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铜紫金宁夏蓝海文化艺术品品有限公司是不是骗人的

付常勇告王刚砸宝案7月1日在北京开庭 王刚不认错 - 高古陶瓷 -
东方古美术—打造中国高古陶瓷第一网
--打造中国高古陶瓷第一网 蛇年快乐
东方古美术 ——欢迎大家光临!
付常勇告王刚砸宝案7月1日在北京开庭 王刚不认错
UID843&帖子660&精华0&积分559&威望2286 &金钱2470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付常勇告王刚砸宝案7月1日在北京开庭 王刚不认错
本帖最后由 东方古瓷 于
21:42 编辑
& && &日上午,朝阳区人民法院主持进行了付常勇诉北京电视台、王刚侵权责任纠纷一案的庭前调查和证据交换,各方当事人陈述了自己的初步意见,京城砸宝第一案的序幕正式揭开。王刚不认错。
& &针锋相对的各方主张
& & 当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付勇律师作为原告付常勇的代理人参加庭前会议,首先阐明了原告的主张。原告付常勇认为,自己把一对甜白釉压手杯送到《天下收藏》节目鉴定,是出于对节目的基本的信赖,相信《天下收藏》这样一档敢于落锤砸宝的节目,必定会事先对藏品进行严密的辨别和科学的鉴定。然而,当期节目却仅凭翟健民、拉达、王春城三位鉴赏家在节目录制现场短时间远距离目测就草率地得出结论,错误地将自己的压手杯鉴定为现代仿品而砸毁,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王刚凭借自己知名演员和收藏爱好者的身份,与北京电视台合作,联合制作了《天下收藏》节目,担任节目总策划,亲自设计砸宝环节,并亲手实施砸宝行为,而《天下收藏》节目流程明显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和安全性,三位鉴赏家甚至不符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中对于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专家必须是省级文物部门审核通过的专家库成员的规定。王刚与北京电视台对原告遭受的财产损失都具有严重的过错,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的数额暂定为人民币15万元,最终数额以依法聘请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为依据确定。
& &&&北京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律师作为北京电视台、王刚共同的代理人,代表二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主张,发表了措辞强硬的答辩。北京电视台、王刚认为,翟健民、拉达、王春城三位鉴赏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节目精心设计的鉴定流程十分严谨,绝不可能砸错。同时,付常勇签署了生死文书等文件,同意在藏品被三位鉴赏家认定为赝品的情况下由王刚代其击毁藏品,王刚现场击毁藏品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 &背景:吕献珍也是被王刚砸毁瓷器的藏家,也是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成员,专长陶瓷鉴定。然而,他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却在2008年的一次节目中被当作仿品砸碎。据吕献珍透露,他自己并没有到节目现场。当时,他的一位朋友向他借走一件元代的玉壶春,说要参加一档鉴宝节目。听说节目邀请的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吕献珍就同意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件青花瓷被现场鉴定为仿品,当场给砸碎了。
& & 吕献珍现在还保存着这件瓷器的碎片。他拿着这些碎片到很多机构做过科学鉴定,结论都是真品。他还打算将碎片带去英国,找牛津最权威的瓷器鉴定机构做鉴定。吕献珍自称,那件元青花瓷器当年是他花58万元收的,如果现在还在,至少价值上千万元。
& & 对“天下收藏”提出质疑的不止吕献珍一人。民间藏家:“砸宝”是鲁莽对待艺术,王刚“砸宝”是否真的是为了“护宝”?昨天下午,上海民间收藏家朱长元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砸宝”看似体现了保护文物毅然决然的举动,但其实是对文化和艺术的一种鲁莽态度。
& & 朱长元认为,天下收藏的三位鉴定专家身份也颇受质疑。在最新一期节目中,三位鉴定专家分别是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以及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王春城。
& & 朱长元认为,三位鉴定家中,有两位都是艺术品经纪人,经纪人参与鉴定,很难服众。首都博物馆研究员更不能参加商业活动,“‘天下收藏’这一节目,将娱乐和艺术混为一谈,既误导观众,也是对艺术和文物保护不负责任。”
& & 中国法律规定,中国文物的主体权是国家,个人只拥有持有权,鉴定真伪是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集体认定,任何个人没有评判权。
& & 如果上述吕献珍的“元青花瓷”被牛津权威机构鉴定为真品,那么砸毁这件瓷器的行为,不仅仅要赔偿,还要涉嫌刑事犯罪。
(61.83 KB)
制片方:砸宝创意来自王刚
(29.16 KB)
UID843&帖子660&精华0&积分559&威望2286 &金钱2470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东方古瓷 于
21:24 编辑
“天下收藏”被疑砸真品 回应称百分百不会砸错
《天下收藏》栏目主持人王刚 资料图
  中广网北京2012年 8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起北京某电视台的“天下收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节目中,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宝物为假,在双方签署完“生死”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
  日前,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而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专家反复观看展览后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那么,王刚的紫金锤到底是“护宝锤”还是“砸宝锤”?昨天晚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争议双方的核心当事人以及相关专家。
  《天下收藏》被疑所砸“赝品”绝大多数是真品
  在首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在反复观看展览后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绝大多数是真品。
  姚政:我讲得绝大多数实际上是比较保守的,我们现在找的专家所有人讲,这里面砸的30多件瓷器,相对比较完整的,没有一件是假的。
  与姚政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对此次展览中的一件件“赝品”看下来后,宁玉新得出结论,展览中的“赝品”从物理原理和中国文化的表现原理来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为了进一步强调自己判断的准确性,宁玉新甚至说敢对自己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宁玉新:我这次到首博以后,看了它的物理原理,我们可以看出,王刚砸的没有假的。另外从中国文化的表现原理来讲,中国是以图行文,王刚砸的没有一个不是以图行文符合历史规矩和道理的。我今天讲的绝对负法律责任。
  栏目回应:鉴定过程十分严谨 百分之百不会砸错
  针对众藏家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第一时间通过中国之声做出回应,韩勇态度明确的表示,绝不可能砸错!
  韩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展出的那些往期节目中被销毁的赝品,是经过节目组的专家鉴定论证过的。拿到首博的时候,和首博的专家联合挑选和确定。我们提供的赝品经过这两个回合的鉴定,我们认为我们的结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记者:就是不可能砸错,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
  韩勇:怎么可能呢,这个节目6年以来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失误。
  记者了解到,《天下收藏》节目每一期都有三名客座嘉宾。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著名收藏家,也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这样的“学院派”,还有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这样的“官方”人士,同时也不乏像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这样的“实战派”。其中“露脸”次数最多、同时也是“终审判官”的则是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翟健民表示,自己1973年入行,平均每天看二十件东西,砸错的可能性连0.1的几率都没有。另外,《天下收藏》节目的整个鉴定过程十分严谨,更不可能砸错东西。
  翟健民:从06年开始有这个节目到现在,我可以说百分之百不会砸错。因为我们是三个专家统一的鉴定,有一个意见不统一的话,就不会砸这个东西。每一次砸一件东西的时候,等于砸我儿子一样,每一件东西砸之前都是深思熟虑的不能随便砸。有人说我们砸错了,这个完全不正常的一种说法,我只能这样解释,首先是他们没有上手。隔着玻璃看是有一定的差别的,鉴定东西,你如果隔着玻璃去评级一件东西的话,这个是对这个东西不负责任。
  对于翟建民的观点,姚政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姚政:他这个观点讲的对不对呢,也对,就是说东西要上手。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一个观点,和你所有的专家进行辩论,东西拿出来上手。并不是你上手了你就有发言权,上手不一定能鉴定真伪,上手不是鉴定真伪的必然条件。
  姚政呼吁,《天下收藏》应该立即停止“砸瓷”的行为。同时,对已经被砸的瓷器和碎片进行封存,进行科学仪器检测。在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不排除采取诉讼的方式,将这些瓷片交到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微痕鉴定”。
  姚政:不光是停止“砸瓷”的行为,而且立即停止首都博物馆的展览,以免误导广大收藏家和群众。现在讲这些东西是砸对了也好,不对也好,我们都是口头在说,毕竟还有一些仪器可以检测,所以这个东西不是很难,关键看干不干。我们也在网上号召全国的瓷器收藏家到首都博物馆好好看看东西,谁心里面都有一杆秤啊!
  “受害者”现身 自称一件真品曾被错砸
  针对众藏家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在接受采访时态度非常明确,就是绝不可能砸错!但是有一位业内人士的藏家却声称自己的宝贝被错砸了。
  吕献珍是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的成员,虽然自己就是陶瓷鉴定专家,但在2008年,他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在《天下收藏》节目被当做仿品砸掉了。直到今天,他都心疼不已。
  吕献珍:当时,我朋友向我借的时候说是由故宫博物院的叶先生和北大考古系的几个老师做鉴定的,当时我就给他了,也没考虑。后来节目录制的时候我不在北京,半途中我那个朋友打电话来问我退不退,因为它那个节目具体程序我也不了解,我说这个东西绝对没问题,是个真东西,真的东西就没必要去退了。当时如果退了就不会砸了。
  瓷器被砸后,吕献珍拿着碎瓷片到很多机构做过科学鉴定,结论证明这件瓷器是真的。
  吕献珍:国家博物馆没砸之前就出过报告,砸碎了以后对内在的胎骨我又重新去做了一次,都没有问题。
  质疑者呼吁停止“砸瓷” 引入科学仪器检测
  吕献珍表示,有机会会带着砸碎的瓷片去牛津大学做权威鉴定。而对于像吕献珍这样的瓷器被砸的遭遇,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建议,对这些民间收藏最大的抢救和保护,就是对它们认可,先别忙着否定、忙着砸掉它们,安下心来好好研究,必要的时候引入科学鉴定。
  雷从云:现在我们有了相关科技是可以把它检测出来,弄清楚的。因此,首先把它保存起来,然后再慢慢弄清楚,即使现在弄不清楚,我们以后还可以把它弄清楚。但是,用简单的肯定和简单的否定,这不是收藏,更不是文化。
  实际上,吕献珍的宝贝是不是被错砸了,我们无从证实,现场专家之一的翟健民也表示时间太长,自己已经没有印象了。不过,一锤子砸下去是正了文物市场的风气,还是太过粗暴的对待了民间收藏?这样的争论对于当前的文物收藏市场来说依然是有益的。
UID843&帖子660&精华0&积分559&威望2286 &金钱2470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东方古瓷 于
21:43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王刚梦和他的“中国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马世川
& && & 1867年的的一个夏夜,时任两江总督的清朝重臣曾国藩与他的幕僚赵文烈聊天时,忧心忡忡,不知清王朝还能支撑多久,赵文烈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 && &&&对于赵文烈的判断,曾国藩将信将疑,但是历史以惊人的准确应验了赵的预言,大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抽心一烂”,分崩离析,此时此刻,离赵文烈的五十年的预言正好是44年。
& &&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1911年的大清之颠覆,实属必然。可以想见,从提议创办电报的开始,到李鸿章设立电报,一项本来利国利民的事业,辗转曲折,费尽艰辛,一拖就是14年。大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实在不能恭维,这样无效率的国事不断复制累加,就如同恶性肿瘤,当癌细胞弥漫全身的时候,实际上已然无药可救了。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思考,一个健康的肌体来源于有效细胞的强势,而癌细胞一旦占据上风,那么,医治起来就是个梦。
& && && & 惊悉北京朝阳区法院受理了付常勇先生状告北京电视台和大名鼎鼎的王刚一案,心里颇感欣慰,我与付先生有过一面之交,随后也通过几回电话,深知这次起诉的来之不易。今天,“人民法院”能够走出“受理”这一步,已经是石破天惊之举了,面对这样一个与法制毫无关系的国家,这个进步不可小觑。在此,我必须表明我的态度,付先生,你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不管结果何如,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早已经难能可贵了,我支持你,不只是道义与精神,你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 && & 很显然,王刚先生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背后,还站着翟建民,站着王春城,站着张如兰,站着韩勇,甚至站着北京电视台和北京文物局,能够想出,付先生将面临着多么大的困难,如果不是站在付先生背后的成千上万的民间收藏家,中藏网,正义和实证,这样的诉讼不会走到今天。
& &&&王刚是有梦的,王刚的团队也是有梦的,这几年下来,伴随着国内的贪腐泛滥,其实很多时候业已梦想成真,每年几个亿的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专款就是这个梦想的战利品。王刚打头,高调造势,明星效应,物尽其用。张如兰压阵,指手划脚,言不由衷,拉大旗作虎皮,极尽谎言之能事,足以颠覆做人的本分。翟建民作为一个商人,参透了大陆的疾病,即使是小学出身也不要紧,翻云覆雨,无所不能。王春城,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干部,手握大钱,本来不该参与这类商业节目,这其实是高压线,放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也无法容忍。至少在表面上不该出头露面,没想到的是,王先生居然高调登场,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对违法乱纪多么宽容的北京。至于韩勇先生,我实在无话可讲,一个用碳14检测瓷器年代的拙劣表演,其愚蠢足以叫人“惊心动魄”。就是这样一个“梦”之队,组成了完美的蚕食链条,很显然,北京电视台的一些人也是“梦”的受益者,毋庸置疑,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捞钱梦”。
& & 刘志军在庭审中说;“本身应该利用自己的能力为中国梦、为铁道贡献自己的能力”,现在没有为“中国梦”贡献的能力了。374套房产比之大观园也丝毫不差,之前有“中国高铁总设计师”之称的张曙光美国的豪宅曝光,据称其贪腐也过亿。铁道部门的掌舵者与总设计师曾经都是中国梦的重要推动者,一个把中国梦演绎成了红楼梦,一个把中国梦篡改成了美国梦。他们都堪称中国梦的“盗梦者”。正如刘志军案件当中的丁书苗的角色一样,一个商人再加上一个官员足以完成他们的“中国梦”,再明白不过的是,一个香港商人,和一个手握国家财政拨款的“首博”官员联手,同样能够完成他们的“中国梦”,只不过是博物馆系统,文物系统多了些许舆论铺垫,多了些技术含量而已,这个铺垫的重任就是由北京电视台和明星王刚来携手完成。
& && &刘铁男在刘志军面前只能算是个小巫,而北京文物局和国家能源局一样,第一时间的矢口否认只能被认为是权力被异化之后的“家奴”的叫嚣,想想看,还有哪些权力部门得信任?
& && &铁道部,国家能源局,药监局,足协,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至于全部各级国有博物馆,癌细胞已然扩散,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刮骨疗伤还为时不晚,该切的切,该割的割,如若把这些毒瘤一刀拿下,我们还是有救的。而这次付先生状告北京电视台以及王刚一案的结果,就足以考量出新一届政x府拿起手术刀的勇气和决心,我么将拭目以待。
& && &1911年的中国革命,叫一个大清王朝轰然倒塌,历史的教训如此鲜明,这段历史其实离开我们并不遥远,如果不是有意掩盖和麻木不仁,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忆犹新。
& && &好了,还是应该为付常勇先生鼓鼓劲,你今天的一小步,就是中国法制进程中的一大步,也是挽救中国文化的一大步,不管诉讼的结果如何,你都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当一个国家被权贵逐日蚕食殆尽的时候,当一个国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秩序的时候,当一个国家有由此而失去道德根基的时候,你,一介小民,借助仅有的少的可怜的法律支撑,挺起了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头颅,我为你呐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 中国梦,应该是中国人的梦,而不仅仅是权贵的梦,放在文物收藏界,应该是中国千千万万中国收藏家的梦,中国文化复兴的梦,中国文物灿烂辉煌回归真相的梦,而不是权力垄断之下的利益集团的梦,王刚的梦。而一旦王刚之梦得以彻底实现,那才是不幸中国的又一场噩梦,这场噩梦远比刘志军的梦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残酷得多,长久的多,它会摧毁中国文化的根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但愿这场噩梦不要来临。
& && && && && &
UID50&帖子5589&精华1&积分3045&威望2484 &金钱6707 &阅读权限100&性别男&来自福州&在线时间208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法律空子不好钻。
“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黄庭坚)
UID843&帖子660&精华0&积分559&威望2286 &金钱2470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王刚拒绝认错 ——京城砸宝第一案揭开序幕
作者:吴炜鹏
& &&&日上午,朝阳区人民法院主持进行了付常勇诉北京电视台、王刚侵权责任纠纷一案的庭前调查和证据交换,各方当事人陈述了自己的初步意见,京城砸宝第一案的序幕正式揭开。
一、针锋相对的各方主张
& & 当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付勇律师作为原告付常勇的代理人参加庭前会议,首先阐明了原告的主张。原告付常勇认为,自己把一对甜白釉压手杯送到《天下收藏》节目鉴定,是出于对节目的基本的信赖,相信《天下收藏》这样一档敢于落锤砸宝的节目,必定会事先对藏品进行严密的辨别和科学的鉴定。然而,当期节目却仅凭翟健民、拉达、王春城三位鉴赏家在节目录制现场短时间远距离目测就草率地得出结论,错误地将自己的压手杯鉴定为现代仿品而砸毁,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王刚凭借自己知名演员和收藏爱好者的身份,与北京电视台合作,联合制作了《天下收藏》节目,担任节目总策划,亲自设计砸宝环节,并亲手实施砸宝行为,而《天下收藏》节目流程明显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和安全性,三位鉴赏家甚至不符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中对于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专家必须是省级文物部门审核通过的专家库成员的规定。王刚与北京电视台对原告遭受的财产损失都具有严重的过错,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的数额暂定为人民币15万元,最终数额以依法聘请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为依据确定。
& &&&北京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律师作为北京电视台、王刚共同的代理人,代表二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主张,发表了措辞强硬的答辩。北京电视台、王刚认为,翟健民、拉达、王春城三位鉴赏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节目精心设计的鉴定流程十分严谨,绝不可能砸错。同时,付常勇签署了生死文书等文件,同意在藏品被三位鉴赏家认定为赝品的情况下由王刚代其击毁藏品,王刚现场击毁藏品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 &&&二、暗藏波涛的证据交换
& &&&在证据交换环节,原告付常勇提交了当期节目的视频资料和文字内容以证明事情发生的经过,提交了王刚自传的节选以证明王刚与《天下收藏》节目和北京电视台的微妙关系,还提交了藏品照片以及两家鉴定中心分别于藏品被砸毁前后出具的鉴定证书以证明藏品的价值。
& &&&被告北京电视台、王刚也提交了自己的证据,主要包括:生死文书和《藏宝人承诺书》,以证明付常勇认可栏目组邀请的专家对藏品的鉴定结果和藏品被鉴定为现代仿品时由主持人代为销毁;栏目组鉴赏家团队对付常勇藏品的鉴定结论,以证明该藏品是现代仿品。此外,北京电视台、王刚表示,正式开庭时将会请当期鉴赏家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 &&&值得格外关注的是,付常勇已正式申请法院对被砸毁藏品的碎片进行证据保全以及委托鉴定、评估,但北京电台、王刚对上述事项均表示强烈反对。被砸毁的压手杯的碎片能否全部找到,最终是否会有权威的司法鉴定机构对杯子的真伪作出判断,着实令人期待。
& & 三、环环相扣的争议焦点
& &&&纵观各方当事人在庭前会议发表的意见和提交的证据,本案正式开庭时的争议焦点最有可能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当期出场的三位鉴赏家是真专家还是伪专家,有没有相应的鉴定资格和能力,节目的鉴定程序是否严谨。作为艺术品经纪人的翟健民、拉达,以及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王春城,是不是都在北京市文物局审核通过的专家库成员之列,有没有鉴定压手杯的经验和能力,是在节目录制前就已经对藏品仔细鉴定过了,还是仅凭节目录制现场短时间远距离目测就得出了鉴定结论,这些关键事实无疑会成为法庭在审理本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 &&&第二,生死文书是否有效,北京电视台、王刚能否以此免责。《天下收藏》节目的砸宝环节一直以来饱受争议,而生死文书则一贯被拿来当作节目的挡箭牌,本案中北京电视台、王刚也强调付常勇上节目前已签订了生死文书,击毁藏品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对于生死文书和此类免责条款的效力问题的争论,有望通过本案得到权威的司法确认。
& &&&第三,北京电视台、王刚是否具有过错。《天下收藏》这档节目可以说是王刚一手拉扯大的孩子,王刚既是设计了最夺人眼球的砸宝环节的总策划,又是挥动瓜棱大锤的主持人,费心费力地将砸宝进行了六年,直到最近才被温和得多的虚拟砸宝所取代。王刚与北京电视台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合作模式,王刚扮演何种角色,对于在节目中造成的付常勇藏品被毁的后果,王刚和北京电视台是否都具有过错,是否都应该承担责任,也是本案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 & 四、意义深远的首次诉讼
& & 去年以来,王刚砸宝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番付常勇起诉北京电视台、王刚,是藏宝人第一次运用诉讼这一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其意义也已经超出了一起简单的民事侵权案件本身。本案不仅涉及付常勇个人的财产权益,更是有文物保护这一特殊的社会公共利益牵涉其中。经过法院对本案的审理,一些公众所关注的事实真相将会水落石出,一些法律上的争论将会由法院判决给出答案,然而本案的意义并不止于此。在国家不断发文整治鉴宝类节目、《文物保护法》又面临修订之际,作为王刚砸宝事件的后续,京城砸宝第一案折射出当下鉴宝类节目的种种乱象,将促使公众和有关政府部门继续针对规范鉴宝类节目乃至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 &&&首先,《天下收藏》节目凭借独一无二、紧张刺激的砸宝环节从一众鉴宝类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收视率,但对于这种颇为激进的做法一直以来也不乏反对的声音,尤其是去年6月,部分被砸毁的藏品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后被一批收藏界专家质疑砸错,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普遍担忧,《天下收藏》不停地砸宝,要是真的砸错了可怎么办?人们也逐渐开始反思,这种真假一刀切,把赝品直接砸毁的做法到底是不是可取?纵观历史,我国历来就有仿古的传统,一朝仿制前朝的藏品,虽不能客观反映前朝的情况,却能够体现当时的工艺,记录当时的历史、文化、科技信息,其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多年之后更是会成为一件有价值的文物。且不论砸错的风险,将现代藏品简单粗暴地砸毁,这种对待艺术品的态度就过于偏激,对于公众具有很大的误导性,值得反思。
& & 其次,关于生死文书的争论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生死文书表面上貌似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一种公平的对于权利的自由处分,实质上却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对法律的规避和对责任的不公平分配。有法学专家表示,一方面,文物因其承载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对于珍贵文物,法律不允许损毁,毁损珍贵文物甚至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故生死文书中同意将其砸毁的约定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另一方面,生死文书中藏宝人同意砸毁藏品的条款属于事先免责条款,受到合同法的限制,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故如果砸宝方在聘请专家、鉴定藏品等环节严重缺乏必要的谨慎,具有重大过失,则生死文书中的免责条款即属于无效的免责条款。
& &&&最后,当今鉴宝类节目鱼龙混杂,管理不规范,对专家的遴选和对藏品的鉴定都缺乏严谨性,甚至为了制造戏剧效果故意夸大事实或者找演员扮演藏宝人,导致不负责任的鉴定结论满天飞,公众对文物真伪及价值的判断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相信谁。而忽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片面强调简单的真假判断的做法,又很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导向,对当代人研究、鉴赏文物,真正理解文物价值、挖掘文物信息产生负面的影响,值得警惕。
& &&&由此看来,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京城砸宝第一案为社会各界提供了重新审视近年来鉴宝类节目和文博产业种种乱象的契机,这有望成为根治行业顽疾、重塑良好秩序的嚆矢。
UID813&帖子2759&精华0&积分1799&威望4199 &金钱5789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262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个人看法是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用“砸”这种方法有待商榷...............。不过对持宝人来说事前都已经签了什么“生死协议”了,你最后完全可以退出啊,为什么一定要让他砸呢?
UID843&帖子660&精华0&积分559&威望2286 &金钱2470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王刚砸瓷北京博物馆展览
(195.99 KB)
下载次数:10
(161.7 KB)
下载次数:2
(111.6 KB)
下载次数:4
(128.76 KB)
下载次数:1
下载次数:3
(125.4 KB)
下载次数:4
(126.36 KB)
下载次数:3
(151.96 KB)
下载次数:4
UID843&帖子660&精华0&积分559&威望2286 &金钱2470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142.59 KB)
(112.51 KB)
下载次数:2
(114.07 KB)
下载次数:2
(116.25 KB)
下载次数:1
(149.53 KB)
下载次数:4
(112.13 KB)
下载次数:3
(114.12 KB)
下载次数:1
(93.21 KB)
下载次数:5
UID843&帖子660&精华0&积分559&威望2286 &金钱2470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王刚该骂 干嘛非要砸瓷。
(87.96 KB)
下载次数:2
(130.98 KB)
下载次数:2
(54.57 KB)
下载次数:1
(74.31 KB)
下载次数:4
UID813&帖子2759&精华0&积分1799&威望4199 &金钱5789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262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你发的这些被砸的东西,我们都看不懂真、假,建议发到明清版..............。
UID843&帖子660&精华0&积分559&威望2286 &金钱2470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你发的这些被砸的东西,我们都看不懂真、假,建议发到明清版..............。
bzsf 发表于
& &发这儿效果更好,您老就将就将就。 大家再关注这才官司。意义深远。
&& 原铁林认为---无论出发点是什么,国人仿造先人瓷器都是对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是被告人在地摊上屡遭蛇咬后,勾结同党阴谋策划的专栏节目。此节目在被告人的精心策划下,高喊“去伪存真”,暗下阴险圈套;至使众多虔诚无辜国民身受其害。在中国文物收藏界民间与官方的利益博弈中,此案的宣判将意义重大。中国文博界黑暗与本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反腐败斗争中此案的成功宣判,将会拉开中国文博体制的黑幕,暴露出官员腐败的行踪,使反腐斗争在中国文博界,涉及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UID28378&帖子1612&精华1&积分1033&威望2250 &金钱3364 &阅读权限200&在线时间28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发这儿效果更好,您老就将就将就。 大家再关注这才官司。意义深远。
& &原铁林认为---无论出发点是什么,国人仿造先人瓷器都是对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是被告人在地摊上屡 ...
东方古瓷 发表于
21:46 & && && && & 警告东方古瓷:您发这里看看可以,少说话。
&&& && &我们支持王刚,他砸的非古董,全是工艺瓷。
收藏鉴赏家
UID4395&帖子257&精华0&积分238&威望1099 &金钱1974 &阅读权限100&性别男&来自北京&在线时间195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不会砸错的。
《青蓝草堂》陶瓷鉴定工作室。
收藏鉴赏家
UID4364&帖子2756&精华1&积分1474&威望937 &金钱3047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92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是非审之于己 毁誉听之于人 得失安之于数
UID4&帖子29674&精华13&积分21334&威望64713 &金钱81974 &阅读权限200&在线时间5257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王刚:砸掉的是100%的赝品&&支持王刚!
& &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宏宇
& && &王刚认为鉴宝类节目热的背后,是中国史上第四次民间收藏热潮。前两次都跟当朝天子有关:宋徽宗和乾隆崇古好古。第三次是清末民初,大量文物流入民间,也流向海外。当下的民间收藏热从1990年代初开始。 “在司法领域,对一个人是否有罪,现在最与世界接轨的应该是无罪推定。在艺术品鉴定上,我主张‘有罪推定’。”& & “很多假名牌,什么LV、爱马仕,还有大量的盗版光碟,为什么要烧了?为什么要压碎了?不都是物件吗?实用价值比现在这种赝品古玩还要高得多啊,你捐给灾区得了呗,能那样做吗?”王刚在《天下收藏》里砸“赝品”砸了6年,2012年8月算是第一次砸出了“问题”,面对“痛心疾首的专家们”,王刚觉得这“不是个问题”。& && &现在的王刚,首先是一位收藏家,其次才是主持人和演员,而他现在也只主持跟收藏相关的节目。在王刚看来,中国鉴宝节目热潮的背后,是中国史上第四次民间收藏热潮。经历过“文革”、“破四旧”,人们重新意识到古代文化遗存能够带来的精神享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兜里有些闲钱的人也越来越多。& &&&仿品一直就有。但乾隆年间仿宋瓷,是对宋代五大名窑的珍视,宋徽宗时候仿夏商周的青铜器,多是出于对古代先贤的尊重景仰,而且明说这就是仿的。民国初年开始出现赝品,冒充真品,以牟利为目的,属于骗人。骗人和上当的事情,王刚听得看得太多,越是不那么富裕的越容易上当,也越让人同情。& & 不久前《天下收藏》在北京新保利大厦又办了一次民间藏品征集,一天内近2000人带着“宝贝”来了。专家们一一看完,真品不过20件。节目组又想再从中选出几件“重器”——真正称得上宝贝的,只选出两件。“这就是现实,我希望能警钟长鸣。”王刚说。“就是一个字,‘钱’闹的”& &&&南方周末:在最初开始收藏的时候,你自己最痛心的经历是什么?& & 王刚:痛心的经历真不太好说,恐怕是(因为)你最信赖的人、朋友,但是也就不了了之了,恐怕永远都不会讲了。也有一些是自己眼力不济。买到赝品、假货的人后来的去向无非三种: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行里的水太深太浑,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玩了。这挺好,既然咱没眼力,也没这个财力,那咱们见好就收,至少别再深陷其中了。二是百折不挠,找到一条正途,渐渐地假货买得少了,真品买得多了。& && &一定要去看真品、精品,到博物馆去。还有一些大型拍卖会的预展,它比博物馆好的一点是你可以上手,可以拿到手里仔细地去看。日佳士得在伦敦拍了个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子,在北京预展的时候我认真地看了二十多分钟,得到大量的信息,对类似的东西大致有一个概念。那时我还不知道最后能够拍到2.3亿。这回到英国伦敦,我带着目的,不光去大英博物馆,还有大维德基金会的展厅,去看那一对标准器,元至正十二年的象耳瓶。这些就会慢慢地让自己的眼力提高。& &&&还有耳力。你要了解资讯,比如最近景德镇又仿什么了。多向人请教,一位专家的意见不能帮你下决心,可以找不同的人来帮你看一看。& & 南方周末:第三种人是什么去向?& & 王刚:第三种,那就是永远正确。真理永远掌握在我手里,我买的东西别人不能说不对,这种人不少。在司法领域,对一个人是否有罪,现在最与世界接轨的应该是无罪推定。在艺术品鉴定上,我主张“有罪推定”,也就是这个东西很可能不对,然后再认真地分析。& &&&就瓷器来讲,先是造型,然后是釉色、纹饰、胎质、款识,综合起来看,有一点不对就全盘否定,这个真叫“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也有很多人反对,说这个工匠可能就是这样,但是我告诉你,基本形制是有的。官窑有的是照官家甚至皇帝定的样子来做的,非常严谨;民窑既然是大宗产品,它不是艺术品了,那更是需要统一的形制,很快画出来造出来,才能上批量。& & 总想着这是一个真东西,你判断的时候,会受到影响、推动、干扰。明明觉得那胎底露出来的火石红不太对,你也会想着“可能就是这样吧”。一旦是“有罪推定”,你就会近乎挑剔地去看。“几样东西,民间收藏最好少碰”& & 南方周末:《天下收藏》节目里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人?& & 王刚:有次是一个瓷火锅,没砸,持宝人选择退出了,但是我知道那是一件新的东西,给了他这个鉴定的意见。他当时非常不高兴,说这绝对就是慈禧皇太后用过的火锅,在后台还跟工作人员吵起来了。我跟制片人说,你们应该把这段拍下来啊,人家有这种意见,下期播出去,这没什么不能争论的。制片人说没必要,和谐为主嘛。& &&&还有个元青花的罐子,持宝人选择退出,但是在场上——这个我们都播出去了——他认为这是真的,专家看错了,不久还要把它捐献给故宫。我说太好了,如果故宫收了,您一定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们,我们要向观众,向您道歉。后来也不了了之。& &&&我觉得就是“钱”闹的。过去玩收藏的是小众,他们什么时候才去做这个交易?一定是家道败落,就是所谓的“败家子”才出手。出手的时候不好意思,经过古玩商、中介,也算是保着面子。又一拨有权有钱的人把它接过来了,就这样传承下来。& & 南方周末:节目里你每次都强调,生死文书已经签过了,生死文书里有没有说万一如果是节目组错了,怎么办?& & 王刚:这些都是剧组在操作,我拿到的是专家的鉴别意见。原来我还想,谁能够拿着赝品到这儿让我砸呢?后来发现不用担心,报名来送东西的挤得你推不开门。有的恐怕是知道(东西不对),但还是抱着一丝侥幸。人家来了是支持我们节目,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贬斥、嘲讽人家,所以最后我都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你”。& & 南方周末:有人说假的也别砸啊,也能物尽其用啊。& & 王刚:很多假名牌,什么LV、爱马仕,还有大量的盗版光碟,为什么要烧了?为什么要压碎了?实用价值比现在这种赝品古玩还要高得多啊,你捐给灾区不是挺好的吗?能那样做吗?赝品跟山寨为什么反复出现,还是利益所在。& &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大众收藏热?& & 王刚:主流是好事,但不要幻想一朝暴富,不要总盯着那些大名头、大画家、大书法家的画作……尤其几样东西,民间收藏最好少碰。& & 一个是宋代的五大名窑。这么多年了,我见到(进入市场流通)的只有今年香港苏富比一件汝窑洗子,还有瑕疵。对一般不懂的人,不就是一个平底碗吗?但是它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首。因为它有传承、有记录,最后在现场锤价是1.85亿港币,加上佣金就是2亿多港币。& &&&再有元青花,就是2.3亿、鬼谷子下山这个。还有就是成化斗彩,这也是多少年出不来的(指从收藏者手中流入市场)。还有就是康雍乾的珐琅彩,是从康熙开始创烧,到雍正那里辉煌起来,到乾隆又挺了一阵,再往后就是民国仿的了。现在还有一些新的出来。因为仿者和买者,骗的和上当的人,都觉得这个东西应该非常值钱。其实收藏的领域很广泛。比如我专收一个中小名头画家,因为我了解他,他就是我们当地的,他画的山山水水我感到亲切,往往这样的(收藏者),反而从投资角度得到回报了。你别幻想着到哪个山沟沟里,根本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忽然发现了什么古墓,当场给你挖出来了。尤其是违反文物政策的,不知道是哪儿来的东西,不要碰。& & 南方周末:对于收藏和玩赏有一个说法叫做“过眼即拥有”,你觉得收藏最理想的境界应该是什么?& & 王刚:最理想的境界最后能到什么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挺美。我睡的床是嘉庆年间的,楠木的,有的北方人觉得“硌应”,大概就是因为很多人觉得“硌应”这个东西才到了我的手里。一百多年了,这个床上可能发生过很多事情,现在我躺在这里,似乎我的生命得以从那儿接续过来。反过来说,你拿到一两千年的东西,你也只是一个小小历史阶段的拥有者。其实从后续的历史来讲,拥有也就是一过眼。&&&&南方周末:这样的境界是不是离大众有点远?& & 王刚:一点都不远。比如收藏油灯,绝大部分油灯的价格非常便宜,但是等到他把汉唐一直到现代的,比如我下乡时候用的油灯,都收藏起来,这是一个历史长卷啊。& & 就算以收藏作为投资方式,也不能贬斥人家。我还遇到过一个山西的藏家,我记得他是托翟健民在纽约举回一对铜胎掐丝珐琅的,好像是盘着龙的香熏,当时一百多万美金。乾隆的。不久前偶然遇见,他跟我讲,现在这个东西1000万美金我也不卖了。他拿出了几张打印着文章的A4纸,说这次来北京就是要请几个专家帮我寻根溯源,找一找这两个东西可能是在哪个宫里摆过。他研究上了,喜欢上了,多少钱我也不卖了。好事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夏文化艺术品交易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