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族谱查询四川资中罗泉镇

由福建龙岩迁四川富顺狮市的陈氏家族
本站现有133位宗亲在线 |
由福建龙岩迁四川富顺狮市的陈氏家族
由福建龙岩迁四川富顺狮市的陈氏家族
忘记密码?
将放在贴子的前面
[html]可执行代码标签[/html]
[code]不可执行的代码标签[/code]
Andale Mono
Arial Black
Book Antiqua
Century Gothic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Script MT Bold
Lucida Console
透明色&&&&&&
模式:帮助 完全
基本(注意请勿发表与本论坛无关或其它敏感言论!)
[quote][b]下面引用由hiczw在 0:02:12发表的内容:[/b]
龙岩陈氏世代子派:
志、膺、友、良、週,仕、文、应、肇、世
——此十代明太祖初年定
成、宏、新、兆、庆,崇、嘉、茂、上、兴
——此十代清康熙初年定
章、培、盛、彬、永,沛、宽、瑞、增、荣
——此十代清同治八年定
勉、学、同、居、德,安、泰、平、常、乐
乃、能、广、义、承,继、启、迪、光、昌
...[/quote]
李建民注:1 太彰公
3三陈智【智守志家庄】
点击表情图即可在贴子中加入相应的表情(每个表情最多同时显示 6 次)
CTRL+ENTER 直接提交帖子』
&*贴子主题:由福建龙岩迁四川富顺狮市的陈氏家族
发贴时间: 14:10:24
清康熙间,福建龙岩人陈世祖同兄世群、子成佐等由闽入蜀,落业资州(今四川资中),孙宏泽再迁富顺狮市,贸易起家,三子各立堂号,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顺三大号。宏泽被奉为狮市始祖,五世崇哲为举人,崇憼废科举后与侄等留日,为四川省咨议局议员。
世祖之上,陈氏居龙岩历十代,龙岩始祖为志通公,明永乐间由汀州连城迁龙岩,先世据云为义门之后。
富顺狮市陈氏仍用龙岩字辈:志膺友良週,仕文应肇世,成宏新兆庆,崇佳茂尚光。
按:拙文《颍川陈氏史略》发表后,富顺茂梧宗兄曾与我通信往来,并惠告其宗支源流情况,今恭录于此,并遥祝茂梧宗兄安好。
发贴时间: 17:32:03
清康熙间,福建龙岩人陈世祖同兄世群、子成佐等由闽入蜀,落业资州(今四川资中),孙宏泽再迁富顺狮市,贸易起家,三子各立堂号,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顺三大号。宏泽被奉为狮市始祖,五世崇哲为举人,崇憼废科举后与侄等留日,为四川省咨议局议员。
发贴时间: 0:02:12
龙岩陈氏世代子派:
志、膺、友、良、週,仕、文、应、肇、世-------& 1
——此十代明太祖初年定
成、宏、新、兆、庆,崇、嘉、茂、上、兴--------2
——此十代清康熙初年定
章、培、盛、彬、永,沛、宽、瑞、增、荣--------3
——此十代清同治八年定
勉、学、同、居、德,安、泰、平、常、乐---------4
乃、能、广、义、承,继、启、迪、光、昌-----5——此二十代清光绪庚辰年定-----------------------------&&【府】
李建民注:
& 9长翼明 四子
10四世愷 国学生弼卿公 之四子妣程氏 诰封文林郎 孺人
11次 陛試 辛丑举人武昌府教谕& 妣
&&&&&&&&&&&&&&&&&&&&&&&&&&&&&&&&&&&&&&&&&&&&&&&&&&傅张
&&&&&&&&&&&&&&&&&&&&&&&&&&&&&&&&&&&&&&&&&&&&&&&&&&&
12长&&&&&&&&&&&&&&&&&&&&&&&&&&
人程&&&&&&&&&&&&&&&&&
&&&&&&&&&&&&&
氏&&&&&&&&&&&&&&&&&&&&&&&&&
傑&&&&&&&&&&&&&&&&&&&&&&
&&&&&&&&&&&&&&&&&&&&&&&&&&&&&&&&&&二&
13&&&&&&&&&&&&&&&&&&&&&&&&长&&&&&&&&&&&&&&&&&&&&&&
&&&&&&&&&&&&&&&&&&&&&&&&&&&&&&&&&&&&&&&&&&
沈&&&&&&&&&&&
&&&&&&&&&&&&&&&&&&&&&&&&&&&&号
鸿&&&氏&&&&&&&鸿&&&
&&&&&&&&&&&&&&&&&&&&&&&&&&&&啟&
無&&&&&&&&
&&&&&&&&&&&&&&&&&&&&&&&&&隆&暹
後&&&&&&&煜
14&&&&&&&&&&&&&&&&&&&&&&&&&&&&&&&&&&&&&&&&&中&&
&&&&&&&&&&&&&&&&&&&&&&&&&&&&&&&&&&&&&&&&&&&&&&&&&&&&&
&&&&&&&&&&&&&&&&&&&&&&&&&&&&&&&&&&&&&&&&&&&&&&&&&&&&&
&&&&&&&&&&&&&&&&&&&&&&&&&&&&&&&&&&&&&&&&&&&&
15&&&&&&&&&&&&&&&&&&&&&&&&&&&&&&&&&&&&&&&&&&有
&&&&&&&&&&&&&&&&&&&&&&&&&志&&&
发贴时间: 17:03:52
请楼上的富顺宗亲发一下你所知道的族谱,并说明一下四川资中和富顺陈氏的繁衍情况。有必要可以联系QQ:
发贴时间: 17:09:31
我是福建龙岩迁至四川资中的陈氏后裔,我有:成宏新兆庆,崇嘉茂上兴&&的族谱图片。
发贴时间: 10:04:09
你们世系应为:
连邑隔川世系&
&&隔川始祖:九经公:裕安九子,字邦国,乳名九穹,鄙穷字同音改名九经,以长孙绩郎为苏州太守,诰赠中宪大夫,妣武淑娘邓尾娘万氏李氏俱赠恭人,公与夫人武淑娘,邓尾娘合葬本乡龙滚潭艮山坤向,像其形仙人献掌,又曰金盘载珠,山水环拱回龙结穴,真有百子千孙之颂,故又作回龙望祖,祠一所坐落泗洲堂左未山丑向。妣万氏,李氏合葬迎恩桥头大圳旁大树下巳山亥向鹅公汆水,生子三:百四郎(李出),百五郎(李出),百九郎(万出)二世祖:百九郎:九经三子,字家诚,宗堂一所坐落在土名楼下,葬本乡之东寅山申向,地势广平而结穴,像其形曰落地金钱,又曰锦线坪,妣武明娘,徐贵英,沈秀姑,合葬本乡龙龟庵走马抛鞍形午山子向,祭期二月初三,生子三:六七郎,百一十郎,千百郎。&
三世祖:六七郎:百九郎长子,以德昭年高,正直慷慨,选举乡饮大宾,葬本乡土名:荞子上田埕间未山丑向,名曰:乌鸦落垅形。妣朱五娘,葬蜡树墩申山寅向名曰:绣球。生子二:千百四郎,千八郎(迁揭坊东演)。
四世祖:千百四郎:六七郎长子,学究无人识,探元奥,精於阴阳历书,授宋南宫应天玑衡之官,葬本乡蒲竹洋箕窝酉山卯向十五步为界,名曰:犬眠形。妣罗三金,葬本乡水口迎恩桥背,庚山甲向,排葬三穴名曰:黄牛脱是轭形。生子三:十一郎,十二郎(迁席湖鲤江),十三郎。
五世祖:&十三郎:千百四郎三子,原名千三郎,避上讳改名十三,性慧不求其解,览文猷得力韩苏,为文汪洋浩瀚,有豪气。明邑雷公,寿辰出序合邑欣赏。遍录遥传其文断简残碑猷有可考者。葬本乡大路口燕子泊梁,又名走马抛鞍形,午山子向。妣黄六娘,葬本乡窑前山,其坟碑子模糊,其过江并左右辅碑,地均系平砌的。左以火路为界。今又竹林山禹益坟并界。左以火路至山脚下田坎之界为界。生子二:六钦,六望(迁新泉车田)。
六世祖:六望:十三郎次子,元顺帝至正丙戌六年,公元一三四六年,时值胡元毒痈中国,於汀尤甚,族叔绩万不堪忍受,於是不顾利害,为民族争存亡,同年六月与文亨表亲罗天麟举兵反元,公倾家资以助军用,於是义军将士公推罗天麟、陈绩万为义军首领,白坑人饶梅生为军师。义军先陷县城、继陷汀州,南攻武平上杭,西略江西瑞金。八月集中主力北上,经清流、宁化,转战归化、将乐,直抵顺昌,进逼延平,拟沿闽江东下直取福州,北上建宁入浙江。元廷闻报,立诏三省兵马分四路合十万余人,围剿义军。同年十月被叛将罗得用陷害於延平西部。享年卅五岁。族叔绩万风华正茂,大业未成,壮志未酬,报国未艾。惨遭叛逆陷害,人畜皆悲。故有灭族之罪,避元廷诛杀,迁新泉车田。当时离乡者数十人,俱是从堂兄弟共居於车田岗上,俱各讳姓更名,妣苏氏,生子二:八一郎,八六郎。
七世祖:八一郎:六望长子,生子三:千十一郎&千十二郎&四二郎。
&&&&&&&&&&&&&&八六郎:六望次子,生子二:千七郎&千十郎
八世祖:千十一郎:八一郎长子,
&&&&&&&&&&&&&&&&&&&千十二郎:八一郎次子,
&&&&&&&&&&&&&&&&&&&&四二郎:八一郎三子,&&&&&&&&&&&&&&
&&&&&&&&&&&&&&千七郎:八六郎长子,生子五:大一郎&大二郎&&&大三郎&大五郎&大八郎
&&&&&&&&&&&&&&千十郎:八六郎次子,生子:文周
&九世祖:大一郎:千七郎长子,
&&&&&&&&&&&&&&大二郎:千七郎次子,
&&&&&&&&&&&&&&大三郎:千七郎三子,生子三:石崇&硕富&&仕全
&&&&&&&&&&&&&&大五郎:千七郎四子,&
&&&&&&&&&&&&&&大八郎:千七郎五子,
十世祖:石崇:大三郎长子,生子:福全
&&&&&&&&&&&&&&硕富:大三郎次子,生子:石生&
&&&&&&&&&&&&&&仕全:大三郎三子,明隆庆庚午四年公元一五七O年,车田空前水灾,房屋尽遭漂荡,厥后元末迁车田陈氐后裔,皆沿河而下,散居黄石潭&陈屋坪&岭下&胡树坑&朋口建湖或上杭&龙岩各地,惟公仍居住车田葬梁屋山甲山庚燕子伏粱形。妣马一娘,葬本村麻坪寅山申凤形,生二子:王政&东胜。
十一世:福全:石崇之子,生二子:福奴&仲奴&&&&&&&&&&&&&&
&&&&&&&&&&&&&&石生:硕富之子,生三子:吴通(迁广东)&志通(迁龙岩小池)&满子(迁漳州)
&&&&&&&&&&&&&&王政:
&&&&&&&&&&&&&&东胜:
发贴时间: 19:06:46
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我连城隔川二世祖百九郎公,后因百九郎公第五代积万公反元起义失败,很多族人于是改名易姓迁往新泉车田。我查了连城隔川族谱,确定迁往龙岩小池的志通公是我那边先祖迁往连城新泉车田,明朝年间因为遭遇洪水,志通公遂迁往龙岩小池,请楼主给一下你们当地的族谱对照。你们不是义门陈,而是闽西北永安贡川陈氏隔川分支。
发贴时间: 20:24:16
连城没有义门陈,连城只有永安贡川陈,你要说一下是龙岩哪里迁到四川的?连城这边有很多人姓陈的都有迁到龙岩,都是贡川陈版主蕴涵那个乡的。
『该贴于&20:24:34被陈胡永安编辑过』
发贴时间: 17:05:31
印象中,福建的客家地区主要即原汀州境,包括现在龙岩市的大部(但不含龙岩市新罗区、漳平)、三明市的个别县(如宁化、清流)。
至于汀州、龙岩、漳平有多少个陈氏世系很难讲,我也不太清楚了。称出自义门,特别是陈魁之后的可能会比较多。
发贴时间: 13:29:44
福建龙岩志通公在义门分庄时属哪房?我乃志通公之后,却不知道分庄前后的谱系情况,请赐教!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本论坛所贴文章必须得到相关作者许可.
请勿刊登与陈氏无关之文章,严禁刊登涉及政治、黄色、广告类言论,所发言论责任自负 【】
Copyright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古城夜话】资中牌坊拾遗_资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5,093贴子:
【古城夜话】资中牌坊拾遗收藏
牌坊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性建筑,是由汉代的阙和唐、宋时代的乌头门和棂星门演变而成。中国最早的牌坊是明成祖永乐七年(1408)在昌平修建的长陵石牌楼;牌坊建得最多的地方是安徽歙县,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四川隆昌,现在全县还有17座,成为“国保”单位,令人眼馋死了!
IKEA宜家家居-厨房台面5折优惠!
资中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州府所在地,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为啥没有获得此种殊荣呢?其实资中的牌坊并不少,仅民国十一年修撰的《资中县续修资州志》统计即有79座(隆昌有史可考的石牌坊只有69座),它们是:资中县城北门口的“苌弘故里坊”,西门口的“王褒故里坊”,北门外的“五贤故里坊”(纪念王褒、王廷世、董钧、赵旗、杜抚),北门外的“状元宰相坊”(纪念南宋状元赵逵和宰相赵雄),东门外高山观的“状元故里坊”(纪念赵逵),“宋卫国公赵雄故里坊”(在新安铺东大路上),“孝子坊”(两座,一在西门外孝子街为宋朝孝子龙海孙建;一在北门外十里为孝子史全忠建),“古资中治坊”(在瀛州阁边),“凤跃旧迹坊”(在北门外),“候节坊”在凤凰岭),“天宠崇封坊”(在正东街,为敕封太常寺博士周全建),“绅维正气坊”(在大东街,为明朝御史周冕建),“世恩坊”(在西街,为明朝御史孙宏轼建),“恩荣坊”(在清禅寺,为明朝御史张元电建),“天空海阔坊”(在西街,明代状元杨升庵题),“江风山月”坊(在西门外,为明代巡按扬廷芳立),“书香清远”坊(在西街,明御史张元电立),“石峯草堂”坊(在西门外,明御史张元电立),“文献世家”坊(在西街),“西昌山斗”坊(在后西街林家祠,鲁原曾千撰题),“天高海阔”坊(北门外,)“专城第”坊(在西街,为明代知州何效建立),“元魁继世”坊(在后西街,为明代解元何伟一家立),“清虚一览”坊(在东皋寺),“桂堂题名”坊(在南门三元山文昌庙前),“三公美基”坊(在栖云寺下),“灵岩泉韵”坊(在君子泉),“玉虚宫”坊(在重龙山),“节承天宠”坊(在西门外,为王朝佐妻李氏立),“寅宾桥”坊(小东门外),“镇东桥”坊(大东门外),“冰霜足式”坊(东门外,为吴克传妻饶氏立),
“两间正气”坊(在杨泗滩,为张鹏翼妻饶氏立),“节寿坊”(在石笋泗,为雷起微妻刘氏立),“光昭日月”坊(在都溪口,为雷世儒妻蔡氏立),“节孝可风”坊(在三块石大路上,)“冰霜金石”坊(在金紫铺,为舒星明妻孙氏立),“玉壶秋月”坊(在李官坝,为李子藩妻詹氏立),“海屋长春”坊(在西街),“升平人瑞”坊(在武陵井为百岁老人曾友仁立),“松心竹节”坊(在玉带桥,为谭正璜妻李氏立),“百岁”坊(在狮子山,清道光十七年为林鸿轼妻宋氏百岁建立),“挺节冰霜”坊(在下五里店,清道光二十九年为何万信妻庐氏立),“濯魄冰壶”坊,北门外,清咸丰元年为张莲青妻康氏立),“节凛冰霜”坊(北门外,清咸丰元年为增生凌恺妻秦氏立),“画荻延熙”坊(北门外,清咸丰元年为何维清妻陈氏立),“五世同堂”坊(在东门外,清咸丰三年为邱土秀百四岁立),“节孝坊(在登瀛岩,清咸丰四年为林生芳妻刘氏立),“节孝”坊(在狮子山,清咸丰六年为刘宝英之妻卓氏立),“德政”坊,(在下五里店,清咸丰六年为明刺史觉罗恒公立),“节孝贞烈”总坊(在北门外,清同治四年建),“寿坊”(在县北二十里双才铺,清光绪元年为官如桂妻孙氏建),“节孝”坊在五里店东大路上,清光绪三年为清诰封奉直大夫张运升妻何氏立),“节烈”坊(在凤凰岭,清光绪元年为州牧罗廷权女虞年氏立),“瑶池冰雪坊”(在五里店东大路,光绪三年为邹恒乾妻牛氏立),
“百岁”坊,(在罗泉镇,光绪五年为薛万兴百岁立),“节励冰霜坊”(在狮子山,光绪六年为刘承焕妻杨氏立),“节孝贞烈”坊,(在狮子山,光绪壬辰年为周德襄妻余氏立),“贞烈”坊在狮子山,光绪壬辰年为周德襄妻余氏立,)“贞烈”坊(在狮子乡场首,光绪十三年为宋兴镗妻魏氏立),“德政”坊(在北门外两路口,光绪十三年为高培谷立),“节孝”坊(在双石铺,光绪丁末年为曾雨田妻刘氏立),“节孝”坊,在罗泉镇,光绪十七年为李显白妻韩氏立。“五世同堂”坊(在唐明渡,为黄皓明建),节孝坊,(在北门外,为林淑道妻黄氏立),“节孝”坊(在北门外,为赖明芳妻张氏立),“德政”坊(在北门外,为盛一晋立),“贞烈”坊(在舒家桥,为刘贤裔之女荣英立),“三节一门”坊(在狮子山,为游定然妻蓝氏,游定乾妻李氏、游光恒妻陈氏立),“老人”坊(在高楼场,为百岁老人刘永盛立),“节孝”坊(在高楼场,为徐土彤妻周氏立),“节孝”坊,(在双石铺,为廖元昭妻周氏立),“彤管扬辉”坊(在金李井,为罗岱忠妻曾氏立),“礼门义路”坊(在罗泉镇,为宋代状元赵逵之故第,有古坊,镌此四字),“五世同堂”坊(在球溪镇,为肖星亮,肖星祥弟兄建),“贯日凌霜”坊(在银山镇,为陈明政之妻罗氏立),“五世同堂”坊(在球溪镇石板凹,为谢元明妻刘氏建),“双百岁”坊(在球溪镇三江口,为黄延凤原配陈氏夫妇双百岁而建),“重龙古迹”坊(在重龙山),“资州衙门”坊(在鼓楼坝)
屈指算来,共有80座牌坊。如果加上各个场镇的祠堂和寺庙的牌坊,足有两百多座。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单是北门外的状元街口到两路口就有19座之多,这段路不到三华里,平均每隔50来米就有一座,巍然挺立,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可惜1958年修筑资安公路的时候被拆除了16座,现在全县幸存未毁的牌坊还有31座,它们是:1、龙结镇茶店子“普贤禅林”,建于明代正德二年(1517)。此坊十分精致,坊柱两边刻有清末状元骆成骧的对联“俎豆有古法,林园无俗情”。还有著名画师杨春梯题撰的“万里曾携孤剑往,一生好为名山游”。2、走马场李庆光进士坊,建于明代嘉靖五年(1526)。3、陈家场的“碾盘寺”坊,建于明代嘉靖七年(1548)。4、甘露镇甘露寺之“资中第一禅林”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5、重龙山“玉虚宫”坊,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6、东皋山(前进中学后面)的“静觉禅林”坊,建于明代万历三年(1575),此坊的背面横额为“清虚一览”,还有“文林郎知资事庐陵周冕”等文字。7、大东街万寿宫前面的“文命诞敷”木牌坊,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此坊现已搬迁于重龙山永庆寺山门前。8、石家冲之焦氏“节孝坊”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9、朱家场“全兼孝义”坊,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坊上的对联是:“巴妇到今,凡人试问他丹穴台前谁自卫?梁媛过后,此心终算得清风岭上是吾家”。10、石家冲的周郭氏“节孝坊”,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
11、陈家场的“黄连桥”坊,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12、双河乡葫芦寺村“紫云古刹”坊,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13、重龙山永庆寺山门“重龙古迹”坊,建于嘉庆六年(1901),坊上两旁石柱刻着两副对联,一副是“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驾;重龙绕郭,踵名贤旧趾,三台渡口望龙门”。另外一联是:“镜影远从天上落,岚光晴向日边开”。石坊背面的横额是:“西蜀名刹”,对联是“倚汉凌云,洵是西方法界;闻香掬水,分明胜地曹溪。”14、走马场庙湾村“李氏宗祠”坊,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15、龙江镇天竺村“金石冰霜”节孝坊,横额为“两间正气”,联语为“仙露明珠方行朗润;松风水月比其清华”,另一面的横额是“金石冰霜”,联语为“清心励节乾坤老,画荻和丸闾里香”。此坊建于嘉庆年间,具体年份因字迹模糊而难以辩识。16、建于道光十三年(1833)的银山镇“寿世祯祥”坊。17、金李井之“节孝成性”坊,建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18、茅庵八字墙村之“节孝”坊,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19、太平镇七根松村之“金垂香宇”节孝坊,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20、板栗垭郑家沟村之“福寿”坊,坊上的对联是:“基木呈祥图开百忍;山花献瑞庆祝三多”,此坊建于咸丰四年(1854)。
21、北门外何家公馆“天恩世场”坊,对联是:“三代荣封叨凤诰;九重环赏锡鸿铭。”此坊建于光绪六年(1880)。22、马沿宝庄寺村“同结善缘”坊,建于光绪十年(1884)23、陈家乡拥共村陈焕章之“五世同堂百岁”坊,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24、北门外两路口纪念资州州牧高培谷之德政坊,正面横额“道洽政治”,背面横额“治亚龚黄”对联是:“岂惟二千石可持之才,龚勃海、黄颖川、公直追海代循良,频书上考;其在亿万姓以诚相感,召甘棠,郇膏黍,我殊愧楚邦政绩,无补群生。”此联为华阳拔贡罗湘撰书。另一联是“字妖”包弼臣撰书的“四属颂神君,资中旧有王褒笔;重来增治谱,益部新镌史弼碑”,另外还写有“阖州市民恭颂,包汝谐书”,的文字。还有副对联是资中书法家邱正达写的“教养兼施,万家生佛;刚柔并用,一路福星”,此坊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25、文庙口村“节凛冰霜”坊,对联是“两世抚雏孤,历尽冰霜昭苦节;九天颂凤诏,隆沾雨露表亭衢”。此坊建于清代,具体年份已风化,难以辩认。26、石家冲“利涉”坊,建于清代,字迹模糊,年份不详。27、走马场“五灵孚应”坊,建于清代,具体年份不详。28、铁佛镇王家祠“宗祠”坊,建于清代光绪年间。29、银山镇金紫铺之“贞洁”牌坊,建于光绪年间。30、同川庙李氏“宗祠”坊,建于乾隆年间。31、君子泉“西昌山斗”坊,始建于明代“万历丁亥年(1587)孟春”,“大清道光十三年癸已岁仲春吉日重修”。上面的文字有“长山衍派,双阙流芳”,“海屋长春家传孝弟”,“西昌山斗世笃忠贞”,“济南林氏祠”,“鲁原曾千撰题”。石坊上还有著名诗人王体诚撰著的对联:“山斗风华余石阙,冰雪春涨泛船城”。“龙出看翚飞,重檐近距江天阁;莺迁使鹤还,勒石长怀山斗祠”。“山绕晴岚,北郭横青招鹤降;翠流雅韵,东坡浮白唤鱼来。”“挹彼高风绵峨日,永钦亮节纪长林”。
屈指算来,资中现存的牌坊明代的有8座,清代的23座,全县各个乡镇写漏了的还有十多座。这些东西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物,可不能再去“破旧立新”,又给历史和后人留下遗憾,沉痛的教训不能忘怀啊!《古城夜话》作者铁波乐
就是没有照片,有照片的话就更好了,
你在这样我可要发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明末清初四川部份老民逃难资料
遂宁蓬溪县黑柏沟
顺治五年迁居顺庆(今南充)。之前在本乡山中四处躲藏,时闻不少抢杀战事,经历过不少劫余后的恶果。所叙经历中只有前、后倾向于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顺治六年游邻水。
顺治八年居西充槐树场大堰沟。
顺治九年往汉中。
顺治十年往保宁。
顺治十三年居盐亭县廖家沟。
顺治十五年居西充县石板场老鹳村。
顺治十八年迁回遂宁,居河沙镇赤崖沟。
据清张烺著《烬余录》
未回真正意义上的原籍。
简阳五马桥
顺治五年十月逃至蒲江董家山。之前在本乡多处避难,亲历过或时闻多次杀人、抢劫场面,开过荒,种过地,做过生意,曾倾向于各个政治军事集团。
顺治六年在蒲江开荒。
顺治七年投眉洲从事纺织业的本家。
顺治九年在成都见固山。
顺治十年自眉州搬家回简洲。
据清傅迪吉著《五马先生纪年》
回到了五马桥
傅氏元末入川,居高滩口、五马桥、傅家坪、桑园子、萝卜弯一带至今。
“西乡各支……经献贼虔刘,靡有遗孑。”“拱尚公字君辅,适丁献乱,艰贞蒙难,万死一生。”
据傅家坪《傅氏朝阳公支谱》
回到了傅家坪。
“弟兄五人避难,皆逃遵义、人怀、童梓等县散居。后回川,应枢公居泸州大水坝,雍正时始回,垦业童田铺。玉、星二公,一落业于汉州后营。一落业于汪家坝。独乐义公弟兄回故土垦业而食。”
“当明季国变,流贼入川。甲申秋陷成都,分道屠戮,吾族人被害者不下千余。吾祖弟兄一早卒,醒义、乐义公等幸神灵指导,因金环告变,急逃遵义、人怀等处散而居之十数年。公由遵义还至泸州柑子坝被劫,又因土寇未平,连年荒疫,遂居柑子坝五年。至康熙初(四年)海宇升平始回故土。”
据民国张钟秀纂《张氏族谱》
三公仅一人回原籍。
威远县石漕冲
原为林姓,元初三兄弟为避祸分别改为“曾、黄、芶”。明未遭张贼献忠兵燹三族各逃一方。曾应宣避贼洪雅县止戈街,顺治十二年回曾家上弯青冈陵。曾、芶二族清初回籍十有六人。黄姓因避贼未回原籍。
据清道光曾象珽纂《曾氏族谱》
回籍者十有六人。
资中县罗泉镇田(左)家坝
“明季经兵燹,合族避难遐方。……应龙祖、应虎祖、昆季应龙子廷成三人见流贼蜂起,土匪相杀,应虎祖复逃散未回。我应龙祖父子二人逃至成都华阳赵马塆余家桥居焉。……廷成公常系念桑梓,又见人丁渐盛,至康熙时絜家复还资西旧地居焉。”
据清光绪左大光纂《左氏族谱》
两祖,仅一祖回原籍。
先居岳池邻池街,
“不幸误遭张献忠扰害四川,外逃各路。祖妣甘氏辞世,遂奔瑶石坡[大竹县]。其子‘世’字班无名无所。及明辉祖与妣杨氏润,明理祖与妣刘氏长,逃往汉中。良旺祖与孙明耀、明玉二祖同入云贵。未几,国朝定鼎,欢同回原籍。路至邻邑城西塞顶堡、甘柱石平原之间,受垦而居(今邻水县牟家坪)。”
据聂代海2000年纂《聂氏家谱》
不清楚是否有人回岳池。
大邑县鹤鸣乡牟家营
“先世系湖广行中书省黄安府麻城县孝感乡人,于洪武初来大邑鹤鸣山下的斜江河西畔插业定居。……明末因战乱,举家逃至南明王朝统治的洪雅县止戈街。清初战事平息后,外逃避难的祖人返里有八支,仍居故里牟家营,聚族而居,团练自卫。其余六支,分别在出坝河两岸、三元场、干溪河畔和王泗营南五里的四堰河畔及其上游的杨庵子定居。”还有一支迁邛州落业,今邛崃牟礼镇。
据1999年牟志光等纂《大邑牟氏族谱》
十四支有八支回原籍。
井研县千佛寺场
“始祖汉广公,前明洪武间,自楚麻迁蜀居于井研。……明季蜀乱,雷氏奔走四方。国初任太守者四人,皆流寓江东。其在井研者遭献贼殆害。曾王父元宰公年二十,两被贼掳,皆以智脱,伏于河滨七日,以泥丸为食。贼去乃出,产业都失。”
据1994年雷定基等纂《雷氏族谱》
在原籍躲避。
蒲江县陈家营
“明末,我祖于廷公在嘉定为官,因献贼乱避兵洪雅钟宝寺,与奇凤公相遇。二公原是一家,遂公修合谱。清初,于廷公迁蒲江成佳安营扎寨。”。“适当张献忠举事,始祖遂率家避兵乱于洪雅钟宝寺。始祖殁后,即葬于寺山后。清初,始祖妣赵氏,携二世祖芳毓公,字秀峰,来蒲之西临溪漕,见山川灵秀,风土淳和,遂择业于棕树园。”(今蒲江县复兴镇陈坝)
据2004年陈先炳等纂《陈氏族谱》
两支中有一支未回原籍。
名山县廖氏
自明洪武四年至今,一直居于德光村。
十一世祖廖依乾于崇祯十七年,在雅河拒献贼。南明隆武元年,招集军民抗击其它军事集团
据《廖氏族谱》
未离原籍。
名山县张氏
自元末先居于双流县,后居丹棱张坝。明末追贼,子孙一直分居于丹棱张坝、名山红岩乡、马岭乡一带至今。
其祖张应试曾与表兄彭万丰聚乡勇数百,拒刘文秀于丹棱。
据《张氏族谱》
一部份留居张坝,其余未回张坝。
名山县刘氏
元末入川一直居双河乡大蒙子。
中兴祖刘觉宗为四川雅州兵备道,率兵拒张献忠。
名山县罗氏
明时居泸定桥,明末居名山县梨花村至今。
明末罗简夫携二子回籍,途中落足梨花岗。次子赴京考试遇贼乱,后至洪雅不知所踪。
据罗口述。
泸定县余氏
泸定县兴隆镇沈村
洪武二年随军入川,始祖余锡伯在洪武四年后,因征战有功,被明政府封为“沈边土司”,直至清末。
据现代《泸定县志》
一直居沈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中罗泉古镇好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