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乌兰巴托夜生活开一家汽车修理厂挣钱不

飞机接近乌兰巴托时开始下降,四月底,脚下的图拉河仍沉睡在冰封的世界里,草场仍是黄色的,在那金色下孕育着新草的嫩芽。
         2                 您(@)目前可用积分:280603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去【蒙古国】娶回的新娘:只要在中国就不愿回蒙古国
1921 次点击
5:13:09 发布在
去【蒙古国】娶回的新娘:只要在中国定居就不愿回蒙古国!&& 蜿蜒的国界线,将蒙古大漠草原分隔成两个国度―中国和蒙古国。传说中蒙古国人仇华,但对于蒙古女人,只要来过中国、了解中国的,不但不仇视中国人,而且来了不愿走。&&&&二连浩特,蒙古国媳妇图雅经常带儿子阿德勒去公园玩。再过几天,3岁的阿德勒将回到蒙古国,在“乌日波”仪式中第一次剃发。&&&&傍晚,蒙古国媳妇苏日玛和张贵林在租住的平房门外合影,这辆摩托车是这个家庭最值钱的物件。&&&&二连浩特国际火车站,琪琪格一家坐上二连浩特至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回乡探亲&&&&二连浩特,蒙古国妻子琪琪格和9岁的儿子清贡,搭在一家之主―贺希格的双臂上。这个异国婚姻的三口之家,生活幸福。&&&&从地域上讲,苏日玛、图雅、琪琪格从蒙古国嫁到中国内蒙古,不过是从草原北边搬到南边。&&&&但在她们身上,映射出两个国度女人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上的极大不同。&&&&蒙古国的女人们自立,在家乡务工赚钱,她们多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对于婚姻,她们更独立,不觉得离婚算是什么严重的打击,自己带几个孩子也没问题;她们直来直去,会惊讶于中国食客你争我抢的埋单方式。&&&&在中国,来自蒙古国的妻子们需要丈夫同意才肯接受访谈,需要花很长时间理解中国式的精明和迂回,需要在十字绣、电话里打发语言不通的孤寂时光。&&&&男孩最早三岁才能剃胎头、儿时通常光着身子“凉养”,蒙古国此类民俗,与中国的风俗产生碰撞,蒙古妻子们坚持着、也妥协着;中国丈夫们接受着,也被改变着。&&&&来中国第一年,蒙古国女人苏日玛干着和在家乡一样的苦力活:搬砖、拉沙土。&&&&一天,张贵林接妻子吃午饭,见许多中国男工都躲起来乘凉喝水,老实的苏日玛还在顶着日头搬砖―没人示意她该午休了。&&&&内蒙古二连浩特,这个蒙语译为“海市蜃楼之城”的地方,中蒙两国民众的交流日益频繁,“赛白诺”(你好)、“何地交斯”(多少钱)、“白依日太”(再见)是人人都会的交际语言,越来越多的蒙古女子成为中国媳妇。&&&&如同苏日玛,嫁到中国的琪琪格、图雅也看中了中国老公的踏实与传统。而张贵林、贺希格和张学兵,则对蒙古媳妇的能干与自立感到知足。&&&&堪比汉子的蒙古女人&&&&苏日玛在工地上搬砖头、运沙土,这个身高不到1米6的女人,单手能拉一小推车砂石,力气大得让男人们侧目&&&&中国内蒙古二连浩特的最北端,是国门。&&&&国门高墙上,透过高倍望远镜,能清楚看见一座锥形塔尖,那是蒙古国小镇扎门乌德的标志,那里是苏日玛的故乡。&&&&现在,苏日玛生活在二连浩特,从异国之门到家乡的距离不过8公里。坐火车只是10分钟,掠过草原的空旷。&&&&“扎门乌德?不回去!”苏日玛扭过头,不讲原因。&&&&她现在更习惯中国的生活:当二连浩特的天空被落日染成红色,她会插上电炒锅,一会儿,土豆焖面就冒出热气。&&&&张贵林一回家就有热乎饭吃,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做丈夫的知道妻子不愿回家的原因:在蒙古国挣钱不易。&&&&在扎门乌德,干一样的活,张贵林每月能赚60万蒙古图(当时约合人民币3000元),苏日玛每月只有20万,“在蒙古一袋白面就100多人民币,比在中国贵一倍多。”&&&&苏日玛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头、运沙土,这个身高不到1米6、手脚粗壮的女人,单手能拉一小推车的砂石,力气大得让男人们侧目。&&&&那时,张贵林在工地上开搅拌机,苏日玛往机斗里倒沙土时,满天水泥灰,日头下,汗液把灰土粘在身上,俨然一个泥人,“这女人咋比我还能吃苦?”&&&&他后来知道,苏日玛原本和丈夫开商店,2003年丈夫出车祸去世,她打苦工养活年幼的儿子。&&&&“能吃苦,肯定会过日子。”他对这个异国女人动了心,给她带饭,帮她搬砖,两人有了感情,张贵林住进苏日玛的家。&&&&3年前,夫妻俩回二连浩特安了家。虽说是家,不过是间15平米大的出租房,被饭桌、床、冰箱、电视挤得没剩下多少空间。&&&&但张贵林仍然觉得“捡着了”,苏日玛不光有股子力气,手还巧,饺子、烩菜,中国的饭菜都会做。&&&&房东王金禄佩服这“厉害”的蒙古媳妇:苏日玛做内蒙古特色的莜面窝窝,“能搓出两层,一层摞着一层,我老婆都不会。”&&&&一篇德国的报道显示,根据调查,在蒙古国,每年60%―80%的大学毕业生是女性。女性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和丈夫相比她们工作更好,收入更高。&&&&这与蒙古的国情有关,2008年,全国290万人口中女性占51%,女多男少的现象罕见于东亚,随之而来的,是女性比较难嫁。&&&&但苏日玛不是没有选择的余地,认准张贵林,是因为安全感。&&&&“很多蒙古女不结婚”&&&&蒙语翻译李霞说,在蒙古国,不结婚的女人在娘家生孩子很普遍,没人嚼舌头&&&&在扎门乌德打工时,工地上有3个男人对她有意思,说起这些,苏日玛低下头。&&&&“但张贵林最好,他没结过婚,没孩子,对我好。”苏日玛说,她最喜欢丈夫“下班就回家”,让人安心。&&&&而苏日玛眼里,“很多蒙古男人都不怎么顾家。”&&&&一篇2005年的媒体报道显示,在蒙古的城市,妇女除了同男人一样上班工作外,还要料理家务、抚养子女、照顾丈夫,很多蒙古男人不管家务,事事要女人照顾。&&&&这也造就了蒙古国女人独立的婚姻观和自立的生活。&&&&“很多女人选择不结婚,就是希望少养个男人。”蒙语翻译李霞(化名)曾在乌兰巴托为朋友管理梳绒厂,“很多女工没结婚就有两三个孩子,但孩子的父亲可能不是同一人。”李霞说,在蒙古国,不结婚的女人在娘家生孩子很普遍,没人嚼舌头。&&&&苏日玛对婚姻的经济基础看得很淡,订婚之日,张贵林给了她2000块钱置办嫁妆,算是彩礼钱。而在中国,女方“彩礼3万,在包头买房”的相亲要求,一度让38岁还漂泊打工的张贵林动了终身不娶的念头。&&&&如同苏日玛,蒙古女人琪琪格也不在乎中国“数万彩礼、男方有房”的“标配”条件。今年是她与贺希格生活的第10个年头,夫妻俩才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13年前初见贺希格时,琪琪格还是蒙古文化艺术大学的大二学生。那时,当过英语老师的贺希格去她的学校游览,当堂和琪琪格的英文老师用英语辩论,这让她十分佩服,两人恋爱了。&&&&她更在意男人踏实、有才华,贺希格对婚姻生活的负责态度,让她有安全感。&&&&“在蒙古,夫妻感情不再,离婚对女人也算不上太大的打击,独自养几个孩子都没问题,但哪个女人不希望过稳定的生活呢?”琪琪格说。&&&&贺希格想给琪琪格稳定的生活,带琪琪格回中国之前,他觉得妻子很快适应新环境,他是蒙古族,和妻子语言相通,两人都是大学毕业,可后来他才发现,异国间的种种不同,在生活里碰撞。&&&&领悟“中国式迂回”&&&&这些年,琪琪格对中国食客“埋单如打架”的场景已不再惊讶,“他们可能都不想付钱。”&&&&首先是饮食。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蒙古的饮食,除了传统的焖面和包子,更偏西方,喝咖啡,吃甜点,用刀叉。刚开始摆弄筷子时,琪琪格又笑,又皱眉头。&&&&琪琪格不吃炒菜,“带她吃宫保鸡丁,回家就吐了。吃内蒙古的火锅,她也吐。”贺希格说,如果是糕点、面包和火腿,妻子一日三餐不换样都愿意。媳妇的拿手厨艺是蒸包子,“可我吃不惯,肉太多,油太大。”&&&&为解决饮食上的差异,贺希格和妻子决定轮流做饭。&&&&比起饮食,更让琪琪格不能理解的,是丈夫和一些中国人处事的方式。&&&&初来中国,贺希格在购物上的“大手大脚”、挑三拣四,总让琪琪格发火,“明明东西都一样,他偏要买贵的。”&&&&贺希格不断解释,卖50块的名牌衬衫是假的,羊肉串可能不是羊肉,专卖店更让人放心。琪琪格说,在中国生活10年了,她仍分辨不出东西的真假,为减少争吵,购物成了丈夫的专利,家里吃的肉都要从乌兰巴托带。&&&&开蒙货商店的琪琪格觉得中国人喜欢迂回。“比如买东西爱讲价,一包糖我报实价,卖15元,很多中国顾客讲价,我不同意,人家不买账;别家叫价20元,降价5元卖了,这不是一样吗?”&&&&贺希格劝她把价格先升后降,琪琪格使劲摆手,“15元就是15元。”&&&&琪琪格也不懂中国人的“餐桌文化”。一次在餐馆,柜台前的吵嚷声让琪琪格扭头:几个男人拿着钱包互相推搡,丈夫告诉她,几个人抢着付钱呢。这让她吃惊,“付账还有抢的?如果谁也没说请客,AA制不就好了?”&&&&这些年,琪琪格对“埋单如打架”的场景已不再惊讶,“他们可能都不想付钱。”对于妻子的领悟,贺希格笑着竖起大拇指。&&&&图雅也对“中国式精明”体会颇深,每次,当有陌生人给儿子阿德勒零食时,如果孩子拿了,会受到爸爸张学兵的训斥,“在蒙古这很正常,孩子喜欢就可以吃。”&&&&朋友解释,一是不想让孩子养成吃零食嘴馋的习惯,二是不想随便接受别人恩惠,另外这可能被坏人利用,用零食把孩子拐走。看着在广场上奔跑的阿德勒,图雅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民俗的守与弃&&&&按照张学兵老家集宁的习俗,孩子过了满月,就要剃胎头,但图雅不同意,“在蒙古国,男孩通常到三岁才能剃头。”&&&&阿德勒的蒙古名字是舅舅取的,意为“王”、“英雄”,希望孩子能成为像成吉思汗一样的英雄。&&&&张学兵给儿子取了汉语名字―张宏宇,“希望他的志向像宇宙一样宏大高远。”&&&&在餐厅通往卧室的楼梯上,2岁的阿德勒爬上爬下,黄黄细细的头发贴在脸上,后脑的发丝长过耳垂,那还是胎毛。&&&&按照张学兵老家集宁的习俗,孩子过了满月就要剃胎头,但图雅不同意,“在蒙古,男孩通常到三岁才能剃头。”&&&&图雅解释,按照风俗,男孩长到三、五这些奇数岁数时,会选吉日由长者剃发,“第一次剃发叫"乌日波"仪式,祝福他成为男子汉。”&&&&几次争辩,张学兵最终尊重蒙古的习俗,下个月,阿德勒就满3岁了,图雅将会带儿子回乌兰巴托举行“乌日波”,请德高的喇嘛给孩子剃头。&&&&但图雅有时不得不对习俗做一些妥协。不久前,阿德勒向她抗议,“我要穿上裤子,门外的小朋友笑话我光着屁股。”&&&&蒙古高寒,大人有意锻炼孩子的耐寒和免疫,“凉养孩子”,阿德勒在家时,妈妈图雅总是让他光着身子玩耍,“在蒙古国老家,外面下雨孩子都光着身。”&&&&但为了儿子的“尊严”,图雅还是给阿德勒穿了条奥特曼的短裤。&&&&异国婚姻里的父亲也在被异化。&&&&最近,9岁的清贡还没有学上,父亲贺希格很着急。&&&&起因是一年前,在二连浩特读蒙汉双语学校的清贡被老师批评,还请了家长,“老师说,清贡上课时会脱离座位,跑到黑板上抢着写习题的答案。”&&&&这样的批评让贺希格恼火,老师应该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用批评来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去蒙古学校考察过的贺希格说,在蒙古,教育是开放式的,课堂是讨论的场所,作业看中思考的过程。&&&&一怒之下,贺希格让儿子退学,“我会找到一所愿意接收儿子的学校。”读完义务教育后,他希望把孩子送回蒙古读中学和大学。&&&&关于儿子的教育,图雅倒是学会了“中西合璧”,“要吸收中国和蒙古文化的优点。”图雅说,阿德勒三岁时,她想送阿德勒上汉语幼儿园,让儿子学汉语,“这样和小朋友在一起才不会孤单。”&&&&想念家乡的奶茶&&&&图雅很想念在蒙古国打篮球的时光,身高1米75的她总是众人目光的焦点,可在二连浩特,她找不到场地,找不到玩伴&&&&来中国两年,图雅说不出一句完整的汉语,也没找工作,整天呆在家里。&&&&她曾下决心学汉语,买了CD光盘和配套的交际语用书,但她用蒙语写的注音,字迹只停留在第5页。“汉语太难了。”&&&&图雅很想念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和朋友们在运动场打篮球的时光,那时,身高1米75的她总是众人目光的焦点,可在二连浩特,她找不到场地,更找不到玩伴。&&&&她开始想念妈妈做的奶茶,自己也曾试着熬煮,“但总是感觉做不出家乡那种香浓的味道。”&&&&每天,她都会给720公里之外的父母打电话,每次都超过半个小时。“要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说上话才挂断。”&&&&现在,她的生活以阿德勒为中心,她最怕儿子孤单,“孩子快来,妈妈陪你玩耍,爸爸给你买了玩具……”白天,图雅总是抱着儿子,面对窗外一片低矮的平房,一遍遍地哼唱这首音调和歌词简单的蒙语儿歌。&&&&相比图雅,苏日玛显得更淡定和习惯,虽然也只能说出“吃、睡觉”之类的汉语单词,但她可以选择不说话。&&&&她拉得了砂石车,拿得起绣花针。&&&&独自坐在矮床边穿针引线,一整天,她的手不断在空中扬起放下,绣布上会出现一朵红色的牡丹花。如今,十字绣是她打发时光的工具。偶尔会有声音打破安静,苏日玛会打开电视,蒙语台,歌舞节目的声音放得老大。&&&&现在,她可以在家里,靠十字绣赚些钱,一幅《八骏图》,苏日玛20天绣完,工费是1000元。&&&&苏日玛和图雅都没有攒钱的习惯,赚了钱,很快就会花光,买衣服、家具和电器。&&&&开蒙货店的琪琪格算是三个女人中孤独感最少的,也是说话最多的。但她偶尔会耽误生意―顾客如果是蒙古国的老乡,她会拉着人家聊一下午。&&&&今年,琪琪格和丈夫靠边贸生意赚了钱,家里有了圆角的家具、包金边的沙发、欧式的装修,唯一缺憾是没有一张像样的全家福,一家人到海南游玩,仅有两张有丈夫的身影,“贺希格总不爱拍照。”&&&&这个蒙古族汉子依旧觉得亏欠妻子―“我还没有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没脸站在一家之主的位置。”在妻儿再三要求下,贺希格背对镜头,张开双臂,琪琪格笑着趴在丈夫的左臂,右臂是他们9岁儿子清贡胖嘟嘟的脸。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26:12 &&
那时,张贵林在工地上开搅拌机,苏日玛往机斗里倒沙土时,满天水泥灰,日头下,汗液把灰土粘在身上,俨然一个泥人,“这女人咋比我还能吃苦?
本版块主题总数:251152 / 帖子总数:2127898
今日论坛共发帖:5342 / 昨日发帖:2925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去【蒙古国】娶回的新娘:只要在中国就不愿回蒙古国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蒙古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游牧文化与工业文明交织的国度。在这里,蒙古包依偎着高楼,身着民族服装开着豪华洋车,强烈的视觉反差,给记者留下有趣的记忆和深刻的印象。妇女当家,很少有“剩女”在蒙古国,基本是女人当家。在蒙古国文学中,歌颂母亲的作品比比皆是。在现实生活中,蒙古国妇女是家里家外一把手。蒙古国妇女的学历普遍比男人高,但很实在,到了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结婚、生子都顺其自然。即使这个男人并不是很中意,只要够格做父亲就行。因此,蒙古国很少有“剩女”。草原上的女人很会打扮,这里面既有女人的天性,也有社会固有的文化。无论是上小学的女孩,还是年纪超过50岁的妇女,抹口红是最基本的要求。小学对女生扎耳朵眼儿、穿高跟鞋并不限制,而在大学期间结婚、生子更是自由。生孩子可以休学,想复学时再来学校。蒙古国女人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受人尊重,她们也总是自信满满,走到哪里都神气十足,腰板溜直。  蒙古国冬季漫长,首都乌兰巴托的供暖期从每年的10月15日至第二年的6月15日,长达8个月。严寒让蒙古国人民切身感受到脂肪的重要性,因此崇尚以胖为美。当地朋友总是打趣说,男人一定要胖,说明家里富有,每天吃得上肉,太瘦的话会让人看不起。夏天,大街上穿着吊带装的中年妇女很多,露着胳膊和肚子,她们认为,“开水要烫,女人要胖”,没必要为自己的身材而难为情。旧车满巷,左右舵皆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乌兰巴托也出现堵车现象。8年前,记者开车从驻地到蒙古国外交部只需10分钟时间,但如今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虽然政府出台了汽车限号措施,但是拥堵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目前,乌兰巴托居住着全国近一半的人口,汽车保有量近30万辆,新车占比极少,进口二手车充斥着大街小巷。据统计,蒙古国现有汽车的车龄结构,11年以上的占50%,7—10年的占29%,4—6年的占12%,左舵车与右舵车并存,其中左舵车占比52%。由于道路建设长期滞后,百姓对排量较大的吉普车情有独钟。旧车满巷,反映了蒙古国居民购买力较低。以旧车为例,最畅销的日系车价位也要4.5万—10万元人民币。当然,蒙古国没有强制报废政策也是旧车较多的原因之一。汽车不管多旧,只要通过年检即可上牌行驶。  无关贫富,崇尚“慢生活”蒙古国人民随性、从容,时间观念相对淡化,生活节奏较慢。刚到蒙古国工作时,记者约朋友见面,说好了时间,等到达约定场所后,迟迟不见人来。打电话询问,说马上马上,这一马上,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在蒙古国,虽然钱不充裕,但时间有的是,“慢生活”理念浸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在餐馆吃饭,你看不到客人催促服务员快点上菜,人们只是坐在那里,轻声交谈,喝着饮品,享受着轻松与惬意。在大街上,你也看不到匆匆的脚步,只有那些摇摇晃晃的身影,折射出淡定和闲情。  “慢生活”与个人资产多少并没有多大关系。在天气好的季节里,许多普通人,一家几口,开着车,带着几张馅饼,一暖壶奶茶,一瓶白酒,坐在河边,就能高高兴兴玩一天。蒙古国人会游泳的很少,在炎热的夏季,许多中年男人腆着大肚子坐在河里,享受着清凉和舒心。这就是当地人的健康生活,健康的核心就是亲近自然,顺应自然。  蒙古国人乐观,他们拒绝焦虑与急躁,达到了极致和纯粹。因工作原因,记者经常开车下牧区,也经常看到汽车在草原上发生故障的情况。按照我们的想法,自然想尽快在天黑之前把车修理好。他们则不然,先解决吃喝问题,喝完酒吃完饭,再来解决面临的麻烦。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也是对心境的考验。摇滚乐灵魂人物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浩日沃(horwoo2014)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超好听 旱獭乐队超美超动听~旱獭乐队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分享城市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上众多发展中国家,“马背上”的蒙古国也踏入了这一行列——牧民们涌向首都乌兰巴托,在周围关于蒙汉牌匾翻译情况的调查为了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内蒙汉牌匾翻译情况,探究现存问题及深入根本原因针对提出解决来源: 新华网蒙古文网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斯琴塔娜·苏杭·草原的河·送给您!
《草原河流》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道.苏米雅勇夺柔道“大师”赛三连冠争夺奥运参赛权的最后一场柔道“大师”赛于5月27日至29日间在墨西哥的Гу来源:
奥云图乐园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周游美国的蒙古青年已经跋涉7000多英里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蒙古骑士”俱乐部的四位年轻人乘摩托车环行美国已经多玛.布和巴图当任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裁判玛.布和巴图在阿斯塔纳2015年柔道世界杯赛场上
2016年世界芭蕾舞者们将欢聚在乌兰巴托蒙古国芭蕾舞功勋演员德o阿拉坦呼亚格曾创始“蒙古芭蕾舞发展”基金,并每年都邀请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MFreezy] Shine Duu :N.M.N - Tsahilbaa (Hamt Jonon)MV: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内蒙古海拉尔牛奶厂到牧区收购牛奶,1955年。庄学本 摄 草原上放牧的牧民,1952年。彭华士 摄孩子们放声蒙古总统在韩国获荣誉博士称号日讯 应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邀请正在韩国进行正式访问的蒙古国总统演员阿穆拉的大HOUSE来源: 布里亚特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截至去年,呼市有蒙古语授课和加授蒙古语学校、幼儿园29所,在校学生及幼儿13365人。蒙古语授课学生民航资源网日消息:近日有旅客质疑呼和浩特机场未能提供蒙语服务,呼和浩特机场回应将对问询服务人把生命和鲜血挂在长矛,把兴趣和爱好献给江格尔。4月16日 《英雄江格尔》全球发布会“一带一路”国家第一站:蒙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来源|索得网古老北西伯利亚蒙古族部落楚科奇人东北亚原住民-楚科奇人楚科奇人,为古夜叉国原住民,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197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蒙古国马头琴漫谈』主讲人:蒙古国青年马头琴演奏家新·朝克时间:日 上午10:00 地点:内呼市地铁LOGO
哪家强?导读Zolbayar:《内蒙古人比我们更具有传统蒙古氛围》蒙古国青年作家、蒙古行者Z.Zolbayar(Am寻找紫荆山山下——成吉思汗子孙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日
让蒙古的名声响彻纽约、巴黎、米兰......等世界时装“鲨鱼”台的T.新托娅脱颖而mongol suleg —— all stars视频中的老人16岁去的台湾,在台湾生活了62年,居然没有忘记蒙古语,而且说的流利。
咱▲2016年3期《民族画报》蒙古文版封面:银幕伉俪巴音、巴德玛第三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于2015年9月《Uilsiin saihan Ulaanbaatar》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萨满教主要分布于北亚,范围包括中国东北、蒙古、中亚、西伯利亚,一直到北欧,北美等地区,萨满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蒙古文化是由蒙古民族创造的一种游牧文化。从13世纪开始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旗帜下再度统一草原部落,建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博湖县,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南部,开
美国《自然历史》杂志曾经撰文说:成吉思汗是靠蒙古马征服世界,当上蒙古帝王。他们认为蒙古马为成吉思汗当今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始终没有改变,就是语言支撑的结果。从古说到今,蒙古语无疑已是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据《陔余丛考》中记载:“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horwoo2014分享
蒙古文化 设计元素
购物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orwoo2014分享
蒙古文化 设计元素有人从策克口岸入境蒙古之后去乌兰巴托吗?
打算过一段从策克口岸入境蒙古,想问一下有没有去过的朋友,能给我一些关于盟国国内交通的帮助,除了飞机。
去过策克口岸。另外一边是南戈壁省。其实即使是最繁忙的二连浩特口岸出去到南戈壁省会那段都是自然路。区别:策克出去是土路 ,二连出去是草原上的自然路。海关的人是这么描述的。路很平就是没铺沥青,有沙子和碎石。关键是那边一路上没有任何路标加油站。二连很长一段出去也是。策克附近可以加油。所以一定要有GPS一定要车好,那里没法修车。具国内驴友推算,以乌兰巴托为半径140公里就没有沥青路了。政策上的,如果楼主不是边民,那么车辆出境是个很麻烦的事。目前蒙古各口岸都没有明确规定。得在北京的蒙古国办事处花3000美金办个通行证才能去到蒙古的各个地方。当然二连是放宽了出境。但是策克真的不敢保证。这个东西旅行社可以代办。但当时我在整个额济纳旗可是没有看到这种旅行社哦。还有就是策克口岸在几年前还是季节口岸,现在刚改成常年口岸,对于个人旅行者有些东西不太成熟,虽然口岸已经很繁华了,还有工厂。其实回来才是难点。今年国庆二连给了中国车特殊优待让进蒙古。天朝边检也不拦。当然不敢保证策克的边检也不拦你。其实二连来说,出去不难回来很难!!! 没有ATA(就是蒙古驻北京办事处的那个东东),各种索贿各种卡啊,我碰见的那台车,因为快闭关了当天,大概花了4000多买路钱。所以蒙古自驾真心是个很烧钱的事情。吐槽下,出国走了这么久真心是气同胞这种行为,动不动就给钱。以至于本来合理合法的事情要好多钱才可以解决。而且出门在外男人多比女人怂(亲历)。好多地方索贿都是只针对中国人。看楼主一下提到策克不知是否内蒙西部或者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也是同样的情况。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古国乌兰巴托美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