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新兴钢铁去产能公司去产能

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最严政策遭遇最猛复产 中国式钢铁去产能困境
导语:当最严去产能遇上最猛复产潮,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行业层面,几乎所有人都认同这会是一场艰难的博弈。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紫宸 董瑞强 5年时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1.5亿吨,这是今年2月4号国务院6号文给出的钢铁去产能目标,时隔2个月零6天,来自财政部的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配套文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发布,这是针对6号文的八个配套文件中最后一个。在这份配套文件中,对于5年1000亿元的化解钢铁煤炭产能配套资金如何分配和使用有了具体的说法。
一周之后的5月19日,财政部再发通知,确定了2016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276.43亿元年度配套资金。至此,包含了奖补资金、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在内的八项配套政策以及整体实施方案全部制定并且公布。
然而,这场钢铁去产能之战,却在2016年的第一个季度迎头赶上了一场来势汹涌的复产潮。今年4月,国内钢铁日均产量达到了历史的新高,与此同时,2月以来每周的高炉个数开工率和容积开工率一直呈现环比上升。
在去产能和复产潮中摇摆前行的钢铁行业,前景显得有一些扑朔迷离,无论是价格走势还是去产能目标的实现,都因之增加了变数。
当最严去产能遇上最猛复产潮,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行业层面,几乎所有人都认同这会是一场艰难的博弈。与此同时,又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在去产能和复产潮的这两股力量博弈当中,谁将成为压倒另一方的力量。
复产迹象十分明显
熄火了4个月之久的唐山松汀钢铁在上个月重新燃起了4个粗钢生产高炉。
这家位于河北北部钢铁重镇迁安的民营钢企,是河北地方钢铁骨干企业,钢材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但在2015年11月,松汀钢铁的6座高炉全部焖炉,公司宣布全面停产,员工全部放假。
停产的原因,是持续性的入不敷出。据了解,去年的前9个月,松汀钢铁亏损4.7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61.37%,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而拖欠当地供电局的电费高达9000多万元,最终因为资金紧张无力偿还,在去年临近年底被当地供电局强行停电。
今年4月,这里的员工却意外接到了返厂的通知。松汀钢铁的销售部门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公司目前已经部分复产,&现在开工的高炉有4个,主要生产粗钢,目前没有现货,在产的钢材已经全部订完。带钢停产了将近两年,目前还没有恢复生产。&至于何时能够订到货,还给不出答案。
松汀钢铁是河北钢铁复产之一例。据了解,去年以来,在钢铁产能比中国第二大产钢省江苏还大的唐山,全面停产的钢厂已达十数家之多,唐山港陆、粤丰、安泰、兴隆、建邦等多家钢企都包括在内。
不过,停产的局面在进入今年之后陆续出现了扭转。经经济观察报确认,目前,包括港陆、粤丰、安泰、兴隆等在内的上述唐山钢企均已部分复产或是全面复产。
远在1700公里之外的四川达州,当地钢铁重点企业达钢,在其官网则挂出了一份&严正声明&,对此前有关公司资金链断链导致全面停产的传闻进行辟谣。该公司的销售部门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达钢此前的确因市场因素有部分停产,但目前已全线恢复生产。此前停产和现在恢复生产的原因,均是基于市场行情做出的决定。
来自中国联合钢铁网的统计数字,对钢铁行业复产的程度有了更加具体的说明。从今年2月到5月的第3周,全行业共复产102座高炉,其中,2月复产13座,3月份复产48座,4月份复产24座,3个半月复产总容积8.42万立方米,年化产能约8200万吨,而复产的企业,绝大部分为停产较久后复产,有一小部分是检修后恢复生产。
到了5月第3周,关于复产的势头还在持续地上升。中国联合钢铁网统计的242家钢铁企业高炉个数开工率为84.23%,周环比上升0.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周之内再次复产高炉6座,其中5座为停产较久后复产,其余1座属于检修后恢复生产。
来自环保部门的另一个侧面,对于这一轮复产潮或许可以加以印证。
4月28日,环保部约谈重启,对象是山西省长治市、安徽省安庆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商丘市、陕西省咸阳市5个地市政府,约谈的原因在于2016年一季度,上述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恶化,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不降反升。以长治市为例,PM2.5浓度均值与上年同比上升了44.1%,PM10、SO2、NO2浓度均值也分别上升了36.8%、81.5%和4.4%。
在此之前,环保部抽查了长治市的30余家工业企业,发现有8家企业违法排放问题突出,其中包括了兴宝钢铁公司、首钢长钢公司、黎城太行钢铁3家钢铁企业。
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今年以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乐观。
日至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首个接受督察的河北省开展了环保督察,5月3日,环保部通报了督察的结果。经抽查,唐山市兴业工贸、鹏程实业、廊坊市新钢钢铁、邯郸市华瑞铸管等4家企业的三座高炉和10台转炉,或早已淘汰,或仍在生产,但仍被列入近三年淘汰清单。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分公司、邯郸新兴铸管公司、武安裕华钢铁公司等则存在违规新建或续建钢铁产能的问题。
另一项针对过剩产业的企业生产调研则在工信部持续地展开。4月初,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在河北唐山、山西长治等多地进行了钢企生产情况调研,调研的对象包括了国企和民企,负责调研的工信部相关司局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进入三四月以来,企业复产情况的确较为明显。
冲动的市场本能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中国目前的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04万吨,由此能够得出,2015年整个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7%。
67%的产能利用率之下,2015年的粗钢产量比2014年下降了2.2%,而2.2%的背后,是钢铁行业价格的一路走低,全年钢价下跌之惨烈堪称历年之最,钢铁企业的经营则一路溃不成军,陷入全面亏损的境地。
与2015年67%的产能利用率形成对比的是一组来自中联钢的最新统计数据。进入今年5月份第三周,纳入统计的国内242家钢铁企业高炉容积开工率为88.84%,其中华北地区上升至 89.18%,东北上升至93.75%,中南上升至99.54,华东、西南、西北持稳。无论是开工率还是容积率,自今年以来一直处于环比上升当中。
和88.84%的容积开工率形成呼应的是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日均产量。今年3月,中国粗钢日均产量达227.9万吨,较1-2月份大增12.9%,接近0.97万吨的历史最高值,4月中国粗钢日均产量继续增长,达到231.4万吨,超越了2014年6月的历史最高点。
开工率、日均产量的步步提升同样是紧随着价格的步步上涨。对于中国钢铁市场来说,2016年的4月几乎可以用喜事连连来形容。在这一个月当中,钢铁迎来了久违的价格高峰。建筑钢龙头企业沙钢在4月中旬报出的价格中,许多品种大涨550元/吨,至每吨3000元以上,涨幅高达21%,这是建筑钢一年多来首次站上3000元的高位。
价格攀升令吨钢毛利不断攀升,行业呈现出近十年来最好的盈利水平,钢企盈利面持续扩大。根据光大证券在上月底的测算,其模拟的钢铁业利润已接近10年来最高,4月钢铁业税前利润已逾400元/吨,创08年底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税前利润率则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截至4月25日,已有10家上市钢企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包括沙钢股份、扭亏的柳钢股份、三钢闽光在内的6家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减亏或同比增长。即使是处于巨额亏损的大型钢企,今年一季度业绩也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改善明显,例如*ST韶钢、酒钢宏兴、鞍钢股份、华菱钢铁等钢企,一季度尽管仍告亏损,但同比实现大幅减亏。
在此之前,中国钢铁行业连续亏损年份达5年之久,连续亏损月份也已达到了15个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将这轮复产潮定义为&市场的本能&,但其促成因素的确是复杂的。&螺纹钢期货价格上涨带来了强刺激,进入3月之后又恰逢销售旺季,建设项目大面积开工,市场情绪和供需基本面共同作用下,钢铁产量跟着价格水涨船高。&
实际上,此前钢铁市场一度认为钢企复产力度会大大低于预期,原因在于,一方面钢企此前连年亏损,融资渠道会因此受到影响,在缺钱的情况下复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整个钢铁行业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减产的预期始终存在。
然而,眼下的这场本能带来的&冲动&,对于整个存量市场带来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一定比例的违规生产必然会借机死灰复燃。&几乎能够肯定,这轮复产的产能当中,除了大部分合规的产能,不合规产能在所难免。&屈秀丽表示。
至于这场价格上涨带来的刺激效应会有多大,刺激的时间会持续多久,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最严去产能前夜
青海三年50万吨,山东三年1000万吨以上,江苏三年1255吨,这是最近一些钢铁生产省份相继提出的钢铁去产能任务目标。
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的任务目标是5年内压缩1亿吨产能。也就是说,到2020年河北省钢铁产能要压减到2亿吨以内,这意味着有六成的钢铁企业要被关闭、整合。
事实上,如果把各个省份的任务目标汇总,数字会大大超过年初国务院6号文件给出的1.5亿吨去产能目标。
将这一轮去产能称之史上最严厉并不为过。
临近5月结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等待着月底最后一次部际联席会议的召开。一个月前,针对去产能,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二十多个部委、相关单位,建立了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以强化统筹协调和协作配合。
他所在的中钢协是联席会议小组的成员之一,同样承担着一定的工作任务,包括对于地方钢铁企业在化解产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与相关部委进行密切的沟通。&这一次会议之后,钢铁、煤炭两大产业自产生&过剩&以来最具系统性的去产能大战就正式打响了。&迟京东说。
迟京东对这一轮钢铁去产能抱有相当的期待,原因在于:&从中央层面看,这一轮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力度、决心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各个省份、地区的去产能军令状都已经制定,并且会每年核查成效,全面行动马上就要展开了。&
所谓的军令状,就是各省提交国务院的化解产能目标责任书。经济观察报从工信部的产业政策司获悉,目前,各有关省区市和国务院国资委在对钢铁、煤炭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摸底的基础上,已经相继制定并报送了化解过剩产能初步方案,细化了今后几年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有关地方和企业,并提出了时间表。
&地方企业的去产能任务量是多少,由企业自身根据自身情况,最终和政府部门协商定出。&迟京东表示。本年度结束后,部际联席会议还将对各地区钢铁、煤炭去产能和职工安置有关情况进行核查。
迟京东所言的力度和决心确属事实。从今年2月上旬到5月中旬,两个月的时间内,从国务院到十多个部委,共计九个化解钢铁煤炭产能的重要文件相继出台。
2月4日,国务院的6号文件确定了五年化解1&1.5亿吨钢铁产能,3月份,国土部便印发了配套的《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用地用矿,其后人社部印发了《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对去产能涉及的职工安置提出了四种分流办法。
在质检总局印发的相关配套文件中,则严格生产许可审批,提高生产许可准入门槛,严控新增产能,加强质量违法查处工作。
在央行牵头的配套文件中,要求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与此同时,积极为煤炭及钢铁行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债务重组,对符合政策且有一定清偿能力的钢铁、煤炭企业,通过实施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债务重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最后一个关键性的配套文件来自财政部。5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这份配套文件中,对于5年共计1000亿元的钢铁煤炭化解产能配套资金如何分配和使用有了具体的说法。
一周之后的5月19日,财政部再发通知,确定钢铁煤炭两个行业一共276.43亿元的2016年度财政配套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去产能计划。而对涉及两个行业去产能的央企,中央财政将根据国资委确定的有关中央企业去产能目标任务,拨付专项资金。
对于这276亿元如何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中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总的原则是,根据地方退出产能任务量、需安置职工人数、困难程度等因素进行资金的分配。
按照财政部的相关通知,本年度结束后,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部际联席会议将对各地区钢铁、煤炭去产能和职工安置有关情况进行核查,中央财政将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量的地方,按基础奖补资金的一定系数给予梯级奖补资金。
至此,包含了奖补资金、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在内的八项配套政策以及整体实施方案已经全部制定并且公布。
前述工信部司局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发改委、工信部、人力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钢铁工业协会、煤炭工业协会等组成联合工作组,逐一对方案进行对接。此次的去产能过程中,工信部将继续牵头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清理、整改此前已经开始的淘汰项目,同时推动去产能过程中的执法检查。
在这一轮去产能之前,该工信部司局人士曾多年跟进淘汰过剩产业落后产能工作。谈及去产能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人员安置和企业债务处理会是此轮去产能行动中的痛点和难点。一方面,去产能本身对地方经济就存在着短期的影响,地方政府本身存在着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人员安置和企业债务处理在客观上难度也比较大。
对于人员安置,通过中央和地方的两套财税支持,或可化解可能的就业风险。更加棘手的恐怕还是在于债务问题。目前钢铁业总负债超过3万亿元,钢铁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对于债务处理,是更倾向于财政救助,还是依靠市场化去杠杆,至今仍未定夺。
这也意味着,在去产能的一些主要症结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变数,这或许将从根本上影响去产能的实际效果。屈秀丽认为:&随着这轮全国性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力度的加大,一定会遇到很多新的棘手的问题。对于国企和民企,由于性质不同,问题也会有所不同,解决起来都不会轻松。&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钢铁产量连续增长2个月,说好的不是去产能吗?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今年2月,国务院6号文件提出钢铁去产能目标:5年时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亿—1.5亿吨。然而,数据显示今年3、4两月钢铁产量连续增长,去产能和复产潮竟同时呈现在公众面前。  钢铁行业近些年发展概况  钢铁行业是重要的中游行业,上游承载有色金属、电力和煤炭行业,下游衔接机械、房地产、家电及轻工、汽车、船舶等行业。上游原料以铁矿石为主,而下游行业中机械和房地产需求较大。整条产业链的传导作用自下而上,即下游需求影响钢铁产量,进而影响对于上游原料的需求。  长江证券研究部数据显示,我国钢铁收入占GDP比重由1999年的4.37%攀升至2008年的13.28%,经过2009年短暂回落,2011年再次升至13.80%高位,至此之后一路下跌,2015年占GDP比重为9.55%。  但是,数据显示钢铁行业企业单位数却是一度增加,同时,产量自2014年10月起,开始出现大规模负增长。然而,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两个月,竟同比分别增长2.9%及0.5%。目前钢铁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下,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将是必然趋势,但推进步伐或缓慢。  年钢铁行业盈利稳步提升,但2004年至今行业盈利情况恶化,毛利率与净利率下滑明显,并且波动收敛。当前局面下,钢厂仅能通过缩减成本来维持盈利,经营环境较为艰难。  国务院、工信部等明确提出去产能  据东方早报报道,1月22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征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用于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主要用来解决钢铁和煤炭行业大量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但并未明确征收年限,或可能与去产能政策配套,持续5年。  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同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对于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另据生意社报道,4月9日,工信部官员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削减2亿吨钢铁产能,预计至2020年全国钢铁产能11.3亿吨,其中包括部分来自僵尸企业的产能。其表示,未来5年国内钢铁消费需求将维持在6.3亿吨至7亿吨之间。如果按粗钢出口维持在1亿吨水平估计,全国粗钢产量维持8亿吨不变。  全球钢铁过剩,河钢集团仍在海外买买买  据南方周末报道,4月18日,河北钢铁集团以46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39亿元)收购了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国有钢铁厂斯梅代雷沃,并计划投资3亿美元用于扩大生产。  这家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是塞尔维亚大型国有支柱型钢铁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在2003年破产,并以23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钢铁公司。但随着经济下滑,从2007年开始,钢铁产量一直下滑,到2012年1月,美国方面宣布撤资,并以名义价格1美元重新卖给塞尔维亚政府。此后,塞政府一直在寻求各种可能性救活该钢铁厂,但并不成功。日,塞尔维亚财政和经济部长丁基奇称,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最新一轮招标再次失败,俄罗斯Ural&Vagon&Zavod公司最终决定放弃收购该厂。  直到2013年4月,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恢复生产,但产量有限。近两年更是在全球钢铁产量过剩的情况下,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去年净亏损达1.13亿美元(约合7.33亿元人民币),其产量去年也仅为87.5万吨。  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合作一直比较多,从匈塞铁路到工业园区的建设,都有中国企业的影子。而在钢铁领域,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后,河钢集团、”中投海外”与塞尔维亚政府便已签署了关于斯梅代雷沃钢铁公司的合作框架协议。  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在签约仪式上说,“通过新设立的河钢塞尔维亚公司,为斯梅德雷沃钢厂提供投资,打造欧洲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于勇认为,在国际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微利状态时,收购塞尔维亚钢铁厂是很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避开欧洲对中国钢铁业“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  目前,欧盟在英、法、德三国的施压下,对某些中国钢材制品征收进口税,并启动对中国其它钢材制品的反倾销调查。  “僵尸钢企”复产,河北省政府坚决禁止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河北去产能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然而,河北省每年的去产能力度都很大,但其钢铁实际产量却几乎每年都在增长。产能不断淘汰,实际产量却不断增多,供需关系并没有改善。  据安邦集团消息,根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的调查,随着国内钢材价格急升和钢厂增产,全国已有68座高炉恢复了生产,估计产能达到5000万吨,小型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也从1月的51%提高到58%;咨询机构“我的钢铁网”另一项调查显示,大型钢厂产能利用率也从84%提高至87%。与此同时,一些停产但尚未关闭的“僵尸”钢厂也在恢复生产,比如山西文水海威钢铁,该公司年产能约300万吨,但在去年8月几乎暂停全部产能,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士向媒体透露,公司目前计划尽快恢复生产;江苏申特钢铁是另一家类似规模的公司,据一位高管称,该公司去年12月停产,但随着钢铁价格的飙升,已在今年3月恢复生产。  麦格理分析师IAN&ROPER称,去年关闭的5000万-6000万吨产能中,现已恢复生产的超过4000万吨,“鉴于价格和利润率的反弹,产能削减已被抛在脑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本月在北京的一次行业会议上也表示,削减钢铁产能很重要,但控制产量更重要。  在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尽管短期内钢价可能还会上涨,但基本面不支持钢价持续回暖,未来价格突破4月份高点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很多钢厂增加产量的做法,也未见得都是因为看好未来的市场,不过是想抓住这波反弹增加盈利空间,减轻前期累积的亏损程度。可即便如此,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钢企表现仍令人失望,同比增亏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一季度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净亏87.48亿,比去年同期增加亏损76亿,同比增亏659.51%。中钢协会员企业一季度实现利税54.61亿,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100亿,利税同比降146.52%。仅亏损面有所缩窄,由去年同期的51.52%减少至今年一季度的36.36%,  钢企复产该被讨伐吗?  据澎湃新闻报道,针对目前舆论纷纷讨伐钢企复产的现象,中国钢铁智库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去产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说今年一年全部停产。中央有政策,是依法依规、企业自愿,以及国际产能合作,这是非常清楚的”。  李新创认为,中央在政策调控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市场的作用,“要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但手不能伸得过长。”在李新创眼里,依法依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环保、能源、质量、安全、技术这五个标准去产能。另外,本轮淘汰产能不仅限于落后产能,一些先进产能也面临出清。李新创表示,“要企业自愿,如果不是企业自愿,谁去承担这些成本”。  李新创同时表示,“这些企业之前关,也是正常关的,是对市场反应的行为,现在有利润了又开了,这也是一个市场行为,跟政府没有关系”。  或许,违规企业的复产或者存在,才更值得讨伐。李新创表示,“复产的企业如果不符合依法依规的五个标准,那就是违规的,如果符合,又有什么理由说这些企业不对?”  但现实问题是,去产能、复产潮两重势力之下,不乏乱想丛生。  5月3日,环保部通报了钢铁重省的情况,经抽查,唐山市兴业工贸、鹏程实业、廊坊市新钢钢铁、邯郸市华瑞铸管等4家企业的三座高炉和10台转炉,或早已淘汰,或仍在生产,但仍被列入近三年淘汰清单。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分公司、邯郸新兴铸管公司、武安裕华钢铁公司等则存在违规新建或续建钢铁产能的问题。河北省是首个接受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环保督查的省份。  重拳之下,河北尚有如此乱想。可想而知,严控增量、精简存量,必将任重而道远。  (中经新媒体)&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如本网所刊载稿件、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114网址导航钢铁产能等继续扩张 去产能化为何越去越多|产能过剩|钢铁|产能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钢铁产能等继续扩张 去产能化为何越去越多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1至6月全国粗钢产量增长7.4%。与粗钢产量持续高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内市场去库存化速度缓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进一步凸显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的艰巨性。
  停不下来的企业
  今年5月全国生产粗钢6703.45万吨,同比增长7.3%,再创历史新高。据中钢协最新统计,6月中旬82家重点钢铁企业钢材月末库存1355万吨,环比6月上旬1285万吨大幅上升了5.47%。“行业进入销售淡季,但钢厂未见有丝毫减产迹象。”金模钢铁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指出。
  持续的生产并没有使企业获利。截至5月底,中钢协86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中,有38家亏损,亏损面达44%,户均亏损2.58亿元。宝钢董事长徐乐江说:“我们能生产各种产品,但是我们却都不赚钱了。”一句话道出了钢铁企业痛苦挣扎的现状。
  在钢铁行业供大于求、日子普遍难过的背景下,为何企业“越亏损越生产”,停不下来?
  河北一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愿停产有多种原因,如果没有正常生产就很难通过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还担心自己原有的销售渠道会被别的企业抢走。而对很多国企来说,担负着更多的员工待遇等社会责任,减产更不容易。
  不仅仅是钢铁行业,目前,我国水泥、电解铝、平板、船舶等行业,就连近年来国家鼓励的新兴行业如光伏电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都出现了产能过剩。
  地方政府的手错放
  产能过剩在我国并非新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本轮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近三年的集中投资。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的作用非常大,这是由于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产能增长,使得投资行为发生扭曲。”
  近年来,中央曾多次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宏观调控,尤其是对钢铁、水泥等传统过剩行业实行严格的审批、核准制度。然而一大批没有国家立项、没有环保审批的钢铁项目聚集在内蒙古、宁夏等西部地区的工业园中,这些项目投资额动辄高达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先上车后买票”,甚至“上了车不买票”,已经成了钢铁行业内的“秘密”。据透露,目前有近四成的钢铁产能都属于违规项目。冯飞指出,在GDP和税收的诱惑下,许多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帮助企业巧立名目偷梁换柱,还利用电价、土地、税收等优惠措施,盲目上马新项目,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
  发挥市场力量坚决去产能化
  专家认为,全行业“寒冬”实际有利于遏制投资,淘汰落后,是行业重振的好机会。
  但据有关资料显示,沪深两市35家上市钢企,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了当地政府补助13.43亿元和30.57亿元,补贴增长幅度高达127.6%。
  “目前市场机制对产能抑制、矫正产能过剩是失效的。”冯飞表示,应高度重视产能过剩并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不仅给行业带来灾难性伤害,更严重的是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进而引发危机。
  “化解产能首先要‘管住政府’。”冯飞建议,政府不要再去代替企业管投资、管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矫正作用,包括减少审批,建立新型准入制度等。政府应强化信息披露和服务职能,让投资者理性抉择。
  “经济刺激政策不能救企业,产能过剩最根本的是要企业变少、产能变少,可行的办法就是市场淘汰和环保高压并行。”武钢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华社)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新兴钢铁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