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人的吃苦这边做什么投资少能挣个养家糊口,不怕吃苦!

赚钱要学温州人?
赚钱要学温州人?
温州人天生就有做商人的一切特性!所谓“家家有项目,人人当老板。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温州人的商业头脑无与伦比,然而温州人之所以叫“温州人”,更在于他们强大的行动能力。温州人坚信一个概念:再好的创意也需要行动去实现:再多的商机也需要自己去把握:再大的钱也需要一分一分赚起……   本书作为畅销财经书《温州商规》的实战宝典,从生意的实际运作角度,为你总结了温州人赚钱做生意的四个实战秘诀:精明、行动、厚道、套路。   温州人有胆有识有思路,这是精明;温州人敢干肯干玩命干,这是行动;温州人重誉守信能忍耐,这是厚道;温州人抱团赚钱走捷径,这是套路; 千本生意经比不上一本实战宝典,想赚钱,就要学温州人的实战宝典— —学精明,学行动,学厚道,学套路。&&&&&&&10  为什么赚钱要学温州人?因为他们的创富故事,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 ,而是发生在身边实实在在的故事,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也是所有人能够学得会的。 ?  ?  ?  ?  温州人能够赚钱的原因就是他们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当初,因为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恶劣自然条件,养家糊口都不容易,更别指望发财了。因 此想活命的温州人宁愿掉头,也要创业。?  为了创业,“三无”的温州人选择了“五低”这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创富之路。“三无”就 是温州人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五低”就是他们创业的项目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 程度低、产业层次低、企业组织形式低。?  温州人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呢?没有本钱,就从生产皮鞋、服装、眼镜、打火机、 低 压电器之类的小玩意入手;没有技术,就“偷师学艺”,靠模仿起家;没有市场,十万推销 大军就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打开全国各地的市场。因此,温州人创业能 够迅速取得成功。?  按照某些理论看来,温州经济“低级落后”,温州人成功非常“不合常理”。但他们的创业 之路却符合了中国的国情、文化背景以及发展阶段的特点。因此,他们开始起步时,小企 业、小商品、家族化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此外,温州独特的创业模式是最具可学性,也最容易模仿的。一是因为他们创业前往往是 很普通、很平凡的人;二是因为他们没有资金与技术照样白手起家。因此让人们感觉他们的 创业史是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他们才是亲切的邻居,是身边的榜样。他们的赚钱 故事是可以模仿、可以复制的,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也是能够学得会的商业教科书。?  ?  ?  ?  (一)人人都想当老板?  “家家有项目,家家有老板”、“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人人都想当老板 ,这就是温州人取得成功的巨大的动力。?  温州人的老板情结?  1983年,在西北大学的校门口,一名大学生到修鞋摊上补鞋,补鞋的是温州乐清的一位 姑娘。大学生怜香惜玉似的说:“一个姑娘家给人修鞋不怕人看不起吗?”姑娘反唇相讥道 :“ 一个大学生穿着破鞋不怕人看不起吗?”“你以后打算干什么?”“当老板。”“你没有钱 怎么当老板?”“我这不正在挣钱吗?”修鞋姑娘的愿望是当老板,这是温州人老板情结的 真实写照。?  有一个很有名的民间顺口溜: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钱少,不到东北不知道 胆子小等等。如果要增加一句话,那就是“不到温州不知道老板有多少”。?  人在贫穷的时候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逆来顺受、安于现状,不去设法投资、理财,其结 果当然是永远没有钱,除非有天外之财从天而降。另一种选择是设法去理财、投资。?  创业有这么一些好处:独立?性,“?自己当老板”滋味很爽;赚更多的钱;没有下岗的担 心, 是30岁退休还是80岁退休,自己说了算;能为家人、亲朋好友提供就业机会;具有“挑战性 ”,能丰富自己的人生。?  当然创业也有很多弊端:收入的波动性,这个月可能赚3万元,下个月可能赔1万元;市场竞 争激烈;责任繁重,创业者是一个超级兼职者,例如推销员、采购员、杂 务员、设备维修人员等;工作的时间长,甚至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财物损失,所有的损失 都是老板自己身上的肉,这种感觉太直接太刺激;受到很多法律、法规的限制。不处理好这 方面的问题,不仅赚不到钱,可能还有很大的麻烦;最后当然是失败的风险,有可能损失所 有的投资。?  有的人不敢创业,是因为他们老是夸大创业的弊端,生怕创业会使自己的成本是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所以束缚了手脚。而温州人敢于创业,是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创业的好处,由 此来激励自己的信心。即使失败,大不了又从弹棉花重新开始。?  黄中超在20世纪80年代,不安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离开了乐清老家只身北 上,踏上了东北这块充满传奇色彩的黑土地,推销一些乐清产的电器。?  一次聚会上,几个朋友谈笑间随口说了一句:“酒店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吃饭,开家酒店肯定 赚钱。”就是这么一句话,让黄中超真地拿出创业时所赚的100万元,在沈阳开了温州人的 第一家酒店——温州大酒店。?  由于对酒店行业一窍不通,经营1年后,他把100万元赔了个精光,辛苦近10年的积蓄付之一 炬。但黄中超很快从消沉中重新站了起来,继续着他的老本行,耐心地经营着机电行业,等 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地房地产行情“涨”声一片,黄中超看出了其中的巨大商机,成立了 中乾房地 产开发有限公司。他吸取了经营酒店时贸然跟进的教训,先谨慎地涉足一些小项目。经过几 年的观察和实战,黄中超逐渐熟悉了这个行业的市场行情,摸清了其中的运作规律。近几年 ,黄中超的公司发展越来越快,项目越做越多。?  大小老板多如牛毛?  如今,温州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占了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8?8%,工业产值占了96%,税收占 了 70%,外贸出口占了95%。全市拥有20多万个体工商户、13万非公有制企业。温州在全国各地 经商的有15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0%以上,还有50万人左右分布在世界各地。由此可以看 出“温州人人当老板”这句话名不虚传。?  温州无疑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一夜之间会诞生十几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 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每年以三位数的速度猛增。这个深藏在浙江南部山区的城市,民间 财富到底有多少?大小老板究竟有几个?是一个谁也不能得知的神秘数字。?  温州有一句名言:家家有项目,家家有老板。虽然像广告语,但并不夸张。“宁为鸡头,不 为牛尾”渗透到了温州人的骨子里。人人想当老板,这是温州人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套用这句话就是“不想当老板的温州人不是真正 的 温州人”。正是这种强烈的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愿望,让成千上万的温州人背起行囊,天南 地北地四处闯荡,寻找当老板的机会。为当老板,甘愿冒险。?  温州人的老板有大有小,大的如正泰的南存辉、德力西的胡成中等人,年营业额在几十个亿 ,个人所 得税也成百万在上缴。小的如开个理发店、杂货铺,夫妻俩自己进货,只雇一两个营业员 , 自己就是小店的老板。而在温州人的观念里,无论大小,都希望自己做老板,做老板是他们 的目标,因为做老板和当雇工的感觉不同,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温州人宁愿做只挣1万元的老板,不愿做年薪10万元的总经理。因为做老板可以通过自己的 努力将生意作大作强,作到几十上百亿的规模。何况当老板在精神上有一种优越感,人格上 更独立。能自己做主,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赚了有成就感,赔了有刺激感,在这 赚赚赔赔当中玩的就是心跳,虽然惊心动魄,但能欣赏倒波澜壮阔的人生。?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是温州人老板情结的最好写照。“鸡首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 ,乃出粪”。温州人几乎个个想做老板,他们几乎没有“找工作”、“就业”的想法,只有 “找生意做”、“当老板”的念头。?  一个温州人说:“在温州,即使你做了微软的CEO、IBM的总裁,都还不如一个小卖部的老板 ‘ 值钱’。”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是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温州人的老板情结。因为他 们认为,自己为自己干,哪怕“事业”再小,但因为它是自己的,干起来才有劲,才能铆足 劲去干。?  因此,温州人人人都想当老板。现在,在温州打工的几乎都是外来人口。温州人即使在工 厂当管理干部,下班时一定要换下制服才走出工厂,怕被别人知道是在给别人打工而没面子 ;就是那些暂时打工的温州人,今天是打工仔,明天就会争取入股,后天则可能成为行业中 的竞争对手。正是这种人人想当老板、自己创业的精神,把温州推向全中国最富有的城市。 ?  打工没人要,只好做老板?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一位农家老太太看到了一个赚钱机会:收购兔毛。老太太坐不住了,可 她 大字不识一个,普通话不会说一句,怎么办?于是她请人帮忙写了两张纸条,分别放在左 右两个口袋里。一张是:我是温州平阳人,请帮我买车票;另一张是:我收购兔毛,每斤多 少钱。就凭这两张小纸条,老太太做出了许多年轻汉子都不敢做的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赚了十几万元钱。?  类似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大老粗办企业、小皮匠办工厂、白手起家创大业、不会外语的老太 太敢出国创业……有温州人这样自我调侃:“我没有学历、没有专业技术,打工没人要,只 好做老板。”这不是温州人的无奈,而是恰恰说明了温州人个个都想当老板并不只是耽于 幻想,而是凭借其胆识与行动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温州人有强烈的老板情结和致富欲望,使得他们非常勤劳,敢于冒险,勇于闯天下,即使在 艰苦的地方,也能寻找生机,生根发展。“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生动的写照。像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就是由补鞋、做小买卖起步的。为了 创业,他们挤过火车,睡过阁楼,吃过方便面。?  有一对温州夫妇早年到意大利闯天下,两个人在一家皮包工厂打工,一个每天面对的是数不 尽的皮革;另一个则是一天要洗14个小时的盘碗。虽然如此辛苦,但自己当老板一直是他们 的梦想。?  为了可以更多的接触老外,有更多学习外语的机会,趁机积累更多的社会信息,洗碗的 选择了跑堂,打工的则替一个亲戚做推销。经过两年的积累,他们开起了一家工厂,一个在 家做箱包,另一个则专门负责接单送货。在紧张而幸福的生活中,夫妇两人怀着共同的理想 ,彼此勉励:努力、奋斗!?  奋斗了5年之后,一个大客户建议他们代理名牌服饰,因为他们的所在地米兰是前卫服饰之 都。 虽然在时装之都做服装生意这事他们从来没想过,不过还是对这个建议做了详细的分析。在 米兰有10万华人,12万亚洲人,而且每年还有200万的旅游人士,所以代理名牌服饰,只要 有好的产品和客户群,生意应该没问题。?  机会来了,夫妇二人将几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在米兰市中心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店面 , 他们的第一个名牌商店就开业了,专门代理范思哲、华伦天奴、乔治等名牌。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与亚洲及中国大陆的旅游团签订了协议,被定为指定购物商店,在华 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夫妇俩的老板梦终于梦想成真了。?  为了圆自己的老板梦,温州人就是这样尽量抓住一切机遇,见缝就钻。不怕苦、不怕累,甚 至不怕坐牢,只要有钱赚,就甩开膀子大胆干。?  温州人靠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靠他们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靠 他们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靠他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精神,造就了一个 又一个神话。?  有专家归纳得好,温州经济是温州人的经济。温州经济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温州人有着可贵 的独立自主意识与强烈的创业欲望,简单点说就是老板情结。在温州人的词典中,没有“下 岗 ”二字,他们把“下岗”叫“站起”。即从原来的岗位上站起,换个位置再创新业,不找政 府,靠自己。人们说,外地人下岗找政府,温州人下岗找市场。温州人的口头禅是“我要干 ”,而不是“要我干”。他们说,自己的事找别人干什么,自己干不行么?这就是温州人! ?  ?  ?  ?  (二)生意合伙做,有钱大家赚?  温州人喜欢合作,善于合作,追求双赢。他们有钱大家赚,结果是大家都赚 了钱。?  合伙创业容易成功?  有两个饥饿的人,遇到了一个慈祥的老人,甲要了一篓鱼,乙要了一根鱼竿,然后就各奔东 西。甲将鱼吃完后没几天,还是活活饿死了;乙想去海边钓更多的鱼,结果还没走到海边, 也饿死了。?  如果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一起去海边钓鱼,那会怎么样呢?两人先吃甲的鱼,到 了海边后,乙钓鱼让两人吃。如此不仅不会饿死,说不定,两人还会从钓鱼发展到捕鱼,到 最后成立渔业公司呢!?  这个故事说明:人心齐,泰山移。合伙创业是一种容易成功的创业方式。?  温州人就有合伙创业、联合投资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温州人完成了原始积累, 他们就集中资金、人才、技术,自发地搞起了股份合作,而股份合作的结果又加快了他们的 资本积累。?  温州人面对一个巨大的投资项目,一个人没那么多资金的时候,就是通过大家合作,共同集 资,来瓜分这块大蛋糕。几年前,有一位温州老板到四川考察,决定投资兴建一座自贡温州 商城,资金需要3亿多元。虽然他自己没那么多钱,但他组织了60多位老乡共同集资,将这 个项目很快拿了下来。就是采取这种民间资本的合作方式,他在四川先后投资建起了乐山温 州商城、三台温州商城、营山温州商城,这些商城的开发兴建,又吸引来了几千名浙江商人 以此作为阵地,从事各种经营活动,他们相互协作,在巴蜀之地,形成了一股很有气势的力 量。?  温州人联合投资,钱不够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对于许多项目,一家独自做,钱也够用。有的 商人搞合伙做生意多半是因为资金不足或者想减少风险,而温州商人则是在骨子里有那种“ 生意一起做,有钱大家赚”的合作意识。?  同一个行业的温州人,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也特别好,彼此之间能帮上忙的一般都会 帮忙。比如有顾客到某店里买一开关,该店里没有,于是老板打个电话给另一家温州人开的 店,对方就会很快地送来,赚的利润两家平分,这种经营方式既可节约资本也很灵活。?  他们对合作的理解就是“两个分享,一个分担”。分享是利润的分享,有钱大家一块儿赚, 我有好项目想着你,你下次遇到好项目也想着我。分享还是指智慧、信息、人才及社会关系 等一切资源的分享。董事会上集思广益,反复论辩,把问题分析得透彻。如果一个项目,所 有的董事都给予肯定,达成共识,能不成功吗?除了集体的智慧和判断,天南地北的信息凑 上来了。缺一个某方面的人才,有人推荐,大家比较着选定。需要疏通某方面的关系,你不 熟悉他熟悉。这就叫资源的“优化组合”。?  一个分担就是风险的分担。凡投资都有风险,万一失败了让一人独自承受可能就让他永远都 难翻身了。大家分着承担,谁也不会伤筋动骨。他们有10万块钱,宁愿与别人合伙投资到10 个项目上去,每个项目投资1万元,也不愿意独自一个人投资一个10万元的项目。因为投入 到10个项目中,即使一两个做失败了,其余的仍有收益,始终保持收益的稳定。?  善于合作?  温州人不仅喜欢合作,而且善于合作。?  2003年3月,温州服装界的代表性企业——夏梦集团与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杰尼亚服饰集团公 司 正式签约合资,在温州组建新的合资企业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合资前,彼此之间已经 有过两年非常愉快的合作历史。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的是,夏梦集团董事长主动放弃了与意 大利杰尼亚服饰集团公司的合资公司“总裁”一职,董事长陈孝祥非常诚恳地说:“我觉得 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带领好一家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强迫自己上,可能会把 新公司搞砸。”?  2003年5月,一个由温州著名的八家制锁龙头企业合资成立的强强集团宣告成立,首期注册 资金1亿元。在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中,完全按照国际企业构架标准进行了股份制划分,出资 的八家公司各选派一名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并按出资比例确定了八位董事的所占股份,从 5 %到18%不等。合资公司董事会还特别规定,所有股东的直系亲属不得进入集团管理层,其目 的就是为了增强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2003年10月,温州著名企业家杨瑶义与山东长城实业集团总公司合作,成立了占地20万平方 米、单层面积3万平方米的全国服装经营面积最大的——山东济南温州服装批发广场。杨瑶 义说 :“自己不缺钱,但为什么要和别人合作呢?因为合作的同时不仅能充分发挥1+1>2的资源 优势,更重要的是同时将先进的经验、优秀的人才、科学的管理、超前的意识等诸多现代化 企业必须具备的竞争条件统统一网打尽。”?  从这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温州企业和温州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上就可以看出,温州企业家们十 分注重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十分喜欢合作而且善于合作。正如杨瑶义深有体会感慨的那样: 联合才能成为列强!?  20世纪80年代初,杨瑶义就率领被北京服装界戏称为“杨家将”的杨家四兄弟来北京打拼, 从王 府井百货大楼承包柜台淘到“第一桶金”后,杨瑶义就带领着3个弟弟开始大踏步的扩张 和并购。北京天乐服装批发市场的空前成功,无形中极大的增强了杨瑶义放手大干的信心。 随后北京京温服装批发市场、北京众人众轻纺市场、新疆新奇服装广场、新疆温州商贸城等 一批在全国服装界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的成功开发,使杨瑶义成为温州服装市场举足轻重的 代表性人物。?  杨瑶义为什么要选择合作呢?因为他仔细分析过这样一种现象:就是 老总占公司的股份比例越小,公司发展得越快,老总的财富总值也越多。比如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虽然只占微软公司17?15%的股份,可他却是世界的首富。?  在杨瑶义所熟悉的一些温州企业家身上,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1984年,吴志泽担任董事长的浙江纳士制衣有限公司,一直在生产“纳士”牌服装。发展到 1996年,公司总资产已经递增到了2000万元的平台上。就在这一年,纳士公司联合浙江报喜 鸟制衣有限公司、浙江奥斯特制衣有限公司和另外10多家业务协作企业,注销了原来的公司 ,重新注册组建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从1997年开始,报喜鸟集团一直在全国服装行业销售 收入、利税收入列百强之首。并且与世界服装著名品牌——意大利“玛佐尼”建立了战略合 作 伙伴关系。虽然吴志泽及其家族在报喜鸟集团所持有的股份下降到了20%,可是吴志泽的个 人资产却一直在快速递增。?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就是合伙做生意需要平衡利益,合作的原则应该是双赢。能赚钱 的人总是最能与人合作,与人分享,互相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双赢是合作的基础?  聪明的企业很少单打独斗,他们都是在发展中设法与他人合作,利用别人为自己服务,同时 让别人也能得到好处。耐克鞋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供应商,但它居然没有自己的工 厂,也没有一个做鞋工人。但它在全世界,有50多家工厂是它的合作伙伴,每年为耐克生产 9000万双运动鞋。?  与人合作不是占人家的便宜,让人家替你卖命,而是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追求双赢,让大 家都有好处、有利益。比如耐克,它节约了生产成本,能将精力专注于品牌的推广,只要耐 克不倒,而为它生产的企业肯定也有利可图。?  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就是以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个傻瓜老想着什么便宜都要占,认为让对方 赚得越少越好。要知道,能做生意的人都不是傻子,如果欺人太甚,最终自己什么好处也捞 不到。?  “一汽”集团最初选择合作伙伴时,选定的是克莱斯勒公司,并成功地与之签订了轻轿车两 用发动机 的合同。但这时,克莱斯勒却贪得无厌,在一汽引进整车的时候,自以为奇货可居,便提高 报价,想趁机捞一把。不得已,一汽只好放弃克莱斯勒,转而把目光投向大众。诚恳务实的 德国人很快和一汽签订了合同。现在,美国人看见中国到处都是奥迪的时候,才知道有一种 心痛叫后悔莫及。?  双赢才是真的赢,这个观念已经是现代人的共识。真正成功的商人,不在于赚了多少钱, 而 在于帮别人赚了多少钱。帮过的人越多,自己今后赚的钱也就越多。总之,既然“生意合 伙做”,那么一定要“有钱大家赚”。?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他很早就认识到了“有钱大家赚”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此, 南存辉曾经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股权分流。?  南存辉股权第一次被稀释是在1990年,南存辉把他的几个亲属南存飞、朱信敏、吴炳池及林 黎明四人揽入正泰成为股东。南存辉靠股权安排,完成了正泰大厦至为关键的基础构建。从 股权安排上看,南存辉的股权占60%,其余四人分享剩余的40%。?  此后,正泰开始了快速扩张时期。从1991年到1993年,南存辉以股权为利器将30多家外姓企 业招至正泰麾下,而挂正泰品牌的产品则数以千计。至1994年2月正泰集团组建时,成员企 业已达38家,股东近40名。此时,正泰净资产5000万元,南存辉个人股份在集团中的比例下 降到40%。这是南存辉股权的第二次稀释。?  连续数年的非常规扩张中,正泰也出现了罕有的混乱局面:同类产品可能有数家正泰子公 司同时生产且在市场上展开竞争;获准以正泰品牌冠名和未获准冠名的产品从同一个厂家流 入市场,直接冲击正泰产品;正泰参股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与南存辉发生冲突如此等等,令 南存辉等人备感头疼。?  此时,集团构架重组势在必行。而唯一可取的方案就是再次稀释股份,通过相互持股不断吸 纳同类企业。于是1998年,南存辉股权第三次大幅度稀释,他本人只持有28%的股份。?  从最初持有全部的股权,到后来只持有正泰股权的28%,每一次当南存辉将自己的股权拿出 来,分流到别人口袋里去的时候,都带来了企业的高速成长。表面上看南存辉吃了亏,其实 不然,虽然南存辉的股份在不断下降,但在2003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南存辉却以1?1亿美 元的资产名列中国首富排行榜的第93位。?  无论做人做生意,最好的结果就是双赢。双赢实际上也是现代社会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 个准则。如果说人与人在一起相处,什么事都想占先、占便宜,你肯定与大家相处不好。 因此 ,温州人在商业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一人性的特点,与对方分享利益,让对方觉得有利可图 ,以便于顺利地做成生意。?  ?  ?  ?  (三)“温州军团”抱团打天下?  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既是温州人最初创业的资本,也是其今日 横扫商场的利器。?  团结互助的温州人?  温州人具有很强的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团队观念,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在心 理上总有一种无法否认的同胞关系,通过各种渠道保持联系,而且都能以为自己的同胞提供 帮助而感到自豪,把援助别人视为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他们依靠血缘、亲戚、老乡等关系为 纽 带而连接起来一个个的团体,一个团体内的人是非常团结的,相互是很信任的,也是很有战 斗力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温州人在火车上被外地人欺负了,眼看就要不敌,这个温州人 大喊一声:“火车上有温州人吗?我被外地人打了。”结果,火车上所有的温州人都跑到他 的身边, 狠狠教训了外地人一通。这则故事可能有夸大其词的地方,但温州人的团队精神却是不容置 疑的。温州人的地域观念也明显地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强。?  比如在以温州人为主的北京“浙江村”里面,温州人在对事物作评价时,往往会说这样的话 :“你也知道,对这样的事情,在浙江村都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们的意识中,对事 物的判断标准首先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浙江村这个团队,体现了他们对团队强烈的归属 感。?  与浙江村相比,以废旧物品回收、拾荒及运输为生的河南村、以土特产经销为生的河北村 、小 保姆成群的安徽村、以清真饮食业为生的新疆村等“村落”,他们只是简单的人员聚集,没 有 形成固定的产业方向,更没有凝聚力。有的“村落”早已名存实亡,或者由于城区改造而不 复存在了!?  “抱团打拼天下”是温州人经商的一个绝招,他们总是一队队、一群群地出现,无论在哪个 国家,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当一个陌生的城市,当出现了第一个“闯生意”的温州人,那么 ,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随后,这个城市的这个行业中便会有一群温州人。?  现在,温州人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做生意,和温州人这种特有的互助精神是分不开的。有一 对在意大利做生意的乐清夫妇,是由华侨亲戚介绍到意大利来的。他们先在亲戚的工厂务 工,有了积累后,自己开了一家餐馆,餐馆需要帮手,于是又叫了国内的亲戚来,亲戚有了 足够的资本后又自己当老板,然后又带自己的亲戚过来,十几年来,带出来的人一共有七八 十个了。犹如滚雪球一样,这个队伍越来越大。?  温州人没有权势背景,没有雄厚的本钱,也没有技术、人才这些创业必须具备的条件。他们 中的大多数人原本都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厨师、小贩,甚至是一些失业者,他们的成功绝 不是交了好运,而是能够紧紧地团结起来,用集体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抱团是创业的资本?  因为能够抱团打天下,温州商人无论到了哪里,都可谓战无不胜。他们攻伐之术的特点是 :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 寨,绝不后撤。?  黄永坤先生和他的几个合作伙伴,他们有着温州人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他们在商海打拼多 年,从 温州到郑州,从绍兴到江苏,从闯市场到做市场,所到之处无不满载而归,创造了数不清的 财富传奇。?  2004年年底,他们以温州人特有的“嗅觉”发现高邮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于是决定 斥巨资在高邮打造中国纺织服装业“最新版”的市场“巨舰”。为了中国纺织服装城项目早 日开花结果,扬州和高邮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也竭尽全力为这个扬州地区一次性投资规模 最大的项目提供服务,全力支持促进中国纺织服装城项目在高邮实施。建成后的中国纺织服 装城将把高邮服装、箱包、鞋产业优势与全国、全世界的市场资源优势嫁接在一起,最终形 成“大产业、大流通、大财源”的格局。?  高邮建造中国纺织服装城的消息传开后,许多温州商人立即闻风而动,纷纷加盟这个市场。 受他们的影响,宁波、杭州等地的浙商也纷纷来中国纺织服装城参观考察、签约入驻。浙商 们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和经营门路,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成熟的经验,在为高邮人提 供经商致富机遇的同时,也为高邮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统计,现在温州有近160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还有近50万人在海外创业。这些海外创业 的温州人,更是将“抱团打天下”作为其生存与发展的法宝。?  比如在美国经商的23万的温州人,他们的生意遍布美国各州,大到超市、小到地摊。在某些 地方,热闹街道两旁的商店,有超过一半的业主是温州人。还有许多推着小车走街串巷的温 州人。这些温州人虽然摆摊摆得近,但是不仅绝不会互相抢生意,反而会相互间帮忙的, 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温州人。还有很多温州人来到美国的时候一无所有,但他们能够靠温 州老乡的大力帮助,开始自己的小本生意,然后一步步成为了大商人。?  从西部的伊犁、乌鲁木齐到东部的青岛、大连,从北部的漠河到南面的海口,从北半球的欧 美到南半球的拉丁美洲、非洲,到处散落着的温州人就是这样依靠亲戚朋友,亲帮亲,戚帮 戚,积少成多,逐渐富裕起来了。而且,“抱团”还是温州人远离家园而没有失去精神家园 的依靠。远离家乡的温州人,需要精神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从异国他乡所能获得的,有 了老乡关系,有了亲戚朋友关系,在他乡也能化解不少苦恼和寂寞,尽管有时候兄弟之间也 会反目成仇,但是在困难关头,“上阵还是父子兵”,有了这种社会关系,就可以排解不少 问 题,至少从精神上得到了支持和安慰。这就是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在外地建立商会的原因之一 。?  不少是文盲或半文盲的温州人,他们都敢闯天下,而且还都能闯出一片天地来,这是 温州人令人赞叹、令人信服的地方。对此现象,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比如温州人能 吃苦耐劳,又比如温州人精明,又比如温州人胆子大等等,这些说法也没有错,但最关键的 一点,那还是温州的团结的特点以及互助精神,这是他们创业的一个资本。?  独特的融资方式?  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商业行为。抱团打天下相对于单打独斗的优势在于 ,凝聚力比较强,可以把市场经营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温州人是依靠血缘、亲戚、老 乡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所以一个团体内的人是非常团结的,相互是很信任的,而且, 现代商战愈来愈激烈,单靠个人力量干出一番事业的几率将会越来越小。?  比如,温州人独特的融资方式就能看出其团队精神。温州人只要口袋里有100元,就敢当老 板。因为他们有可能将这100元奇迹般地变成1万元。这与温州人独特的融资渠道有关。?  资本对于商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本钱,向银行贷款是许多下海经商的人筹措资本的有效方式 。当初,一清二白的温州人没有能耐从银行里贷款时,他们采取的融资方式既古老又实用 。?  如果某个温州人急需一笔钱,用来进货或开办一家商店,可以出面邀请友人、亲戚、朋 友、同乡 参加,讲明用钱的理由。若需用10万元,而邀到了20个人,那么第一个月20个会员每人出 5000元,凑够10万元。?  温州人陈颂楠下海之初亏损了40多万元,这40多万元是欠银行的,国家的钱是不能赖账的, 当时他身上仅有500多元,他就用这500多元钱摆了两桌酒,请了20个朋友。他在酒席上坦言 自己的困境,希望朋友们助一臂之力。当时在座的20个人全部答应每人借给他2万元。要知 道 在20世纪70年代,2万元人民币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即使在温州,万元户也很少见。 而且,他的这20个朋友有的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帮他到亲友处去借。3天之后,40 多万元就送到了他的手中。?  这种独特的融资方式把不少温州人推上了老板的位置,也正是这种方式构筑了温州商人以亲 戚、朋友、老乡形成的生存网络。而大家皆为老板,更给这网络增添了活力。开发油田的商 人王荣森,其480万元资金中,有230万元就是自亲友处筹集到的。挟资1?5亿元到上海南 汇创办剑桥大学的周星增,也是依靠这种方式筹集到了数千万巨资。现在温州人有钱了,银 行也对他们露出了笑脸。然而大多数温州人,仍喜欢这种融资方式。?  当年,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以手工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温州 人,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 会 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温州人就慢慢地聚到了一 起,齐心协力地在当地的某个项目的经营上取得绝对的优势。比如,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 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  现在,当温州人有了资金积累之后,“抱团”的优势就更加显现出来了。有人要开店,亲戚 朋友都会解囊相助。随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与经营节省了大笔的成本,使温州店的经营之 路非常快速平稳。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他们不断地从家乡找来兄弟姐妹一起做,所以很多 人出来的时候孑然一身,回乡探亲时已经是拖亲带属十几口人。?  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  如果说温州人最初的“扎堆”只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属于无意识合作,松散且局限于 亲友,不确定性明显。那么现在,温州人已经从“扎堆”升级到了团队精神,开始有意识地 联手出击。?  比如频频出击于全国各地的温州购房团。当年,10万温州人走四方,推销他们的皮鞋。今 天温州人又有10万人,携带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天量资金,上青岛,下苏杭,到处一掷千金 ,购买房产。温州人现在终于开始显示自己的实力了。他们一举一动,开始牵扯各地大老板 、银行的目光,甚至惊动了政府官员动用政府的力量进行疏导。?  不仅在国内早就没有对手,就是在欧洲,温州人抱团拼搏,犹如现代版的成吉思汗:攻城 略地,攻无不克。?  温州人的店延伸至巴黎郊区93省,环巴黎市郊一个大圆的范围内,其间分布着上千家温州餐 馆。在巴黎市区或罗马火车站出口,你能看到成百上千家店铺绵延数十里驻扎着清一色的温 州兵团。温州人把店铺从小路开到大路、小街开上大街,形成发散式集市。他们又以高价买 下周边所有的咖啡店、面包房、洗衣店等,统统做服装批发。?  温州人还霸气地引发了当地区政府和市民的集体罢工抗议,原因是温州人打破了法国人早 上 面包、下午咖啡生活的生活习惯。他们抗议的理由就是:店铺都让温州人卖衣服了,我们去 哪里喝咖啡啊??  就是这种抱团打天下的团队精神,使得温州商人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可谓战无不胜。何况, 从最初的无意识的“扎堆”版本升级到现在有组织的“团队”版本,使得温州人更加如虎添 翼。有的商人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用手指和他们的拳头在打架,焉能不败??  
发表评论:
馆藏&52864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人都是做什么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