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标准化化工作中地方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存在问题是什么

无标题文档
标准员专业技能练习题
1、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有哪些( A B C )。A. 制定标准&&&&&& &&&&&&&&&B. 组织实施标准&&& C.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 实施标准2、标准归纳为( A B C D )等几类标准。A. 基础标准&&& B. 产品标准&&& C. 方法标准&&& D. 卫生安全标准3、根据标准的对象和作用划分,我国标准分为基础标准、( A B C D )和环境保护标准。A.产品标准;&&& B.方法标准;&&& C.安全标准;& D.卫生标准4、制定标准是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组织( A B C D )的活动。A. 草拟&&& B. 审批&&& C. 编号&&& D. 发布5、企业制定的标准必须报当地( A B )备案。A. 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B. 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C. 政府工商行政主管部门&&&&& D. 当地行业协会6、产品标准编号由( A B C )组成。A. 标准代号&&&&&&&&& B. 标准发布的顺序号&& C. 标准发布的年号&&& D. 标准名称7、行业标准的编号由(A C D)构成A.行业标准的代号&&&&&&&& B. 行业标准的分类号C.行业标准的顺序号&&&&&& D. 行业标准发布的年号8、企业生产所执行的标准,应当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所执行标准的( B C D )。A. 发布年号&&& B. 代号&&& C. 编号&&& D. 名称9、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 A B C D )。A. 统一原理  B. 简化原理  C. 协调原理&&& D. 优化原理10、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由( A B C )三个层次构成。A. 法律   B. 法规   C. 规章 & D. 地方规章11、我国标准化法制管理的特点是:( A B C D )和社会性。A. 政策性  B. 约束性  C. 技术性  D. 群众性12、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以什么为基础?( A B C )A. 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要以国际标准或其相应部分为基础B. 除非对实现正当目标不适用,或者出于气候、地理因素、基本技术问题等原因C. 尽可能按产品的性能要求,而不是按设计或描述特性,制定技术法规或标准D. 以生产者技术条件13、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国家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A B C D)。A.标龄过长,标准老化现象十分严重B.标准制修订周期过长C.采用国际标准率低,标准更新速度跟不上D.标准内容不协调,形式与WT0规则不符合14、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地方标准方面存在问题是(A B C D)。A.标准制定超过法律范围B.任意扩大标准制定和强制执行范围C.利用地方标准保护地方利益D.部分地方标准重复、矛盾;等级划分和指标要求不一致15、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企业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A B)。A.标准水平低,标准水平认识上有误区B.部分企业领导自觉实施标准不力C.标准重复&&&&&&&&&&&&&&&&&&&&&&& &&D.标准矛盾16、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点是(A B C)。A.思想观念问题、管理体制问题&&&& B.运行机制问题、基础工作问题 C.队伍建设问题&&&&&&&&&&&&&&&&&& D.市场准入问题17、按标准制定的主体,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及(B C D)。A.出口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18、一个完整的产品标准在内容上至少应包括(A B D)。A.产品分类&&&&&&&&&& B.质量特性及技术要求 C.设计及工艺要求&&&& D.试验方法及合格判定准则19、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 A B C D )。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A. 交货的依据&&&& B. 组织生产的依据 C. 检验的依据 && D. 验收的依据20、下列对于企业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有(A B E).A.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B. 企业标准由企业法人代表批准发布C. 在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时,不允许企业再制定标准D. 企业标准只有产品标准E. 企业标准不能违背强制性标准21、《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由( A B C D )等几项国标构成。A. GB/T   B. GB/TC. GB/T   D. GB/T22、企业标准体系表具体包括:( A B C )和体系表编制说明等四项内容。A. 标准体系结构图 & B. 标准明细表 & C. 统计表 & D. 标准分类表23、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指( A B C )。A. 系统联系 & B. 结构联系 & C. 功能联系 & D. 职能联系24、标准中注和脚注有:条文的注、条文的脚注、( A C D E )等六种。A. 图注&& B. 采标说明的注&& C. 图的脚注&& D. 表注&& E. 表的脚注25、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一般应包括( A B C D )等内容。A. 工作简况 &&&&&& B.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C. 企业制定标准后应如何贯彻实施。&&& D. 其他内容。26、标准中的必备要素有:( A B C D )。A. 封面 && B. 前言   C. 范围 && D. 名称27.标准名称是由( A C E )构成的。A. 引导要素&&& B. 规范性要素&&& C. 主体要素D. 资料性要素& E. 补充要素28、标准本身不是法规,但是,一旦纳入( A B C D )中,标准即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必须贯彻执行。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经济合同&&& D. 地方性法规 29、对标准草案审查的内容主要是:( A B C D )。A. 标准草案是否符合或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B. 标准规定是否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C. 与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D. 技术内容是否符合我国实际和科技发展方向30、企业标准由(CD)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A. 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B. 企业主管部门C. 企业法定代表人&&&&&&&&&&& D. 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主管领导31、标准复审的结果包括:( A B C )等备案。A. 修订&&& B. 确认有效&&& C. 废止&&& D. 批准32、《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发布的标准包括( A B )。A. 通用的技术术语国家标准&&&&&&& B. 基本原料、材料国家标准C. 药品、兽药国家标准&&&&&&&&&&& D.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33、( C D )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A. 企业标准&&& B. 企业产品标准&&& C. 国家标准&&& D. 行业标准34、强制性标准的形式有( A B )A. 总体强制&&&& B. 全文强制&&&& C. 部分强制&&&& D. 条文强制35、下属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的有( A B E )A. 食品卫生标准&&&& B. 产品抽样检验标准&&&& C. ISO9000族标准D. 互换配合标准&&&& E. 制图方法标准36、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B C D )。A. 强制性标准&&& B. 推荐性标准&&& C. 国际标准&&& D. 国外先进标准37、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 A B C D )。A. 生产&&&& B. 销售&&& C. 进口&&&& D. 出口转内销38、推荐性标准又称为自愿性标准,因此( A B D )A.组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B.组织如不采用,则标准不具备法律约束力C.在任何情况下推荐性标准不具备法律约束力D.国家提倡企业采用推荐性标准39、 依据《标准化法》和《标准化法管理条例》的规定,( A B D )说法有误。A.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外是强制性标准B. 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C.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D. 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宽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40、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有( A C )两种。A. 等同  B. 等效  C. 修改 & D. 非等效41、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一般指:( A B C D )和国际公认的先进企业标准。A. 国际上有权威的国际性组织  B. 区域性组织  C. 经济技术发达国家  &&&&&&& D. 通行的团体42、WTO/TBT采取必要措施的正当理由:保证出口产品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 B C D )。A. 水源安全&&& B. 保护环境&& C. 防止欺诈行为&&& D. 国家安全43、WTO/TBT技术法规与标准区别:( A B C D )A. 技术法规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是自愿性、非强制性的B. 技术法规中含有行政管理规定,标准中没有C. 技术法规又具有立法权的机关批准发布,标准由公认机构批准,包括民间机构批准公布D. 技术法规可以只作出原则规定,具体技术内容可采取引用相关标准的方式,标准往往是规定具体技术内容44、标准贯彻的主要形式有:( A B C )A. 直接贯彻,就是对标准的条文不作任何压缩和补充,原原本本地进行贯彻B. 压缩贯彻,即标准贯彻时,对标准的内容进行压缩与部分选用C. 补充贯彻,即当标准的内容比较概括、标准中的指标不能满足需要时,对其内容和质量指标补充后再贯彻D. 重新编写,贯彻新编标准45、符合下列情况的项目,可制定指导性技术文件:( A B )。A. 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B. 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C. 标准尚在起草阶段,先行制订指导性技术文件D.根本不能制订标准的技术要求46、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号,由( A B C )构成。A.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 B. 顺序号C. 年号(即发布年份的四位数字)&&&& D. 代码号47、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不得( B C )。A.相互协调&&&& B. 相互抵触&&&& C. 重复制定&&&& D. 相互并存48、工程建设标准中,( A B C )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A. 国家标准&&& B. 行业标准&&& C. 地方标准&&& D. 企业标准49、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一般可分为( A B C D )等。A. 企业自我监督 & B. 社会监督 & C. 国家监督&&& D. 行业监督50、下列标准中属于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重点包括( B C )。A. 企业管理标准&&&&& B. 强制性地方标准&&& C. 强制性行业标准&&& D. 推荐性国家标准51、依据《标准化法》和《标准化法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 A B D )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A. 工程建设质量标准&&&& B. 工程建设安全标准C. 行业协会标准&&&&&&& D. 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52、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标准说法,( A B C )项正确。A. 按阶段属于工程建设实施阶段标准&&&& B. 按层次属于国家标准C. 按属性属于强制性标准&&&&&&&&&&&&&& D. 按性质属于工作标准53、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 A B C )。A. 国家标准&&& B. 行业标准&&& C. 地方标准&&& D. 企业标准54、下列工程建设标准中,属于强制性行业标准的是( B C D )。A.《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B.《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C.《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D.《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55、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应当依照( A B C ),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A. 法律、法规&& B. 有关的技术标准&& C. 设计文件&& D. 施工组织设计56、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对工程建设标准的强制性条文的实施管理内容包括( B C D )。A. 重点审查项目施工图有否违反强制性条文要求& B. 组织项目相关人员逐条学习和领会C. 单独建立强制性条文表和逐条的落实措施D. 明确强制性条文检查项目及要求,规定合格判定条件&& 57、工程项目部对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A B C )A. 施工前,应检查相关技术标准的配备和落实措施或实施细则等落实技术标准措施文件的编制情况B. 施工中,应检查有关落实技术标准及措施文件的执行情况C. 在每道工序及工程项目完工后,应检查有关技术标准的实施结果情况。D. 对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检查重点是控制措施的编制情况58、工程项目各项技术标准的落实监督检查的主要指标,包括:( A B )。A. 标准落实的有效性&&&&&&& B. 标准的覆盖率C. 标准有效版本配置率&&&&& D. 标准体系完善度59、按《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细则》(闽建科[2005]20号)规定,下列( A C )说法有误。A.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设计图集和企业技术标准等标准成果不属于科技成果B. 省建设厅负责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C. 对施工企业的工艺标准不可以作为施工计价的依据。D. 可以根据本企业的技术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优于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技术标准。60、按《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号),下列( A C D )书写不符合规定。A.钢筋每m重量&&&&&&&&&&&&& B. 测量结果以百分数表示C. 搭接长度应>12 倍板厚&&& D. 240×190×90mm61、按《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号),下列( A B D )书写不符合规定。A. 1.5,1.75,2& &&&&&&&&& B. 45~65NC. 1.1×105~1.3×105&&&&&& D. 10~20%62、按《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号),下列( A B C )书写不符合规定。A. 一比三点五&&& B. 四分之三&&& C. 20±2℃&&& D. 10、12、14、16MPa64、对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A B )内容。A. 工序作业条件控制&&&&& B. 工序作业效果控制&&& C. 工序作业人员控制&&&&& D. 工序作业机具控制63、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 A C D )交底等内容。A. 危险因素&&& B. 质量标准&&& C. 操作规程&&& D. 应急措施6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其中“相关专业验收规范”包括( A C )等。A.《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B.《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C.《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D.《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6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规定,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防护应符合( A B D )等要求。A. 设置防护设施&&& B. 悬挂安全标志&& C. 张贴安全标语&&& D. 夜间红灯示警6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规定,防水混凝土的( A B D )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A. 变形缝&&&&& B. 施工缝&&&&& C. 模板对拉螺栓&&&&& D. 后浇带6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11版)规定,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施工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 A B D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A. 承载能力&&&& B. 稳定性&&&& C. 强度&& &&D. 刚度68、施工现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B C )等。A. 污水、废气和振动&&& B. 噪声和光污染&&& C. 固体废弃物和扬尘&&& D. 放射性污染69、施工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标准员现场监督检查方法,一般可采用( A B C )等方法。A. 资料核查&&&& B. 问卷&&&& C. 现场验证&&&& D. 听汇报会70、房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验收,应执行( A C D )等标准。A.《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C.《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D.《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11版)71、房屋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质量验收,应执行( A D )等标准。A.《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B.《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C.《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D.《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11版)72、当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不符合规定时,可按( A C D )处理。A. 经返工,应重新验收B. 经自行检测能满足设计要求,应予以验收C. 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D. 经加固处理的的分项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然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协商验收73、标准员应参与编制( A B C D ),确认执行标准的有效性。A. 施工组织设计&&& B. 专项施工方案&& C. 施工质量计划&&& D.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计划74、标准员应熟悉工程质量控制、检测的基本知识包括:( A B C D )A. 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B. 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C. 抽样检验的基本理论&&&&&&& D. 工程检测的基本方法75、标准员应掌握工程建设标准( B C )的相关规定A. 编制&&&& B. 实施&&&& C. 监督&&& D. 控制76、标准员针对本施工项目高支模工程的安全标准实施情况的专题记录,按其施工内容及控制环节可分为( A C D )等方面。A. 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及培训&&&& B. 钢筋与混凝土质量验收& C. 人员、材料及机具 &&&&&&&&&&&&&&&&D. 模板支架的安装与拆除77、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对工程建设标准的强制性条文的实施管理内容包括( B C D )。A. 重点审查项目施工图有否违反强制性条文要求& B. 组织项目相关人员逐条学习和领会C. 单独建立强制性条文表和逐条的落实措施D. 明确强制性条文检查项目及要求,规定合格判定条件&& 78、某项目施工,对违反强制性标准施工的行为进行整改,其整改的基本要求包括( B C D )等。A. 定计划&&&&& B. 定人&&&&& C. 定时间&&&& &D. 定措施(方案)79、标准员在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其工作重点是( A D )。A. 监督技术交底执行情况&&&&& B. 检查工程施工质量& C. 检查工程施工安全&&&&&&&&& D. 记录标准实施情况80、对施工项目建设标准的实施,采用标准覆盖率指标评价,标准覆盖率指标属于( B C )指标。A. 定性&&&&& B. 定量&&&&& C. 单项&&&&& D. 综合81、执行标准的评价方法有:( A B C D )和标准适用性的评价方法。A. 标准应用状况评价方法&& &&&&&&&&B. 标准实施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C. 标准实施的社会效果评价方法&&&& D.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果评价方法82、施工项目建设标准实施环境效果评价内容:( B C D )。A. 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B. 是否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C. 是否有利于能源资源合理利用&&&&&& D. 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83、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 B D )。A. 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查&&&&&&&&&& B. 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C. 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施工单位的确认D. 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84、绘制结构施工图,应遵守( B C )的规定。A.《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号)B.《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C.《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D.《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0号)85、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11版)规定,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 B C )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A. 钢筋数量和规格&&&& B. 混凝土强度&&& C. 钢筋保护层厚度&&&& D. 现浇板厚度86、按《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规定,以下( A C D )情形必须使用安全玻璃。A. 面积大于1.5㎡的窗玻璃&&&& B. 距离可踏面高度900mm以下的窗玻璃C. 天窗或采光顶玻璃&&&&&&&&&& D. 7层及7层以上建筑推拉窗玻璃87、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规定,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 B D )。A. 施工部署&&&&&&&&&&& B.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C.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D. 主要施工管理计划88、房屋墙体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应遵循( A D )等强制性标准。A.《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B.《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炮沫塑料》(GB/T2)C.《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D.《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8)89、工程建设工法分( A B D )三大类。工法编写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A. 房屋建筑工程&&& B. 土木工程&&& C. 市政工程&&& D. 工业安装工程90、工程建设工法分为( A B D )。A. 国家级&&& B. 省(部)级&&& C.市级&&& D. 企业级91、工程建设工法的申报条件是:( A B C D )及编写内容齐全完整。A. 已评为企业级工法B. 工法的关键技术属于省内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C. 工法已经工程实际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D. 整体技术或装备立足于国内或省内,且必须是申报单位自行研制开发或以申报单位为主会同其它单位联合研制开发92、组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标准应该是( A B C )。A. 先进科学&&& B. 完整配套&&& C. 彼此协调&&& D. 互为补充93、《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包括( A B C )几个部分。A. 城乡规划&&& B. 城镇建设&&& B. 房屋建筑&&& C.建筑材料94、目前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有( A B C D )等标准族。A. ISO 9000&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族B. ISO 1400O&& GB/T2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族C. OHSAS 18O00&& GB/T28000 标准族D. SA社会责任标准95、以下几个标准是住建部制定的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A B )。A.《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 &B.《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 C.《社会责任标准》 SA D. ISO 9000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族96、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包括( A C D )A. ISO10006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质量管理指南B.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C.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D.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E. ISO100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97、下列对ISO9001标准的理解正确的有( A B C )A. ISO9001提供了质量体系要求B. ISO9001提供了自我评定的指南C. ISO9001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D. ISO9001与ISO9004相互兼容98、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理解正确的有( B C D )&A. 认证都是自愿的&B. 认证的对象包括产品、过程和管理体系&C. 认证的对象包括服务&D. 认证的依据是特定的技术和管理标准&E.认证的内容是证明认证的对象符合认证的需要99、 P D C A循环的特点包括( A B D )A. P D C A四阶段一个也不能缺,要形成闭环B. P D C A是大环套小环,小环推大环C. P D C A 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就必然提高一步D. P D C A是推行标准和发展标准的重要工具100、建设项目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B D )。A. 负责组织项目管理班子的各项工作B. 负责信息处理工作平台的建立和运行维护C. 负责工程档案管理D. 负责收集项目现场信息当前位置: &&
国家标准委关于改进和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时间:&&&&&&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国质检标联[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提升地方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地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地方标准化工作应当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经济新常态,地方标准化工作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坚定信心,针对标准体系结构有待优化、标准实施乏力、标准的实施监督不到位、标准化服务能力不强、标准化管理机制不尽完善等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解决措施,更好地发挥标准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地方标准化工作应当有效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各地要贯彻《改革方案》的要求,按照改革创新、协同推进、科学管理、服务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深化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强化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创新标准管理,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不断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服务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发展和政府管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地方标准化工作机制
(三)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地方标准化工作要形成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质监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质监部门应重点抓好整体工作规划的组织制定、督促落实,搭建高效便捷的标准化协作平台。充分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协同推进标准化工作发展。
(四)加快建立地方政府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按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要求,尚未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的地方要加快建立。不断完善已有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发展方针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问题,推动标准制定实施中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五)积极探索标准化区域协作机制。围绕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标准化工作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交通一体化、环境保护和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标准化区域协作机制。积极协作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归纳整合反映区域内共同需求,增强地方标准化工作影响力。
(六)鼓励地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探索在国际上开展城市之间标准化工作交流合作新模式,推动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各地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作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开展重点贸易产品标准比对分析,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七)切实加强对基层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重点围绕地方政府提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和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基层标准化工作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组织协调,推动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推进政府管理标准化,提升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绩效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指导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抓好标准宣贯,提高社会各界标准化意识。各地要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市(地)、县基层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保持标准化工作连续性、有效性。
三、强化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
(八)提高标准实施有效性。组织协调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以抓好强制性标准实施为重点,建立标准实施推广工作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在制定法规、政策、规划时,积极引用标准和有效使用标准。推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运用行业准入条件、生产许可、合格评定等手段,促进标准实施。激发企业在标准实施中的内生动力。发挥好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以及相关标准化专业组织在标准实施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九)提升标准化试点示范水平。统筹规划好试点示范项目布局,不断强化项目建设过程指导,逐步加大绩效管理力度。探索以市(地)、县为单位,在农业和农村、新型城镇化、服务业等方面开展综合性标准化试点示范,加强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试点示范建设。做好标准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推广应用。
(十)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研究建立标准分类实施监督机制,保证强制性标准得到严格执行,促进推荐性标准有效实施。围绕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组织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多方面开展标准实施信息反馈与监测,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进一步畅通标准化投诉举报渠道,加强标准实施的社会监督。
四、创新标准管理
(十一)优化完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做好强制性地方标准清理整合。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
(十二)增强标准制修订透明度。不断完善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加强标准制修订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信息披露,畅通各方信息反馈渠道,重要标准制修订关键环节要逐步实现全国通报。有条件的地区要及时公布制定的地方标准。
(十三)强化地方标准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地方标准备案要求,及时备案地方标准。依法做好地方标准复审工作,提高标准有效性。建立健全标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标准档案管理。
(十四)改革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进一步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推动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修订相关企业标准备案地方法规规章,明确改革内容,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切实做好宣传引导。
五、加大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
(十五)加强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分类指导。支持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要标准研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引导中小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企业竞争力。
(十六)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改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专业服务机构作用,为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的企业提供咨询和确认服务。
(十七)支持企业开展联盟标准制定。各地要因势利导,研究出台政策措施,继续支持企业制定联盟标准。按照深化标准化改革的要求,增加市场标准有效供给,鼓励企业联盟标准向团体标准过渡,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积累经验。
六、夯实地方标准化工作基础
(十八)抓好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做好地方标准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逐步完善地方标准化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营造推动地方标准化工作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地方标准化战略,推动地方政府发布标准化&十三五&专项发展规划,并争取标准化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
(十九)完善地方标准化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完善本地区标准化信息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信息统计工作。强化标准化统计信息共享,逐步形成定期发布制度,为当地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的决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建立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统筹规划区域特色明显、服务全国的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国外标准商业销售和公益服务体系&建设,遵守国家有关标准版权管理及保护规定。加强对标准信息的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渠道,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标准信息服务。
(二十一)强化地方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加强地方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加大对标准化科研院所的投入,提高标准化科研和服务能力。支持有实力的地方开展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支持地方权威技术机构和龙头企业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探索建立技术标准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机制。推进组织机构代码改革,保持代码信息系统平稳有效运转,加强代码信息应用服务,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物品编码机构改革,不断提升物品编码市场服务能力。引导地方标准化协会等社团组织健康发展,搭建好多方共同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服务平台。
(二十二)加强标准化宣传培训。围绕重要标准、重要专项、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加大标准化宣传,及时发布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等密切相关的标准信息。深入开展标准化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逐渐形成人人关注标准、人人使用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研究制定标准化人员培训计划,系统编制标准化基础培训教材,积极探索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满足政府、企业,特别是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改革任务要求,不断开创地方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