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第三套人民币二元的二元和一元票面是一样大小的吗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笔者的一位朋友在集藏第三套时,一时疏忽,收得一张第三套2元券人民币假钞(图1上假下真)。将其与真钞进行比较,发现该假钞与真钞的主要区别如下:
1.该假钞比真钞略大。2元券真钞票幅为57×135毫米,该张假钞票幅为59×135毫米(图2左假右真)。
2.该假钞票面颜色较淡,底纹呈白,而真钞颜色较深,底纹呈淡绿色(图3左真右假)。
3.该假钞采用胶版印刷,票面光滑,没有凹凸感。而真钞正面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行名、主景图案、装饰图案、面额文字以及背面主景图案、汉语拼音行名、国徽、面额数字和拼音面额数字均采用凹版印刷技术,用手触摸有凹凸感(图4上真下假)。
4.该假钞冠字号码采用的是胶版印刷技术,冠字号码线条较真钞细,墨色均匀;而真钞采用的是凸版印刷技术,冠字号码线条粗,有挤墨的感觉(图5上假下真)。
5.该假钞不但迎光透视时可见“古布币和空心五角星”水印图案,在紫光灯下也可清晰地见到此水印图案(图6);而真钞只有迎光透视时才可见这种水印图案,在紫光灯下是看不见此水印图案的。
6.用放大镜观察该假钞凹印部位图案,图案线条模糊不清,没有凸起感。而真钞凹印部位图案用放大镜观察图案线条清晰,有凸起感,立体感强。
7.该假钞纸张在紫光灯下基本没有反应。
综上所述,该2元券假钞应为机制胶版印刷而成。其来源主要有:一是贩假者从网上购买所谓的“欣赏币”,以假充真充进行销售。目前网络上所谓的“欣赏币”就是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假钞的别称,其票面光滑反光,图案模糊,纸张疑为蜡光纸。二是从专门制作假钞的犯罪分子手中购得,并选择市场价格较高的品种,以获取巨额利益。现所发现的这种2元券假钞票面特征与真钞较接近,不像“欣赏币”那么亮。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当前位置: >
微信: </spa
第二套红黑一元两版纸币的区别及收藏价值
& &在第二套纸币中有红一元和黑一元两个不同颜色同一面面值版本人民币,放到现在,这是不允许出现的事情,当时允许出现是因为当时首先发行的红一元在流通了一段境后经过磨损就很容易褪色,所以就出现了第二种黑一元版本,其中红一元和黑一元是互补不足的存在,不过这两个版本不只是颜色上的区别,在图案设计和印刷技术上也有着细微变动。 & &1.票变化  红黑一元券票面的图案除了四周团花图案有差异之外,天安门两处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一是红一元的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八盏灯笼,而在黑一元的时候却被“摘掉”了;二是红一元的城楼上没有悬挂标语,黑一元上却悬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两栏着名的标语,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从以上这两处变化当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同时“红灯笼”的一有一无也使得红一元更显珍贵。  2.色彩变化  虽然红一元与黑一元在制版难度上相差无几,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工雕刻与机雕相结合的,但从底纹的印制难度和工艺的复杂性,以及红色凹版油墨的使用来看,红一元的印制难度远高于黑一元。另外,从这两版纸币的比较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两者的差距在于质。第一版的印刷能体现的是属于我们自己本国的真正水平,而第二版实质上而言体现的是属于苏联的印制水平;同时这两版纸币在印刷水平上的细微变化也体现着中苏两国关系的起落。 & &07年时,红黑一元价格正值上升初期,现在价格基本上已经到了每张两千和一千元的价格,由此可看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它升值近三倍还多。 & &对于这两版人民币红一元全品纸币收藏者还是可以重点关注的,红版存世量要比黑版少很多,并且市场上多数都是上七八品的下水,全新品很罕有所以全部和非全品相比要更有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 &红一元和黑一元两版纸币收藏前景比较被钱币收藏人士看好,然而,为了避免上当受骗,钱币收藏者无论是选择收藏还是投资都要多加关注和警惕市场假劣产品。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三套人民币规格、尺寸的多次调整_中国印钞造币-爱微帮
&& &&& 第三套人民币规格、尺寸的多次调整
点击“中国印钞造币”关注我哟  为您呈现人民币制造者的生活、工作。分享更多有关钱币的消息,故事。
第三套人民币于日发行。于日停止流通,历时38年2月10天。在设计过程中第三套人民币票幅尺寸几次调整、缩小,这前后的曲折经过充分体现出了人民币的设计印制与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结合的特点。 第二套人民币一角券(正面)第三套人民币一角券(正面)▲第二套人民币二角券(正面)第三套人民币二角券(正面)▲第二套人民币十元券(正面)第三套人民币十元券(正面)  1959年初,第三套人民币开始进入设计阶段,根据周总理2月14日关于第三套人民币全套规格、尺寸应&根据以往习惯决定&的指示精神,中国人民银行结合当时的形势要求和具体的生产条件,经过多次慎重研究,确定了第三套人民币的全套规格、尺寸。然而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第三套人民币票幅尺寸几次调整、缩小,这前后的曲折经过充分体现出了人民币的设计印制与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结合的特点。  一、最初确定第三套人民币规格、尺寸——有增有减  195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第三套人民币生产中关于规格、尺寸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新旧币规格、尺寸的调整幅度问题。考虑到新版人民币发行后要与现行币在市场上混合流通一段时间,为了便于群众识别和出纳工作上清点捆扎的便利,因此,新版人民币的尺寸不宜做较大的变动,只是稍稍调整,基本上与现行币规格、尺寸相同。  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其中,也有个别需要变动规格、尺寸的,主要集中在两个币种:一个是二元券尺寸较现行币要略大些,主要原因是第三套人民币已经没有了三元券的品种。一个是群众多次来信反映十元券票幅太大,所以,这一次拟将十元券票幅大大缩小。  第二个问题,现行第二套人民币多数券种的尺寸都带有0.5公厘(即公制单位毫米,下同)的尾数,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在企业印刷过程当中,实际增加了检封车间裁切小张的困难,因此,按照印钞企业的意见,拟去掉0.5公厘的尾数。采取的措施是在符合票券尺寸比例的原则下采取进位1公厘或者舍去0.5公厘的做法。  第三个问题,拉大新版人民币票幅尺寸的差距问题。提出的理由是:人民群众多次来信反映,现行人民币票幅尺寸差距较小,大小券不易区别。拟采取的措施是:改变第二套人民币主币券种之间长度差距为5公厘的现状,确定第三套人民币主币券种差距为8公厘,辅币券种差距为6公厘,这样,便于群众识别。元券由于去掉了三元券这个品种,角券由于改变了0.5公厘的尾数,客观上给增加票幅尺寸的差距带来了有利条件,并不存在因为增大票幅而造成的纸张浪费。  从当时设计的新旧币规格、尺寸比较中可以看出,在最初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方案里,票幅尺寸较之现行流通的第二套人民币票幅尺寸,有增有减。当时,我国正处于建国以后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初期。票幅尺寸的全面调整(缩小)还未引起高度重视。  195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在北京召开第十五次厂长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紧紧围绕着设计印制第三套人民币进行充分的研讨,制定具体的措施,做出明确的部署。会议在技术方案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币设计印制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新币印制技术要求;新币制版印刷生产顺利和印刷分工原则;新币印制技术的革新任务和新币技术革新组织措施。  其中,在新币印制技术要求中,特别提到了规格尺寸问题,指出:这套新币的规格尺寸,为照顾新旧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三套人民币)两种同时流通,便于群众识别和整理清点,又便利于生产,故第三套人民币全套规格尺寸基本上和现行第二套人民币相同,个别品种的尺寸有一些调整。如:二元券尺寸较现行略大些。因为第三套人民币中不再考虑三元券这个品种,十元券尺寸因为群众反映现行第二套人民币十元券过大,因此去掉左边的水印部分,宽度方面较以前略有缩小。  技术方案的提出,使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工作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的中心任务,也成为全局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虽然当时同全国一样,印制系统也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全体印制职工以大局为重,依然情绪高昂地积极投身到了这场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生产之中。  日,第三套人民币壹角券(双凹品)公开发行。随后,日,二角券(单凹品)、二元券(双凹品)发行。日,壹角券(单凹品)、十元券(双凹品)发行,日,壹元券(双凹品)、五元券(双凹品)发行,日,最后一个券种五角券(单凹品)发行。  二、第一次提出缩小第三套人民币规格、尺寸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适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八字方针&。他们组织美术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各厂厂长,反复讨论和研究,本着节约精神,在不违反中央已经批准的设计原则下,提出了适当缩小第三套人民币票幅尺寸的方案,同时决定,利用调整票幅尺寸的机会,适当调整图案结构的设计,以便进一步提高印刷质量、印刷技术和设备的防假效能,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棉等纤维原料与胡麻油的消耗,减少劳力、基建等投资,节约大量成本。  196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曹菊如就整套新版人民币的生产和设计原则向中央提出请示,曹表示,经两年多的试印准备,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现在,为了贯彻执行&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的方针,拟在中央批准的设计原则下,将原定新版人民币票幅适当缩小,并适当调整图案结构的设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质量,提高印刷技术和设备的防假性能,并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棉等纤维原料与胡麻油的消耗。根据美术专家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反复研究,印制总公司拟制了一个缩小票幅尺寸的方案。  关于缩小票幅尺寸,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设想:  一是原定新版(第三套人民币)尺寸,是参考现行(第二套)人民币尺寸、取消三元券品种、适当改小十元券票幅、并按照新版券与旧版券在市场混合流通作为新版券(第三套人民币)发行的过渡的原则拟定的。为保持使用方便,各票券的长度、宽度是递增的。现在,按照新形势要求,从节约的角度看来,票幅尺寸偏大,缩小后无损美观,有益流通。因此,提出缩小票幅之方案,主要是在一角券尺寸不变的条件下,采取长度每种递增,宽度分类递增,即:将一、二、五角券,一、二元券和五、十元券分为三类宽度,以示区别。这样改变以后,大小面额钞券之间便保持了一定差距,再从颜色上加以显著区分,这样仍然符合流通中使用方便的原则。  二是从经济效果上看,缩小票幅后,粗略计算约可以节约成本百分之二十,这是主要目的。  三是随着票幅尺寸的缩小,为改进原设计图案中不足之处,需要将部分图案作出适当调整,如:将四种元券背面的国徽图案移到图案右边,这样可与辅币的风格形式保持成套,使国徽图案更加庄严、美丽、大方。将伍元券、十元券固定水印由中间移到左边,既保持水纹清晰,又为套印创造了条件。  10月29日,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邓小平、李先念均在周总理批示意见后表示同意。  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迅速研究,很快制定出了缩小第三套人民币票幅尺寸的详细方案。  第二次提出缩小第三套人民币规格、尺寸  196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曹菊如在审定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上报的第三套人民币票券缩小尺寸方案时提出两点意见:1、几种元券的大小可以,但能否考虑再缩小几种角辅币尺寸,使得主辅币间的距离更为明显,同时,因为辅币印量较大,其经济效益一定大,适当再缩小辅币尺寸,更可起到节约的作用。2、辅币的印刷方法也可以考虑做到简化(比如:由双凹品改为单凹品)。  此意见在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内部特别是在企业内部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大家各抒己见,形成了不同意见。综合大家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在1961年12月上报给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中,提出了三种方案供领导核定。  第一方案:按照上次报送的缩小规格不再变动。印制方法仍然采用双面凹印印刷。这个方案实际上是维持原方案不变。理由是:第三套人民币一角券已经印成11亿张。1962年上半年还要印一批,而且还要在近期内发行。如再缩小角辅币的尺寸,必造成市场上一角币三种和新五角券的尺寸与现已印成的一角券无大差别。这样既造成使用不便,实际上缩小的也有限,节约不了多少。故主张不动。印刷设计上,主张两面凹印不变,主要考虑第三套人民币一角券发行在前,而再改成单凹发行在后。造成票券越发越次,社会舆论将会更多,而且凹印平台机将来不能印主币,印辅币足够有余。  第二方案:为了加大主辅币之间的尺寸差距,拟按照已缩小的规格基础再将二角、五角辅币尺寸各缩小1毫米。这个方案的好处是主币和辅币之间的距差(即五角和一元之间的距差)由原来6毫米增大到8毫米,差距较第一方案明显。缺点是三种角辅币之间的差距缩小,即由原来每种角券之间相差5毫米,缩小到相差4毫米。按照生产上的公差规定成品尺寸允许正负相差1毫米,将来可能出现一角券尺寸走上公差大1毫米,二角券走下公差小1毫米,两种票券之间只差2毫米的情况,加上流通过程中纸张纤维的自然伸缩变化等因素,两种票券之间距差就很小了,在流通使用中和出纳工作上从尺寸上不易区分,将有很多不便。  第三方案:将三种角券尺寸再缩小和印刷方法由两面凹印改为单面凹印(图案不做原则的变动)。缩小后角辅币和一元券之间的差距加大到15毫米,区别明显。这个方案的优点是节约的经济效果大,如果按照1953年-1962年九年中人民币总产量为基数计算,其中三种角币还可再节省纸张700多吨,油墨500多吨,合计节省近1500万元,这还没有考虑劳动力和设备利用的节约因素。但这个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已经印成的新一角券与将来再缩小的一角券在尺寸及技术对比明显,社会舆论会较多。二是再缩小的五角券尺寸将与现行一角券的尺寸差别不大,容易混淆。三是简化印刷方法后,背面的国徽只能用胶印印制,质量就远不如现在印成的新一角券好。同时,图案和风景的安排因规格改变要邀请美术专家重新调整,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经过优略比较,最终选定了第三种方案。  第三套人民币缩小票幅尺寸方案已经在1961年11月经过中央的批准。根据形势需要,为了进一步贯彻“增产节约”的方针,提高印钞生产力,保证货币发行的需要,196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辅币缩小尺寸和简化印制技术的请示呈给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并转周总理阅,拟将三种角辅币的尺寸再加缩小,同时将印制方法再适当简化。  缩小尺寸和简化印制技术给国家节约了更多的原材料,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不受丝毫影响,也符合党中央“三年内以调整为中心”的方针,同时也符合广大群众的心情和要求。此方案经和设计新币的美术专家研究,他们也表示同意。  1962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周总理给出批示,同意按此方案实行。  此后,第三套人民币一角券的票面尺寸再次进行了缩小,其印制工艺也从双面凹印即双凹品改为正面凹印、背面胶印即单凹品。由此,刚刚投入印刷不久的一角券(双凹版“桃红”)停产,改为新一角券(单凹版“背绿”),随着时间的推移,印钞工艺再次简化,逐渐地全部改成了目前我们常见的(全胶版)普通一角券。  针对实际需要,提出增加第三套人民币十元券规格、尺寸  前面介绍到,1962年为了贯彻增产节约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曾报请中央批准将第三套人民币整套票幅尺寸缩小。当时,十元券的尺寸定为63×147毫米。后来,根据各方面意见,中国人民银行经过研究于1963年11月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将新版十元券长宽各放出5毫米,即为68×152毫米。后来,又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将尺寸扩为70×152毫米。这是唯一一个不同于第三套人民币中各种券别不断呈现缩小趋势、却反而不断增大的券种。  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向北京印钞厂(国营五四一厂)发出通知,最终将新版十元券的规格尺寸定为“72×157”毫米。水印图案采用正面天安门上方有光芒线图案。  以上对第三套人民币各券别票幅尺寸不断调整(缩小与增大)的介绍与回顾,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是如何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紧密结合国家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为确保国家货币发行而服务的,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印制人所奉行的“优质安全保发行”的行业宗旨和履行印制责任的深刻内涵,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印钞造币行业的深厚而又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作者|梁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印钞造币(ID: yingchaozaobi )· END ·
点击展开全文
全世界人民手里的人民币都是我们印的。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请问第三套人民币古币一元的尺寸是多少?和五星水印一元的尺寸一样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套人民币回收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