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opec石油减产产油价上升那么对于中国的石油公司来说是不是个利好呢

石油企业:怎么挺过艰难的2015?
石油企业:怎么挺过艰难的2015?
摘要:随着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年报的相继出炉,2014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影响逐渐显现,无一幸免。“三桶油”净利润业绩不佳,跨国石油公司的实体经济指标油气产量和炼油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大势下,石油石化行业的基本走势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2015年将是石油公司最难过的一年。”中化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原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分析说。受成本变化滞后的影响,2015年石油公司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局面。为应对油价持续下跌带来的影响,石油公司各显神通,裁员降薪、压缩成本、走科技创新之路,以期渡过难关。
1破局要看下游
国际油价下跌对石油公司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而市场需求也是石油公司未来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预测,在没有外部供给冲击下,未来12个月,油价只会略微反弹。“油价继续在低位滞留的主要原因是总供给继续大于总需求。”朱民分析说,从市场供求看,要把油价推回到70~80美元/桶,需要每天减少现有产量的3%,但现有的石油总供给结构决定了减产难以实现。此外,美国页岩油生产只会做边际调整。因此,总供给不会迅速下降。而从总需求来看,历史数据表明,任何总供给的迅速变化都建立在总需求的基础和长期变化趋势之上。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为7%,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经济增速的放缓直接导致需求减弱,这也为石油公司的利润增长带来了压力。
但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研究室高级经济师罗佐县看来,虽然国内需求会受影响,但不会太大,受影响主要表现在化工产品上。成品油的需求不会下降太多,民众对汽车的需求尚属刚性。
需求降低并不是最糟糕的。朱润民认为,受成本变化滞后的影响,2015年将是石油公司最难过的一年。原因在于油价下行初期,油企的成本仍在上升,至少没有下降。在油价触顶大幅回落的初期,成本继续处于上升或高位周期,2015年的半年报会有更明显的表现。
且与2013年国际油价相比,2014年价格跌幅只有4%~5%,影响是有限的,而2015年油价跌幅高达30%~40%,跌价所造成的影响远大于2014年。
但也有观点认为国际油价正处于逐渐回升的过程中,受此影响,石油公司未来所面临的形势将有所好转。
2015年第一季度国际油价曾两度跌至43美元/桶,之后便有较大回调,长期徘徊在40美元/桶到60美元/桶之间。卓创分析师高健认为,从整体看国际油价40美元/桶的支撑力度较强,正在寻求复苏,有反弹的走势,油企将迎来新的机遇。
终端产品价格比原料价格反应快,原料成本增长缓慢,下游产品价格增长快,一旦原料价格发生反转,炼油利润将有可观表现。且现在国内下游产品价格已基本脱离原油开始变动,这些迹象均表明石油公司的前景将逐渐明朗。
2 这种变化更能显示下游的优势
从跨国石油公司的年报可以看出,第四季度亏损较大,主要来自上游,很多公司靠下游支撑整体利润。罗佐县认为国内公司在低油价时期也要靠下游为盈利支撑。虽然上游通过技术革新具备一定的抵御低油价风险的能力,但技术革新是长期性的,而且中间可能出现断档,复杂油气田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技术化解危机。从效益的角度考虑,上游短期难以脱离困境。反观下游,当油价维持低水平时下游的成本更低,且通过优化管理、提高效率效益能够得到较为快速的提升。
B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公开宣布是下游丰富的现金流撑起了公司的整体利润。国内石油公司未来也会朝着这种形势发展,但要放松市场管制,减少政府对公司日常经营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力量。
新建产能的两难
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石油炼油业务亏损71.55亿元,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20亿元。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二者在炼油板块亏损的差距源于练油产能普遍过剩。中石化销售终端大可能助其消耗了产能,中石油练油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更为明显些。
受油价波及最为严重的是油服公司。2014年11月17日世界第二大油服公司哈利伯顿和第三大油服公司贝克休斯签订收购协议,抱团取暖。油服公司钻井、物探服务队失去工作量,将迫使他们大幅降低服务工作费用。加之勘探开发规模下调,单位支出的成本下降,朱润民表示这将是新建产能的好时期。
实际上真正影响未来油价的是新建产能的成本,这一点在2015年下半年会逐渐显现。新建百万吨产能的成本决定了未来的油价水平。但与跨国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的石油公司新建产能和产量的持续增长空间有限。
商业化的石油公司储采比是10:1,中国石油做为资产规模和产量位居前列的企业,1P储量(证实储量)规模不及埃克森美孚,储采比不及埃克森美孚和康菲;而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储采比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差距更大。“这均反映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未来开发建设新建产能的空间和机会不多,产量持续增长的潜力和空间非常有限。”朱润民表示。
这一点在中国石油2015年的勘探开发板块支出上已有显现。中国石油预计勘探与生产板块的资本性支出为2002亿元,占总资本支出的比例不变。
林伯强也预测,今年情况较好的应该是中国石化,相对而言,受油价影响比较小的应该是中下游。“之所以说下游稳定,是因为消费市场相对稳定,能更好地规避风险。而上游则会对油价反应更敏感些,受油价波动的影响较大。”
尽管相当一部分人对今年油价的趋势持悲观态度,但林伯强认为,油价波动的影响仍将是短期的。在勘探开发上,石油公司还是应该能继续保持投入,这是战略性的考虑。油价探底后最终会回升,所以,石油公司应寻求机遇,在油价下行时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不过,罗佐县认为此时并非新建产能的好时机。油服公司费用降低只是成本的一个方面,能动用多少储量归根结底还是和油价有很大关系。
3非常规的生命力
原油价格跌至40美元/桶左右,替代能源及非常规油气的命运又将如何?
美国引领了轰轰烈烈的页岩油气革命,多数石油企业都投入到了页岩油气的开采中。但油价持续下跌,如今已跌入“40”时代,这些在繁荣期大量增加债务的石油企业负债情况更加严重。
据华尔街见闻网站报道,美国的18个页岩油产区中,只有4个产区的页岩油公司还能勉强保持不亏损。德意志银行曾在报告指出,如果油价跌至55美元/桶,信用等级为B或CCC的能源公司有三分之一将无力偿债。
一方面我们看到油价下跌对页岩油气的冲击,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页岩油气的顽强生命力。即使油价跌破80美元/桶,包括Bakken和Eagle
Ford这两大最重要页岩油产区在内的页岩油仍然能够继续盈利。Eagle
Ford地区的部分页岩油在油价跌至50美元/桶时也能盈利。新生力量总会遭遇挫折,生存下来证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如果还能优中取胜,更值得嘉奖。
作为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示范区,涪陵页岩气已实现商业化开采。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涪陵页岩气产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产气10.8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73.3%。预计2015年涪陵页岩气田将建成产能50亿立方米/年,今年在页岩气方面的支出规模是前几年总和的三倍多。中国石油也表示将2015年页岩气的产量目标从之前的15亿立方米提高至26亿立方米。产能已见规模,成本仍需降低,有例在先,努力亦有方向。
在传统天然气供应有限的情况下,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正在逐渐成为两桶油新的争取的对象。目前,我国页岩气井的钻井成本已由每口井1亿元下降至每口井8000万元,并预期于一两年内进一步下降至每口井5000万元。在目前的天然气价格下,收支平衡的产量为每口井每天40000立方米。
非常规油气的另一支新生力量致密油从2009年引进概念到前期勘探,再到实现致密油的重大发现,6年时间里,中国石油逐渐形成以长庆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和大庆油田为主的四个重点开发试验区。致密油开发初具规模,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的“生力军”。
但高健认为,我国非常规油气的开发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受制于国家政策、地理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复制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未来发展道路仍需不断探索。
林伯强则指出,现在讨论油价下跌对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真正影响还需要更长的低油价时间,如果油价只是短期波动,对页岩气开采影响就不会很大,尽管新的投资会减少,中国已经着手开发的公司目前还会维持现状继续做下去。
4并购力戒“抄底”理念
储采比制约了“三桶油”国内产能的扩大,而国际油价下跌对他们来说则是一次“走出去”并购资产、扩大产能的良机。现在国际石油市场的收购价格只有前两年的一半,业内普遍认为此时应该加大海外投资。
2012年,中国石油总裁周吉平在中期业绩记者会上表示,中石油将拿出1/3的资本用于海外投资发展,公司的目标是要在未来的5~8年,建成海外的半壁江山,即海外产量将占公司总油气产量的50%。
2014年,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实现油气当量产量147.2百万桶,占中国石油油气当量总产量10.1%,全年实现营业额人民币8,037.79 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35.2%;实现税前利润人民币192.42 亿元,占集团税前利润的12.3%。虽然海外业务对中石油的贡献进一步提升,但距离50%的目标还较远。
当距离碰上机遇,海外投资更显迫切。
但问题同样存在。净利润的下跌带来的现金流紧张状况制约海外投资的步伐。去年高油价时石油公司的自有现金流就不高,油价持续下跌更难有富裕资金支持收购,而且要考虑到收购的风险。
最大的风险在于储量和产量能否达到预期,且现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位,各石油公司普遍认为油价未来很快会上涨,这将会影响项目估值和评价,从而影响成本。
在朱润民看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走出去”步伐很快,但是大多没有反映在上市公司层面,使得两大集团所属上市部分的国际产量比重较低,没有真正反映出两大集团对上市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而中国海油的海外油气资产收购主要在上市部分实施,其国际化程度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但中国海油的国际化大大拉高了该公司的资源获取成本,值得我们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和效果进行深刻反思。
卓创资讯分析师高健认为,总体而言,央企“走出去”的步伐略慢于民企,由于多方原因,效果也未显现。从年报来看,虽然中国海油盈利超出预期,但总体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正在冲击全球原油市场,石油价格崩溃的严重风险正在悄悄逼近。这让石油勘探商的一些投资可能打水漂,尤其是像加拿大油砂这类高成本开发项目。“所以,我国的石油公司在参与海外投资时,一定要考察多方背景,考虑盈利的主要拉动点在哪里。”
高健认为,油价如果继续处于低位,那么石油公司“走出去”并购的非常规油气资产承受能力将比常规要弱很多,所以并购要做全面的风险评估。他提醒说,在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油价趋势并行的影响下,更应该考虑优质资产。“走出去”是趋势,但要结合公司自身的情况,多元化虽然提供了一些机遇,但油价波动时风险还是很大的。
罗佐县也认为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面对的问题依然比较多。“购买资产要考虑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会有经营环境、地缘政治等预测不到的变化,我们在考虑购买时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很多公司低油价时买进的资产,经营不理想的案例也为数不少。他认为购买资产要重视质量,地缘政治评估,兼顾各方风险,而不是紧盯油价一个因素,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在油价低迷的形势下,跨国石油公司砍投资、压海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对国内的石油公司来说也应如此。不赚钱就转让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中国石化在海外投资方面压缩较多。
如今国际石油市场的并购潮涉及更多的是中小石油公司,因缺乏竞争能力被并购,且具有区域性特征。如北美页岩油气公司掀起并购潮,这是促进页岩油气繁荣的很重要的手段。大的石油公司现在都严格控制负债率,要求负债率不超过20%。这一经营特点也决定了在现阶段他们不会大规模地买进资产。
中国石油的总资产金额超过壳牌和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总资产规模最大的石油公司。国内石油公司跟跨国石油公司相比规模并不小,可以借鉴国际石油公司的经验。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过去抄底的理念很不成熟,结果并不理想。“能源安全”甚至沦为企业“走出去”亏损的保护伞,这种经营不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实际上走出去对能源安全没有帮助。以建设一流企业为目标“走出去”,就是对国家能源安全的最大贡献,而一流的企业需要有一流的效益。
5统一步调减开支
“中石化已成为最新一家削减资本支出的大型石油公司”,中石化年报发布后,海外媒体这样报道。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中石油、中海油也同样值得如此报道——在缩减支出上,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与世界各石油公司的步调基本是一致的。
2014年中石油资本支出为2917.29亿元,在2013年基础上再下降8.5%。预计2015年资本支出为2660亿元,将比去年再缩减9.67%。中石化2014年公司资本支出为1546.40亿元,比年初计划压缩4.2%,而2015年,公司计划资本支出为1359亿元,比2014年继续缩减12%。中海油今年的资本支出计划为700亿~800亿元,比去年减少了30%。
三大石油公司也强调,将支出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上,确保公司健康营运,不以牺牲中长期发展为代价。
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折旧、折耗和摊销明显偏高,尤其是中国海油的单位油气产量折旧、折耗和摊销成本超过20美元/桶油当量,远远高于国内外其他跨国石油公司。单位产量折旧、折耗和摊销反映的是历史成本回收,一旦形成,将很难下调。该项指标偏高,说明中国石油公司的资源获取成本偏高,将对公司在低油价时期提升投资能力和保持盈利水平形成较大压力。
一滴油的降成本故事由许多人共同书写。图为塔河采油二厂集输大队龚丽娜正在核对6-3计转站罐顶液压安全阀的液压油油位。
在我国的石油公司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无效资产较大。以某炼化公司来说,100亿的资产中有20%是闲置的,无法创造效益。
因公司的利润指标每年都在增加,为了完成利润,这些无效资产被用作补救,虽然集团公司也下文要处置这些无效资产,但经计算,这些资产处置后将无法完成利润指标,企业便作罢了。
然而,这是迟早的事。企业也都在想办法将这些无效资产剥离。事实上跨国公司已经先行一步,如道达尔宣布,在2012年~2014年完成150亿~200亿项目后,将在2015年~2017年间出售价值100亿美元的资产。与此同时,公司运营成本计划到2017年时每年减少20亿美元。这一优势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当下已充分显现,利润下降在跨国石油公司中的表现并不是十分明显,因为他们在过去几年已经剥离了影响利润的不良资产,少了不良资产的拖累,道达尔、埃克森美孚、雪弗龙、壳牌、BP等跨国石油公司未来承受油价下跌的能力将更大。
康菲曾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两次调整预算,2015年年初预算总投资的调整力度更大。但油价低位的趋势会保持多久?假如2016年油价继续下跌,是否还要削减?罗佐县认为削减支出也应该有一定的底线,要考虑保证储采比、替代率等固定指标。削减支出主要发生在上游,在维持收益的同时也要防止过犹不及,否则一旦出现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
在罗佐县看来,公司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是不变的,但在推进的过程中,时间节点变化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而不是机械地执行。灵活调整是必修课。投资计划做动态调整,不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行业趋势判断。
实际上BP在调整计划上先行一步,而且调整的结果在2013年已经显现。BP过去一味扩张,被誉为“并购先锋”,短期内迅速成长,但大量的并购导致它手忙脚乱,成本控制难度加大,收益在跨国石油公司中也相对较低。经过收缩调整,2013年经营大为好转,2014年因为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营收有所下滑,随着处理工作接近尾声,再加上管理思路的调整和战略模式的转型,2015年BP将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6效益就像海绵里的水
收紧钱袋子可以避免冲动盲目的投资,而财富的创造还需要在生产经营上下功夫。
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上得到启发。1992年跨国石油公司万马齐喑,唯有雪佛龙一枝独秀。其原因之一就是雪佛龙积极调整战略,全力压缩生产成本。为完成一年半内把全公司的原油生产成本每桶降低0.5美元的目标,雪佛龙组织了5个专门的“突破组”,为降本成本出谋划策。
当时的雪佛龙有6家炼油厂,但这些工厂分散在全国各地,从帕斯卡古拉、密西西比到火奴鲁鲁,共享信息是一件很难的事。为实现信息交流,?雪佛龙设立新的工作岗位“工序长”,负责监督6个炼油厂不同的生产工艺。工序长一般由拥有近20年工龄、操作和技术经验丰富的公司老职员担任,他们虽然没有任何官方权威,但由他们收集到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却为雪佛龙找到了最有效的生产方案。
1992年底,公司提前并超额完成目标,全公司每桶原油的成本降低了0.59美元。0.59美元是个极小的数目,但合起来使当年全公司纳税前的利润增加了5.7亿美元之巨。正是这一巨额收益,加上从重整和资产经营所得的近4亿美元的收益,为雪佛龙公司1992年的15.7亿美元总利润打下了主要基础。
1992年末,在提前完成了一阶段降本目标后,雪佛龙公司又提出了在1993年末将每桶原油的成本再降低0.25美元的目标并且又完成了任务。这就意味着,公司在两年内使每桶原油的成本下降了0.94美元,从而使公司的总成本降低了11亿美元之巨。
这个故事始终激励着石油公司。令人欣慰的是,三大石油公司也已开始了降本增效的行动。
为加快质量效益发展,中国石油强化关键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推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严控用工总量,努力降低各环节成本费用,全面启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仅辽河油田通过加强资产租赁效益管理和资产精细处置,2014年预计可实现挖潜创效在1.2亿元以上。
长庆油田则通过破解技术难题提高了采收率。2014年,中国石化长庆油田在陇东庄183致密油示范区已累计实施10口水平井体积压裂,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达到14.34吨,投产满一年的6口水平井平均单井累计产油达5230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成为破解致密油气有效开发的技术利器,为长庆油田增产助力。
中国石化提出“能效倍增”计划,倡导高效利用资源,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镇海炼化从细节着眼,以考核奖励的方式鼓励员工节约,这是镇海炼化各项考核当中唯一有奖励的就是平稳率考核和能效考核。以前装置照明通宵开着,现在孤塔照明全部关掉,只留下必须的。“每套装置每天省下几度电,70余套装置,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镇海炼化副总工程师陈伟军说。
(来源:长兴岛石化市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石油问题专题复习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国石油问题专题复习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4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都做不到正确减产石油?原来这么难!|界面新闻oJMedia在沙特、俄罗斯等国最近达成石油冻产协议后,沙特又明确表态,&大家不要误会,我说的是冻产,不是减产,不是减产,不是减产&&&石油要减产,真的就有这么难么?&
真的难,因为减产不减产,并非单纯的油价所能决定的。不减产的难度总结起来主要有这么两种,一个是难在态度,二个是难在技术。
态度上的不减产
之所以是态度决定,那是由于这一类国家的油田开采难度低、油田品质好,单纯从产油能力上来说收放自如、可进可退,要增产或者减产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政治立场和市场态度。比如沙特和伊朗,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打压竞争对手,不惜廉价贩卖石油,宁可少赚一点钱也要狠踹对手一脚。
技术上的不减产
但有时候不是不想减,而是有的油田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减。要想知道为何难减,这就得从油气开采的过程说起了。
油气开采的过程并非只有打一口井,让石油流出来就可以概括的。有一些油气田,能量超强,打出一口井,石油自动就会喷涌而出滔滔不绝,打到这种井就算是发财了。
但顽劣一点的油气田,你要是不采取点措施挤一挤,它就舍不得出油,甚至是不出油。而且优质油气田开发初期虽说产油的能量十足,到生产后期以后也面临出油少的老龄化问题,仅靠其自喷能采出的油气当量往往不会超过其地下储量的10%。&
针对这一类油气田,石油工程师们绞尽脑汁设计了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办法来提高油气产量。这些办法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类,宏观策略和微观改进。
在宏观上,通过精心布局油井在油田上分布、调节不同油井的油气生产速度等方式,可最大程度地实现油气的经济开采。在此环节当中,走错任何一步棋,多打一口井,少打一口井,或者关掉一口正在生产的井,都有可能破坏其精妙的阵势,造成永久性的产量损失。所以正在生产的井是不可以随便减产,说停就停的。
微观改进方面,可以通过往地层里面注入水、气体、聚合物之类的方式将石油从底层里面挤出来。这样的方法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但操作起来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实现这事要花一大笔钱首先且不谈,而且把这一堆水气聚合物之类的东西注入地下后,油井产量不是立马就增加的,一般要等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才会生效。
假使油价下跌后,你悬崖勒马,大喊&停,我不想增产了&,后果往往会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注入到地层里面的水啊气的就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样,没有那么容易继续听你使唤。你强行勒马不仅不能刹停,马脖子还会被勒断。强行减产的结果有可能是,油没被挤出来,反倒被在地层里面乱窜的水气永久性地锁死在地层里面,其结果是你会永远也采不出这些原油。
因此一个油田区块一旦投入生产以后,就不能随便减产叫停。科学一点的减产方式是减少新的钻探活动,尽可能依靠正在生产的油气田产量的自然递减减产。
低油价下,谁最有希望减产?
当然不会是慢慢吞吞的沙特和俄罗斯,更不可能是伊朗。说到原油产量的递减,一口油井的生产过程有产量上升、平稳、下降三个时期,其生产过程一般会持续10年左右时间。但是一口页岩油井,生产3年左右的时间就枯萎了,都不用强行关井生产也就停了,这样的停产不会伤及油藏。加之页岩油生产成本高,2016年美国的页岩油公司大幅缩减投资成本,因此是最有可能先行减产的。
即便产量减了,工资低了,也不用太悲观了。
石油就埋在地下,不增不减;
石油也曾辉煌过,不悲不喜;
若愿为石油奋斗,不离不弃;
增产的时候,努力工作搞生产;
无井可钻、无活可忙之时,
那就多陪陪家人吧。
更多精彩新闻,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大App应用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本公公众号为垂直于石油行业的,提供资讯,技术,深度文章的微信公众号,内容来源涵盖外文翻译,原创约稿,技术类文章,深度分析,以及行业资讯。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_百度知道油价暴跌国企改革成焦点
  1月5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2015年度中国石油行业十大新闻,国际油价暴跌导致油企利润锐减、我国能源价改进入加快推进新阶段等入选。
  2015年度中国石油行业十大新闻依次为:国际油价暴跌导致油企利润锐减、“十二五”我国油气勘察开发成果丰硕、我国能源价改进入加快推进新阶段、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同日换帅、中国石油管道资产整合启动管网改革第一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行、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完成“混改”交割、海洋石油勘探步入“超深水”时代、新环保法推动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我国首次开展油气资源“三率”调查。
这是2013年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经过公开投票、专家评审等阶段评选产生,连续第三次发布石油行业十大新闻。
【 国内篇:01 】
国际油价暴跌导致油企利润锐减>>
  油价下跌、市场萎缩、投资锐减重创了油气生产企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13051亿元,同比下降25.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305.9亿元,同比下降68.1%;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5368.3亿元,同比下降27.3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58.4亿元,同比下降49.49%;中国海油实现营业收入1167.4亿元,同比下降33.4%。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02 】
“十二五”我国油气勘查开发成果丰硕>>
  “十二五”期间,我国油气资源勘查开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储量、产量持续增长;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成绩斐然,中国石化建成我国首个产能达50亿立方米/年的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发现我国首个亿吨级致密油田。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业务领域不断突破,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家油气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03 】
我国能源价改进入加快推进新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于日发布。《意见》指出,将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和天然气销售价格。将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总体思路,推进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稳妥处理和逐步减少交叉补贴,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尽快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加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04 】
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同日换帅>>
  2015年“五一”假期刚过,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同日宣布换帅:中国海油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宜林任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周吉平到龄退出领导班子;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王玉普任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到龄退出领导班子;中国海油原总经理杨华任中国海油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接替王宜林。
这次集体换帅是在国企改革逐步推进、高压反腐下人事震荡和低油价冲击业绩急降的背景下进行的,因而格外引人关注。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05 】
中国石油管道资产整合启动管网改革第一步>>
  中国石油于2015年底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全资子公司中油管道作为平台公司,整合旗下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三家公司,总资产超过2813亿元。中国石油表示,通过此次整合,公司能够理顺各个管道运营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建立统一的管道资产管理运营及投融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并为统筹规划实施未来管道建设夯实基础,有利于提升管道资产整体价值。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06 】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行>>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于日正式投入试运行。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天然气交易平台,其将立足中国、辐射亚太,努力发展成为国际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该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交易包括现货挂牌和现货竞价两种模式,交易气源主要包括:放开的直供用户用气,增量用气,以及已经市场化定价的液化天然气、煤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等。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07 】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完成“混改”交割>>
  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根据日签署的增资协议,25家投资者已向销售公司缴纳相应的增资价款。这是中国石化在2014年2月宣布率先启动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取得的又一重大实质性进展,标志着油品销售业务重组引资工作完成,为公司下一步重组改革奠定了基础。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08 】
海洋石油勘探步入“超深水”时代>>
  日,中国海油“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顺利完成海外首口深水井钻井作业,完钻井深超过5030米,创我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井深纪录。这是“海洋石油981”的海外首秀。此次承钻的深水井位于孟加拉湾海域1732.7米深的水下地层,2月7日正式开钻,历经58天完钻,作业时效高达99.09%。“海洋石油981”也成为继“先锋号”、“进取号”、“创新号”三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走出国门之后,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高端装备参与国际油田服务市场角逐的又一重要力量。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09 】
新环保法推动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高耗能、高排放的石油石化行业来说,将形成更加严厉的倒逼机制,迫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提高自身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等水平;迫使企业精心做好环保、经济一本账,在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油品升级等方面下功夫。短期来看,严苛的法律实施必将带来行业的整顿和洗牌,但长期来看,对整个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延伸阅读 】―――――――――――――――――――――――――――
【 国内篇:10 】
我国首次开展油气资源“三率”调查>>
  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承担的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 “三率”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于2015年4月通过成果验收。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油气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历时3年多时间,完成全国674个油田、260个气田(其中煤层气田6个)的油气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三率”情况和提高采收率技术工艺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 延伸阅读 】―――――――――――――――――――――――――――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石化新闻网)
油价全球“霜降”行业苦度“严冬”
  2015年国际油气市场的核心关键词是“低油价”。低油价使油气行业整体进入越冬期,油气公司利润大幅缩水,油气技术服务公司、装备制造及钻井公司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倒闭。与此同时,围绕低油价的地缘政治事件屡屡发生,剧情跌宕起伏。国际政治突发事件和金融因素也增加了油气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石油报选取2015年国际油气业10个热点事件,在业界专家引导下与读者一起回眸非同寻常的2015。
2015年国际油气业10个热点事件为:1、油价持续走低 供需有忧有喜;2、海湾角力北美 争夺市场份额;3、页岩油气遇阻 绝地顶压喘息;4、美国取消禁令 原油出口在即;5、伊核制裁解除 形成预期冲击;6、油企缩减投资 支出下降两成;7、巴黎协议控温 推动能源转型;8、壳牌收购BG 引发行业震动;9、崇尚低碳环保 石化“被”去产能;10、勘探成本居高 北极项目冻结。
【 国际篇:01 】
油价持续走低 供需有忧有喜>>
  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WTI2016年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为37.04美元/桶;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37.28美元/桶,全年分别收跌30%和36%。至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尽略现上涨,但全年呈低迷状态。全年原油市场供需差再创新高,第二季度供需差扩大至244万桶/日,为年内最高差值。油价下跌,对国际经济影响重大,一些严重依赖石油经济的产油大国受损严重,石油收入明显减少,比如俄罗斯、委内瑞拉、沙特等国,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一些石油进口国,则受益匪浅。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02 】
海湾角力北美 争夺市场份额>>
  人们把2015年的油价低迷和市场份额之争,描绘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尤其是沙特及其海湾伙伴国与北美页岩油生产商的直接角力。1月13日,阿联酋石油部部长马兹鲁伊在阿布扎比表示,尽管油价走低,但阿联酋仍会坚持实施扩大产能的计划,OPEC也不会减产。同时,OPEC某些成员国强调,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才是导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过剩的主要原因,需要加以限制。一直到2015年年底,一贯善于打限产保价牌的OPEC仍坚守不减产政策。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03 】
页岩油气遇阻 绝地顶压喘息>>
  美国页岩油气产业在此轮低油价中表现了很强的韧性。低油价加速了美国页岩油气产业采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根据专业机构的统计,虽然美国钻机数量过去一年里快速下降,但效益更高的水平钻机比例不断提高。2014年10月份,美国水平井钻机比例为70%,而2015年5月份这一比例升至78%;而且,页岩油气生产井的产能在不断提升。业界认为,油价在低位徘徊之际,预期的页岩油气企业大批倒闭的现象并未出现,许多企业“扛了过来”,这说明美国页岩油气企业具备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04 】
美国取消禁令 原油出口在即>>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签署政府支出及税务法案,正式解除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部分行业人士认为欧洲与亚洲将获得新的进口选择,也有人表示这一举动数年内对全球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 美国油企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解除原油出口禁令能够保障美国石油行业安全,也让欧洲与亚洲等地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俄罗斯之外,有了新的原油进口选择。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05 】
伊核制裁解除 形成预期冲击>>
  日,伊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有条件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这使伊朗将恢复原有的石油出口能力,且在2016年年初达到预期产量。解除制裁的协议刚刚签订,奥地利、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纷纷表示与伊朗进行油气等方面的合作,壳牌、道达尔、埃尼等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都表现出合作意愿。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06 】
油企缩减投资 支出下降两成>>
  外资投行Evercore ISI2015年年末发布《2016年全球勘探生产支出展望:陷入衰退的产业》报告。根据这份报告,2015年全球油气勘探生产(E&P)支出下降了20%,并将在2016年继续下降11%,成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首个支出连续下降年。报告认为,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临时性检修”,并在2015年全年持续走下坡路,致使油气业上游支出显著下降,油气技术服务公司、装备制造及钻井公司也受到严重打击。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07 】
巴黎协议控温 推动能源转型>>
  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议》。协议对2020年后全球减排做出了安排。这是历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巴黎协议》对改善全球气候和能源治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业内专家认为,致力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5摄氏度这一条文具有强冲击力,尤其将敲响化石燃料的“丧钟”,对推动能源转型意义重大。化石能源消费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而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70%。因此,要实施减排目标,势必需要在节能和优化能源结构两个方面做文章。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08 】
壳牌收购BG 引发行业震动>>
  日,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宣布,同意以大约470亿英镑现金加股票(共计700亿美元)的方式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BG)。
  BG是一家规模比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小的英国公司,在液化天然气和巴西近海油田业务方面具有优势。收购消息一经曝出,立刻引发了能源行业的巨震,称之为10年来油气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案。壳牌公司收购BG公司,刷新了近几年全球油气交易纪录,为低迷经济形势下的油气并购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目前,收购案已经得到有关业务关联国际公司的批准,2016年年初将最终实施。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09 】
崇尚低碳环保 石化“被”去产能>>
  2015年的石化行业,全球出现去产能化大潮。过去10年,全球石化生产的规划总和严重过剩,石化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大打折扣。与此同时,页岩气革命、原油价格暴跌等重大事件改变了全球石化工业的格局。一方面,新建石化项目停建。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地区国家原本计划在2016年、2018年投产的120万吨乙烯和200万吨乙烯项目已经搁置,而中远期新增产能计划则前景未明。欧洲对于石化项目的监管日趋严格,欧洲本土的石化竞争力逐渐衰落,近3年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计划关闭的装置已近20套,涉及产能达到千万吨级。另一方面,安全环保、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美国正在进行的第一波以低成本天然气为原料的石化项目的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不过,在新的增长引擎未发力前,去产能化仍将是石化行业主旋律。
【 延伸阅读 】―――――――――――――――――――――――――――
【 国际篇:10 】
勘探成本居高 北极项目冻结>>
  2015年9月,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宣布,放弃有争议的阿拉斯加西北海岸石油钻探计划。壳牌公司表示,虽然他们在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但进一步开发这些资源的成本太高,停止勘探是最好的决定,既反映了相关项目的高成本,也顺应了环保需求。
  早些时候,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推迟了它在北极地区的Johan Castberg项目,原因在于预期处于高位的营运成本。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2015年推迟了北极勘探项目,而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Total)放弃了在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天然气项目。此外在2014年12月,雪佛龙公司(Chevron)放弃了在波弗特海的北极钻井计划。
【 延伸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减产会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