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香菇种植利润投资与利润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属...[]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公共资源交易
百姓留言查询:
市长信箱查询:
本 站站 群
当前位置: >
薛官屯乡范庄子村蘑菇种植富农家
近几年,薛官屯乡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项目,鼓励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发展,该乡范庄子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发展蘑菇种植,使得这一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范庄子村众多村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李洪焱是薛官屯乡范庄子村人,现任沧县特色蔬菜种植协会会长。近年来,他意识到农业种植结构相对单一,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收入很低,必须调整种植结构,选择好的种植项目。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乡党委政府的政策激励引导,李洪焱决定引种食用菌。2010年,他外出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并聘请专家到自己的蘑菇大棚实地指导,实验培育杏鲍菇和小姬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掌握了部分品种食用菌的栽培种植技术。同时,还根据市场行情以及季节变化,选择不同品种种植。他培育杏鲍菇和小姬菇,按照正常年景计算,除去成本及其它折旧,每棚每年利润在10万&15万元之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目前,在李洪焱的带动下,范庄子村蘑菇种植面积达到十余亩,总投资超过三十余万元,产品销往沧州、北京、天津等地,并与北京建立了长期供销合作关系。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简化生产步骤,提高经济效益,2011年,李洪焱带领部分村民成立了沧县阳坤食用菌生产合作社,以合作社的生产基地为龙头,实行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调配种植品种、统一销售产品的方式。入社成员可以无风险生产而且有较高的回报,使广大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有会员近20家,基地大棚三个,菌种生产厂一个,年产值近100万。
垂直、直属机构
县(市、区)政府
省内地市网站种植蘑菇也一样发家致富
19:15:05&&
&  每天清晨,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的蔬菜市场里,总会出现一个用三轮摩托车运送新鲜蘑菇的农村姑娘。她的蘑菇被菜商们围着抢购批发,卖完了蘑菇,她又回到自己的菇棚,开始一天的忙碌&&  她就是靠种植蘑菇发家致富的周宏霞。今年26岁的周宏霞,是民和县隆治乡白武家村人,父亲周元生在10年前因车祸致腿残,没有劳动能力,母亲也因腰间疾病所困。为了撑起这个家,高中毕业后,她放弃求学之梦,勤修种菇技术,走出了一条种菇创业的致富之路。  9月6日,带着敬佩之意,笔者专程采访了这位种菇&巾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  三年苦学,勤修致富新技术  在白武家村,周宏霞一家并不富裕,因为父亲残疾,她和弟弟还在上高中和初中,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患腰椎病的母亲从6亩耕地和2亩苹果园的耕作经营收入来维持。  周宏霞是个很有孝心的姑娘,对父母的艰难硬撑于心不忍,她立志要学一门拿手技术,赚钱致富,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2004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她,来到甘肃海石湾一蔬菜种植基地叫郭新志的种菇老板那里打起临工,并跟随老板认真学起了蘑菇种植技术。郭老板也是个热心人,他为周宏霞的吃苦精神所感动,决定给她传授种菇技术。  在郭新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勤学苦练,她熟练地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要点和实际操作技能。2005年9月,因海北州农科所的聘请,她还代表郭新志到海北州农科所做起了双孢菇、银耳等菌类蔬菜种植推广的辅导员。  因为学会了种菇技术,2006年她从海北州农科所回到民和后,很想自主创业,但因资金缺乏,没有实现创业之梦。但她并没有就此灰心,而是找到她的种菇师傅郭新志,提出了合伙种植蘑菇的想法,而郭新志也正缺少周宏霞这样能吃苦、懂技术的能手,于是两人达成协议,由郭新志投资资金,周宏霞负责种植经营,所得利润按比例分红。  就这样他们合伙经营了三年,周宏霞每年也赚得3万多元的收入。于是,她拿出四五万元为父母盖起了七间砖木结构的新房子,家里的条件也日益好起来。周宏霞的母亲马润激动地说:&几年来,她撑起了我们这个家,苦了这孩子!&说话间,热泪湿润了眼角&&  自主投资,菇棚里刨出大效益  和人合伙经营菇棚,尽管没有投资压力,但是收入也很有限,于是她决定走自主投资种菇之路。  她很清楚,种蘑菇需要温棚、种菇原料、菌袋消毒锅炉等基本设施,这些投资算起来至少也得近10万元,可她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后来从村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民和县委的赵雄书记十分重视群众自主创业致富。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份申请报告,并亲自送到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向赵书记诉说了自己规模种植蘑菇的想法和资金紧缺、没有温室等苦衷,并恳求赵书记给予扶持。县委书记赵雄听了眼前这位农村姑娘的大胆思路和无助苦衷后,很是感动。他说,农村就需要你这样的创业带头人,我们会想方设法支持你,但你自己也一定要努力。随后,他安排县农业局在民和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协调解决一栋日光温室和一个拱棚,并解决1万元扶持资金支持周宏霞创业。  谈起当初找县委书记的那事儿,周宏霞说,她没见过赵书记,第一次找县委书记办事,心里很紧张,在到书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几乎已经有了退缩的念头。但是为了实现她的种菇致富梦,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怯怯地敲开了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门。而当她从书记的办公室里出来时,却感觉到赵书记对老百姓是那样的亲切,对百姓的事儿是那样的关心。  有了县委书记的大力支持,周宏霞的心里踏实了许多。2010年8月,她拿出前几年合伙种菇赚来的4万元积蓄,向亲戚们东拼西凑借来4万元,加上县农业局扶持的1万元,凑足了9万元资金。并及时购买了25吨籽壳、40吨玉米芯,共装菌棒2万个。9月初,经过消毒接种的2万个菌棒整齐有序地放进了菇棚。  四十多天过去了,到10月下旬,她的第一茬蘑菇开始采摘上市,她每天四点钟起床进棚采菇,六点钟送到菜市场批发。周宏霞说,当时蘑菇的市场批发价是6元/公斤,每天批发收入五六百元,在接近春节的几天时间里,她每天批发及零售蘑菇的收入达两千元。据她介绍,2万个菌棒第一茬共出菇近1万公斤,销售收入6万元。到今年8月,已经出菇十几茬,纯收入10余万元,基本收回了当初的投资成本。  9月6日,笔者在她的菇棚里看到,周宏霞和她母亲正在忙乎着给菌棒喷水,而那一个个菌棒的出菇口上布满了或大或小的蘑菇,有的成团簇拥在一起,各个鲜嫩肥硕,有的刚冒出白色小点自个儿长着,长势甚是喜人。看到我们,周宏霞放下手里的活,笑着迎过来,她介绍道,这是今年8月份刚接种的8000个新菌棒,这还是头一茬,现在已经上市批发,批发价是8元/每公斤。这些菌棒可以出菇十几茬,产菇期要一直延续到明年的八九月份,按照当前的价格看,出菇结束前最少也能有8万元的收入。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今年她又在马场垣乡团结村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以每棚4000元的费用租赁了7栋高标准日光温室,考虑到劳力问题,她把5栋温室转租给别人种蘑菇,而那些租棚种菇的农户把她聘请为技术指导,承诺每年提成1万多元的技术服务费,5栋温室一年下来最少也有5万元的收入。同时,剩下的2栋温室自己用作扩大种植规模。她说,今年计划再投资15万元,消毒接种5万个菌棒,主要种植杏鲍菇、平菇、金针菇等,10月底前完成装袋消毒和接种,到12月中下旬就可以出菇上市。  就当前市场价格估算,周宏霞的这个种植规模,一年下来除去菌棒成本费用,可以增收20万元以上。而这样种植效益,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对一个刚刚踏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农村姑娘来说,她已经走出了一条靠技术致富的路子。  乐善助人,菇农眼里的&技术大师&  周宏霞有着农村姑娘的乐善天性,当菇农有技术困难时,她从不与人为难,而是积极热情地给予帮助,就是蘑菇种植上的技术要点,她也总是毫不保留,前去传授指导。她说,我当初苦学蘑菇种植技术,就是要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他们也和我一样,都是为了生活的更幸福,我希望他们也通过种植蘑菇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她这样说,也这样做。今年7月,马场垣乡团结村菇农张登辉种植的两棚蘑菇发现菌丝暗淡无力,有的菌袋不发菌丝。在接到张登辉的求助电话后,她随即赶到菇棚里一看,原来是因通风不良,导致菌袋产生了氨气,抑制了菌丝发育。她要求将所有菌袋翻动或在菌袋上扎孔,改善通风条件,没几天,菌丝发育正常了。马场垣乡团结村菇农邱国庆发现自己的蘑菇出现菌柄粗长,菇叶萎缩不展,导致减产,无奈之下找到了周宏霞。她赶到菇棚一眼就看出是通风不良和光照不足所致,建议邱国庆加大温室通风量,增加光照度,半月过去了,菇棚里又长出了肥硕鲜嫩的大蘑菇。  如今,周宏霞成了菇农眼里地地道道的&技术大师&。(作者:孙世成石延寿)  每天清晨,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的蔬菜市场里,总会出现一个用三轮摩托车运送新鲜蘑菇的农村姑娘。她的蘑菇被菜商们围着抢购批发,卖完了蘑菇,她又回到自己的菇棚,开始一天的忙碌&&  她就是靠种植蘑菇发家致富的周宏霞。今年26岁的周宏霞,是民和县隆治乡白武家村人,父亲周元生在10年前因车祸致腿残,没有劳动能力,母亲也因腰间疾病所困。为了撑起这个家,高中毕业后,她放弃求学之梦,勤修种菇技术,走出了一条种菇创业的致富之路。  9月6日,带着敬佩之意,笔者专程采访了这位种菇&巾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创业故事&&  三年苦学,勤修致富新技术  在白武家村,周宏霞一家生活并不富裕,因为父亲残疾,她和弟弟还在上高中和初中,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患腰椎病的母亲从6亩耕地和2亩苹果园的耕作经营收入来维持。  周宏霞是个很有孝心的姑娘,对父母的艰难硬撑于心不忍,她立志要学一门拿手技术,赚钱致富,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2004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她,来到甘肃海石湾一蔬菜种植基地叫郭新志的种菇老板那里打起临工,并跟随老板认真学起了蘑菇种植技术。郭老板也是个热心人,他为周宏霞的吃苦精神所感动,决定给她传授种菇技术。  在郭新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勤学苦练,她熟练地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要点和实际操作技能。2005年9月,因海北州农科所的聘请,她还代表郭新志到海北州农科所做起了双孢菇、银耳等菌类蔬菜种植推广的辅导员。  因为学会了种菇技术,2006年她从海北州农科所回到民和后,很想自主创业,但因资金缺乏,没有实现创业之梦。但她并没有就此灰心,而是找到她的种菇师傅郭新志,提出了合伙种植蘑菇的想法,而郭新志也正缺少周宏霞这样能吃苦、懂技术的能手,于是两人达成协议,由郭新志投资资金,周宏霞负责种植经营,所得利润按比例分红。  就这样他们合伙经营了三年,周宏霞每年也赚得3万多元的收入。于是,她拿出四五万元为父母盖起了七间砖木结构的新房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日益好起来。周宏霞的母亲马润激动地说:&几年来,她撑起了我们这个家,苦了这孩子!&说话间,热泪湿润了眼角&&
关注创业网微信、微博,每天与您分享创业中的点点滴滴!
创业网新浪微博
创业网腾讯微博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搜公共号:创业网cy580
搜微信号:cy58088
有问必答,用心服务
创业项目导航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8版:要闻·文化
&&&&&&&&&&
种植加工采摘一条龙 小蘑菇成就大产业
&&夏日的傍晚,金堂县清江镇林家大院里欢声笑语,挎着篮子的市民从旁边的菇棚内出来,将自己采摘的“战利品”洗净,装盘,桌上一锅香气扑鼻的“菌锅宴”就正式开席了。&&在这条长约1公里的美食大道上,数不清的食用菌大棚、一个个现代化工厂以及以各种蘑菇为招牌的农家乐密布两边,一个“鱼菌清江”的巨幅广告牌下,游客、菇农、工人以及投资者在此川流不息,构成一幅现代新农村最生动和谐的画面。&&产强基础&&1亩羊肚菌 利润上万元&&经过5个月的尝鲜试种,平水桥村村民卿奇在自家大棚里收获了最后一批羊肚菌。至此,5个月的效益显现:30多亩地为他带来了近80万元的收益,如果不算固定配套设施投入,纯利润总共超过40万元。&&“第一次种这个东西,确实没想到效益这么好。”卿奇承包的30多亩地以前都是种瓜果,去年在政府引导下,播下了第一批羊肚菌种。&&羊肚菌是食用菌里面的“贵族”,人工驯化一直是全世界的难题。2012年,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羊肚菌的人工驯化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当年很快与金堂县展开院县合作,进行羊肚菌的人工种植推广。&&为了提高菌农的积极性,金堂县为种植羊肚菌的农户提供每亩每年5000元的补贴资金,卿奇用这笔资金配备了2亩装有自动喷灌、降温等设施的现代化大棚,仅这两亩地就为他带来了每亩6万元的纯利润。据悉,目前金堂县的羊肚菌种植规模迅速发展到目前的2000亩,去冬今春的这一季,羊肚菌共创造出每亩至少2万多元的产值,纯利润每亩超过了1万元。目前,金堂县还在种植羊肚菌的田地上推广“稻—菌”、“菜—菌”或者“果林套种羊肚菌”等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每亩地的农业产值。&&产提效益&&产品深加工
废料再利用 &&虽然是周末,可中菌川派食用菌精深加工车间里依然在加班加点。公司目前深加工年产量已达4000余吨,香辣金针菇、香辣秀珍菇、香辣罗汉笋等休闲即食产品一箱一箱地装上车,远销北京、天津、东北等全国各地,年产值4000万元。&&和中菌川派一样,禾野菌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投资1.2亿元建起了占地150亩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生产金针菇调味菜、野菌香片等各类食用菌产品1.5万吨,不仅带动了当地鲜菇产业的发展,还使附加值大大提升;天绿菌业针对海外市场开发生产的双孢蘑菇成为比萨、蘑菇浓汤等美味的上好食材,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不断鼓励企业建立自动化加工生产线,金堂食用菌已从最开始的鲜菇生产逐渐转变为如今的罐装产品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并逐步推进冻干等系列产品开发。目前全县上规模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已达20余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商品化处理率达80%以上。&&不仅是原料加工,食用菌生产的废料在这里也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在成都盖尔盖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天都有没用完的食用菌基料送到这里,在粉碎车间进行分类粉碎后,与牛粪、秸秆等进行混合,加入微生物腐熟菌剂进行翻堆,经过两次发酵后,用于高端种植的生物有机肥便生成了。“这种肥料里的生物有机质含量很高,对土壤有修复作用,所以我们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自公司2014年启动项目建设以来,一年内便回收利用秸秆0.6万余吨、菌渣2.1万余吨,制作成生物有机肥料2.5万吨,2015年预计将收储利用秸秆0.8万吨,菌渣2.5万余吨,制作成生物有机肥料3万吨以上,减少化学肥料施用1.2万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2000余吨。&&产强品牌&&鲜菇可采摘 可就地尝鲜&&掀开大棚的一角,饱满的羊肚菌在地里零星散落,成都市民李玉兴奋地叫起来,“这里的菌子好大,快来摘!”不一会,小篮子就装得满满的。&&这是今年金堂县在赵家、清江两个乡镇同时举办的羊肚菌采摘节现场,虽然80元/斤的鲜菇价格略微昂贵,可也吸引了数千市民前来采摘,尝鲜。“这可是菌中的‘贵族’,家门口就可以采摘,还可以直接用鲜菇做美食,怎么也得来尝尝鲜啊!”李玉表示。&&除了采摘节,食用菌也成了金堂县一个响当当的美食品牌。“依托食用菌、鱼类等产业基础,发展休闲食品、特色农产品加工;依托两条河流的优势,发展休闲、度假、居住、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水上小城……”在清江镇全新的规划上,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休闲旅游宜居小镇跃然纸上。目前该镇正着手引进5—10家上规模和档次的餐饮企业入驻,“到2020年,清江场镇将聚集人口2.5万人,规模扩大到3.5平方公里。本报记者 陈泳 文/图
Copyright 成都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蘑菇怎么种植,大概需要什么东西,利润怎么样,在家能种吗_百度知道
蘑菇怎么种植,大概需要什么东西,利润怎么样,在家能种吗
用作培养基的主料和辅料及栽培设施,常用到的有、相应的工具不知你说的是哪一种蘑菇?应先从网上和书本上学习一下基础知识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首先得有菌种
稻草或者锯末
再就是大棚
我说的是大规模养殖的
近年价格不给力
希望对你有帮助·····
蘑菇种植流程很简单易行,原材料广泛。需要设备主要包括茹房、材料库、原料消毒施备、接种箱及接种箱内的接种工具;菌种;茹棒外包,培养室等。利润不错,在家能种。
木削,油布等,在家能种
蘑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