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男排三叔 老九门主力

山东男排主力国手悄然失踪 退役回家变身专职奶爸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山东男排主力国手悄然失踪 退役回家变身专职奶爸
  如果不是那条“失踪”的新闻,青岛籍帅哥于大伟也不会一下子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新赛季排球联赛开始前,著名国手、山东男排主力于大伟并未随队出征,因此引发了他因“个人原因”离队的传言。这个“失踪”的消息后被广泛传播,于大伟本人不得不在微博上声明,自己已经交了退役申请。10日,在济南享受家庭生活的于大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透露,其实退役不是一时冲动,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他就有了这个想法。
  “失踪”前已交申请
  “我哪里失踪了,我还回青岛玩了呢。”说起不久前关于自己“失踪”的新闻,于大伟打趣,离开队伍引起了这么多人注意,说明还有一些人关注自己,“要是走了连个知道的都没有,那才叫遗憾呢。”
  于大伟说,“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跟队里递交了退役申请,当时领导也没有立即表态,就跟我说,先在家里好好想想吧。”那段时间,队里跟他就此事也进行了几次交流,不过由于队伍后来忙着打联赛,这件事情就暂时搁置了。
  于大伟很健谈,也很幽默,“别人都说我特立独行,我曾经问这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不过我现在就挺想做回我自己,不是国家队的也不是山东队的于大伟,就是在家里看电视抠脚丫子的于大伟。”这个29岁的排球名将说,生活中不能全是排球,也不能老是活在别人眼里。
  北京奥运后就想退了
  于大伟说,递交退役申请这件事也不是一时冲动。“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就跟队里提了这个想法,不过当时领导跟我说,现在队伍还比较年轻,希望我在队里再待上一段时间。”
  至于退役,于大伟说,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是,目前国内排球不受关注的现状,可能是根本原因。“有时候走在大街上,人家看见我个子挺高,就问一句‘哎,小伙子打篮球的吧?’这句话我已经听了一辈子了。很无奈,你本来以为你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这个情况基本上没人知道。”
  对于多数中国排球运动员来说,这项他们热爱的运动既不能带来名气也不能带来利益,不久前某网站的一项数据说明,中国男排年薪普遍不超10万元,“我们的收入比篮球运动员一般要少一个零。”于大伟说。
  在家“扮小资”陪儿子
  “在家好好想想”的这段时间,于大伟的生活很幸福。“以往陪家里人的时间太少了。”他举例,“即便你家离训练基地很近,但是我们基本上是从早上8点半训练到下午6点半,先不说还有半年的时间在外地训练或者比赛,就在本地你哪有时间陪家人啊。”因此,“失踪”后的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和老婆孩子待在一起,当“小资”,当“奶爸”。
  这段时间,于大伟也继续发挥着微博达人的特长,几乎天天发布与儿子一起玩的照片。至于将来是否会让小家伙练习排球,于大伟说,这个要尊重他个人的意愿。“如果到了选择的年纪,他真的有这个兴趣我也会支持,不过希望到时候他不会生活在阴影中,因为到他打球的时候他的教练估计都是我这个年纪的。我不愿意听到他被人说是‘于大伟的儿子’,我希望他做得更好。”
  搞不好去“摆地摊儿”
  说到自己的未来,于大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答案:不确定。“说不定我哪天会去摆地摊儿呢。”于大伟开玩笑。
  当然,估计这一切都要等到全运会之后再说。由于目前队里还没有批准他退役的申请,因此即将开幕的全运会,于大伟还有可能出现在赛场上。不过于大伟退役的决心已定,“最晚到全运会后就会画上一个句号。”于大伟说,打了这么多年排球,要说离开不留恋也是不可能的,“发现都是身边那些人,包括我微博上的好友,其实都是这个圈子里的。”
  他说,退役之后如果不在队里当教练,干什么都有可能,只是如果想依赖排球技艺重新开始生活可能有点难。“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而且是一个纯技术项目,这个在民间普及起来太困难了。”
  于大伟简介
  生日:日
  身高:1.99米
  体重:90公斤
  场上位置:副攻
  主要成绩:2007年亚锦赛第四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五名,2009年亚锦赛第四名,2010年第二届男排亚洲杯亚军记者 马贤贤
&&|&&&&|&&焦帅重返男排主力阵容:珍惜每场球 为尊严而战
扫一扫 手机阅读
  30岁的焦帅回到中国男排主力阵容中,他说特别珍惜现在能重返赛场打球的机会,兄弟几个经常聚在一起说为了自己的尊严,会珍惜每一场球。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中国男排在秦皇岛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基地继续集训,他们正在努力备战今年的首次亮相--世界男排联赛。
  在秦皇岛的三周对于中国男排而言是集训备战的冲刺时间,焦帅说对他而言有一定的紧迫感,&集训时间比较短,新组合的队伍需要更多的磨合,通过这几周的训练有一定效果,彼此的信任程度有一定提高。新队员的加入给队伍带来活力,技战术打法也有些变化。&焦帅这样谈及这段时间的集训感受。
  焦帅和李润铭两人在上个奥运周期都担任过中国男排的主二传,从今天的训练阵容来看,焦帅站在主力一组承担二传重任。他说:&每个队员的球风不一样,这对二传肯定有难度,教练想了很多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希望整体的技战术能适应每个人,队员在技战术的应用上也更加合理。&
  队中既有焦帅、袁志和初辉年过而立的老将,也有表现出色新涌现的年轻队员,中国男排将以一支新老结合的队伍完成今年的比赛任务。焦帅说:&队伍需要新鲜血液,也需要老队员,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完成今年的重要比赛任务。&
  焦帅在2012年完成了膝盖手术,术后的康复和调整是难熬的,焦帅坦言刚做完手术的时候自己的感觉并不好,但是配合教练的帮助在康复中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已经忘记伤病了!&他笑着说。2007年首次入选国家队,参加过多次重大比赛的焦帅感觉现在更珍惜现在的比赛和训练,&我们几个年纪大一点的经常说要珍惜每一场球,要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战。&
编辑:毛睿
责任编辑:
下载央视体育客户端,精彩赛事,即刻呈现!
24小时点击排行[汪嘉伟]往事重提看汪嘉伟治军_汪嘉伟-牛bb文章网
[汪嘉伟]往事重提看汪嘉伟治军 汪嘉伟
所属栏目: &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Fri Nov 20 13:13:39 1998) , 转信九七体坛是“全运会年”,并无特别热闹的世界级大赛事,倒有两项亚洲级竞赛因其赛果的突兀,而令人讶然侧目。一是中国男篮将垄断了十几年的亚洲冠军失掉了;二是中国男排将失落了十几年的亚洲冠军给赢回来了。今日的中国球迷,已非当年砸灯泡、烧扫帚、上街游行,继而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那宗事件的诱因正是中国男排三比二险胜南韩)的那一茬人了。当下的大陆“新人类”见惯体坛的大风大浪,连意大利足球联赛和美国NBA职篮比赛都是通过卫星同步收看,真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作如是观,那两尊亚洲金杯的一出一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其实无足挂齿,少了一个篮球锦标,国人仍是舞照跳、卡拉OK照唱;多了一个排球冠军,魏京生和王丹照样在黑牢里呆着。故此,这得失之间唯一值得倾注笔墨的是昔年网上飞侠、今日擎旗大帅――汪嘉伟。世界第一副攻手汪嘉伟的传奇故事,并不始于九十年代,更不囿于排球界乃至中国国界。作为运动员,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作为教练,他在东洋名队总教头的位置上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毅然归国执掌已沉沦到谷底的中国男排,却又是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汪嘉伟是福建人,闽人的跳跃力特别强,五百年前的名将戚继光(时任福建总兵)因材施教,正是以腰腿功超一流的本地壮丁构成了“鸳鸯阵”,这个作战单位的核心是蹿高伏低的藤牌手与长枪手,均系山地与水田的野战惯家。自从戚家新军创立之后,每战必胜,最后在著名的仙游之役中彻底击溃倭寇,结束了延绵已久的沿海外患。中国首位打破男子跳高世界记录的不是朱建华,而是福建人倪志钦。朱身高近两米,倪仅一米七几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倪的弹跳力更强,是无庸置疑的。顺便一提,称霸男子跳远王座十几年并保持亚洲记录的也是福建人陈尊荣。然而,他们的故事都不及另一同乡汪嘉伟那么曲折。汪的弹跳天赋很别致,他不用深下蹲就能霍然起跳,滞空能力超强,恍如在空中滑翔。中国古书云“双手过膝”者都是不世出的异人(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汪嘉伟的臂长超过身高,及便不“过膝”至少是“及膝”,此乃天造地设的排球奇才。他在网上纵横十年,早早就被国际排联评定为“世界第一副攻手”,决非偶然。汪嘉伟成名于七十年代,那阵中国男排战将如云,在阿根廷拿了个世界第五名,中国队还不服气,认为撞上东道主阿根廷,输得冤枉,才没挤进四强。而彼时中国女排还在为“冲出亚洲”苦苦挣扎,相对威风八面男排健儿,无名无份的女排姑娘自惭形秽,在集训营地里遇上异性同袍,女排队员都得仰着脖子去巴结。尤其是汪嘉伟,面如冠玉,骨格清奇,为排坛的一代少侠,对他穷追不舍的女孩子如过江之鲫。综观天下武林,并非有了少林、武当等大门派的拳经剑谱,才生出许多武学名家。相反,正是一辈又一辈奇人异客的超越性贡献,才使武道得以弘扬光大。汪嘉伟就是绝佳的一例,他长身跃起,在网上横着飞行三米多而不坠落,这种反地心吸力的神功,想来剑侠小说里的“纵云梯”和“踏雪无痕”的轻身术也不过如此。因为有了汪嘉伟这网上飞人,世界排坛的“背飞”、“背快”战术才得以问世。一九八零年,中国男排正值颠峰之际,北京决定与美国等西方列强一道联手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大家颇觉遗憾。其实男排长于副攻与二传(沈富麟),但缺了一流的主攻手,终是与金杯无缘的。况且队中世界级的明星算来算去也就是汪嘉伟一人,要成就霸业,尚还路途遥迢。只是谁也想不到,以错失莫斯科奥运会为分水岭,中国男排从此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了;更没有想到,寂寂无闻的中国女排“麻雀变凤凰”,次年夺得世界杯冠军,此后剑及履及,世界锦标赛和奥运冠军通吃,横扫千军如卷席。整个八十年代,都是以中国女排为标志,她们是崭新的偶像和图腾,一切革命、翻身、赶超、国家、民族等等伟大概念都可以往这个传奇故事里堆砌。汪嘉伟作为反衬,恰恰在女排咄咄逼人的光艳与“雌威”之下,被挤兑得身败名裂,最后这位末路英雄不得不黯然去国,远走他乡。命运转折点汪嘉伟的初恋情人是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手张洁云,当年的老球迷都记得她的绰号叫“无声手枪”。张只是个坐冷板凳的后备球员,上场的机会甚至少于另外两个漂亮姑娘杨希、朱玲。但你不得不承认,那阵的女排就是很团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问题就出在这里――上海有一怀春女子,冒上影演员张瑜之名,给汪嘉伟写信表示爱慕,汪跟她通过几封信,这事被国家体委大院里有偷窥欲和拆信癖的家伙给抖落出来,女排这个“坚强集体”动了众怒。回头细想,这类私人感情纠葛与众人何干?但当时女排的声威如日中天,谁敢攫其锋?张小姐这把“手枪”虽然“无声”,队友却是一群河东狮子,要坏咱们姐儿的好事,别说假张瑜,就是真张瑜也不行!岂料假张瑜虽然落荒而逃,汪嘉伟却铁了心不吃回头草。那边厢又想不开,遂由怨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家。中国女排的“攘汪运动”就令国家体委家无宁日了。同情汪嘉伟的人不是没有,但女排个个都是新科英雄,举国崇拜,跟她们作对是找死,于是都闷声不响。好在汪嘉伟还是擎天一柱,中国男排怎离得开他?殊不知一九八四年的奥运会预选赛上,汪嘉伟在第一场第一局就受了伤,其后只能作壁上观,结果中国队无缘进军洛杉矶。国家体委也十分震怒,洛城奥运因苏联、东欧集团的抵制,中国男排去摘一枚成色稍差的奖牌,未必完全无望,哪知连亚洲都没闯出来!于是,汪嘉伟“闹情绪”、“小伤大养”、“罢赛要挟”等流言一时大盛。汪嘉伟当然清楚嚼舌头者是何方神圣,他顿萌去志,申请到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恰在这时,汪嘉伟在日本的铁杆崇拜者北村夫妇邀请他赴日留学,汪遂回到福建办理出国手续。怎知又生变数――中国男排教头邹志华紧急来电,敦请他即刻就地恢复训练,枕戈待旦,因古巴加入抵制奥运的行列,国际排联指定中国取代古巴出线。汪嘉伟就象削职赋闲中的飞将军李广接到了“勤王令”,撂下一切杂务,以近乎狂热的激情投入训练。邹教练深知汪嘉伟是一尊赤胆男儿,但随着男排的衰颓滑坡,资历甚浅的邹志华更是人微言轻,怎比得女排教头在排球界和国家体委一言九鼎的地位。袁伟民不着边际地讲了几句“品德”、“意志”、“责任感”之类的话语,遂令中国男排直至登机飞赴洛城那一刻,在福建埋头苦练的汪嘉伟都没能接到归队通知。奥运战果又是“阴盛阳衰”,女排所向披靡,勇夺金牌;男排则输到几乎垫底。在洛城闭幕的同一天,沉郁落寞的汪嘉伟孤身东渡,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笔者绝无奚落女排这个“英雄集体”的意思,只要不去滥抹政治油彩,“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在世界排球发展史上的功绩怎么去赞颂都不为过。遗憾的是,被一再拔高与神化的“中国姑娘”雌威太盛,不但害了别人,最终还是连累了自己。袁伟民晋升后,心高气傲的女排姑娘就策动哗变,生生把邓若增教练给废了。后来全国排球界民主评议,投票公推辽宁教练接掌国家女排主教练,却被退役转行做官的前女排“大姐大”在黑箱里封杀,硬是让张蓉芳的丈夫胡进“盗”去帅印,胡稳呆了几年,终因未立寸功而下野。此后的女排更成了“教练屠宰场”,来一个废一个。每位被修理得遍体鳞伤的教头都纳闷:她们怎么这样难缠?队中已没一个当年的功臣,难道凭着金牌师姐的余荫,就可嚣张至此?如此算来,汪嘉伟只是那个“英雌时代”的第一个牺牲品罢了。胜利的使者汪嘉伟这网上飞侠与长臂剑客在东瀛的知名度极高,他抵埠后的动静行止都被日本传媒追踪报导,要吃这老本,在异国也可活得满写意,无论是在场上当雇佣兵,还是在场下当教练,收入都相当可观。但汪嘉伟学了半年日语后就进入日本体育大学,攻读体育运动心理和管理专业。东京居大不易,米珠薪桂,尽管日本大学给予这位中国名宿以种种优惠,毕竟生活费用是要靠自己去挣。汪嘉伟任大学本校男排教练又兼职伊藤洋花堂女排助理教练,成为一个典型的半工半读留学生。从体育大学到伊藤洋花堂女排训练场馆,要穿过整个东京市,地铁光单程就要两小时,故此地铁车厢就成了汪嘉伟啃书本用功的流动课室,他绝不是出来混日子、赚日元的庸碌之辈。他的学业仅在一九八六年中断过,那是因为大换血后的中国男排备战汉城奥运会,新手太多,缺乏大赛经验,邹志华教练与汪嘉伟当初的授业恩师戴廷斌(他是男排获世界第五名时的教练)写信到日本,请汪嘉伟重出江湖,回来传、帮、带,力争在亚运创造佳绩。汪嘉伟接函二话不说,马上办好半年休学手续,回国效力。在紧张的训练中,汪嘉伟左手食指意外受伤骨折,包夹复位后又练伤了韧带,专家会诊认为不做手术就会落下永久性伤残。汪嘉伟得知手术后就无法参战亚运,就断然拒绝,仅给伤指戴上牛角护套,备战不懈。真是奇迹,汉城亚运上,在南韩巧取豪夺的摘金狂潮之下,弱势的中国男排力挫强敌日本,与东道主争冠军,居然以三比一击溃已有多年没赢过的南韩队。事后中国队的新队员说得神乎其神:只要汪嘉伟在网前一站,还没什么样呢,日本队或韩国队的球员就气虚了。汪嘉伟为中国拿下这块金牌,带着已残废的手指,又回东京去了。应该着重说明,在此前后,中国男排十几届亚洲锦标赛都没沾过冠军的边,汉城亚运金牌是一个孤零零的异数。谁也没料到,中国人要再摘亚洲之冠,要等到十一年之后,二度归来的汪嘉伟扛起国家队的帅旗。从汉城回到日本高校不多久,汪嘉伟就结婚了,新人邓星并非体育或文艺明星,她是学服装设计的,却多少与电影界有点渊源,她正是知名演员秦文的女儿。说起今日时髦的影视圈红星,要论个头、相貌、身条子,都远胜当年,可这一茬人不知怎的修养就是不行,她们忙乎着走穴、玩车、炒股、吸毒、抽宾馆服务员的耳光,就是没时间去读书钻研、充实自己。那比得上当年秦怡、秦文这一辈的演员!邓星自有家学渊源,才貌双全,与汪嘉伟真是珠联璧合,佳偶天成。一九八八年汪嘉伟学成毕业,由大财团为东家的东丽男排请他加盟,他往网前一站,“汉城故事”又重演,对方一瞧就怵了,次年东丽就从乙级升上了甲级。一九九二年,汪嘉伟卸下战袍转任东丽男排教练助理,他厉行改革,又指导有方,两年后东丽有三名主力被选拔为国手。排球场上轮来轮去也就是六个人排阵,换言之,有半支日本国家队是汪嘉伟调教出来的。大东家也看出门道来了,将平庸的资深主教练炒了鱿鱼,让汪嘉伟掌印。汪少帅治军极严,日本人习惯只管体育馆里的训练,不问馆外诸事。汪嘉伟却规定除周末不得夜归,他自己带头一周五天住在队里。某日一队员半夜才归,被查出还百般狡辩,怒不可遏的汪嘉伟拔腿就将他踢得满地滚,对方爬起身连声认错,汪嘉伟却要他在全队面前受罚,连队长也得出列陪罚。可是,汪嘉伟越是威严,旗下弟子越是死心塌地听他的号令。一九九五年日本排坛开始实行职业化,其他强队纷纷购进欧美外援明星,只有汪嘉伟引进一个中国主攻手张翔便按兵不动,连东家都大犯嘀咕,哪晓得这一年东丽男排偏偏创下队史最佳绩――甲级联赛亚军。日本静冈电视台为此专访汪嘉伟,制作出一辑专题节目《胜利的使者》。这于汪嘉伟实系当之无愧。擎旗自有后来人此时的中国男排固然是委靡不振,值得一说的倒是盛极而衰的中国女排,她们在一连串的“兵谏”与“逼宫”把戏之余,已彻底挥霍掉自己的最后资本,一直输到连亚洲冠军都丢失了,排球界才算买了个明白,原来真正无可救药的还不是男排,偏偏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女排!熬到再也没人肯出任女排主教练的悲情时刻,反而否极泰来了。皆因别无选择,除了请“铁榔头”郎平回来,女排已无任何出路。郎平是相当于男排汪嘉伟那个层次的世界级明星,她在队时是非风波极少,退役后旋即赴美留学,没再卷入江湖的恩怨仇杀,只有她回来担纲挂帅,才孚众望,也只有她才能收拾这一烂摊子,光大门墙。于是,郎平就回来了。第一目标先把亚洲金杯端回来,她办到了;第二目标是亚特兰大奥运会,她率本门的第四代弟子拿下了一块银牌,这已是“五连冠”后的中国女排所能得到的最高名次。再观中国男排,虽然没有女排那么多坛坛罐罐,算是一穷二白的赤贫户,但也是走马灯一般换了几任教练,仍无起色。“家贫想贤妻,国破思良将”。大家念及这么些年唯一气顺而且手顺的日子,就是汪嘉伟归队的那半年。又受到郎平回营重铸女排的启发,中国排协遂于一九九六年夏向汪嘉伟提出回国执教的邀请。有谁不知道日本职业甲级队主教练薪金待遇的优厚,而且汪太太的服装设计事业也蒸蒸日上,汪嘉伟要回国,家庭阻力这一关就不易过。没想到,一九九七元旦才过,中国排协就收到汪嘉伟的传真,表示他要回国参加中国男排主教练的竞选。汪嘉伟当即辞去东丽男排的职务,并将妻儿安顿到香港,真是破釜沉舟,开弓没有回头箭。三月二日,汪嘉伟作为唯一候选人,在北京参加资格考评。三月七日,国家体委就任命排坛学历最高的汪嘉伟为国家队主教练。半年后,中国男排重夺亚洲冠军……汪嘉伟与郎平的故事颇有相似之处,不管当局在其间涂抹多厚的政治脂粉,唱彻“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高调。但汪与郎所代表的却是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人生视野、新的生活形态。他们两人的国际化色彩均相当浓烈,学识与胸襟均非袁伟民那一辈人可比。他们固然是爱国者,却爱得真诚,不造假,更不因为“爱国”而动辄向别人“说不”。联想到《妖魔化中国的背后》那位策划者兼写手刘康,就高下立判、真伪立判!他是寄生在美国高等学府机体之内的一只肥胖的跳蚤,却又以破口大骂美国文化和学界同僚而标榜自己“爱国”,顺便拿这本杂烩书来发一笔“爱国财”。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直须斩万竿。就象郎平、汪嘉伟这般不拈酸作假,勇于承担的好男好女,总是嫌太少;而刘康这样的货色,有一个已嫌太多,何况以当下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诸如此类的苔藓植物总是层出不穷的。我们唯有寄望如郎、汪这种富于超越性的时代新人,不但在体育界崛起接棒,而且在别的领域也蔚然成为主流,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张洁云汪嘉伟、邓星新婚第二天摄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竞技风暴 - 往事重提看汪嘉伟治军
往事重提看汪嘉伟治军
11/20/98 01:55:21利方体育网友一刀鲜转帖
  九七体坛是“全运会年”,并无特别热闹的世界级大
赛事,倒有两项亚洲级竞赛因其赛果的突兀,而令人讶然
侧目。一是中国男篮将垄断了十几年的亚洲冠军失掉了;
二是中国男排将失落了十几年的亚洲冠军给赢回来了。
  今日的中国球迷,已非当年砸灯泡、烧扫帚、上街游
行,继而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那宗事件的诱因
正是中国男排三比二险胜南韩)的那一茬人了。当下的大
陆“新人类”见惯体坛的大风大浪,连意大利足球联赛和
美国NBA职篮比赛都是通过卫星同步收看,真可谓:曾
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作如是观,那两尊亚洲
金杯的一出一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其实无足挂齿,
少了一个篮球锦标,国人仍是舞照跳、卡拉OK照唱;多
了一个排球冠军,魏京生和王丹照样在黑牢里呆着。
  故此,这得失之间唯一值得倾注笔墨的是昔年网上飞
侠、今日擎旗大帅——汪嘉伟。
 世界第一副攻手
  汪嘉伟的传奇故事,并不始于九十年代,更不囿于排
球界乃至中国国界。作为运动员,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作
为教练,他在东洋名队总教头的位置上封金挂印,千里走
单骑,毅然归国执掌已沉沦到谷底的中国男排,却又是一
条顶天立地的好汉。
  汪嘉伟是福建人,闽人的跳跃力特别强,五百年前的
名将戚继光(时任福建总兵)因材施教,正是以腰腿功超
一流的本地壮丁构成了“鸳鸯阵”,这个作战单位的核心
是蹿高伏低的藤牌手与长枪手,均系山地与水田的野战惯
家。自从戚家新军创立之后,每战必胜,最后在著名的仙
游之役中彻底击溃倭寇,结束了延绵已久的沿海外患。
  中国首位打破男子跳高世界记录的不是朱建华,而是
福建人倪志钦。朱身高近两米,倪仅一米七几而已。从这
个意义上说,倪的弹跳力更强,是无庸置疑的。顺便一提
,称霸男子跳远王座十几年并保持亚洲记录的也是福建人
  然而,他们的故事都不及另一同乡汪嘉伟那么曲折。
汪的弹跳天赋很别致,他不用深下蹲就能霍然起跳,滞空
能力超强,恍如在空中滑翔。中国古书云“双手过膝”者
都是不世出的异人(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汪嘉伟
的臂长超过身高,及便不“过膝”至少是“及膝”,此乃
天造地设的排球奇才。他在网上纵横十年,早早就被国际
排联评定为“世界第一副攻手”,决非偶然。
  汪嘉伟成名于七十年代,那阵中国男排战将如云,在
阿根廷拿了个世界第五名,中国队还不服气,认为撞上东
道主阿根廷,输得冤枉,才没挤进四强。而彼时中国女排
还在为“冲出亚洲”苦苦挣扎,相对威风八面男排健儿,
无名无份的女排姑娘自惭形秽,在集训营地里遇上异性同
袍,女排队员都得仰着脖子去巴结。尤其是汪嘉伟,面如
冠玉,骨格清奇,为排坛的一代少侠,对他穷追不舍的女
孩子如过江之鲫。
  综观天下武林,并非有了少林、武当等大门派的拳经
剑谱,才生出许多武学名家。相反,正是一辈又一辈奇人
异客的超越性贡献,才使武道得以弘扬光大。汪嘉伟就是
绝佳的一例,他长身跃起,在网上横着飞行三米多而不坠
落,这种反地心吸力的神功,想来剑侠小说里的“纵云梯
”和“踏雪无痕”的轻身术也不过如此。因为有了汪嘉伟
这网上飞人,世界排坛的“背飞”、“背快”战术才得以
  一九八零年,中国男排正值颠峰之际,北京决定与美
国等西方列强一道联手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大家颇觉遗憾
。其实男排长于副攻与二传(沈富麟),但缺了一流的主
攻手,终是与金杯无缘的。况且队中世界级的明星算来算
去也就是汪嘉伟一人,要成就霸业,尚还路途遥迢。只是
谁也想不到,以错失莫斯科奥运会为分水岭,中国男排从
此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了;更没有想到,寂寂无闻的中国
女排“麻雀变凤凰”,次年夺得世界杯冠军,此后剑及履
及,世界锦标赛和奥运冠军通吃,横扫千军如卷席。整个
八十年代,都是以中国女排为标志,她们是崭新的偶像和
图腾,一切革命、翻身、赶超、国家、民族等等伟大概念
都可以往这个传奇故事里堆砌。
  汪嘉伟作为反衬,恰恰在女排咄咄逼人的光艳与“雌
威”之下,被挤兑得身败名裂,最后这位末路英雄不得不
黯然去国,远走他乡。
 命运转折点
  汪嘉伟的初恋情人是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手张洁云,
当年的老球迷都记得她的绰号叫“无声手枪”。张只是个
坐冷板凳的后备球员,上场的机会甚至少于另外两个漂亮
姑娘杨希、朱玲。但你不得不承认,那阵的女排就是很团
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问题就出在这里——上海有一
怀春女子,冒上影演员张瑜之名,给汪嘉伟写信表示爱慕
,汪跟她通过几封信,这事被国家体委大院里有偷窥欲和
拆信癖的家伙给抖落出来,女排这个“坚强集体”动了众
  回头细想,这类私人感情纠葛与众人何干?但当时女
排的声威如日中天,谁敢攫其锋?张小姐这把“手枪”虽
然“无声”,队友却是一群河东狮子,要坏咱们姐儿的好
事,别说假张瑜,就是真张瑜也不行!
  岂料假张瑜虽然落荒而逃,汪嘉伟却铁了心不吃回头
草。那边厢又想不开,遂由怨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家。中
国女排的“攘汪运动”就令国家体委家无宁日了。
  同情汪嘉伟的人不是没有,但女排个个都是新科英雄
,举国崇拜,跟她们作对是找死,于是都闷声不响。好在
汪嘉伟还是擎天一柱,中国男排怎离得开他?殊不知一九
八四年的奥运会预选赛上,汪嘉伟在第一场第一局就受了
伤,其后只能作壁上观,结果中国队无缘进军洛杉矶。国
家体委也十分震怒,洛城奥运因苏联、东欧集团的抵制,
中国男排去摘一枚成色稍差的奖牌,未必完全无望,哪知
连亚洲都没闯出来!于是,汪嘉伟“闹情绪”、“小伤大
养”、“罢赛要挟”等流言一时大盛。
  汪嘉伟当然清楚嚼舌头者是何方神圣,他顿萌去志,
申请到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恰在这
时,汪嘉伟在日本的铁杆崇拜者北村夫妇邀请他赴日留学
,汪遂回到福建办理出国手续。怎知又生变数——中国男
排教头邹志华紧急来电,敦请他即刻就地恢复训练,枕戈
待旦,因古巴加入抵制奥运的行列,国际排联指定中国取
代古巴出线。
  汪嘉伟就象削职赋闲中的飞将军李广接到了“勤王令
”,撂下一切杂务,以近乎狂热的激情投入训练。邹教练
深知汪嘉伟是一尊赤胆男儿,但随着男排的衰颓滑坡,资
历甚浅的邹志华更是人微言轻,怎比得女排教头在排球界
和国家体委一言九鼎的地位。袁伟民不着边际地讲了几句
“品德”、“意志”、“责任感”之类的话语,遂令中国
男排直至登机飞赴洛城那一刻,在福建埋头苦练的汪嘉伟
都没能接到归队通知。
  奥运战果又是“阴盛阳衰”,女排所向披靡,勇夺金
牌;男排则输到几乎垫底。在洛城闭幕的同一天,沉郁落
寞的汪嘉伟孤身东渡,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笔者绝无奚落女排这个“英雄集体”的意思,只要不
去滥抹政治油彩,“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在世界排球发展
史上的功绩怎么去赞颂都不为过。遗憾的是,被一再拔高
与神化的“中国姑娘”雌威太盛,不但害了别人,最终还
是连累了自己。袁伟民晋升后,心高气傲的女排姑娘就策
动哗变,生生把邓若增教练给废了。后来全国排球界民主
评议,投票公推辽宁教练接掌国家女排主教练,却被退役
转行做官的前女排“大姐大”在黑箱里封杀,硬是让张蓉
芳的丈夫胡进“盗”去帅印,胡稳呆了几年,终因未立寸
功而下野。此后的女排更成了“教练屠宰场”,来一个废
一个。每位被修理得遍体鳞伤的教头都纳闷:她们怎么这
样难缠?队中已没一个当年的功臣,难道凭着金牌师姐的
余荫,就可嚣张至此?
  如此算来,汪嘉伟只是那个“英雌时代”的第一个牺
牲品罢了。    
  胜利的使者
  汪嘉伟这网上飞侠与长臂剑客在东瀛的知名度极高,
他抵埠后的动静行止都被日本传媒追踪报导,要吃这老本
,在异国也可活得满写意,无论是在场上当雇佣兵,还是
在场下当教练,收入都相当可观。但汪嘉伟学了半年日语
后就进入日本体育大学,攻读体育运动心理和管理专业。
  东京居大不易,米珠薪桂,尽管日本大学给予这位中
国名宿以种种优惠,毕竟生活费用是要靠自己去挣。汪嘉
伟任大学本校男排教练又兼职伊藤洋花堂女排助理教练,
成为一个典型的半工半读留学生。从体育大学到伊藤洋花
堂女排训练场馆,要穿过整个东京市,地铁光单程就要两
小时,故此地铁车厢就成了汪嘉伟啃书本用功的流动课室
,他绝不是出来混日子、赚日元的庸碌之辈。他的学业仅
在一九八六年中断过,那是因为大换血后的中国男排备战
汉城奥运会,新手太多,缺乏大赛经验,邹志华教练与汪
嘉伟当初的授业恩师戴廷斌(他是男排获世界第五名时的
教练)写信到日本,请汪嘉伟重出江湖,回来传、帮、带
,力争在亚运创造佳绩。
  汪嘉伟接函二话不说,马上办好半年休学手续,回国
效力。在紧张的训练中,汪嘉伟左手食指意外受伤骨折,
包夹复位后又练伤了韧带,专家会诊认为不做手术就会落
下永久性伤残。汪嘉伟得知手术后就无法参战亚运,就断
然拒绝,仅给伤指戴上牛角护套,备战不懈。
  真是奇迹,汉城亚运上,在南韩巧取豪夺的摘金狂潮
之下,弱势的中国男排力挫强敌日本,与东道主争冠军,
居然以三比一击溃已有多年没赢过的南韩队。事后中国队
的新队员说得神乎其神:只要汪嘉伟在网前一站,还没什
么样呢,日本队或韩国队的球员就气虚了。
  汪嘉伟为中国拿下这块金牌,带着已残废的手指,又
回东京去了。应该着重说明,在此前后,中国男排十几届
亚洲锦标赛都没沾过冠军的边,汉城亚运金牌是一个孤零
零的异数。谁也没料到,中国人要再摘亚洲之冠,要等到
十一年之后,二度归来的汪嘉伟扛起国家队的帅旗。
  从汉城回到日本高校不多久,汪嘉伟就结婚了,新人
邓星并非体育或文艺明星,她是学服装设计的,却多少与
电影界有点渊源,她正是知名演员秦文的女儿。说起今日
时髦的影视圈红星,要论个头、相貌、身条子,都远胜当
年,可这一茬人不知怎的修养就是不行,她们忙乎着走穴
、玩车、炒股、吸毒、抽宾馆服务员的耳光,就是没时间
去读书钻研、充实自己。那比得上当年秦怡、秦文这一辈
的演员!邓星自有家学渊源,才貌双全,与汪嘉伟真是珠
联璧合,佳偶天成。
  一九八八年汪嘉伟学成毕业,由大财团为东家的东丽
男排请他加盟,他往网前一站,“汉城故事”又重演,对
方一瞧就怵了,次年东丽就从乙级升上了甲级。一九九二
年,汪嘉伟卸下战袍转任东丽男排教练助理,他厉行改革
,又指导有方,两年后东丽有三名主力被选拔为国手。排
球场上轮来轮去也就是六个人排阵,换言之,有半支日本
国家队是汪嘉伟调教出来的。大东家也看出门道来了,将
平庸的资深主教练炒了鱿鱼,让汪嘉伟掌印。
  汪少帅治军极严,日本人习惯只管体育馆里的训练,
不问馆外诸事。汪嘉伟却规定除周末不得夜归,他自己带
头一周五天住在队里。某日一队员半夜才归,被查出还百
般狡辩,怒不可遏的汪嘉伟拔腿就将他踢得满地滚,对方
爬起身连声认错,汪嘉伟却要他在全队面前受罚,连队长
也得出列陪罚。可是,汪嘉伟越是威严,旗下弟子越是死
心塌地听他的号令。一九九五年日本排坛开始实行职业化
,其他强队纷纷购进欧美外援明星,只有汪嘉伟引进一个
中国主攻手张翔便按兵不动,连东家都大犯嘀咕,哪晓得
这一年东丽男排偏偏创下队史最佳绩——甲级联赛亚军。
  日本静冈电视台为此专访汪嘉伟,制作出一辑专题节
目《胜利的使者》。这于汪嘉伟实系当之无愧。
  擎旗自有后来人
  此时的中国男排固然是委靡不振,值得一说的倒是盛
极而衰的中国女排,她们在一连串的“兵谏”与“逼宫”
把戏之余,已彻底挥霍掉自己的最后资本,一直输到连亚
洲冠军都丢失了,排球界才算买了个明白,原来真正无可
救药的还不是男排,偏偏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女排!
  熬到再也没人肯出任女排主教练的悲情时刻,反而否
极泰来了。皆因别无选择,除了请“铁榔头”郎平回来,
女排已无任何出路。郎平是相当于男排汪嘉伟那个层次的
世界级明星,她在队时是非风波极少,退役后旋即赴美留
学,没再卷入江湖的恩怨仇杀,只有她回来担纲挂帅,才
孚众望,也只有她才能收拾这一烂摊子,光大门墙。
  于是,郎平就回来了。第一目标先把亚洲金杯端回来
,她办到了;第二目标是亚特兰大奥运会,她率本门的第
四代弟子拿下了一块银牌,这已是“五连冠”后的中国女
排所能得到的最高名次。
  再观中国男排,虽然没有女排那么多坛坛罐罐,算是
一穷二白的赤贫户,但也是走马灯一般换了几任教练,仍
无起色。“家贫想贤妻,国破思良将”。大家念及这么些
年唯一气顺而且手顺的日子,就是汪嘉伟归队的那半年。
又受到郎平回营重铸女排的启发,中国排协遂于一九九六
年夏向汪嘉伟提出回国执教的邀请。
  有谁不知道日本职业甲级队主教练薪金待遇的优厚,
而且汪太太的服装设计事业也蒸蒸日上,汪嘉伟要回国,
家庭阻力这一关就不易过。没想到,一九九七元旦才过,
中国排协就收到汪嘉伟的传真,表示他要回国参加中国男
排主教练的竞选。
  汪嘉伟当即辞去东丽男排的职务,并将妻儿安顿到香
港,真是破釜沉舟,开弓没有回头箭。三月二日,汪嘉伟
作为唯一候选人,在北京参加资格考评。三月七日,国家
体委就任命排坛学历最高的汪嘉伟为国家队主教练。半年
后,中国男排重夺亚洲冠军……
  汪嘉伟与郎平的故事颇有相似之处,不管当局在其间
涂抹多厚的政治脂粉,唱彻“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的高调。但汪与郎所代表的却是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人
生视野、新的生活形态。他们两人的国际化色彩均相当浓
烈,学识与胸襟均非袁伟民那一辈人可比。他们固然是爱
国者,却爱得真诚,不造假,更不因为“爱国”而动辄向
别人“说不”。
  联想到《妖魔化中国的背后》那位策划者兼写手刘康
,就高下立判、真伪立判!他是寄生在美国高等学府机体
之内的一只肥胖的跳蚤,却又以破口大骂美国文化和学界
同僚而标榜自己“爱国”,顺便拿这本杂烩书来发一笔“
爱国财”。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直须斩万竿。就象郎平、汪嘉
伟这般不拈酸作假,勇于承担的好男好女,总是嫌太少;
而刘康这样的货色,有一个已嫌太多,何况以当下中国的
政治文化生态,诸如此类的苔藓植物总是层出不穷的。
  我们唯有寄望如郎、汪这种富于超越性的时代新人,
不但在体育界崛起接棒,而且在别的领域也蔚然成为主流
,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
Copyright &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男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