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鲁山段店窑汝窑吗?

清凉寺汝窑不可能是北宋汝官窑遗址(一)
北宋汝官窑遗址在河南的鲁山段店(一)
北宋汝官窑的遗址被现在的文物界的专家们定在河南省的宝丰县的清凉寺,也许这又成为现代文物学术界的一个伪命题,就像过去有的专家把全世界的汝官瓷的存世量定为67件半一样,成为文物界的一个“皇帝的新衣裳”。
北宋汝官窑遗址真的在河南省宝丰县的清凉寺吗?首先我们来了解最近这些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的汝窑瓷器是否合乎汝官瓷的真正标准。
一、河南宝丰清凉寺窑被定为“汝官窑”的过程
清凉寺窑址的发现,据说最早来到的是日本人,传说日本占领期间,一些诡异的日本人就来当地搜集瓷片。之后是新中国建立的1950年,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陈万里等根据宋代文献中汝州的地理范围,曾经来过宝丰考察,回去后撰写了《汝窑之我见》一文,未找到汝窑窑址。
&&&&&&六十年代,陶瓷专家叶喆民、冯先铭对宝丰进行考察,未发现“典型”的汝窑瓷片。
&&&&&&文革期间,对汝窑的寻找和考察基本中断。
&&&&&&1977年,叶喆民再次对宝丰进行考察,在清凉寺河沟中发现大量瓷片堆积层,其中寻找到一片至关重要的“典型汝窑”瓷片,该瓷片经检验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汝窑成分相同,但这个重要发现未引起广泛重视。
&&&&&&1985至1986年,叶喆民在参加“中国古陶瓷研究年会”、“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演讲”等活动时,再次发布宝丰地区发现的瓷片与馆藏汝窑非常类似的观点,引起广泛讨论。几乎就在同时,一群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徒步沿清凉寺到段店进行考察,10多公里范围内竟发现有数十座窑址,但是却并未发现汝窑遗址的任何线索。
&&&&&&学术寻找的线索几乎陷入停顿状态,造化弄人,另一条貌似不经意的,来自民间的发现却悄然揭开汝窑的神秘面纱。
&&&&&&1985年,当地陶瓷厂工人王留现听说附近村名无意中挖出一件瓷器,赶去查看,原来是一只盘子(洗),这个盘子有着奇怪的釉色,王当即拿出600块钱买下盘子,并拿到上海博物馆与馆藏汝窑对照鉴别,之后上海博物馆劝说王将该盘子捐献国家。
&&&&&&1987年5月,上海博物馆依据他们在清凉寺采集到的同传世汝窑器完全相同的46块碎瓷片,和王留现捐献的汝瓷洗,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汝窑窑址就在今天的宝丰县,引起轰动。再次中断的线索被民间无意的发现给续上了。
&&&&&&1987至198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县清凉寺村进行持续挖掘,挖掘出大量可修复的瓷片,但这些瓷片仍为民窑瓷片,不是“典型汝窑”瓷片。本以为结合前期的发现,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这次一定能找到汝窑的烧造区,可是天意难违,费了2年的周折之后,仍无所获,寻找再次停滞,这一停,就是整整10年。
&&&&&&1998年,考古队再次开始了挖掘。与此同时,清凉寺一个村民也在家挖地窖,挖除了一些瓷片,报告了考古队。考古队获得申请后,在村子的便道和院内进行了试探性挖掘,在不到70平方米的区域内,挖掘出数千片天青釉汝窑碎片,可以复原的器物20余件,瓷片堆积层厚达10厘米且全部是天青釉瓷片,瓷片性质单一纯正,同时还有匣子、支钉、垫圈、试火片等烧制工具出土,可以想见考古队员们当时欣喜若狂的心情,尘封了700年的秘密即将由他们揭开。
&&&&&&2000年6月,经过搬迁村民和大规模挖掘,汝窑的烧造区终于拨开泥土见世人,共发掘窑炉15座、作坊2座、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探定面积为15万平方米,几乎囊括了整个清凉寺村,发掘出来的瓷片,无论釉色、器形和烧造方式均能和馆藏汝窑相对应。
&&&&&&这个让世人魂牵梦萦了七百年的汝窑窑址,终于完完整整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些文献记载中未见的烧造技术问题,也逐渐得到破解,汝窑的仿制慢慢变成可能。堪比商彝周鼎的汝窑,不再高不可攀,慢慢走向寻常人家的客厅和茶室。
二、宝丰清凉寺汝瓷的特点
1、清凉寺汝瓷的釉色以天青、粉青、灰青为主,月白、天蓝、葱绿等其他釉色相对较少。釉内含氧化钴矿物料瓷器比较少。釉色比较温润、纯净。
2、釉层内气泡少“寥若星辰”。
3、施釉比较均匀,釉层稍薄,器物集釉相对比较少。
4、清凉寺有宋代汝瓷的各种器型,但很少有梅瓶、大盘、大盆、佛像、龙型和龙纹的瓷器。清凉寺的汝瓷器型不是太精细和不太规矩工整。
5、清凉寺的制瓷模制工艺相对少,瓷器的胎体相对厚。
6、清凉寺汝瓷胎土灰白、浅灰、土黄色。烧造温度在1150—1200摄氏度之间,由于温度低,瓷器胎体呈现半瓷半陶的状态,胎泥加工不精细,胎质疏松,里面有不少大小的气孔,吸水率高,瓷器相对比手感较轻,敲击有木呐的声音。
7、清凉寺汝瓷有支钉和垫圈烧造,没有发现长条形支钉。支钉烧造的留下的支钉痕状大部分是“芝麻钉”。
8、清凉寺汝瓷器基本没有发现带款的瓷器和瓷片。
三、宝丰清凉寺定为“汝官窑”的几大疑问
1、没有历史记载汝官窑在宝丰清凉寺
历史上没有发现汝官窑在清凉寺的记载。从宋代一直到清代没有发现汝官窑的记载,也没有发现北宋皇宫的汝瓷来自宝丰清凉寺的记载。能够确定的是汝瓷是在河南的汝州烧造(包括鲁山,宝丰,汝州,禹县),皇家确实使用汝瓷器具作为使用器、礼仪器和摆设器。具体这些器具出自哪个地方的哪个窑口没有发现宋代的记载。元明清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学技术等原因的限制,根本不可能来确定这些。
<span STYLE="font-size:15.0font-family:Acolor:#、“通过与收藏品比较鉴别,宝丰清凉寺出土的汝瓷成品与大陆、台湾两地故宫藏品是一致的,是历史上皇家认可的产品,可以说宝丰清凉寺汝窑是绝对正宗的。”耿宝昌先生说,。是完全片面的。
“清凉寺出土的瓷片和与大陆、台湾两地故宫藏品是一致的,是历史上皇家认可的产品”,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大陆和台湾两宫的藏品是从哪里来的?这两地故宫的藏品有什么依据证明哪一件就是北宋皇宫的用品?我们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又发现了汝瓷的烧造区域和大量的实物及瓷片,都没有确绝的证据来确定哪一个窑口是北宋皇家御用汝瓷的窑口,元明清的皇家更没有办法来确定皇宫中哪一件汝瓷是北宋皇家御用汝瓷。元明清皇家收藏的汝瓷,不是北宋皇家的传承汝瓷,元明清皇家认可的汝瓷是民间收集的汝瓷,能收集到宋代的汝官瓷概率极低。事实上大陆、台湾两地故宫汝瓷藏品是多样性的也证明了这点。两宫汝瓷藏品是来自不同的窑口,有天蓝色,天青色,粉青色等,天蓝釉的藏品多是加有矿物氧化钴料烧成的,用铁制剂根本烧不出天蓝的颜色,而使用钴料作制剂的是宋代鲁山段店窑的早期就有的制瓷工艺。
大陆、台湾两地故宫汝瓷藏品基本上都是来自民间的。因为从北宋到南宋一直到元代,中华民族一直是战争连绵不断,不要说北宋皇宫的汝瓷器具能传世至今(我在[台北故宫汝瓷《奉华》款不是宋代所刻探讨二]一文中就探讨过两宋汝瓷的传承问题),就连南宋皇宫有记载的---南宋绍兴<span STYLE="font-size:15.0font-family:H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年据官方文献记载就唯有汝窑<span STYLE="font-size:15.0font-family:H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样件的祥细藏品目录中,现在二宫己全然不见此类物证。两宫的汝瓷藏品是明清两朝从民间征集来的,民间征集的汝瓷器有可能有北宋皇宫的御用汝瓷,但是这种几率是很小的。而两宫的汝瓷藏品中有清凉寺窑的瓷器,也有鲁山段店汝瓷的器具,还有张公巷的汝瓷器具,有什么根据定清凉寺就是汝官窑的窑址呢?再说,找到和两宫汝瓷器一致的窑口不等于找到宋代皇家用汝瓷的窑口。
<span STYLE="font-size:15.0font-family:Acolor:#、清凉寺汝瓷器具胎土半生半熟是烧造工艺不成熟的表现,也是汝瓷器的致命缺点。
清凉寺窑口烧造汝瓷的时间应该在北宋哲宗朝,不可能超过<span STYLE="font-size:15.0font-family:Acolor:#年,它的烧造工艺应该师从鲁山的段店窑口。从清凉寺出土的大量瓷片来看,它的练泥工艺非常粗糙,具体表现在胎土中存在大量的气泡。由于练泥工艺粗糙,胎土的耐火的承受能力降低,造就清凉寺的汝瓷胎体加厚。一种说法是清凉寺汝瓷为了烧出玉脂效果而降低烧造的温度,完全是一种不顾事实的牵强说辞,也是有些专家为证明清凉寺是汝官窑找出的不合乎逻辑的荒唐论点。在鲁山段店高温烧造的汝瓷中大量的器具玉脂感非常强,而且部分瓷器表面油光和宝光四射,釉色也比清凉寺汝瓷器具颜色种类多,这能做何解释呢?
由于清凉寺窑的练泥不精细,烧造火温相对低,造成清凉寺汝瓷器具胎体相对比较厚,做工不精细,器型规整度差,瓷器的残品率高。同时也出现了瓷器相对容易破碎,抗氧化能力和腐蚀能力降低,也就是瓷器的抗老化能力降低,容易陈旧。宋代的制瓷技术精湛的窑工们,为皇家烧造瓷器用这种技术,难道他们不想要脑袋吗?具有艺术天才的宋徽宗帝能去选择一个烧造技术不成熟、工艺技术落后、器具不规整、容易破碎和陈旧的器具送进皇宫使用吗?只有傻瓜才能这么做。
4、如果说清凉寺窑是汝官窑,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挖掘,这么大面积的挖掘为什么不见龙型瓷器和残器呢?龙在宋代已经是皇权的象征,也是真龙天子,一个官窑没有龙的器型,而在所谓民窑的鲁山段店窑中发现大量使用龙纹和龙的器型瓷器,这合乎宋代的礼制吗?难道鲁山段店的窑工们不怕杀头吗?
5,清凉寺窑的汝瓷器(片)没有发现款名,而在所谓的鲁山段店民汝窑的瓷器中,发现大量带有纪年的和皇宫的殿名、宫名、阁名以及部分的府名的款名瓷器。这些合乎逻辑吗?
6、所谓的民窑大量使用模制工艺,烧造的器具比官窑的精细、规整,礼仪器型比官窑的多,难道不使人生疑吗?
7、宝丰清凉寺汝瓷胎土和釉色相对一致,也从另外方面说明清凉寺窑烧造汝瓷的时间短。同时,清凉寺很少发现紫金土护胎土的瓷器和瓷片。(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解析鲁山段店窑瓷器
解析鲁山段店窑瓷器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鲁山,位于河南中部,伏牛山东麓,距淮河水系的沙河上游。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隶属于平顶山市。全县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44公里,243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境内石人山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县志曰:鲁山,汉置鲁阳,唐始为鲁山,县东北十八里有山名鲁山,“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鲁山县梁洼镇是一个千年古镇,陶瓷工艺历史悠久。古镇曾名桃花店。据明嘉靖《鲁山县志》记载:昔晋太子潜龙尝避黄墩之难经此,谓桃花殊盛,即称之。历史上的桃花店聚落遗址在今梁洼镇西南一里处,有陶瓷古窑址,被专家确认为“桃花店瓷窑遗址”。其镇因地势低洼,且由梁姓人家率先建宅而居,故称梁洼,俗称洼街。段店村隶属梁洼镇。瓷窑遗址面积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文化遗物非常丰富,经过省、地、县多次调查和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发掘,获得大量的瓷器和烧制瓷器的匣钵支垫,证明该窑址始烧于唐初,延续至元明,经历1000余年。是我省烧制瓷器最长的瓷窑址之一。
瓷器品种齐全,花色多样,其中有唐钧、宋钧、元钧、唐三彩、鲁山花瓷、宋汝官瓷、三彩珍珠等。其花色有唐代黑瓷、白瓷、黑彩花斑瓷,宋、金、元时期的白瓷、黑瓷、三彩珍珠地、芝麻酱釉等。器形有瓶、盆、碗、盘、壶、碟、棋子、注子、枕、盂等数十种。该窑出的文物在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福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均有收藏。该瓷窑址烧制时间长、遗物丰富、品种齐全、花色多样、造型优美,在中国瓷器制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段店村位于大浪河畔,临宛洛古道,丘陵环绕,依山傍水,地下富藏煤田,地表多矾土,制瓷的原料、用水、烧瓷的燃料均可就地取材。在此处设瓷窑,可谓得天独厚。
段店村窑址遗存,多在村周围及村内民居之下,以村内最为集中
段店窑,虽于1999年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但在当今并无有效保护措施,私自挖掘无禁无止,也有单个交易以车载以吨计。
当今收藏界所据有的所谓“鲁山窑”遗物,大多应为段店村窑址所出,主要因无有效保护措施,流散出的遗物自然为多。实际上,在鲁山县城区内,地下瓷窑遗物存量极大,因在城区而被盗挖甚少,但在城建工程特别是民居建设中被挖出的近年也为数不少,城区内所出的瓷片与段店村基本类同,但就型制工艺、釉色、釉质等看,似比段店窑略高一筹。段店村和鲁山县城区域,应为同时期同样发达的窑场。鲁山在宋时隶属汝州。段店村距鲁山县城和宝丰清凉寺同为15公里。古民谣“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似已描述出昔时繁荣盛景。
鲁山窑,因唐代南卓的《羯鼓录》而名声大噪,使“花瓷”----今人谓之的“唐钧”为藏界推重。但在唐代,除鲁山窑之外,河南郏县、内乡、禹州、登封、陕西耀州窑、山西交城窑等,这种“花瓷”都有烧造。鲁山窑因《羯鼓录》而居“正宫”。羯鼓,是盛唐时由西域羯族小月氏人传入中原的打击乐器。之后创出陶瓷制品,其鼓基本特征乃圆柱细腰,两端蒙革,以杖击之。在唐代音乐中位居“八音之领袖”,《羯鼓录》也是中国古籍中唯一一部有关鼓的专论。但唯一句“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却使鲁山窑在当今声名大噪。腰鼓,是盛唐文化交流与繁荣的体现。其腰鼓也盛极多时,直至宋代,陶瓷腰鼓在许多窑口都有烧制,可见影响深远。花瓷,作为唐代鲁山窑的代表性产品,其风韵与同时代的三彩瓷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彰显出大气、磅礴的大唐气象。花瓷采用高温粘度较低的乳浊釉为面釉,以黑、褐色釉作为底釉,面釉或淋、或洒、或涂、或滴、或浇而施加于底釉,在黑、褐色的底釉上形成流淌生动自然纹理,极具美妙的装饰效果。这种花釉,在唐代的黑釉器上发挥的是点缀作用,极具美丽的装饰效果,而到宋代,无非是将唐代起“点缀”作用的釉料,应用为主要的釉种,而从液相中,应该可以看到此间的传承关系是很直接的,到北宋演变为独立的瓷种----钧瓷,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至于“钧瓷”的称谓终为何时而起,将是学术的争鸣,但北宋即有钧瓷,越来越多的实物证据似更充分地证明着。
鲁山段店窑,除“唐钧”大领风骚,在宋代瓷器上,无论是品种,甚或型制、釉色、釉质等,都可堪称一流窑场,与当时汝州及周边其他一流窑场不分伯仲。这块瓷片,采自段店村内正在建房开挖的地基中,无论何方特征,均为开门的越窑产品,这应是无疑的被我们称之为“客窑”的东西,由此可感到当时南北方陶瓷烧造技术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也正是这种交流,使南北方窑场的陶瓷烧造技术得以互补,促进了宋代陶瓷烧造高峰的形成。
段店窑烧造瓷种极为丰富,几乎是北方窑口的瓷种在此皆有体现。白釉珍珠地划花器,器型多样,其釉肥厚,纹饰粗重古朴,与登封等地同类产品有明显不同之处,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且产量较大。
段店窑烧造时间之长,产出品种之丰,在北方窑口中堪具代表性。从所出器物的品质来看,自唐至宋,与周边的郏县黄道窑、宝丰清凉寺窑等同居领军地位。
尽管经过1986年和1990年两次考古发掘,但对于这个庞大的窑址群而言,不过是管中窥豹。也许是河南古窑口过于繁多,使考古界无暇眷顾,竞使如此庞大且重要的窑址沦为无政府状态。
虽说民间爱瓷者研究热情超前于文博界,民间研究者也收存大量的窑址遗存,但这种获取方式多为无奈的偷偷摸摸,来自于东坑西洞,缺乏系统、科学、全面的现场排比论证,地层年代关系无从谈起,其科学性、准确性等大失价值。就段店窑址的现状来看,很可能再也无法进行有价值的考古,对古瓷的研究将留下永久遗憾。一、钧瓷从时间跨度上,段店窑的钧瓷自宋至元皆为主要产品之一。其产品手工娴熟,型制精细,彰显一流窑场风范。其釉色或天青、或天蓝、或月白表现不一,早期产品,釉层匀且薄,莹润细腻,少见红斑,其胎体也匀薄;自金以后,多见红斑,胎体较之厚重,釉层也厚,完全少了宋代的精细韵味。尤需指出,窑址所出钧瓷残片,是与青瓷相混,而将青瓷产品定为宋代,可较为广泛接受。更应该指出的是:青瓷与钧瓷产品在型制、支烧方法等方面均如出一辙,实为孪生兄弟,单单将钧瓷从宋排除,显得太不“瓷道”,至少,我们不能无视事实。
天青釉碗残片
天青釉盘残片(钧汝兼具)
天青釉碗残片
天青釉盘残片
碗底(窑温不足,发色不成熟)
天青釉板沿洗残片
花口盏残片
天青釉碗残片
天青釉碗残片
天青釉碗残片
天青釉盏残片
天青釉盏残片
天青釉盏残片
天蓝釉器盖
天青釉碗残底(宋金)
天青釉红斑碗残底(元)
天青釉碗残底
天蓝釉瓶残底
青釉红斑折沿盘残片
天青釉碗残片
天青釉碗残片
天青釉红斑敛口碗残片
天青釉敛口碗残片
天青釉碗残片
天蓝釉残片
天青釉碗残片
天蓝釉炉口沿
二、耀州窑系青瓷宋代酒业繁盛(酒税占全国总课税的25~30%),酒肆行业随之兴隆。而在宋代的习惯中,酒肆餐饮具多用青瓷,因此,宋代瓷业中青瓷一直成为主流产品之一。宋代汝州境内,青瓷是绝大部分窑口都有烧造的产品。段店窑的属于耀州窑系的产品器型多样,剔花、划花、印花、刻花、刻印结合等彰显工艺水准;其釉色或豆青、或灰青、或粉青、或梅子显现不一;其釉质莹润,多具玻璃质感,与同期耀州窑产品难分伯仲。
三、青瓷青瓷在北方,虽说北齐、隋代已很成熟,但与南方窑口截然不同,唐以前,“南青北白”是瓷器在地域上的差别。随着越窑秘色瓷贡献皇室,无疑对北方窑口形成吸引,距长安较近的耀州黄堡窑率先在北方升起了一颗青瓷的明星。五代时,钱越国垄断的越窑器,继续承担着贡瓷的作用,至今仍朴朔迷离的柴窑无疑应是烧造青瓷的高端窑口,因此,“南青北白”的格局短时期即被打破,青瓷在北方众多窑口异军突起,在河南,如今的登封、禹州、汝州、郏县、宝丰、鲁山等在宋代是青瓷烧造较为发达的地区。段店窑,除了“二”中耀州窑系的青瓷产品,更值得研究的是大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瓷产品。“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似已记述了昔时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应是建立在产品精良的基础之上,从窑址的遗存之中,青瓷的釉色有若天青、有若粉青、有若梅子,其中青瓷,有与清凉寺、张公巷汝瓷特征极为相近,从段店到清凉寺,应是宋代汝州瓷业较为昌盛地域,此也应为宋晚期形成清凉寺汝官窑瓷的技术基础。段店青瓷,器型繁多,型制精良,胎土淘冶细腻,无不显示宋代一流窑场的风采。至元代,虽与宋代在釉水、工艺诸方面无可比肩,但比其他窑场,仍显优良。
青釉碗残片
青釉碗残底
青釉碗残底
青釉碗残片
青釉侈口碗残片
青釉折沿盘残片
青釉盖罐残沿
青釉盘残片
青釉碗残片
青釉侈口碗残片
青釉盏残片
青釉折沿盘残片
青釉菱花碗残片
青釉菱花碗残片
青釉菱花碗残片
青釉盘残片
青釉盘残片
青釉折沿盘残片
青釉洗残片
青釉盘残片
青釉折沿盘残片
青釉炉残片
青釉盏残片
青釉长颈瓶残片
青釉碗残片
青釉大碗残片
青釉碗残片
青釉盘残片
青釉洗残片
青釉敛口碗残片
青釉侈口盏残片
青釉敛口碗残片
青釉敛口碗残片
青釉碗残片
青釉罐口沿
青釉碗残片
青釉碗残片
青釉碗残片
青釉碗残片
四、其它瓷种段店窑烧造时间跨度达千年,北方窑口瓷种在这里几乎都可得到展现。因本人偏爱青瓷与钧瓷,其它瓷种的标本未多加收集。在此仅罗列少量杂瓷。
唐.花釉罐残底(底对底叠装烧,彩斑液相美丽)
唐.花瓷腰鼓残片
五代至宋早.白釉执壶口
北宋.白釉珍珠地划花梅瓶残片
北宋.白釉点褐彩双系罐残件
北宋.白釉绘黑花器盖残片
北宋.三彩枕残片
北宋.三彩贴塑装饰片(模制)
宋金.三彩灯口沿
北宋.三彩枕残片
宋金.三彩兽足(模制)
宋金.搅釉素烧残片
金.黑釉拉线双系罐残片
金.黑釉拉线双系罐残片
宋金.柿釉盏残片
发表评论:
馆藏&2112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廷怀汝瓷|廷怀窑官方网站 ruci.cc廷怀汝瓷|廷怀窑
首页 > 汝瓷文化 > 汝瓷文化
汝窑天蓝罕见
21:43:32点击次数:192
& &为使读者对汝窑天蓝釉的神奇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先介绍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件器物概况。这件汝窑瑰宝名为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所处时代为北宋晚期,器物高475px,器物口径为145px,足径为210px。1987年才偶然被发现,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现珍藏于河南博物院,为该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 &我国古陶瓷研究员赵青云先生对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有发自内心的感慨:“只有传世珍宝,没有发掘器物,三代考古工作者(解放前后)寻找了将近一个世纪,终于在宝丰清凉寺村(古代属汝州辖)发现了汝窑与汝官窑遗址。很荣幸,我们完成了三代考古工作者的夙愿,其在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中排名第九。”为什么把它排在第九呢?为什么埋在地下千年的汝窑天蓝釉器物能称得起镇中原的唯一一件汝窑文物瑰宝呢? & &因为它是珍贵的汝窑釉色之一,目前在所有出土的或珍藏的器物中,还未曾发现一件完整汝窑天蓝釉器物。就是说,这件尚未让北宋宫廷欣赏到的珍贵器物,神奇地成为河南省博物院第九镇院之宝!暂不说它的出身怎么“根正苗红”,仅就其审美角度看,它仍然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极宝贵而又独一无二的古陈设器物瓷器。因为“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嘛!而作为“陶瓷王冠”,这件完整的汝窑器怎么在当时未呈奉皇上,而留在遗址处呢?因为其它已烧好而又被砸破碎,几乎根本无法再还原的极好胚胎也没能留给后人,而这么好的贵重之物都依然无损地被深埋,或许是要给后人一个惊喜吧,也许是金兵入侵的缘故,才使这件国宝得以深埋吧?这谜底,这个久久难得的国宝,终于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青云教授完整地解破了其中奥妙:“它是被窑工挖坑私藏的——就在一个小坑里,竟然出土七件汝官瓷,件件是珍品,件件是汝窑瓷中的佼佼者。” & &据赵青云先生推算,在世界范围内,弥足珍贵的天蓝器物是无价宝,非常稀有。而开发者唯有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其他的天蓝器物,全都是素面一样的器物。刻花者当然更为珍贵,何况就此一件。这位考古专家对在古汝州地域——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能出土这种世界上唯一罕见汝窑器物,用了一句很有让汝窑传人激情焕发的点评:“如果说汝官瓷是中国瓷器的皇冠,那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这种诗意般的情怀,让汝州94万人乃至平顶山地区,甚至中原地区的近亿华夏儿女多么振奋、自豪、荣耀呀!因为汝窑天蓝釉这一绝世天色,恐怕连书画、文墨、赏瓷造诣很深的大宋朝人,也还未触及到这件汝窑史上第一件瑰宝! & & 这件汝窑天蓝釉瑰宝,不仅让先睹为快的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惊羡不已,同时也让汝窑传承人感慨万千。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汝窑宝物来看,都是从一代一代皇室中留传下来的,惟独这件天蓝釉鹅颈瓶是被挖掘出来的。如果这件汝窑天蓝釉珍宝能被当时的宋朝皇帝拥有,那则是又一种汝窑天蓝釉的传奇。这件汝窑天蓝釉瑰宝不仅只是北宋汝窑瓷器皇冠上的明珠,亦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杰作。因此,它又以极其珍贵的身份,代替了中原也很能称得起镇院之宝的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仰韶彩陶双联壶、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安阳北齐出土的黄釉扁壶、洛阳南郊出土的唐代三彩骆驼及牵驼人物俑、南阳方城出土的钧窑玫瑰紫葵花盘、明代藩王周景王墓出土的元代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等六件罕见的文物,成为陶瓷类器物中唯一入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珍宝。 & &1988年9月,在鲁山段店古汝窑遗址已发掘出残破天蓝釉汝瓷缸,经鉴定属唐代早期产品。而在现汝州境内已发现近40座汝窑遗址中,大峪乡的黄窑遗址、班庄遗址、大宗窑遗址、棉花窑遗址等均发现有北宋天蓝釉汝瓷片。原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叶喆民先生等不辞劳苦,实地考察的11座古窑址中,8座都烧天蓝釉瓷器,其工艺有的非常精致,在流失近千年的岁月里,这种光泽神采依旧,令人感叹。 & &话又说回来,1963年,汝窑已恢复研制10年的光景,实验人员在烧造豆绿釉色时,忽然发现窑内出现了天蓝色,因成因不明一直迷惑不解。从古汝窑天蓝瓷片中可以看出,釉色的厚度呈乳浊状,均对天蓝釉呈色有一定的积淀作用。后来,实验人员在煅烧骨灰时发现,釉色与骨灰接触部位,所呈现出来的色泽更显不出天蓝的那种优美、恬净柔润。于是在釉料中依次加入1一10%的骨灰进行连续试烧。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0.5%~1%的骨灰,即可达到天蓝釉较理想的色彩。这与河南省目前的第九镇院之宝一汝窑天蓝釉鹅颈瓶非常接近。但是这种天蓝釉质内所含黑长石比汝窑豆绿窑的含量高,窑内一氧化碳含量约在10~15%,釉层厚度要求在1~1.5毫米,以防止坯体裂痕和釉色窑变的不稳定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汝窑人已初步掌握了这种窑变机率,并在汝窑恢复20年后的1983年通过了河南省科委组织的专家进行的鉴定,说明汝窑故地利用当地原料已试制出了比较接近久已失传的汝窑天蓝釉。研制结果表明,汝窑天蓝釉中的氧化铁是形成此釉的主要着色剂。随着釉的熔融过程,铁的氧化合成,釉色和还原气氛的加重及温度的提升而显现天蓝或月白及天青等釉色;以天蓝釉为例,是釉内因硅含量较高而出现部分游离状态二氧化硅SiO2:又可与釉料中的磷P20S在高温下与氧化钙CaO合成为C~P0,在釉料中析出,并使放射到其上面的光线形成不规则的反射所散发的光束,就产生乳状效果。这种乳汁釉则更衬托了天蓝釉之蓝,而天蓝釉中的TiO2:(氧化钛)又能使天蓝釉色更加深沉、含蓄,或许这就是汝窑天蓝釉鹅颈瓶乃神州之宝的奥妙所在吧。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一个人的舞台,
快乐唱歌悲伤舞蹈,
也许冷清却分外妖娆,
无数个心情无数个味道..我喜欢结识各界的朋友,爱好护外运动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122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河南省鲁山段店古汝瓷揭秘(图)',
blogAbstract:'图1 窑具',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3,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一个人的舞台,\r\n快乐唱歌悲伤舞蹈,\r\n也许冷清却分外妖娆,\r\n无数个心情无数个味道..我喜欢结识各界的朋友,爱好护外运动',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段店汝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