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区工商局工商局 傅学坤

“成都智造”催生 科技新贵|成都|成都市_凤凰资讯
“成都智造”催生 科技新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看来,知识产权归属及利益分配也是制约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由于产权归属不明晰,职务发明人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未能体现,导致成果转化率低。为确立并强化职务发明人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成都十条”规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而且,这些奖励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基数。
原标题:“成都智造”催生 科技新贵本报记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成都高新孵化园四川川大智胜研制的华北空管局的模拟系统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有轨电车总装车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陈元伟成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无菌实验室一角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航管雷达模拟机制图:潘旭涛“改变,从操作方式开始。”这是畅销书《大数据时代》里的观点,而该书的译者周涛以及他所在的成都,真正实践了这句话。周涛有三重身份:32岁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都数之联科技有限公司CEO、受资助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三重身份让他成为了许多报道的主角,也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成都的“操作方式”。近日,成都发布了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这个被称为“成都十条”的政策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七成以上用于奖励科研人员;在校科研人员可兼职创业。该政策一经公布,引来大量喝彩。其实,成都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远不止“成都十条”,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大”:大方——不吝惜科研投入;大度——允许教师“下海”;大气——建构巨大的创新载体。?搞科研的穷不了在西南交通大学,有一位教授“衣衫土气,像个卖菜老头”。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位“寒酸”的教授其实是个“有钱的主”。教授名叫黄楠,他带领的团队研究出了心脏血管支架的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估值1500万元。按西南交通大学规定:学校名下的100%国有职务发明专利权,划出50%给发明人团队,实现职务发明人团队由被奖励权向财产权的转变。这样算来,黄教授绝对属于有钱人行列。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认为,关于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的改革,就是力求破除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固有“枷锁”,发挥高校院所的技术创新作用,充分调动职务发明人积极性,面向发展需求与生产实践,研发、转化科技成果。在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看来,知识产权归属及利益分配也是制约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由于产权归属不明晰,职务发明人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未能体现,导致成果转化率低。为确立并强化职务发明人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成都十条”规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而且,这些奖励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基数。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之外,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牵头的“新一代智能功率集成电路芯片”项目,已经在成都实现了量产。“陈星弼院士创造了一个点,假定从这个点走到市场的距离是100米,那么从实验室出来,我们还要继续走99米。”负责“院士项目”转化的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甯小霖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并不是说前面的1米很短,而是说从实验室到市场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为了弥合技术与市场的“99米”距离,充分调动科技成果输出、承接、中介等各方积极性,成都还首次以“三方资助”的方式,按技术合同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2%给予中介机构年度最高200万元的补贴。?松绑教师去“下海”“终于可以不做‘地下工作者’了!”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院长胡基士倍感欣慰。四川大学教授、成都海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元伟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以前都是‘偷偷摸摸’做这个事情,现在终于合法化了。”让两位教授“合法化”的是“成都十条”: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在编在岗科技人才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并对带技术、带项目在蓉新领办企业的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助。“以前,对高校教授来说,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的压力还是比较大,比较困难。但是现在政策出台后,变得公开化、合法化。而且,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可以为成都打造一个很好的人才平台。”陈元伟说,现在协同创新的政策出来之后,对人才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企业可以对高校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学校也可以向企业提供科研人才。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光宪分析,随着“成都十条”的出台,逐步畅通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逐步增加的协同转化载体等,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科研技术、成果,将选择留在成都的“墙头”,实现“墙内转化”。其实,在科技成果转化一事上,高校的积极性也不亚于当地政府。例如,四川大学规定,对于在产研院进行产业化示范项目工作的老师的考核,如无法保证教学工作量,可以以科研工作量折算,并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系列”职称评定体系,主要以成果转发情况、工程技术服务等相关条件为职称评定依据,不以发表论文为单一的评价依据。西南交通大学专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让专门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老师一样可以当教授。“下海经商,不成功便成仁。”成都某高校老师的话搁在以前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以前,教师是严禁“下海”经商的,除非辞职。而现在情况变了。在成都为科研人员“松绑”之后,四川省又印发了《支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条政策》,提出高校科研人员“下海”创业,在3至5年内保留其身份和职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老师到高新区创业,就是为了打消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即便创业不成功,还是可以回归高校当老师。”四川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说,创业期间的所得归个人所有。?你出主意我出钱如今,周涛所在企业的客户包括11家世界500强企业、550多家独立电商和350多家互联网媒体,周涛在商业上的成绩,也离不开一份默默的支持——高层次人才来蓉创业百万元资助。当然,获得支持的不只是周涛。2013年,成都资助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除周涛外还有3人。同时,还有39名创业高校教师获得资助,资助金额共计1010万元。成都对科研人员的资助向来是不吝惜的。成都市设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专项”,鼓励高校院所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在蓉创办企业,顶尖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可给予500万元资助,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该集团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发现、筛选、撮合、投入”的专业化运行体系,促进成都地区技术转移领域技术、资金、载体等生产要素有效配置,支持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其核心业务。截至目前,成都技术转移集团向成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入的资金已近亿元,引导各类资本实际投入资金超过1.8亿元。这些获得支持的项目包括,陈星弼院士、杨刚教授、邱昆教授、周涛教授、雷景新教授等团队有较高技术价值、有一定市场前景的科研项目,以及一些由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四川省“百人计划”和“成都人才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专家团队牵头的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等。据介绍,成都技术转移集团将构建“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服务+综合服务”的服务模式,为高校师生创业和技术成果转化提供物理空间和综合服务,既满足高校院所创新创业团队在实施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载体等问题,又解决其成果转化与教学科研兼顾的问题。为了给科研成果提高足够的资金支持,成都搭建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商业银行组建3家科技支行,设立2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1亿元的科技企业债券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2亿元的科技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聚集各类风险机构140家、风险资本40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已累计为500余家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投融资服务。?政府就是做环境北京时间9月10日,苹果如期发布了新款的iPhone6以及iWatch,但iPad新版本并未面世。有人问,iPad在哪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iPad在中国,在成都——全球70%的iPad来自成都。不仅如此,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也来自成都……科技氛围浓郁的成都,本身就是一个大“孵化器”。成都有各类研发机构718家,有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校52所,聚集中科院成都分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46家,拥有牵引动力国家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57个。成都全市拥有两院院士33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2人、专业技术人才135.5万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才占26%),均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成都良好的科技禀赋,加之明智的政策导向,营造出了科技顺畅转化的大环境。“政府最应该着力的就是做环境。”唐华的话很有见地。唐华认为,当前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创新要素向哪里集聚,哪里就可能成为新的产业和经济制高点。科技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大量鼓励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产业化基地,依托孵化载体快速营造局部优良创新生态小环境。同时重点帮助解决科技企业投融资问题,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投向创新创业。在成都“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楼宇+产业化基地”孵化链条之下,成都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60家,孵化面积达169万平方米,在孵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团队近5000家。成都高新区尤其是做环境的行家里手。7月,成都高新区酝酿已久的创新载体空间布局规划也首次对外发布,它将打造“一圈、一带、一园、多点”创新载体。据时任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介绍,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主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新川创新科技园和多个综合性创新载体,主要承载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及部分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端研发、设计、服务业态。据悉,未来成都在科技大环境方面还将有大动作。成都计划到2017年,研制完成20个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科技园区3—5个;形成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5—10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9310
播放数:12920
播放数:26175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傅学坤解读成都高新区:游戏企业超600家
[导读]成都高新区聚集了800余家软件企业,15万软件从业人才。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腾讯科技摄)腾讯科技讯 11月23日消息,第二届全球移动游戏开发者大会(GMGDC2013)于今天在成都世界城新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首先开场致辞,他表示,成都高新区去年决定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后,设立了10亿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超140万平方米的天府软件园,包括移动游戏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傅学坤透露,到目前为止,新增200多家外地引进企业、400多家本土创业团队,已经形成了600多家以游戏为主的企业团队和近5万人规模的游戏开发团队。以下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发言实录:傅学坤:我跟宋炜()在半年前商量举办这么一个会议,GMGC的团队通过半年的工作有了今天这个会议,我们都感到很荣幸。借此机会,我就说一点,成都高新区是全国105家国家级高新区成员之一,我们全国高新区综合连续五年排名第四。成都高新区培养软件和IT产业,由于持续的投入和关注与支持,高新区聚集了800余家软件企业,15万软件从业人才,随着前几年网络游戏、网页游戏的发展,成都涌现出大量的游戏企业,也有许多投资者关注和支持游戏行业,尽管有一些坎坷和波折,但是游戏在成都扎下了根,大量的人才和游戏文化在成都得以滋生和滋长,随着近两年来移动游戏的发展,成都生长了一大批游戏企业,也不乏成功者,成都游戏的繁荣得益于政府对产业的大量关注、开放的心态和大力的支持,更得益于同行对成都的逐渐认可,所以才有了这个情况。成都高新区观察到这一点,我们去年做出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这个决定,设立10亿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超过140万平方米的天府软件园,容纳移动,包括移动游戏在内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各类企业。到目前为止,今年我们新增200多家外地引进企业,400多家本土创业团队,形成了600多家移动互联网以游戏为主的企业团队和近5万人的游戏开发团队。各位参会者一定会通过这个会认识高新区游戏的现状、发现游戏在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希望一起共同来培育。在座各位如果对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我们都将热烈欢迎,高新区将一如既往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特别是移动游戏在高新区的聚集与发展。最后,希望这个会议开得很热烈,开得很好,这是市场办会,是行业办会,是在座共同努力办会,我感到很欣慰,希望借此机会开好一个头,搭建好一个平台,把它做强做好,希望大家在成都期间愉快,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深化改革助推民营经济 成都彻底实施“非禁即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T06 2014两会专刊
深化改革助推民营经济
成都彻底实施“非禁即入”
“民营经济已占成都全市的半壁江山。”日前,成都市经信委总工程师鲜樱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今年成都将彻底实施“非禁即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成都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384.21亿元,同比增长12.2%;民间投资总额3595.3亿元,增长17.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对民营企业家的尊重和鼓励。”长期研究民营经济的四川省工商联原副会长谢光大表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
在区域经济版图的重构过程中,除基础建设和硬件环境的比拼外,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意识理念、专业服务水平等方面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竞逐。成都在此方面一路领跑于中西部地区,大大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013年年底,成都市召开第四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现场来了23家民营企业和商会代表,按照此前的基调,还是“不谈大道理,只反映实际问题”。记者发现,相比前三次座谈会,这次参会的民企明显减少了,企业怎么对这次座谈显得“不买账”?
“那是因为很多问题已在区(市)县一级得到解决。”成都市经信委巡视员李忠仆说,成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积极营造支持民企发展的环境,要求区(市)县同样建立民营企业座谈会制度。新都区还将座谈会确定的重大事项办理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去年8月,成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33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目标、扩大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务服务、加大财税扶持、加强融资服务、鼓励创业兴业、支持拓展市场、支持做优做强和引导规范发展十个方面,从而系统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成都市长葛红林看来,“成都之所以能不断激发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吸引外来投资源源不断涌入,一个关键因素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积累形成了先进的政府服务品牌。”成都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式审批”,是全国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成都还是中国首个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强大的软实力令成都在企业投资界的口碑不断传播,“形成以商招商的马太效应”。
由此,成都不仅吸引了超过一半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更是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成都市共有民营企业20万户,从业人员290余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65%。“我们的目标是2014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超过50%。”鲜樱说。
在成都高新区的互联网大厦,目前汇聚着100多家从事移动互联网软件和硬件开发的民营企业,而这里正是成都高新区提出“三次创业”、通过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2000亿元产业规模的基地之一。
数据显示,成都高新区聚集了成都市90%以上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按照计划,该区每年将引入400家创新型企业,其中两三百家是移动互联网企业,最终在5年内从事这个产业的企业将达1000家。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表示,移动互联网每年以上百亿速度在发展,是未来十万亿级的新型产业,通过努力,未来5年聚集千家规模的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建立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通过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及促进生物技术、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信息技术等在高端种业、生态有机农业等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深化支撑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正因为看到了成都在产业创新方面的众多举措,给予民营经济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们才选择从回成都创业。”一位从事手机游戏开发的负责人如此表示。
为了推进创新,成都高新区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企业)的引进、优势潜力企业培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高端人才引进和其他产业发展需要支持的领域,积极支撑产业快速聚集和成长。
成都市工商联(总商会)副秘书长、成都富基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劼表示,“大部分创业的年轻人从事的是高科技产业和高端产业,起点很高”,因此更需要政府支持和扶持以青年创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发展。
不久前,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服务等领域;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财产和合法权益等。
成都市政府随即出台了《2014年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措施》。《措施》提出,将在“促进资本融合、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务服务、加大财政扶持、加强融资服务、鼓励创业兴业、支持拓展市场、支持做优做强、引导规范发展”等方面进行突破。按照非禁即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支持民间资金进入更广领域,教育、文化、卫生、电力、供水、燃气、交通七大公共领域部门将制定明确的年度开放计划,具体到项目,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在竞争领域中,成都将不局限控股地位,选择有条件的市属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向民营企业出售。
在谢光大看来,这些年约束民营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确实成为一种“民营经济的诅咒”。因此,此次“非禁即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关键在于落实,给予民营企业家应有的尊重和公民待遇。
为了进一步推进细则的出台,成都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正在着手编撰成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近期就会发布。“我们希望在一些公共事业领域,比如幼儿园、养老院等能够尽快向社会资本开放,”该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改革的步子再大一些,力度再大一些。
“要着力营造各类企业公平发展和竞争的环境,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扩大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让民营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时表示,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公用事业和民生领域,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技改、并购和开发新项目增加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专题:
[责任编辑:houw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
> 曹江林会见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傅学坤一行
曹江林会见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傅学坤一行
来源:CNBM发布时间:
&&&&&& 8月3日,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曹江林在集团总部会见了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傅学坤一行,双方就深化战略合作、发展“三新”产业等事宜进行了交流。
&&&&&& 曹江林对傅学坤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对青白江区政府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建材集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简要回顾了集团与青白江政府的合作历程,总结为“合作愉快,感情深厚”,并表示将积极支持集团企业深化与青白江政府战略合作的各项工作。郭朝民副总经理介绍了集团在四川、成都、青白江的项目情况及“十三五”时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三新”产业和培育制造服务业、互联网+的“三条曲线”发展思路。
&&&&&& 傅学坤重点介绍了青白江被工信部列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绿色示范基地,作为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重要基地的青白江区,正积极探索向城市生态化、产业现代化转型,重构支撑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显著特征的新兴产业,建设智慧产业城的发展规划,并殷切希望借此双方深化战略合作之际,引入中国建材集团的高档玻纤、碳纤维、新型房屋等新兴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青白江政府办主任江静,科技经信局局长朱和金,商务投促局局长何丽,工管委主任高侨;北新集团总经理陶铮,中国复材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薛继瑞,中国巨石副总经理李畅,北新房屋总经理尹稷华,北新房屋西南运营区副总经理黄伟,以及集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市青羊区工商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