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等8项审批不再作为环评前置条件件 什么时候实施

(@环评爱好者网官方)
在It的广播中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国家取消18项核准前置条件 实行网上并联审批-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国家取消18项核准前置条件 实行网上并联审批
&&来源:&&作者:苏南
[提要]&&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精简审批事项 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和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关于一律不得将企业自主经营权事项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通知》正式下发。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精简审批事项 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和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关于一律不得将企业自主经营权事项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通知》正式下发。
  企业投资项目遭遇的审批难问题有望在今年得到进一步改善。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精简审批事项 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和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关于一律不得将企业自主经营权事项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通知》正式下发。两份文件明确,对于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电网接入意见、燃料运输协议、原材料运输协议、银行贷款承诺等18项位列其中。
  取消18项核准前置条件
  “取消电网接入意见、燃料运输协议等18项作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事项,称之为第一批取消的。”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这些取消的事项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只是核准机关不再作为核准的前置审批,该做的企业一定要做。
  罗国三表示,取消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事项归纳为三大类,所谓的三大类,一类是资金落实情况证明材料,比如银行贷款承诺、融资意向书。第二大类是审查类的材料,比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规范审查意见。第三大类是协议合同类,比如电厂的煤炭来源、怎么运输、经过燃烧以后产生了粉煤灰,这些副产品怎么利用,这是电力企业和相关企业签订的协议。
  罗国三在回答《中国能源报》记者提问时说,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作为前置审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除确有必要以外,要通过修改法律法规,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核准机关能够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方式解决的事项,或者通过后续监管解决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审批;除了特殊需要并且具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以外,有关部门一律不得设置强制性中介服务,不得指定中介机构。
  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党中央、国务院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高度重视,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方面的内容。”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1月8日召开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发布会上表示。
  李朴民表示,工作方案从改革方案创新制度入手,以精简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更加便捷、透明的投资项目核准制为重点,提出了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目的就是要解决前置审批过多,手续繁杂,效率低下,依附于前置审批的中介服务行为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
  李朴民介绍,工作方案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清理、确认、修法、公布、立法、建网。时间安排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2014年底,初步完成事项清理工作,公布取消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前置手续。第二个时间节点2015年6月,制度建设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平台建设实现中央部门的横向联通。第三个时间节点2015年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实现全国范围的纵向贯通,构建起纵横联动协管、监管的新体制。
  “目前,各个部门已经把清理的结果报到了国家发改委和中编办。”罗国三回答《中国能源报》记者提问时说:“国家发改委、中编办将组织专家对部门清理的结果逐项进行审核,提出取消整合保留的建议。如果涉及到修改法律法规的,我们会提出相应的修法建议。这项工作在今年1月底以前完成。”
  实行网上并联审批
  “工作方案的目标核心是八个字,‘实行网上并联审批’。”罗国三说:“举一个例子,西气东输二线沿线14个省区市,所辖70多个地级市,196个县,要把这四五十项前置条件办齐,甚至有的还要从乡镇一级开始办。中石油有一个统计,审批文件1000多件,也可以说是1000多个章,用了4年时间才完成。管道是一个线型项目,跨越的地域比较广,要逐级一个个去办。所以,我理解改革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把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把若干个20天,并联到20天办完。”
  新的网上并联核准制度只保留规划选址、用地预审两项前置审批,对于少数重特大的项目,也会把环评审批作为前置审批,30多项前置审批今后就保留这两项半。
  “其他的经过清理确认以后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保留的还要保留,保留之后这些审批程序要优化审批程序,同一个阶段、同一个部门实施的多项审批事项都要予以整合,一次受理、一并办理。”罗国三对记者说,“凡是适合公开的内容、流程、进程都可以在网上查询,企业不用跑北京就能够实时了解情况。”(苏南)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葫芦岛日报 --
简政放权一年间②
行政审批念好“简字诀”
■ 本报记者 郑子超  
自新一轮的简政放权工作大力推进以来,我市把简政放权作为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优化发展软环境的有力抓手。在去年5月12日召开的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时任代市长戴炜提出了我市的简政放权要努力打造全省“三个最”的目标,即审批权限最小、审批时限最少、服务质量最高。而要做到“三个最”,必须首先从减少审批事项上“破门”,念好“简字诀”。经过三轮推进,我市行政审批事项精减率达到了52%,力度可见一斑。  审批事项精减过半  
继“三个最”提出之后,8月份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要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上做到“五个加快推进”,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无论是推进沿海经济强市建设,还是实现稳增长促投资惠民生的目标,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于简政放权。  
从2015年4月中旬开始,市直各有关部门陆续赴锦州学习简政放权工作经验,7月底,市委领导再一次率我市党政考察团就简政放权工作到锦州市进行学习考察。此后,又陆续实施了“简政放权,我的承诺”等深化简政放权举措。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市简政放权的共识进一步凝聚,简政放权的推进力度、速度、氛围都达到了最佳水平。“我们积极取消和下放与促进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含金量较高的行政职权事项,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到位,该‘减’的彻底减到位。”市编委办副主任张树华介绍,我市以政府文件形式分三次共调整取消下放行政职权498项,其中,取消86项,下放265项,合并68项,缓征收费2项,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2项,调整为内部职权事项75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保留188项,精减率达到了52%,超过半数之多。  
据介绍,目前我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工作,现有行政审批项目将进一步精减。同时,将保留的市直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清单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  审批改革大刀阔斧  
在简政放权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部门,结合全市“稳增长、促投资、惠民生”软环境建设,全力打造“三个最”,对行政审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切实为经济松绑,为企业减轻负担。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我市对市直部门的权力事项与职责事项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省部级以上规范性文件,逐项列出职权名称、设定依据、责任事项等,确保每一项职权都必须于法有据,并绘制流程图。截至目前,已将市直41个部门的1547项权责清单在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开。  
为了实现“审批权限最小”,各个部门将行政审批事项高度精减,该减则减,该放则放,有些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精减率达到60%甚至70%以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实施了《葫芦岛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权划分方案》,将市直41项审批许可和监督管理事项中的32项权限下放到各县(市)区,只保留国家法律规定的9项权限,下放幅度达到了78%,特别是食品流通和餐饮权限,做到了百分之百下放;省环保厅共计下放给市级环保部门环评类审批权限157项,其中要求市级重点监管56项,市环保局下放149项,比学习目标锦州市多下放48项;市住建委将原有的84项行政审批项目及其工作流程取消、合并或转为管理,最终确认保留17项;市交通局重新清理和划分行政职权事项,原有行政审批权30项,现为6项,比锦州少了3项;市人防办将原有的11项行政审批职能取消了4项,下放了3项,仅保留4项,减放达到60%以上……这些大刀阔斧的行政审批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和市场活力,为优化发展软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审批手续化繁为简  
在新一轮的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审批前置件的大量削减改革和中介机构的“去行政化”,审批手续化繁为简,更好地疏通了企业办事的“中梗阻”。我市出台了《党政机关办协会等有关问题整改方案》,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业务主管单位在人员、职能、机构、财产、住所上分开,推动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截至目前,全市72家行业协会商会全部完成了与行政机关的脱钩工作。同时,我市对保留的188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逐一进行梳理,并将梳理的69项中介服务事项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明确要求凡未列入清单的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真正打通了行政审批的“最后一公里”。(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前置件多”是众多企业在办理审批手续时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往往企业需要办理行政审批件的数量并不多,但却容易“卡”在跑前置件上。在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中,“减少审批前置条件”成为切瘤的“手术刀”。我市对市直予保留的188项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编制了市直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清单,要求凡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一律取消;明确了18类不再作为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前置条件;持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将226项前置审批项目中的152项改为后置,取消19项,21项不再作为行政审批项目,只保留了34项,逐步实现了“先照后证”。此外,还大力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对于保留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对审批没有起实质性作用的一般不要求提交;部门能自己掌握的情况和材料,不再需要申请人提供,内部流转的审批材料也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  
在宏观环境趋紧的大环境下,“简字诀”对于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为企业松绑减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审批权限最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手术刀”,为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得以“轻装上阵”。&
&& (不填默认为匿名)
《葫芦岛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