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理论您知道风险沟通的危害吗

更多公众号:zuojiangwang左江网,很崇左
很生活! 每天为您播报崇左资讯要闻、城市爆料,房产、家居、美食、休闲、健康、教育等生活消费信息,崇左动态一手掌握!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亲子沟通:影响孩子成长的十大家教禁忌,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亲子沟通有意义的事情有哪些_百度知道亲子沟通的十大误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亲子沟通的十大误区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亲子沟通的三大障碍
第一障碍:没有认识到亲子交流的价值
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亲子交流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有的父母认为亲子交流就是和孩子谈话,和孩子谈话就是要谈学习和成绩问题,因此亲子交流变成了说教和唠叨,变成了督促学习和批评指正。这样的亲子交流自然难以被父母重视,更难以被孩子接受。
☆父母关心学习成绩超过身体健康、交友情况和情绪变化
&“中日韩美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数据统计显示,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很关心”的中国高中生最多。86.8%的中国高中生、81.2%的美国高中生、82.8%的韩国高中生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很关心”,而只有59.1%的日本高中生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很关心”。由于传统教育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智力轻德育、重知识轻健康、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倾向,这种社会观念左右着家长的认识,左右着亲子沟通的效果。不仅如此,还有82.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位居父母最关心之首,不仅高于对孩子身体健康(79.1%)的关注,更远远高于对孩子生活习惯(49.8%)、交友情况(44.5%)和情绪变化(31.9%)的关注。
另一份调查恰好印证了这一调查结果。由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调查完成的
《上海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与教育支付能力实证研究》显示,不管是请家教还是上辅导班,上海家长都十分舍得投入,毫不吝啬,但物质投入与时间情感投入极不匹配。有71%家长经常询问孩子的学校生活,26%家长只是偶尔询问。当问及“你对孩子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回答顺序依次是成绩&(78.1%)、身体(65.5%)、与老师同学的关系(52.4%)、前途(45.9%)、性格(42.4%)。可见,对孩子成绩的关心程度远高于其他方面。但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活动的机会很少。家长每天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不论是辅导功课、交流谈心,还是看电视和体育锻炼等都很少,大多集中在一小时内。
☆中国高中生最不愿意和父母聊天
正因为如此,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聊天。“中日韩美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调查发现,日本高中生最经常和父母聊天,而中国高中生最少和父母聊天。调查中,82.0%的日本高中生、73.8%的美国高中生、70.1%的韩国高中生表示“经常和父母聊天”,但只有54.8%的中国高中生“经常和父母聊天”。相比较而言,更多的中国高中生觉得无处倾诉烦恼。调查数据显示,
21.0%的中国高中生烦恼的时候无人倾诉,在四国中所占比例最高,韩国和日本高中生分别有19.4%和17.2%觉得烦恼无人可倾诉,而美国高中生只有8.4%有此感受。
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四个国家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的父母们和孩子聊天时谈学习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甚至超过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情绪变化。孩子也因此疏离了父母,有烦恼时不愿意告诉父母。这样的亲子沟通质量,怎么能收到较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呢?
☆积极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是说教和唠叨,而是在家庭的大环境下给孩子各方面的教化。这里包括道德及价值观、人生观的传承,也包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熏染。这些内容得以内化为孩子的品质,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润滑剂。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的情感纽带会比较紧密,父母传递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来说缺乏吸引力,父母的话难以让孩子“很舒服地”接受,家庭教育难以有效开展。所以说,积极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积极有效的亲子沟通帮助父母解决家教难题
网络时代父母与子女距离越来越大,父母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往往与子女大相径庭。因此,家庭教育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了问题并不可怕,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能有效沟通,双方就能在积极沟通中化解矛盾,收到较好的家庭教育效果。相反,如果亲子关系紧张,沟通不畅,家庭教育中的小问题甚至会升级为大问题。
第二障碍:没有时间交流
社会在发展,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的脚步也变得越来越匆忙。因为忙碌而成功,因为成功而忙碌,人们渐渐发现,和家人悠闲地交流已经成了奢侈品。《生命时报》和北京零点指标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城市的1425名居民进行随机电话调查显示,近1/4的人除了睡眠以外,每天与家人相处时间不足2个小时。学历越高的人,和家人交流越少,自我满意度也越低。即使在这2个小时里,交流内容也大多限于低层次的日常问候和生活交流,情感和心灵交流极度匮乏。不少受访者表示,当自己与社会搏斗得筋疲力尽时,却忽视了从亲情中汲取生存下去的动力。
夫妻之间没有时间交流,亲子之间同样没有时间交流。《上海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与教育支付能力实证研究》调查结果也显示,家长每天投入在陪伴孩子的时间上不多,其中,11.8%的家长每天无时间与孩子交流谈心,46.3%的家长每天无时间与孩子一起体锻,30.6%的家长没时间辅导功课。可见,一成多父母因为忙没有时间和孩子谈心。这也是父母与子女沟通不良的主要因素。
☆“恶毒”的新年愿望
重庆沙坪坝区滨江小学二年级学生、8岁女孩瑶瑶的新年愿望是希望爸爸永远生病。刚看到学生的新年愿望,班主任胡老师愣了。她想:难道这位父亲虐待孩子?!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瑶瑶的爸爸是某大公司重庆分公司的片区经理,负责销售。因为工作关系,一到年底特别忙,几乎天天在外应酬,凌晨一两点能回家算早的。瑶瑶每晚睡觉前,爸爸还在忙;早上起床时,爸爸又在睡觉,父女俩很少能见上一面。一次,爸爸对女儿承诺如果考试100分,带她去吃肯德基。结果,女儿拿着满分试卷回家,等到10点爸爸也没回来。睡前,瑶瑶很不高兴地掰着指头对妈妈说:“爸爸不爱我了,都已经有整整十天没见到他了。”后来爸爸喝酒喝到胃出血,紧急送医院。此后几天,爸爸不得不请假休息,每天输完液就回家呆着。那几天,瑶瑶和爸爸一起吃晚饭,饭后爸爸还辅导她写作业,为她听写。有时候,还带她去附近的超市买零食。然而快乐的日子很快过去了,爸爸的身体恢复之后又开始了忙碌的日子。因此,才有了女儿这样“恶毒”的新年愿望!
☆“我们呼唤钱以外的爱”
有的孩子苦闷地说:不愁吃不愁穿,就愁回家没有说话的人。上海市浦东新区牧阳人学校王心雨同学曾经在少代会上提案说“我们呼唤钱以外的爱”。他说:“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和应酬,与我们的交流很少,总认为给了钱就是给了我们爱。其实我们很希望能和他们沟通,让他们理解我们心里在想什么,来参加我们的集体活动,这是多少钱都替代不了的。我们呼唤钱以外的爱。记者阿姨,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真希望父母和我们谈谈心,哪怕吃顿饭也行。爸爸一次家长会也没参加过,更别说学校举办的其他活动了,这让我很沮丧。他们什么时候能抽时间听我讲讲学校的事情,和我一起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陪我上街……只要有爸爸妈妈陪我,哪怕天天吃馄饨,没有新衣服穿我也高兴。”
☆32.6%的家长承认从不陪孩子聊天
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不仅仅是谈心聊天,与孩子共同参加活动也是交流的方式之一。然而,《上海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与教育支付能力实证研究》调查发现,父母与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也很少。一年内没有带孩子去过图书馆、博物馆的比例高达42.6%,没有带孩子去过公园、大学校园的有33.3%,没有与孩子一起看电视、体育赛事的有53.6%,没有与孩子一起旅游的有46.3%。家长们每天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不论是辅导功课、交流谈心还是看电视和体育锻炼等都很少,大多集中在一小时以内。上海市教科院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仅12%的家长能做到每天与孩子交流半小时,双休日有13.5%的家庭没时间与孩子一起活动。
中国调查网一项近千人参加的调查也显示,32.6%的家长承认从不陪孩子聊天。这项调查显示,42.6%的家长下班时,孩子已经睡觉;32.6%的家长从不陪孩子聊天,33.1%的家长很少陪孩子聊天;27.9%的家长从不陪孩子出去玩,经常陪孩子玩的只有24.6%。
第三障碍:.缺乏沟通技巧
也有的父母虽然有时间,但是却没心情与孩子交流。因为在他们眼里,孩子就是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了、穿暖了,让孩子有好的物质生活。而交流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和小孩子说些什么他们也未必懂。所以,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错位的亲子沟通。
☆以为孩子不懂大人的话
一位母亲苦恼地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她说:“我的孩子整天都愁眉苦脸的,看到她那个样子我就来气。我每天给她吃好的穿好的,不让她有一点点儿发愁的事儿,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她为什么就不能高兴一点儿?她这不是成心跟我作对吗?”
心理医生问:“您是否和她聊过您的感受?是否告诉她您知道她的不愉快?”
这位母亲快言快语地说:“和小孩子聊我的感受管什么用啊?她听得懂吗?”
情绪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孩子每天不快乐,一定有不快乐的事情。父母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告诉她父母看得到她的不愉快,告诉她父母很想帮助她,这样父母与子女之间就可以打开交流的窗户,互相倾诉。而如果父母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肯和孩子交流,孩子自然要封闭心扉。
☆以为沟通就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
另一位母亲也苦恼地来到心理门诊。
她说:“我对儿子非常有耐心,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征求他的意见,从来不擅自做主。如果他不同意,我也会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直到说服他为止。可是儿子对我一点儿也不满意,总认为我不和他交流。”
其实,沟通是双方的事情,这位母亲表面看似与孩子在沟通,但却是一厢情愿的表达质的想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母亲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不厌其烦的唠叨强加给孩子,这种单方面的说教不是沟通。
☆和孩子没话说
一位父亲最怕和孩子沟通。他无可奈何地说:“不怕您笑话,我真怕我儿子,和他没话讲。他小时候还行,现在上初中了,我都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有时候我问十几句话他也不答一句话,有时他问我的问题我又答不上来。要么我们爷儿俩一说话就顶起来,或者我说东他说西,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我真怕他,怕和他单独呆在家里。”
父母觉得和孩子没话说,也是当前亲子交流困难的一大原因。这主要源于父母对子女不了解,不知道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因而缺乏沟通话题,父母与子女谈来谈去就是“学习”,父母的话题与子女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才会南辕北辙,自说自话。
☆缺乏沟通平台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子说:“每天晚饭都是妈妈唠叨的时间,总是问我又考试了吗?考多少名,班里最高分是多少?我排多少名。听着她的话,我根本吃不下饭。有时我赶紧扒拉几口饭就回自己的房间了。其他的时间我们也不聊天,他们上班我上学,谁也见不着谁。”
缺少共同时间也是沟通的障碍之一。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父母与子女在一起的时间往往并不多。因此,餐桌成了沟通的主要平台。如果父母能够多创设一些沟通渠道,更有利于亲子沟通。例如,和孩子一起运动、外出散步、看电视和书籍,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沟通平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子沟通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