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税收信息化 一体化来提高征管水平

东阿县地方税务局多项措施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信息来源:办公室字体:【
】  东阿县地税局坚持&信息管税&理念,以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为抓手,通过强化数据准入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数据核查、深化数据应用水平,有效提高了税收数据的质量,保证税收数据的真实、准确。
  一是坚持预警通报,防范管理隐患。遵循&揭露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原则,抓好税收预警管理,根据预警系统发现征管漏洞,派发到管理单位认真检查分析,及时整改落实,消除管理隐患,降低执法风险。对数据质量问题进行监控考核,有针对性的修正信息数据质量和降低预警工作量。
  二是完善考核机制,施行动态监管。做到管理监控与考核并重,数据质量考核与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实地检查、通报结果及跟踪问效方式,对全县征管数据质量实施动态监控管理,全面提升税收征管工作水平。
  三是深化数据应用,提升信息管税能力。创新数据采集手段,建立与重点纳税人征管信息联系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好执法责任制系统违法违章信息的处理工作,及时堵塞征管漏洞,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资源,积极开展数据质量和征管状况分析,不断提升以数管税能力,有效促进税收征管工作上新的台阶。【】【】  信息化建设是税务系统六大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是海西国税工作的一大亮点。2004年5月,海西州国税局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加快海西国税各项事业前进步伐”的进程中,确定了“五个领先”工作目标。  海西州国税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税收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省、州、县国税局和税务所办公自动化联网运行,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体系,推行税收执法监察系统,做好各种管理系统的应用工作。目前,全系统建立了完善的税务信息化机构和完整的工作职责、工作规范;经常派员学习各种软件、数据库,充实信息化队伍,为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网络,不断强化网络设备配置  顺畅的网络以及高效的硬件配置,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该局不断加大投入,强化设备配置,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网络。截至2006年10月,全系统共有500余台计算机、25台PC服务器、14台路由器。目前,基层税务所的计算机配置都已达到计算机网络办公的要求,2006年已实现“人手一机”。  2002年7月,海西州国税局作为试点,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DPS)。目前,该局和县局国税机关公文处理已实现远程分发,全系统已完全实现无纸化办公。2004年,该局自筹有限资金对海西地区的视频会议网络系统进行安装,实现了全州国税系统远程培训、数据协作、数字会议等多方面的应用。2005年5月,该局全面推行集中远程管理系统,使远程访问、集中控制、集中维护的“无人机房”成为可能。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海西作为全省上线使用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州县之一,于日正式上线运行。经过两年的实践,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实现了税收征管方式由松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初步建立起了多元申报、分类管理、集中征收、一级稽查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自2001年金税工程二期推行以来,全州税收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以州局为中心,向上联通省局、总局,向下联通各个市(县)局、税务分局(所)的主干网,全面开通运行了金税工程防伪税控、发票认证、稽核和协查子系统,充分发挥了金税工程外防偷骗税、内强管理的杀手锏和生命线作用。  此外,该局还强化了对税务人员执行程序法情况和税务机关执行实体法情况的分析应用。今年7月份,全省试运行了基于V1.1的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执法随意、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也满足了各级税务机关及个人的日常监控需要。  海西州国税局在青海省国税局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按照总局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全面提升了税收征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该局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为税收征管工作服务,为金税工程三期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更坚实的基础,为海西州的经济建设服务。全文共1265字节&&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任何组织未经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
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 V8.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大连龙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有资料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申报系统全国免费技术支持热线:8()
客户服务中心热线:()
投诉邮箱:您的位置: &
不断完善征管办法
努力提高征管水平
优质期刊推荐税收信息化需要内外兼修
名师幽默的声音,考试重点和难点讲解,每天限额200张,抢完为止!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你现在的位置:> >
税收信息化需要内外兼修
会计城 | 日
来源 : 互联网
目前,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全国近70%的税务机关实现了电子化作业,建立了近2800万户纳税人的电子登记档案,每年近90%的征收业务由信息系统完成,但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既受到税务系统内部制度、条件和人员素
  目前,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全国近70%的税务机关实现了电子化作业,建立了近2800万户纳税人的电子登记档案,每年近90%的征收业务由信息系统完成,但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既受到税务系统内部制度、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信息化发展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内环境与外环境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一方面,外环境制约着内环境的发展方向、内容和速度;另一方面,内环境建设也有能动作用,引导着外环境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内环境建设的成果也会为外环境所吸收,丰富其内涵。要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全面、科学地认识税收信息化与内外环境的关系,以扫除信息化建设中的障碍。
  内环境的塑造
  由于内部因素与税收信息化建设紧密相关,加之税务系统可以对这些要素进行直接调整和配置,因而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内环境的建设上。
  正确认识税收信息化。税收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专业化程度强。因此,要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将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知识作为税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税务人员中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现代管理科学是税收效率的理念、信息化是征管精细化的理念,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税务人员参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税收信息化建设对税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下大力气强化税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做到培养高层次信息专业人才与培养普及性的、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税务人员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快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有能力开发出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税收管理软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提高税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建立与税收信息化相配套的组织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讲,税收信息化意味着税收征管方式的改变。信息的流动有其自身的规律,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行,需要对现有的税收征管流程进行优化,对征管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科学设计税收工作流程,重新设置征管机构,确立新的征管运行方式,完善征管工作责任制,努力建立起功能齐全、协调高效的税收征管新机制。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税收信息化已开展了十余年,当前迫切需要依据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时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使信息化条件下的各征管机构、工作流程、环节和岗位之间相互协调,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行为进一步规范,预防、制止各种不合理的行为,使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合理配置软硬件设施。税收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的适当配置。在软件方面,各地的经济环境和税收征管水平差异很大,一个软件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的需要,因此在保证核心软件统一的同时,允许各地在这个标准下,开发符合自己需要的操作系统;在硬件方面,既要提供最基本的设备,又要鼓励各地从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财力、技术条件、税收工作需要,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合理购置信息化所需的硬件设施。
  外环境的适应
  税收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在税务系统内部营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正确认识税收信息化建设与法治的关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税收信息化建设应当严格遵循我国法律特别是税收方面的法律规定和要求,如对各种经济信息严格保密,确保经营安全和经济安全,保证向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利益。
  正确认识税收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系。信息化建设既要立足于本系统的实际和需要,又要立足于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趋势。前一时期各地自行设计了很多征管软件,应当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其加以改造,对不同系统和软件进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增加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并考虑提高主体应用系统的数据集中管理层级,到条件成熟时与各级政府和国家信息系统实现对接。
  正确认识税收信息化建设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主要偏重于内部征管系统的建设,外部纳税服务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但影响了信息化运行的总体效率,而且不利于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直接转化为对纳税人的优质服务,制约了税收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因此,在新的阶段,有必要大力加强外部纳税服务系统的建设,使数据采集自动化、高效化,达到管理与服务的内在统一。税务研究·王立新 朱明辉
[关注会计城官方微信,获更多新鲜、专业、实用资讯]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个体税收征管如何实现信息化--《税务纵横》2003年Z1期
个体税收征管如何实现信息化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F812.42【正文快照】:
近几年,随着税收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企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依托CTAIS和金税工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个体税收征管相对税收信息化来说,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依然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税额核定缺少充分依据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贤斌;胡玉珊;;[J];财会月刊;1986年06期
,阮永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王仲礼;;[J];涉外税务;1988年06期
,邹秀莲;[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9年S3期
鲁永初;;[J];财会月刊;1989年08期
董继贤;罗明安;;[J];财会月刊;1989年11期
王嘉诚;张毅平;;[J];财会月刊;1990年03期
李远孝;;[J];财会月刊;1990年03期
王俭民;张玉娟;;[J];财会月刊;1990年05期
欧阳海鹰;;[J];涉外税务;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执法检查报告汇编[C];2000年
刘家芳;;[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邓福;曹吉林;;[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冯希山;;[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鄂文明;;[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苏大勇;;[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一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陈应斌;殷立波;张丽莉;庞华富;朱永芬;王中青;;[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一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庞业天;胡以弢;陈新洪;;[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一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张敬晖;;[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周影;;[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二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胡冰;[N];安徽经济报;2000年
孟勇;[N];安徽日报;2000年
陈梓;[N];中国审计报;2000年
孔凡青;[N];中国审计报;2000年
奚榕;[N];中国税务报;2000年
张爱球;[N];中国税务报;2000年
张平国;[N];中国税务报;2000年
李勇;[N];中国税务报;2000年
军平;[N];中国税务报;2000年
曹放才;[N];中国税务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海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陈红卫;[D];厦门大学;2002年
徐萍;[D];厦门大学;2004年
赵岩;[D];厦门大学;2004年
周广仁;[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贾军安;[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康;[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张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李胜里;[D];华侨大学;2000年
吴向红;[D];厦门大学;2001年
李斯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尚杰;[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周非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陈静贞;[D];暨南大学;2002年
柯宝红;[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潘荣凯;[D];苏州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税收信息化 一体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