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市杞县唢呐王宗店乡井陈村陈氏来历

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
sorry,你可能访问的太快了,歇歇吧,也可以联系:400分享到(免费):
此为宗店乡井陈小学的详细页面,你可以在此查询宗店乡井陈小学的黄页及学校成立时间、地址、邮箱、电话、网址、邮箱等信息,宗店乡井陈小学成立于1976年,是河南普通小学学校,属于小学校,学校位于河南杞县宗店乡井陈村,欢迎全国从事小学校行业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指导工作!
宗店乡井陈小学留言和评论
免责声明:宗店乡井陈小学的黄页由切它网()免费提供,此为全国大/中/小学校黄页的老数据库存档资料。注意:本系统的信息来源于各中小学校和各考试中心的网站及其对外公开的数据,仅供参考。本网登载此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保证其正确性及可靠性,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此产生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或因此而导致的衍生性损失概不负责。
友情赞助:河南杞县宗店乡党委书记 披荆斩棘为民富
河南杞县宗店乡党委书记 披荆斩棘为民富
.cn 日14:4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偏居杞县东南隅的宗店乡,近年赫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崭新亮点:2001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9亿元,财政收入4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跻身开封市经济发展先进乡镇行列。
  宗店人在本县创造了“六个第一”:有线电视普及率全县第一;固定电话、手机用户全县第一;机动车辆总数全县第一;存款大户全县第一;用电量全县第一;乡镇企业实力全
  带领宗店人创造这些“第一”的,是乡党委书记于兆富。
  只要贴近群众,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六年前,宗店乡是杞县有名的“三多乡”:群众上访告状的多,打官司的多,乡政府外欠账多。时任西寨乡乡长的于兆富“临危受命”,担任宗店乡党委书记,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化解矛盾,稳定民心。
  半个月的时间里,于兆富带领全乡干部深入15个行政村,对1980年以来的遗留问题进行调查摸底,共理出问题五六百条。乡党委的汇报会整整开了3天,决定把存在的问题分成计划生育、宅基地、干部作风、经济问题等几大类,按照“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彻底加以解决。
  井陈村群众多次反映干部有经济问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重视,部分人趁机煽动群众拒缴公粮。于兆富带领调查组在这里一住就是半个月,彻底查清了支书贪污、挪用公款的事实,将其撤职、开除党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个别煽动闹事的村霸绳之以法,并且重新建立了村班子。群众的情绪顺了,主动缴清了拖欠多年的公粮。
  经过半年努力,15个村的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96年夏粮征购,全乡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还清理了部分群众拖欠的公粮20多万公斤,收回欠款30多万元。干部群众精神振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于兆富深深地思考,一些并不复杂的问题为什么久拖不决?关键是干部离群众远了,听群众的意见少了。当乡干部不是坐机关,办公地点应该在村里,在田间地头。向下解决问题,比向上请示汇报要重要得多。
  宗店乡干部包村责任制随之建立。所有乡干部必须每周四次到所包村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村干部要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如果因干部失职造成群众越级上访,轻则批评,重则处分。
  于兆富带头进村入户。全乡所有贫困户、上访户的家他都去过,各家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宋庄村有位农民因土地问题常年上访,家里的地荒了,老婆、孩子离他而去,他的精神也出了问题。于兆富把他送到开封治病,说服他的家人回来团聚,又详细向他解释国家的土地政策,帮助他恢复生产。这名“老上访”思想彻底通了,再也不上访了。
  宗店乡就这样变成了受表彰的信访“三无”乡,干部都信了于兆富那句话:“只要贴近群众,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发展才是硬道理
  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使于兆富深深明白,要从根本上治乱,关键是要带领群众致富。为探索一条传统农区的发展之路,他从调整结构入手,引进中椒六号、三樱椒、大葱等,首先在大院和麦庄两个村试种。经过示范引导,全乡中椒六号种植面积发展到15000多亩,三樱椒扩大到6000多亩,形成了公路沿线2公里长的市场,吸引广州、武汉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收购。
  看到一些农户想致富、盼致富,但又没有门路、畏首畏尾,于兆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送资金、送技术。常营村村民常学习在于兆富的帮扶下办起了养猪场,如今,存栏生猪500多头,带动全村半数以上的农户靠养猪走上了致富路。
  为加快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脚步,于兆富注意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选进村班子,几乎每个村的支部书记都有示范项目或企业。瓦岗村支书刘彦启上任后,带动30多户群众办棉花加工厂,仅此一项年收入100多万元。
  而宗店经济的真正崛起,要归功于于兆富审时度势,大力扶持发展棉纺织业。
  1996年,立足棉产区的优势,宗店乡对原有的织布厂进行了技术改造,上马了金鑫棉纺厂。两个厂子良好的经营形势坚定了于兆富的信心。1998年,在棉纺行业转入低谷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动员金华棉纺厂的股东扩大规模,并且一定要上最先进的设备、建最好的厂房、生产一流的产品。他和厂长一起背着方便面外出争取贷款,东跑西借,又动员乡干部集资救厂;几次三番到郑州请高工、定设备;建厂房、安装设备时每天守候在现场。1999年底,金华棉纺厂1.5万锭扩建项目完成,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精梳棉纺设备,具有恒温、恒湿、除尘等功能的一流现代化生产车间,生产的60支无接头棉纱,达到国家优等质量标准,填补了开封市棉纺行业的一项空白。由于科技含量高、质量有保证,产品供不应求,2000年实现产值9800多万元,利税800多万元,被农业部评为“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
  6年时间,全乡财政收入增长了6倍,建起日产12吨的饼干厂3座,大型棉花加工厂30多个,大小企业100多家。乡镇企业,撑起了宗店经济的“半壁江山”。
  工作永无止境,发展永不停歇
  于兆富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工作10年,始终恪守自己的誓言:不换车子,不换机子,不在乡直机关报销条子,严禁中、小学校乱收票子,不端酒杯子。
  走进于兆富的办公室,只见办公桌油漆斑驳,简易沙发已很破旧,大立柜的门坏了,只好用绳子拴住。
  有人说于兆富,你的办公室太简陋了,也不怕影响宗店形象?于兆富回答,办公条件差点不算啥,如果农民负担重,干部、教师发不下工资,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那才真正影响宗店形象。
  6年间,宗店乡中小学校的旧房、危房全部得到改造,一半以上的村通了柏油路,20多位老人住进了花园般的敬老院。
  宗店乡的干部说,于书记不但教会了我们如何干事,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律己。
  过去,宗店乡盖房都是包工包料,一些人借机捞好处。1996年暑假,宗店学校计划翻建教室84间,于兆富提出建筑队只负责施工,由乡农经站派人进料、监工。预算46万元的工程,最后只花了26万元。从此,建筑项目“包工不包料”,就成了宗店乡不成文的规矩。乡里搞小城镇建设,需要安装3.7公里长的路灯,厂方见于兆富坚决不吃回扣,也就痛痛快快地把价格降下来,原来要价60万元的工程,宗店乡只花了40万元。
  于兆富不抽烟、不喝酒,到外地办事,“早上胡辣汤,中午吃烩面,就数晚上吃得好,烧饼夹个咸鸭蛋”。在他的带动下,乡干部入村,都是“一碗端”,村干部到乡里办事,也都和干部职工一起在乡食堂就餐。
  于兆富郑重地把“宗店明天更美好”几个大字写在乡政府的影壁墙上,以此激励全乡干部群众“工作永无止境,发展永不停歇”。有了这样的带头人,人们有理由相信,宗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本报记者 郭跃丽)
&&&、,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新 闻 查 询
&& 易趣笔记本三折起
&&西单图书大卖场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四通利方 新浪网关于对全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拟表彰人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对全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拟表彰人选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封市杞县张广地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