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团支部 换届支部钱在哪取

  一、国外农业的基本模式
  要想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就应该先了解别人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国外农业的成功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美国模式
  美国的农业模式是一种规模农业的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对于这种规模化的农业,国内一直有二种观点:主张借鉴的和反对借鉴的。
  那些主张搞“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包括过去的“人民公社”,其实都是因为看见了美国农业规模的好处后想在中国仿效。而反对借鉴的则认为中国地少人多,国情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
  其实二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没有真正了解“美国模式”的实质的必然结果。
  我们与美国农业的区别其实不是在规模上和机械化程度上。因为我们也有很多规模大大超过美国的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甚至大大超过美国的农场,比如我去过的湖北荆门的五三国营农场,有几百万亩耕地,不仅自己有全部的农业机械,连飞机都是自己的。可是最后一样破产,不得不把耕地承包给农场职工搞小农式的耕种。
  所以,我们的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根本区别是在“生产方式”上。
  现在,美国农业早就实现“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了,也就是早就按照工业的“生产方式”生产了,我们的农业还在以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生产。甚至那些规模和机械化程度超过美国的国营农场,虽然在耕种的方式上实现了机械化,但是生产方式仍然是“小农”的。因为它们还停留在什么都是自己干的阶段(自己播种、施肥、打药、收割),充其量只能算是“放大”的“小农生产方式”而已。正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我们两国农业存在根本的不同:
  由于地多人少,美国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适合机械化种植的农产品。因为他们的人工太贵了,一个体力劳动力一天的工资成本起码是我们的二十倍(工资和保险加起来差不多是200美元)。而一亩地如果种水稻,至少要3个人工,这就是说每亩水稻的人工成本就是600美元。可是稻谷产量不会超过1000斤(我们2010年全国的年均亩产是500斤),产值连200美元都达不到。所以他们只能搞更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
  于是,在“种什么”的问题上,他们主要选择那些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比如小麦、大豆、玉米等。甚至,有些我们看着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他们会设法将其改良成适合机械化作业。比如苹果,我们是全人工栽培,一棵树上能结上千斤苹果,但是丰产期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可是美国在一亩地上栽几万棵苹果树苗(我们只栽几十棵),通过疏果,让一棵树只结一个果,于是当年栽种当年就能结大果。最重要地是收获的时候可以实现像割稻子那样连小树一起割(来年可以重新种)。这样的改良使得原本不适合机械化种植的苹果也能机械化种植了。他们种麦子,是飞机播种,不锄草不施肥,虽然产量低,但是收割后哪怕只有100斤,也是净利润。这与我们的亩产虽然几千斤但是人工成本也要几千元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精耕细作”模式虽然单产高,但是因为成本高,根本无法与这些国家竞争。
  不仅如此,美国的农业工业化以后,种地的不是农民而是工人了,更重要地是农业生产的流动资金也不需要了,这正是中国等大多数发展中农业国家的最大难题。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给了孟加拉国穷人银行家尤奴斯,就是因为他发明的“农村小额贷款”模式部分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的问题。
  我在美国的时候,就亲历了一家农场的小麦种植过程。播种前,期货公司的采购主动上门向你订货。如果成交的价格是1元/斤,合同签定后,期货公司就会在期货市场上挂牌:“6个月后交货的小麦价格是1.1元”。然后,农场主把这份销售合同交给银行,抵押生产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到了播种的时候,农场主只要给种子公司去个电话,种子公司会雇飞机帮你把种子播洒完,你签个单就可以了,银行会给种子公司开一张信用证(行话叫L/C),担保会在麦子收获后向种子公司付款。施肥的时候,农场主还是只要去个电话就可以了,肥料公司会雇几百人到现场帮你把肥洒完,你还是只要签单就可以了。打药、锄草都这样。一直到麦子成熟了,可以收割了。这时不用你通知,期货公司早就从卫星上看到了你的麦子成熟了,会雇来几百辆收割机,把所有的麦子割完装袋拉走,你只要派人司磅统计数量就可以了。期货公司在麦子进仓后按照合同价格把款直接汇去你的银行。而银行则会在扣除你前面签单的费用后把差价汇给你。整个的种植过程就完成了。
  显然,美国种麦子的方法和过程与我们没什么不一样,也是播种、施肥、收割,甚至所使用的种子和机械设备也与我们的大农场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仅仅在生产的组织形式,就是生产方式。美国是“农民管理,工人种地”,是典型的“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的工业化模式。就是,无论播种施肥还是打药锄草,都是别的公司和专业的工人在干。这与我们什么都是自己干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我们许多农场的规模比美国大得多,但是由于什么设备都是自己买,什么事都是自己干,甚至拖拉机、收割机、飞机都是自己买自己开。湖北屈家岭的那家国营五三农场,他们就是连飞机都自己买的农场。因此尽管我们的大农场在生产规模、生产方法、生产设备上与美国没什么不同,但我们的生产方式(就是生产的组织形式)与个体的农民的生产方式没什么不同,就是:什么都是自己买,自己干,所以充其量是“放大的小农经济”罢了。
  这种“放大的小农经济”式的生产方式的问题就是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即使是用相同的工具做同一件事,结果都会不同。比如,使用同样的收割机割麦子,我们是自己买收割机自己收割,由于一年只能用一个月,12个月的机器折旧成本就要出在1个月上。以日本久保田的收割机为例,25万一台,上海的收割期才一个月,而每个月平均能收割1000亩已经不错,因此每亩地仅收割机的折旧成本就高达50元,再加上人工、柴油、维修、停工、天气因素的成本,100元/亩都要赔钱。而且自己养的收割机手,一年只干1个月的活,没活干也要开支,不但人工成本也要高出10倍以上,更重要地是技术也不会很熟练,所谓“三天不练手生”,真正农忙的时候往往还干不动,会请病假。而美国的生产方式是:雇收割专业公司收割,这些专业收割公司在全美国从北向南收割,一年起码工作10个月(因为纬度不同的地区粮食的成熟时间是不同的),仅仅折旧费一项,我们就比他们高10倍以上。而且这些收割机手因为一年到头都在工作,因此技术熟练,不仅效率高,浪费也少。2004年我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中联村流转了500亩地种水稻,我去联系当地ZF的收割机,他们就开价80元/亩。他们还说赔钱(实际也确实是赔钱)。最要命的是浪费率大于5%(相当于要损失50元)。后来我上网招标,雇了江苏射阳来的收割专业户收割,只要35元/亩,浪费率还低于1%,他们还说有钱赚。就是这个道理。
  湖北屈家岭五三国营农场的粱场长告诉我,农场的土地早就承包给职工个人了。不仅他们,全国2300个农场都因为亏损而不得不把耕地都承包给职工搞“家庭联产承包”了。“以粮为纲”的年代,生产不计成本,农场还能撑下去,自负盈亏以后,成本高你就过不下去了。所以,中国的农场最后把土地承包给个人种,起码还能挣点租金。
  所以,比较中美两国农业的不同,关键不在技术、设备、规模而在生产方式。所以,我们农业的出路不在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而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所以,前面提到的主张和反对“借鉴”美国模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二种观点都只注重美国模式的“规模”表像而未发现美国模式的内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2、日本模式  这是一种小农模式,以日本、韩国、台湾等为代表。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密集,耕地少。尤其日本,1.3亿人口才6300万亩耕地,人均才半亩,连我们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可是,2007年日本农民的人均收入就已经是548万日元,高于日本的全国平均水平403.8万日元。是我们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100多倍!(以上数据来自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参2007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日本的农业不仅和我们一样也是小农模式,甚至它们的农村生产关系也与我们一样,土地为“农民个体私有制”。  那为什么日本的农民会比居民富,我们的农民就比居民穷得多呢?这需要我们从深层去找原因。日本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们在农业上并没有搞资本主义。主要标志是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并没有掌握在少数地主资本家手里,而是掌握在劳动者(也就是农民)手里。所以日本的农业生产关系与工业不同,不是“资本家私有制”而是“劳动者私有制”,这其实正是马克思倡导的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后面详细分析,这里不展开)。另一方面,日本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农产品的经营完全是有组织的,只是这种组织完全是自发的、民间的。正是这二点导致了中日两国农民的收入不同。  日本的农业生产和今天的我们一样,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甚至规模比我们还小得多,因此每个农户的产量有限。但是日本农民在销售上完全是有组织的,这个“有组织”,就构成了中日两国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的不同。  在日本,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农协”。这个“农协”不是政治组织而是非赢利的经济组织。“农协”在农产品的销售大卖场租赁摊位,将本村分散的个体农民的产品组织起来以统一的品牌集中销售。这样就解决了个体农户的产品不能直接进商店的难题,使个体农民直接获得流通领域的利润。因为“农协”使个体农民的农产品形成了规模,农民的产品就直接面对了消费者,大部分流通领域的利润自然就到了农民手里,个体农民就获得了话语权和定价权。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代销,而是从生产环节就开始监管、检测。最后通过条形码(就是不同家庭的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都标注在条形码上)将责任分清。于是,原来不规模的个体家庭产品就成为规模的村产品。  相反,计划经济的中国,虽然在农业生产上是有计划的,ZF甚至将耕地划分为“基本农田”和“普通农田”,规定“基本农田”上只能允许种植粮食。但是,在农产品的销售上,ZF却根本不存在对农民的“组织”,因此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也就难以得到流通领域的利润。  我就亲身经历,小贩在我这里用9分的价格向农民收购茭白,而超市的零售价能达到1元!问农民:为什么不能卖贵一点?他们告诉我:这还能赚1分,小贩若他去别的地方收,我的茭白卖给谁?就要赔8分。就这样,91%的农产品差价进了流通领域而没有留给生产者。  如果,日本农产品的销售也像中国那样靠“小贩”,日本农民生产再“高端”的农产品也是不会富裕的。所以,日本农业的生产方式,或者叫经营的组织模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如果我们的村委会乡ZF也能担当起这样的责任,我们的农业尽管也是小农的、个体的,不够规模,但农民一样能增加收入。可是,我们的ZF一直以“农业已经市场化,ZF不能干预”为理由而拒绝担当这样的责任,这是非常非常错误的。是中国农业不能进一步发展的的主要原因。有时,ZF也会委托企业做这些事。可是,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让他们做就必然会出现与农民争利益的情况,与小贩就不会有本质不同。所以,“组织农民”的事,或者ZF做,或者农民自己做。日本是农民自己组织,中国应该是ZF组织才对,因为中国的农业还是计划经济的。  3、以色列模式的特点  实际就是高科技农业模式,以新加坡、香港以色列为代表。  几乎没什么耕地的以色列,靠科技种地的,因为成本高,所以要靠补贴生存,算是“补贴模式”。对中国实在没什么借鉴意义,这里不再介绍。
  二、“人民公社”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我们至今认为《人民公社》搞的是公有制,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这是很错误的认识。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错误的农业政策,延误了我们农业的发展。并且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得到纠正。  六十多年来,中国农业的生产关系经历了多次反复:农村最重要地生产资料——土地,从封建地主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然后又转变为国家(人民公社)所有,现在又回到农民集体手中(家庭联产承包)。  而中国农业的发展,正是随着生产关系的这些“反复”而“反复”的。但是,无论如何千变万化,有一个事实一直没变:土地只有掌握在农民手中的时候农业才会发展。反之亦然。  60多年前,共产党带领农民从地主手中夺回土地,中国农业获得了迅速发展;1958年,“人民公社”从农民手中收回了土地,中国农业发生严重倒退;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把土地使用权交还给农民,中国农业再次得到迅速发展。  问题是,马克思早就充分阐述了私有制的腐朽和万恶,预言其一定会被公有制代替,可为什么在我们的实践中,“公有制的人民公社”反而不如“私有制的联产承包”?是马克思错了还是我们的对马克思的理解错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对马克思倡导的“公有制”一直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我们以为只有“全民所有”才是公有制,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不把“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看成是马克思的公有制。甚至“联产承包”明明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我们却误以为是通过调整分配方案解放了生产力。结果就以为人民公社只是错在实行了“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其实人民公社的工分制度是标标准准的“按劳分配”,决不是“大锅饭”。  其实在人民公社之前,中国农村的生产关系是土地为农民个体私有。这是一种生产资料为劳动者所有的生产关系,不存在剥削,不是马克思所描绘的那种带“剥削”性质的“私有制”。而马克思要推翻只是“剥削私有制”,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看到生产资料一旦被不劳而获的资本家掌握,劳动者就不会有劳动积极性,生产力就难以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认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既然“剥削私有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落后的”,甚至是“腐朽”、“万恶”的,必须被推翻。所以,马克思主张让“生产资料回到劳动者手中”。而1949年以后,除西藏以外,中国农村的生产关系正是“生产资料为劳动者所有”,因为当时的土地完全掌握在劳动者(农民)手中。  所以,“人民公社”的本质是把中国农村当时先进的生产关系,就是“土地为劳动者所有”的马克思所倡导的“生产关系”,改变成土地使用权事实上为“领导所有”的落后生产关系。这种“土地使用权为领导所有”的人民公社生产关系,即使在理论上农民也只对土地有部分所有权而毫无使用权!使用权全部掌握在“领导”手中。农民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劳动,这就导致农民眼睛里的“领导”与工人眼里的“资本家”几乎没有本质区别,甚至不少农民还认为这些“领导”还不如旧社会的资本家。因为工人不为资本家劳动最多是拿不到工资而已,可是人民公社的农民不“好好”劳动,公社党委书记书记甚至会让民兵上门抓人去批斗。更重要地是,人民公社真正的当家人——党委书记,农民甚至在理论上都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绝大多数农民不是党员)。  由于这些人全由上级任命,所以他们只唯上不为下。为了迎合上级,他们什么卑鄙**的事都干得出。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说到底就是之前几乎所有的人民公社的“领导”为了展示“政绩”在那里大放粮食亩产“卫星”,把农民的口粮都当公粮上缴,导致来年农村因为没吃的而饿死人。可是这类“粮食亩产上万斤”的幼稚可笑的谎话,除了彭德怀等少数人外,中央竟然没人不相信。  在这种“领导所有”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必然受到严重摧残。因为农民从过去为自己劳动转变为为领导劳动,彻底失去了劳动积极性。所以,人民公社的这种“领导所有”的生产关系绝对比马克思所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私有制更“万恶”,更“腐朽”。  可是,正是因为我们至今没有认识到“人民公社”生产关系的这种“落后性”、“腐朽性”,所以我们最近还在强推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其实都是在试图走人民公社的老路,都是在试图把土地再次从农民手中拿走,去搞所谓的“规模”农业。这是很危险的,也不可能成功。因为“人民公社”不仅规模比现在的“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更大,而且还有行政权力,集中土地也不需要资金,工分制度还导致风险全部由农民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公社都搞不好,“土地流转”、“合作社”无论在各方面的条件上和权力上都不如“人民公社”,又怎么可能成功?事实上,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土地流转”、“合作社”在种粮食上是成功的,就是充分地证明。而在“以粮为纲”的中国,离开粮食谈农业没有大的意义。  所以,人民公社的错误决不只是分配上出了问题(事实上人民公社的“工分”制度是标准的按劳分配),人民公社的错误是在生产关系上搞倒退,她的“公有制”不是马克思的“公有制”。  以上所谈到的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因此得出的结论“人民公社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的观点仅供领导参考。
  三、 我们还出了哪些问题  1、中国农业目前还是“计划经济”的但是却自以为是“市场经济”了  我把中国的农业模式称做是“有计划的小农经济模式”。因为中国农业从根本上说是计划经济的,但生产方式是小农式的。问题是,ZF至今不承认这个事实,导致我们出台的大多数政策不符合中国农业的实际。  日,在央视《对话》节目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在回答四川农民嘉宾的问题“国家能不能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时说:“农业已经是市场经济体制,ZF不能插手”。一周以后的日,还是在央视的《对话》节目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主任党国英同志在与我对话时也说:“中国农业是市场经济的”。陈锡文同志是中国农业的行政最高主官;党国英同志则是中国农业理论界的最高权威,连他们二人都明确无误地指出中国农业是市场经济的,起码说明官方认为中国农业是市场经济了。  众所周知,一个行业是否市场化起码要满足三个条件,而且缺一不可:  一、生产资料必须能够自由交易。比如,工厂的设备甚至工厂都应该能自由买卖;  二、产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国家还必须打击垄断市场价格的行为;  三、生产者生产什么应该由生产者决定而不是由国家计划决定。  可是,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却是:  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耕地”是不能自由交易的;  二、最主要的农产品(粮食)是国家定价的;  三、国家严厉执行“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70%以上的农田被国家指定为“粮食主产区”只能种植粮食甚至连玉米都不让种。连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国家每年还向上海下达20亿斤粮食的生产计划。  问题就来了,如果一个不是市场经济的行业你把它当成是市场经济的行业来对待,或者说生产是计划的,销售是市场的,就意味着ZF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就意味着ZF自己解除了自己应该在销售上承担的“计划销售”的责任。所以,今天中国的农民恰恰是在销售上面临最大的困境。  2、《土地流转》是在重复《人民公社》的错误。  所谓的“土地流转”,实质就是向农民租地,然后再雇农民干活。它虽然在形式上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因为表面上看土地使用权还在农民手里,但实质上农民还是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权,因此是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的。因为农民出租土地后实际就是失去了土地,他再干活就是为别人干,尽管收入可能更高,但是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会比给自己干的时候高。这就和“人民公社”没有了本质区别,都是把农民从土地使用权上剥离出来。让农民再次从为家庭劳动改变为为时间劳动。当农民的劳动不再与自己有关系,它又怎么可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所以“土地流转”与“人民公社”相比,是更“落后”、更“腐朽”的生产关系。因为她还不如“人民公社”,没有行政权利,流转者赤裸裸地剥削农民的剩余价值。在经营上也没有任何优势,需要先支付土地租金给农民,自己承担颗粒无收的风险。  我的实践也验证了上述推断:  2004年我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中联村“流转”了500亩地种水稻。我雇农民给地里拔草。可是农民自己自留地里的草拔一次就干净了,我的地里拔三次草还在长。后来发现,原来农民把草根留在地里了。我雇农民晒谷,情况也一样,他们自己的谷2天半就能晒干,我的谷5天也晒不干。过去人民公社发生的事,现在又在“土地流转”中重现。  更糟糕的是,现在的“土地流转”各方面条件还不如人民公社:一没有行政权利,过去的人民公社因为有行政权力,你不好好劳动它还能组织大家批斗你;二不能无偿使用土地,过去人民公社集中土地是一分钱不用交的。现在的土地流转要先交土地租金,仅仅流动资金的需求就高了很多;三不能年终结算工分而要按月支付农民的工资,等等,等等……。不仅如此,从成本分析中也不难看出:仅仅土地流转费这一项,就足以导致“土地流转”在粮食种植上不可能成功。以上海为例,土地租金平均在 800 元/亩,可是每亩地的稻子还卖不到 800 元,种粮食又怎么可能赚钱?而离开粮食种植谈农业还有什么意义?  3、“取消农业税”最终将制约农业的发展。  ZF说,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减负了300个亿。其实300个亿折合到我们年产1万亿斤的粮食里,只不过相当于每斤粮食的成本降低了3分钱,能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可是,制订这个政策的人从来没想过,取消农业税的坏处罄竹难书:  首先,它妨碍了农业的发展。因为农业税过去是各级乡ZF的开支来源。所以农业不好,税收不上来,ZF就没有开支。这就逼迫农村ZF们必须重视农业。免了农业税以后,ZF的开支与农业无关了,于是注意力就转到工业或者招商了。这对农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其次,国家刚宣布减免农业税,化肥价格就马上从85元涨到105元。农药的情况也是这样。所以,减免农业税的真正受益者不是农民而是农资生产商,农民反而是加重了经济负担的。只是农民不知道农资的涨价是取消农业税的结果。  第三,过去流转土地很容易,因此搞规模农业比现在容易得多。2004年,安徽定远县蒋集乡的乡长就求我去种地,因为他那里的农民都去上海打工,没人种地,农业税收不上来,ZF连发工资都有困难。他甚至提出土地租金一分都不要,只要我能替农民交农业税。可是免了农业税后,他再也不来找我了,因为那里的农民宁愿土地抛荒,也不出租,因为来年还能节省肥料钱。  第四,农业税实际是资源性质的税种,征税能够保护资源。当你不使用,就会产生费用上的损失。所以现在更没有人珍惜土地了。  第五,如果我们不是减免农业税而是允许粮食价格上涨3分,对农民的意义尽管相同,但是却不用国家花钱,居民的生活开支也只不过增加6角/月而已。
  四、中国“农业”的出路 —— “高端化”  很多人断言发展高端农产品对中国农业的发展缺乏普遍意义。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不高,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还十分有限。其实,对于一个农产品短缺的国家,农业的方向当然应该首先立足于产量,30年前中国就是如此。但对于一个农产品生产已经供过于求的国家,情况就不同了。  中国已经是农产品供过于求的国家,这是通过下面的定量分析得到的结论:  中国只有3亿城市居民,即使按照年人均吃掉3000元农产品计算,全国的总消费也只有9000亿。表面上看这个数字不小,可是被10亿农村人口一平均,人均就只剩900元了,去掉生产和流通成本,能够到农民手里不过三五百元而已。因此,即使农民能生产更多的农产品,但是城市消费的能力就这么大,购买力的不足导致农民的收入是无法通过简单增产而增加的。除非扩大农产品的需求市场。而国内农产品的消费量短期内难以扩大,所以我们只能走国际市场。  可是,由于我们的大宗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农业大国。因为我们是“精工细作”,还要使用肥料农药,成本就比它们大许多。他们是“粗放种植”:甚至是把种子播完后就不管了。因为无论收获多少,哪怕每亩只收100斤,对他们而言也是净利润。我们则是亩产量低于600斤就陪钱。所以,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和发达国家拼大宗农产品肯定不行,于是国际市场这条路也就只剩高端农产品这一条。因为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多数需要经常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复杂的工艺和大量的人工。这恰恰是美、澳、加等国的短处而是我们的长处。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国策把农民视为“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群体性的不诚信行为历来不敢采取惩治措施,导致我们至今没有健全的食品安全有效监管机制,高端农产品一直打不开国际市场。因为“高端农产品”首先必须是“安全”的。所以,要想走高端农产品的道路,首先是要培训农民的诚信理念;健全食品安全体制,威慑一切敢于挑战食品安全的人。无论其是不是弱势群体。  其实奶粉事件最源头添加“三聚氢氨”的就是农民,可是我们不但不敢追究,ZF还出面回购后销毁。这是在助长农民的不诚信。而且情况已经愈演愈烈,连上海这样过去靠诚信生存的地方现在也开始胡说八道了。以崇明种植的水稻为例:它完全靠长江下游水灌溉,而这经过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一路严重污染的江水又怎么可能种出“有机”水稻?可是今天,照样有人“认证”出崇明有机大米,叫《赢丰五斗》米,还标榜是台湾人来搞的!据说他们是先在一平方米的耕地上用矿泉水浇灌出有机米,然后让质检部门来检验,就这么获得了“有机认证”。连上海的食品安全诚信机制都已经荡然无存,其它地区还可能有安全食品吗?高端农产品起码必须是安全的,所以我们的高端农产品进不了国际市场这是首要原因。而且更糟糕的是,一旦被别国查出,国家还会出面袒护。  2007年我参加了在上海社科院举办的中日毒饺子事件研讨会。才知道,日本对食品安全重视到:发生有毒食品,无论是否是你的产品,只要是你经营的,都可视你犯罪,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他们对于毒饺子才会那么敏感。所以他们的国民才会那么相信自己的农产品而不相信别人的,以至于同样的大米我们的和他们的差价可以高达十几倍。  五、中国“农民”的出路 —— “组织化”  其实早就有人明白生产高端农产品能够增收的道理。为什么我们的农民们还无法富裕?除了上面讲的安全机制有缺陷以外,还有一项更重要原因,就是前面一再强调的: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或者叫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太落后了。日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的流通利润也在农民手里,而我们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农产品利润在流通环节,不在农民手里。所以农民就难以富裕。  过去ZF总是理直气壮地以不能介入市场为借口拒绝组织农民,最多是组织企业去做这个工作。可是企业为了赢利必然和小贩一样要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与小贩是不会有什么区别的。所以,在中国农业还是计划经济的情况下,ZF理应担起组织农民的责任。如果由ZF能出面组织农民的产品直接进超市,农民的收入起码能提高几十倍。
  六、中国“农村”的出路 —— “城镇化”  1、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人是社会性动物,适合集中居住。所以城市化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上海世博会就是通过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话后面的含义是:城市化能节约耕地,节约能源,增加就业。城市化才能实现低炭而高质量的生活。所以人类生活的方向应该在城市。  发达国家早就是这样了,无论搞规模农业的美国还是搞小农经济的日本都只有不到3%的人口住在农村。所以发展“城镇”才是科学的发展观。毕竟农村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是城市的数倍甚至数百倍。尤其是太多的农村人口住在根本不应该住人的地方,这才会有玉树、汶川、舟曲这样的悲剧不断重演。上海市区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和谐生活着近2000万人口。以这样的密度计算,全国13亿人口,有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够了,而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大的国土,如果分散居住,仅仅道路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耕地。为了子孙后代,我们也应该尽快城镇化。  2、建设“新农村”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要停止城市化进程而去发展农村,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发展观。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主要的成就莫过于我们的城镇化进程。我们已经是工业国家了。因为我们的工业GDP已经大大超过农业GDP(今年估计农业GDP占总GDP的比例可能连10%都不到),从事农业的人口也已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0%都不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为什么要发展“新农村”?  显然,提出要发展“新农村”的人无非是出于担心帝国主义国家 “亡我之心不死”,通过不进口我们的产品来使我们的几亿农民工下岗,从而导致我们的国家发生政治危机。于是,有人“未雨绸缪”,就提出了发展“新农村”这样的口号。领导们以为,万一发生那样的情况,可以让那些下岗农民工返乡以后还能继续农业,生活也不至于比城市下降太多。  问题是,要把农村建设成能让这些已经适应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回农村后还是觉得生活质量没有下降太多的话,这个“新农村”起码必须实现村、屯、组之间互通公路。不能一下雨,路就泥泞得没法走。否则对返乡农民工而言,生活就比城市实在差太远了。  可是,村村通路就起码要花费几万亿,组屯之间也通路起码得花上百万亿,我们根本没那么多的资金!而且建新路又要占用大量耕地,又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地?退一万步说,即使道路也有了,新农村也建成了,可是这些下岗的农民工回农村干什么呢?务农的话,就会发生我前面说的10亿人分200万人的饭吃;务工的话又何必发展农村,何必回农村住?  再说,我们每年的财政收入才几万亿。而中国农村人口的居住点却有近千万个(因为农民一般是百人左右居住在一个“组”或者一个“屯”里)。不给每个居住点投资个几百万是建不成“新农村”的。这就起码需要上百万亿!所以ZF根本没有钱可以用于建设“新农村”。  所以,建设“新农村”因为资金的问题就成为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但是,发展“新城镇”情况就不同了。  3、发展“新城镇”不需要ZF投资  因为建设“新农村”的资金农民是掏不出的,只能ZF买单。但是建设“新城镇”的情况就不同了,资金完全可以通过商业和资本运作解决。  如果我们能把“组”和“屯”的农民都集中到村上居住,我们的建设点的数目就能减少10倍;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把村里的农民集中到镇上居住,建设点的数目还能减少10倍!二项之积就是100倍。再加上集中居住以后不仅不需要建新公路,能节省上百万亿资金,还因为原有的道路还田还能增加耕地增加产出,增加资金。  最重要地是,人口集中居住以后就形成了新城镇。而建设新城镇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土地的升值,ZF靠土地出让金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建设资金。  当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强迫农民集中。而且“集中”是有前提的:必须是多数农民已经不务农转而务工了。问题只是,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吗?结论是肯定的。一因为现在10亿农村户籍的人员中靠务农谋生的劳动力已不足1亿,以至于农业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最短缺的行业;二是现在农民工的人数已接近5亿,他们已经反感了夫妻长期分居,子女留守农村的非正常生活。  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根本不是应该去去发展常住人口越来越少的农村而是应该设法让这几亿人(农民工)在城镇安顿下来,转移他们成为居民。有人不认可我的观点,理由是并没有那么多的农民进了城。甚至不少领导还在认为农村存在大量“富裕劳动力”等待转移。因为ZF公布的统计数据说,2004年的时候进城农民工的人数才1.4个亿。  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它来自派出所的登记。事实上农民进城大多数是不去派出所登记的。在城里务工的农民的真实数据其实是可以定量推算出的。2006年,我就通过国家公布的2004年农民收入的数据推算出2004年农民工的人数就已经超过4亿。方法很简单:先算出全国农民工资性总收入,再除以全国农民工个人的人均工资收入。  因为2004年国家公布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936元。以当时农村人口10亿为统计标准,就得到了全国农业人口的总收入约为2万9千亿。而当年农业GDP为2万亿多一点。扣除农资和流通成本,全国农民的农业收入应该不会超过5千亿。这就是说,2万9千亿的总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才5千亿,来自非农业,也就是农民工务工的收入应该超过2万4千亿。把这个务工总收入2万4千亿除以当年农民工人均务工收入6千元,就是用2万4千亿除以6千元,答案是4亿。因此,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数约为4亿。  2009年,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5153元,显然务工收入所占的比重更高了,意味着进城的农民也更多了。可以这么说,现在农村想进城的人都已经进了城,农村已经成为全国劳动力最短缺的地域。我就曾经去四川、贵州、内蒙、云南招工,结果空手而回。每年春节几个亿的民工潮,也足以说明在外务工的农民决不止1.4个亿。每年春节的民工潮能达到十几个亿更是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我的推算。所以,我们已经具备集中农民到城镇居住的条件。问题只是谁来出钱?  上海在2006年就搞了15个试点,我所在的廊下镇万春村就是试点之一。ZF投资建了一个商品房住宅小区,把全村700多户原来分散居住的村民全部集中起来居住。但农民进小区时必须交出自己的宅基地,ZF把这叫做“宅基地置换工程”。ZF建小区的资金就来自出售农民交出的宅基地。由于农民集中居住后大量的道路被还田,又由于宅基地上的房屋都是3层,小区的层高在6层以上,因此差不多是拆4还1,就是多出了3倍的土地。ZF将此多出的3份土地中的1份卖了,就获得了建设农民小区的资金,还多得了2份土地。当然前提是土地出售的价格要高于商品房的造价。  这是以村为单位的农民集中起来的成功案例。如果用同样的手段把全镇所有的农民都集中起来,经济效益会更明显。不仅能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商业、市政、服务业、医疗教育等岗位),还能节约更多的耕地,农民的生活条件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当然,实施这样的改变必须是有前提的:一、绝大多数农民已经不从事农业。因为农民远离耕种地点是不方便的。廊下能够实施这样的变革的情况是90%的土地已经流转;二、地价要高出房子的造价才行。因为ZF建房的资金来源于土地的出让金,只有土地出让金的价格足够高,ZF建房所需要的资金才能得到平衡。另一方面,对农民而言,新居的价值越高,农民才会越愿意从旧居中迁入新居。据说廊下镇万春村的农民集中试点并没有完全成功:因为ZF答应给农民的40万补助没有全部到位。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ZF出售宅基地指标的价格尚不足以平衡动迁房的造价。从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地价越高,农民越有房住。可是,由于中央ZF一直在求降低房价(地方ZF不是),影响了农民的转移、农民的集中
,影响了新城镇的发展。  4、城镇化能够拉动的内需足可以让我们不惧外国的经济“制裁”  如果我们开始实施农村分散居住为集中生活,这必然会拉动巨大的内需。保守地估计,即使按照安顿这些人的住房人均需要10万元计算,那么光是住房建设的内需就不下上百万亿!再加上带动的道路、交通、市政、商业、教育等配套建设和农民成为居民后对消费的拉动,总的内需起码在千万亿以上。面对如此局面,我们还怕谁的制裁?说实话,即使全世界一起“制裁”,也根本不用理会。  七、 结论  1、农业的当务之急不是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而是“转变生产方式”;
2、农村的当务之急不是发展“新农村”而是建设“新城镇”。
  总体写的不错,有些地方感觉不对,我慢慢些
  3、“取消农业税”最终将制约农业的发展。  这个我非常不认同。必须把目光转向工业化,土里刨食,除非像日本那样,否则种粮食的价格再翻一倍,也是白搭
  其次,国家刚宣布减免农业税,化肥价格就马上从85元涨到105元。农药的情况也是这样。所以,减免农业税的真正受益者不是农民而是农资生产商,农民反而是加重了经济负担的。只是农民不知道农资的涨价是取消农业税的结果。  我是农资经销商,虽然刚开始干,但这个不符合事实,毕竟是市场竞争,生产商不可能看到这个就涨价。
  结论我赞同!整体文章写的很不错。希望天涯的朋友共享!
  美国在一亩地上栽几万棵苹果树苗(我们只栽几十棵),通过疏果,让一棵树只结一个果,于是当年栽种当年就能结大果。最重要地是收获的时候可以实现像割稻子那样连小树一起割(来年可以重新种)。  -------------------------------------------------------------------以上太夸张了吧,匪夷所思。LZ给个照片给我们参考参考,谢谢您1
  我也是转载的啊,应该不是这样吧,只是一个人的美国果园照片。  
  @田园小二哥
19:22:00  美国在一亩地上栽几万棵苹果树苗(我们只栽几十棵),通过疏果,让一棵树只结一个果,于是当年栽种当年就能结大果。最重要地是收获的时候可以实现像割稻子那样连小树一起割(来年可以重新种)。  -------------------------------------------------------------------以上太夸张了吧,匪夷所思。LZ给个照片给我们参考参考,谢谢您1  -----------------------------  估计也就是一种理想的种植技术,我百度了下,没有发现这样的技术。谢谢您的关注。
  何为“新农村”?  
  "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1、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2、生活宽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3、乡风文明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4、村容整洁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5、管理民主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楼主观点部份很精辟,部份待确认,部份是错误的。
  有实践有思考,不错的文章,多谢楼主的转发。
  @cscqksf
14:27:00  楼主观点部份很精辟,部份待确认,部份是错误的。  -----------------------------  我感觉这文章整体不错,当然也有错误的,总体我感觉结论是正确的。
  @色色老狼
14:50:00  有实践有思考,不错的文章,多谢楼主的转发。  -----------------------------  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你我共进步!
  回到家乡,有传言,新农村要农村集中居住,号称“万人村”,土地要整理,感觉是个不错的方向,其实我自己感觉我们可以兼顾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走规模化和精细化两条路子,充分生产方式社会化。
  确实不错!  我原来是做单纯性有机农业生产和销售管理要作的,近两年转入类似于田园都市项目开发和经营,其目的是借助或建立与政府协商平台或机制,通过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农业综合体的概念,在综合项目中叠加生态农业、旅游、商业、居住综合配套,相互产生产业整合效应,达到农村安居(解决三生问题),城市旅游、安全食品问题等等。希望能解决你所提到的一些真实存在的问题,但感觉有限。我自己也摸索了两三个可以有全国复制可能的一些生态农业概念性的东西,寄希望在这次中国经济调控中,能让中国二元社会,生态问题真能走出一点有曙光的路子。  我们共同努力,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dxh-30 16:32:00  确实不错!  我原来是做单纯性有机农业生产和销售管理要作的,近两年转入类似于田园都市项目开发和经营,其目的是借助或建立与政府协商平台或机制,通过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农业综合体的概念,在综合项目中叠加生态农业、旅游、商业、居住综合配套,相互产生产业整合效应,达到农村安居(解决三生问题),城市旅游、安全食品问题等等。希望能解决你所提到的一些真实存在的问题,但感觉有限。我自己也摸索了两三个.....  -----------------------------  社会问题千头万绪,我们个人起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但我们努力前行,为了一个梦想的美好家园。您的工作比我的工作价值大,我的探索还在原始积累阶段,农村改造还仅仅是纸上谈兵阶段。谢谢您!
  内容是好的。但也有不足。在探索中前行。
  @大地风雨
8:26:00  内容是好的。但也有不足。在探索中前行。  -----------------------------  为农业现代化尽绵薄之力!
  个人以为新农村也就是一个口号,往阴谋论上说,新农村建设就是诈骗农民手上最后一点土地,把农民赶上楼,夺取他手上最后一点土地。即使政策出台不是这样想的,实际执行中很多地方也是这样做的。  我有一个观点:建国60年就是夺取农民剩余价值的60年,前三十年用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夺取生产果实;后三十年用土地剪刀差夺取生产资料。也许不全面,但基本属实。如果再往前推,建国是建立在夺取地主土地之上的,城市的国有化是合营后征收,最后落实政策的时候征收民营企业多数还是给了补偿的,农村征收地主土地是没有任何代价直接征收的。
  @SS思想者
9:50:00  个人以为新农村也就是一个口号,往阴谋论上说,新农村建设就是诈骗农民手上最后一点土地,把农民赶上楼,夺取他手上最后一点土地。即使政策出台不是这样想的,实际执行中很多地方也是这样做的。  我有一个观点:建国60年就是夺取农民剩余价值的60年,前三十年用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夺取生产果实;后三十年用土地剪刀差夺取生产资料。也许不全面,但基本属实。如果再往前推,建国是建立在夺取地主土地之上的,城市的国有化.....  -----------------------------  土改有无必要?其实现在可以讨论,是个技术问题,是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或者效率问题。有什么权利把地主的土地分了,是个公平或者政治问题,现在的国有企业是谁的?谁也不知道。共产主义太超前了,估计两万年,扯远了。
  2、《土地流转》是在重复《人民公社》的错误。----这条严重错误,土地流转主要指承包权的转让、转包。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的,承包权的转让是由新的承包都直接向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原承包者和所包土地在没有任何关系。转包是新的承包者向原承包者转包土地。村集体土地承包期满后如何在包这点在土地管理法上没有明确规定,但有可能是村集体承包期满后,在由承包者续包,就好比你的住房土地只有70年一样,到期不可以让你的房了搬走,还得自动续包。而转让则是连同续包权不同买过来了。
  农民出租土地后实际就是失去了土地,他再干活就是为别人干,尽管收入可能更高,但是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会比给自己干的时候高。-----严重错误。在地球上为别人干活的人占绝对大多数。楼主所述的米国模式的农民全部都是在请别人为自已经干活,米国农业发达楼主没否认吧,这就自想毛盾了。不说米国说中国吧,中国打工的人有千千万万吧,这些都在为别人干活,为什么不为自已干活呢,不要跟我说没有资本去办工厂吧,房价这么高仍然有人在买这就说明资本还是有的。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人不自已当老板办公厂要去给别人干活呢。这不光是是否拥有生产资料的问,是个人兴趣,能力等等多方面的,就好比你不会开车,给你一辆车也没用的。楼主请的工人不好好干活,说明的是企业管理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看到生产资料一旦被不劳而获的资本家掌握,劳动者就不会有劳动积极性,生产力就难以发展。----很反感马思想,狗屁的剥削论。资本家和地主一样不是不劳而获,地主见过的人不多,资本家我想信是人都见过,工厂老板算是资本家吧,有见过工厂老板坐在家中等天上掉金了下来的吗,就连贪官的钱来得这么容易都要用权去交易才行。不劳而获的资本家就是一句狗屁话。资本家要投入风险的资本和脑力的劳动,不见得比生产一线的工人经松。按马思想,生产的利润要全部分给工人才是正确的,资本家占有了剩余是资本投入和脑力劳动的回报,如果资本家没有回报,我想只有疯子才会去建工厂办实业。
  我们与美国农业的区别其实不是在规模上和机械化程度上。因为我们也有很多规模大大超过美国的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甚至大大超过美国的农场,比如我去过的湖北荆门的五三国营农场,有几百万亩耕地,不仅自己有全部的农业机械,连飞机都是自己的。可是最后一样破产,不得不把耕地承包给农场职工搞小农式的耕种。  所以,我们的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根本区别是在“生产方式”上。  -----------------------------------------------  个人认为最大的区别不是生产方式,而是财产所有制的不同
  美国模式的特点就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社会化分工细致,这种模式的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适合大宗农产品生产。  日韩台模式适合亚洲小农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这种模式的适合精细化农产品生产。如蔬菜,花卉等。
  楼主说的好
土地在谁手上让国民变的更穷了
太监们利用了政府
  @cscqksf
10:12:00  2、《土地流转》是在重复《人民公社》的错误。----这条严重错误,土地流转主要指承包权的转让、转包。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的,承包权的转让是由新的承包都直接向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原承包者和所包土地在没有任何关系。转包是新的承包者向原承包者转包土地。村集体土地承包期满后如何在包这点在土地管理法上没有明确规定,但有可能是村集体承包期满后,在由承包者续包,就好比你的住房土地只有70年一样,到期不可以让你......  -----------------------------  同意,以后如果写论文看来先来天涯,接受“考验”,呵呵,
  @cscqksf
10:20:00  农民出租土地后实际就是失去了土地,他再干活就是为别人干,尽管收入可能更高,但是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会比给自己干的时候高。-----严重错误。在地球上为别人干活的人占绝对大多数。楼主所述的米国模式的农民全部都是在请别人为自已经干活,米国农业发达楼主没否认吧,这就自想毛盾了。不说米国说中国吧,中国打工的人有千千万万吧,这些都在为别人干活,为什么不为自已干活呢,不要跟我说没有资本去办工厂吧,房价这么高......  -----------------------------  要承认自然规律和人性,不能按绝对理论来改造社会,总而言之,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
  @wanghainan-1 11:11:00  我们与美国农业的区别其实不是在规模上和机械化程度上。因为我们也有很多规模大大超过美国的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甚至大大超过美国的农场,比如我去过的湖北荆门的五三国营农场,有几百万亩耕地,不仅自己有全部的农业机械,连飞机都是自己的。可是最后一样破产,不得不把耕地承包给农场职工搞小农式的耕种。  所以,我们的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根本区别是在“生产方式”上。  ---------------------.....  -----------------------------  同意,公有制不是一定搞不好,而是很大程度搞不好,垄断行业会好些。
  @wanghainan-1 11:17:00  美国模式的特点就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社会化分工细致,这种模式的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适合大宗农产品生产。  日韩台模式适合亚洲小农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这种模式的适合精细化农产品生产。如蔬菜,花卉等。  -----------------------------  我们中国我感觉两种模式都要走  哪些地方适合哪种模式就按那种模式走
  @honghuyishui
13:26:00  楼主说的好 土地在谁手上让国民变的更穷了 ? 太监们利用了政府   -----------------------------  主要是资源整合问题,或者说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解放后怎么分配是另外一个问题。
  留名,明天 慢慢看。  我最近也一直考虑农村问题,写有《乡村经济——草根对农村的观察及未来的思考》及《农村土改,一贴定论——不必再争了》等,望前辈,有空去看看,给予指导。
  @zhoulingfang2012 33楼
14:00:00   要承认自然规律和人性,不能按绝对理论来改造社会,总而言之,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  -----------------------------  严重支持
  很好的文章,虽然在某些观点上有些偏激,但抓住了中国农业的病症要害,针针见血,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不随大潮。有点思想!!!!!!!
  @闲在一隅
21:03:00  留名,明天 慢慢看。  我最近也一直考虑农村问题,写有《乡村经济——草根对农村的观察及未来的思考》及《农村土改,一贴定论——不必再争了》等,望前辈,有空去看看,给予指导。  -----------------------------  你写的不错,社会资源应该更向小城镇化倾斜。
  @逍遥牛倌
0:51:00  很好的文章,虽然在某些观点上有些偏激,但抓住了中国农业的病症要害,针针见血,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不随大潮。有点思想!!!!!!!  -----------------------------  谢谢关注!
  详细看了,发展新城镇与我所想“乡村集市小镇化”异曲同工。  但就转变生产方式而言,我更在意的是,民间自发组织,而非政府组织。  有所启发,谢谢。
  @闲在一隅
11:49:00  详细看了,发展新城镇与我所想“乡村集市小镇化”异曲同工。  但就转变生产方式而言,我更在意的是,民间自发组织,而非政府组织。  有所启发,谢谢。  -----------------------------  好多事情没有办法解决,是因为有好多的因素在里面,所谓千头万绪,应该说根子在政府,一个廉洁,高效,透明,开明的政府是一切顾虑,纷争的分解剂。
  @人一思考上帝就
14:11:00  听。  -----------------------------  谢谢关注!
  福建有养羊的~加我~QQ
  河南睢县新农村社区引争议
  河南商丘市睢县,位于全国粮食主产区。县城向西5公里处,100多公顷小麦刚刚迎来收获的季节。一块基本农田保护牌立在路边,向人们警示:“不得进行非农建设项目”的“五不准”。但就在这块牌子后面,却是一个正在如火如荼的地产建设项目。
  工地旁边立着的牌子显示,这是一个规划面积达2350亩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蓼堤镇龙王店中心社区,该社区采取“统一设计、自行建设”的方式将10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整合搬迁至这里。
    借新农村建设之名 搞商品房开发
  睢县蓼堤镇党委书记高瑞峰的“宏伟蓝图”是:“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将蓼堤镇27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整合为蓼堤镇中心镇区和龙王店社区两个新型农村社区。涉及48876人。”
  2011年年初,河南省委明确提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是“三化”协调中不伤害农业的试水之举。
      
  村民还觉察出了一些问题,既然新型农村社区的内容是将周边村庄合并,但是却有其他外地人也纷纷前来交订金。而农村社区是给为了安排特定的群体而建设的,如今看来,这些开发的楼房已经名副其实变身为商品房在售卖。
  睢县原本有549个行政村,1184个自然村,在计划2012年新型社区建设全部完成后,全县将缩编为75个中心村、89个基层村,这项任务显然任重道远,要完成这项任务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城市化运动在所难免。
   虽然睢县国土局向记者表示,新型社区建设中村庄的乱建商品房和小产权房是严令禁止的。但是在睢县,部分乡镇新村社区售楼部都毫不避讳他们开发的是小产权房,在销售模式上却是走的商品房的销售模式。
  她原本计划,在自家1.7亩见方的院子为儿子盖上三间房子置办婚事,但现在开发商只按她实际的房屋建筑面积给予补偿,对于房屋之外的院子并不给补偿。聂永姿家实际建筑面积大约是130平方米左右。按照300元的补助标准,获得补偿款为3.9 万元左右。
  这意味着她的财产会大大贬值,按照这个补偿标准,将来她儿子结婚她要拿出数十万元买两套房子才行。“我去哪儿借这么多钱?”她说。
  6600亩土地置换存疑
  通过大规模并村运动和新型社区建设,睢县新增了大量复垦土地。
  根据睢县国土局提供的数据,睢县先期开展的4个新型农村社区均为省级第一批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分别是蓼堤镇龙王店中心社区、涧岗乡黄大庄中心村、周堂镇丁营村和潮庄镇胡寺中心村。4个试点项目共整合15个行政村,涉及5401户、22471人,整治总规模41432.55亩。4个项目区整治前村盘占地总面积6612亩,新社区规划占地3975亩。通过综合整治,可新增耕地2987.85亩。
  但令村民们疑惑的是,新增的复垦土地如何处置?
  开发商给白庙乡龙行里社区村民的答复是,农民宅基地将来仍将以2.8万元的价格征迁。但是,这些土地被收回后,如何分配?白庙乡政府拒绝向记者回答这个问题。
  按照睢县国土局副局长方其红的说法,这些腾出来的土地要被收回复耕,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还给农民。
  根据相关统计,未来10年,河南至少可以通过新村建设节约400万亩耕地。但是这些土地如何使用,能否真正复耕现在看来存在诸多变数。
  农村社区产业困惑
  聂永姿需要为村庄合并付出更多成本,另一方面,她在村里开的小卖部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迁进楼房,她的职业或将失掉了。而在记者了解的睢县新农村建设中,并未在附近创建起一些产业,这意味着农民还将像以前一样,在家门口找不到工作。
  据了解,要真正实现新型社区建设,必须要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这就要让新型社区附近有产业有工厂,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否则新型社区建设还是脱不了农民被上楼的命运。这正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软肋。
  睢县是河南新型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但是在记者走访的几个乡镇,更多的是将拆旧建新村庄合并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并没有考虑到周边产业的配套,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就业的相关产业。
  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认为,要让原本在大城市打工的农村人口重新回到家乡安居乐业。如果没有产业的配套,农民还是一如既往的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空巢现象将从村庄转移到新农村社区中去。
  除了对搬进楼房去住,没有生活来源的担忧外,农民们对楼房生活的不习惯也是他们对住楼房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个多月前,乡政府和开发商通知聂永姿所在的村庄要被拆掉,丝毫没有商量余地。这让聂永姿的计划受到重挫,聂永姿将在被一片树荫遮蔽的小卖部聊天视为一段“最后的美好时光”。
  住进楼房,让习惯于在院子里养些牛羊鸡鸭补贴种粮收入不足的传统被扼杀,在村口大树底下乘凉的权利也被取缔,而他们的锄头铁锹和镰刀这些农具也想不起来放在哪儿更合适,更别说拖拉机和播种机这样的大器件了。
  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涉及村庄撤并等方面的土地整治,必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不得强拆强建,严禁违法调整、收回和强迫流转农民承包地。
  但是在现实操作层面,记者了解到,睢县政府部门在没有征求村民意见的情况下,就随意整理农民的宅基地、拆除村庄、强迫农民集中居住。
  大家对这个新闻怎么没有讨论啊?是个小事情吗?
  新农村的方向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稳妥,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应该怎么做,是需要非常高的智慧,只能说拭目以待吧。
  改版后,浏览更舒服一些!
  一口气读完,感触颇多,其实说来说去,就是看我们的ZF能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干点儿实事,还富于民,别继续搞国富民弱让人寒心的事儿了
  呵呵,啥叫农民??看来要重新定义了,难道只有一分来地的人也算农民??那有小院子的人算不,从事农业的?哈哈,大部分也不是了,
  好好看,好好学习
  先做个记号。
  楼主这么好的帖子咱别让它沉了
  2004年我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中联村“流转”了500亩地种水稻。我雇农民给地里拔草。可是农民自己自留地里的草拔一次就干净了,我的地里拔三次草还在长。后来发现,原来农民把草根留在地里了。我雇农民晒谷,情况也一样,他们自己的谷2天半就能晒干,我的谷5天也晒不干。过去人民公社发生的事,现在又在“土地流转”中重现。.。。。。。。楼主地里的事情,和土地流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吧,你地里的草拔了三次还长,只说明你管理不到位,还说明你不懂得科学种田,建议楼主多走走看看,走的地方多了,看的地方多了,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见解了,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产品安全健康无毒,不再使用化肥,施用的有机肥必须是经过消毒的安全有效的肥料。否则,中国农业讲走进死胡同!现在的土壤被污染了,生产的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检查出来的有毒物质,没有一样是毒素残留超标的。
  @lwr-22 11:29:00  楼主这么好的帖子咱别让它沉了  -----------------------------  谢谢您!
  大量提供早稻,每天可提供150—200吨  地址:南昌进贤前坊镇  电话:陶老板
  该文章很多主张很有新意,不过对错难辨,顶起来,让更多人来讨论
  @走进非洲-22 16:49:00  2004年我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中联村“流转”了500亩地种水稻。我雇农民给地里拔草。可是农民自己自留地里的草拔一次就干净了,我的地里拔三次草还在长。后来发现,原来农民把草根留在地里了。我雇农民晒谷,情况也一样,他们自己的谷2天半就能晒干,我的谷5天也晒不干。过去人民公社发生的事,现在又在“土地流转”中重现。.。。。。。。楼主地里的事情,和土地流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吧,你地里的草拔了三次还长,只......  -----------------------------  你说的对!
  @走进非洲-22 16:49:00  2004年我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中联村“流转”了500亩地种水稻。我雇农民给地里拔草。可是农民自己自留地里的草拔一次就干净了,我的地里拔三次草还在长。后来发现,原来农民把草根留在地里了。我雇农民晒谷,情况也一样,他们自己的谷2天半就能晒干,我的谷5天也晒不干。过去人民公社发生的事,现在又在“土地流转”中重现。.。。。。。。楼主地里的事情,和土地流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吧,你地里的草拔了三次还长,只.....  -----------------------------  希望对农业的出路提供意见!
  农业的出路在哪里呢,改革开放初期人人都知道,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时至今日,有几人知道呢,其实,我认为还是一样,只不过,应该变一下,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只不过,此政策非彼政策,此投入非彼投入,投入的方面要多元化,立体化,投入的手段既要有有太极也要有少林,我说的这些应该大家都明白吧,没办法啊,,要想搞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就要有中国特色的投入,总之,要与时俱进,可不能闷着头只会在自己的小田地里做无用功。我说的这些,其实不应该算农业的出路,应该是想 做农业的人,的出路,
  @小哥2-6-24 19:47:00  该文章很多主张很有新意,不过对错难辨,顶起来,让更多人来讨论  -----------------------------  谢谢!
  顶起来!!发表意见,不分先后
  长见识了
  @zhoulingfang2012 52楼   大家对这个新闻怎么没有讨论啊?是个小事情吗?  ---------------------------  不是小事情,而是司空见惯,而且农民无话语权,无应对策略。以前有说法: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其实农民造反也是这样,冷兵器时代还可能成功,不过是换一个皇帝,现在农民造反是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换一个皇帝的任务都不能完成,所以会被无休止的剥夺。我前面都已经提到了,所谓新农村建设就是夺取农民手中的土地,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这是d的一贯风格。  20多年前,我曾经跟我父亲探讨过:中国农民这么多,要是全国农民都不干活,都不生产粮食,那城里人就要饿死了,这个社会就乱套了。父亲回答我说:农民三天不干活就没饭吃,而城市里面的粮食可能维持一年甚至很多年,有罢工,有罢课,有罢市,从来没有永远也不会罢农。当然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已经成功地击垮了中国大豆产业,估计下来应该是棉花产业,因为城里不仅有存粮,还有更多的进口农产品,农民十年不生产业不会有任何问题。只不过价格涨而已,不会饿死。
  不错,,慢慢品味
  越了解越悲观
  台湾农业发展史
  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与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60年代末期后,农业“功成身退”,逐步进入停滞期,成为三大产业中最小的部门,在整体经济中已处于相当次要的地位。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台湾农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过程
  战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四个阶段,也反映了台湾农业的兴衰史。
  年,是台湾农业的恢复阶段。农业在日据时代曾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20-30年代,在日本所谓“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政策下,出现了台湾农业发展的一段“黄金时代”,也形成了以稻米和甘蔗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形态。1951年,台湾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稻米产量达到148.5万吨,甘蔗产量为202.2万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3%,农业劳动生产力年增长率约为6.3%,每年土地生产力约增长9.2%。
  年,台湾农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被称为台湾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53年开始,台湾当局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带动农业”的经济发展战略。1953年1月,台湾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期间,台湾连续实施了四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其中,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农业资源,增加农业生产,拓展农产品外销,向工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料。在增加粮食生产方面,台湾还采取了“肥料换谷”(以化肥配销交换稻谷)、“田赋征实”(以粮食实物上缴农业税)、“随赋收购”(以较市价为低的官定价格,按田赋赋额另外再加征部分稻米)等方式掌握粮源,维持低廉米价。这一期间,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农业生产产值从1953年的103.9亿新台币增至1968年的488.8亿新台币,增长3.7倍;最重要谷物稻米产量从164.2万吨增到251.8万吨;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5.5%,土地生产力年平均增长4.6%。农业发展不仅保证了粮食的充分供应,维持较低的物价,而且农业部分剩余资金、农产品外销取得的外汇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工商业,支撑了非农业部门的迅速发展。
  1969年是台湾农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此后农业逐渐进入停滞阶段。60年代中期,台湾经济结构开始转型,逐渐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转变,农业开始走向衰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入城市与工商业。农业就业人口比例不仅继续下降(1969年第一次降至40%以下),而且农村劳动力的绝对数也于1970年开始下降,耕地废耕现象日趋明显,土地利用走向粗放经营,农作物复种指数下降,传统出口农产品因工资成本上涨逐渐失去海外市场。农业生产于1969年出现50年代中期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农业发展进入停滞阶段。农村专业农户减少,专业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比例从1970年的30.2%降为1980年的8.9%;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下降,农家所得来自农业净收入的比重从48.7%降至26.4%;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4.1%,其中有3年为负增长。
  自60年代末农业进入停滞阶段后,台湾当局对农业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注重农业生产与增加粮食自给转为农业、农村与农民生活的全面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但未改变农业与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80年代起,台湾当局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重要政策措施包括:1980年修正公布《农业发展条例》;1982年公布“第二阶段农业改革方案”与“第三期提高农民所得,加强农村建设方案”,召开第一次“农业会议”;1983年提出“培养农业八万大军”口号;1984年制订“加速基层建设,增进农民福利方案”,提出发展“精致农业”构想,并实行“稻田转作六年计划方案”;1985年提出“加速农业升级重要措施,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1988年召开第二次“农业会议”;1990年更提出“农业零成长”口号及制订“农业综合调整方案”等。这些方案与措施都是将农业从“量”的发展转向“质”的提高。
  然而,8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虽迅速下降,但农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1980年到1998年间,台湾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其中有7年为负增长。2000年,农业生产更大幅衰退16%。但农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专业农户比例上升。在耕种农户中,专业农户比例从1980年的9%回升至1990年的12%,1999年达到15.6%;在非耕种农户中,专业农户比例从7.4%上升为%;农民收入中,农业净收入所占比重也开始回升,从1980年的29.6%上升为1990年的35.2%。
  总体观察,台湾农业曾经有过相当成功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贡献甚大。80年代以后,台湾农业发展则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与困难,尽管台湾当局采取许多措施进行改善,但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老化,农地闲置严重,农业经营日趋粗放。依2000年的最新普查,农业就业人口中,超过50岁的占70%以上,主要负责人的平均年龄达58岁。二是农场面积零碎狭小,阻碍现代化农业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平均每户耕地面积为1.1公顷,每人耕地面积为0.2公顷。这样的农场结构严重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行与生产力的提高,大型农业机械使用率偏低。三是粮食生产结构失调,稻米过剩,杂粮生产不足,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四是农田污染严重。据调查,台湾土壤污染以铜、镍、锌、锰、砷等较为严重。另外,养殖渔业的发展,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海水倒灌,土壤碱化等。五是农业面临贸易自由化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开放的冲击。
  面对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农业发展的困局,台湾当局大幅调整农业政策,改变过去重视“量”的增加,而转向“质”的提升,将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试图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一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1984年,台湾就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口号,即发展以“经营方式的细腻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以及产品品质的高级化”为特征的农业生产。1990年,台湾提出“农业零成长”口号,农业发展重点转向发展新的优良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如开发与推广优质米,开发多产期与高价值水果等。二是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化、自动化与科技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升级。三是发展森林、海洋游乐与休闲农业。四是培养核心农民,增加农民福利。五是将部分不具竞争力或污染性的农牧业生产移向海外与祖国大陆。
  台湾农业考察报告
    一、台湾农业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约2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万元)。台湾农业年产值近4000亿元,占总GDP的1.5%。农作物以水稻、水果、蔬菜、花卉、茶叶为主。畜牧业中生猪年饲养量1700多万头、牛饲养量16万头、鸡饲养量1亿多万羽,渔业年产量130多万吨。从我们考察的情况看,台湾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都大大超前我市。
  (一)完善的农业保护扶持政策。由于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失去比较优势之后,台湾当局开始实行农业生产和贸易的保护和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一是农产品的价格支持,稻谷保证价格高于成本20%,高梁、玉米、大豆等保证价格是同类产品进口价格的一倍;二是农业生产投入补助,取消农业税,补助农业燃料和动力,提供低息贷款,同时拨款建设水利、农村交通设施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三是直接收入补助,为解决稻米生产过剩问题,政府对改种玉米、高梁和大豆的给予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休耕土地每亩每年补助新台币5000元;四是农产品进入壁垒,尽量限制自己能够生产的农产品进口;五是支持农会组织建设,各级政府每年财政预算都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级农会组织建设和工作运行。台湾当局扶持农业生产,还体现在对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高度重视,这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适应贸易自由化及重视自然生态保护的世界趋势,1991年颁布了“农业综合调整方案”,强调从人力、土地、市场、技术、组织、渔业、福利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农业。
  (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求农产品的多样化和高品质是台湾现代农业的一大特色。为了台湾现代农业的精致化和可持续发展,台湾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视。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二是农产品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四是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五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质量意识较强,考察发现,台湾的农业生产者及其经营者质量意识普遍较强,他们都知道不注重产品质量就会失去市场,就会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因而大多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规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三)健全的农产品运销体系。台湾农产品的运销体系十分发达健全,且运行高效快捷,主要形式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批发市场是最主要的形式,花卉、蔬果、肉品、鱼货等鲜活农产品主要通过批发市场来交易。目前台湾各镇区域均设有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可谓品种齐全、网络健全。台湾当局对农产品的运销组织体系十分支持,在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的同时,从规划、建设、运行、资金、税费等各方面都大力予以鼓励和扶持。
  (四)特色鲜明的区域优势农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区域条件,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
  (五)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是台湾的传统产业,在带动农业发展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台湾共有各类食品企业5800多家,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台湾很多高等院校都设有食品科学院或食品工业系,  (六)强大的农业合作组织。台湾的农业合作组织有三类,一是农会组织,二是农业合作社,三是九十年代初期发展的产销班。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实际上是社区性农民合作组织,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农会,每个农户都可以参加,实际上户户都参加了,一户只能有一个会员代表,外地人或企业也可参加农会,只能算赞助会员无选举权。农会作为社团组织,农民象征性地交一点会费,就成为农会会员。农台湾的农业合作社一般由几百个农户组成,合作社社员仍然是一家一个单位进行生产,只不过在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的运输、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以及一些大型的农业机具的使用方面发挥着作用。
  (七)新兴的休闲农业。台湾的休闲农业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能提供休闲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目前,台湾休闲农业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的休闲农场、居民民宿、旅游胜地等几种类型。按规模大小有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休闲农渔园区等三个等级.
  二、学习考察台湾现代农业的启示
  (一)要更新发展农业的理念。
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多  
  (六)要健全农产品质量体系。  
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三、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及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特别是结合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应当充分发挥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扶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1、美国模式  美国的农业模式是一种规模农业的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代表。
  @Led晶灯尚阳山庄
19:02:00  1、美国模式  美国的农业模式是一种规模农业的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代表。  -----------------------------  中国的方向应该规模农业和精致农业,,东北西北是规模农业,中原和南方是规模农业和精致农业并重。
  改革进入深水区,难,我想应该注意的是,方向要正确,行动要坚决,要从历史和思想教育入手,实事求是。
  总体上不错,有些细节需要推敲
  做传统农业没有出路,上规模需要大量资金和大量人事关系,路在何方?
  单纯一产不赚钱,现代农业在朝着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方向发展,将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另外,农民老年化问题严重,中青年不愿种地,规模化设施农业也是必然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国家鼓励政策较多。
  观点精辟,分析深入,赞同农民组织化,农村城镇化,不赞同农业出路为高端化(观点片面,高端化只是其中之一,中国农业的出路应有多种模式,如下)。  个人心得:1.中国平原、开阔地域适合发展规模化农业,关键点要放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如上文所述我国粮食单产其实处于高位,而价格被管控,开源空间极为狭窄,唯有成本控制空间极大,为节流。诸如加强社会化分工专业性等。  2.中国丘陵、山地等地域适合(甚至是唯一的道路)发展精细化农业,生产上注重因地制宜,强化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自身价值,至少要在高人工投入的成本线上跑;经营上注重组织联合,侧面达到规模效应,打造“三个臭皮匠”效果,联众制衡!  3.中国城镇近郊及周边适宜发展都市、休闲、创意农业等,着重科技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反感“示范”等词汇,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有示范的实践意义!
  @观斗山望远 89楼   观点精辟,分析深入,赞同农民组织化,农村城镇化,不赞同农业出路为高端化(观点片面,高端化只是其中之一,中国农业的出路应有多种模式,如下)。  个人心得:1.中国平原、开阔地域适合发展规模化农业,关键点要放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如上文所述我国粮食单产其实处于高位,而价格被管控,开源空间极为狭窄,唯有成本控制空间极大,为节流。诸如加强社会化分工专业性等。  2.中国丘陵、山地等地域适合(甚......  -----------------------------  谢谢关注,文章为转载,你的意见很好,说的很具体,我的意见和你相近,参见19楼。
  马克.帮顶
  @闲在一隅 44楼   详细看了,发展新城镇与我所想“乡村集市小镇化”异曲同工。  但就转变生产方式而言,我更在意的是,民间自发组织,而非政府组织。  有所启发,谢谢。  -----------------------农协农会这种民间自发组织是ZF最忌讳的,GD就是靠此发家的。在我们国家要由ZF引导建立才有可能。但由ZF建立的你信吗?
  @闲在一隅 44楼   详细看了,发展新城镇与我所想“乡村集市小镇化”异曲同工。  但就转变生产方式而言,我更在意的是,民间自发组织,而非政府组织。  有所启发,谢谢。  -----------------------农协农会这种民间自发组织是ZF最忌讳的,GD就是靠此发家的。在我们国家要由ZF引导建立才有可能。但由ZF建立的你信吗?
  说说我这里的情况:  我也听父母说过,要在城里集中盖楼,把我们这里的农民都要赶到那里去.   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虽然房子是免费给, 农村的田没有动, 但是我们去了城市以后就要失业了.现在农民年纪都很大了. 还能找到工作吗?  还有平时生活费也不少, 在农村你是基本不用买菜的.园子里有什么吃什么. 而且很少污染.   更重要的是现在小城市的卫生环境太差,有的还不如农村干净. 到处都是垃圾堆而却很臭. 在农村起码人少,现在也没有人养猪啊.牛啊 等,小鸡,小鸭是没有太多臭的.  反正不愿意去的理由一大堆, 所以当地政府喊了几年口号就不了了之了.   我觉的出什么政策都要先问以下农民, 农民本身不愿意你非要给他好处.我是不理解.   除非真的有一个农民能当上国家主席, 我保证中国的农村政策才是正确的政策.   现在农村问题确实不少, 可是没有人说, 说的都比唱的好听.   我所在的村子通往镇的道路还保留着我小时候或者解放前的那个土路. 听说给上面报的是几年前早就修好了. 实际就是没有修, 钱都让干部门分了。   以前我们种水稻用的是60年代人工修起来的水库水. 现在老是缺水.因为水库给个人承包去了养鱼. 现在不交税了所以上面也不来水利建设了.  更糟的是现在承包土地没有人干包3年以上了, 上面政策变化大, 有的时候有合同也没有办法, 前几年我爸爸自己开垦了点荒地50亩,结果赶上承包30年到期. 结果重新分了以后就没有了. 而且从个人承包来的土地也被没收了. 搞的现在没有人敢长期承包了.   结果都是一年一年包, 田里的很多蒲草没有人愿意拔. 用镰刀割以下就完.因为这个蒲草打药是打不住的.   也没有人愿意修去农田的路了. 搞的很多机器进不去. 还得用人工.   所以很赞同楼主的一些观点.   农业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化,现代化的问题.  我绝的到不如来一个简单的市场化, 农民自由买卖土地, 这样就干脆去城市里好好发展. 用手中的钱养老看孙子都可以. 留下来的也好好干.  不要把国家下来的钱用在无谓的政治工程, 养那些贪官了就好了. 那些钱还真不如给农产品涨价实惠.   再说一句,我问了父母: 取消了农业税, 现在水稻价格高了很多. 有没有挣钱.   他们说跟以前一样, 因为国家提高水稻保护价格, 卖化肥农药的,卖种子的,卖麻袋的都一起涨, 所以他们早就不关心什么价格了. 都一样. 可能还不如以前, 以前我家还是镇里第一批万元户呢.
  @yan5811 91楼   马克.帮顶  -----------------------------  谢谢
  @一个人楼   农协农会这种民间自发组织是ZF最忌讳的,GD就是靠此发家的。在我们国家要由ZF引导建立才有可能。但由ZF建立的你信吗?  -----------------------------  需要做的工作太多。
  @敬天敬地敬人 94楼   说说我这里的情况:  我也听父母说过,要在城里集中盖楼,把我们这里的农民都要赶到那里去.  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虽然房子是免费给, 农村的田没有动, 但是我们去了城市以后就要失业了.现在农民年纪都很大了. 还能找到工作吗?  还有平时生活费也不少, 在农村你是基本不用买菜的.园子里有什么吃什么. 而且很少污染.  更重要的是现在小城市的卫生环境太差,有的还不如农村干净. 到处都......  -----------------------------  希望我们有好的出路
  政府干预太多,一年一个政策
  @ouqibao 98楼   政府干预太多,一年一个政策  -----------------------------  期望不折腾,政府能够顺势引导更好,不能引导就给农民更大的空间。
  感觉中华现在没有改革派,只有目前体制派,和想回到文革的红色皇朝派,我们可以期待吗?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农业大学党支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