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问题与荷兰北极星求刑系统的政策

热点:&&&&
详解全球主要国家北极战略与政策
  世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尤其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使一系列国家的军事政治领导人意识到,必须尽快制订涵盖外交协调所有重要领域——从对北极水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平利用到在北冰洋地区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北极地区推进本国利益的新战略。据初步估计,世界上尚未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25%储藏在北极。北极地区矿产资源的归属对于许多北半球国家而言,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由此也增加了各国北极利益发生冲突、北极形势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全球变暖导致冰山大量融化,从而使各国对北极的兴趣明显增加。
  美国军事政治领导人对北极地区开发的前景极为关注,倾向于制定使美国在北极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的战略。这一方面说明美国正在加深对北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介入,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正在寻找对其它国家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手段。
  美国对于本国开发北极和在北极开发中进行国际合作态度的特点是:表面上看该问题不属于美国国家安全的优先方向,然而对官方文件的分析表明,美国政界和专家层正在认真开展工作,为确定在北极地区活动的重要方向做准备。这就说明,该问题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中暗含的优先方向,对其进行公开讨论被认为是不适宜的。
  美国认为,以美国北部边界为底,以北极点为顶,以连接北极点和美国北部边界端点的经线为侧界,其中的扇形区域为美国领土。根据这一定义,每一个北极沿岸国家都有权勘探和开发相邻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尽管这些大陆架地区不属于上述国家的领土,上述国家对其也不拥有主权。
  美国对北极具有政治和经济积极性的真正原因虽然处于信息隐匿状态,但它与美国为新的国家行动所进行的准备紧密相连,这些行动的目的是巩固美国在北极地区的主导地位、加速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的赢利性开发。显然,北极方针的制定将在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必须最大程度地强化其在国际舞台的领导地位的认识框架内进行。
  负责制订北极政策的美国北极考察委员会提交了对北极地区新战略进行理论论证的构想基础。在该委员会提交的《年北极考察的目标和任务》的报告中有意强调美国在北极的地位,赋予华盛顿方面特殊的责任。报告中称:“美国是一个北极国家,介入北极对我们而言,既是一种机会,也是对该地区负有的责任。”此前,只有在美国外交政策理论的外缘构想中才会将美国和北极如此生硬地联系在一起。
  该委员会在起草的文件中,从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赋予美国北极政策中的军事因素以特殊意义。报告中指出,阿拉斯加的地缘政治地位明显提升。这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应对恐怖主义威胁需要加强边境安全,另一个是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建立。
  上述结论成为美国总统2008年4月在国会听证会上所做报告的基础。该报告中称,,北极地区对于美国具有特殊重要性,美国应尽快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据美国专家估计,如果将美国控制的海洋和大洋中的所有岛屿计算在内,新并入的大陆架将使美国总面积迅速增加410万平方公里。最终,美国的面积将超过幅员辽阔的中国、加拿大,甚至俄罗斯,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此外,美国还有望获得总价值为1.3万亿美国的自然资源,其中仅阿拉斯加大陆架的石油资源就价值6500亿美元。
  听证会后,为支持北极考察委员会,组建了一个特别的跨部门机构——北极形势分析及评估小组,并为保障该小组开展工作拨款800万美元。该小组由美国国务院领导,其成员包括美国海军部的代表,美国国内安全部海岸卫队的代表及矿产资源管理机构的代表。该机构负责管理美国外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矿产资源。
  2008年7月,该小组召开扩大会议,分析美国在北极科学考察和地质勘探活动的结果。会议讨论了为了开展科学考察和地质勘探活动直接使用潜艇,并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事宜。为起草最终建议组建了数个下属工作小组,其任务是在2008年12月前准备好相应的报告。在会议上还提交了根据北极地区可能出现的局势和北极沿岸国家的外交立场而制定的北极海底划界构想。
  在参议院生态和社会活动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2008年2月),专家、参议员和执政当局的代表在发言中直接提出,目前俄罗斯和加拿大为巩固其在北极地位所采取的措施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地位,北极沿岸国家实施的旨在从法律上巩固其对北极大陆架领土所有权的方针被视为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正如该委员会主席约翰∙诺尔顿在上述听证会上所指出的:“在对俄罗斯和加拿大关于其北极大陆架边界的声明进行讨论时,也就是说在对直接触及美国利益,尤其是阿拉斯加州利益的问题进行讨论时,美国却被排除在外。”由此,美国将强化在北极地区的政策,包括通过加入相应的国际机构和国际条约,视为遏制直接竞争对手在北极地区进行“领土扩张”的必要条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军事政治领导人列出了美国对北极大陆架可能的领土要求清单,如果这些要求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支持,就会使美国成为“北极对话”的积极参与者。美国最北部的阿拉斯加州的政治精英为开展此项工作、实施美国的北极方针做出了特殊贡献。正是阿拉斯加州提出了北极大陆架划分及其后续利用的主要计划。
  第4页的附图表明了美国目前对北极大陆架划分(划界)的立场。在对美国的立场进行分析时应当指出,美国不接受北极沿岸任何一个国家提出的大陆架划分方案。美国军事政治领导人希望得到从阿拉斯加到北极点的共计600海里(965公里)区域内的领土。与此同时,华盛顿方面还认为,在北极点还会腾出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无主土地”,所有国际关系主体都可以对那里的自然资源进行利用。
  在实现自己北极利益的框架内,美国领导人因争夺北极地区的控制权而对其直接竞争者——北极沿岸国家持负面态度。目前在该战略的框架内,华盛顿方面当着美国民众、国际社会和不同政治机构的面诋毁俄罗斯与加拿大在北极所采取的行动。为了在北极地区推进本国利益,美国还设想动用这些国家内部的影响机制——即希望在北极进行开采活动的美国及跨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国际生态保护组织和其它机构。
  在这方面美国向俄罗斯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使用北部航道,向加拿大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启用靠近阿拉斯加沿岸的西北航道。在美国军事政治领导人的支持下,美国专家提出了北部航道和西北航道必须最大程度“国际化”的口号,认为通过此举可以获得自由使用这些海上交通要道的可能性。
  美国北极考察委员会于2007年公布的《北极海洋及气候变化为美国海军提供了舞台》的报告则是美国所选择立场的证明。报告中直接指出:在北方航道问题上的矛盾已成为俄美关系议事日程上的重要事项。“美国坚持认为,被冰雪覆盖的北方航道上的海峡是国际水域,是过境运输的主体,而俄罗斯则坚持认为这些海峡是它的内部领海。这很可能成为美俄双方争议的政治问题。”此外,报告中还预测,使用北方航道的问题将引发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严重分歧,甚至有可能导致两国间的冲突。报告中指出:“俄罗斯和加拿大遵循的政策是,北方航道上所有便于航行的海峡都处于它们的排它性掌控之下。而美国对如何确定这些海峡地位的态度与上述国家的观点不同。随着这些海峡更多地在国际业务中启用,很有可能此发冲突。”
  美国军事政治领导人认为,经济活动是未来美国在北极活动的重要方向。有鉴于此,华盛顿方面正在对保障美国在北极领导地位的所有可能途径以及限制与其竞争国家优势的方法进行评估。
  在2008年春天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负责海洋、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约翰∙特纳表明了白宫在该问题的正式立场。他说:“当俄罗斯和其它国家开始声明自己对北极大陆架资源的所有权时,美国应当保护自己的经济和领土利益。”
  因此,美国的主要专家正在制定进入北极天然气和石油开采市场以及巩固美国在北极的地区领导者地位的相关建议。华盛顿方面是从与欧盟争夺全球领导地位的角度来看待对北极资源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既定战术。欧盟在该问题的上的态度则是竭力将北极地区排除在积极的经济运转之外,将对北极的开发限定在实施有限的生态保护计划上,而这些生态保护计划实质上将使经济活动暂停。
  与此同时,生态保护成为美国对其它国家行动关注的主要优先方向。美国专家目前已展开一场秘密的信息战,其结果是在全球信息空间定期抛出以北极沿岸国家违反环境利用标准为题的各类报道。目前此举还带有暗中行动的性质,但不得不指出,其发展趋势是各种生态问题将成为以俄罗斯、加拿大和丹麦在北极活动为主题的报道的背景。
  总体而言,美国主要专家认为,已经形成的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国际基础、现行的法规文件、国际生态保护组织的潜力使美国未来能够成功地“在该领域开展保护国家利益”的行动,限制北极沿岸国家在经济、军事战略及其它领域进行的与美国国家利益相抵触的任何活动。
  加拿大
  在对加拿大北极外交政策的特点进行分析时,应当提出,目前渥太华方面已经形成了在北极地区推进国家利益的完整构想。就实质而言,1996年时,加拿大是唯一一个准备在北极地区实施自己外交政策的国家。那时,它已经确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基础,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和体现其利益的国际合作模式。
  日,加拿大军事政治领导人宣布“冷战后关于北极国际合作所有问题的新外交政策”正式确立。在加拿大外交部的特别声明中对“新政策”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加拿大同时也向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和美国当局提出了这些原则。
  加拿大外交部部长劳埃德·阿克斯沃西在相关声明中提出,此后加拿大外交部将对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所有活动进行监督。加拿大军事政治领导人意在通过此举消除“冷战”时期形成的退让和对抗方法所造成的影响,使北极地区的经济和政治进程全球化。加拿大外交部长的声明中指出:“强大的信息脉冲显示出北极地区作为世界协作和合作舞台的巨大意义。”
  目前在加拿大负责确定和实施本国在北极利益的机构是联邦北极委员会。在处理北极问题时,该委员会主席被赋予总理的权力。所有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科学考察的部门、军事机构和实施国家利益的部门全部接受该委员会领导。
  通过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工作,该委员会制订出了《加拿大在北极和极北地区政策纲要》,该纲要打算将相应的手段(部门和机构)分离出来进行纲要的实施。纲要中确定了四个主要方向:
  ——增进加拿大人的安全与繁荣,首先是所有北部居民和土著人的安全与繁荣;
  ——在北部地区全面保障加拿大的绝对主权;
  ——将北极地区确定为独特的“具有脉冲能量的地缘政治体”,使之与可控的全球体系一体化;
  ——在北部和北极地区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加强国家和公民的安全。
  目前加拿大军事政治领导人希望通过逐步实施该纲要和参与以扩大北极沿岸国家大陆架经济区为目标的计划,在不远的将来有效强化本国在北极地区的地位。在此过程中,加强本国在北极的军事力量将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在实施上述方案时它是稳定和国家利益的保障者。
  加拿大方面认为,对本国北极利益的威胁主要存在于与美国现有的外交关系方面。
  一方面,美国是加拿大“最近”的邻居,同时也是最大的经济贸易伙伴和最近的政治军事盟友,两国同为北约成员国,相互间缔结了数百个双边合作协议。
  另一方面,美国对武装力量总数仅为6万人的加拿大拥有巨大的军事优势,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贸易总额低于任何一个省对美国的贸易额。类似的潜力不平衡深刻地影响着加拿大全部的国家活动,其中包括它的北极外交政策。
  在目前形势下,美加两国在北极地区的矛盾不断扩大。1997年渥太华方面宣布自己北部诸岛间的海峡(西北航道)为本国领海,但华盛顿方面并不同意加方的观点,坚持认为这些海峡属于国际公海,两国的分歧导致外交冲突。为了证明自己在海峡问题上的立场,渥太华方面在北极进行了示威性军事演习,并派出预备役人员在遥远的北极领土进行巡逻。加拿大军事政治领导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强化对自己领土的管控,同时也要保证在未来西北航道的谈判中保持稳定立场。西北航道是沿加拿大北部海岸从欧洲前往亚洲的重要战略性海上通道。
  除了西北航道的争议,加拿大和美国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育空省的划界问题上也存在分歧。由于该地区地下埋有富含石油的矿层,两国间的矛盾有可能升级。
  加拿大军事政治领导人认为,为了全面保障在北极的国家利益,加拿大应该控制北极点和加属北极列岛之间的水域。加拿大的地图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加拿大地图上标出的北部边界向西延伸到阿拉斯加州与育空省之间,向东延伸到埃尔斯米尔岛和格陵兰岛之间,并在北极点交汇。为了使自己制订的构想在国际层面得到确认,渥太华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北极大陆架划分主张。
  通过对此主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加拿大军事政治领导人支持“扇形”分割方案,边界线从本国领土顶端沿经线到达北极点。按照这种方法,北极就象一个球冠,被分割成不均等的几份。其中俄罗斯占有的部分最大(约580万平方公里),接下来就是加拿大,之后是丹麦,挪威,最后才是美国。
  为了确保这种地位,加拿大最高政治当局采取了“保卫领土权利的一揽子努力”。加拿大军人发表声明说,一旦有人企图将属于加拿大的领土分离出去,加拿大武装力量准备使用武力保卫领土。目前,加拿大军人在西北航道开始对拥有任何一国国籍(尤其是美国国籍)的舰艇和船只进行“示威性”护航。
  在宣布自己对大陆架拥有主权的同时,渥太华方面又表示,在有关方面提前发出照会并获得加拿大的相应同意后,其它国家的船只可以无障碍地在上述水域通行。根据加拿大内阁官方代表发表的声明,上述条件“系强制性条件,适用于国际关系所有参与者。”
  然而目前加拿大并没有能够承担所赋予任务、其装备可以在北冰洋开展军事行动的海军。正因为如此,加拿大的军事领导人专门挑选6月至8月的时间段在北极地区进行巡逻,这样,巡逻在冬天到来前就可以停止。
  除了与美国的领土纠纷,加拿大对丹麦也存在领土要求。两国30多年来没有能够无人居住的,能够控制西北航道的汉斯岛的归属达成一致。加拿大专家认为,问题不在于陆地(小岛的面积不过950平方米),而在于该岛所属水域埋藏的资源。
  直到现在,汉斯岛上还在进行着“国旗战”。加拿大和丹麦的考察队轮流将自己的国旗插在汉斯岛上。近年来两国纷争进入了新阶段。渥太华方面在该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国防部长亲自登陆该岛,以自己的行动对哥本哈根方面示威抗议。丹麦则向该岛派出证明其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巡逻舰。
  加拿大和丹麦一样,都极力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俄罗斯声称对其拥有主权)与加拿大的埃尔斯米尔岛相连,是丹麦格陵兰岛的延伸。为此上述国家在格陵兰岛海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考察活动,在考察过程中对海底的地势进行研究并提取了土壤样本。
  就地缘政治学的观点而言,挪威是北极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首先因为挪威是北约成员国,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西欧国家和美国北极利益代言人。因此,挪威现行北极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对其它北极沿岸国家制订的地区局势形成机制和利用北极矿产及水域的各种可能方案持不妥协态度。
  近10年来,挪威军事政治领导人制定了保护本国在北极利益的相关构想计划,将其与北约框架内的集体安全利益强制性地捆绑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挪威于1996年率先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6年又向联合国大陆架划界委员会递交了申请,要求在北极的第三区域——北冰洋、巴伦支海和挪威海地区扩大自己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日,该国领导人通过了所谓的北部地区发展战略。该战略宣称,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自然资源利用、自然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保障北部地区的稳定发展和增长。
  在该战略框架内确定的主要任务如下:
  ——在连续性、前瞻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对北部地区实施有效管理;
  ——加强国际合作,深化对北部地区的了解;
  ——对北极地区的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进行监控;
  ——为继续发展巴伦支海的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创造条件;
  ——保障北部地区土著居民活动的经济基础,发展其文化和传统;
  ——扩大同北极沿岸国家的合作。
  尽管所宣布的任务均带有和平性质,挪威的意图却是通过实施所选择战略取得最大的经济和军事政治优势。挪威军事专家评论说,确立该战略的外交前提是其它国家对北部地区越来越关注。这主要是缘于下列因素:世界范围内动力学的发展和大量自然资源的存在;生态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行业以及其它与自然资源利用有关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也对该战略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挪威领导人计划采取一系列旨在发展同地区邻国的国际联系,发展本国北部地区工业、加强同俄罗斯经济合作、支持科学和教育、完善国家武装力量的措施,完善国家武装力量在该战略中占有中心地位。挪威军事政治领导人强调,军事保障是该战略的核心,为了达成目标,尤其是完成对自然资源利用实施监控的任务,必须发展武装力量。
  未来,挪威准备把从本国海岸线到北极点的,数倍于现有面积的海域合并到自己领土中,从而成为北极强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目前它正在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提高军事潜力、改善本国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开发领域扩大国际经济联系以及对北极争议领土属于挪威进行科学考察论证。
  挪威高层军事领导认为,发展一支机动性强、能够在北极冬季条件下实施行动的海军力量能够使保证挪威应对北极地区的新威胁,其中包括在北约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应对此类威胁。 就实质而言,海军被视为军事施压的主要工具,一旦北极地区出现冲突,目前的政府将依靠海军进行军事施压。为此,挪威军事政治领导人通过了花费巨大的加强海军的计划,包括为海军装备新型冰洋级战舰,在美国军事院校和基地对海军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挪威政府认为,在北极地区应对外来威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增强挪威北部地区居民社会经济活力。目前挪威政府正在提高北部地区的特别补助金,从而吸引挪威公民到北部地区工作,增强那里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实力。
  挪威认为,在北极自然资源勘探、开采和开发方面发展国际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此举被视为对抗强大邻国在该领域垄断企图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分析挪威和俄罗斯两国在划分北极领土问题上形成的相互关系时,应当指出,虽然75年过去了,但两国仍没有能就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和新地岛海上边界的划分达成协议,由此影响到两国缔结关于巴伦支海的一揽子条约。1997年奥斯陆方面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周围200海里的区域列为自己的保护区,宣称这一区域其为自己独有的经济区,称之为“渔业资源保护区”。为了给自己的行动寻找依据,挪威方面找出了《1920年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中的预先说明条款,即“可以采取或宣布旨在保护和恢复群岛及相邻水域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措施”。 有40多个国家签订了《1920年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苏联于1935年签订该条约,根据条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归挪威管辖。
  俄罗斯和大多数签订该条约的国家并不承认条约对其经济利益的限制,只有不在该岛附近进行渔业捕捞的芬兰和加拿大承认挪威的单边决定,结果是奥斯陆方面采取的严厉措施很快缓和下来。因为苏联的拖网捕鱼船以实际行动对奥斯陆方面的决定进行了回应,它们在自己经济区内有意捕捞数量众多的小鲟鱼,从而减少挪威水域产卵鲟鱼的数量。
  直到现在,挪威和俄罗斯还经常因为位于两国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发生纠纷。起因是俄罗斯渔民继续在该地区进行渔业捕捞,而挪威海岸卫队则对对俄罗斯渔船进行大规模的检查和扣留,千方百计阻挠捕捞活动。
  为了消除此类可能形成威胁的情况,挪威领导人在通过科学考察论证争议领土属于本国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北极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地质勘探工作,联邦预算也为开展北极考察拨出大量经费。截止到2008年,挪威在这方面的费用已超过俄罗斯,占到世界极地考察费用的6%,居世界第五位。
  和美国一样,挪威对按“扇形”方案划分极地大陆架并不满意。挪威的军事政治领导人认为按中线划分较为公平,即分割线与所有北极沿岸国家的海岸线距离均等。如果按这种方法划分,巴伦支海地区就会形成一个面积为17.5万平方公里的“自由”水域,这一区域可能孕藏着大量的天然气田(靠近施托克曼观测站)。奥斯陆有意将这一区域合并到本国领土中,并保留了在后期继续扩大该区域的权利。
  哥本哈根方面目前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北极领土。2004年,丹麦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后,根据该公约第76条的规定,丹麦随即向联合国大陆架划界委员会递交申请,要求确定其对格陵兰群岛和法尼群岛200海里经济区之外的5个大陆架地区的管辖权。其中预测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上最多、在国际法领域争议最大的是罗蒙诺索夫海岭(可能是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因此,在10年时间里,丹麦政府一直将为其领土要求提供科学依据作为自己的任务。这些科学依据包括大地测量学、海洋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数据。为了获取这些依据,丹麦高层领导委托本国的地质部门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在方案中不仅对科学考察方面的条款,而且也对法律法规、社会经济以及其它方面的条款进行论证。
  目前,虽然丹麦是欧盟的成员国,但它又是唯一一个与对北极有领土要求的其它竞争者保持平衡关系的国家。丹麦领导人建议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挪威等北极沿岸国家共同召开制订北极划界总体原则的国际会议就是例证。该建议的潜台词是,如果对北极领土进行“自发”(包括运用武力)划分,那么就实质而言,丹麦将是参与划分国家中损失最大的。因此,当前丹麦北极外交政策的特点是:在对任何争议问题进行研究和通过决议时都表现出克制性和建设性,无论问题涉及边界划分,还是经济、生态、科技和军事领域的国际合作。
  与此同时,对丹麦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分析表明,丹麦军事政治领导人保留了在解决“北极争端”时选择“主要”伙伴的权利。丹麦支持其北部领土——格陵兰和法尼岛解决自治问题成为关键性因素。西方专家预测,新国家完成自治后,在北极领土的划界问题上将能够得到丹麦的帮助。美国、加拿大,还有欧盟的国家对此也心知肚明。
  由此看出,目前丹麦对地区邻国的不同立场奉行中立政策,从而成为“北极争端”中最奉公守法的参与者。目前局势中的外交和内政因素在总体上影响着丹麦的北极利益,这些因素促进丹麦领导领导人在处理领土问题时表现出灵活性和变通性。
  一方面,丹麦王国是北约和欧盟的成员,因而代表着欧盟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在又极力保持独立的北极外交路线,希望获得增加联邦预算收入的新财源。丹麦专家认为,这样的立场对于保证丹麦不卷入主要力量中心在北极地区的对抗非常重要,主要力量中心其实就是更大的国家,它们将成为北极争夺的主要参与者。
  为了避免事态朝此方向发展, 2008年春天,哥本哈根方面提议在北冰洋问题国际会议的框架内举行由5个北极沿岸国家和广泛范围内的国际观察员参加的谈判。此前,丹麦政府还是建立北极沿岸国家国际特别协商机构——巴伦支海—北极欧洲地区委员会等机构的的倡议者。正如丹麦外交部长佩尔&斯蒂在上述会议上指出的那样:“北极问题不仅是地区层面,而且也是国际层面的优先方向之一,需要通过和平和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丹麦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外交行动和科学考察活动上,尽一切努力不使北极地区的危机局势升级。为此,丹麦国内为在北冰洋地区进行考察拨付了大量的预算资金,丹麦专家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和经济方案的参与正在扩大。
  丹麦军事政治领导人认为,本国领土的完整是保障国家在北极地区利益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丹麦王国来说,格陵兰岛和法尼岛的主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内政问题。
  近10年来,该问题进一步加剧,格陵兰岛和法尼岛要求脱离丹麦实现独立的民族运动十分活跃。格陵兰岛的独立倾向尤其严重。经勘测该岛存在石油矿藏一事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这个“无人”冰封岛屿的兴趣,这也促使当地居民——爱斯基摩人积极行动起来。
  丹麦学者认为,保持丹麦王国领土完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个目前尚未验证的推测,即罗蒙诺索夫海岭有可能是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有鉴于此,丹麦军事政治领导人正在研究未来划分北极大陆架的方案。
  丹麦,还有挪威目前的领导人都坚持“中线划分法”,建议即领土分割线与对北极有领土要求的沿岸国家的海岸线保持距离均等。因为格陵兰岛距离北极点最近,如果按丹麦的方案进行划分,那么整个北极点都将归丹麦所有。那样的话,丹麦就可以得到与加拿大领土一样大的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而俄罗斯则会失去将近18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为了论证争议领土的归属,奥斯陆方面在2008年组织了对北极的大规模考察,但据初步估计,结果令组织者失望。当年9月,该项目的负责人К&马尔库森宣布,丹麦的北极工作者没有能够搜集到证明北极点属于丹麦的证据。
  丹麦如此之快地否决了自己的领土主张有其充分理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丹麦内政中存在“绊脚石”—— 格陵兰的独立问题。美国在这方面不甘落后,将该岛独立视为自己进行北极扩张的钥匙。但如果格陵兰议会不能够取得独立开发附近大陆架资源的权力,那么它对美国而言就代表不了战略利益。从这一点出发,丹麦极力将格陵兰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才停止了在罗蒙诺索夫海岭地区的考察。
  实践证明,丹麦并不准备完全退出北极领土的划分。除了罗蒙诺索夫海岭的归属权问题之外,丹麦与其它国家之间也有没有解决的领土纠纷。尤其是前面分析过的丹麦与加拿大之间因控制西北航道的汉斯岛的归属问题而引发对立。丹麦与英国之间的领土纠纷也没有得到解决,而英国正积极地参与到“北极竞赛”中来。挪威海中的罗卡尔岩礁及其邻近水域也是争议领土。冰岛对此也有领土要求。如果丹麦在2014年前能够成功证明自己对该岛的所有权,那么它将获得半径为370多公里的储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领土。
  综上所述,北极沿岸国家军事政治领导人对如何保障其在北极的国家利益问题上观点各异,因而这些国家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对立的,对问题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各国在北极划界问题上遵循的主要方针是通过取得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或可能存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获利。各国根据自身在世界上所处的军事政治和社会经济地位来确定开发北极资源的原则,因而每个国家的原则各不相同。
  欧盟在北极问题上的外交政策首先反映了其经济利益。英国、法国、德国、波兰、荷兰和瑞典等国虽然没有可能直接参与北极领土的分割,但它们却有意积极加入北极地区资源开发进程。这一立场也得到了从事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在欧洲北部具有实力和基础设施的欧洲大公司的支持。可以预见,来自欧洲的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利益游说活动将带有进攻性,既依靠正式机构(外交、经济机构),又依靠非正式机构(生态保护机构、国际社会机构)对北极局势施加影响。欧洲国家会将得到北极领土最多,因而在北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最为稳固的国家视为开发北极资源的优先伙伴。
  在亚洲主要国家中,资源严重不足的中国对北极有着特殊兴趣。中国领导人也在采取措施对北极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进行研究。2008年,中国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建立了研究站,同时多次派遣通常只在南极工作的“雪龙号”破冰船前往北极海域执行考察研究任务。但与欧洲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并不打算因为自己的意图而使北极危机加深,在看待北极地区发生的事件时它只从本国利益出发。中国专家认为,在经济领域中国可以同任何一个北极地区的国家进行合作,无论最终北极领土是否进行分割。
  上述分析使我们了解了各国北极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说明了各国的意图,揭示了它们在北极地区保障国家利益的手段。这些国家将保障利益的手段与在北极争议领土问题上使用国际法捆绑在一起,这就涉及到被研究国家是否加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问题。挪威于2006年12月签署该文件,加拿大和丹麦分别于2003年11月和2004年11月签署该文件。美国置国际法准则于不顾,根本就没有批准该公约,但却在积极地利用自己尚未被确认的200海里经济区的权利。2009年5月,联合国大陆架划界委员会开始审议上述国家的申请,并将最终划定北极海底经济区的外部边界,而每个批准条约的国家都能够提出对北极海底经济区的领土要求。(责任编辑:UM040)
11-08-11·
11-08-06·
11-08-04·
11-07-22·
11-07-19·
11-07-08·
11-01-17·
10-12-14·
10-04-29·
10-10-10·
3名辍学少年为筹钱上网,持刀连抢2名学生的单车,被警方抓获,涉嫌多宗抢学生单车案。
这场的空中乘务员的招聘看起来多少有点像选秀活动……
新闻·大视野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荷兰北极星求刑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