自营人员的课税; 薪金及人员税; 财产税,包括对不动产、财产值、遗产和赠与的课税; 商品与劳务税,既包括产品税、销售税、增值税、消费税等,也包括对进出口课征的关税; 其他税。 18、简述决定政府购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决定政府购买规模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1.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1 分) 2.国际收支水平; (1 分) 3.物价水平与经济周期; (1 分) 4.政府支出的决定机制; (1 分) 5.政府的财政政策与公共经济政策; (1 分) 6.政府的产业政策; (1 分) 7.政府承担的义务; (1 分) 8.国际关系与安全形势; (0.5 分) 9.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0.5 分) 19、什么是受益的非排他性?为什么会出现公共物品的受益的非排他性? 答案: 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劳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受益的非排他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 (1)在一定范围内,完全无法将不愿付费的其他人排除出对某种物品的享用; (2)虽然能够实现对物品部分功能的排他性,但是无法实现对全部功能的排他性; (3)虽然理论上能够将不愿付费的其他人排除出对某种物品的享用,但技术上难以实现; (4)虽然在技术上能够将不愿付费的其他人排除出对某种物品的享用,但排除的成本过高,以至于难以承受; (5)虽然可以实现有效的排他性,但是出于社会义务或公共道德的考虑,政府也必须向不愿或不能支付费用的人们提 供相应产品。 20、简述唐斯模型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答案: 美国学者唐斯提出 &政党所感兴趣的并不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反,每个政党所追求的只是通过获得最多 的选票从而再次被选上。因此,如果政府确有能力使社会向帕累托效率移动,这也只有通过同别的政党的竞争才能达 到,所以,关键在于政党之间的竞争是否总是迫使政府向一种帕累托最佳状态努力。& 唐斯的模型的含义: (1)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而不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者公共利益的; (2)政党或政治家是凭选票的极大化才能实现自我利益的; (3)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其提出的竞选纲领或可供选择的提案来争取选票的; (4)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 21、什么是&挤出效应&?试述&挤出效应&的限制条件和解决途径。 答案: &挤出效应&指政府通过向公众和商行借款以实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引起实际利率上升,导致民间投资由 于融资成本上升而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部分或全部被民间投资的减少所抵消的现象。 (2 分)
挤出效应存在与否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债务对利率的影响存在必然的联系。其基本假设是: 1.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的无潜在闲置资源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 分) 如果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供给充足,其价格则不会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政府支 出对利率和私人投资影响较小,挤出效应也较小。 2.赤字财政政策不能得到货币当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 (3 分) 如果在预算赤字以及政府支出增加的同时,货币供给相应增加以及增加额能够满足货币需求增加的需要 ,则国债扩张不 会产生挤出效应。 限制公债的支出效应的基本途径: 1.限制公债规模,对公债的增长速度进行总量控制。 2.选择有利的公债发行日期,同时注意调整公债的期限结构,避免在资金市场上加剧竞争。 3.货币当局财政政策配合政府的公债发行,适当放松银根。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度开放公债市场,利用外国资金来源缓解国内资金需求压力。 (6 分) 22、试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税收四原则中所体现出的税收思想。 答案: 斯密在《国富论》中针对当时苛重复杂的税收制度、税负不公以及征收机构的腐败苛扰情况,在总结前人的税 收原则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税收的四项原则: (1)平等原则(4 分) A.强调支付能力原则。 B.主张取消一切免税特权。 C.根据要素报酬纳税。 D.税收&中立&和比例税制。 (2)确定原则(3 分) 课税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各公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 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人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 (3)便利原则(3 分) 税收的征纳手续应尽量从简,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方便。 A.在纳税时间上,应在纳税人收入丰裕的时候征税,不使纳税人感到纳税困难。 B.在纳税方法上,应力求简便易行,不让纳税人感到手续繁杂。 C.在纳税地点上,应将税务机关设在交通方便的场所,使纳税人纳税方便。 D.在纳税形式上,应尽量采用货币形式,以免纳税人因运输实物而增加额外负担。 (4)最少征收费原则(4 分) 又称经济原则,在征税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所征税收尽量归入国库,使国库收入同人民缴纳的差 额最小,即征收费用最少。 斯密提出额外的税收成本,即征税费用过高很可能是由于以下四种弊端所造成的: A.行政效率低下造成直接征收成本高昂。 B.税收妨碍了生产活动,使可供纳税的资源缩减乃至消失。 C.处罚失当,破坏税源。 D.潜在征管成本造成的隐性税负。 斯密认为,从税制的设计上排除这些东西,是贯彻最少征收费原则的关键所在。 23、简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 配弟的税收原则和税收思想 答案: 配弟的税收原则是围绕公平税收负担这一基本观点来论述的。 配弟提出税收应当贯彻&公平&、&简便&、&节省&三条标准。 (1)公平,包含两重原则,一是税收要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袒;二是税赋不能过重。 (2)简便,就是征税手续不能过于烦琐,方法要简明,应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 (3)节省,就是征税费用不能过多,应尽量注意节约。 配弟特别强调税收的经济效果,反对重税负。认为过分征收赋税,会使国家资本的生产力相应地减少,因而是国家的 损失。 他主张,在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中把握住税收的经济效果,根据税收经济效果的优劣相应决定税制结构的取舍。
24、简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种分类 答案: 所得税,包括对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得的课税; 社会保险税,包括对雇员、雇主以及自营人员的课税; 薪金及人员税; 财产税,包括对不动产、财产值、遗产和赠与的课税; 商品与劳务税,既包括产品税、销售税、增值税、消费税等,也包括对进出口课征的关税; 其他税。 25、什么是免费搭车者?为什么会出现免费搭车者?其后果是什么 答案: 免费搭车者是指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而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效益的人。 免费搭车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有理性的选择。这就是说,只要有公共物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 避免。 一个社会的成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的欲望就越是强烈,从而因免费搭车者问题而导致公共物品或劳务供给量下降的 可能性就越大。 免费搭车者出现的条件: (1)产权不明确或者产权归许多人所有; (2)物品本身没有明确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3)难以掌握使用者真实需求量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免费搭车者问题的存在实际上说明, 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性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有效供给。 免费搭车现象的不可避免将会造成公共物品或劳务供给的不足,从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最佳水平。在合作性 的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制度下,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发生不足,而低于其应当达到的最佳产量水平。 26、简述萨伊定律的基本内容和萨伊定律的深层含义 答案: 萨伊定律指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即在一个市场中由于总的购买力恰好等于总收入和总产出,因此出现超过供给的需求,或者超过需求的供给是不可能 的。 萨伊定律是亚当·斯密以来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延续。其深层含意是,如果市场可以自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 衡,那么政府在市场中的存在就是不必要的。即市场的价格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困难。 27、简述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必要条件。 答案: 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2 分) 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2 分) 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 (1 分) 生产者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商品之间没有任何差别; (1 分) 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1 分) 交易成本为 0。 (1 分) 28、简述税收负担的影响 答案: 税收构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但从纳税人角度讲,则是一种经济付出。税收负担从本质上看反映了国家作为公共 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关系。 (1)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纳税人之间,以及各个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再分配。 (2)税收负担适度与否,是衡量整个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 (3)税收负担是税收杠杆运行的启动器。 (4)税收负担趋向合理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税制改革和完善的内在动力之一。 (5)税收负担具有政治和社会效应。 29、试述理想的条件下,公共收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案: 政府组织上的层次性,决定了财权不同的层次的政府之间应当进行相应的划分。在理想的条件下,公共收入在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即各级政府根据提供的公共产品获得相应的公共收入。 (1.5 分) 2.财政权利与财政责任相统一原则,即各级政府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负责。 (1.5 分) 3.地方自治与中央集中原则,地方拥有相应的立法权利决定本地的税收,这种权利并不应当危害中央政府代表整个国 家取得收入。 (1.5 分) 4.效率原则,即财权的划分要考虑地域、经济发展与支付系统的实际情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避免浪费、有利于 监督。 (1.5 分) 5.政治统一原则,财权的划分要与国家政治体制的进程相一致。 (1.5 分) 6.法律统一和司法独立原则,财权的划分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和国家的根本大法相统一,在财权划分过程 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应当依靠法律途径解决。 (1.5 分) 7.公共意志原则,地方财政的管理和使用必须建立在地方立法机构能够完整的表达民众意志的基础之上,否则财权的 划分只能导致地方财政的混乱,从而出现道德风险。在未能建立这样的管理机制之前,必须由中央政府承担相应的财 政责任。 (1.5 分) 8.地区均衡原则,财权的划分应当考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中央政府应当对落后地区承担较多的财 政责任。 (1.5 分) 9.总收入最大化原则。 (1 分) 10.公共产品提供者就近原则。 (1 分) 30、试述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官僚集团行为模式与私人部门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别,及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同私人部门 提供私人物品的差别。 答案: 经济学家们用追求公共机构权力的极大化来解释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行为。 (2 分) 官僚机构行为模式与市场环境下的私人企业的行为模式存在很大差别,这些差别具体表现在: 1.官僚集团的成员是实行任命制的,他们通常只对任命它们的政府机关和政治家负责,不直接对选民负责,因而并不 受选民的制约,因此官僚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1 分) 2.官僚机构的成员构成一般比较稳定,机构内部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晋升规则。机构内部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 因此机构的稳定性牺牲了效率。 (1 分) 3.官员行为具有一定特殊性。官员提供的信息情况直接影响着政治家的决策。 (1 分) 4.官僚机构通常拥有提供公共物品或劳务的垄断权。因此只有政府机构本身能够掌握有关这些物品或劳务的信息。 (1 分) 5.官僚们在追求预算规模的极大化时故意将公共物品或劳务的社会效益人为夸大。 (1 分) 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同私人部门提供私人物品的差别: 1.在政府官僚机构中,并不存在提供同种公共物品或劳务的竞争。缺乏竞争意味着缺乏刺激,从而会降低公共部门的 服务效率; (2 分) 2.政府机构的官僚们并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工作目标。由于追求利润必然要降低成本,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机构 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劳务,往往要与相对较高的成本相伴随; (2 分) 3.公共物品或劳务通常不以价格形式出售。因此,社会成员在对公共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其敏感程度肯定低于市 场价格。 (2 分) 官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将公共机构权力的极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公共权力的大小又与其所控制的社会资源的数 量正相关,从而与政府预算的规模正相关,其结果是追求公共机构权力极大化必然带来政府预算规模极大化。 (1 分) 31、唐斯是如何解释导致公民参加公共选择投票的原因的? 答案: 唐斯假定政府公共产品对选民产生的是收益,政府为生产这些公共产品而向选民征税产生的是成本,那么将此 收益减去成本就是选民的效用,选民将根据这一效用的大小来决定投票。因此选民的投票的可能性是由他们在投票中 所能的得到的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2 分) 唐斯认为决定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 1.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它是指对自己参与投票能否关系到选举结果的主观推测。 (1.5 分) 2.对各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也就是指选民对参加选举的政党(候选者)所提出的政策的效用差异的认知。 (1.5 分) 3.投票成本,即选民参与投票所需的费用。在此费用中包括了解政党所必须的开销。 (1.5 分) 4.投票的长远利益。这主要源自于选民参与投票有益于维持民主主义体制的考虑。即选民依靠民主主义作用的保持来 维护和发展切身利益。 (1.5 分)
第1篇/共1篇
推荐阅读:
资源不满意?排版差?广告多?来每天10000人在用,总有人能解决你的问题
查找更多“”
在线阅读后可以选择免费下载word版本的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35,内容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广告,方便阅读。
如果感觉该内容很优秀欢迎转载到任何网站,尽量保留该页面链接:/view/4b2d3ae28af9b209d05afaabdf93b6a0.html
慧知网()提供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效供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