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胜锋山东花生什么时候上市市的?

本公司坐落于中国山东省滨州市,供应pvc,求购pvc,欢迎惠顾!
换一批猜你正在找
推荐企业最新入驻
卖家暂时不在线,留下联系方式,卖家会主动联系您
*我要采购:
我的姓名:
留言内容:谁将是第17家上市券商 6家争锋料首创胜出
  日 06:48 证券日报 
  编者按:随着国海证券借壳SST集琦尘埃落定,第16家上市券商即将诞生。那么,在券商竞相冲刺IPO的大潮中,谁将是第17家上市券商?本版通过比较、分析,遴选出最有可能率先上市的6家券商。
  谁将是第17家上市券商 6家争锋料首创胜出
  首创证券:
  或成券商借壳上市最后一单
  在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国海证券完成对SST集琦的借壳上市后,仅剩一家已公布重组方案的首创证券。
  S前锋一季报披露,公司与首创集团进行资产置换、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首创证券的重组方案正在履行审批程序,尚未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复。
  2006年11月,S前锋披露重组方案;2007年1月,该方案获得S前锋股东大会通过。根据重组方案,S前锋首先将以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首创集团)持有的首创证券11.6337%股权及现金6117.79万元进行置换;之后,S前锋以新增股份的方式向首创证券股东置换取得剩余88.3663%的股权,吸收合并首创证券。首创证券实现“借壳”上市。
  然而,自2007年2月进入审批程序至今已3年多,首创证券借壳一事却仍未获得实际进展。有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IPO,借壳上市没有太大的财务指标压力,所以券商自身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将最终决定公司的借壳方案能否获得管理层批准。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9年度券商排名显示,首创证券的各项指标均排在中位数之后,排名最靠前的净利润也仅以3.1亿元排在第61位。其他的如总资产以64.6亿元排第71位;净资产以13.4亿元排第72位;净资本以19亿元排第73位;营业收入以6.6亿元排第73位。
  公开资料显示,首创集团同为首创证券和第一创业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首创证券46.15%的股权,持有第一创业47.27%的股权,均为实际控制人。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不得与实际控制人存在同业竞争,即 “一参一控”规定。因此,S前锋在2007年1月发布的《资产重组报告书》中明确指出,首创集团要及时解决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首创集团承诺:保证在合并发生后尽快通过将第一创业证券的股权转让给S前锋或无关联第三方,或通过降低首创集团在第一创业证券的出资比例,使首创集团成为非控股股东及非实际控制人的方式解决该同业竞争问题。
  为了给首创证券借壳铺路,日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挂牌转让第一创业证券13.81%的股权将持股比例降为34.46%。2008年12月底,第一创业网站发布声明,公司已成功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已由之前的7.47亿增至15.9亿元。而首创集团并没有参与这次增资扩股,目前,新股东进入后首创集团在第一创业的持股比例已降至15.72%。从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的各项指标上看,第一创业明显优于首创证券。首创集团“割爱”第一创业就是为确保首创证券顺利借壳上市。
  今年5月13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于上市公司借壳上市事宜予以规范。这份征求意见稿提出,“借壳上市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属于金融、创业等特定行业的借壳上市,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今后或将不能通过借壳上市。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首创证券的借壳在先,按照新老划断,首创证券或成为A股最后一家借壳上市的券商。
  西部证券:
  自营业务成绩骄人 上市条件基本具备
  去年,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武曾在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纽银基金”)的开业典礼后表示,公司正在抓紧筹备上市的后续工作,希望2011年能够实现上市。目前根据各方面情况看来,这并非不可能。
  跟大多数券商一样,西部证券受阻的最大原因是“一参一控”问题。
  2001年,西部证券由陕西证券、宝鸡证券、陕西信托和陕西西北信托的证券资产合并重组成立。其股权关系是陕西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持股31.24%;陕西省电力公司持股30.7%;西部信托有限公司持股20%;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89%;陕西综合利用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持股2.21%。
  因原二股东陕西电力系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而后者涉及多家券商,触及“一参一控”红线,西部证券上市计划一直被迫搁置。而这一问题在去年大限将至时终于有所突破。
  去年11月3日,城投控股公告称公司以5.80元/股向陕西省电力公司收购所持西部证券30.7%的股权,总成交金额17.80亿元。
  今年1月13日,城投控股发布公告称,收购西部证券30.7%股权事项已获得核准通过。该公司以5.8元/股收购约3.07亿的股权,总金额高达17.8亿元,股权份额逼近西部证券第一大股东陕西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后者持有西部证券的股份比例为31.24%。
  对此,西部证券董事长刘建武随即表示,西部证券上市最大障碍已被扫除,有望在2011年实现上市。当时他预计,具体时间应该在2011年下半年。
  其实,早在2007年底,西部证券就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书。但在2009年初,证监会出台了《关于证券公司控制关系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了“一参一控”政策,并将此作为券商上市的基本条件之一。于是,西部证券的上市之路被中止。
  据悉,西部证券的上市申请在2010年3月份上发审会之前,就已被退回,主要原因是“一参一控”不达标,综合实力尚待提升。
  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西部证券2008年的净资本为16.7亿元,在全行业106家券商中排第50位。2009年度,其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都未进入行业排名前十,排名最靠前的是经纪业务,为行业中第42位。2010年,其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虽然比上一年增长了281.84%,但仍然离前十有距离。
  2010年,虽然其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有一定增幅,但受累于经纪业务下滑,其资产总额较上年同期减少近25亿元,营业利润也较上年同期减少3亿多。
  这样看来,似乎离证监会的上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2009年IPO重启后,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完善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有关审慎性监管要求的通知》,对证券公司IPO,要求公司上一年度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中,应当至少有两项业务水平位于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或者至少有一项业务收入位于行业前十。同时,要求公司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中,应当至少有一项业务净收入增长率近两年位列行业中等水平以上。
  不过,西部证券在业内一贯为人称道的是自营盘:在股市持续下跌的2003年和2004年,公司的自营业务年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13.6%和16.81%而名声大振。2007年,在有的券商难以满足“连续三年盈利”的硬指标情况下,西部证券却创下了连续6年盈利的纪录。2010年,其自营业务收入较09年增长了1.47亿元。
  据悉,西部证券近日已递交上市申请,究竟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东方证券:
  两次闯关IPO未果 年内将再启
  2011年-2012年,是东方证券第三次冲刺IPO的关键时期。
  2010年年中,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介绍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进情况时表示,将协调推进上海银行、东方证券上市,尽快引导国泰君安、申银万国证券在解决了股权问题之后上市。这使得东方证券上市前景再度明朗。东方证券近来亦是动作频频,做大资产管理规模、加码创新业务,积极备战IPO。
  实际上,早在2001年,东方证券便已提出上市计划,并于2003年完成了首次增资扩股,却在2005年出现业绩亏损,第一次与上市擦肩而过。2007年整装再出发的东方证券却时运不济,随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肆虐,公司再次出现亏损业绩,上市之旅再次无疾而终。
  由于IPO企业须连续三年盈利的硬性指标,东方证券在2008年受自营业务的拖累而出现亏损,因此公司上市肯定不会在2011年内完成。据接近东方证券的人士透露,预计东方证券今年盈利没问题,将达到证监会对券商IPO上市“连续三年盈利”的标准。据透露,其上市保荐人已经确定为光大证券,如果一切顺利,东方证券今年底将会重启IPO上市。
  券商通过IPO上市,除了要满足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连续三年盈利”的上市条件外,还要满足证监会2009年11月发布的《关于完善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有关审慎性监管要求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通知”规定,证券公司上一年度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中,应当至少有两项业务收入水平位于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或者至少有一项业务收入水平位于行业前十名;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中,应当至少有一项业务净收入增长率近两年均位于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拟IPO上市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类别在B类以上(含B类)。
  从东方证券的各项业务来看,其资产管理业务始终位列行业前茅;而在最近一期的券商分类评价结果中,东方证券被评为最高级的AA级。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东方证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6.9亿元,列行业第22名;投行业务净收入列13位。,资产管理业务则列第一位。2009年证券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增长率中位数以上排名中,东方证券列第17位。
  不过,从东方证券2010年年报来看,报告期内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为15.23亿元,同比下滑6%;实现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3.09亿元,同比下滑4%。而其2009年净收入全行业排名第一的资管业务,则在2010降至5900万元,同比下滑300%,三大业务净收入去年均呈现下滑态势。
  国信证券:
  达标一参一控 冲刺IPO最具实力
  2011年被认为是券商上市的大年,而市场认为,国信证券是最有实力、最有希望的券商。深圳市国资局副局长高雷在今年年初就表示,正积极推动国信证券上市。国信证券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已经递交材料,在排队了。”
  此前,未达标“一参一控”是国信证券上市最大阻碍。去年,国信证券终于确定了解决方案――深投控转让了安信证券的部分股权,控股国信证券,参股国泰君安。这样,便理顺了各方股权关系。
  据了解,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投控”)已经在日前办完了相关手续,转让了手中全部7.41%的安信证券股权。而接盘方则为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远致投资公司。在上述转让完成后,深投控将控股国信证券,参股国泰君安,分别持有两家券商40%和11.2%的股份。
  此前,深投控持有三家券商的股权。公开的资料显示,国信证券目前有五大股东,分别是深投控持股40%;华润深国投信托持股30%;红塔集团持股20%;中国一汽持股5.1%;北京城建投持股4.9%。控股国信证券时,深投控还是国泰君安证券的第三大股东,持股11.2%,以及持有安信证券7.41%的股权。
  扫除各种“拦路虎”之后,国信证券将步入上市加速度轨道。据国信证券一消息人士表示,国信证券IPO的保荐商是广发证券,之前双方有过很多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国信证券各项主营业务的表现抢眼。
  经纪业务,规模占全行业市场份额的4.49%,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银河证券和国泰君安;在全国4500家营业部中,国信证券有6家进入全国前十,并且包揽前三名。
  2010年国信证券在股票及债券承销上排名第11,金额约为527亿元,而2009年则约为346亿元;在主承销数量上,2010年为46家,排名第三,而2009年为30家,同样排名第三。
国信证券还对外表示,其拥有194名保荐代表人和准保荐代表人,为业界之最。
  据国信证券2010年财报显示,其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超过了17
.5亿元,与2009年约8
.7亿元相比,增长了100.37%。
  创新业务方面,2010年国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超过49亿,在同业中位列第七。公司还在2010年3月成为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全国首批六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之一。
  此外,公司近4年创造的利润数倍于过去近15年的利润总和,净资产收益率稳定保持在15%以上;连续4年成为国内最高评级的证券公司,并连续3年得分第一。
  据悉,今年5月,国信证券已在为上市热身,进行了一对一路演。不过,国信证券表示,的确进行了一对一路演,但因为在申报过程中,不便对外宣传路演内容。
  或许,不久后我们便可听到好消息。
  红塔证券:
  成长性崭露锋芒 盈利能力尚有距离
  在正在排队等待上市的券商中,红塔证券的前景依然不明。
  这家早在2007年就启动上市步伐的券商,却一直在为以IPO方式挺进资本市场而努力。不过,红塔证券的这一努力显得有点时运不济。
  公开资料显示,红塔证券是在云南省3家信托投资公司信证分业、证券机构整顿重组基础上,联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红塔集团)、云南省开发投资公司等共13家股东发起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初始注册资本13.8亿元。其中,红塔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7500万股,占比19.83%。
  2008年初,红塔证券完成上市培育,向证券会递交了IPO申请材料,时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恶化,国内资本市场发生逆转,证监会暂停了企业IPO融资计划。
  2009年6月份,暂停了9个月的A股IPO重新开闸,红塔证券进入了IPO过会的排队等待期。可还没等到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2009年11月初,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完善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有关审慎性监管要求的通知》,这个新标准将“具有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改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具体内容为:公司上一年度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中,应当至少有两项业务水平位于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或者至少有一项业务收入位于行业前10。
  按照“具有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的规定,红塔证券无疑符合IPO的条件。红塔证券网站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末,该公司已经连续8年实现盈利。不过,根据证券业协会2009年末券商各项业务排名的相关资料,红塔证券几项主要业务数据不能达到新的上市标准:其经纪业务净收入在券商中排名77位,承销与保荐业务金额排名在中位数之下,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则在前20名之外。
  另外,新标准还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主要业务中,应当至少有一项业务净收入增长率近两年均位于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根据2009年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增长率中位数以上排名,红塔证券列第15位;2009年证券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增长率中位数以上排名中,红塔证券列第7位,显示出较好的成长性。
  红塔证券2010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50%。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代理证券买卖业务净收入3.73亿元;同比下降27%;实现承销业务净收入6206万元,同比增长30%。
  安信证券:
  扫清IPO最大障碍 加紧冲刺
  深投控把其所持有的安信证券的7.41%股份悉数转让后,原本隶属于深投控下面的两家券商――国信证券、安信证券上市的最大障碍扫清。
  记者从深圳证券业人士处获悉,早在去年12月初,深投控下属的三家券商中的两家券商将正式启动其上市的实质性步骤,这两家券商便是国信证券和安信证券。
  而现在,国信证券、安信证券的上市启动更加名正言顺了。
  据上述深圳证券业人士透露,安信证券目前已经和多家负责IPO的财经公关等中介机构接触,即将正式踏上IPO的最后征程。近期,数家国内大型的财经公关公司都已获得了竞标邀请。
  其实早在2007年中,刚成立一年的安信证券便已经将近期目标锁定在了上市。因为虽然安信证券成立于2006年8月,但由于是会管券商,而且到2008年就可拿出三个财年的年报,基本就满足了上市的要求。
  据接近安信证券的业内人士透露:“安信证券上市的目标一直都没有改变,而有关部署也在此期间继续推进,现在“一参一控”的问题已解决,安信证券肯定会重启上市计划。
  安信证券是由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
  在安信证券最初成立时,深圳投资仅投资1000万元,占15.1亿元总股本的0.66%。在2008年,安信证券还进行了其准备IPO之前的最后一次增资扩股,不过天不遂人愿,2008年年中,国内IPO暂停、“一参一控”政策实施,使得安信证券的上市之路暂时受阻。
  在2009年,安信证券增资扩股,这样安信证券便从成立时的151,000万元注册资本,增资到238,975 万元。深圳投资通过现金增资,持股比例增至7.41%。
  不过,安信证券虽然有望上市,但是否能成为第17家上市券商前景不明。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资料,其2010年的各项业务,如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投资收益和资产管理等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一成绩较其他许多券商逊色。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上市公司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