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失调现象社会工作未来发展趋势势

【】&&&&&&&& 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展览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市场总量快速增长;产业化进程加快;专业化比重增加;项目数增速放缓;展馆面积继续扩大。
(一)市场总量快速增长
展览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市场和产业两大因素,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潜力的市场,同时也是门类齐全的产业大 国。巨大的市场购买力,丰富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能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和加工中心,同时也为我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会展中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展览收入以平均每年约20%速度递增,展览市场总量迅速增加,其原因主要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的拉动;国家进一步启动内需的拉动;地方政府重视展览业;展览业国际化程度提高,等等。
我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2005年仅为0.09%,发达国家该比例为0.1%-0.2%,显然我国展览市场在 十一五期间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全国服务业的增长值只占GDP的3.7%,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远远低于世界一般水平,因此中央政府在一些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属于服务业的展览业也必将更快发展。
中国会展经济方兴未艾,目前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潜力还很大。200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 的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7%,但目前中国展览业的年产值约为8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展览业年产值的0.3%。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以及服 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今后中国会展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展览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可望高于&十五&平均水平。可以预言,2010年以上海世博会为标志,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展览大国。
(二)产业化趋于加快
随着中国会展市场的快速扩大和对会展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会展越来越被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看待。为了促进会展业 的持续发展,中国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中介组织三个层面进一步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政府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服务,进一步确立 会展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大力发展产业。
我国将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逐步建立健全展览业的行业管理体制。中国商务部将在内外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展览业的 统一管理体制。对展览业的管理将从项目审批转向行业管理和政策调控,加快促进展览业的市场化。在管理方法上,商务部将建立与展览业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 制,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发展政策。正确引导展览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很多地方政府设立会展统一管理机构,根据展览行业发展所需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要求,对交通、通讯、旅游、商检、海关等展览业务所涉部门进行协调,使展览业与这些部门、行业在互动中协调共进。
商务部计划未来若干年内将重点支持100个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航母&,并将进一步 加强国际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单独或联合办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展览企业数继续增长,企业主办数的比重不断提高,政府主导型加快市场化改革,展览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展览策划、展览广告、展览设计、展览运输、展览工程、展览旅游等相关产业链快速拓展。
(三)专业化比重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主题正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办展主体和办展方式也趋于专业化。
1.主题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会展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结果造成 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未来的行业性专业将会更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展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性展览会数量不断攀升,协会、企业 办展以专业展为主,政府主导型也向专业化发展。在十五期间新增展览会项目中,专业性展览会占比重逐年走高2.展览分工专业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展览从业人员没有明确分工,多种职能集于一身,同一批人既是展览组织者, 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展览业缺乏科学的社会专业化分工 协作,必然效率低下。未来展览业必须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局面,会展配套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将进一步专业分工细化,展览评估、展览咨询、展览设计装潢都是 颇有前途的行业。
3.展览从业人员专业化。我国目前展览从业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未来会展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会展教育培训, 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特别是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业务素质,需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最好的服务精神、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外 语,熟悉现代国际展览业务,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业人员的总体知识水平就是展览业管理水平的体现。
4.观众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观众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高质量的观众对一个展览会的成功与否将起到关键作用。未来大多数专业观众为专业界的决策人士、贸易人员及科技人员等。
(四)项目数增速放缓
1.新创展览项目逐年减少
经过十五期间数量的急剧膨胀,各行各业的展览会题材已经得到很大程度挖掘,新创展览项目越来越难,必然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的总数量作为基数不断增加,很显然,展览项目总量的增长速度必然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该增速还将进一步减缓。
2.展览项目竞争整合
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未来我国展览项目竞争整合在所难免,劣次展览项目加快淘汰,展览并购将现高潮。
国际展览业看待展览会并非局限于展销产品的概念,更多考虑的是树立产品形象或企业形象,追求一种长远、持久的品 牌效果。世界上所有会展业发达国家,都重视会展的品牌效应,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会展名城。中国会展业实现品牌化经营也是必由之路。未来中国的将重 新整合,有的在竞争中壮大发展,有的在竞争中消失,有的在竞争中合并,从而涌现更多的品牌。
(五)展馆面积继续扩大
我国展览业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件优先发展。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展览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 有超前发展的态势,展览场馆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尽管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合理规划展馆布局,防止展馆建设过热,但是一些尚未建有展馆的城 市仍然会想法设法建设展馆,如拉萨市、芜湖市不久将会兴建新的会展中心;一些城市已有展馆供不应求,需要对原有展馆进行改建、扩建,也会增加展馆面积,如 合肥市正在建设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北京新展馆计划。
(六)竞争更加剧烈的趋势
中国展览市场目前竞争激烈,表现在展览城市之间、展览企业之间、展览项目之间、展览人才之间的全方位竞争&白热化&。
1.展览城市间的竞争
我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定位在&会展中心城市&或&会展名城&上,这些城市纷纷在城市基础设施、会展软环境建设、品牌培植方面加大投入,展览城市之间剧烈的竞争不可避免,通过竞争将逐步形成合理的展览区域布局。
2.展览企业的竞争
展览&蛋糕&毕竟有限,展览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展馆总量过剩,布局失调。一方面北京、上海展馆供不应 求,展馆租金不断上涨,令会展组织公司压力大增;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展馆门可罗雀,产生巨额亏损,难以为继。近年来,外资展览公司进入中国设点,必然加剧国内展览业的竞争,进而提高我国展览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展览项目的竞争
&十五&期间中国展览项目数量急剧增加,相同主题展览会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展览会项目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参展商,竞争采购商和观众,竞争各种办展资源。今后多数展览项目将重新整合,总体上将朝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展览会展位价格水平总体仍然偏低,但由于企业参展将更加理性,展览市场竞争的结果,劣次 和&形象&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品牌不断涌现。由于展位价格充分反映质量水平和供求关系,品牌的展位供不应求,其价格可数倍于平均水平, 同时拉动全国价格的总体水平上扬。
4.展览人才的竞争
未来中国展览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展览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制定鼓励展览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展览人才 采取优惠的引进措施,有成功展览工作经验的高层展览专才是各地展览企业猎头的目标。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会展专业,培养本地展览人才。展览企业重视员工在职培 训,提高员工展览专业素质。(&&编辑:胡小月)
其他展览实质分析
Copyright (C) 2000~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翔展科技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什么是M型社会?M型社会会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我没有兵器谱
1个赞同,来自
“M型社会”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富者在数字世界中,大赚全世界的钱,财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在中间这块,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样,整个世界分成了三块,左边的穷人变多,右边的富人也变多,但是中间这块,就忽然陷下去,然后不见了。从下流社会到《M型社会》,日本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态势M型社会的服务定位 去年我看了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结合其它的一些社会发展理论与经济现象,综合出了一套“后工业时代”的逻辑。所谓《M型社会》是指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社会中间阶层塌缩,中产阶级比例开始降低。美国从70年代到现在中产阶级比例降低了约10个百分点,日本要更明显一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工业时代,“工程师”和“高级产业工人”类的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这群人社会需求量大、可以批量生产,成为“中产阶级”的主要构成人员。而到了后工业时代,由于社会价值矛盾由生产效率向资源和精神溢价方向转移,这类人的相对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对降低,降低到接近甚至部分低于“社会不可替代服务型劳动者”(比方说理发师、装修工人、保姆等等)的水平。而掌握自然资源、政治资源这些稀缺资源,以及新兴的,能够掌握心智资源(满足精神需求)的人,或者依靠破坏性创新创造价值的人,则会向右侧移动,后者会变成新富人。社会中间阶层塌缩,形成M型架构。这个趋势和政治体质关系不会特别大,是进入后工业时代后必然发生的现象。这种社会趋势诱发了消费服务业的两极化。一头是为新城市平(贫)民提供高性价比服务的商家或者品牌,比方说Wal-mart、UNIQLO、Zara,一头是以追求极致品质和服务为主要导向的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业。而定位中端的产品,面对的是潘肯研奶吒凰谕档男“琢欤殉潭瓤上攵K栽凇爸械怠笔谐∩希谑澜绶段谧龅么蟮钠放苹蛘呒畔喽越仙佟R蛭饫嗥放仆让环ò严孔龅米愎淮螅ㄖ胁加幸豢判∽实男模埠没嵋欢ǔ潭刃≈诨透鲂曰裁挥邪旆ò岩缂圩龅米罟桓撸ㄋ鞘艿街刂厣缁嵘娼孤堑贾轮Ц兑缂鄣囊庠覆⒉磺浚乇鹗钦攵云蠖畹南眩从忠械2⒉患貌淮笈粕偬乇鸲嗟挠延谩所以在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往往是对供应链有极强把控能力的大公司,本质上做的是供应链效率的生意。这类公司往往是巨头、细分市场垄断程度高,而公司日常运营极其操劳艰辛苦逼。所以我并不认为创业型的小公司应该以这些公司作为典型范本,起码应该想清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未来。在中低端市场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分支,叫做“大众普通小额消费的大幅度升级”。之所以会有这个细分市场,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大前研一讲的“仰望自由之丘”的心态。自由之丘是东京的富人区,类似于首尔的江南区。所以东京的苦逼白领虽然负担提高,消费能力降低,但是依然期望在生活的一些小角落里面能够感受到自己有“自由之丘style“的生活品质。因为其绝对价格不高,所以消费者对于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或者其价格是否远远高出同类产品一两个数量级并不特别在意,比方说瑞士军刀和Zippo打火机。另一方面,随着白领生活压力和发展焦虑感提高,对时间的价值认知也会发生变化,消费者有时候会因为怕“麻烦”,为了“节约时间”而在购买小商品的时候失去价格敏感度。比方说7-Eleven的可乐比超市贵一倍,但是并不妨碍其销量。这时候零售商就不应该站在一个卖东西的角度,而应该站在“Life-style Service“的角度,从服务消费者的生活,提供各种生活便利为着眼点思考问题。这就是7-Eleven成功的中心思想。我的一个玩摄影的好友曾经说过,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份货、三元钱三分货。在M型的右侧,富裕人群那边,做的是“三元钱三分货的生意”,它是未来“M型社会“中我们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随着富裕人群更加富有,他们对大多数生活服务的价格敏感度会降得非常低。而他们关注的是,商家能不能为他们提供完美、体贴、解决方案化、感觉满足化、终极目标导向的整合解决方案,而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普通服务的溢价。“但求更好,不怕更贵”。我周围有很多先富起来的朋友,经常抱怨―――虽然自己根本不在乎价钱,但是在接受某些服务的时候,依然有极强的“潘扛小保醯米约好挥械玫阶愎坏淖鹬赜胱鹧稀6衷谀芄惶峁└咂分收戏竦纳碳乙谰商偬伲阌Ω貌患蒲镜靥峁┨逄⑾钢碌姆瘢蛭隳茏酶啵饩褪俏蠢M的另一头带来的机会。改革的政治戏码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以日本为例,谈谈日本所发生的现象及隐藏在现象里的本质,因为这一本质就是本书内容的重点。小泉改革是一出壮观的政治戏剧,但是一般百姓,包括消费者、就业者,在观赏这出戏时却越看越扫兴。为什么?因为天才政治家小泉纯一郎所演的,只不过是“捕物帐”捕物帐是以江户时代为背景,在日本形成并获得发展的侦探小说形式。。就像“小泉剧场”小泉剧场的意思是小泉自导自演的政治剧目,原是反小泉阵营批判小泉时所提出的名词,但是后来代表小泉支持者对小泉政治手法的肯定。这个名词,小泉纯一郎以戏剧方式呈现他的政治手法。因为不管怎么说,舞台上戏剧的主题,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惩恶扬善。如果道路公团(政府经营的公共事业)不好,就惩罚道路公团指小泉撤换道路公团总裁藤井治芳一事。;如果桥本派的人马想玩金权政治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因隐瞒日本牙科医师联盟约90万美元的政治捐款所涉及的金钱丑闻,被迫辞去派阀领导职务、脱离派阀,并被东京地方裁判所(法院)起诉,追究其刑事责任。,就在各重镇埋设“地雷”,让他们踩个痛快。如果所上演的改革剧演不下去了,就送出“刺客”(具有高知名度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士)加以制裁,并塑造了比历史上赤穗47位义士日夜里,47位赤穗浪人袭击位于江户本所松阪町的吉良上野介义央的宅邸,为主君浅野内匠头长矩报仇。这些人又称“赤穗义士”。阵容更庞大的83位被称为“小泉之子”的“骑士”(新科议员)自民党在2005年9月大选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产生83位新科议员,这批议员亲小泉的色彩相当浓厚。。后来则致力杜绝“族议员”族议员是指精通特定政策领域,并拥有对该领域的影响力,扮演各省厅后援团与利益辩护者角色的议员。,并且裁撤政府体系下的金融机关,据说已经铲除了5%曾大捞一笔的官员。能成功推进这一连串“事业”的小泉纯一郎,果然不同凡响,他的政治手腕真的无人能出其右。此外,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信念”,也是日本在外交上从未有过的做法。我个人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以避免激怒中国、韩国。不论是外交或内政,小泉的做法的问题,都在于只看到了“有问题的现象”,所以小泉内阁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只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堪一击的政治剧一般来说,看起来不对劲的问题,都有其原因;再深究下去,原因中还有真正的原因。那么日本大多数问题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顺着问题追溯探索,就会发现源头竟然是自江户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央集权(统治机构)问题,以及《明治宪法》及《昭和宪法》所衍生的各种问题。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将西欧列强的统治机构直接套用于始自江户时代的国家运行模式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将失调、变形的统治机构全部推翻(事实上,大家都深信已全数推翻),以美式宪法为标准重新出发。这么做造成了混乱,那些无法因战败而被消除的明治时代富国强兵思想、江户时代的国学创意,有时仍会像走马灯一样,一幕幕又出现在眼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看电视剧、漫画长大的日本国民,因为无法看透“剧情”背后的思想、意图,所以在“小泉剧场”迈入第五个年头时,在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的情形下,赞成参拜靖国神社的人超过了50%。类似这样的政治剧持续不断地上演,由于长年如此,所以百姓们也就不会动怒要求:“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啊!快点上演正式剧目吧!”事实上,日本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大多数百姓都以为“改革的好戏正要登场”,但事实上由5幕戏构成的“小泉剧场”,有4幕已经演完了。这4幕戏都只轻轻“触碰”了一下日本所存在的问题,点到为止。小泉纯一郎明知“这已是正式的演出”,但即便戏已经告一段落了,仍旧是死也不肯告诉观众真相,因为这会让身为观众的全体国民要求他“退钱”!戏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日本人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轻松。政府非但没有培育优秀的人才(因为教育改革还没有提上日程),而且在序幕中承诺过的财政重整,也如海市蜃楼一般,虚幻而又遥不可及。小泉所实施的政策,并不切合国民的需求,但其实为国民谋福利才是政治的本质。换句话说,“小泉剧场”最欠缺的就是“从国民(指消费者与就业者)的角度思考一切改革,进而实现国民的梦想”的政治态度。尽管事实就摆在眼前,却无人疾呼:“喂,主要的剧情是不是‘只要改革,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啊?”因为国民也认为“反正这种事也做不到”,所以即使觉得戏剧扫兴、冷场,还是十分赏脸地观赏着“绕道而行”的小泉政治戏剧,但是距离回过头来怒气冲冲地大骂“根本就是浪费时间”的那个时刻,应该不远了。“打地鼠式”改革那么,我们真的只是在浪费时间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小泉先生最大的功劳,就是证明了“只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即便是顽固保守的战后政治体制也可以破坏”。姑且不论改革内容如何,这就已经是一大进步了。有人说小泉纯一郎是奇人,有人说小泉纯一郎是怪人,不管是奇人也好,是怪人也罢,总之,小泉纯一郎就像是为了要打倒持续270年之久的江户幕府而存在的浪人武士一般,他发挥了自己最大的功能。不过,小泉纯一郎及其一派人马所使用的手法,也像浪人们到了新的明治政府时代就无法产生作用一样,在新的日本社会中没有登场的机会。不,我认为不可以给他们登场的机会。理由很简单,因为不好的制度不管怎么破坏,都不会自己长出好的东西来。道路公团民营化之后,只是让原本腐朽的组织更为专横跋扈。今天的日本根本不需要道路公团。道路公团只是在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金钱的时代,为了“借助收费充实全国高速公路网”而设的有时限的组织,因此阶段性的任务完成之后,就应该解散。把道路公团民营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政策。关于邮政三事业(邮政业务、邮政储蓄、简易保险),在将邮政储蓄及简易保险废止之后,让邮局维持国营或转由民间经营都可以,但就是没有理由让三种事业全都民营化。首先,“民营化稀松平常”这一想法就是个最大的错误。小泉纯一郎也这么认为,可是当他针对“民营化”进行咨询的时候,端出民营化方案的委员会却只是敷衍了事。公务人员的定额裁减在5年之内要达到5%,对民营企业来说,这个数字只是“自然瘦身”。小泉改革其实就是修正(各政府机构)所提供劳务或产品的不合逻辑部分,做法是“修正看得见的地方”,也就是大玩“打地鼠”游戏,并且在“对活跃在某个舞台上的不良官吏加以惩罚”的表象之下,上演“惩恶扬善”的戏码。这种做法和什么是该做的,本质上完全扯不上关系,所以才会在有一派人士反对“打地鼠”的情况下,邮政民营化变成了一出耗资770亿日元的宏伟大戏。事实上,现今的日本根本没有空闲去为喋喋不休的民营化话题劳民伤财,因为日本政府的债务排名世界第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是世界第一,物价虽然稍稍下降,却仍然很高。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存款,但是这些热钱却不流入市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国民不相信政府。我并不认为这些人都想抱着存款过日子,不过就算他们想用自己的钱享受人生,但是碍于对未来有一份不安,也只好把钱放着以壮胆,好让自己有备无患。而日本政府竟然把国民这些宝贵的金钱集中到几乎零利率的邮政储蓄或定期存款里,然后拼命地滥用这些钱。这种政府真的是可以下台了。因此,日本政府的当务之急,不是修正现象,而是修正原因,必须将病因连根拔除。不是修正现象,而是修正原因“不是修正现象,而应该修正原因的时刻来临了!”我第一次说这句话是在20年前的几本书里:《新?国富论》、《平成维新》、《平成维新PART2》、《新?大前研一报告》。在本书中,我则进一步加入了最近所分析的数据,希望全体日本国民产生共识:必须加速“治疗”日本政府。基于这个心愿,我铆足精神提笔完成了这本书。就算有人说“大前是个破鼓”,我也不在乎。因为铁证如山,事实就摆在眼前,政府必须彻头彻尾大翻修,所以我不能假装没看见问题而睁眼说瞎话。就算政府玩的是“打地鼠”的游戏,小泉先生也已经证明,从来不曾有过的大胆改革是可行的,这就是最新的证据。也正因为如此,小泉先生才得以搭建有国民支持的舞台。既然如此,政府就应该更往前迈一步――“写一出从国民观点出发的剧本”。日本如果能积极专心致力于建造“国民主权国家”,“就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生活成本”,这是我10年来一贯的主张。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大概都没有看过我初期的著作吧!我当时认为“如果在2005年前,日本无法完成一连串的改革,那么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将陷入无法自行改革的状况”。进入平成时代(始于1989年)之后,日本人称所有的改革为“平成维新”。具体而言就是,不只是宪法,而是在各方面都制订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法律,让日本成为真正的“国民主权国家”。0和“国民主权”相对立的概念是“提供者的思考逻辑”。战后日本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提供者的思考逻辑所构成的。因为所有的物质都不足,所以这是时代的需求。农林水产省只要能继续填饱国民的胃就没事。厚生省(卫生署与社会福利局)用的是医生的思考逻辑,文部省(教育部)宣扬教育人员的思考逻辑,只要他们可以提升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政府部门也就算尽到了责任。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昭和时期,年),这些提供者的逻辑很明显并没有实际地让国民感受到生活更充实、更富裕。虽然数字还算亮丽,但是比起先前,国民的生活质量偏低,甚至还停滞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上。原因是政府重视公共工程等产业基础、社会基础,更甚于国民的生活基础。也就是说提供者的逻辑行之过度了。就因为我掌握了这些“会说话的证据”,所以才急切呼吁政府要致力于建设“国民主权国家”的典范。别自认是中产阶级日本提倡“重视国民”始于1993年细川护熙组阁(第七十九任首相,民主党)的时候。但是这几个字终究只是政治口号,并没有看到有人从政策或立法上去真正地落实。后来到了“失落的10年”,政府呼吁要“恢复经济”、“处理不良债权”,在牺牲国民福祉的“产业再生”宏旨下,执政者鲁莽地拼命冲,结果造就了世界上最高的公债。虽说从个人金融部门来看,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储蓄国,但是在零利率的政策之下,政府其实是在从储户的户头里拿钱救济银行。公共工程少了财源,相关单位就打着“可以慢慢还钱”的幌子,胡乱核发房屋贷款,骗上班族买房子,让上班族协助政府应对不景气的经济。结果,上班族的生活如何?土地、房子的价格一滑落,这些肩上扛着贷款的中年上班族随即陷入债务的旋涡里。银行公开表示要给予协助,可是却又提不出解救这些上班族摆脱噩梦的政策。这就是提供者逻辑僵化的日本现状。最近,上班族因为担心被裁员,任由公司减薪、延长工作时间,生活备感艰辛。靠着按时计薪、增加合同工、裁员的效果,公司的业绩的确恢复了,但是国民应得的报酬减少了。进入2005年之后,日本股价上扬、经济复苏,但是大多数国民,尤其是上班族,却一点实质的感受都没有。钱理所当然都集中在退休者(老龄者)那里了。据统计,靠退休金生活的人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收入中扣除税金等非消费支出所剩的余额,也就是可以实际消费的金额。,比上班族还要多,因为他们把“退休金的30%都拿去储蓄”了。“只要埋头工作,就会加薪、升职”是战后架构日本社会的一大前提,可是这个大前提已经完全崩塌了。现在的上班族必须觉悟,一个人薪水的最高峰平均是在他40岁左右,过了这个高峰,就鲜有机会升职或加薪。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制订符合实际状况的人生规划。就在日本徘徊于经济低迷期的这段时间,中国、印度等国家已悄悄抬头,后起的国家更以低廉工资为武器在后面奋起直追。两相比较之下,很明显,日本人的工资之所以未上涨,不是因为经济不景气的关系,而是因为一上涨就会陷入失业人口增加的恶性循环,这说明日本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日本人的中间年龄(在人口结构中,处于最中央位置的人口年龄)为43岁,到2025年时中间年龄将超过50岁。我找遍了日本所有的学校,就是找不到一所学校有完整的课程,足以培养未来可以活跃于无国界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看到这种情形,我想应该没有人会认为日本“再这样对问题置之不理,仍可以繁荣兴盛”吧!看看现在欣欣向荣的那些国家和地区,它们都不是靠自己的资金来吸引世界的资金、企业、技术和人才的。而全世界取之不尽的金钱就是不流入日本,换句话说,日本靠自己的钱来打造自己的繁荣,这也导致经济后退的恶性循环。21世纪经济的最大特色,就是从民族国家(NationState)转变成地域国家。已经独立的地域和世界各地域进行各种形态的经济交流以促进繁荣,这是对日本强势而僵化的中央集权制重大的警告。日本以“打地鼠”的方法,将政府机关中的冗员削减5%,让政府体系下的金融机构合并为一,但还是无法彻底解决日本的问题,所以日本现在迫切需要直接而郑重地改变统治机构。因此,我们不仅要为自己做好人生规划,也要向政府提出改革建议。从自觉到自救改革,就是舍弃提供者的思考逻辑,转而采用以国民立场为出发点来思考的政治制度。因为主办者(当权者、执政者)、提供者(政府各部门等)都不会直接交出自己的权力,所以我必须再度提出自2000年起我就不断呼吁的“平成维新”。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日本人的薪水比较高;也就是说,在世界其他各国的眼里,用这种薪水过日子,应该可以过得很富足,如果日本无法实现这一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自民党也呼吁改革,但是改革时却完全没有把国民的需求列入考量,从道路公团、邮政事业的民营化就很容易看出来。小泉改革采用的手法是“捕物帐”、“打地鼠”的方法,拼命修正看上去不好的地方,而遗漏了主体――国民。身为在野党的民主党,也因为本身内部有自治团体劳动工会等工会问题,所以只提出了一些含混不清的削减官员的议题。结果,在这些政治家的主导之下,改革流于吆喝的口号,好处是否真的落入了上班族的口袋则不得而知。所以国民应该提高分贝,不客气地要求住宅、教育、车子、饮食、社会福利等费用都应彻底下调。国民不能把改革的议题全权交给政治家,而必须主动提案,争取主动权。例如税金一事,政府表示调税是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所以只能“增加上班族所要缴的税”,这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在收入无法增加的时代,税制也应该要归零重新检视。这本书是为80%的中低阶层及生活在金字塔底部的人所写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是为绝大多数人而写的。在本书中,我会告诉中低阶层的朋友必须做些什么,以及必须要求些什么。我在建议大家做人生规划及重新检视个人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提出了从统治机构到税制的重建,及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的具体方法。我向政府提出的建议,正是我这20年来集大成的经验所得。(作者:简江)书名:M型社会副标题: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作者:大前研一译者:刘锦秀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内容简介:所谓《M型社会》是指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社会中间阶层塌缩,中产阶级比例开始降低。中国目前是积极(社会心理)而变形(经济社会)中的双三角型上世纪70年代, 美国中产阶级面临收入减少、贫富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30年之后,日本经济低迷,其中产阶层构建的主要社会结构受到威胁,几近崩溃。新世纪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缩水的家庭资产,一路攀升的负债表,中国也面临着收入两级化趋势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严峻局势。
我没有兵器谱
网友lost observer解读《M型社会》:前两章 大前研一书中比三铺展的《下流社会》(备注:作者三浦展对“下流社会”的定义是:“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宁肯不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更多强调了中产阶级消失的必然性。 美国40年代至70年代形成的中产阶级和统一的社会观,消费观与70年代至96年的日本及其类似。按照作者的话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平均的。7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伴随着日本中产阶级的逐步扩大而日趋崩溃,率先进入了m型社会。80年代美国领先世界发现“新经济”彻底改变了产业结构,实现存在两极分化的国富民强--低收入阶层也十分富足。 当然不止如此,经历过均等价值观和中产阶级崩塌的社会在消费文化上也更趋理性,美国社会更看重亲身体验和实用性,这点在亚洲国家出现了明显的反差,中低阶级仍认为消费名牌产品可以提升社会地位,至少这种潜在感觉是十分强烈的,这一点上连富裕的日本人都不能否认。 三,四章 中低阶层的意识改革和过上好日子的处方 这两章大前研一逐渐将日本人的消费习惯展现给了读者。为什么一个平均收入大于美国的国家,民众对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如此之低?在日本即便300万收入的低收入阶层也相当于年入20万人民币,这种收入在世界任何其他国家也能过上相当满意的生活。 大前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是9成的制度和1成的消费者偏见。制度层面上,日本对部分进口农产品征收重税(国家认可的农业的地位颇和中国类似),低效率的认证制度,类似建筑标准法的法规阻挠和其他太多的条条框框。而对于消费者,消费偏见和“国产信仰”提高了生活成本。大前更将日本人喻为题词人种,讽刺日本人易受舆论媒体影响而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三铺展的下流社会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另一幅图景,此处存疑。从分析方法上,三铺展不但区别了收入阶层,更细化了年龄阶段,揭示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对成因未作深入分析。大前研一完全抛开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不谈,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部分数据描述了另一个问题日本,让人赞叹,也让人迷惑。 第五章:这才是真正的改革 大前提出了学院智者与街头智者的概念。一个是擅长把别人已决定的事很有效率的做好,另一个是善于构筑人际关系,失败不退缩而善于抓住机会寻找新的出路。现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正是这种街头智者,实现这种转变只有教育系统发生质的变化。 公务员制度改革。就日本来说,当国家经济举步不前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大部分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时,就容易出现政治格局的不稳定,随之而来的便是政府更替,公务员裁员。自96年(平均薪酬开始下降,91年房地产市场崩溃)到2006年,正好10年。 第六章:新繁荣法则 “我从25岁起在美国这个竞争社会中待了37年……我认为只有把自己放逐到批判的漩涡之中,已不能输的精神奋战,才能持续磨练自己。一个国家若没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承受得住这样的磨练的话,实在很难赢得世界的尊重。”--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鼓励分权,开放,竞争同时希望将课税对象从流量转变为存量,让资产税的征收打破死气沉沉的社会经济气氛。这种触动固有经济利益的改革,估计很难为上层的统治阶层所采纳。 他认为生活水平低下和偏颇的社会结构来源于全球少见的中央集权,日本作为一个单轨经济结构的国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以300-2000万人口为单位的地方分权竞争结构最适合当今时代。大前研一强烈呼吁着改革,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强势思维和对未来充满自信的乐观精神。 最终章:除旧布新,迈向繁荣 大前研一环游世界讲学,他认为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无论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活跃起来的北欧型人才:无论前往哪里,和谁一起工作都能发挥领导能力,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拥有外语基础能力,构思能力出色,对各国文化都有深入了解,能通过“逻辑”这种全球共识推进工作,这正是整个东方社会所缺乏的。
搜全民创投 就可以知道答案
浏览次数:5981
最新动态: 15:03:24
共有 2 个人关注该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社会经济变化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