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是指什么

您当前的位置:&>&&>&高层聚焦
人民日报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时间: 15:56:19&&来源:&&作者:&&浏览量:
人民日报任理轩: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根据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擘划执政兴国的宏伟蓝图,形成并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与时俱进,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为深入宣传阐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于近日集中推出一组4篇&任理轩&文章,分别为《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飞跃》《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从&三大规律&入手,集中展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运用&三大规律&在思想理论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展。今日刊登第一篇,敬请关注。
  &&编 者
&&&&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依据、改造世界的遵循。中国共产党执政66年来,形成了包括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基础等在内的一整套与时俱进的执政理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肩负执政兴国沉甸甸担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思考并回答党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更好治国理政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治国理政方略。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荡人心,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程,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有效展开,实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行动纲领。
  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坚持执政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
  执政规律,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定理。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是毋庸置疑的执政规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这个根本执政规律,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化对党执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规律性认识。
  执政必须把人心作为最大政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历史一再证明,人心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根本性力量。对一个执政党来说,人心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人心散了就什么都不好办了。这正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语道破了千古同理、万国一律的道理,所有执政党概莫能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人心这个最大政治,始终抓住执政为民、执政靠民这个根本执政规律,掌握和运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因密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方向,以民之所恶为整治对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地凝聚在我们党周围,促进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必须看到,当前我们党执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但发展不均衡不协调、贫富差距拉大影响人心;公共利益遭侵蚀、一些利益群体筑起利益固化藩篱影响人心;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影响人心;一些领导干部&四风&不减甚至贪污腐化影响人心。这些问题,动摇党执政的人心根基,也正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要直视并着力解决的。无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都是顺民心、增民利的,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
  执政必须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愿苍生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诗句,也是理念;是感性的,也含有规律意蕴。&为了谁&是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吾日三省吾身&的规律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执政为了人民,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绘制了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蓝图,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今天中国人民向往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优美自然环境、更公正社会环境、更有意义的自我实现&&如何把人民的向往变成生活现实?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小康水平线&水涨船高&、覆盖面&拾遗补缺&;靠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靠全面依法治国,使人们遇事找法、不找关系;靠全面从严治党,使人民始终是主人、领导干部永远是公仆,而不会颠倒关系。所以,&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的起点、落点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都是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规划路径、铺路搭桥的。
  执政必须把根深深扎在人民沃土中。执政之基在人民,人民是执政者最大靠山。失去人民,执政岌岌可危,这是执政铁律。习近平同志说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不只是传递了我们党对人民的由衷敬意,更强调了我们党现在和将来都依靠人民执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把执政之根深深扎在人民这片沃土中。习近平同志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用&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把自己与人民群众隔开,一人说了就算、一拍胸脯就办,导致党群干群之间隔阂越来越深;有的不愿做、不会做统战工作,导致我们党与一些民主党派的关系没有从前那么&铁&。对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给出了&药方&: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执政依靠人民以法治形式深深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用&协商民主体系&&民主立法机制&&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等构建起依靠人民&众筹&&众创&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制度机制,防止民主成为装饰品,使&执政依靠人民&不会沦为口号。
  始终抓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个要津,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方向路径
  规律是&理&,也是&路&。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结合起来,把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提升到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路径。
  在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科学、民主、法治的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与之相适应,现代执政必须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谁也绕不开的社会现实,谁也避不了的执政环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义贯彻到执政之中。适应现代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要求,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作用,把市场的手和政府的手协调起来,体现执政的科学化;适应现代化对政党、社会、民众之间关系的新定位,以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为枢纽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执政的民主化;适应现代化对秩序、规则、程序的新定义,把法律作为治国重器,立法治权威、破法外特权,体现执政的法治化。因此,&四个全面&是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及其规律的战略布局,是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战略部署,是逐步扬弃传统执政方式、正在取得理想执政成效的战略思想。
  在&破&与&立&辩证统一中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只要执政,就会有&破&有&立&。科学执政,得破非科学、伪科学之政;民主执政,得破非民主、假民主之政;依法执政,得破无法无天之政。这是现代治理的有破有立、敢破敢立、善破善立。习近平同志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破&与&立&问题,拿捏两者关系,&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破&与&立&关系辩证统一的经典之作。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姊妹篇,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深化改革,主题词是 &改革&,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全面依法治国,主题词是&法治&,法治是立良法、谋善治。我们破市场壁垒之弊,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之制;破行政审批过多之弊,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制;破城乡二元结构之弊,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之制;破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之弊,立绿色化发展之制;等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我们党在执政兴国中展开两翼、驱动双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解决&权大还是法大&中实现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古代治理,权大于法;现代治理,法大于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大&,法比权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要实现的是法比权大。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巡视工作,让其当好&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实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使党内对权力行使的监督不留死角;等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保证党的领导地位,又保证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防止党纪国法成为&橡皮泥&,进而引发&破窗效应&;使领导干部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祛除执政中权力易被滥用的顽疾,实现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始终抓住锻造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在规律系统中,有些是柔性的、潜在的,有些则是刚性的、明显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同志常用这句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话来阐明执政&铁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着眼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科学判断国体政体的性质,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也是执政党建设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立错立歪立虚了,会导致谬误百出乃至满盘皆输;反之,立对立稳立实了,后面的文章相对好做,前景也就明朗。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抓住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逻辑起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逻辑起点。这一重要论断表明,党的领导贯彻于治国理政各方面,那种企图借&改革&把党的领导地位改掉、借&法治&削弱党的领导地位的想法说法,都是痴心妄想、痴人说梦。这一重要论断也表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党兴则国家兴民族兴,党强则国家强民族强。今天,我们国家正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跃升的关键阶段,世界对中国这个&大块头&格外关注甚至猜忌不断;我们民族正处于迈向复兴的关键阶段,须谨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能否&跃升&、能否&复兴&,关键在党。把党锻造成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
  &全面&和&从严&赋予&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新内涵。全面从严治党,基础是&全面&,核心是&从严&。习近平同志要求,&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凡是&,着眼的是&全面&;&及时&&认真&&坚决&,体现的是&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位一体&推进,以理想信念教育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三严三实&要求党员干部,以驰而不息精神抓党的作风建设,以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同时,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肇始,以打&虎&拍&蝇&为重点,反腐力度刷新人们对&从严&的认识,让人们看到什么叫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什么叫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什么叫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力量,彰显全面从严治党是全覆盖、无死角的&全面&,誓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全新格局进行到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政治局面。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代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在党治国理政历史上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承担着更大历史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更加深刻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像珍惜眼睛一样珍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全面从严治党把全党拧成一股绳,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实施。惟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赶考&中持续交出执政兴国的优异答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日报》(日 07版)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2012 中共太湖县委组织部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太湖县委组织部 主办 太湖县党员电教中心 承办 邮箱: 皖ICP备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
宁夏党校理论学习中心组
日10:35&&&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不断创新的巨大飞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向着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新高度不断迈进。
一、“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总方略
必须看到,当前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相互较量,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行动能力的相互角逐。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要用顺势而为的治国理政总目标总方略抢占制高点,从而赢得和掌握主动权。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第一次完整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可以看出,在以前“三个全面”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此后,在很多场合的讲话中又对“四个全面”进行了深入阐述: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期间强调要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系统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治党治国治军、运筹国内国际大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明确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总方略。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确立“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调研时完整提出“四个全面”重要思想,这次又系统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总方略。
二、“四个全面”是紧密逻辑关联的统一体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相互有着紧密逻辑关系的整体。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处于灵魂和统帅地位。邓小平首先提出小康概念,此后小康概念被逐渐地丰富为小康社会的模型,小康的标准也慢慢地由单向度扩展为多向度。十六大在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前增加了“全面建设”四个字。这既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的目标,也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等目标。十八大把”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子系统,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就意味着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统筹,也意味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兑现为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和更高的医疗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引领和指导着另外“三个全面”。这个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对民族复兴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的再认识。
(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大势所趋。全面依法治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代表着社会正义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全面从严治党能够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改革举措提供组织保障、领导保障和政治保障。在新形势下,我们必然选择这三大战略举措。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许多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措施不断强化,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改革精神使我们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过程中,提炼和巩固了改革成果,在权利平等、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展现出现代化的明显特征。我们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推进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和追求逐步健全完善法治。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核心都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保证了领导核心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整个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三)“四个全面”是一种完整严密的辩证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这一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期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法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改革是途径,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根本。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的推进,特别是各领域改革工作骨头难啃,更需要用法治的方式明晰利益各方的权利边界和行为边界。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如期实现的根本保证,要实现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使权力在法治之下运行。
三、在解放思想和强化问题意识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统筹协调推进。
(一)解放思想,从客观实际出发。思想不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重大突破、法治的健全完备、党建工程的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保持“四个全面”的正确发展方向。当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客观实际。既要看到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各种难题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就要求,必须科学准确把握新变化新特点,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要牢记的工作方法。
(二)总体谋划,抓住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变化,制约和影响其他社会矛盾的发展和变化,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方向。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牢牢抓住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和总纲。这是对以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调整和深化,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更加明确。现在,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这样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胸怀全局,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三)坚持问题导向,认识和适应新常态。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四个全面”就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是针对一些深层次矛盾而提出的,目的就是不断因势利导,直面和化解矛盾。推进“四个全面”要求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思考,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以,要主动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把握规律、富于创造、增强主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宏伟目标。
(四)着眼长远,突出解决重点问题。改革发展事业越向纵深发展,就越要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从而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工作措施和工作部署的重大创新,更是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的深刻变革,必须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想,通过抓重点带动整体。既要总体谋划,又要牵住“牛鼻子”;既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行业还有过剩产能需要化解,面对收入差距、民生保障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必须依靠全面联动、系统集成。既要注重总体规划,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把两者统一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中。
(执笔人:周晓军)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 & 正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期根本指导思想
——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表一周年之际(三)
核心提示:实践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思想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去年的今天,注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继往开来的好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催生的最新理论成果,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年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创了崭新局面,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提升为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政治遵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地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这个大背景下,放在历史的长时段、全过程中,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并坚定地贯彻执行,更加努力地把中国的事情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适速增长、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我们着力补足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短板,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我们全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实践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共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党的中央全会文件的形式,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三个必须坚持的重大指导原则之首,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意味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本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张小青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