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属于什么经济地带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情况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情况
(àéè) (1821)8“ ”1958 198419862004615526167.35.8,521,2582188105()10610510651052983310——66.7534.91795698759925200414.8413.28%2.6210.58%6.77 18.31%5.458.79%78855.1%256172356323941113202005193320044%947320042005150400202397,82225350020058006257.5,1573,1255813941150069122502.25710620721245600188264100632.79407206415302000271379991.8102361650112030020052357366102.73.516401646522758135020051326777111056153.8212814513831203000200513136102874%2502.52058102800238012008043402142.381730.08123472221028740498023200568%,17122390560300355910022300,9.7,650,8,2055,1230360720057585786520055007003147012983146262368480611175534912801007011179.6806800091613850878756069550704004502.778.8256719200565034937250002005656250012633""""21515030450106165.03220053001700600020051.75876120006503401065.5300014200548003300800057005945142941501062.329171220053000212530001500200525820%111915%83112002.251320102005254019431100200511427844831062.3,140072005189815321700634183475021.1500620051592112350001543311310922538710002000318005000400030020003200263.8300002110279001060.2823183525211850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制度作用下的大城市近郊产业空间发展——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pdf8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4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制度影响下的大城市近郊产业空间发展――以广州市白云区为 例 姓名:余炜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人文地理学 指导教师:袁奇峰 座机电话号码 制度影响下的大城市近郊产业空间发展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摘要 传统区位理论主要通过研究生产要素、劳动力、交通条件等差异以分析产业
区位,而大城市边缘地区上述要素的差异性不显著,传统区位分析理论在解释某
些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力度不足。而在此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的形式不断引导
产业的发展,以制度的视角分析产业空间形态成为经济地理学的新方向。 目前关于制度与产业空间影响的研究,国外理论与实证结合,而定性的理论
研究为多;国内主要是介绍国外理论,但实证较少。本文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为案
例进行实证研究。作为大城市郊区,白云区既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
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形成了新的产业空间形态。政府在推动
经济发展中也通过制度的因素引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制度对白云区产业与空间发
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文章以新经济地理学中所关注的制度影响为分析主线,在综述并评价国内外
相关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白云区的实证案例进行分析。文章首先介绍制度
背景下白云区产业发展历程及总体特征,梳理白云区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进而
以产业空间作为其研究重点,理清地区空间发展的演变时序.,并采用定量的方法
测度自云区企业数量、就业人口、行业布局及用地分布的空间特征,发现白云区
不同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的集聚与分散形态。结合对企业进行的问卷及访谈调
查,文章对不同制度对企业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会玩》vol.2:2015年广州至少5个淘宝村销售额破亿 3个在白云_网易广州房产频道
《会玩》vol.2:2015年广州至少5个淘宝村销售额破亿 3个在白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出炉,其数据显示,广州淘宝镇22个,超越江浙成全国最多;全国十大淘宝村,广州霸气占五席;白云区成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地之一。受电商利好,淘宝村房租上涨;受电商冲击,商铺形势严峻。
本文由网易房产《会玩》栏目出品。有两件事,一直阻碍着全国人民团结友爱→北方供暖和江浙沪包邮……广州的朋友,是否也曾受到江浙沪包邮的“不平等对待”?其实,广州的活跃网店也超多。前阵子,《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出炉,和广州有关的大概有这么几件事。1.广州有淘宝村38个,全国第6“淘宝村”是什么鬼?有这么几个条件,第一,村落里有很多很多网商(这不是废话么……);第二,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听起来好可观);第三,该村活跃网店数量要达到100家以上,或者是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2009年,中国只有3个淘宝村。不用想也知道都在浙江。2014年,飙升到212个。2015年,780个。江浙一带作为电商的发展根据地,数量自然占上风,浙江以280个淘宝村位居榜首。淘宝联系起了全国各地的商贸活动,广泛分布在17个省市区,其中广东排在第2,共有157个。如果从地级市来看,金华和温州淘宝村数量最多,达56个。广州市38个,名列第6。2.十大淘宝村,广州霸气占五席虽然在淘宝村数量上拼不过江浙沪,但是广州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全国十大淘宝村中,霸气占掉了5个位子。衡量一个淘宝村的发展,要看网店的数量、活跃程度和销售额等等。人比人,比死人。去年,全国780个淘宝村规模差异明显,有的村网店销售额刚刚超过1000万元,有的已达数十亿元。以销售额1亿元为分界点,“亿元淘宝村”超过30个,大部分集中在广州和义乌,因为阿里只公布了前十名排位,也就是说,2015年广州至少有5个淘宝村销售额破亿,其中3个在白云区。该研究说,活跃网店越多,淘宝村网店销售额就越高。2015年活跃网店数最多的全国十大淘宝村中,广州一次过拿下了前4名和第6名。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白云区京溪街道犀牛角村、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白云区太和镇龙归村位居前4。花都区狮岭镇益群村排第6。其中,广州第一大村大源村引起关注,2014年,大源村黄庄片区外来人口突然增长好几倍,原来是各种经营“爆款服装”的网店蹭蹭蹭……“异”军突起。有一种新的经济叫网红经济……莫非做淘宝赚大钱的网红们就藏匿于这些淘宝村?3.广州淘宝镇22个,全国最多淘宝镇又是什么鬼?大概意思是,一个镇级地方,有3个及以上的淘宝村,就成为“淘宝镇”。2014年,全国淘宝镇只有19个。2015年,达到71个。其中,广东22个,浙江20个,江苏11个、福建7个、山东6个、河北5个。2015年,广州市共有5个淘宝镇,分别是白云区人和镇(6个淘宝村)、白云区太和镇(14个淘宝村),番禺南村镇(3个淘宝村),花都区狮岭镇(3个淘宝村),增城区新塘镇(9个淘宝村)。4.首提“淘宝村集群”,白云区入选还有一个概念第一次提,“淘宝村集群”,指10个或以上淘宝村连片发展构成的集群,并且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或超过1亿元。农村做着亿万元级别的生意,你曾经想象过吗?广州白云区坐拥21个淘宝村,入选“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so,白云区是怎么成为淘宝村集群地的?1.有很多的湖北小伙伴互相拉拔打天下2.白云区有物流优势3.租金便宜,服装、化妆品、皮具、鞋业等批发众多淘宝热之后?推动淘宝村房租上涨大量“淘宝者”涌入,房租快速上涨,涨幅几乎都在2~5成。位居十大淘宝村第一位的番禺南村镇里仁洞村就经历了这样的情况,部分房屋月租从1700元涨到2500元,涨幅5成。不少商家选择搬离:做得好的搬到租金更贵,但离拿货地沙河批发市场更近的天河区;成本压力较大的,会选择搬往白云太和镇等租金更便宜的地方,这也是淘宝村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有部分商家做不下去,选择狗带。不过,即使房租快速上涨,还是不少人挤着进“淘宝村”。一位房东称,前一天有房子空出,第二天马上有人搬进去。里仁洞村处于饱和状态,房租完全被需求所推高。所以即便不断有人离开,里仁洞村还是成为了中国第一淘宝村。中心区商铺租金12年来首跌这边受电商利好,淘宝村房租上涨;那边受电商冲击,商铺形势严峻。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受到竞争加剧、受电商影响,实体店生意难做,空置率创下新高,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越秀区三大商圈的首层商铺租金从2002年开始连涨十多年,在2015年首次出现下滑,优质商业首层商铺平均租金轻微回落0.5%至1385元/平方米·月。发展在前,整治在后让商家不得不撤离的,还有淘宝村疯长带来的安全隐患。做淘宝,电脑和网络是必备的,所以淘宝村的天空是酱紫的↓↓↓乱搭网线,导致网速不给力,还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部分商家不得不选择外迁。这也意味着许多淘宝村,未来不得不进行城中村电线、网络、租房、道路的更新改造,否则这一波淘宝热会马上转移阵地。好在,近两年来,京溪街道犀牛角村走在前面,开始重点整治,治理蜘蛛网般的网线,也规范化、优化电商营运环境。于是,京溪街道不仅催生了全国亿元级别淘宝村,电商企业也竞相入驻。有学者称,城中村如“淘宝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好模式,多年以后,这类城市会不会有改善住房或者投资客出现,要看实力,也要看运气。
本文来源:网易房产
作者:李湲
责任编辑:李湲_NO4377
购房直通车
意向楼盘:
姓  名:
手  机:
人  数:
看房日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1顺德 待定
2 1.4-1.6万/㎡
3南沙 价格待定
4荔湾 32000元/平
5番禺 待定
6天河 23000元/㎡
7增城 11000元/㎡
8海珠 32000元/㎡
9增城 8700元/㎡
10荔湾 30000元/㎡
网易房产"三八妇女节"特别策划,带你走进有态度的地产佳人"她"的世界。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广州在未来会跌出一线城市的范围吗?
按投票排序
=========后附多图,手机党慎重=========建议楼主看看
的回答,就会明白广州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可以取代。摘录如下:一线城市,和二线的区别就是:在重要的产业经济领域内,是否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首先看广州,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广州的地位和武汉、沈阳、成都就没有什么分别了。广州最大的优势是:这里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什么?不是上海吗?还真不是。广州有一个外号,“黑人之都”,说的是广州目前生活有30万非洲黑人。这些黑人为什么来广州,而不是去上海?因为广州是中国商品的贸易中心,在这里,他们能够一站式采购到销往亚非拉地区的绝大部分商品。对外:广交会,又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两次,万商云集。对内: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批发集市,衣服鞋袜、五金日杂,无数的商品从沿海的加工厂汇集到这里,然后批发到内陆的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对于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的中国制造来说,广州的中转贸易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经济金融中心;广州,商业贸易中心;深圳,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北上广深位居一线城市的主要竞争力所在。广州VS上海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随着长三角的崛起,上海拥有更广阔的腹地,广东将无可避免的被边缘化。真的是这样吗?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中心,的确是这样。她依靠的主要是以下四根支柱: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上交所,中国最大的物流港口上海港,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以及在这四根支柱之上的一个屋顶: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基地。总的来说,上海的强项在于:金融、工业、高端服务业。广州在这几个领域无疑是逊了一筹的,没有证交所,港口、汽车、钢铁都只是小跟班,外资企业比较大的也只有一个宝洁。那么广州有什么知名的本土企业吗?广州最知名,并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全部集中于房地产行业:恒大地产、保利地产、碧桂园地产、富力地产、雅居乐地产、合景泰富地产、合生创展地产、星河湾地产,他们组成的“华南军团”开创了大盘开发模式,开创了高周转高效率的地产运作模式,是中国房地产业最市场化的地区。(与广州相比,深圳的房地产行业竞争力也很强,万科、中海、招商、金地、华侨城,在业内名声显赫)房地产不但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具有类金融行业的特征,更是现代城市的平台运营者。他们不但建房子,更有物业管理,运营写字楼、shopping mall、酒店、批发市场、零售专卖,提供城市运行的各种专业服务。强大的房地产行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就相当于淘宝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意义一般。淘宝平台的专业服务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电商生态系统,使得每一个淘宝店主虽然并不知名,但是仍然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商品交易。因此,广州并没有什么知名的商业连锁企业,但是数十百万的批发市场档口、高品质的CBD商业区在恒大地产们的运营下,成就了广州的商业贸易中心地位。近十年来,在恒大、富力等地产企业的强力运作下,珠江新城CBD开始成为广州的一张新名片。截止2013年,广州已建成和在建的300米以上摩天大厦数量全国第一,超过了上海。现代化和高效率的中央商业区,将使得广州的商业中心地位更加稳固。广州与上海的关系,在我看来,更像是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的关系,洛杉矶同样没有广阔的平原腹地,但是纽约再繁华,也掩盖不了洛杉矶的光芒。说说自己看到的吧:相反,由于上海北京深圳户籍的限制越来越严,广州的低房价(较其他三个城市),还算OK的交通(较北京),不错的空气质量(较北京上海,不如深圳)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涌入广州,这是我看到的现象,当然,这不是决定一线城市的唯一标准。广州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城市更有潜力,其实从户籍制度可以看出,广州对人才还有容纳量,户籍的收紧是迟早的事,这事会在容纳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候政府会出手。广州地大,之前刚兼并了增城,从化。广州跟北京不同,是以多个分散的商业中心为中心点,即广州将来的市中心不会像北京一样在一个圆心。即,广州是以多圆心为中心向周围反射状辐射的城市,而北京呢,可以合并河北的趋势。。广州发展为什么快,说下几个中心吧:白云区:之前也是荒郊野岭了,后来建立了机场。07年去白云区京溪路附近,神马都没有,08年旁边就建立了太阳城,旁边梅花园神马的,现在虽然不算繁华,但也算是非常不错了,房价都达到2.5W左右。番禺区:番禺最早都不属于广州,后来才合并进去发展,这几年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翻天覆地。1大学城:分内环外环,内环生活区,外环每个学校分一个扇形,大学城最早孤岛一个,现在?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房价2.5W左右,绿化就不说了,杠杠的,路上跑步的,骑车的,绕一个内环跑一圈就是5000M,新天地建起来了、住的、吃的,眼花缭乱啊,能在大学城读书真的挺幸福的,就是偷自行车的能别这么多么·····2长隆:一个游乐场,一个水上乐园,一个野生动物园,绿化各种诱人,附近房价1.6w以上,长隆自己弄了个别墅形式的楼盘反正各种贵,能住附近也是N幸福。3兴南大道那边7号线很快通,地铁连长隆,附近万达广场马上完工。总之番禺区的发展,真的是潜力满满,其中的城中村呢,当然是长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了。。番禺房价现在也1.5W以上了····现在很多有钱人都在番禺买房,然后环城高速开车上班。。南沙区:略偏,听说要建新的机场和商业中心,反正N多人在南沙买房投资(不二首选),发展起来也是迟早的事。萝岗区:现在还是黄沙漫天,但是,未来的科技中心啊你妹····看看规划图都流口水,以后很多企业都会在萝岗区。我老公现在读书就隐隐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去萝岗工作。房价也一万多。再看看深圳的地图:深圳想扩大地盘,除非是想合并惠州或东莞(短时间没可能),不然这种狭长且无法扩展的地形,多多少少会影响发展,首当其冲就是房价贵而引起人才流失的问题。深圳想扩大地盘,除非是想合并惠州或东莞(短时间没可能),不然这种狭长且无法扩展的地形,多多少少会影响发展,首当其冲就是房价贵而引起人才流失的问题。现在有种声音是说,深圳合并惠州东莞成立直辖市。如果真的实现,的确是对深圳发展莫大的促进,分分钟完爆广州的节奏。。但···可行性多高?
首先这就意味着脱离广东省,作为广东省高层,能轻易同意的么...本来广东省拿得出手的城市就不多,而深圳的地位基本也是和省会广州平起平坐····深圳不如北上广的,有两个明显的地方:医疗,教育。就拿和最弱的广州比,深圳的教育质量还不错的,只是好学校不多,竞争大(相信深圳家长能懂),当然别的一线孩子读书问题也是头破血流,而NNNN多年历史的广州,好学校相比更多,北京上海更甚了。至于大学,额···深圳大学VS中山,华南,广外,暨大,南方医科,华农等·····至于北京上海,不提也罢。再说医疗:先上新闻,深圳目前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37家,其中社会办医2155家,千人病床数2.75,千人医生数2.47,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社会办医数量占比虽大,但是三级严重缺乏。深圳现有的三甲医院只有七家,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医院和学科急需壮大。目前还缺少肿瘤、口腔等专科医院,专科体系的发展潜力非常大,社会办医尽管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规模大、能力水平有待于提升。本人就是医生,相对了解这一块。新闻提到的肿瘤:中大的中肿,全国前三没问题,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南方医院肿瘤科,完爆深圳。口腔:中大光华口腔医院···其他科室一样,有点大病深圳人都往广州跑的。。当然,很多方面深圳是完爆广州的,比如IT等行业,但比如我,学医的,肯定不在意深圳IT强不强,电子产品如何好,虽然去趟香港比深圳过去略麻烦,但也是经常可以过去shopping的。医疗教育这种东西,毕竟人之根本,深圳在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广州城中村,是以很多村为多个点的,深圳虽然不像广州,但是,有兴趣可以去关外看看那些打工仔住的地方,对比一下广州城中村,呵呵··
城中村的确问题多,但是没办法的事,解决需要假以时日。最后,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你要明白什么叫“指哪儿,打哪儿”当年邓爷爷来到深土川,小山村啊······邓爷爷曰:“这里看起来还不错,可以发展,么么哒·····”其他人曰:“邓爷爷说得不错,么么哒...”深圳就发展起来了。。当年广州大学城刚建的时候,有栋建筑是大学城的标志建筑,结果胡爷爷一去,看了中大的图书馆,说,这尼玛才是大学城标志啊。。。你懂的,从此中大图书馆就是标志性建筑了。(这个是听说的,不保证真实性)所以国家对广州的重视只要不放低,广州发展就是杠杠的。。对了,插个履历:胡春华:2012—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综上所述,广州跌出一线城市?就酱。。就酱。。非专业人士,纯属个人YY,海涵。不想讨论,评论不开。PS:楼上的回答者为什么很多都在回答:“如果广州跌出一线城市,你怎么想?”···(⊙o⊙)…利益相关:老家非一线城市,在广州上学。不喜欢北京。比起广州,个人其实喜欢深圳关内更多(干净,晚上有海风吹···),只是考虑房价、发展和教育,选择留在广州。===================最后跑题附几张手机里随手拍的照片========================广州老西关:圣心大教堂:圣心大教堂:最后一张:大学城中心湖骑车的照片·····最后一张:大学城中心湖骑车的照片·····你在照景,我在照你。这样的广州,不是一线又如何?
很多人说跌不跌出一线城市是官员的政绩问题,与他们生活没什么关系?这真心有点目光短浅,被温水煮的青蛙的感觉。经济发展不行了,工资低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少了,人少了,店铺少了,房租低了,整体收入低了,哪来的好生活?地理位置和政府政策是一个原因,而这种小市民思想早晚会把广州弄得个尴尬的收场。PS:本人有二分之一的广州血统,有四分之一时间生活,学习,生活在广州,心爱广州,然而越来越为她感到担忧和失望。
要搞清楚这个概念,首先明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这种称谓来自于房地产业,再准确的说,来自于全球最大的代理行设在深圳大陆总部的地产研究中心在十几年前对内地城市综合实力全方位的划分。内地的一线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现在是,以后也是。这评出不是或不单是基于GDP,不是说GDP超过了谁就取代了谁,而是在更多真正代表经济发达的层面,如商业级别、规模、人均、购买力、企业竞争力、生产效率、国际人才等等等等综合数据评出。四大一线象征了中国经济在四个不同领域,无人能及、甚至另外三座城市都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比如北京的政治优势,在现今的制度下是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不及的,天津扮演的角色过去、现在、未来只能承载北京溢出的经济,比如北京要保环境、搞三产,天津、唐山就接工业,他们无法在最高领域上取代北京,以后的路线也只能是配角。又怎么可能成为一线城市呢?其他的很多二线城市,诸如重庆、苏州、武汉,也只是国家二、三级经济区域内的中心,或者一级区域内一线城市之外的分工。苏州、南京都不可能取代上海在国家层面的国际金融地位,只能做工业和次级的补充和扩大边际。而更重点是在于:*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增补: 广州的经济近几年相对深圳衰落不假,但其背靠的珠三角城市群并没有明显的衰落迹象,反而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口,重新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今天的城市群已经高度一体化,同群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与产业协作已经水乳交融,谁也离不开谁,城市竞争也告别了过去的单打独斗而到了组团竞争的时候,所以评比“一线城市群”要比评比“一线城市”更有意义,也更公平。国际上也常用城市群或者都会区来做比较,比如美国东海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东京城市群等。为什么呢?在一个威权体制的国家,政府可以动用权力的手段可以配置出一个大城市,但一定配置不出一个大城市群。北京就是最好的反例,举全国之力配置出一个超级牛逼巨无霸大首都,却至今没配置出一个大北京城市群,还在周边形成一个环京城贫困带。所以,单个城市的排行榜,是可以通过权力配置资源的首发进行作弊,但城市群的排行榜,反映的是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难作弊。(增补的以上这段话来自孙不熟)珠三角是纽约、东京、伦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群,这不是在比GDP,而是软实力、综合实力,珠三角城市群因为港澳的法治独特性其属性在世界上都独此一例,再加上深厚悠远的全球贸易历史积累了超级多的海外财团(当年孙中山就是靠海外华侨财团的资助反了清朝),所以一直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上占据着上游(香港)、中游(广深)、下游(佛山东莞中山等),再加上澳门与珠海做特色补充,是一个城市群完整的经济体。正是因为有广州的家底和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造就了深圳,深圳成为桥梁强大后反过来提升粤港,再加上港澳“一步出境”的特点(非常关键),是珠三角跻身世界前四的无可匹敌的优势。有人要提长三角,说GDP量大,其实这还是了解得不够深的观点,长三与珠三的类型属性是不一样的,长三国企众多、规模量大、腹地广袤,珠三民商发达,港资、粤商、粤裔海外财团深入海洋,控制着内地部分、华南、东南亚、南太平洋的经济上游。长三角代表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珠三角代表了东南亚与世界的贸易,一个是中国级,一个是国际级。在这种层面,就不是比GDP了,比如天津GDP比深圳多了,就超过深圳了?看看深圳企业在中国及全球的投资额,天津企业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谁的实力强?同理;上海GDP超过香港了,就比香港经济实力强了吗?香港仅潮汕商帮在全球控制的资本比上海GDP还多数倍,谁实力强?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意义不大,你觉得香港会在意是不是中国一线城市吗?它是定义一线城市的经济体。广州和深圳是与香港玩全球的贸易,也早就不再关注这个了。-
转智谷趋势研究中心 | 元淦恭 魏如初 程胜涛 郁夕之1经济总量和城区人口位居全国第三的广州市,在反腐风暴中迎来“换帅”。原天津副市长任学锋八月底正式出任广州市委书记。天津和广州的竞争态势一直非常明显。1989年,广州经济总量超越天津,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城”。而近些年来天津经济快速赶超,两大城市之间的总量差距随之缩小。2002年,广州经济总量比天津高出49%,而到2012年,广州经济总量只比天津高出5%。曾经任职天津的任学峰南下主政广州,备受各界关注。在他的任内,他曾任职的天津市GDP总量会不会超越广州?广州会不会因此失去“一线城市”的光环?2广州经济总量被天津、深圳超越很有可能。在广州之后,经济总量第四、第五的城市目前分别是深圳和天津。2013年深圳和天津的GDP总量差距已缩小到130亿元,今明两年深圳和天津可能迎来“黄金交叉”,也就是说由于天津增速快于深圳,天津将超越深圳居于经济总量第四。但另一方面,广州、深圳和天津这三大城市的名义增长速度,大致呈现天津&深圳&广州的基本格局。(注:名义增速是用当年GDP总值和上年的GDP总值相除所得的算术增长率,官方每年公布的实际增速则将当年GDP总值参考物价指标进行了数值调整,名义增速能够最直接地反映经济总量的绝对增加值,本报告使用的名义增速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由上表可见,从2000年到2013年,广州的年均名义增速比深圳和天津分别慢1.1和2.6个百分点,从2010年到2013年,广州的年均名义增速下降比深圳、天津更明显,分别比深圳和天津慢1.9和4.2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普遍降速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期广州、深圳和天津的增速都将出现放缓,但总体增长趋势天津&深圳&广州的格局不会改变。假定从现在起到2022年前后,广州、深圳、天津三市的增长率逐渐从2013年的10%左右的增长率过渡到6%左右,三城市降速比率相等,考虑价格因素,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预计穗、深、津三市从2014年到2022年的经济走势如下。根据上述测算显示,广州GDP总量可能在2018年前后被天津超越,然后在2022年前后被深圳超越。届时,中国五大城市的GDP排位将由现在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变为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广州,广州可能由经济总量“第三城”变为“第五城”。3广州GDP总量在未来几年跌出前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这是否意味着广州的“一线城市”地位不保?“一线城市”广为学界和媒体所采用,但并无一个明确的标准。最接近于“一线城市”的官方概念,是2010年住建部拟定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理论上有成为世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潜质,在国内具有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住建部规划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包括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广州。而民间对“一线城市”的判断与官方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义并不相同。1989年,广州经济总量超越天津,1990年,广东省经济总量超过江苏。这两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广东省和广州市在中国经济棋局上,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战略高地,计划经济时代曾广泛被使用的“京津沪”概念,从此被“京沪穗”所取代(民间也多以“北上广”指称)。与之相应,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深圳由县城人口只有两万多人的小城镇,到九十年代初已成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二线城市。1991年,深圳超越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主要省会城市,1994年超过辽宁省会沈阳,1997年和1999年相继超越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四城”,此后深圳逐渐也被公认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与京沪穗三地合称“京沪穗深”(也称“北上广深”)随着天津未来重回GDP总量前三,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是否会再度改写?曾经盛极一时的“北上广深”概念是否会因此瓦解?4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认为,评价一个城市是不是“一线城市”,关键不仅在于经济总量,更在于这一城市的辐射半径。“一线城市”,本质上是在全国范围内承担政治、经济、科技、金融、贸易、交通等中心职能的特殊城市,服务半径是整个国家,在市场化条件下,对全国的资源和人才具有吸附作用。而“二线城市”,本质上是在一个区域内发挥中心城市职能的城市,对于所在区域之外的地区,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中国,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一线城市”,可以参考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地位和国际知名度经济总量人均GDP和居民收入水平人口金融中心功能交通枢纽功能总部经济和产业辐射力大企业集聚水平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能力生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按照上述原则,对十个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含直辖市)进行了评估,评估共分为政治、主要经济数据、大企业集聚水平、交通枢纽功能、人口集聚和科技创新六大类,一共使用了包括使领馆机构数量、GDP总量、工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价、世界五百强企业数、主要机场客运量、研发经费占比等32个单项数据,测算形成了十大城市综合辐射力榜单,该榜单如下:可以看到,在榜单上的城市得分别处于80—90分、50—60分、40—50分和30—40分四个区间。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注意到,北京、上海两市得分均在80分以上,在所有的细分项都包揽了第一、二位,北京在政治及外交、大企业集聚、科技创新、人口集聚四项居首,上海的主要经济数据和交通枢纽功能(主要由于上海的航运中心地位)更强。京沪是绝对的“一线城市”。除京沪之外,广州、深圳分数在50到60分之间。深圳得分为59.13分,这一分值同北京、上海有很大差距,但明显高于包括广州在内的其他城市,深圳的主要优势在于经济质量效益较好,主要人均经济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在工业、金融等关键行业地位突出,在京沪之外聚集了最多的“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也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属于较典型的“一线城市”。广州得分也在50分以上,虽然比深圳有明显差距,但仍较杭州、重庆、武汉、成都、南京等二线城市的分值高出一半左右,表明其仍具有较强的全国影响力,算得上“一线城市”,但这一地位可能并不巩固。天津46.93分,没有达到50分的门槛。其分数值高于其他几个城市,表明其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全国性影响力,有从区域性中心城市成长为“一线城市”的潜质。分数在40分以下的5个城市,基本上还属于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其中杭州排名最高。在大企业集聚这一单项,杭州分数高于广州和天津,表明杭州在一些细分行业和领域拥有超过广州和天津的话语权。前述榜单表明,广州经济实际上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远远弱于其全国第三的总量排名,不仅和北京、上海差距很大,甚至明显低于同一省内的深圳,属于典型的“大而不强”。广州经济弱在哪?请看智谷趋势(微信号zgtrend)明天发布的《广州“一线城市”地位难保 “北上广”概念面临瓦解(下)》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从政治影响、经济数据、大企业集聚水平、交通枢纽功能、人口集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考察了32个单项指标,编制出“城市辐射力排行榜”,该榜单如下:可以看出广州经济实际上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远远弱于其全国第三的总量排名,不仅和北京、上海差距很大,甚至明显低于同一省内的深圳,属于典型的“大而不强”。广州经济弱在哪?1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不仅要看总量,还要看“单科”。广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当中,只有经济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少数指标较天津、深圳有较明显的优势以外,在工业、金融、高新技术等细分领域基本上都弱于后两者。具体情况,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分述如下:工业中心地位偏弱。在京津分工的背景下,天津是北方地区的工业中心,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已名列全国第二,广州工业发展相对天津已有一定劣势。而在珠三角内部,广州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中心,深圳的通讯、电子、机械乃至汽车工业,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家电等制造业,都相当强势。2013年深圳的工业增加值为5889亿元,比广州高出24%。广州工业不仅规模不如天津、深圳,而且质量效益也比较一般。广深两市都统计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013年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是498.37亿元,而深圳是3370.67亿元,也就是说,广州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占比远低于深圳。在企业经营效益方面,在工业增加值总量比北京市高出近三分之一的条件下,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却只相当于北京市的六分之五。金融中心地位缺失。相较于深圳和天津,广州金融业发展缺乏政策优势和资金基础。2013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1146亿元,低于天津市的1202亿元,更远低于深圳市的2008亿元。从资金面来看,广州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不仅低于北京上海,也比深圳少3000亿元,这表明深圳虽然并没有省会的政治地位,但相较于广州在吸纳资金上仍有优势。天津的存贷款余额明显低于广州,但其金融业增加值高,反映出以金融租赁等新兴金融服务为主的天津金融业已展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概而言之,北京、上海、深圳是全国仅有的三个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分别作为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主要聚集地,是公认的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天津近年来在政策优势和体制创新的双重作用下金融业也有其特色。相较于京沪深津四市,广州金融业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于普通省会城市的水平,2013年广州的金融业增加值只比重庆多100多亿,比成都、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多出约300亿,但却比深圳少800多亿,此间差距非常明显。科技创新水平一般。在本榜单中,广州的科技创新得分排名仅为第七,在东部城市中排位倒数第一,仅高于中西部的武汉、成都和重庆。上图是2012年京沪穗深津五市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经费占GDP的比例)。当年,北京去年的研发经费投入为1031.1亿元,广州为305.1亿元,仅为前者的1/3。广州的研发投入不仅低于京津沪深四市,同样也低于杭州和南京。另一个反映城市科技发展水平的指标,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广州同样表现非常一般。上面的图是2012年全国主要城市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数量,北京、深圳、上海居前三位,都超过10000件,是广州的两倍以上,而杭州、南京两个城市同样高于广州。广州聚集了广东省三分之二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全部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华南地区最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但相较于深圳,由于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占比偏低,科教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远弱于深圳。而放眼全国,广州的科教资源不仅不能同北京、上海相比,实际上在省会城市中优势也不明显。以“两院院士”为例,2013年时南京的“两院院士”有60位,而广州仅有38位。截至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以及深圳市。据悉,西安高新区也进入申报流程,中国将形成“东南西北中”五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格局,而广州并不在其中。既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弱势,加上缺乏国家级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使得广州在科技创新领域,完全属于二流城市水平。2广州对外经济联系的传统优势明显减弱。历史上,广州的繁荣一直与对外贸易相关。1978年,广州的经济总量仅排名全国第八,位列当时的三个直辖市京津沪和重庆、沈阳、长春、哈尔滨之后。当时的广州,GDP只相当于天津的52%,北京的40%,上海的不到六分之一。改革开放之后,广州作为外贸门户的优势地位被激活,开始了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快速赶超。1989年,广州超过天津成为经济总量“第三城”,继而大有挑战京沪之势。1994年,广州GDP总量985亿元,北京GDP总量1145亿元,只相差160亿元,广州GDP总量相当于北京的86%,达到历史上辉煌的顶点,但此后,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从华南局部向华东、华北扩展,虽然广州经济增速仍相对京沪两市略高,但由于京沪两市的基数较大,广州和京沪两市经济总量绝对值的差距逐渐重新拉大。目前,广州的对外经济联系,与京沪深三市很大程度上已不可比。2013年,广州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1188亿美元,不仅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也低于天津市的1285.28亿美元。在利用外资方面,广州颓势更为明显。2013年广州市统计公报中未公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为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使用了2012年数据。从2011年到2012年,广州市实际利用外资数额连续降低,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45.75亿美元,在十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当年上海、天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都超过了150亿元,广州仅为上海、天津的三分之一左右,还不及西部的重庆和成都。广州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反映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外资在华投资重心的转移。由于北京、上海两市在政治、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经济腹地等多方面的优势,除了快速消费品等少数行业外企仍将中国区总部设在广州以外,绝大多数大型跨国企业都已将中国区总部设在京沪甚至其他内陆城市。2000年以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行以及东部投资成本上涨等原因,外商投资向中西部主动转移,广州对内陆城市的领先优势逐渐削弱。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计算,2003年,广州GDP相当于成都的2.2倍,2013年只相当于后者的1.7倍;2006年,广州GDP相当于重庆的1.56倍,2013年只相当于1.22倍;2004年,广州GDP相当于武汉的2.36倍,2013年只是1.7倍。相较于京沪两市,广州没有直辖市的特殊地位,也缺少全国性金融、工业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因而在更大程度上面临中西部城市的挑战。中西部城市和广州差距的缩小,进一步使广州的资源和资金加速被后者分流。重庆、成都两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的高企,已清晰展现了这种外资西进的趋势。广州的辉煌还曾源于“广交会”,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广交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对弱化。近年来,“广交会”成交额连年减少,2012年比上年减少8.09%,2013年比上年减少2.15%。“广交会”成交额在中国外贸中的占比也相应降低。而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更进一步对广州的传统商贸优势发起挑战,据阿里巴巴招股说明书披露,2013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淘宝、天猫与聚划算)的交易总额达到15420亿元,约合2480亿美元。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的分流,也在动摇着广州“千年商都”的地位。3广州经济另一个短板,则是缺少具有影响力和行业领先地位的大企业,在前面的城市辐射力榜单上明显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智谷趋势“十大城市综合辐射力榜”上的“大企业集聚”部分,基于2014年7月《财富》世界五百强和中国五百强数据。(注:《财富》中国五百强只统计上市公司,将香港红筹公司全部计为香港企业,智谷趋势已根据其母公司实际运营总部所在地做了调整)。《财富》五百强榜单反映出,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集聚了中国最多的领军企业,广州、天津虽然经济总量大,但大企业较少。中国的多数顶尖企业是中央企业,这决定了北京在大企业榜上无可挑战的地位,上海则紧随其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北京、上海以央企和大型国企为主。广州上榜的2家,分别是央企南方电网和省属国有企业广汽集团;而上榜的4家深圳企业中,则没有央企,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集团都是较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而华为和正威国际则是纯民营企业。广州大型民营企业的规模弱于深圳,且过度集中在房地产这一单一行业。《财富》将全部“中国500强”企业分为34个分项,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分别集聚了其中20、17、14和10个细分领域,而广州企业只出现在其中8个领域。广州的中国500强企业总数、在细分行业排前10、前20的数量,都比京沪深杭四市少,广州的“中国500强”企业总数甚至只相当于深圳的一半。(由于“中国500强”只统计上市公司,这还没有涵盖华为、华大基因等深圳领先的非上市公司)广州在细分行业排在前10的企业有10家,其中有5家是房地产企业(恒大、保利、碧桂园、富力、雅居乐),反映出广州在房地产业这一细分领域,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但在机械设备、计算机、通讯、金融、甚至贸易等细分领域,广州本地都没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进入“中国500强”。《财富》还公布了40家中国“最赚钱公司”(利润额最高的企业)的名单,在这40家企业中,垄断央企占到相当比例,因此北京独占21家。但在沪、穗、深三市中,广州企业最少。深圳登上“最赚钱公司”榜的有5家,分别分布在房地产(万科)、金融(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平安保险)和互联网(腾讯)三个领域,而广州登上“最赚钱公司”榜的只有恒大和保利地产两家房地产企业,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在金融、IT等领域,广州缺少和深圳企业匹敌的“明星企业”。领军企业是一个城市集聚高端人力资源的支柱,广州在这一领域不仅明显逊于京沪和深圳,而且在领军企业的绝对数量上少于杭州,这是导致广州缺乏全国辐射力的重要原因。当然,天津工业大量依靠央企和外来资本投资,本土的优势企业更加缺乏,天津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总数甚至少于重庆、武汉和南京。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成为制约广州、天津两市发展的瓶颈,因而两地虽然经济总量高企,但难以在同深圳等城市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4工业、金融、外贸、大企业,在每一个领域广州都缺少“王者气象”,这最终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广州对人口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在上述五大城市中,天津的非户籍人口占比是最低的,仅为29%。这从侧面反映出天津对于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最低。但在天津之外,广州的外来人口占比低于京、沪、深三市,表明相对于京沪深,广州对外来务工者的吸引力略弱。证明广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减弱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相对于其他四个城市,广州的人口增长轨迹。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发现,从2000年到2013年间,广州常住人口增加30%(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但长时间居住此地的人口),而京沪深津四市增长都超过4成(北京、上海还是在有严格的户籍管制和人口控制政策的条件下)。除深圳因1990年基数值极低外,北京、上海、天津在2000年以后的人口增长都明显比此前的人口增长要快,但广州在2000年之后人口增长明显放缓。从1990年起的10年,广州人口增加了57.8%,而在2000年之后的十三年,广州人口仅增长30%。同期,武汉、杭州、南京、成都常住人口分别增长27%、28.6%、33.7%和27.2%,广州人口增长速率已同其他主要省会城市差别不大,足见广州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再是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集聚中高端人力资源的“明星城市”,而更接近于普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如果说北京、上海对外来就业者最大的吸引力是当地的资源优势的话,广东最大的吸引力则是由于早期对外开放积累下来的收入优势。长期以来,广州的人均GDP明显领先于全国大多数其他省会城市,但近年来,其他城市对广州的加速追赶已经开始。2006年,广州市人均GDP分别相当于武汉的2.11倍,成都的2.81倍,而到2013年,广州人均GDP仅相当于武汉的1.35倍,成都的1.86倍。人均GDP的优势不再,广州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开始泯然于其他城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的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比上海高23%,比北京高44%,而到2005年起,广州的居民人均收入已低于上海,与北京的差距也大幅缩小,2013年,广州居民人均收入只比北京高4%。2000年,广州居民人均收入比南京高42%,而到2013年仅比后者高5%,2005年广州居民人均收入尚比成都高64%,到2013年只比后者高40%。如果说居民人均收入统计,还包括大量中低收入者的存量的话,招聘网站发布的求职季平均薪酬数据,对不同城市现实收入竞争力的反映更为直观。上图是智联招聘发布的今年春季、夏季求职高峰的十大城市的月均薪酬平均值,广州明显低于京沪深,和重庆、武汉、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同处于元的区间,考虑到物价因素,这一薪酬水平相较于重庆、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基本上已经没有竞争力。5广州相对地位的明显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广州已经面临是否跌出“一线城市”行列的历史关口。任学锋主政广州期间,能否扭转广州经济竞争力的下滑趋势,决定了广州是否仍然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和辐射力。如果广州未能实现经济环境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单靠土地财政和投资拉动,即使勉强保住总量第三的位置,也很难避免整个城市沦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事实上就是“二线城市”)的命运。广州手上还有几张牌可打。第一是“商业牌”,虽然广州的外资外贸颓势明显,但当前的国内商业仍比较繁荣,广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稳居全国第三,如在巩固现有传统商贸优势的基础上拓展周边服务业,并加速推动电子商务的成长,仍有机会维持在商业领域的领先优势。第二是“交通牌”,在全国城市综合辐射力榜单上,广州的交通枢纽功能强大,仅次于京沪,远超过天津、深圳,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港口、航空和铁路枢纽,广州可以制定超越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交通枢纽目标,进而将东南亚地区纳入广州的经济腹地范围,成为中国海洋经济战略的当然门户,如果广州在同中央的博弈中,能像大连争取“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一样,获得“东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资格,这一战略将容易执行。第三是“自贸区牌”,广州要想保持在华南区域中心的地位,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是重要途径。南沙自贸区如果及时获批,可以成为广州主导粤港澳合作的战略支点。与此同时,广州还可以自贸区和既有的南沙新区、广州开发区等平台,力争重拾在吸引外资领域的优势,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天津负责外经贸事务期间的经验,或许对广州外资外贸的重振有所帮助。第四是“特色产业牌”,一个城市要在全国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关键是要在特定的行业有整体性、全局性的影响。目前广州在房地产、快速消费品等领域就有这样的实力。未来如要保持广州“一线城市”的地位,首先要保证广州在既有的优势行业持续领先,同时积极抢占一些新兴产业高地。譬如微信,就可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微信虽然为腾讯所有,但其日常运营仍在广州,如果基于微信这一平台做成网络社交的产业和生态链,广州未来在互联网领域就可能有同杭州、深圳比肩的空间。其次,在具有战略价值的金融等行业,要“另辟蹊径”,选择具有本地特点的发展路径。没有大银行总部,没有证券市场,固然是广州构建金融中心地位的天然短板,但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在金融业新的细分领域可能涌现机会,天津金融对广州的“弯道超车”就是依靠金融租赁行业,在民间金融和新型金融业态中找到突破口,对广州成长为全国性金融中心至关重要。第五是“珠三角一体化牌”。如果仅看广州市,大企业的缺少是不争的事实,但整个广东省的大企业并不弱,除了在深圳以及深圳周边的东莞、惠州两市之外,还有相当部分位于珠江口西岸的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广州如果能够进一步拓展其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半径,可以在珠三角西岸发展进程中与珠三角西岸城市合作共赢。在这一战略中,“广佛同城”是关键一招,相较于南京、武汉、成都等其他省会城市,广州最大的优势是地处珠三角腹心地带,周边城市高度发达,如果“广佛同城”搞得好,可以成为广州成长的新引擎。但目前来看,这一进程的推动不容乐观。跨行政区划的经济、交通合作推进不易,几乎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广州如果能找到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将赢得区域竞争中的新优势。(注:广州、深圳等城市近年来官方渠道在市政领域使用“实际人口”概念,相较常住人口增加了短期流动人口,故数值大于统计部门的人口数据,但由于包含短期流动人口的人口统计数据较难以反映外来者的长期就业和定居意愿,且与其他城市数据不可比较,在本文中未采用)
不会。强者恒强,大者愈大。除非发生不可抗力,例如自然灾害,战乱。此回答也适用于其他城市。
对不起各位,发牢骚跑题了。重新读了一下这篇文章,做出更新。一个不知名的智库,连个正规网址都没有,写出的文章谁信?广州没有像京沪那样所谓的「大型企业」,但在我看来:广州的网易微信UC这些生于草莽的创意公司能真真切切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丝毫不差于中石化中移动;和喝体质奶水说教的CCAV不同,广州的奥飞动漫旗下的喜羊羊、熊出没、铠甲勇士(你还真别吐槽)通过全渠道市场营销实现盈利;一个省会的南方媒体报系能招全国黑白两道咬牙切齿地痛恨,甚至还能采访欧巴马,这不是一线的影响力?中超死气沉沉,恒大却在职业市场化运作中冲出亚洲;真功夫通过市场化包装,把中式快餐做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写这文章的你眼瞎了?广州的生活便利程度,行政高效度和服务意识市场化水平之高不能说全国第一也能说和香港最接近了吧?对于广州五大地产寡头,她们通过地产积累了资金后,也开始涉足汽车、食品、教育、新能源甚至医院等多元化领域,这些低调的市场化转变是这个所谓的「智谷趋势」微信号能看懂的?这背后用意我不想揣测,现任广东都督不出意外会成为下任皇帝,你这篇无署名的文章就是跳出来说「小华,在你的治理下广州掉出一线了,以后让你治理中国还得了?」对吧?,小华当前目标就是巩固广深一线的地基,那问题来了:学挖掘机哪家强?===分割作为广州人,其实真的不在乎「一线」这个名分。有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京沪才是毫无争议的一线城市好不;至于不知何时开始谣传的十几个「新一线城市」,这顶帽子权当是充话费送的吧。作为一个普通的广州市民(同学别吐槽我啦,就是「中产」好吧),只想安静地:一年去一次欧洲、澳洲或美国探探亲戚;一个季度有时间约上车友自驾去清远或者广西透透气;一个月下一次香港买买东西瞎逛逛;一个礼拜和家人随便挑一间馆子搓一顿;一两三天约上好友去球馆出出汗,沿珠江边夜跑;每天能乘坐密集高效清洁的地铁到达广州的大部分地方上班,顺便在7-eleven或者全家买份便当夜宵,晚上能有一张舒适的床,城中村也好,当年丁磊张小龙不也是睡城中村过来的嘛。有这样的生活足矣了,十几年前很多广州人已经过上了,题主是不是看了某篇不知名智库写的文章啊?处处针对广州啊!赶紧让广州沦落到三四线城市吧。记得把「一线」这个名分给天津重庆也来体会体会。
广州最近十年一直在迷茫中度过,作为省府,却随时可能被深圳赶超。迷茫十年,广州,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定位,就是:国际航运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交通,促进航运,航运带动商贸、物流、金融,多么美妙的产业链条。《广州市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中,"南沙"被提及了57次,所附的93个项目也有大半涉及南沙。包括将推进南沙港区三期、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配套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世界级综合性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干线港。作为广州的竞争对手,深圳也来抢现代物流发展怎么办?例如拿深中通道来卡住航道,怎么破?珠江口,现有虎门大桥和港珠澳大桥,深圳又开始计划修建深中通道,幻想卡住广州的脖子,辐射珠三角西岸。其实,这只是个幻想。深圳有三个港口,盐田、赤湾、大铲湾。盐田港,属于香港和记黄埔的一部分,跟深圳没啥关系;赤湾港,属于香港招商局,跟深圳也关系不大。所以,理论上,深圳没有自己的港口。第二,深圳港以出口为主,集装箱为主,缺少散货码头。广州港,是全品类港口,进口、出口、集装箱、散货、特种设备物资、海铁联运,真正的全能型港口。广州港的业务增长率是全球最快的,预计明年就可以赶超深圳港。并且,广州港的资费比深圳和香港便宜太多,地理上位于珠江口中心,一路一带,无人匹敌。未来,中国将进口十万亿美元的物资和产品,广州受益最大。在出口型时代,中国有一大批明星港口,但在未来的进口型时代,它们都不是广州的对手,为什么?答案是:进口后需要内销,而广州是中国的商贸、集散中心,九百个传统批发物流市场,一百五十家电子商务龙头,广州,你是最被低估的城市~现代物流,不是你眼中的X通快递,每天跑上跑下,赚个辛苦钱。现代物流,做的是供应链,一点儿都不辛苦,利润很高,你看看香港人,做国际物流,生活多滋润。迷茫十年,广州,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定位,就是:国际航运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交通,促进航运,航运带动商贸、物流、金融,多么美妙的产业链条。广州港,白云机场,广铁集团,海陆空;南沙新区、花都空港经济区,一南一北,托起整个城市发展的蓝图。广州,未来的空间和层次太大啦~利益相关:广州隔壁的中山人智力中等,就用稳妥的投资方法!普通人的投资 微信:lisiwangwu
再重复一遍 we don't give a fuck…
见题主这么高(昂)大(鸠)上(鸠)的问题,也好进来看下。市井篇:A--建议楼主,问一个这么SB的问题。不如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11:00AM或者选择3:00PM,站立BRT站台任何一条人行天桥(比如石牌或者岗顶),去用你的眼睛见证这个”可能会倒退的一线城市“的车水马龙。B--或者周末去广州火车站打个转!C--或者试下系琶洲展馆外面(广交会期间),天河CBD rush hour 伸手打的士(用打车软件不算啊),看看后面的人会不会抢你车?纪实篇:01 就以人才的汇集力度,广州都是周边省市外出谋生的首选啦。(OK,我无忘记深圳,南粤双雄)02 再看看,2014下半年,广州摩天大楼数超越HK,华南第一(实际使用率不表,呵呵)试问一个后退的城市,建这么多skyscraper ?(总部经济之争输给上海,同时不及HK,这个是事实,目前)03 以前你听过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花都三大日系。现在有无听说过广汽菲亚特啊?意大利佬有毛病?投资一个后退的城市?04 南沙港目前接受法国CMA-CGM新航线(之前都是深圳盐田出海的),马士基也在以南沙为起点,重新整合9条新航线。05 Fedex2006年选择离开菲律宾,选择广州白云机场作为亚太转运中心。还有近期的”九元航空“。(按照题主的问题,可以建议他们到你的城市去投资一下),06 教育方面:中大,华工,暨大,广外,华农etc(额!是不是要搬去你家的城市,华农的事情不如帮广州市政府想下,腾出不少空地哟,亲)至于 一线或者不一线,让没做过的人,自己去享受下咯。后妃争宠么?咸丰年的思维VS现在。系广州,最紧要实在。(以下引用上面一答主的原文)“一年去一次欧洲、澳洲或美国探探亲戚;一个季度有时间约上车友自驾去清远或者广西透透气;一个月下一次香港买买东西瞎逛逛;一个礼拜和家人随便挑一间馆子搓一顿;一两三天约上好友去球馆出出汗,沿珠江边夜跑;” 漏说一个啊,就系有恒大睇!!Last but not Least:做四五线城市也OK,公道在人心。叫声你大哥又如何,实在利益分分钟比你多。我想反问一下题主:如果,广州(广东)不用上交税负给中央,会如何?如果,广州不用负担军费,会如何?
广州城市魅力对我来说是顶级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