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军需救灾物资储备库库

您的位置:>>>>
汶川北川等地遭雪灾 提前准备30天用量物资
  成都晚报报道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已经安排部署全市灾区群众安全过冬。据悉,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地都按照30天物资储备量,提前做好了救灾物资储备,即使交通中断也能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另外,200万元的救灾资金也将于近期下拨相关县、市。
  据悉,市民政部门对今年仍在板房过冬的灾区群众人数,以及困难群众御寒衣被需求情况进行了摸底,建立了详细的台账。在御寒物资的发放上,少数新增以及有特殊或临时性困难的灾区群众是重点保障对象。
  崇州鸡冠山
  储备库建好防备雪封路
  昨日的鸡冠山,银装素裹。
  &快点进来烤火,外面冷得很!&记者走到鸡冠山乡岩峰村4组,村民王玉英一家正围着一个木炭烧的火盆在烤火,&我们注意得很,烧木炭的时候都把窗户开起的。&老人家告诉记者,这场雪是从前晚开始下的。
  &床上用品多得很,去年政府发的保暖物资都还放在家里呢!&王玉英带着记者参观自家的卧室。记者看到,老人家的床上铺着三层垫絮,盖了两床,&再冷一点我们就把电热毯铺上。&
  鸡冠山乡往年都有大雪封山,交通不便的情况。针对紧急情况,该乡已做好了准备工作。民政助理员李忠耿带着记者到4组的一个储备库。库里堆放了50床棉被、50件棉大衣、2吨大米以及500公斤食用油。&这些储备物资就是预防大雪封山用的,大米和青油可以满足周边群众10天家用。&李忠耿告诉记者&我们还在沿山建了2个站点。&
  对在活动板房过冬的灾区群众,崇州通过对活动板房进行维修加固,采取多种取暖方式,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崇州还加大&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宣传力度,发动全市党员干部向灾区群众涌跃捐款捐物。
  据了解,崇州有关部门已做好过冬储备。
  崇州组织卫生防疫工作组赶赴各灾区乡镇安置点,大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加大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力度;对灾区群众安置点的饮用水进行了监督检查等。
  应急衣被 已准备2000套
  据悉,大邑仅西岭雪山等靠近山区的地方有降雪,西岭雪山迎来了大批冰雪观光游客。
  为了保证灾区群众的过冬,大邑县作了应急准备,已经调集县级救灾储备金20万元,应急衣被2000套,以及一批电热毯等应急救灾物资。
  彭州小鱼洞
  安置点 电热毯家家都有
  近日,彭州市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峰等地出现降雪。彭州市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灾区群众安置点安全温暖过冬工作。彭州市提出 &四保一储备&,保过冬住房、保御寒衣被、保冬春口粮、保卫生防疫、储备适量的救灾物质和资金。
  在小鱼洞镇罗杨村安置点,村民们围坐一起烤火取暖。 &去年政府发给我们的电热毯还可以用,家家都有,只要多穿点衣服,冬天并不算冷。我们马上就要分新房子了,大家都很期待。&罗杨村九组的邱述兰表示。在公路的另一边,距离板房不到100米的地方,一片新住宅已经封顶,工人们冒着风雪加紧施工。
  据悉,部份灾区群众已入住永久性住房。
  都江堰龙池
  困难户 过冬物资一人一套
  虹口乡、龙池镇等地近日出现降雪。都江堰市民政局等部门已做好灾区群众过冬物资的发放和储备工作。
  &困难户的过冬物资至少保证一人一套。&据龙池镇刘副镇长介绍,已于本月16日起调集过冬物资,先期发放给部分困难户、低保户群众。该镇还储备了棉被700余床、棉衣200多件、发电机13台等应急物资。
  昨日上午,虹口乡境内海拔800米以上区域出现积雪。虹口乡高书记称,国庆节前,已将300多床棉被等过冬物资发放给灾区群众,目前正在对三孤一残、低保户等困难群众进行物资补充发放。当地政府还成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
  北川擂禹路中断
  九环线结冰40公里
  昨日记者从汶川、北川、青川、平武和江油等地震灾区了解到,这些地区昨日普降大雪,有简易民房、帐篷、光缆线被雪压塌,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北川擂鼓至禹里因冰雪中断。各地已经将过冬物资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
  北川:17日晚北川出现强降雪,边远高寒山区积雪厚度达到30多厘米,擂禹路、邓永路因大雪封山而中断。截至18日下午3时初步统计,全县因大雪导致经济损失达2719万元。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报告。北川县委县政府已启动应急预案,深入各乡镇,及时发放御寒物质。
  汶川:昨日汶川县城迎来入冬来第一场雪。海拔2000多米的萝卜寨积雪达十几公分。据村支部书记马前国介绍,村民已基本入住新家,物资也准备充足。据了解,汶川县从保住房、粮食救助、取暖用品、发放救助金等7个方面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对于特困户,从11月到明年3月,每户每月有450元临时生活救助金;到11月底,困难群众过冬口粮和取暖用品将全部发放完毕。
  平武:平武县16日开始降雪。去九寨沟的九环线平武境内&自一里至黄土梁&段约40公里路面,积雪结冰达20多厘米厚。
  青川:青川县16日开始降雪,没有造成灾害。为了预防严寒,该县已紧急储备御寒粮食500吨、菜油100吨、棉被10000床、电热毯662床等,并及时向各困难、特困户发放。
(文章来源:成都晚报)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新闻
新闻热线:010-2 邮箱:周口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03版:时事新闻
报纸查看切换
旧版pdf回顾
抓住有利时机 加快重建步伐
——温家宝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纪实
  新华社记者&李斌  冬季来临,寒气袭人,但川蜀大地却涌动着一股重建家园的热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来到四川绵阳地震灾区,深入乡村农户、企业学校,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实地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这是“5·12”特大地震后,温家宝第六次深入地震灾区。温家宝强调,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地震灾区的首要任务。  有必要、有能力加快恢复重建工作  温家宝十分关心灾区群众的安全过冬问题。15日至16日,他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等陪同下来到乡村考察永久性住房建设、震损房屋维修加固等情况。  绵阳市游仙区岳家村在大地震中受灾严重,有138户房屋倒塌或成为严重危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全村异地重建,目前已有41家农户住进了白墙黑瓦的新居。温家宝走进村民赵克良家,察看客厅、卧室、厨房和沼气池。赵克良欣喜地告诉总理,盖新房花了8万多元,其中政府补贴了1万9千元,向信用社贷款3万元。由于房子地基打得好,将来还可以再盖上一层。温家宝满意地点点头,对随行的地方干部说,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生活好,让后人生活得更好。因此,要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原则加快永久性住房建设。  16日上午,温家宝驱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地处大山深处的安县黄羊村。公路两旁,一栋栋经济适用、样式新颖的新房正在兴建,有的已经有人入住。温家宝微笑着走进农户的新居,察看房间布局和防震情况,询问被子暖不暖和、过冬衣服够不够。在受灾群众席万法家,温家宝告诉村民们,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帮助农民把房子建好,原来计划3年基本完成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现在看来,至少民房建设要在两年内全部完成,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用设施的建设也要加快步伐。加快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这是灾区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我们有能力做到的。  安县茶坪乡地处高寒地带,交通不便。温家宝专程来到这里查看过冬物资储备库,仓库里棉被、菜油、大米等物资一应俱全,十分充足。省领导告诉总理,省里把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开展了暖冬行动,保过冬住房,保御寒衣被,保冬春口粮,保卫生防疫,还加强了过冬物资储备。温家宝表示肯定,他叮嘱各级干部要抓紧落实安全过冬的各项措施,决不能让一个受灾群众受冻挨饿。  一定要把北川新县城建设好  特大地震发生后,北川县城成了一片废墟,计划异地重建。  考察途中,温家宝来到安县安昌镇,听取了北川新县城规划情况的汇报。他叮嘱地方干部和规划设计人员,北川新县城是我国第一个地震后整体异地重建的新县城,灾区、全国乃至世界都在关注,一定要建设好。  听说规划单位设计的重建方案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温家宝指出,新县城的建设是百年大计,要有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有现代的、发展的眼光,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要按照“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12字标准进行建设,使新县城既有现代感,又有着鲜明的羌族风貌,既有利于经济繁荣发展,又适宜于人们居住,既体现城镇的文明进步,又反映社会的团结和谐。  离开安昌镇时,温家宝语重心长地对负责新北川县城建设工作的有关人员说,要努力把新北川县城建成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要在科学规划、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重建步伐。  企业要为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作贡献  15日傍晚,温家宝来到九洲电器集团公司。这家大型骨干企业在地震中受到严重影响,全体员工奋起抗震救灾,目前已经恢复生产,今年1至10月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恰逢企业成立50周年,温家宝向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祝贺。他对企业职工在坚持生产的同时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赞扬,希望企业努力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再立新功。  考察期间,温家宝还来到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他鼓励企业要变挑战为机遇,着力调整结构,加快自主创新,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实现企业整合和产品升级。  温家宝强调,灾后恢复重建不能只靠政府投资,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让它们参与到恢复重建中来。  温家宝还考察了涪江堤防工程,鼓励建设者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安全和质量,尽快完成工程建设。  北川中学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  北川中学的师生是温家宝心里最为牵挂的人。15日晚,温家宝来到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师生。  康复训练室里,十多位在地震中受伤的学生正利用运动器械进行肢体训练。温家宝深情地说,人不能向困难低头,也不能向命运低头。只要有毅力、够坚强,就能战胜困难,也能战胜命运。他叮嘱孩子们要刻苦锻炼身体,争取不用拐杖站起来;要勤学知识,学会做人和做事。他对孩子们说,我真诚希望你们能够笑起来,乐观面对世界和一切困难。  接着,温家宝来到正在上晚自习的高一(8)班教室。他对大家说,老的北川中学被地震震垮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北川中学,而且要建设得更好。北川中学靠什么保持声誉,真正成为一所培养优秀人才的中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校长和好的教师,要有优秀的学生;要永远保持和发扬在抗震中凝聚起来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这样北川中学才会名副其实地屹立在四川,屹立在中国,屹立在世界。  恰逢周末,一场气氛热烈的联欢会正在北川中学简易“礼堂”里举行。10位坐在轮椅上的伤残学生用吉他伴奏,合唱了改编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温家宝对现场的数百名同学说,我永远惦记你们。你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你们的忧愁就是我的不安。看到你们在灾后振作起来,充满朝气,我仿佛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希望你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做一个于国家、于社会、于人民有用的人。(新华社成都11月17日电)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让人目瞪口呆!北川救灾物资竟4年未开封(图)-热点聚焦-中国信息网
您现在位置:中国信息网 >> 首页
中国信息网 | 值班QQ:
您的位置: >
让人目瞪口呆!北川救灾物资竟4年未开封(图)
时间: 作者:黄飞 浏览:次 来源:青岛新闻网
&&&&& 中国信息网3月20日讯,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胶州一家韩资纺织企业打工的小王跟同事们加班加点,赶制出了整整一集装箱的衣服,捐给了四川灾区,在她的印象里,这些衣服应该穿在受灾的孩子和老人身上,但昨天她在网上看到名为《汶川地震青岛、烟台部分救灾物资四年未开包》的转帖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网上帖子 昨天引起各方关注
  昨天,一篇名为《汶川地震青岛、烟台部分救灾物资四年未开包》的网帖引起各方关注,帖子中说:距离&5&12&特大地震快4年了,但记者在北川擂鼓镇中心敬老院里采访时发现,地震后外界捐助的一些救灾物资至今尚未开包,被积压在一个仓库中。网友发布了一张特写照片,记者看到其中一箱物资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救灾物资 青岛韩世纺织有限公司 (捐赠)山东青岛胶州市&的字样。
  记者随后了解到,原帖是由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章轲发布的,他还在其微博里发了多幅照片,并配有说明。记者从照片上看到,大批救灾物资被堆放在一间有透明落地窗的仓库里,包括热水袋、棉服和被子等物品。记者随后联系第一财经日报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章柯仍在北川采访此事。
  企业员工 衣服装满了一集装箱
  &2008年捐赠这批物资的青岛韩世纺织有限公司已经倒闭了,厂房已被另外一家服装企业接手,原来的老板已经返回韩国。&记者试着联系救灾物资的捐赠者,但得到了知情者这样的答复。
  &我们也在网上看到了这个帖子,我记得非常清楚,这些箱子里装着我们捐赠的物资,白纸还是我亲手贴的。&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几名2008年曾经在韩世纺织有限公司工作的打工者,其中一名女青年小王告诉记者,这些物资一部分是库存,另外一部分是她们连夜赶工做出来的。当时有一辆集装箱货车停在工厂里一个多月,每天都把做好的衣服装进去。集装箱装满后,物资被运往了四川灾区。这些物资包括外套、针织衫和短袖衫等,价值最少也在10万元以上。
  胶州红十字会 不是通过我们捐赠的
  &当时向四川灾区捐献物资的企业非常多,捐献的途径也有很多,我们查找了当初的记录,发现青岛韩世纺织有限公司捐献的物资并没有通过我们胶州红十字会。&昨天记者联系胶州市红十字会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他们捐献的物资都被转到了市红十字会。记者联系了市红十字会备灾项目办的于处长,他告诉记者,通过市红十字会转交的救灾物资大多数用火车运输,对口的接收单位是汶川红十字会,每笔救灾物资都有回执,并通过了审计,完全没有问题。
  北川县回应 剩余物资用作应急救灾
  记者随后联系了绵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从网上看到了相关的新闻,一名副会长已经前往北川,调查核实此事。他们也正在翻查记录,查询这批物资的流向。
  记者随后联系了北川县政府,负责对外宣传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和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已经前往擂鼓镇,调查中心敬老院内存放的这批物资,核实网上关于此事的报道。县政府将在第一时间公布此事的调查结果。记者随后联系了擂鼓镇政府,值班人员表示,所有领导都在外面办公,记者又先后联系了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和负责民政的副书记,但两人始终没有接记者电话。
  昨天晚上7时,记者从北川县政府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处获悉,网友的帖子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相关人员的调查结果,他们得出结论,这批物资确实是&5&12&地震后分发灾民后剩余的棉衣、棉被、热水袋等物,不存在药品、食品等存在的保质期问题。因为这些物资是地震后分批陆续抵达北川的,并没有存放4年之久。北川县高寒山区较多,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冬季经常遭遇冰雪冻灾,冰雪封路,救灾物资难以进入,储存这些物资是想用作应急救灾。目前在全县民政救灾物资储备中,地震捐赠剩余物资不到1%,仅在擂鼓镇和北川县民政物资储备库有少许,上周这些物资才被储备到擂鼓镇中心敬老院。
(责任编辑:中国信息网)
中国信息网提醒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北川回应:救灾物资未开包 库存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发布时间: 14:16:22【】【字体:
法制网四川频道讯(邹艳平)
3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章轲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中称:北川县擂鼓镇敬老院内有大量震后外界捐助的救灾物资,至今尚未开包。此微博立即被数万名网友转发、跟贴,还有部分网民质疑“民众的爱心就是这样被使用?”、“别把全国人民的爱心存得发霉了!”
19日上午,笔者来到北川擂鼓镇敬老院。透过明亮的玻璃可见到屋内堆满了物资,在一些物资包装上,可见“抗震救灾”的字样。在堆集如山的物资中,还有几箱卫生巾、医用口罩散落在里面。
“这些物资是由抗震救灾捐赠和随后陆续而来的民政下拨、政府采购物资三部分组成的。储备这些物资,主要用于当地民众度汛和过冬使用。”北川县民政局副局长袁家贵告诉记者,“5·12”地震后,北川作为极重灾县,全国各地捐赠了大量救灾物资,及时的解决了受灾民众的各种困难。
袁家贵介绍说,由于地震发生后,次生灾害非常频繁,在全面保证受灾民众的基本需求外,还有针对性地保留了部分能够长期储备的救灾物资以应对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全县在青片、片口、桂溪、擂鼓等乡镇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站(点)64个。
袁家贵介绍,在擂鼓镇敬老院堆放的库存物资中,主要包括棉衣431箱、棉被498箱、鞋子125箱、床上用品45箱、热水袋53箱。“该储备站除现场发现有一小件卫生巾、两件口罩过保质期外,其它库存物质均符合国家对救灾物质储备规定。”
对于储备库内出现的卫生巾、医用口罩,是否存在管理上的纰漏?北川县县长瞿永安说,“地震当时捐赠物资比较多,很难避免这些物资出现遗漏,夹杂在长期保存的储备物资中。”
“我们不会在救灾、救济面前徇私舞弊。”瞿永安告诉记者,“5·12”地震中,北川民政局人员遇难比较多,现在的人员大多是新加入的。他表示,“下一步,北川将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督促各储备点物资的发放,保证储备物资发放到急需群众的手中。”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
绵阳民政部门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
发稿时间: 05:20&&
来源: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林白亮 记者 袁媛)昨(24)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汛期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以进一步提升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确保今年汛期安全度汛。
  目前,全市共有10个物资储备库、32个物资储备站、106个物资储备点,储备帐篷4575顶、棉被35093床、棉衣9308件。在此基础上,根据今年汛期气象等方面的预判信息,市民政部门及时采购了10000条沙袋、500把铁锹、200件雨衣、手电筒、雨靴等若干,采购500顶救灾帐篷,及时补充救灾物资库存,丰富储备物资的种类。提前部署,未雨绸缪,及时将救灾物资提前运送至易发生自然灾害的乡镇,积极做好自然灾害应对工作。
  市民政部门还对所属设施和项目,特别是敬老院、福利院、优抚医院、物资储备仓库等场所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集中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并加强对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村(社)、镇(乡)、县(区)、市四级基层灾害信息员网络,不断提升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效率和灾情信息报送质量;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及时准备统计上报,视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灾情及时准确报送,确保救灾救助工作落实到位。
相关新闻:
热点
图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