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 克拉地峡峡对中国至关重要

    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  随着媒体的一则新闻,克拉地峡运河突然出现在大众眼中。虽然中泰双方政府均否认此项目有官方参与,但一条泰国运河能引起中国社会广泛关注,自然有其原因。  尽管克拉地峡运河能否建成尚不可知,但不妨碍我们从假设的角度,探讨一下中泰克拉地峡运河项目的达成,会对东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看一下克拉地峡的地理位置。克拉地峡是泰国南部的一段狭长地带,北连中南半 岛, 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北纬7度至10度之间)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东临泰国湾(暹罗湾),再向东是 南海、太平洋;西濒安达曼海,向西进入印度洋;南端与马来西亚接壤。  毫无疑问,如果克拉运河建成,不仅是泰国,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以及南海北部国家,都将是极大的经济利好。届时船只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绕道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取道马六甲海峡相比,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可节省航运2—5天时间。  当然,相较于单纯的经济,克拉地峡运河在政治上的作用尤为明显。如果这条运河是由中泰合作修成,那将直接改变当前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国谋求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努力,将添上一块至关重要的砝码。  马六甲困局与新加坡的亲美厌华。    马六甲海峡是中国与印度洋海上航线的必经之路,更是中东石油输入中国的必经之路。可就是这样一条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海上要道,中国却几无影响力可言。通过与新加坡的深度合作和驻军,美国实现了对这一中国海上生命线的事实掌控。  这对中国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随着中国国力日增,中美博弈也日趋激烈。中国若想挤走美国,建立自己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必须改变这种咽喉受制于美的不利局面。  当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改变新加坡的政治立场,鉴于新加坡在马六甲海峡中的关键位置,若能说服新加坡在这场中美世纪博弈中保持中立,那中国所面临的压力就将大减。而若新加坡能弃美亲华,哪中国将一举翻盘。  从表面上看,这并不是不可能:毕竟中新同文同种,血脉相连;而且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贸易繁荣,也让新加坡受益良多;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这条克拉运河。  如果新加坡坚持亲美立场,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开建克拉运河,将新加坡的国运一举摧毁。  新加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归根到底还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正因为它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又是天然良港,新加坡才能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金融等高端行业,使国家一跃进入现代化。没有这个先天优势,哪怕新加坡人人是李光耀,也只有徒唤奈何的份。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恩,慑之以威,从哪方面看,中国都有能力让新加坡反水——至少是保持中立。  可现实却截然相反。从始至终,新加坡都从未放弃过亲美的立场。甚至,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新加坡一边尽享中国贸易发展的红利,一边进一步与美国加紧事实同盟的关系。就是在中国国力日增千里的21世纪头10年里,新加坡正式向美国开放了军事基地,使得美军实现了对马六甲的直接掌控。  为什么新加坡会如此敌视中国?在之前的《地缘政治7——新加坡为什么亲美厌华》一文中,云石君已经说过,这是中国拓展地缘影响力的方式决定的。  现在的东南亚,由美国势力主导。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文明国家,海上霸权根深蒂固,中国则自古就是典型的大陆文明国家,虽然近代以来不断转型,但要想在海上抗衡美国,依然力有不足。  但如果是陆上发力就不同了。如果中国以云贵、两广为依托,以陆上推进的方式逐步扩大自己对中南半岛的地缘影响力,这对本土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来说,是难以阻止的。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开美国的海上优势,而且由于东亚大陆对中南半岛的天然地缘压制,这种陆路推进更加容易,所形成的地缘影响力也更加稳固。  由于中南半岛是东南亚的主体部分。一旦其为中国势力掌控,美国再想在此区域立足便十分艰难。即便美国最后能在菲律宾,甚至印尼保留些立足点,但影响力也十分有限,东南亚被中国主导也就水到渠成。  现实中的中国正是这么做的。通过泛亚高铁和中缅尤其管道等建设,中国不断加强与中南半岛的地缘联系;而经济上,中国也有意识的将部分低端产业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中南半岛国家,构建由自己主导的经济合作圈。  随着中国与中南半岛联系的紧密,尤其是各项交通设施的陆续建成,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必将大幅下降——将中东、非洲的油气、矿石运到缅甸、泰国,再经铁路、管道等运至中国,这在距离上,比经马六甲海运要缩短许多;而中国将工业品运往西方亦是如此。  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地缘关系,决定了中国这些陆上线路的掌控,远比对身居中南半岛最远端的马六甲海峡来的牢固。所以,以中南半岛为支点,削弱马六甲海峡的地位,这不仅仅中国针对中美博弈的阶段性做法,而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长远战略。  而这对新加坡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繁荣的基础,一旦其交通枢纽地位被削弱,新加坡赖之生存的航运、港口、金融等相支柱产业,都会随之大幅萎缩。  但如果东亚秩序由美国主导,则就要好的多。作为太平洋彼岸的海洋文明国家,美国当然不会在东南亚推行以陆代海,马六甲海峡的地位也就得到了保障。  不同的地缘影响力拓展方式,决定了中新矛盾是结构性的。哪怕中国不修克拉运河,仍然会以铁路、公路等方式,尽可能的替代马六甲的贸易中枢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的唯一选择,就是紧紧追随美国,竭尽全力阻止中国的崛起。,中国想直接改变马六甲的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克拉地峡运河,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楼主发言:3次 发图:
  克拉地峡运河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    一旦克拉地峡运河贯通,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位和便利性都将不复存在,美国对他的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而运河若由中方参与管理,则更会对整个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相较于马六甲,海船经克拉地峡运河航行,在时间和成本上俱有极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运河航道资源的分配,就成为决定东亚——尤其是东北亚工业国和南海北部发展中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砝码。  如果这条运河是中方参与建设和管理,那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话语权,中方能在相当程度上干预运河航道资源的分配——这意味着中国,以及与中国友好国家的海船,能够更多的享受到廉价且优先通过运河的好处。  对与华有矛盾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灾难性的结果。东亚国家基本上都是外向型经济体,印度洋航线对他们至关重要。一旦他们与中国发生纠葛,中国完全可以在运河的通行权上做文章,使他们的船只通行受到阻碍。  当然,克拉地峡运河不是唯一的航路。所有的船只,依然可以畅通无阻的经行马六甲海峡。  但问题是,多出的1200公里航程和2-5天时间,会显著抬高这些船只的通行效率和成本。  中国制造的凶猛攻势,已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构成重大冲击,如果未来再因和中国的杯葛,导致海运成本和效率的相对抬高,那会使自己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所以,一旦中泰克拉地峡运河建成,中国在处理与东北亚和南海北部国家的利益纠纷时,就获得了一张王牌。无论是日本、越南、菲律宾这些反华国家,还是台湾的割据政权,头顶都会被中国套上一层紧箍咒。  当然,克拉地峡运河对中国的好处,不仅限于东北亚和南海北部。在南海南部,同样能为中国谋取巨大利益。  前文已说,中国拓展地缘影响力的方式,严重威胁到马六甲海峡的地位,所以对马来、印尼、新加坡这三个马六甲受益国来说,他们当然对中国有极大的戒备。同时,这三个国家位于南海南部,与东亚大陆地缘关系相对疏离,所以中国对他们的掌控也显得力不从心。  但克拉地峡运河一旦建成,这一局面会得到极大改变。  当然,克拉地峡运河不仅不会加强中国与新马印尼的地缘关系,反而会造成双方现实联系的疏远。但这条运河的出现,却会极大降低马六甲海峡的地位,进而严重削弱三国的地缘价值和发展空间。  伴随着运河的通行,中国的国力将大幅提升,三国却会因此受到严重削弱,此消彼长之下,南海南部的政治格局将发生改变,中国将获得压制三国、迫其归顺的力量和可能。  在北则恩威并施,在南则仗势相欺,通过不同的手段,建立中国对东亚的主导权。如果克拉地峡运河建成,这一战略将得到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  当然,运河的建设过程不会平坦。项目由民间企业出面合作,中泰官方否认直接参与,以及这一次新闻“乌龙”事件本身,都表明了项目的极端复杂性。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各方势力的阻扰和破坏。不过,鉴于项目对中泰两国的重要意义,和中国已足以抵御各方势力的强大现实国力,这一项目的最终成功,还是颇可期待的。而从时间推断,随着运河正式通航,中国在东亚的破局,或就将正式列入行动日程了。  注:本文为云石历史与地缘系列第29章——东南亚之克拉地峡运河篇。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作者系列文章。  
  屎窝挪尿窝。  不过运河修好了,在南沙修理东南亚恶黑猴子国,顾忌就小多了。
  新加坡海峡口20号沉了一条船,然后海峡管理组织以安全接口禁止了大型油轮通过。这分明是故意的  
  所谓的修运河就一骗局,都发言否认好几天了,自干五怎么到现在还高潮,,,,,,
  @above21 6楼
22:29  所谓的修运河就一骗局,都发言否认好几天了,自干五怎么到现在还高潮,,,,,,  ------------------------------  呵呵
  @above21
22:29  所谓的修运河就一骗局,都发言否认好几天了,自干五怎么到现在还高潮,,,,,,  ------------------------------  @江汉逸士
22:37:22  呵呵  -----------------------------  等正式开工那一天,这个ABOVE21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强烈要求把运河包给我挖,一百亿美元搞定。
  楼主英明。  
  都知道克拉地峡重要,但这条地峡对我们是战略资源,对泰国却并不是啊,对新加坡更是巨大,总得摆平各方面的,至少得有个理由让泰国接受修建。
  子虚乌有的事。 那个前总理差瓦立97年就下台了,而且差瓦立是他信一派,现在他信还被通缉,英拉近日就要受审,这个差瓦立能有多少余热
  泰国讨论这个运河差不多一百年了,之所以修不成有几个原因:  1。经济效益不佳,投资很难收回。这个工程是比巴拿马运河还要长的巨大工程。但是巴拿马运河可以缩短1万千公里航程,克拉运河只能缩短11200公里航程。
2。泰国国内反对势力很大。支持,反对和持中立态度的比例,长期是稳定在 1:1:1。 这种形式下,泰国政府这种弱势政府,实施工程的可能性,基本为0。 3。 克拉峡谷区是马来族穆斯林区,分离主义倾向严重。虽然现在不是大问题,一旦开挖克拉运河,损害新马印尼的利益,引起东南亚地缘政治的改变,引发大国的博弈,分离主义主义的火药桶就可能点爆。历史上巴拿马就是因为运河问题,从哥伦比亚对立出来的。  克拉运河对泰国是国运的风险。 对中国是工程烂尾的风险。中国连缅甸的水库铜矿都搞不定,那能搀和这种地缘政治极度复杂的东东
  泰国讨论这个运河差不多一百年了,之所以修不成有几个原因:  1。经济效益不佳,投资很难收回。这个工程是比巴拿马运河还要长的巨大工程。但是巴拿马运河可以缩短1万4千公里航程,克拉运河只能缩短1200公里航程。 2。泰国国内反对势力很大。支持,反对和持中立态度的比例,长期是稳定在 1:1:1。 这种形式下,泰国政府这种弱势政府,实施工程的可能性,基本为0。 3。 克拉峡谷区是马来族穆斯林区,分离主义倾向严重。虽然现在不是大问题,一旦开挖克拉运河,损害新马印尼的利益,引起东南亚地缘政治的改变,引发大国的博弈,分离主义主义的火药桶就可能点爆。历史上巴拿马就是因为运河问题,从哥伦比亚对立出来的。  克拉运河对泰国是国运的风险。 对中国是工程烂尾的风险。中国连缅甸的水库铜矿都搞不定,那能搀和这种地缘政治极度复杂的东东
  说重要也可,不重要也行,看是谁来搞。要是重要泰国早搞了,中方要有利益才搞,没就算了。  
  @above21
22:29:00  所谓的修运河就一骗局,都发言否认好几天了,自干五怎么到现在还高潮,,,,,,  —————————————————  呵呵……骗局就骗局好了  
  @贴图流的反击 8楼
22:39  @above21
22:29  所谓的修运河就一骗局,都发言否认好几天了,自干五怎么到现在还高潮,,,,,,  ------------------------------  @江汉逸士
22:37:22  呵呵  -----------------------------  等正式开工那一天,这个ABOVE21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  又是自干五大棋党?真好笑,和上次炒克拉运河骗局的是同一拨人,那个注册泰国公司的老板是中国人,上次居然是为了拉高工程机械股出货……  
  左手握右手式的签约仪式?  这个惊天大消息的路线图小编就不多说了,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是从《南方日报》5月14日的一篇豆腐块稿子里传出来的。这篇稿子里介绍了两个头衔高大上的公司,4月10日在广州举行了一个高大上的签约仪式,签署了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泰方叫做“亚洲联合投资集团”,中方叫做“中泰克拉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下面是签约仪式现场,请感受一下这华丽的画风。对了,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还写错了,写成了infranstructure。  浏览大图  
  在中美目前的国际格局下,中国要突破地缘限制不会一帆风顺,一波三折是少不了的;但只要中国像目前这样以共赢为目标的稳步推进,突破是一定的;王道取代霸道也是一定的。
  中国出钱修克拉运河,最高兴是印度。  因为印度不出一分钱,不承担任何经济风险,  也不象泰国还有分离势力的顾虑。  那么印度对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中国,  甚至去美国西海岸都缩短的行程。
  ,,,
  老想在人家的地盘上做中国梦。
  到时候克拉地峡被炮轰,谠应该会严厉谴责严重关切吧?
  酸酸的样子.
  ??????  
  ▲中国现在去开劈“克拉地峡运河”就是给美作嫁衣▲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克拉地峡运河_百度百科
克拉地峡运河
运河(规划中),位于泰国和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为马来半岛北部最狭处,宽仅56公里。北连,南接,以南约400公里(北纬7度至10度之间)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最高点海拔75米。拟建中的“克拉运河”,全长102公里,双向航道,宽400米,水深达25米[1]
。,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开凿渐进。拟建的克拉运河,全长102公里,400米宽,水深25米,双向航道运河,横贯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运河建成后,船只进入太平洋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绕道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日,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表示,这项协议是民间行为,不涉及政府,只是在进行可行性研究。[2]
克拉地峡运河地理
是马来半岛北部与泰国南部连结的狭长地带,最窄处约为56公里,最宽处则有190公里,海拔最高为75米。地峡所在范围都在泰国境内,地峡东面的春蓬府的海滨即为,西面的的沿岸则是安达曼海。克拉地峡是泰国南部和马来半岛的分界,地峡南面是马来半岛的的北端,而北部是的南端,由于地处两个山脉之间的低地,所以地势平缓。
克拉地峡运河背景
长久以来,和的海上运输,因为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之间被分隔,所以船只都须要往南绕过马来半岛,并通过马来半岛西面的马六甲海峡和南面的新加坡海峡,其绕过马来半岛的航程超过一千公里,对于往来经印度洋往来的海运,增加了不少成本和风险。在大航海时代后,海路取代了陆路成为东亚地区与欧洲的主要运输路线。随着贸易日趋频繁,因此地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马来半岛,成为欧洲列强必争之地,先后被荷兰和英国所掌控,籍以控制位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咽喉的马六甲海峡,从而支配欧洲通往东亚地区的海上贸易。
马六甲海峡全长达1080公里,而最窄处是南端的新加坡海峡,只有2.8公里。马六甲海峡的东面是马来半岛,西面是,因为两地的海岸线绵长,海峡又狭窄,而且是商船往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必经之处,所以早于以前已有马六甲海盗频繁活动,对往来船只进行侵扰,到二十一世纪初,仍然是海盗活跃的区域。
马六甲海峡长期以来都是东亚与欧洲和的主要海上通路,随着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发展,马六甲海峡更成为东亚地区通过印度洋,进口中东油气能源的战略性航道。在2002年,共有1100万石油桶通过马六甲海峡,估算到2030年,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量将会达到2200万桶,相当于亚洲有三分之二的石油都需要经马六甲海峡输送。
马六甲海峡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荷兰在便为了控制马六甲海峡而在马来西亚建立殖民地,到19世纪英国殖民势力进军东南亚,并在新加坡建立据点。1824年,英国透过从荷兰取得马来西亚的控制权,并确立统治新加坡的殖民地位。自此,英国透过控制马六甲海峡支配印度洋和东亚地区贸易的同时,也带动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发展。即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1950年代脱离英国走向独立后,马六甲海峡仍然两个带来巨大的经济贡献,而地处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更随着亚洲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成为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其处理量长期位于世界前列。
泰国的东西两岸受到马来半岛的分隔。早于17世纪,泰国便有在克拉地峡开凿运河,打通东西两岸的构想。1868年即位的泰王正式提出开凿克拉运河的计划,但基于经济和技术原因而未能实际推动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席卷东南亚的日本,同时支配了泰国的政局,也有在克拉地峡开辟运河的计划,但日本还来不及实施计划,战局已经逆转,并最终战败。1970年代,这个构想再次被提出,但由于泰国南部是该国少数以人口为主的地区,当地的穆斯林居民长期进行脱离泰国的分离主义活动,泰国的中央政府担心在南部开凿运河后,便会把当地与泰国腹地分割,加剧政局不稳,因此运河计划长期被多届政府搁置。2004年在任的泰国总理,提出透过建设克拉运河,吸引国际石化行业进驻,推动泰国成为亚洲石油中心,并以此增加泰国的就业机会,但碍于建设费用庞大,泰国内部仍有不少反对声音,加上国际局势变化和随后泰国政局多年不稳,所以仍未能开建。
长期以来,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约有8万艘船只、装载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货物[1]
,东亚能源高达70%皆经由麻六甲海峡(即“马六甲海峡”,下同)运输,但该海峡在运量、航线、安全性等都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最窄处仅有2.8公里,浅滩太多,有时船只难以通过,而且淤积问题严重,海盗猖獗,更有人断言恐怖份子将在此发动攻击,其事故率高达的三倍,的五倍之多。[3]
“克拉运河”有“东方巴拿马运河”之称[1]
早在17世纪,泰国就有开凿这条运河的构想,约100年前,由泰王(1868年10月至1910年10月在位)正式提出[1]
;但是因工程成本过高,以及爆发两场世界大战,该计划始终未能实现,直到2004年,才又被泰国前总理再度提起[1]
泰国政府在开运河的构想引起国际广泛注意,这号称是“东方巴拿马运河”的“克拉地峡运河”,预估建成后,远洋油轮不需经过马六甲海峡,就可以直接有此处通过,航程可减少700英哩,大型油轮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18万英镑(将近30万美元)左右。[4]
克拉地峡运河历史
提出这个运河构想的可追溯到朱拉隆功时代,但当时泰国国力难以独自承担而作罢。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也有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的构想,即使是战后也存在高度兴趣,中国也因为石油问题而持续关注该议题。
二十世纪70年代,这个构想再次被提及,但由于泰国南部是聚居区,分离主义分子蠢蠢欲动,担心开凿运河后会将泰国一分为二,导致政局不稳,因此历届政府均将此问题搁置。
2004年,泰国前总理宣布五年后泰国将成为亚洲石油中心,再次提出加强泰国南部能源建设的计划。
克拉地峡运河规划
“克拉运河”是指从泰国克拉地峡区域,挖掘一条沟通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的运河[1]
。据中泰两国2015年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合作备忘录,拟建中的“克拉运河”,全长102公里,双向航道,宽400米,水深达25米(巴拿马运河水深仅15米,最宽304米)[1]
,初估需投入10年时间和280亿美元,若动用核能技术等非常规施工方法,则可望7年完工,但是投资总额将暴增至360亿美元[1]
克拉地峡运河建设方案
克拉运河的建设方案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北线方案和南线方案。北线方案穿越克拉地峡的狭长地带,连接位于泰国湾的春篷和在安达曼海的拉廊,全长90公里。由于这条线路须要穿越山区,增加了工程难度。南线方案,选择在宋卡和沙敦之间开挖一条全长102公里的运河,长度比北线方案长,但地势较为平坦。决定采取的方案除了考虑工程难度外,还要考虑日后使用上的便利,就这一点而言,北线方案因为靠向上北部的缅甸,减少通航里程,所以会比南线有优势。规划中的运河最大长度约为102公里、宽400米、深25米,采取双向航道,其设计也会考虑兼容通航的须要。
克拉地峡运河意义
克拉运河开通后,东盟贸易区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将不再通过马六甲海峡,
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可省2至5天航运时间;以10万吨油轮来算,单次能省下35万美元的运费[1]
,这为东盟自贸区的物流货运节约了大量的航运成本和时间成本。
开凿“克拉运河”不仅惠及广东、福建、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带,更有助大陆加强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尤其能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思中的“一带”中起重要作用[1]
。除此,在美国“重返亚太”政策下,美国和新加坡有密切的军事合作,一旦中美发生冲突,大陆80%进口石油必经的马六甲海峡遭美方封锁,等于掐断大陆的经济命脉,但“克拉运河”的开通,可让大陆摆脱此困局,东南亚战略格局也将产生重大改变[1]
2014年,由、徐工、等中国企业牵头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已经开始运作,建成后,东盟、中国和日本乃至世界的贸易体都因克拉运河的开通而受益。[5]
克拉地峡运河困难
克拉地峡运河建设开支
由于克拉运河的开凿长度预计超过100公里,并要容纳通过以发挥经济效益,加上需要兴建桥梁等基建设施,连结开凿运河后被分割的泰国南部地区,所以工程费用庞大。按2015年的初步预计,10年的建设费用为280亿美元,如果采取非常规的开挖方式,把工程时间缩短为7年,则需要360亿美元。
因为运河的建设开支庞大,泰国的经济难以独力承担。泰国目前有不少交通基建项目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泰国的公路建设、铁路的现代化和计划中的泰国高铁,一旦开展克拉运河的建设,势必对其他基建项目产生排挤作用。
克拉地峡运河国民意向
虽然克拉运河开凿完成后可以大幅提升泰国的国际航运和战略地位,但泰国国民对于运河的建设态度却明显分歧。2008年8月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百分之28的泰国人支持兴建运河,但有百分之33的国民却对开凿运河表示忧虑。支持建设运河的国民,大部分都认为运河能够提高泰国在国际物流的地位,使泰国成为交通枢纽,带动多个行业发展,从而增加泰国的就业机会。至于表达忧虑的国民,虽然认同运河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但同时担心会使主要是伊斯兰教徒聚居的南部带来不稳定,建设费用巨大,令政府需要减少其他公共开支,以及环境影响。此外,有不少国民担心政府官员会借着投入庞大资金的运河项目,从中取利。
克拉地峡运河政治局势
克拉运河的位置是位于泰国南部与马来半岛接壤的区域,但该区域主要是占泰国人口少数的伊斯兰居民聚居,由于当地伊斯兰居民长期不满于泰国中央政府的统治,一直争取独立,所以泰国南部是泰国最活跃的地区。泰国政府和人民普遍担心,一旦运河建成后,泰国南部会一分二,加剧南部局势的不稳。
泰国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同样不利于推动大型基建发展。泰国政府少有政党能够在大选中连任,加上军方对政治的介入,国家的重要发展政策缺乏延续性,对于须要长年规划和建设的大型项目带来不明朗影响。2004年,时任的提出“巨型工程”作为经济政策,计划在泰国进行多个规模与克拉运河类似的大型基建项目,籍以吸引外资,拉动泰国经济,促进就业,提升泰国的产业技术。然而,实际执行上却困难重重,不少国民认为“巨型工程”只是执政党为吸引选票而提出的一个空泛计划。泰国的贪污问题,也使这类涉及大量政府资金的项目,难以获得人民信任。泰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令跨政府任期的项目不能保证得到延续。他信的各项大型基建规划,在2006年泰国军事政变发生后,也随着他信被推翻而中止。
克拉地峡运河环境影响
泰国社会注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因此对克拉运河的发展计划甚为保留。因为运河长度达100公里,势必对运河沿线的森林、地貌和农业带来影响。运河两端的出海口的海洋生态,也会因船只航运的大量增加,而对当地的渔业带来影响。运河附近的多个风景区,如斯米兰群岛、素林群岛、安通群岛、、等,都要面对运河工程的环境变化。
克拉地峡运河国际合作
因为开凿克拉运河所需资金庞大,泰国政府难以独力承担,所以泰国计划通过国际合作,透过外国政府的投资,协助筹集开发运河的资金。由于克拉运河建成后,除了运河所在的泰国外,还对东亚多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利益,所以中国和日本都曾为合作兴建克拉运河进行探讨日本早于1970年代已提出在泰国投资开凿运河的计划,但未有实行。泰国在2004年再度提出开建克拉运河,中国和日本都表示有意参与建设克拉运河项目,但碍于泰国国内仍未能共识而搁置。
克拉地峡运河中泰合作的传闻
2015年5月中旬,中国媒体广泛报导中国和泰国在广州签署两国合作兴建克拉运河的备忘录,中国和泰国政府将会正式开展克拉运河的联合开发项目。然而,中国驻泰国领事馆在日澄称,两国官方签署克拉运河备忘录的报导并非属实。
虽然两国官方否认合作兴建克拉运河,但中国有多家大型基建和机械设备企业,在日投入20亿元人民币资本组成合作机构,就克拉运河的前期规划进行探讨和研究。
克拉地峡运河反应
日,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表示,据使馆了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迄今为止没有参与关于此项目的研究和任何具体合作,也未就此问题发表过任何立场。[6]
这项协议是民间行为,不涉及政府,只是在进行可行性研究。[2]
亚洲联合国际投资集团,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尚不知道有这项合作,需要与公司领导核实。[2]
克拉地峡运河东盟
泰国是的会员,而可能受克拉运河影响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同样是成员国。 东盟虽然没有对克拉运河正面表态,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对推动运河的建设却明显消极,担心国际航运减少使用马六甲水道后,会对该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一再表示需要详细研究。
克拉地峡运河中国
踏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输入有庞大的需求,所以对克拉运河的规划持积极的态度。对中国而言,中国的海运,特别是自中东进口的石油,严重受制于马六甲水道的安全。随着美国在2010年宣布“重返亚洲”的战略,一旦中国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中国从中东输入的油气能源,势必面临美国的封锁,而新加坡又设有美军基地,中国海军要在远离本土的马六甲海峡为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将会面对重大挑战。因此,中国对有助突破海上封锁的克拉运河表现甚为积极。
从2010年代起,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概念,而克拉运河更被视为构成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中国民间和学界都对克拉运河持正面态度,中国有企业为运河的兴建进行先期研究。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即使投入巨资在泰国开凿克拉运河,也不能摆脱美国的封锁,而且最受惠的将会是同样依赖输入石油的日本。
克拉地峡运河新加坡
新加坡以其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的战略位置,成为国际的航运中心,并为美国在亚太区的重要基地。因为克拉运河开通后会削弱新加坡的地区影响力,所以新加坡对于克拉运河的计划持反对的态度,担心一旦克拉运河开通后,不但对新加坡的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令新加坡失去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角色。
克拉地峡运河建设进程
2015年5月,中泰两国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合作备忘录,让这项延宕10年的世纪大工程向正式开工跨一大步;初步预估,该计划需耗时10年、投资总额280亿美元,一旦开通,大陆的“马六甲困局”也将迎刃而解。
“克拉运河”指从泰国克拉地峡区域,挖掘一条沟通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的运河,修建完成后,国际海运线将不必绕过新加坡、取道马六甲海峡,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可省2至5天航运时间;以10万吨油轮来算,单次能省下35万美元的运费。
签约将开建耗时10年
在中泰签署合作备忘录后,这条全长102公里的双向航道运河将可正式开建,初估需投入10年时间和280亿美元,若动用核能技术等非常规施工方法,则可望7年完工,惟投资总额将暴增至360亿美元。
克拉地峡运河工程效益
运河收费收益
克拉运河计划示意图运河深度超过17米,足以航行15万吨级的满载货轮和空载的35万吨级油轮。一艘10万吨的货轮以15节的速度航行1000多公里需要2天左右,估计消耗柴油55~60吨,以目前的国际柴油价格计算约5~6万美元。马六甲海峡目前每年航行船舶10万多艘,其中吨位大型和超大的约有6万多艘。运河投入运行之日估计将超过8万艘,其中至少有5万多艘可以通过克拉地峡运行。以平均每艘10万吨级别收费4万美圆计算,年收益超过20亿美圆。10万吨船舶每趟能节省30万美圆,所以4万美圆也是合理价格,每艘约为目前苏伊士运河的1/4~1/5收费标准。克拉地峡运河的收益将大大超过目前巴拿马运河的10多亿美圆总收入。原因是尽管巴拿马运河能缩短海路航程14000公里,但每年通过的海轮仅有1.5万艘左右并且每艘吨位不超过7万吨。
保守估计运河每年能够赢利10亿美元以上。在其中20亿美圆采用银行贷款方式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只需要出资15亿美圆就能够占到50%的股份,仅仅5年就能收回投资。投资少收益稳定超过30%,可算得上是一项非常划算的投资。
克拉地峡运河造成影响
开凿运河的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后果是,对利益影响太大。开凿这条运河必将导致新加坡这个国家的整体性衰退。新加坡的石油冶炼、中转贸易、货物仓储各个产业的繁荣都依赖于马六甲海峡。一旦运河开通,新加坡所有产业都会受到很大影响。”[3]
还有一个有关克拉地峡的利弊问题则被国家发改委能源问题专家朱兴珊博士一语道破:“人们担心马六甲海峡,实际上是担心美国卡脖子,但改道泰国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美国在泰国的梭桃邑、乌塔保、曼谷也有驻军。”所以,在克拉地峡地区,无论挖运河还是铺管道,企图逃出美国的影响都是徒劳。
克拉地峡运河折叠国际意义
泰国地处于中南半岛中心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通往区域和南亚的重要门户,历史上,泰国便有在克拉地峡修建克拉运河的构想,限于人力物力,克拉运河计划未能实施。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进,克拉运河计划有望成为现实。
.腾讯新闻. [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中央电视台[引用日期]
.中国网.日[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拉地峡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