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最高理念《道德经与股市》导读

一位资深级大师揭秘股市最高心法_高手心得_老股民经验_基础教程_学院频道_华股财经
> 正文一位资深级大师揭秘股市最高心法字号:T|T  美国期货专家&市场轮廓理论&的作者施泰美亚总结出一个非常精辟的公式。交易结果=市场理解&(交易策略
自我认识)。从长期看,交易成绩是一个人以他的整体或全部投入到市场中运作的结果。
  交易者投入的不仅是,精力和时间,交易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更为微妙的是交易者的品性趣向、哲学价值观、艺术素养以及宗教信仰都会对最终的交易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市场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赤裸裸的你,尤其完全真实反映出你内在的一切。你所有的外包装和面具都毫无用处。甚至法律都没有期货市场来的公正。一个投机者短期的盈亏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长期而言,一个交易者的盈亏一定源于某种内在机制的推动。
  一、意识与无意识
  我们常说&我无法控制住自己&。这个我就是有意识的头脑,这个自己则是内在无意识的冲动。我们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我们既是控制者,同时又是被控制者。
  人的意识那部分只占10%, 无意识却占90%。无意识就像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那部分。
  意识是人智力和理性的那部分,这个意识不太稳定,经常处于摇晃、犹豫不决的状态。人的意识来自后天的培养,如社会规范、礼仪、观念以及学校的教育。人有意识的部分不是先天就具有的,也不是内在的自然成长,而是人在长大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强加上去的,它只是一个面具,所以它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力量。
  无意识是盲目的冲动。它是与生俱来的习气,所以它有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内在的贪婪、暴力、愤怒、嫉妒、性欲等等这些都属于无意识。这些习性是文明社会所谴责的,所以这些无意识被我们压抑在内在的暗处,但它们仍然在内部沸腾,随时跃跃欲试要挣扎出来。
  我们行动的力量往往出自我们的无意识,而不是出自有意识的决定。这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恰好相反。当我们内在意识和无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后占上风的往往是无意识。意识可以做出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的背后却没有力量的支持。
  有一个伊索寓言非常能够说明这一点。一天一只乌龟来到河边准备过河,这时一只蝎子上来搭话说&我也要到对岸去,你能不能把我放到你的背上载我一起过去&。乌龟笑着说&你以为我是傻瓜吗?一旦你在我的背上的时候咬我怎么办?我可不想冒这个险&。
  蝎子不屑地说&我看你白活了这么多年,你连基本的逻辑都不懂,如果过河的时候我咬了你死了,我不也跟着淹死了吗?&
  于是乌龟就同意背蝎子过河,刚过了河中央,蝎子还是咬了乌龟。乌龟临死前问蝎子&你的逻辑哪里去了?&蝎子说&我也后悔,我自己也活不成了。我是承诺过不咬你,但这不是逻辑的问题,我可以那样说,但实际上我做不到,这是我的本性,理智上我知道不应该咬你,但我没有办法不这样。
  意识和无意识经常处于冲突中,意识像是狱吏,无意识如同囚犯。这是人类大部分紧张和焦虑的根源。任何压抑都创造出焦虑和内在的混乱。正是因为我们内在无意识的骚动才使得我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很不自在,我们对别人的寻求,对各种活动的热衷都只是逃离自己的方式。
  二、认识力与意欲的关系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他的哲学里对智力和意欲的关系有过非常详尽而透彻的探讨。他认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人有限的认识力为欲望效劳。为生存意志服务。当人的意欲完全平息冷却,智力才能完美工作,才能清晰客观。这和老子的观点不谋而合,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就有这样一句话&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每个人身上智力和意欲的比例不同。所以人类外表看起来很相似,但内在个性差异甚大。而动物只有种属的特性,没有明显的个性。天才有多余的智力,当智力脱离意欲的摆布就成为纯粹的认识力,纯粹的认识力能够看到和领悟真理。在诸多事物中看到整体、普遍性和理念。科学,艺术,音乐,哲学的产生就是来自少数天才多余的智力。
  我们一般人还无法超越生存的层面,时时被意欲所驱使。被意欲驱使的认识力必然是主观的,为狭隘的个人目的服务,纯粹而客观的智力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是一种奢望。被意欲驱使的智力只能看到局部、个体和现象,不可避免造成扭曲和片面。
  水面平静时相当于镜子,这就是心如止水的意思。如果水在加热沸腾的情况下就会失去镜子的功能,无法清晰映照事物的真实面貌。这时的镜子如同哈哈镜。一切反映在里面的事物都被扭曲。
  意欲是热情,是热是火,智力相当于水。因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在意欲的骚动中,智力必然失去清晰和客观。在少数情况下,认识力可以作为意欲的冷却剂,用水熄灭欲望之火,这样就产生了无欲无求的圣人,修行人。
  但无欲无求的达成不是通过压抑而是了解和领悟,领悟到欲望带来的痛苦和欲望最终的无用。不过人本身就是欲望的化身,众多欲望的集合体。无欲做不到,只能争取达到老子所说的&少私寡欲&。
将本文转发至:
| 资料标题下载次数182次139次117次103次89次88次《道德经》与股市之三
《道德经》与股市之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以“道”的天平来衡量“贤”,它是失“恒”的倾向,是产生竞争的导火索。不崇尚贤能多才,并非有意的抑制,而是顺其自然,不刻意的去渲染招摇,其目的是使人的思想归于清静,以免象风吹海浪那样,引发波动,致使民众脱离根本,过度追捧所谓的“贤”而不安分守己。同理,不过分渲染难得的货物,能使民心坦然“恒”处而不生邪念,是减少盗窃等不端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贝壳作为货币的时期,人们必然会竭力的想拥有它,从而引发社会的公“盗”行为。随着金属币的兴起,被人为夸大为“难得之货”的贝壳,也就失去了无形的光彩,人们对其产生的失“恒”的公盗之心,也随之淡化,甚至是索然无味了。所以,善治的圣者自觉的“不见可欲”,也就是不彰显容易引起贪欲的事物,积极倡导抱朴守真的精神主张。以身作则,清心寡欲,不过分的索取与占有,使百姓不被过度的干扰,没有饥饿的恐慌,安其居,乐其业。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弱化了不满、抵抗、或企图造反的异志。如果社会上一旦形成了淳厚淡泊的生活风气,人人鄙视贪功冒进等不良言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也就无所谓治与不治了。此即虚心实腹、弱志强骨的特殊内涵,更是对”眇“的正确的深刻运用。“不尚贤”是眇,不贵货是眇,不奢欲是眇,“虚其心”是眇,“弱其志”是眇,“无知无欲”则是眇的极致,眇到最终的“无不治矣”。大道悠悠不尚贤,云来鸟往眇虚玄。归根抱朴恒树立,小草春心遍地贪。
实际炒作时,不要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高价绩优股,更不要相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谬论。这种缺乏主见、趋炎附势的做法,已经违背了股道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失“恒”的体现,执拗下去的结果,必然是失利。苗弱看长,树高遭伐。试想,只要是迈步前行,人生的起伏也就随之产生了。任何事物都是一样,一粒种子摆在那,是种弱“恒”的状态,却不能因此而武断的把它定性为“恒”弱,谁敢否定它将来不能茁壮的参天?所以,真正能取得安全而又利润可观的股票,往往是那些不“贤”不“贵”、被大多数投资者漠视的“不见可欲”的个股。金子珍贵,未见得人人买来塞满屋子。砖头瓦块低廉,人们却把它垒成了高楼。脖子上闪闪的金套,是虚伪的炫耀,一时不慎,做作的累赘就可能获“罪”!踩在脚下的土地,给人带来的总是厚重的支撑。市场走牛之时,低价的垃圾股,也会成番论倍的猛涨,毫不逊色。市场走熊之际,高贵的绩优股,也不见得少跌多少,甚至变本加厉的熊熊不已。何以然?“玄之又玄”的炒作使然,无它耳。
不失为正确而有效的炒作方法,无非是对眇”恒“的运用。即政策是处于清时,还是浊时;大盘是处于多时、还是空时;行业板块是处于冷时、还是火时;所”徼“个股是处于低时、还是高时;自身是处于亢奋时、还是清醒时;资金是属于借贷、还是自有。只有眇到虚心之处,才能没有负担的从容不迫的介入,以”无知无欲“的持股心态,顺水推舟般的求得”实其腹“的收获。
炒作应该是一种慎重的行为,绝不等同于日常儿戏。炒股又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操作,一进一出罢了。得失之间,最终考量的是谁能如道般的福至心灵。且记:“徼”其欲多而不逮,“眇”其恒动而自得。
随感:1、“高送转题材遇寒潮,10转28后,换不来一个涨停。”何也?“不见可欲”呵,多么形象的吹泡泡。2、“为什么内地股市总是暴跌?”泡泡使然,一人多账户的泡泡,融资配资的伞形泡泡,股权质押的泡泡,沪港互吹的泡泡,期指t+0的大泡泡,a股t+1的瘪泡泡,注册制的影子泡泡,养老金着急底部入市的--,索罗斯的大嘴泡泡,哎,真是数不胜数。总之,五千多点的巨浪掀起来,砸下来真够惨烈的,不亚于海啸。“可欲”多哉。3、“巴非特再次抄底狂买石油股,难道疯了?”巴老是再正常不过的投机者,将来的结局一定是:大家疯了似的狂追石油股时,巴老的疯疾才得以治愈。符合“不尚贤,使民不争”的眇用。仅记。
已投稿到:当前位置 >
《道德经》中的炒股哲理-第三章
  《道德经》中的炒股哲理-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所谓贤能,让人民无可争;不以难得的物品为贵,让人民不为偷盗之事;不突现可以挑动欲求的东西,让民心不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使人民心中空虚无所想,得到保暖,削弱它的志欲,强健他的筋骨。是他们恒常保有无知无欲的状态。让那些智者不敢动作。这样行无为就没有什幺不可以得到治理的。  【解读】  对于本章,一直感觉难以理解,尚贤是千古之道。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就不必说了,在现代社会,先进人物一代一代被推出,是为了给社会树立正面的典型,也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但老子为什么要说“不尚贤呢”?  司马光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他在《道德真经论》中说:“贤之不可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则争名而长乱,故老子矫之,欲人尚其实,不尚其名也“。  老子本章的思想正是为了解决春秋时期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我们都知道苏秦的故事,为了出人投地,他头悬梁,锥刺股,终于身佩六国相印,成了人上人,但也是他造成各国打来打去,结果自己也被人刺杀。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尚贤”。所以老子所谓“民无知无欲”,更多意思的是恶性竞争和穷奢极欲,他当然不可能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所以这一章更多的还是要理解老子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所提出的具有很强的积极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思想。我们当前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文明建设”是不是也有老子的思想在里面呢?  【股中哲理】  对于本章理解,我想应该是在做人和操作股票方面都应该遵循“一颗平常心”的观念。身价440亿美元的沃伦·巴菲特宣布准备将自己的大部分财富约370亿美元捐献给美国5家慈善基金会,这意味着,他曾经和以后经营的大部分财富都不是他自己的。他的经营是为了实现他的价值而不是占有,我想这种“心境”正是他成功的原因。如果我们买股票时总是想着何时能赚一座房或是一辆车,只会让自己的心境越来越坏,越来越失去操作的理念。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GANNXY. 赶牛寻渔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 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豫ICP备号-1当前位置 >
《道德经》中的炒股哲理-第四章
  《道德经》中的炒股哲理-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虚不可见却不可竭尽,深远阿好似万物的宗祖。消挫万物的锋芒,消解万物的纷扰,和万物的光芒相追随,和万物的尘埃相融合,就那幺恍惚而明显的存在着
,我无法知道他是如何生成的,应该是在帝之前。  【解读】  老子讲的道是博大精深的,本章从两个方面对道进行了描述。一是道的表征,二是道的生成和存在形式。我想这个层面的讲的还是老子所谓的“非常道”,只有对“非常道”理解的超深入,才能对“常道”领悟得更透彻。我我们以形象地理解,比如我们现在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还可以分析出是由夸克组成的,当然这可以无限地探讨下去。其实这些微观的物理理论很明显已经包含在老子的思想之中。老子的“道”既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形式,也是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他的思想体现了物质世界和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有机统一。
这不正契合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个思想吗?而且老子所说的“道”是“物质”“运动”“规律”三者的有机结合。  【股中哲理】  股票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事物,股市之道应该是融合在股票本身,股票的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股票发展变化的规律之中。所以研究股市之道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股票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股票的产生发展变化历程,三是权威的股票理论。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所以研究股市之道不能死读书,什么时候心灵上感觉与老子这句话产生了共鸣的时候,应该不是临近“入道”的时候。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GANNXY. 赶牛寻渔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 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豫ICP备号-1《道德经》,全文高清朗读,修身必备!_股市金融秘笈-爱微帮
&& &&& 《道德经》,全文高清朗读,修身必备!
问: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答:只需要点击上边蓝色字体关注即可!《道德经》,全文高清朗读!附:《道德经》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也作“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2]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pìn)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绳绳(mǐn mǐn)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璞);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mò)身不殆(dài)。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lěi)傫(lěi)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dùn)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g);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liáo)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xiá)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ei),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一章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tián)淡(dàn)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dài)。譬(p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四章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戴颖涛篆刻“不如守中”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lù)琭(lù)如玉,珞(luò)珞(luò)如石。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kuī)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ī)歙(xī)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yāng),是为习常。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wú),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i)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chún)淳(chún);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qí),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i),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pìn)。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shèn)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jī)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褐(hè)而怀玉。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是谓社(shè)稷(jì)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qì),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每天学习,自我成长。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优质微信,愿您每天都能成长!声明: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评、点赞哦~
点击展开全文
股票金融秘笈:关注股市投资,基金投资,畅享牛市奔向财富自由,为投资者提供最专业,最实战的平台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理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