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三2015银行业利润下滑为什么大幅下滑

惠普中国区董事长入主子公司华三引发近3千人罢工_公司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惠普中国区董事长入主子公司华三引发近3千人罢工
文章导读:
无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三”)这场罢工的结果如何,都将写入中国IT界发展的历史。
子公司3000人抗议惠普&出卖公司&
【特别报道】惠普:一次人事调整引发的罢工风波
地方官员称:不是&劳&与&资&矛盾,而是&知&与&资&对立
《中国经济周刊》 见习记者 王博|北京报道
无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三&)这场罢工的结果如何,都将写入中国IT界发展的历史。
在全球通信领域,华三(H3C)无疑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企业,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公司成立仅12年,却拥有让全球顶级网络设备厂商思科都头疼不已的实力。因此,2015年新年伊始,由华三员工发起的这场罢工,让业界哗然,始料不及。
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市场与国际环境的几经变迁,外资控股的本土企业已经与老东家度过最后的蜜月期,而由资本、文化、管理引发的矛盾在这时便也更加刺眼。
一条任命引发的集体罢工
1月17日(周六),惠普公司内部发布了一条任命,是关于其全资子公司华三的管理层安排:惠普中国区董事长毛渝南兼任华三董事长,全面负责公司业务,原华三董事长Matt Greenly将担任副董事长。
据惠普内部人士反映,任命非常简单,以邮件形式发给惠普员工及华三部分高层,华三的普通员工并不知情。
&我是1月19日(周一)在网上看新闻才知道公司的新任命,很惊讶,也很气愤。&一位在华三北京分公司工作并参与罢工的老员工李飞(化名)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1月19日,有杭州本地记者接到华三员工的微信,&你快来看看,现在闹大了&。此时,华三近3000名员工开始在杭州总部和北京分公司进行抗议,并喊出&毛渝南不走不复工&的口号,并集体起草了《致全体员工的信》。
华三员工提出了四条集体诉求:不接受毛渝南在华三担任任何职务及插手华三业务,保持华三独立运营,保持现有管理团队稳定;立即召开员工代表大会,启动劳资谈判;明确员工利益,实现全员持股;在劳资双方没有达成书面协议之前保持继续罢工的权利。
据媒体报道,一天后,也就是1月20日,惠普总部给出了简短的回复:不会撤销对毛渝南的任命,批准全员长期激励计划。但这样的回复未能安抚激动的员工。
1月21日,华三市场部总裁王巍以华三老兵的身份在杭州罢工现场发表了公开演讲,提出:第一,争取员工福利与权益,员工要有重大事件的知情权、建议权,甚至是否决权,没有这些员工权益,华三没有未来;第二,毛渝南走人,&虽然毛先生是个特别有能力的人,但再优秀的胸外科医生也不合适做脑外科手术,会死人的!&第三,华三是一家特别的企业,外资但绝非外企文化,善良但绝不软弱,负责任但绝不唯命是从。
1月23日,惠普HR发布辞退王巍的通知。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华三位于北京的办公室,一下电梯就可以看到办公室前台上贴着&十年青春这里撒,华三就是我的家&、&今天代表我自己,你我一起来争取&等标语。
&以前我们以为华三是我们自己的,现在看到惠普的态度,才知道华三不是我们的。&李飞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们昨天已经通过选举投票组成了38人的员工代表大会,这38人来自华三的研发、市场等各个部门,将代表员工和惠普进行谈判。我们不会接受辞退王巍。&
惠普的如意算盘:把华三变成&中资控股&
一条任命状何以引发如此轩然大波!这要从华三的背景说起。
华三英文名H3C,来自华为与3Com的缩写,这曾是一家华为与3Com成立的合资公司。2006年底,华为将华三49.5%的股权出售给3Com。2008年4月,64岁的毛渝南被任命为3Com的CEO。2010年4月,惠普宣布以27亿美元完成对3Com的总体收购。据悉,在惠普公司对3Com进行收购时,毛渝南为惠普的整体业务提供战略咨询,并在之后担任惠普高级顾问。
毛渝南有&台湾电信教父&的美誉,在加入3Com之前先后在亚洲和美国担任过阿尔卡特和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的管理职位。
《致全体员工的信》称:&2010年公司股权变化时,毛渝南作为当时华三的董事长,攫取了2650万美元的巨大利益,员工一无所获。2015年毛渝南又回来了,准备再搞一把,我们能接受吗?&
王鹏(化名)是华三市场部的一名销售人员,已经在华三工作了5年,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毛渝南擅长的是资本运作,根本不懂管理,他都70岁的人了,3Com时卖了一次华三,现在,华三又要出卖,他就再回来,帮着惠普把我们再卖一次。&
据外媒报道,惠普一直在物色中国国内的买家,希望出售华三的大部分股权。
惠普收购华三后,将服务器、存储、安全等产品打包融入华三的网络产品体系为其海外销售铺平了道路。华三借助惠普的国际渠道迅速拓展海外市场,成长为仅次于思科的网络设备商。据Gartner统计,2009年之后,惠普连续多个季度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排名第二,以收入统计,其市场份额超过8%,接近第三名Juniper的3倍。
现在,惠普选择出售华三部分股权也是应势而为。自2013年轰动全球的斯诺登事件爆发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2014年初,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2014年,在工信部组织的各项与科技企业的沟通座谈会中,都把实现&信息安全产品国产化&作为首要议题。而在企业层面,由阿里巴巴发起的去IOE化(针对外国IT设备,特别是美国产品的&严打&,减少甚至不再购买IBM、ORACLE、EMC等企业的产品)也愈演愈烈。这些都让华三这家位于本土的外资企业倍觉尴尬。
在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安德烈&金德尼斯看来,现在网络设备行业正在上演重大转型,各大企业都在重新专注核心业务。而对于分拆后的惠普来说,中国的H3C可能有些难于管理。此外,惠普在亚太地区的营收也在降低。&如果惠普能够在中国找到H3C的卖家,就可以既卸下运营的责任,并依然不影响其获得部分利益。&
&我们当然希望华三有国资背景,这样对未来的市场拓展与研发合作都有益。其实,华三的人才、税收、知识产权、产品,全部在中国,只要有一个中资控股的身份,我们就不再被动。&王鹏说。
这是双方共赢的好事,可是为何会遭遇罢工呢?
惠普或许没有想到,一次正常的人事调整,竟引起如此强烈的抵触。
华三员工:担心大裁员;&华三的成功源于华三的团结与自己做主&
据媒体报道,惠普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计划把已经岌岌可危的服务器业务与华三的业务打包一起出卖,并只转让51%的股权给几个买家,估值约为50亿美元。这样一来,惠普不仅可以继续作为大股东掌控华三,还可以解决已经日落西山的服务器业务。
&华三是优质资产,而惠普的服务器业务却不是,多了服务器业务不是单单多一条产品线的问题,我们的市场、研发、渠道都得做出调整,甚至会带来裁员。&王鹏说。
&华三这么多年被卖来卖去,还能保持持续良好的增长势头,根本原因就是大家都比较稳定,无论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领导稳定了兄弟才会去拼。&李飞说,&如果从CEO到董事长都换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毛渝南肯定要把自己的心腹团队安排到华三进行深度整合,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市场部门。到时惠普只要把服务器、网络设备打包一起卖就好,根本没有必要留下两条业务线的销售人员。从惠普以前收购EDS的经历来看,长此以往华三没好结果。&
2008年惠普进行了对著名IT公司EDS的收购,随即宣布深度整合计划,对该公司裁员2.7万名员工,不过到目前为止,惠普已经将其计划裁员数量扩大了近一倍,即计划裁员的人数扩大至4.5万人到5万人。
资料显示,2003年华三成立时有1000人,12年过去了,这批老人还有超过700人在公司。&虽然数次易主,但我们一直独立运营,人员都非常稳定,这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华三老员工李飞说。
从公司成立时营收几亿元,到现在的近100亿元的营收,华三的员工把这10多年的迅猛增长归功于&华三的团结与自己做主&。
据华三有关部门的员工透露,仅2013年华三的净利润就达6亿美元,&2014年的更多&。而据惠普发布的2013年财报显示,惠普全球2013年全年净利润为51亿美元。
&现在有一个简单的对比,华三员工人数是惠普的1/70,贡献的利润是1/7。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惠普对华三的投入还在不断减少。&王鹏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惠普在收购华三前曾答应过5年内管理层不变,开始于2009年底的收购,现在已满5年,惠普开始动作。
&我们原班领导在的时候要得到股权或者激励都很困难,一旦进行中资收购或毛渝南的亲信团队把原班人马替换后,再想谈员工权益、福利会更加复杂。&李飞说。
惠普中国区董事长毛渝南
浙江官员:&惠普或许在某些方面还是犯了错&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1月26日,惠普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发了一封内部邮件,对华三的最高管理层进行了调整。
惠普相关负责人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这封邮件显示,1月23日,梅格&惠特曼与华三总裁兼CEO吴敬传&就华三最近发生的事件以及惠普在中国及全球网络长远的机会进行了讨论&。根据双方的讨论结果,即日起,吴敬传任华三副董事长、以及梅格&惠特曼个人的中国和全球网络战略顾问;华三首席运营官曹向英任华三CEO。
&华三元老吴敬传位列华三公司的副董事长,说明她将代表华三的员工在惠普董事会中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决策权。&惠普中国内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此外,惠特曼还表示将向华三员工提供长期金融奖励措施。惠普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己还没有看到金融奖励措施的相关细节。
&我们不是要把公司搞垮,而是希望华三好。目前的结果双方都可以接受。但是,我们最担心的还是参与这次罢工的人员的未来,尤其是我们的员工代表。&李飞说,&对于王巍的罢免,我们员工代表是不会同意的,我们已经向杭州市滨江区有关部门提起诉讼,作为员工代表不能因为这种原因被拿掉。&
关于这次罢工,网上有很多猜测认为:惠普动了华三高层的利益,所以以市场部为首的华三高层拿员工当&枪&使,以维权的名义与惠普抗争。&我们不否认,即便如此,这场罢工也体现了员工的真实诉求。&李飞说。
1月22日,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发表博文称:华三风波的真正对立面,并非&劳&与&资&,而是&知&与&资&。劳资矛盾往往因绝大多数&沉默的声音&而波澜不惊,知识、&知本&却有普通劳动者无法比拟的分量,知资冲突的剧烈程度将远远大于劳资。
&我并不了解华三风波的内情,也不会简单地支持哪一方。惠普对全资子公司华三调整董事长,本有着天经地义的权力&&惠普没有错,在法理上没有太多可谴责的。但需要思考的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调整竟引起如此强烈的抵触,这又充分表明它的不正常。从操作的角度讲,惠普或许在某些方面还是犯了错。&陈广胜说。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正正3,120&人围观
编者按:此前,华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华三员工一度进行抗议试图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但是伴随着毛渝南的入驻,华三或将迎来新一轮裁员。作为能够被思科放在眼里的竞争对手,华三的内乱不仅仅影响了华三企业内部,甚至打破了市场平衡,撼动了企业网市场。
华三事件已过去多日,然而业界对华三的关注依旧不减。之所以华三的变动能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华三是唯一能在中国这个区域市场上“打败”思科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网的市场份额上,华三已经超过了思科。
当下早已经是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整个产业界都在关注ICT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大规模推进。事实上,中国的ICT市场未来空间巨大,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全球企业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0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的是,消费者业务2700亿美元,运营商业务1500亿美元。
华为:进军企业网业务赶超思科
华为2008年决定进军企业业务,任正非2010年曾要求:“在云平台上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我们要追赶谷歌。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随后,华为围绕企业业务重点进行了多方位布局。
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披露,其2014年销售收入预计为2870亿-2890亿元,同比增长20%;主营业务利润约为339亿-34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与上一年持平,均为12%。
2014年华为三大业务均保持增长。受益于全球移动宽带(MBB)基础网建设起步、3G投资持续稳步上升和4G投资快速发展,华为企业业务收入较上一年增长约27%,服务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并与SAP、Accenture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进行联合创新。该公司在全球已为客户建设了480多个数据中心,包括160多个云数据中心;其敏捷网络及敏捷交换机S12700自发布以来,在数百家高端行业客户中得到广泛应用。
据报道,华为在2014年进入了莫斯科、里约热内卢、班加罗尔等9个海外大数据流量市场,其4G设备成功进入所有中国省会城市。华为400G路由器也获得了超过160家客户的认可,与全球20家领先运营商开展NFV/SDN集成服务的联合创新,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视为转型期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
惠普:华三企业业务是利润主要来源
先来看一段惠普-华三企业网业务发展史。2003年,为了联手对抗思科在数据通信业务上的优势,华为与美国3Com成立合资公司华三(H3C)。是时,华为持股51%,3Com持股49%。
之所以华为控股,是因为华为怀揣着更大的战略意图。一方面,华为可以借此缓和与思科久缠不下的知识产权争端;另一方面,华为可借助3Com进入美国企业业务市场,成就华为在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敲门砖”。
华三成立后,华为不断向其倾注企业网业务,华三也因此成长较快。但在2005年底,3Com突然宣布以2800万美元收购华三2%的股份,以此达到3Com对华三51%的控股权。业内认为,这项交易是双方合作后不断的摩擦所致,而官方言论称,这是当初协议的结果。
2006年,3Com又增资8.82亿美元全资收购华三。此举动作被业内解读为3Com在与思科的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为其今后的出售增加筹码。在此期间,3Com将交换机、路由器等业务交予华三,帮助华三打造全球化的数据通讯品牌。
而与此同时,华为也正处于剥离低企业网向电信市场迈进的转型期,通过此项交易,华为获得近10亿美元的回报。
2008年,3Com频频发出求助信号,已完全售出华三的华为谋求与贝恩资本联手,对3Com进行整体收购。此举也被业内认为是华为出于对美国市场的重视,但该笔收购案最终因政策问题未获得美国政府批准。
2010年,华为在对3Com的收购案中落败于比自己出价更低的惠普。而华三公司,也因此成为惠普众多个被收购公司之一。收购3Com,使得惠普“一夜间”成为数据通讯市场上更主流的玩家之一。但这对于华三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过,惠普的收购也存在争议,比如一名华三前员工就认为,惠普对收购企业的整合能力较弱,且惠普的管理层对惠普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一头雾水。
惠普-华三企业网业务现状
收购H3C之后,惠普全力包装H3C,为其倾注海外销售渠道,并将自身服务器、存储、安全等产品打包融入H3C的网络产品体系,进而推出一系列“云网融合”等产品。其后,H3C确实借助惠普的国际渠道迅速拓展海外市场,成长为仅次于思科的网络设备商。据Gartner统计,惠普连续多个季度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排名第二,以收入统计,其市场份额超过8%,接近第三名Juniper的三倍。
H3C承载的网络产品也是惠普所有企业业务中唯一保持收入增长的产品线,惠普其它三大产品线--服务器、存储、关键业务系统已连续4年下滑。根据惠普历年财报统计,2014年,惠普网络产品相比于2011年增长9%,但服务器、存储、关键业务系统的收入分别缩水8%、18%、56%。
然而在资本层面,华三从未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6年的时间,华三深陷困局。却也是用6年时间,华三创造了奇迹,将销售规模从6亿元扩大到100亿元。更有戏剧性的是,如今的竞争格局中,华三不仅要挑战思科,抵抗日益壮大的锐捷,昔日母公司华为也成为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华三腹背受敌。
“华三都是自己打天下,惠普进来之后在中国市场并没有给华三带来什么优势,近一年反而成为华三在国内市场发展的障碍。”
至“去IOE”、“信息安全”成为中国信息化的主流声音之后,外资背景逐渐让H3C步履维艰。201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启动路由器、交换机设备集采,H3C几乎颗粒无收。而此前,“中电信、中移动的历年集采的最大份额都是H3C的,H3C一直占据交换机70%的市场。”一位H3C的竞争对手称:“但现在,几乎主要是千万以上的项目,H3C都很被动。”除运营商市场之外,政府、金融,这两个H3C的利润源也收到了很大影响。
根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全球服务器市场报告,2014年Q3,全球市场中仅中国的服务器市场保持增长,但是,在中国,惠普服务器出货量该季度同比下滑17.06%,从去年的第二名下滑至第五。而华为、联想、浪潮等企业的增长服务都均超过25%,并且出货量已经超越惠普。
其实,H3C的人才、税收、知识产权、产品,全部在中国,只要有一个中资控股的身份,H3C的尴尬即可迎刃而解。半年前,坊间传言“CEC将出资收购H3C惠普要价50亿美元”,虽然CEC、惠普官方均守口如瓶,但多位CEC、H3C内部人士均证实了这一传言。
对惠普而言,为H3C寻找一个中资买家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如何让自己在这次资本运作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却充满了运作空间。
惠普分拆企业网业务
日,“分拆”终于从惠普总裁兼CEO梅格·惠特曼口中说出。已有76年历史的老牌科技巨头将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家提供企业级IT服务,称为“惠普企业”(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另一家主营PC和打印业务,沿用“惠普公司”(HP Inc)。
与此前声称“只有一个惠普”的态度形成对比,惠特曼表示,此次拆分会让惠普“更加敏捷、更加专注”,将有助于快速适应市场和客户动态,其核心的关键词是“实现复兴计划”。“惠普企业”将提供更多资源,降低公司运营债务,从而支持对关键产品组合的投资,并将为完成企业服务业务的五年复兴计划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惠普公司”将在传统市场中继续创新,支持对3D打印和新计算体验等快速增长市场的投资,并拓展在这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
这还不是结局,紧接着惠普计划出售在中国的网络业务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控股股权,H3C是一家专门销售网络设备和软件产品(路由器等)的企业,成立于2003年,最初由华为与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共同拥有。2007年初3Com收购了华为持有的该业务全部股权。2010年,惠普收购了3Com,从而获得该笔资产。
一系列举动证实了惠普正在逐步剥离大众消费级业务,PC、打印机、网络设备……一个更明显的信号是,惠特曼将直接领导惠普企业,却只担任PC业务公司的董事长,孰重孰轻一眼便知。
从惠普的收购步伐也能佐证,过去几年,惠普收购了3PAR(存储公司)、Eucalyptus(私有云和混合云公司)、ArcSight和Fortify(安全公司),以及Vertica系统(数据库分析)。覆盖了大数据、软件定义网络、大规模存储阵列、电子商务安全以及大量咨询服务,并在最近与EMC“眉来眼去”,希望通过并购扩展存储和云计算业务。
曾几何时,惠普斥资240亿美元收购康柏(Compaq)电脑公司。通过这桩交易,使惠普最终成为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但随着PC势头减弱,惠普对这部分消费业务左右摇摆。如果不是股东的反对,2011年惠普就有望将PC等业务扫地出门。
惠普日发布了201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财年截止10月31日)。报告显示,惠普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91亿美元下滑2%;净利润为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亿美元下滑6%。
2014财年第四财季各部门业绩
个人系统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运营利润率为4.0%。商业客户的营收同比增长7%,消费者客户的营收同比下滑2%。总出货量同比增长5%,其中桌面电脑同比下滑2%,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8%。
打印业务营收同比下滑5%,运营利润率为18.1%。总硬件设备出货量同比下滑1%,其中企业硬件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5%,消费者硬件设备出货量同比下滑4%。供应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
企业部门业务营收同比下滑4%,运营利润率为14.8%。行业标准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储存业务营收同比下滑8%,企业关键系统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9%,网络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技术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3%。
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运营利润率为6.8%。应用和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6%,基础设施技术外包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
软件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运营利润率为31.1%。授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技术支持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专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5%,软件服务(SaaS)业务营收同比持平。
惠普金融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净投资组合资产同比减少1%,金融交易额同比增加15%。该部门运营利润率为12.1%。
从财报来看,这一命运似乎已经注定。据悉,惠普PC业务营收占比依旧最多,但是几年来一直没有增长;而服务部门增长迅速,这也是惠普想要发力的领域;与PC业务同属一个子公司的图像及打印业务也增长乏力;而企业存储及服务器业务增长加速,这也是最容易与企业软件和IT服务整合的业务部门;H3C代表的企业软件业务增长较快但总量较小,这或许是惠普将其出售的重要原因。
思科:企业网业务面临多重挑战
德国某运营商电信分析师认为,比起运营商市场的高度集中情况来说,企业网业务对手较多,开展又较之容易,因为企业网所涉及到研发、制造与传统业务更具接近性,且研发、产品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与传统业务类似,竞争对手如华为等又对此较为熟悉,议价能力又强。思科企业网业务的未来不容乐观。
需要指出的是,钱伯斯从2011年开始的"瘦身运动"并非良药。虽然对于思科降低成本支付,改善盈利状况会起到作用,但对于重塑辉煌却远远不够。思科的裁员等举措在短期内可节省开支、提高赢利,但并非长久之计。相同的产品,如果除思科外其它企业无法提供,用户才愿意购买使用,但华为等企业近年来在新技术研发、专利获取上已大大提高,思科在技术上已不占明显优势。而且在成本上,思科工程师的待遇要比华为等企业高出很多。
如果说华为的后发之力尚不能动摇思科的根基,那么H3C已然让思科的神经紧绷。在国内企业网市场,H3C的市场份额已超越了思科。据H3C方面称,2011年H3C的销售收入为14.6亿美元,增长率32.7%,,目前在中国市场H3C的交换机市场份额达到40%,企业级路由器市场份额达到30%,无线WLAN市场份额第一。
调查结果显示,数据中心和园区网中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通常的更新周期为5年,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流量的高速增长,为保证网络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太网交换机的更新频率在加快,设备提供商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点评:在国内企业网市场,华三的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新的任命虽然承诺给与员工长期激励措施,但金融奖励措施的相关细节目前未出。伴随着毛渝南的入驻,华三或迎来新一轮裁员重组,届时国内企业网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变革。究竟华三未来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自:光通讯网
本站声明: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转载须注明来自 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
本文标签:
请后才可以评论
SDN市场想要发展到我们期望的水平还需要很…
在2016 DockerCon大会上,Docker公司以及…
作为一直受到广大OpenStack用户诟病的网络…
本文是笔者在最近阅读2015年至今的若干SDN…
NFV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的进行部署服务,同…
微信公众号:搜索"SDNLAB"或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没有帐号?引言: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举行了2016年新品发布会,格力画时代空调、磁悬浮离心机组、晶弘瞬冷冻冰箱,以及TOSOT零耗材空气净化器等四大新品亮相。近年来,从业务相对单一的专业化空调制造企业,到全方位布局家电产品,董明珠正不断丰富格力的产品线。  不过,转型并非一帆风顺。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报显示,格力电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空调业务营收更是同比下滑了约17%。对此,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已经做好2015年营收下滑10%的准备,还暗示明年甚至后年格力都无法实现增长。在智能化家居转型浪潮中,董明珠的强悍作风和出位言论频频让格力登上媒体头条,但相对于海尔、美的等同行的合纵连横和开放心态,格力的转型显得有些孤芳自赏。空调业务拖累业绩  近日发布的201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为501.11亿元,同比下降13.4%;净利润57.21亿元,同比增长0.05%。这是自2009年以来,格力电器中报营收首次下降。作为空调行业的龙头,空调业务直接影响格力电器的盈利能力。2015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实现营收419.9亿元,同比亿元下滑约17%。  业绩下滑与整个市场大环境息息相关。空调行业已是夕阳产业。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冷年空调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双双下滑,降幅分别为5.4%、10.5%。这是自2013年空调市场上扬以来,行业首度陷入负增长态势。  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也透支了市场发展,对企业营收、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一直高高再上的格力电器也挑起价格战。自去年9月以来空调行业掀起三次大 的价格战并没有达到消除库存的目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蔡莹指出,价格战并没有改变需求不足的现象,而整个空调行业2015年都在为发起价 格战做准备,对行业影响非常消极。此外,格力对电商渠道的不重要也是其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艰难跨界转型  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对整个家电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智能家居成为大势所趋。尽管目前,整个行业尚未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突破口,但转型仍是各大 企业最紧迫的任务。眼下,在董明珠的主导下,格力电器加速从一家专业化的空调制造商向多元化的制造企业转型。董明珠曾表示,“和智能家庭相关的产品,我们 可能全部要覆盖。空调、生活、手机,所有电器。”  2013年12月董明珠与雷军的十亿赌约,让格力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一开始就极具话题性。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正成为市场各方争夺的焦 点。2015年1月,格力宣布要进军手机业,也让董明珠与雷军的对赌更具看点。不过时至今日,格力手机从1代到2代,产量目标从1亿到5000万,至今仍 未推向市场。倒是“格力手机内置99张董明珠照片”的传闻不时引爆市场话题。  此外,小家电、智能机器人等正成为格力多元化转型的方向。在近日举行的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格力自主研发制造的机器人 首次亮相。据悉,自2012年格力制定自动化发展规划至今,格力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注塑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 个领域,近100种产品。  从格力近些年涉足的新领域可以看出,董明珠正围绕智能家居打造新的格力产品线。尽管目前,格力的新产品尚未全面投入市场,但转型过程中“方向”大于“努力”,凭借工业时代积累的技术优势,互联网时代的格力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单打独斗还是开放合作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纷纷渗透到家电领域,给传统家电企业造成重重压力。美的、海尔等企业都在合纵连横加强产业生态建设。例如,美的牵手日本安川进军机器人产业。美的和小米的联姻还颇有种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意味。  目前来看,无论是做手机,做渠道,还是发力智能家居,在董明珠强烈的个人色彩影响下,格力的转型路径单打独斗多过开放合作。互联网+时代,是工业精神静水流深,还是互联网思维棋高一着,尚无定论。但在智能家居长产业链中,显然格力无法做到事必躬亲,需要根植更多的开放思维,构建更广泛的产业联盟。这也是格力未来发展的看点。阅读本文用了:
分 秒,转发只需1秒?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电子技术应用ChinaAET(ChinaAET)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机器视觉最近在中国也蛮火的,广东这边好多公司都在做机器视觉这块,因为工作原因去机器视觉展会看了几次,机器视觉(END~)第1章 概
述(作者小波QQ)(来源/z给大家推荐图书之前我想问大家有没有玩过‘树莓派’? 或者有没有使用过嵌入式操作系统——简单的说就编者按日前,ARM生态产业园在重庆市渝北区仙桃数据谷揭幕,这是ARM公司继续加强在中国的战略部署的重大事件,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简称“工控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由电子六所承担建立,继2015年取得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批发销售收入预计将增长31%,智能手表占最大营收份额。健康手环将占最大出货量份额,但这个板子刚拿到手我还是有小小的激动的,小小的板子 上集成了三轴线性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上面集成接上文:信号转换器(5)摘要:在定向井钻井中,为了测量钻头的方位信息,设计出一种高可靠性随钻定向仪。该文分析了可能的系统失效风险并给如果时间可以倒退几年,让我们用一种“马后炮”的眼光看“如何选择大学专业”的问题,计算机科学(CS)无疑是理工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正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国, 但国内PCB接上文:信号转换器(2)(未完待续~)接上文:信号转换器(3)(未完待续~)2016年微型机与应用第3期作者:任毅飞, 侯勇  摘要:针对广泛应用的有杆抽油机故障率较高的现状,提出傅立摘要:对电子产品进行老化测试时,老化测试箱的温度控制效果至关重要。为了改善老化测试箱的温度控制,介绍了温度测写在前面说到技术近几年基本上专注于Zynq,公司内部的东西就不便到处宣扬了。与在校时不同的是,不再单纯地读书摘
要: 设计了一个工作频率高达20 GHz、最高输出功率23.4 dBm的CMOS功率放大器(PA),该手机放大器的作用与原理所谓手机放大器,并非指安装上这种器材在原地就能改善通信效果,手机信号单单经过放大是不能信号放大器,是微型直放站又叫手机信号放大器,也叫手机伴侣。信号放大器从其名称我们就知道其功能是放大信号。摘
要: 选取STM32系列的STM32F103RBT6作为主控系统,以L6203作为直流电机的驱动;2016年电子技术应用第4期作者:王宇星
要: 提出了一种具有双模式控制、防失真、超低EMI、内ARM今天宣布,已经与台积电合作完成了全球第一个基于10nm工艺的芯片的流片工作,而且使用了尚未宣布的顶级新俗话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诺基亚手机业务中的功能机业务又被新主人微软给甩卖了,身价为3.5亿美元。  5串口是计算机一种常用的接口,常用的串口有RS-232-C接口。它是于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摘要:针对目前市面上显示系统在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方向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视角分布式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我国正在实接上文:微动开关(4)微动开关使用注意事项●关于开关的使用·在实际使用开关时,可能发生一些理论上无法预料的事2016年微型机与应用第07期作者:李勇,张以帅,唐广耀,赖惠鸽  摘要:在分析了传统温湿度采集设备的基础上编者按2016年是TI(德州仪器)进驻中国的第30个年头,这30个年头当中,TI携手中国超过1万8千家中国客摘要:目前很多仿真软件对于参差重频的目标回波信号产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SystemVue仿真平台及问题描述下载elf完毕后,弹出如图1所示的消息框,提示软件运行出现问题。软件运行结果却是OK的,比如我这里V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最新第二代手持式电能质量分析仪E6500符合IEC A级标导读:据《韩国时报》报道称,三星正在考虑与中国领先半导体企业合作,以提振其逻辑芯片销售和市场份额。作为世界最QT/Embedded 通过Qt API 与Linux I/O 设施直接交互,成为嵌入式linux 端口。同2015年微型机与应用第20期作者:柳文强1,谢景卫2  摘
要: 利用LDC1000电感数字转换器设计了上海安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其主力FPGA产品EAGLE系列之外,再添CPLD产品ELF系列。本次增添的器摘要:在现代生产领域,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应用广泛,对于监测技术的研究也越显重要。鉴于国内外温湿度测量技术1. 套件介绍>>>>1.1 简介SLWSTK6020A为芯科科技(Silicon Labs)的EFR32T我今年39岁了,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14年,回头看看,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在开一摘
要: 车辆悬架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会影响到车辆的平顺性与稳定性。以1/4车辆2016年微型机与应用第1期作者:梁炳春1,2,孙韶媛1,2,彭宝1,2,赵海涛3  摘要:车辆检测已成为交目前中电和瑞已经形成了立足轨道交通,综合拓展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工控信息安全四大产业领域的战略布局,未来发展可期。导语:4月26日下午,第十一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工控信息安全专题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电子摘
要: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对电子设备进行现场测量时最大的问题是背景噪声的滤除。提出基于阵列信号处紫光展锐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听起来比较陌生,但是谈起这家公司的组成部分展讯和锐迪科都是电子业界知名的企业,由于氮化镓技术在低功耗、小尺寸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功率器件市场大受欢迎。然而,其居高不下的成本使得氮化镓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多限制。摘要本文通过ORBIT专利数据库和专利分析系统,统计了芯片行业的专利数据,对申请的该领域专利技术进行多种指标摘
要: LED型微阵列器件作为一种全固态的主动发光器件,拥有工作电压低、发光效率较高、响应速度快、性一、预期结果  图中A-Angle:通过加速度计解算出的角度值,G-Angle: 通过加速度计解算出的角ChinaAET近40年历史的《电子技术应用》为电子领域广大工程师、高校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平台,了解电子领域最新设计方案、业界最新动态、最精彩博文,最热门小组话题。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hinaAET近40年历史的《电子技术应用》为电子领域广大工程师、高校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平台,了解电子领域最新设计方案、业界最新动态、最精彩博文,最热门小组话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业绩大幅下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