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外资所拿西联globalpay pay需要做哪些准备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想进外资银行?花旗、渣打or汇丰不是梦!!【三大外资银行招聘比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为什么周围的人不管什么背景的人都想进金融,真的那么好吗?
我周围同学朋友学化学的,学计算机的学历史的。
现在都张口闭口投行,考CFA/FRM成风,都不想做本行业。
工作的师兄不管是是做制造业的还是做IT的都在找机会转行金融。
我认识的一个MIT学数学的姐姐要去华尔街,我的朋友学历史的也准备读MBA进金融。导致现在金融行业竞争不是一般的大,为什么大家千军万马都要挤破头来金融、真的那么美丽吗,金融真的那么好吗??别的行业真的没有机会吗? 我主要是看到现在周围很多人似乎命都不要了要往金融挤,而且都不想在自己本行业好好干。。。相信您周围这样子的人也不少,甚至很多人不懂投行业天天口里面喊着要读MBA进投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想象背后的原因非常想听听大牛们对于挤金融行业的想象的分析。。
一个月内第五次看到相似问题实在忍不住要答一下。在各界媒体的轮番捧杀与唱衰之下,金融好像变成了一个绝世名妓,大家一边从道德上痛骂她打压她,一边又要排着队与她共度春宵。知乎的大部分答案里,只要跟金融沾边,就一定是是现实的,虚荣的,向钱看的,缺少情怀的,连带着来金融行业求职的毕业生身上,都挂起了拜金的红字,好像干了金融就不配再谈诗和远方。其实很想问那些说做金融工作都是为了钱和虚荣的,你们做其他行业的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呢?纯粹为了造福社会?造福社会的理想并没有错,但除了NGO,我想其他普通人选择一份工作的目的,都逃不脱以下三点:1、赚钱养家。2、职业理想。3、个人爱好。下面展开谈一谈。1、赚钱养家:有人为了让妻子孩子父母过更好的生活,选择薪水相对高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何必扣上拜金的大帽子。2、职业理想:我相信金融这个行业里,一样有人是心系祖国金融业发展的。不要觉得我在扯淡,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和金融行业繁荣发展不代表中国是金融强国了,其实中国在世界金融市场的地位始终相当弱势,前些年一直是买啥啥涨卖啥啥跌,被美国玩的死死的,不要以为斗个索罗斯就意味着斗败美国了。国际金融市场之凶险程度不亚于军事战场,经济受损对国家是致命打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金融行业其实一直非常需要高端人才,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有钱,可以买科研成果,可以买国际地位。没钱,发展处处掣肘。这一点我在下面的答案中谈的更详细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为祖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做贡献,跟梦想研究导弹为国防发展做贡献的,研究梦想水稻为农业发展做贡献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就因为搞经济金融的比别人多赚了钱(其实也未必多赚),就说人家是为了钱为了虚荣,这是完全的诛心论。3、个人爱好:有人可能觉得我说有人从事金融工作是出于个人爱好太虚伪,诚然,中国大学选专业的制度和泛滥的功利主义,决定了很多人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所以很多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对这个行业谈不上热爱,但其他专业难道不是也一样?哪个专业的从业者100%都是出于热爱而来的?我反而觉得最虚伪的一类人是以自己失败的人生选择来揣度别人的心态,你不了解金融行业的工作有哪些乐趣,不代表别人不能从中找到乐趣。工作在你眼里仅仅是赚钱的工具,难道就不许在别人眼里是所学全部知识的承载,是无边梦想在现实大地的归宿?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其实来金融行业求职的人,跟从事其他行业求职的人并无不同,为何就成为知乎的月经话题了呢?请看以下知乎上关于金融职业的问题:其中一些评论很有意思:华尔街我承认都是精英,但是如果从人类生活的生产力上来说,他们究竟为大家提供了什么??我认为我还没有农民提供的多,因为农民至少提供了粮食。金融完成的是生产资料的合理高效配置,但他们不自己提升生产力。真正让生产力告诉前进的动力是科技、实业等等,而金融只是这片海洋上耀眼的泡沫而已,如果精英都往这片泡沫上流动的话,我只能说,再一次经济的衰退要到来。 试想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说:“我的梦想是,发现几个法律或者交易规则的空子,然后设计出一套算法,就可以赚到花不完的钱!”我认为这挺可怕的。以上评论我敢断定,都是来自完全不了解金融的人。 金融是钻空子?是泡沫?不提供生产力? 请问什么叫生产力?只有生产实物才叫生产力? 写书的作家去工厂里生产书了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每天那么辛苦的讲课,但没生产一分钱的实物,他们也是泡沫吗? 大家会发现重点根本不在金融行业本身的工作性质是怎样的,跟金融工作性质相似的行业其实很多,之所以只有金融行业争议这么大,是因为传说中的高收入,所谓的什么泡沫什么虚荣,只是一种道德打压。回到本题的两个疑问:1、为什么很多其他专业的人要去金融行业?2、金融行业是否真的高大上?答:1、为什么很多其他专业的人要去金融行业?中国过去几十年里金融行业发展的主力是商业银行,现在大家说到金融行业,也最先想到银行,其他被广泛了解的还有证券,保险(基金投资信托融资租赁招的人都太少了先不说)。银行证券保险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营销(销售)人员占整个机构的较高比例。销售类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对专业要求不高。除了少数偏好编程和数学的岗位,大部分非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能进入这个行业,正是因为金融业的销售岗位“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些商业银行招聘客户经理和管培生(不要觉得管培生多高大上,很多最后还是要去当客户经理的),不限专业录取,笔试也只考行测不考金融专业知识,金融其实成了很多“无法就业的专业毕业生”的唯一选择。(比如国际政治专业,每年外交部国务院联合国研究所一共才提供几个岗位?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不工作了?没有专业知识,去IT行吗?去传统工业行吗?也就金融类和快消的基础岗位门槛比较低。)因此,这一部分的金融从业者,实际上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光鲜那么热血,都是无奈之下的妥协。好多二三四线城市里四大行支行的柜员勤勤恳恳干了二十多年还只赚两三千块,你说他们是为了钱为了虚荣,亏不亏心?至于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金融行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岗位需要这样的人才,这些岗位也是他们所学知识的应用,属于对口就业。他们来金融行业找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2、金融行业是否真的高薪?是,又不是。有人应届在内地能拿到50万一年的薪资。除了IT,大部分行业的应届生都很难达到这个数字,但能说明金融行业高薪吗?我觉得不能,因为拿到这个数字的人全国也寥寥无几,目前复旦15届硕士毕业生经院+管院+专硕差不多有600人,能拿这个级别offer 的应该不超过5个。在这个档次上的应届毕业生职位,除了少数顶级的投资公司,基金,global pay 的投行,别的地方真的给不出了。差一个档次的是顶级咨询和外资投行,20万-30万。这个级别的人有多少呢?大麦一年在中国大陆也就招20几个吧。但是请先打听一下他们招聘的目标院校,除去海龟,再数数中国大陆的学校能均摊几个,再除以毕业生数量,比例低到吓人。再差一个档次,是传说中的“金融行业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争议最大的可能也是这个梯队。10万-15万,上海大部分商业银行管培生,综合金融集团,保险,信托,网络金融,四大和非顶级但算一流的外资咨询给出的应届硕士基本年薪,包括过节费和各种补助,不包括营销岗的提成。大家觉得这个薪资水平对 应届生来说也不错了是不是,所以金融行业都是高帅富了是不是?我们先不讨论10万在上海算不算高薪,单来分析下这个档次是不是金融毕业生薪资的平!均!水!平!(1)、这里是上海。。。出了京沪深,哪怕在商业银行省分行工作的朋友,说说真话,你们招聘的应届毕业工资超过5000一个月的多吗?三线城市银行应届两三千的比比皆是。传说中的大帝都,宇宙行,工总管培今年给的应届offer是5000一个月,1.5手资料。(2)、截止15年12月6日,校园秋招开始三个月了,大部分校园招聘岗位都已经放出。招商银行总行管培,今年全国招30人。太保总部管培,今年招10人。法国汇理银行(据说连续六年利润中国内地外资行排第一),上海分行招3人。某外资保险(世界Top3的保险集团),上海分公司招4人。。。。中国全国性银行20多所,加上十大保险,一流券商30多家,和一些外资行和保险(其实份额很小,全部外资行才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1.8%),招人很少的基金信托资管,加起来总部里真正“高大上”的岗位,满打满算不超过3000个。请大家算一算,中国内地2000多所高校,哪个学校没有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人少的一二百,人多的四五百,本科+硕士+博士,再加上30万海龟(泛商科比例很高),我给一个粗略估计150万左右(今年900多万应届毕业生,加上海龟和往届剩余超过一千万,中国12个一级学科,经济+管理两个算六分之一,考虑到这两个学科招生人数较多,我觉得150万是保守估计,200万也是有可能的)。这TOP3000多人能代表全国150万泛商科毕业生的薪资平均水平吗?恐怕不能。解释下数据来源:第一手资料是我自己收到的一些offer(答主是海龟硕,有美国工作经验),第1.5手资料是来自我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应聘者的口述(基本都是海龟和复旦交大同济上财的硕士),第二手资料是根据好友转述同班或系里同学的情况(复旦2015届经院硕士)。可能第二手资料稍有水分,毕竟被转述两次了,但总体来讲水分应该不大,因为很多人拿到相似的offer不好撒谎的。(我只给出大概的分析,欢迎大家指出哪里算的不对,我会及时改正,但数据肯定不是高度准确的,我不是统计局哒^^)最后,给并不是真正热爱金融行业,而只是因为觉得金融赚的多,高大上而来的应届生泼一盆冷水:来之前,先问问自己能不能进入到150万里面顶尖的那3000人,如果不能,那你将得到的这份工作和高大上恐怕不沾边,只是一份同样需要你勤恳劳动,兢兢业业的普通工作。当然普通工作也没什么不好,世界上除了财富榜上的风云人物,更多的还是普通人,普通人在哪个行业都是做普通的工作,不必得失心太重,好好学习,认真工作,踏实生活,孝敬父母,能做到这四点,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了。
没任何深度思考的必要,原因太简单了,钱和虚荣心。如果一份工作的起薪比比其他工作高三倍五倍十倍,而且好年头奖金是100%+,不管干的是什么所有应届学生都会去排大队。工作地点在城市黄金地段,穿定制西装,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出差都是商务舱4星酒店,接触客户都是高层,虚荣心而以,具体干的什么,几点下班,健康损害多大,知道的人比表象少太多了。如果一个国家最优秀的毕业生,不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去做金融了,对这个国家长期发展肯定是有很大危害的,看看08金融危机,看看冰岛。过了几年现在缓过来点了,大家又都去投行扔简历了,人性就这样子没办法。Build stuff, don't trade stuff,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应该去坚持,中国基础商业和行业能力达到世界水平了是最有意义的事情,金融是附在实体经济上的,发展好了相辅相成,商业基础不行光搞一个世界级的金融行业就是空中楼阁,没意义的。中国工业制造业服务业比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在这方面基本每一行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是实实在在创造就业促进技术发展的潜力,这个潜力不体现在你第一份工作的起薪上,不过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建一个empire不比混投行刺激?国资对几乎所有传统行业的垄断是对这种远景的威胁,朝廷意识到越早越好,你以为投资人都天生爱搞互联网?都是中国的环境逼的。最讨厌鸡汤,传统行业出头不易,不过没有能人去做以后所有“资源配置”的行业配置什么去?利益相关金融从业,真心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工程师科学家,而不是更多的banker lawyer。“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做实业做到最顶级后,大部分企业家精力都不放在企业管理,而是资本运作了。金融就是1后面的0,还是好多个0。这个行业给你一种无限接近钱和资源的渠道,让你年纪轻轻就能体会纵观天下大势的感觉。而且把面子上的东西弄得特别漂亮,给的薪资也很好。谁不想去?我也想去。但是,顶级投行每年就招几十个人,再加上顶级私募,顶级券商,四大,顶级咨询,每年加起来就那么两百多的名额,君不见每年清华经管,五道口金融,北大光华,北大汇丰,光毕业生就超过800了,再加上数目庞大的美帝海归,香港镀金侠,还有清华北大MIT最顶级的理工科学生也虎视眈眈想杀入金融业,加起来得有上万人,这都是最顶级的学生,几乎每个岗位都是几十上百人抢一个,真心好难啊。一旦职业生涯起点不是这些顶级机构,那在金融圈基本就是民工的命。如果没资源,几年之后后面如狼似虎的新人就把你换了下去。那个时候,本专业回不去了,金融圈又上不去,只能呜呼哀哉了所以,金融有风险,进入需谨慎。我倒觉得,进金融不急于一时,先从本行做起,30岁前多积累资源经验,同时可以尝试几次创业,40岁的时候争取实现财务自由,拥有一笔闲置资金,然后这时候再开始转行专职做投资人,以专业背景和资源为自己的优势,人赢啊!
你们有考虑过我们这些,本来就是学金融专业的人的感受吗?
只见偷儿吃肉没见偷儿挨打,人之本性。
你不用这么操心这些同学的命运,也不必担心金融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其他行业会不会衰落。这些同学放弃本专业,说明他们对本专业没有从事的意愿。或不擅长,或不热爱,或看不到好的愿景。既然如此,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多一次选择的机会,无可厚非。何况,本科中的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占较大比例,以后选择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工作或者学习都是个人自由,也都有可能做出一番成绩。
再说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想进投行和进入投行中间还有着巨大的距离。金融行业的竞争向来激烈,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其高收入带来人才向心力,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是一个趋势。二十年多前的就业机制还处于计划经济机制影响下,专业财经院校或者财经专业同学被分配进入经济金融部门,而现在人力资源市场越来越市场化,竞争愈发激烈是趋势。
其他行业并不会衰落。毕竟中国是一个广阔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市场,不同于地域受限香港、新加坡。其他行业出现机会,自然会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即使看到很多转金融的同学,但是比例上仍然是继续本专业的同学占比大。况且一个更好的金融体系可以为实业提供资金支持实业发展。没有好的实业,金融只是无根木,无源水。而没有好的金融,社会发展效率也会很低。拿人体做比喻,金融是血液,实业是肌肉,而政治法律等机制规则是骨架。
我记得这几年的几部都市情感类电影,男主人公都是在投行工作。社会形成这么一种氛围,投行工作如何高大上。其实,金融行业的普通职员并不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和生活好太多。如果能在某个行业有自己的事业和影响力,远胜于金融行业的一份普通工作。题主也许是因为周围同学有做出这样选择,而自己开始怀疑和困惑。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但是别人的选择不一定适合自己。
的观点1、钱和虚荣心。2、传统行业出头不易。做点小补充和给想进金融业的泼点冷水:1、想进,并不代表有能力进;2、进了,并不代表能长久留下来,裁员最狠的,就是金融业;3、混在金融的高层人员,都在找实业以巩固根基;4、其他行业混不好的,进了金融,死得更快;5、金融业的基层,其实也就是个苦力。不论哪个行业,哪个公司,作为苦力,都没啥好自豪的;6、金融业的中高层,下手都特黑。能力和背景不足的情况下,爬得越高,死得越惨。完。
从一个工科男的角度来回答一下。我的感觉是,除了钱的原因外,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在工业界好好干,而是不知道怎么在工业界好好干。现在本科阶段的教育和工业界离的太远,学了四年专业知识之后,还是不知道将来会干什么、将来的职位需要怎样的技能、有哪些可能的职业发展路线。从先例来看,很多本专业的师兄师姐在找工作时的选择有很大随机性,往往是(研发+工程+市场+销售)*(化工+能源+材料+快消)的各种排列组合投一大片简历,看到合适的offer就决定了去向……这就导致,在校期间很难为了以后的工作做准备。而与此同时,金融行业提供了更透明的职业要求和更明确的职业路线;比如在校期间,你可以考个CFA CIIA甚至是CPA,去金融机构实个习,以后无论去金融还是实业,选择的余地都更大一些。当然很多人这个过程中选择转行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钱更多不是么。。。
其实不止是想进金融行业吧,现在一堆工科生还没毕业就喊着融资喊着创业,也是一样的心态,想赶在别人前头证明自己,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年代的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最独一无二最有才能的,上帝就是派我来拯救地球的。殊不知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能不能早点看清这个事实?早点证明自己多牛掰多走在时代前头,比很多同龄人都厉害,看看几年后谁笑的更久?我不反对创业,但是我反对为了证明自己一时的“厉害”而放弃本业。我自己已经失败过,然后再看着那些兴致勃勃觉得全天下都因为他的创业得对他仰望膜拜,或者是学人家炒点黄金玩点股票就觉得自己是金融天才的脑残们,能不能为自己家里的父母亲想想?想玩金融和想创业(指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的,都是为了来钱快,用来钱的速度来证明自己比身边的人都屌,而身边人也往往受不了这种刺激,也纷纷放弃本业与理想,我只能说看你笑话。静静吧,年轻人,奋斗的时间还长着呢,何必急着做长得最高的谷穗???
很简单啊!中国真的很缺象样金融人才,所以金融行业的收入相对高,所以人才愿意来啊。虽然靠谱的金融人才没几个。中国的金融业的供给能力和中国经济的金融需求相比简直弱爆了。你看下同样牛逼闪闪的互联网IT行业有几个靠谱的企业在国内上市的,就明白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薪水中的base,package以及global&pay
base指base salary即基本工资,一般指月薪;
package即薪资包,不仅包括薪水,还有福利和其它可以享受的待遇,一般指年薪;
对于外企,外企首先分global
pay和local
Global pay当中最爽的一种是expatriate,中文叫外派,Expatriate除了享受正常薪水外,一般还会有relocation package,欧洲企业还是family的,美国和澳大利亚一般只是个人的。Relocation package,大抵等同于中国说的各种外派补助。第二类是普通的global pay,比如一些顶级的投行、咨询,新加坡薪水还略高于香港。新加坡有强制储蓄。第三类是中国local pay,这是大部分中国人去外企享受的待遇。&
再补充一些关于C&B package的内容:
Compensation薪酬&&&&&&&&&&&&&&&&&&&&&&&&&&&&&&&&&&&&&&&Benefits 福利
Fixed Salary 固定工资&&&&&&&&&&&&&&&&&&&&&&&&&&&&&&&&&&Social Insurance 社会保险
Base Salary 基本工资&&&&&&&&&&&&&&&&&&&&&&&&&&&&&&&&&&&Housing Fund 住房公积金
13 Months Salary 年底双薪&&&&&&&&&&&&&&&&&&&&&&&&&&&&&&Supl. Housing Fund 补充住房基金
Overtime Payment加班工资&&&&&&&&&&&&&&&&&&&&&&&&&&&&&&&Sports allowance 运动补贴
Travel Allowance 出差补贴&&&&&&&&&&&&&&&&&&&&&&&&&&&&&&Leave & holiday 休假
Variable Pay 浮动工资&&&&&&&&&&&&&&&&&&&&&&&&&&&&&&&&&&Life&Medical Insurance人寿和医疗保险
Short Term incentive 短期激励奖金&&&&&&&&&&&&&&&&&&&&&&Overseas Travel Insurance 境外旅行保险
Sales Incentive 销售奖金&&&&&&&&&&&&&&&&&&&&&&&&&&&&&&&Transportation 交通
Performance bonus 绩效奖金&&&&&&&&&&&&&&&&&&&&&&&&&&&&&Meal allowance 饭补
Stock Option 股票期权&&&&&&&&&&&&&&&&&&&&&&&&&&&&&&&&&&Others - welfare, rewarding 其他.
Meal allowance 饭补
Others - welfare, rewarding 其他...
quote from:.cn/s/blog_6a07a8ce0100l2nn.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想去外资的投资银行工作,需要做什么准备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花期 global pay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