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济发展

731苗木网2009年成立-中国苗木行业领导者,、、推广首选平台。网站建设、VIP会员、广告热线:180-
贫困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滞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
  摘 要:文章从分析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入手,探究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提出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应措施。
  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增强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对于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
  一、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由于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过程中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几乎全被“分光”,从而导致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出现“空壳”,拥有农村集体经济的村子寥寥无几,即使是在拥有农村集体经济的村子,其集体经济也是规模不大、效益不佳,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
  2.农村集体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村基层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农村基层组织就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目前,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空缺”,农村基层组织很难拥有“富裕”的资金来为村民办些诸如修建村道、整治河道、修建文化书屋、修建体育设施等实事,也无力发展诸如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和各种救济等多项公益和福利事业,也无力从根本上消除由贫富差距拉大而潜伏着的不稳定因素,不能确保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目前,农村集体发展滞后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严重匮乏,农村集体经济做不强、做不大;二是基层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在政策和金融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持续性;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竞争力不强,人才匮乏,管理、设备、技术严重落后。
  二、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体制障碍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传统集体经济制度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统一到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既丧失了私人财产权,也丧失了独立经营权,在这种政策下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农村集体经济实行承包、租赁、合资等经营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得以扩大,农村集体经济有了质的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落后、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因而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有事无钱办”的尴尬境地,集体经济组织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2.现实原因
  (1)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够。各乡镇往往只强调村干部的带头致富作用而忽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要素匮乏。贫困地区农村几乎所有的村都把土地及生产资料分给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缺少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农民也不愿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集体经济组织中来,生产要素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村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寻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不强。
  4.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探索。在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忽视市场经济规律、产品科技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等现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是束手无策。
  三、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新任务,要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就必须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探索出一条适合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经济成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农村集体经济对推动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大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以联产承包经营为核心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同时,为适应新形势要对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改革,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如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效益,如何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职能和作用,用改革的手段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很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政策环境有待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一是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当地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二是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把乡镇领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三是制定扶持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4.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创新优化经营机制,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结合各村实际,寻求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5.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关键是要选准、培养出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一班人,尤其要选配好“班长”。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班子”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要把那些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要让政治素质好、年轻有文化的,懂经营、会管理、驾驭市场经济本领强的人进入村班子,要把那些既拥护党的领导又有经济头脑的经济能人培养成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
  6.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各级政府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采取有效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二是增加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三是建立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四是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检查力度;五是坚决制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社惟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脱贫攻坚应注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 18:21:07来源:中国报道
  随着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逼近,精准扶贫这一社会系统工程已被看得越来越重、抓得越来越紧,脱贫攻坚已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今,偏远贫困地区大多农业资源利用不足,农产品经济效益差,返贫率较高,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思想文化守旧落后,缺乏农业技术,致富门路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脱贫攻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应注重强基固本,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特别是林果业、养殖业,在农业资源多层次开发利用的基础上,重视农业技术和品种的推广,提高农产品产量,追求经济效益,拓宽增收渠道,引导群众创办各种经营服务合作社,发挥集体组织的职能,从封闭式耕地向开放式生产经营转变,努力形成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注重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动员和凝聚公民个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以股份、联营、合作等经济形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综合均衡投入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四川省雷波县岩脚乡人民政府 杨丹)
责任编辑:杨阳您当前的位置 :
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2:57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作者: 编辑:杨娅
&|&新闻热线:96667&|&
  核心提示
  日,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在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会上,六盘水市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了交流发言,现予摘编刊发。
  六盘水市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和力量,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动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累计达到2.7亿元,最高的村1031万元,最低的村5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形成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实体、户户有门路的增收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资源,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围绕脱贫攻坚,搞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
  2013年,六盘水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占比高达53.8%,集体收入的匮乏,使得基层党组织难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脱贫攻坚受到严重制约。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抢抓脱贫攻坚的新机遇,用足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一是高起点谋划工作目标。市委在深入调研、解剖麻雀的基础上,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快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2014年,市委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一年全部消除“空壳村”、两年全面巩固提升、三年所有村达到10万元以上的“三步走”目标,并制定了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基层基础等9条刚性措施。二是部门联动聚集合力。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机构;财政部门每年预算2500万元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资金保障;发改部门制定专题发展规划,国土、林业等部门抓好村集体资源资产确权颁证,农业、扶贫等部门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考核压实责任。市委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2014年以来,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约谈20人,通报45人次,调整62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明显的乡镇干部,优先提拔重用102人,树立了鲜明导向。
  二、夯实基层基础,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通过下移重心、抓乡促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统筹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补齐村级集体经济“短板”。一是坚持扩权松绑,提升乡镇党委统筹力。针对乡镇权责失衡、活力不足的实际,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采取直接下放、委托下放、间接下放等方式,对建设用地、建筑工程规划许可、个体工商户登记等129项行政许可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并减少4项对乡镇的“一票否决”,扫除阻碍发展的权力制约和政策机制障碍,调动乡镇抓村级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同时,创新“211”工作模式,每个乡镇由2家国有企业党组织联系帮扶,筹集资金1亿元帮助发展主导产业,尽快消除“空壳村”,实现整村推进、整乡提升。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提升资源要素配置力。调整优化组织设置方式,在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149个村集中组建48个联村党委,在产业链上建立880个党支部,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重组、抱团发展,激活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盘县普古乡依托娘娘山农业园区,整合周边8个村组建联村党委,带动1595户、5455人入股合作社,大力发展刺梨、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形成了“联村联产”“联股联心”良好态势,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党员干部服务力。紧紧围绕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2010年开始,连续7年共选派2.1万名机关干部、4635名第一书记驻村,帮助农村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涌现出了7年扎根贵州屋脊、不脱贫不下山的第一书记杨波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行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基层党组织具体帮扶、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带动贫困群众。实行乡镇干部每月集中工作22天、错时休假8天工作制度,建好用好便民利民服务中心,推行延时、错时、预约、上门、订单“五项”服务,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等办法,提高办事效率,方便服务群众。今年3月,省里委托第三方开展乡村干部作风及服务群众满意度抽样调查,六盘水市6个调查项目全部位列全省第一。
  三、聚焦贫困群众,推动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让贫困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一是盘活资源实现共享。由党组织牵头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量化评估,把村集体土地、荒山、水面、房屋和贫困群众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折价入股经营主体,逐步建立面向市场的现代产权制度,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通过股权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大河涨水小河满”。2014年以来,全市1017个村共整合45.28万亩集体土地、24.34万亩“四荒地”、67.65万平方米水域、5.43万平方米房屋入股经营主体,平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5.13万贫困户、16.6万人成为股东,人均年增加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1500元。水城县海坪村将351亩集体荒山入股野玉海景区,村集体按30%股份分红,把其中50%的红利分配给村民,2015年,全村112名贫困群众人均分红961元。二是聚合资金实现共享。我们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把投入农村的财政资金、扶贫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贫困群众持有的股金,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通过股权收益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2014年以来,共整合财政资金4.51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1.21亿元、农民分散资金2.94亿元、社会资金39.4亿元,集中投入经营主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对缺乏资源优势、没有产业支撑的贫困村、贫困户,我们积极探索以村集体为单位,异地购置兴建商铺、停车场、农贸市场等36处,通过物业租赁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帮助64个村、3700户贫困群众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带动实现共享。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猕猴桃、刺梨、人参果等经果林320万亩,建立了614个产业平台,打造了175个农旅产一体化的旅游村寨,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依托各类产业平台,把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贫困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群众满意的说:“种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股份,每天在产业地头务工还有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我们心满意足了!”全市共有29.2万农民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每年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1.2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15元增长到2015年的7522元,带动22.9万贫困群众脱贫。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六盘水全面加强村务监督体系建设,通过设立村民理财小组,选聘民生监督员,完善“四议两公开”“村财乡代管”等制度,规范管理、公开使用集体经济积累,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广泛惠及农民群众。
&&&&&&&&&&
多彩贵州微信二维码
电商云微商城二维码
多彩贵州微博二维码
耕云贵州新闻客户端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贫困地区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云岭先锋网
&内容摘要: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基层党建工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在推进扶贫开发中,要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党建,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扶贫攻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探索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双轮驱动,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扶贫开发的新机制,使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扶贫开发,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昆明是一个集大都市、大农村、大山区、大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会城市,现有东川、禄劝、寻甸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倘甸两区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在贫困的影响下,昆明的一些贫困村存在着村级集体经济落后、基层党组织涣散、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等特点,部分贫困村甚至沦为“空壳村”。在这种情况下,省、市委立足省情、市情和扶开发工作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的要求。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现实需要。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键在基层组织、核心在党员干部,在全市开展扶贫攻坚的非常时期,应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抓紧抓好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三项建设”,为全市扶贫开发打好基础,奠定做好组织保障。一、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对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贫困地区基层的党组织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在贫困地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能否得到落实和推进,关系到贫困地区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矛盾、新问题,这种矛盾和问题在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抓好贫困地区基层党建,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是贫困地区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贫困地区最坚实的组织力量支撑,是党联系贫困地区群众最扎实的纽带。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60多年的执政经验反复证明,党关于扶贫建设开发的理论和主张需要贫困地区党组织和党员广泛深入地宣传解释和模范带头执行;上级组织对扶贫工作的各项部署,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去实施和完成;农民群众生活的改善要靠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来推动落实,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要靠基层的各级党组织来维护。只有抓好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才能进一步促进和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二)抓好贫困地区基层党建,是检验党的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举措。党在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根植于地区社会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与困难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能直接把握困难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也最便于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反过来,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如何?贫困地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得怎样?党员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水平高低,广大困难群众眼里看得最真切,心里掂得最清楚。因此,切实抓好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是检验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直观要求和重要标尺。(三)抓好贫困地区基层党建,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迫切需要。经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已有6.6亿人成功摆脱了贫困,2011年,我国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到2013年,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9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7%下降到8.5%,年,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938元增加到5389元,年均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截至2014年,全国还有14个连片贫困地区、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从昆明情况看,虽然我们在扶贫帮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部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困难还没有完全解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只有紧紧抓住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这个“牛鼻子”,才能把广大困难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以坚不可摧的力量持续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二、昆明在贫困地区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一)贫困地区基层党建的主要举措。昆明发挥党建目标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全市116个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进行梳理,着力整顿了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立了工作台账。坚持常态化组织开展随机调研,着力解决随机调研中查找出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发挥党委领导的“一面旗”作用,推进基层党组织抓持续优化提升,确保每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都有领导挂钩指导。突出管理重点,深化为民服务体系“星级评定”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昆明市提高村组(社区)干部待遇的工作方案》,建立干部保障长效机制。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村(社区)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制定出台《昆明市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的实施意见》、《昆明市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管理办法》等文件,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制度改革工作。深入整治42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健全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长效机制。(二)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及未来计划。昆明市现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20.75万人,扶贫攻坚任务主要集中在东川区、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禄劝县、寻甸县等“两区两县”;2014年底,“两区两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7.23%,贫困人口数量大,扶贫开发成本高。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昆明市计划到2017年底基本解决20.75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到2018年底实现贫困县全面脱贫摘帽,到2019年底实现整体脱贫。昆明坚持党建和扶贫“双推进”,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工作考核,强化业务指导,确保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出村”,坚决打赢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三、昆明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昆明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还有许多亟需破解的突出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昆明贫困地区特有的。抓好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正视其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一)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弱化”。部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从党组织自身看,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在不断削弱,“无人理事”的问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有些村虽然经过整顿提升,但变化不大。从党组织功能定位上看,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功能转换不到位,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工作能力不强。一是习惯于发号施令实施领导。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没有被充分吸纳进基层管理队伍,参与基层建设和管理工作,群众对集体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凭个人经验办事。有的基层领导施政经验丰富,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三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基层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三)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能力不高。贫困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有些基层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上,在党务工作上花的功夫较少,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部分基层干部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学习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存在传达不彻底、“打折扣”的情况。(四)支部成员素质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贫困地区部分党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文化程度低,带头致富的本领较差,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从思想素质看,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开拓意识、创新意识。从能力素质看,有的基层干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和传统经验来开展工作,缺少新思路、新措施。从培养新一代新党员来看,部分基层组织建设严重滞后,有的村甚至存在多年不发展一名新党员的现象。(五)党员普遍年龄老化,结构比例失调。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党员以中老年党员为主,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老年党员的精力有限、身体状况差,不能有效参与村里的事务管理,更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一些老党员思想封闭、观念落后,既不能带头干,也不能做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由于年龄偏大,不少农村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仍然习惯采用老一套方法,有的还属“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不如当地非党群众,基本失去了感召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而有知识、有文化、能够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年轻党员又比较欠缺。(六)党建工作缺乏经济支撑,党组织缺乏活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需要上级政府下拨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在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贫困地区的乡镇往往为确保公共行政性支出,压缩甚至冻结党建办公经费支出,而党建工作经费支出缺乏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办公经费支出预算,制约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昆明贫困地区基层党建问题的原因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和前提。认真剖析昆明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近年来,昆明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弱化的趋势,人们对党组织的热情逐日递减,这固然有现实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追根究底,主要是部分领导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摆正基层党建工作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办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各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缺乏应有的领导与指导水平。(二)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促进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重经济工作轻党建工作,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轻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党政缺少沟通,党建工作缺少行政应有的支持。三是“虚事实做”不力,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与行政工作的“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党建工作经费紧缺,效益不高,工作难度大,不易出政绩,不实惠,吸引力不强,而行政经济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出政绩快,更实惠,有利可图,容易出政绩。因此,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不能相互促进。(三)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不适应。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党员观念和党员结构发生了变化,思想观念也变得更现实。而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大多仍然停留在空喊口号上,继续沿用老一套的说教方式,无法及时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党建工作,这种方式方法难以适应当前的现实情况,解决不了党员干部的具体问题。(四)服务保障机制滞后。当前,虽然昆明的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贫困地区党建工作的相关保障机制未能及时跟上,农村党建经费相对欠缺。从昆明情况看,虽然村干部的相关补贴、待遇已得到全面提高,但贫困地区由于受财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等情况的制约,村干部待遇不高的现状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存在形式主义,农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热情不够。五、新形势下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的对策建议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形势下我市扶贫攻坚的目标和根本。加大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我市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只有牢牢把握农村基层党建与开展扶贫攻坚的新方向,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找准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做好组织引领,使贫困地区的群众致富看“标杆”。以党员便于参与活动、党组织有利于作用发挥为原则,结合区域规模、产业布局、党员人数等特点,采取“支部建在农村产业上、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上”的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引领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打造强弱互助、联户帮带的致富纽带,有效提升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使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主动联系和靠拢党组织,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带动,实现农民群众的共同脱贫致富。(二)支持能人带动,使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有“帮带”。将配强农村基层班子作为加快农村基层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整合优惠政策,在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中,动员选派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本土人才到贫困村挂职或任职,同时鼓励其牵头组建农村基层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技术基地、领办各类经济实体,着力构建新型经营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实现脱贫目标。(三)壮大集体经济,使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得“改善”。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努力挖掘潜力,以地生财,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村庄整治等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利用自身的自然环境、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适应当地特色的农村经济,提升造血功能,加快自身发展。(四)强化服务拓展,使贫困地区的群众办事享“便利”。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好农村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合理配置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农村产业发展合作社、金融机构等资源,积极推进便民超市、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到基层等工作,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新兴市场和先进资源到贫困地区发展,积极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的农村市场,以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五)夯实结对帮扶,使贫困地区的群众真正得“实惠”。将贫困村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转化,选好派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分析掌握致贫原因的方法,做到精准扶贫。同时,在村集体公示栏中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履职承诺和基本信息进行公示,明确工作任务、扶贫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提升基层干部抓扶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杨艳福)&&
责任编辑:严宗强
相关热词搜索:
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