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 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5大发展理念之一吗

&--您现在的位置:&&>>&&>>&&>>&&>>&信息正文
&泽普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发展规划&
& 序&&& 言
&&& 进入新世纪,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十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县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十一五”时期我县将进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十五”时期,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和多种突发性灾害,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出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3亿元,比2000年增长76%,五年平均增长12%,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68元,比2000年增长69%;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高,2005年达到0.99亿元,比2000年增长73%,五年平均增长11.6%。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凸显,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顺利实施了棉纺精梳、水泥厂3号窑、发展塑业、蓝欣油脂等企业技改工程,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并着力引进了一批新的工业企业,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了县域工业整体实力。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0.98亿元,比2000年增长68%,五年平均增长11%。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蓬勃兴起。一、二、三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44:21:35调整到“十五”末的36:23:41。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十五”期间签定招商引资合同35个,到位资金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泽普二小教学楼、加依托格拉克渠防渗改造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比2000年增长4.5倍,五年平均增长40%。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泽”战略,先进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村医疗卫生合作面不断扩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以贯彻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工作取得成效,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殷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五年平均增长12%。“十五”期间,先后获得自治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县、自治区文明县、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县、自治区园林县城等殊荣,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绿化模范县通过公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实施“三步走”战略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工作,作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决定,将新疆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这将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大动力。二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喀什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天津市对口支援等机遇,为我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三是我县具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等三大优势。我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城市基础建设完备,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塔西南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驻扎在县内,初步形成了棉纺、水泥、塑料、粮油加工、电力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优化调整难度大。二是农业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增产难度大,农民增收渠道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龙头带动力,资源转换困难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繁重。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相对较差,招商引资困难大。四是远离终端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五是内需拉动力不强,市场不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不畅,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不利因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和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第一章& 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发展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泽普。——坚持把又快又好的发展作为主题。在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建成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好三次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立足点。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扩大利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规模,努力加快投资增长。——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先导。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先发展面向资源转换的先进技术,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科技的支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大主题”,抓住“三大机遇”,实施“四大战略”,搞好“五大工程”,实现“六大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泽普。 ——突出两大主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加快发展。——抓住三大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央作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喀什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机遇;天津市对口支援的政策机遇。——实施四大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五大工程: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8222”工程、“2318”工程和“695”工程建设。——实现六大突破:在农业产业化上实现突破;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突破;在城镇化上实现突破;在对外开放上实现突破;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实现突破;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实现突破。第二章& 主要发展目标
1、主要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紧紧围绕富民强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启动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8222” 工程建设 、“2318”工程建设、“695”工程建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泽普县“十一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十一五”增长率%&&& 生产总值&万元&&400&000&20.9&&& 财政收入&万元&&&&18.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20.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2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00&00&24.7&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以20%的速度发展,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3万元,均比2006年翻一番,比2000年翻二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8亿元,年均增长20.3%。——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一、二、三产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6:23:41提高到“十一五”末的37:32:31,二产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农业产业化上实现突破。“2318”工程得以实施,农村四大支柱产业效益显现,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增加值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20%以上。——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突破。全面实施“695”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六大产业初见成效,九大名牌打响区内外市场,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增加值达到5个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8.7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1%提高到“十一五”末的22%。&&&&&&&&&&&& 泽普县年一、二、三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单位:%&& ——在城镇化上实现突破。城乡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一城一镇”两个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乡镇建设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城镇人口力争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0%,城乡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全县电话总装机率提高7个百分点。——在对外开放上实现突破。对外开放的渠道和层次不断拓宽,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生产性重大工业项目建成并投产。——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实现突破。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不断扩大,到2010年私营企业总量比2005年翻一番半,个体工商户总量增长26%。——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实现突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改善。到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24.7%。——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城镇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泽普镇达到45%,奎依巴格镇达到32%;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0以内。&——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普九”成果不断巩固,小学、初中入学率进一步提高。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稳步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末来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52亿元,比2000年增长9.6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努力建设一个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安定的泽普。在经济发展上具体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到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0.09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这个阶段要达到经济发展环境明显宽松,科技含量明显增强,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第二步跳跃式发展。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2.3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在这个阶段一产、二产、三产结构逐渐趋于优化,新型工业化初见成效,经济发展呈跳跃态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力争到“十一五”末把泽普建成叶河流域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结构优、经济质量好、经济实力强的县。第三步稳步快进阶段。到2020年,力争实现生产总值52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以上,一产、二产、三产结构逐渐趋于优化合理。把我县建成西部区域经济强县,实现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章&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进经济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遵循“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构建特色经济、实现共同进步”的原则,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按照“三线一城一镇”布局,突出重点,择优扶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资源配置最优化。&&& 一、坚持“一城一镇”两个经济中心1、以奎依巴格镇为中心,依托塔西南石油基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中下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布局,强化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档次,形成以石油天然气中下游产品开发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优势相对集中的石油化工产业集聚区。2、以县城为中心,依托现有传统工业基础和服务业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二产重点加快现有棉业、能源、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三产抓住“六口通八国”的地缘优势,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加快商品流通、物流配送、饮食服务、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二、加快“三条线”建设步伐1、县城—石油基地沿线,包括奎依巴格镇、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园艺场、林场。一产重点发展以红枣、红富士苹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及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刀郎羊、当巴什羊、生猪饲养等为重点的特色畜牧养殖业;三产围绕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石油基地,大力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业。2、315国道沿线,包括波斯卡木乡、依玛乡、古勒巴格乡、赛力乡、依克苏乡。一产以棉花、核桃、开心果种植和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刀郎羊、当巴什羊养殖扩繁、土鸡、乳鸽等特色家禽养殖业为重点;三产以布拉克生态园、古勒巴格大草原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游、农家游等服务业。3、东岸大渠沿线,包括图呼其乡、布依鲁克乡、农场。以发展红枣、核桃、鸭、鹅及水产综合养殖业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建成喀什地区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协调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好三次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建成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围绕“2318”工程,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调优第一产业。到“十一五”末一产增加值达到8.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6倍。 围绕“695”工程,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契机,调强第二产业。到“十一五”末二产增加值达到7.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6倍。围绕发展服务业,调大调活第三产业。到“十一五”末三产增加值达到7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一、二、三产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6:23:41提高到“十一五”末的37:32:31,二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和优化,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第四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力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实现重大突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大力实施“2318”工程,&&&& 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壮大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2318”工程,推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建成20万亩精品果园,每亩果园平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4000元;建成30万亩“千元田”,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人均出栏牲畜4头(只),实现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000元;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提高单产,调优种植业结构。围绕建设30万亩“千元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坚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粮食生产坚持县内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增加粮食作物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十一五”期间粮食正复播面积稳定在21.5万亩,粮食总产由“十五”末的10.8万吨提高到11.6万吨。棉花生产围绕自治区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继续坚持棉花主导产业不动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棉花种植面积,稳定高产田,提高中产田,退出低产田,推进棉花向优势产区集中,不断提高单产和品质,降低成本,发展壮大棉花产业。“十一五”期间棉花面积稳定在17万亩,力争单产由“十五”末的115公斤提高到140公斤以上。同时稳步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小茴香、草莓、山药、豆类等特色作物。到2010年种植业亩均效益提高到1000元以上,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强化管理,加快林果业发展。按照自治区环塔里木盆地建设1200万亩特色林果产品基地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建成20万亩精品果园为重点,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加大特色林果业精品果园建设力度,强化林果业管理,实施并完成全部果树良种嫁接改造工程,不断优化栽培模式,着力推广建园栽植模式;大力发展红枣产业,迅速扩大红枣面积,着力引进和培育优质高产抗病虫的良种,重点发展灰枣、骏枣、壶瓶枣和赞皇枣四大品种,适当发展以沾化冬枣、雪枣为主的晚熟鲜食品种。加快红枣种质资源圃建设、经济林科技示范园建设、无公害林果产品生产认证体系等项目建设。组建林果中介组织,加强对在职技术员和广大林农、果农的系统培训,加大果品采摘后加工、贮藏、洗果、包装、涂蜡、分级等初加工。“十一五”期间新定植红枣10万亩,力争到2010年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由“十五”末20.6万亩上升到30万亩,建成精品果园20万亩, 其中精品红枣园9万亩,精品核桃园8万亩,其它精品果园3万亩; 亩均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经济林良种率由“十五”末的 65.3 %提高到85%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提高到4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的目标。 ——扩大规模,加快畜牧业发展。按照“牲畜品种良种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疫病防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要求,围绕人均出栏4头(只)畜、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的目标,坚持“两大一特”战略,大力发展养牛业,适度发展养羊业,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加快畜群周转,不断推进畜禽良种化、产业化进程,实现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在发展以牛羊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突出特色畜禽品种,加快完善家畜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使用相配套的自繁自育体系,大力实施以生猪、土鸡养殖为主的“短、平、快”项目。全面开展禽病普查、免疫、消毒和检疫工作,健全疫情测报网络和管理体系,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提高家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专业村组建设,扶持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大户。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指导体系,全面普及“良种、良料、良养、科学防疫”于一体化的科学饲养方法,实现畜牧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加快产业化进程。到2010年力争牲畜存栏由“十五”末36.35万头(只)提高到40.25万头(只),出栏由“十五”末30.65万头只提高到39.62万头(只),改良面由“十五”末的80%提高到85%以上,商品率保持在85%以上。——突出特色,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按照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的原则,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开拓市场、提高效益,沿县城至石油基地一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园艺,沿315国道一线大力发展反季节精细蔬菜。到“十一五”末,全县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要扩大到8000亩,露地瓜菜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
第二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紧紧抓住重大农事活动和生产关键性技术措施的落实,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深化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创新现有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方式,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措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储备一批重大技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林果业管理及储藏、农产品加工等技术推广内容,重点抓好高产栽培模式、节水灌溉、化学除草,低产田改造、果树嫁接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治、黄牛冷配、疫病防治等技术推广,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落实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燃油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置各类农机具,加快农机具装备结构调整。加大农机作业市场执法监督力度,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积极推广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免耕机具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在巩固粮、棉种植机械化的同时,以畜牧业、林果业和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拓展农机服务领域,逐步建立与农村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体系,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粮棉高产高效种植机械化技术和机械化饲草料加工等技术,提升全县农机化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推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为目标,坚持“一城一镇”两个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加大乡镇规划和社区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小城镇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做好农村建设规划,加大以水、电、路、村镇为重点的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加大农村防病改水工作力度,确保农村户户都能用上洁净卫生水。在重点抓好依玛乡、依克苏乡撤乡建镇工作的同时,加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市政设施建设,形成市场商业区配套、学校医院文化站一体化、公益设施不断完善的格局,促进小城镇建设。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城镇集聚效应和吸纳劳动力的龙头作用,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扩大劳动力市场的覆盖面,强化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环境,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消除体制和政策性障碍,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负担,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抓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二、三产业。到“十一五”末,非农收入由“十五”末的491万元提高到2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50元,实现以城带乡,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力争在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
第三节& 以工业反哺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园艺场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农场水产养殖基地、良种场制种基地建设,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红枣、核桃、苹果、石榴、杏子、山药等农产品已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认证的基础上,开展绿色、有机产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开展创品牌,扩大知名度活动,利用我县“祖娜尔”、“金湖杨”注册商标,倾力打响“祖娜尔”、“金湖杨”品牌,尽快将我县的红枣、核桃、苹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林果产品打出去。力争到2010年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20万亩。——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扶持壮大常兴棉纺、天山木业、银辉蛋白、崇鑫工贸、果品保鲜、金胡杨酒厂、奎依巴格乡红枣加工厂、颗粒饲料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他们建基地、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辐射力。同时依托我县林果业和畜牧业资源,整合叶提流域资源为我所用,重点扶持引进一批区内外有基础、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百万只家禽深加工项目、万吨核桃系列精深加工项目、万吨红枣系列精深加工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构建产业集群,进一步拉伸农副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泽普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加快组建农村中介组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坚持走好市场联结、科技兴农、龙头带动三条路,培育一批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农业科技的示范点、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农民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组建果品、畜产品、水产品等协会组织,形成政府实行宏观调控,中介组织收购,经纪人开拓市场,农民从事专门生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共同利益体。通过建基地、强龙头、抓流通,引进和扶持外贸企业,充分发挥国内外泽普籍商人的桥梁作用,坚持内联外出,活跃和繁荣商品流通市场,搭建好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全面对接,把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周边国家和区内外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第五章&&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县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十一五”期间,全疆各地将掀起新一轮加快工业发展的新热潮,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我县将面临喀什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化工、棉纺、建材、电力、绿色食品加工和组装加工六大主导产业,创建九大品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总揽全局。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加快现有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做大做强棉纺、电力、建材等行业,使现有企业达产达标,增产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重点抓好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和绿色食品加工,做大工业总量,做强支柱产业;努力突破泽普资源限制,着力引进轻工组装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符合泽普实际的产业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水平,壮大工业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大突破。确保工业增加值以38.7%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
第一节&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发展壮大现有产业
利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棉纺、建材、电力等骨干企业,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做大棉纺产业规模,壮大工业发展实力。依托我县棉花资源优势,紧紧抓住自治区调整优化纺织产业的机遇和喀什地区打造全疆轻纺基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常兴棉纺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十一五”初期完成自动络筒机改造任务和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力争引进区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与新棉集团强强联手,再上6万锭的规模,使棉纱生产能力达到10万锭,并开发100支以内的各种高支、精梳无接纱,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力争总产量达到1万吨。积极扶持银星金谷棉蛋白有限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使棉籽加工量逐步达到6万吨,棉籽蛋白产量达到3万吨,精炼棉籽食用油产量达到1万吨。同时依托现有棉纺基础,充分利用我县棉副产品丰富的优势,打破我县目前只加工棉纱初级产品的限制,向加工精深产品迈进,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技术装备一流的织染、服装加工、棉浆粨及下游粘胶纤维等项目,进一步拉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棉纺优势产业集群。——鼓励支持建材业,延伸工业发展链条。“十一五”期间,在现有建材生产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老企业,按照集团化、基地化要求,扩大重点建材企业经济规模,突出发展高强度特种水泥、装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玻璃。重点扶持雪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引进新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开发大坝水泥、道路水泥和油井水泥等新产品,填补喀什地区特种水泥生产空白,到“十一五”末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发展塑业公司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人员,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在生产原有产品的同时,开发降解地膜,彩色塑料等新产品开拓市场,使生产规模达到4000吨。同时做精天洋塑钢等中小型建材企业,开发美观实用、科技含量高的防水模板等新型板材。大力开发和使用环保型建材预拌混凝土、矿渣微粉、无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等新型建材。着力抓好环保型高性能水性建筑涂料生产、林工一体化中密度纤维板、秸秆板开发等建材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早日与投资商达成落户协议,开辟南疆和中亚、南亚市场。——加大电力建设力度,夯实工业发展基础。电力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县已有两座水电站和一座气然气发电厂,总装机容量只有3万千瓦,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在做大做强原有煤矿、水力发电、天然气发电的同时,按照协调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发展煤电和天然气发电,着力抓好二个水电站、四个变电所及县城配电网设施改造工程。重点扶持达新天然气热电厂并入疆南电力公司主干网,实现满负荷运行,年发电量达到6000万度。同时积极引进气电、火电项目,再建一个总装机容量达40×500千瓦天然气发电厂,并盘活总装机容量6×4000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对热电厂进行再次招商,争取在“十一五”初期建成投产。力争到2010年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7万千瓦以上,努力提高我县的电力装备水平,形成以水电、煤电和气电并存互补的电力格局,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节& 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做大&&&&& 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业
紧紧抓住国家 “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的战略机遇,按照“积极介入中游,加快发展下游”的思路,重点开发石油天然气中、下游产品。在天然气入户工程和天然气发电厂项目已经落户投产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着力协商解决好天然气价格、供应量和供应期等关键性问题,重点抓好20万吨复合肥生产项目和40×500千瓦天然气发电厂项目。继续加大项目的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甲醇、甲醛和聚甲醛等六个石油天然气中下游产品生产项目,争取尽快签约并落户工业园区。同时继续加大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规划、开发力度,聘请专业院所编制开发二甲醚、碳黑等诸多适合我县发展的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项目,逐步拓展石油天然气加工利用领域,最大限度的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提升工业化水平,使泽普石油化工工业更强、更优、更集中。围绕自治区把南疆建设成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的总体布局,整合周边县市农副产品资源,加强与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联合、合作,以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提升现有崇鑫工贸、天山木业、果品保鲜、祖娜尔酒厂、奎依巴格乡红枣加工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扶持崇鑫工贸、天山木业等骨干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使崇鑫工贸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已经过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的百万只家禽精深加工、万吨红枣精深加工、万吨核桃精深加工项目进行招商,使之尽快落户泽普,上马开工,形成特色绿色食品加工经济优势。
第三节& 突破县内资源限制,大力引进组装加工业
结合喀什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战略,紧紧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和天津对口支援泽普的机遇,立足于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源条件,发挥喀什地区口岸优势,敢于突破泽普资源限制,放眼区内外、疆内外、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瞄准中亚、南亚市场,东进西销、东联西出,在做大做强恒通机械、五金厂、摩托车组装厂的基础上,重点引进建设一批农机制造、玻璃球厂、配方饲料、油漆涂料、彩印包装、电动车组装厂、纸箱厂、毛巾针织厂、灯具、电器开关、家电组装、高效凉衣柜、维吾尔制药厂、塑料拖鞋等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成为泽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四节& 实施名牌创建战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按照“以品牌打市场、靠品牌树形象、凭品牌创效益”的思路, 制定并出台名牌产品培育规划,建立品牌奖励基金,加大骨干企业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推荐、协调、申报名牌产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县财政每年从科技三项费用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工业企业技改,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研制新品种;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全面增强企业竞争力,着力打响“雪鹰”水泥、“亚克西”棉纱、“蓝欣”油脂、“恒通”风机、“新发展”塑业、“银辉”棉蛋白、“金山雪”面粉、“祖娜尔”果品、“金湖杨”旅游等九大知名品牌,实现品牌的延伸和扩张,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 的名牌创建格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
第五节&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立足我县独特资源优势和临近口岸多的地缘优势,依托喀什打造中亚南亚经济重心圈战略和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递次转移机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真正把我县建设成为沿海开拓中亚、南亚市场的前沿阵地和中转集散地,不断拓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空间,力争在对外开放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按照“三个有利于”和“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则,大力营造迎商、亲商、惠商、安商的良好投资环境,落实县委、政府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招商引资队伍,主动出击,上门攀亲,推进以商招商、企业招商、载体招商等招商方式,充分利用“乌洽会”、“西洽会”、“喀洽会”、“厦交会”等各种招商平台,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拿最好的项目、最好的资源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和友好县市的经济合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内引外联工作力度,想方设法促成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泽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实现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天然气下游产品开发、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工组装业等重大项目的招商。
第六节& 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紧紧抓住天津对口支援的大好机遇,加快建设以石油天然气中下游产品开发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深精加工和轻工组装业为辅,规划总面积5600亩,总投资约1200万元的工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初期完成石油石化工业园区、组装加工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道路、供电、供气、供水、排水、通讯、绿化等配套建设,争取建成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先进设备和科学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扩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档次,营造园区“气候”,创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齐全的新型工业区,吸引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增强我县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投资者的信心,确保重大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效益高,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全县投资环境最好、吸引外资最多、科技含量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集聚区和我县“工业强县”的主战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第七节& 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着力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降低企业进驻成本。二是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行政服务职能,提供“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三是着力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进一步遏止“三乱”,减轻企业负担,切实维护好企业合法权益,杜绝一切干扰和影响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建设和发展的各种行政干预行为。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为项目建设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四是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要大力推进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强化全社会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第八节 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尽快畅通融资渠道
针对目前企业融资难、自筹资金不足、企业不达产等问题,“十一五”期间,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信用评级考核办法,建立信用建设考核体系,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之间成立互助性担保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由企业之间自主组建会员制互助担保机构,或由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互助担保机构,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吸引更多社会闲散资金,分解企业担保风险,解决企业融资单一、担保资金规模小的问题。
第六章& 积极发展服务业,推进三产迅速崛起
“十一五”期间,要按照“一城一镇三线”的布局,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放宽第三产业市场准入门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大三产结构调整力度,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带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物流、餐饮、文体娱乐、金融保险等传统服务业和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提高为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繁荣、富裕、和谐社会主义新泽普的服务水平。到“十一五”期末三产增加值达到7亿元,发展速度年均保持在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第一节& 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是真正的朝阳产业,要牢固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按照旅游产业化、运作市场化、主体企业化的要求,依托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优势,整合古勒巴格大草原、布拉克生态园等旅游资源,不断挖掘旅游新领域、新景区、新项目,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水利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百姓生活旅游、县城休闲旅游等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的特色旅游,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味,构建新型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开辟县城—古勒巴格大草原—黑水营大战遗址—古勒巴格生态园—图乎其桑水库—农场水产开发区—石油石化区—园艺场—金湖杨—喀群水利枢纽旅游专线。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不同经济成份以不同形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主动与周边旅游圣地对接,加强与中坤集团、各类旅行社、文化团体的合作,积极开展各类推介活动,提高知名度,把泽普旅游尽快融入南疆大旅游网络之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搞好旅游业配套服务,提高旅游业的层次和水平,着力打好“金湖杨”旅游品牌,积极引进生产开发企业,开发与旅游产业配套的旅游纪念品、民族工艺品和民族特色食品,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新突破,使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真正成为喀什旅游黄金线路上的一个亮点,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产业。“十一五”期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旅游宾馆,发展1家旅行社,将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把古勒巴格大草原、布拉克生态园建成省级森林公园。&第二节& 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我县商贸流通业虽然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城乡差距大,商品市场发展规模小、功能弱、市场发育程度低、管理不规范,除棉麻公司被新棉集团整合外,其他主要流通企业如县农资公司、医药公司、民生燃气公司、运输公司等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发展状态,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十一五”时期,商贸流通业要按照“两点一线”的发展布局,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牢固树立“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观念,做好“东联西出”,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天津对口支援机遇,加快流通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加强与天津外贸企业合作,积极推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发展跨行业、跨区域的大型现代化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内扩外引”,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如民生燃气公司、农资公司)利用其市场向其他产业延伸与拓展,推动商业资本和其他产业资本的融合,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线,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不断健全市场体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商品质量监管,以步行街和山陆林市场为中心,发展集商品批发、物流配送、专卖店、连锁点、货仓式商场、百货超市、餐饮等服务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山陆林物流市场建设、奎依巴格镇集贸市场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生猪和家禽定点屠宰厂建设、建材和农资市场建设等项目。
第三节 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大力拓展金融、保险、物流、通讯、信息和法律咨询等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立足喀什联结中亚南亚桥头堡和中转集散地及315国道横穿县城的优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企业在现代物流中的主体优势,着力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企业,鼓励个体、私营运输户组建民营运输企业,加快发展运输物流业,提高客货运输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便捷、畅通、安全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适应城乡居民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完成花园小区等工程的基础上,加快房地产开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力度,积极发展房地产开发信贷和住房消费信贷,促进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发挥房地产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带动装修和装饰、家具、房地产中介、房地产租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结合房地产开发,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吸纳更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第七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将新疆列入区域优化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作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决定。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的投资,努力改善我县农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道路、城乡公共设施等各方面基础条件。同时要抓住喀什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天津市对口支援等有利时机,把对外开放作为动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多元化,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到“十一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7.8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以上,年平均增长20.3%。
第一节&& 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解决瓶颈制约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坚持除害与兴利结合、抗旱与防汛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改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强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调度。加强灌溉、防洪设施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大盐碱地及低产田改造。“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塔河治理一期工程和日协项目,建成叶尔羌河和提孜那甫河永久性防洪坝18处25.6公里,改建防渗渠道143公里,新建高新节水示范区5.2万亩,改造低产田2万亩,改良盐碱湿地2万亩。到2010年水的渠系利用系数提高到55%,防洪压力降到最低限度。
&&&&&&&&& 第二节& 改善交通基础条件
按照“政府补助,乡村自筹,农民投劳,统一实施”的原则,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以实现干线畅通和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为重点,抓住自治区对农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的有利时机,“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全县467公里县乡村道路改造工程,其中县道三级公路5条总长81公里,乡道四级公路55条总长386公里,全县十乡、两镇、四场、136个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柏油化,通油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喀什—和田铁路泽普段和315国道泽普段高等级道路改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主要乡镇客运站的新建与改造,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率先在喀什地区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为全面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泽普打牢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加快县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构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城市载体。“十一五”期间,根据《泽普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一是加快城市道路规划与改造,重点完成东环路、315国道县城段道路改造项目;二是加快集中供热项目进程,优先解决县城集中供热问题,实施热电联产、区域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在满足城市工业和公用建筑用热的同时,注重发展居民用热。三是加快垃圾处理场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大城市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垃圾处置收费政策,促进垃圾的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四是继续完善县城供水、排水系统,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供水、排水改扩建项目,县城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五是建设优美、和谐、舒适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化用地,提高县城绿化覆盖率。到“十一五”末把泽普县城建成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人居环境质量最好的县城,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和最佳人居环境奖。
第四节&&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扶持的原则,以信息技术推广为先导,以信息资源开发为中心,以完善数字化公共通讯网络为基础,加快全县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加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通信保障能力。加快电信邮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逐步实现三网融合和电信通信宽带化、智能化。加快城域网建设,抓好电信“村通工程”,推进普遍服务。全面推进各行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搭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到“十一五”末预计电信光缆总长度将达360公里,新增160公里;固定电话用户1.6万户,增长1.2倍;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增长50%。
第八章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 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政、残疾人事业,实施就业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节& 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公益性事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强化政府促进就业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实施素质就业工程,完善各项就业政策,帮助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劳动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将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做实个人帐户。对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实现100%。二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服务对象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将单一保险方式扩大到以保险为基本制度基础的多种保障方式。鼓励和促进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三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将失业保险扩大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
第二节& 大力发展卫生医疗事业&& 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为重点,初步建立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体系及卫生监督体系。抓住我县已列入自治区、国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步伐,改善各项基础条件。一是“十一五”时期基本完成县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和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落实人员编制,加强符合国家标准的行政村卫生室建设。二是完善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治功能,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应急指挥系统。力争“十一五”时期建成县急救中心,开通急救“120”。三是“十一五”时期在县疾控中心建成检测中心、体检中心及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 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疫情监测系统,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卫生监督延伸到全县所有乡镇,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 95%以上。县乡建立起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提高疫情报告准确性与及时性。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杜绝大的传染病流行,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3‰以下。抓住我县被列入自治区、国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起适应农民群众要求,符合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覆盖全县农村居民。到2010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使广大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抓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到“十一五”末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破伤风基本消除。孕产妇系统保健率达到98%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8%,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五十以下。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到2010年县级医疗机构配置的医生中,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30%以上,护理人员中的大专以上学历者达到25%以上。乡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全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村保健员通过调整充实和学历再教育,全部达到医疗卫生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水平。
第三节&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先进文化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合理配置文化市场资源,加强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监管,净化文化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努力确保每个村每个月有一场电影;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创作更多适合群众口味,能够满足各族群众需求的文艺节目,为我县的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提高全民素质。充分发挥业余体校的作用,积极挖掘体育人才,加大训练力度,发展竞技体育,努力提高竞技水平,争取在自治区、地区的各项竞技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地区、自治区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十一五”时期争创自治区文化体育先进县和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县。加快公共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各项基础条件。一是“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乡镇文化站建设,实现乡乡有合格的文化站,积极推进行政村文化室建设。二是抓住国家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电视普及率,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范围。继续实施“大喇叭”进村工程,“十一五”末“大喇叭”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完成体育场二期改造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
第四节& 大力发展民政、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
以社会化为方向,推进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待安置和社会互助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完善和规范救灾救济制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一座救灾救济物资储备库,满足一般性自然灾害救灾物资的储存。& 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农村特困户救助、扶贫帮困,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合并现有的敬老院,在县城新建一所中心敬老院,逐步使“五保户”集中供养。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县城6个社区建设步伐。按照社区组织、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计生等功能,对社区进行统一规划,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全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各项基础条件。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老龄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养老的良好风尚。完善县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套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设施。认真做好优待安置和“双拥”工作。加强对退役士兵的教育培训,逐步探索以自谋职业为主、政府负责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安置的新路子。发扬“双拥”光荣传统,提高“双拥”工作水平,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十一五”时期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把实施“泽普县妇女发展纲要(年)”与“泽普儿童发展纲要(年)”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到“五纳入”,即:将“两个纲要”实施纳入泽普经济和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同级政府财政算;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政府各部门职责范围。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两个纲要的目标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领导管理网络和政府运作机制,将两个纲要的实施转化为政府的自觉行为,大力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实施两个纲要中的主体作用。把两个纲要各项指标分解到位,任务落实到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确保两个纲要目标的全面实现。积极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康复服务能力,力争到“十一五”末使城镇和农村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80%以上都能得到康复服务。基本普及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到“十一五”末适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加强残疾人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就业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将残疾职工普遍纳入社会保险,扩大自谋职业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面,适当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节& 保障公共安全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以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搞好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严格岗前安全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各单位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主持的安全生产例会,分析、督促、部署和组织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建立全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快生产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力度,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关于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规定,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销售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贯彻执行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全面整治道路交通事故黑点、事故多发路段和安全隐患路段,加强对重点路段的治理,增设警示标志和安全防范设施,提高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力争道路隐患整治率达100%以上。&&&&&&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推进城镇公共基础消防设施建设、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教育等社会化消防工作进程,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加强火灾隐患源头控制。各类建设项目要与公共消防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重要建设项目必须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或投入使用。加大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力度,加强对七大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监控,狠抓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工作,火灾隐患整治率达到100%。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编制完成全县消防规划,加快城市消火栓补建、新建,所有的建筑物必须按消防要求补建、新建消火栓,建成消火栓完好率达到100%并设有醒目标识。60%以上的村庄、80%以上的社区和重要企业要建立义务消防组织,配备水带、消防斧、灭火器等简易消防器材,修建消防水池。新增消防车二辆,消防人员11种基本个人防护装备达到配备标准,消防站装备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内的一级普通消防站建设标准。有效控制火灾总量,减少火灾伤亡,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强化质量建设和治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食品、药品和餐饮等质量安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发挥标准化、计量技术基础作用,加强检测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关注公共环境安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城乡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噪声污染、重大污染事故、重大污染源和农产品生产的监测,加快废物收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和资金支持,力争在“十一五”末建成垃圾处理场。
第六节&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加强党的农村、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保党的生机和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根本保证。二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广泛发扬民主,形成能够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形成能够全面表达、有效平衡、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三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以法治县、以法行政,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强执法队伍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传播和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村)”和“十星级文明户” 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地区级、自治区级、全国级文明单位,争创全国卫生红旗县。
第九章& 实施科教兴泽和人才强县战略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实施科教兴泽战略、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发展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我县各项事业中来,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泽普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第一节& 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实施科教兴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制,尽快形成体系完整、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机会均等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工程,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到2010年,全县小学入学率达99.7%以上,进一步提高初中入学率。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稳步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加大农村扫盲工作力度,“十一五”时期全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职业教育规模扩展工程,“十一五”时期在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独立的职业中学。实施“汉语教学推进工程”,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加快民汉合校步伐。“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民汉合校工作,重点建设好一所民汉合一完全中学。坚持“双语”从幼儿抓起,到2010年,全县所有小学一年级全部实行汉语授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按照集中办学、资源共享的原则,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在保证每个乡一所中学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对全县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学点)进行合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切实抓好中小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注重全员学历和业务培训,到2010年,全县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8%、95%、90%。抓住国家加大投资教育的有利时机,改善办学条件。 “十一五”期间在全县农村新建10个多功能教室、10所乡级中心幼儿园、10个寄宿制学校。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校建立局域网,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兴工,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重,大力推广各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新品种引进、高效种养、农业节水、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科技攻关,积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和装备现代化,加大现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高效节能、清洁生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第二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是关键。必须坚持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培养和选拔各民族优秀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抓紧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用好用活我县现有的4300多名各类人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急缺人才。按照《泽普县专业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把人才的引进与我县实施的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天津对口支援、人才交流会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选拔一批干部异地挂职锻炼、短期培训,大力引进工业、农业、外经贸、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紧缺的实用技术人才。改变目前我县人才总量小、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卫生、教育、农业、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偏少的症状。&&&&&&&&& &
第十章&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立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农业节水灌溉为重点,进一步推广农业高新节水项目,加快塔河项目进程,大幅度降低灌溉定额,使灌溉利用系数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技术,重点加强对能源、原材料的消耗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采用无废、少废、节能、节材、节水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优化资源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合理利用土地,杜绝占用基本农田,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鼓励使用戈壁等非耕地开展各类工程建设。要统筹规划,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归并国有土地和乡村集体土地,向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加大经济发展备用土地的储备。 & 第二节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化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变被动末端治理为主动源头控制,着力抓好重点污染源的达标排放,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提高环境质量。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分类经营、湿地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生态林、公益林、防护林建设,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建立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护堤护岸林和农田林网,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加强城市绿化、部门绿化、城郊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县城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场、排水改扩建、城乡绿化、塔河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天然气入户续建等一批环保工程。到“十一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22%提高到28%,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二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一控双达标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在地区下达的指标以内。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各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加快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强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服务能力,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0之内。
第十一章& 深化体制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改革措施,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第一节&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和投资体制改革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快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合理界定政府职责,强化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维护市场秩序上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和综合执法,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
第二节&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通过近几年坚持“国退民进”的发展思路,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发展政策不公平、投融资不通畅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有关优惠措施,降低门槛,在政策、市场准入和监督管理上一视同仁,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工业项目,在开拓市场、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对外合作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优质、更直接的服务,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费、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在进一步抓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家庭家族式管理模式,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现代高效管理模式转变,实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规模和效益上实现重大突破。到2010年私营企业总量比“十五”末翻一番半,个体工商户总量增长26%。
第三节& 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共财政体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事权,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全面深化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和政府采购改革。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实施和规范“乡财县管乡用”、“村财乡管村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抓紧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探索发展农业保险。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重组和改造,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为我县企业服务的功能,建立健全为企业服务的担保体系。积极支持地方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发展,支持政策性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开拓金融业务,积极引导金融系统加大对泽普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为金融业在我县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努力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以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为重点,进一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发挥价格机制对稀缺资源开发和使用的调节作用,完善土地、水、电、气、采暖、服务业等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完善价格管理政策,加强价格监测预测。大力培育和规范产权、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行为。
第四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各项政策,深化农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制度,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落实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燃油补贴政策;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实行“两免一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率。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强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逐步解决和改善农村基层基础条件。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
第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十一五”规划能否顺利实现,核心在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重点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十一五”时期各项目标的顺利实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泽普经济跨越式、超常规的大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力解决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自我感觉良好”、“小富即安”、“蛇行鸭步”等思想状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育一批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干部队伍,重点引进一批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一节& 建立统筹协调的规划体系&&& 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为规划实施搭建制度平台。围绕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等,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任务和目标,以及可操作的实施措施。要确保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健全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为支撑,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
第二节& 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 增强规划的民主性、科学性、透明度。广泛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面向群众,宣传《规划纲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使全县各族群众了解《规划纲要》,关心《规划纲要》,使规划目标转化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为,积极为《规划纲要》的实施献言建策,真正在全县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纲要》的良好氛围,为《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节& 建立健全规划监督、评估机制
《规划纲要》是“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及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要完善规划的实施监督机制,在县委领导下,县人大监督下,县人民政府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集中全县财力、人力、物力,实现规划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县人民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时,要分年度落实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根据规划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各乡镇场在经济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贯彻好规划的精神。&&&&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预期目标,对于进一步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县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为全面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目标,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泽普而努力奋斗。
中共泽普县委员会 泽普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Copyright & &&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一五规划纲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