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智慧交通将面临怎样的十三五规划机遇与挑战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城市交通带来了重大利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交通发展依然面临着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诸多掣肘。
  城市交通如何把握机遇,突围困境?本网特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描述2015年和中长期城市交通发展的愿景、构建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轨道交通、智慧公共交通等热点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创新数据应用 建设智慧公交
  刘好德 刘向龙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等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调度模式,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以来,经过一轮以科研为导向、以车辆调度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科技示范工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应用效果与价值已被行业广泛接受。2008年大部制改革以后,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开始由简单的面向车辆调度向服务于全面运营调度过渡,以满足车辆调度、机务维修、物资燃料、人力调度以及行业监管决策、出行服务的系统性要求。这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间启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的主要目的。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公共交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正在经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的出行信息环境和出行行为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是信息采集技术多元化。随着近场通讯技术的成熟,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面向运输过程的全息信息采集技术已经具备,应用需求不断提出,使全面、深度的公共交通业务应用具备了可能性。二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管理业务模型化。公共交通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已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公共交通的规划、设计、管理、控制等方面建立平行的理论模型,并与城市交通管理业务整合,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三是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技术精细化、个性化。数字通讯、智能手机、LBS(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的个性信息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应用与发布载体。
  信息环境的改变,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行为习惯。出行前通过网站、手机APP规划自己的出行路径,估计行程时间,出行中关注动态交通信息和换乘信息已成为现在大多数上班族和商务人士的习惯。信息技术手段也改进了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方式,以往公交调度“看不见”、行业管理“管不住”、信息服务“跟不上”的状态大为改观,更是出现了“定制公交”、“商务班车”、“小猪巴士”等新型公共交通服务形式。数据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越来越智能。
  首先是信息采集技术的创新。卫星定位数据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定位功能方面的应用,扩展为基于位置的服务。手机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等的应用,大大的充实了公共交通规划研究的数据内容。其次是管理服务手段的创新,无论是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企业还是行业管理部门,已经将信息化建设从重视基础设施转向重视应用系统,郑州、合肥、济南等城市的公共交通调度系统已基本实现多方式的协同联动调度。出行服务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使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信息无处不在。再次是决策方式的创新,近年来,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济南、乌木鲁齐、郑州、杭州、长春等二三线城市陆续都在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数据模型的建设工作,基于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公交IC卡数据、手机数据等开发面向城市公共交通乃至全方式交通的决策模型系统,以提高规划和政策决策的科学性。
  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系统从人工调度发展成为信息化调度,调度系统从分散式走向集中式,未来公交调度系统将结合云计算技术向云调度模式发展。信息技术的成熟让应用更加专注于业务,数据量与信息的积累,给公共交通调度和管理决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资源,智慧公共交通系统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型城镇化带动公交都市发展
  江玉林
  机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选取37个城市开展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推动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地。2012年,《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国发﹝2012﹞64号)》发布,标志着公交优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2008年交通运输部接管城市客运的指导职能后国家政策层面最大亮点。在此背景下,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工程的开展,为国家公交优先战略的落地找到了着力点。二是促进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模式形成。在多年的城市交通发展中,公交一直是被动地追随城市发展的步伐。从根源上来说,是城市决策者对公交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公交都市这一国家层面示范工程的开展,促进各示范城市的市长们提升了对公交主体地位的认识,并组织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共同推进公交优先发展。三是提升全社会以乘公交为荣的意识。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工程的开展,在全社会营造了公交优先的良好氛围。从以乘坐小汽车为荣到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尽一份力,为深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群众基础保障。
  “十三五”期间,公交都市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首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国城镇化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一批中小城市将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37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超过1.5万亿。
  “十三五”期间,快速增长的客运需求将带来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长。一是城市公交停车场、首末站和港湾式停靠站公交场站建设需求增长迅速。二是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城市客运枢纽建设需求增长迅速。三是城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等大中运量的运输方式发展迅速。四是非机动车停车换乘设施、出行信息服务设施等综合交通运输换乘、衔接服务设施需求快速增长。
  其次,“十三五”期,我国将进入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攻坚期,交通运输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城市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也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的同时,能否解决好城市客运发展这一关键的节点问题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深入推动公交都市建设,将有力地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挑战:投资方式单一 信息化水平不高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公交都市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正从特大城市向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蔓延。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空气状况需要以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基础,这对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在第一批公交都市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政策分类指导不足、投融资方式单一、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三是中小城市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使得政策制定者们站在一个可以从规划源头实现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绝佳历史阶段,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在这个阶段解决好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就难免重走目前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弯路。
  各级政府部门应从推进社会经济转型的战略高度,继续深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一是要以中小城市公交都市建设推动形成中小城市绿色出行模式。加强对不同类型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分类指导,继续深化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研究推进“十三五”时期中小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促进城市绿色出行。二是要研究建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途径。积极利用市场的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创新投融资模式。三是要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标准规范等层面进一步深化改革,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建设老百姓满意的公交都市。
  用标准打造轨道交通安全防线
  贾文峥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二五”前三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1471公里增加至2408公里,年均增长312公里。目前,我国内地已有16个省(直辖市)共22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622公里,包括地铁、轻轨、单轨、磁悬浮和有轨电车等多种制式。预计到2014年年底,运营里程将突破3000公里。
  据统计,2013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09亿人次。其中,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32亿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的40%;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5亿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的4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1亿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的44%。城市轨道交通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优化城市结构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线路到网络化、从地铁主导到多种制式、从个别城市“几支独秀”到全国城市“遍地开花”的跨越式发展。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运营管理工作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需要紧密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企业实际,积极推进法规标准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增强信息科技支撑,把运营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一是推进法规标准建设。加快行业立法,形成以法律法规为龙头、部门规章为基础、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法规体系。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促进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积极推动《城市公交条例》颁布出台,抓紧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等配套规章和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修订工作,优先制定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关键岗位的标准规范。
  二是完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公安机关公共安全防范工作要求,建立安防责任体系。从方便运营的角度出发,充分论证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设计等,在接手运营前把好第一道关。逐步明确关键设备设施安全运营需求,提高设备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兼容性和可靠性。对新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要进行严格的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做到专项验收未通过不予评审、技术指标不达标不予通过、评审问题未整改不予载客运营。研究安全管理系统,建立第三方安全评估制度,制定第三方运营安全评估管理办法,定期开展运营安全状况评估工作。
  三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按照国家处置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有关要求,结合网络化、多制式的新特征,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齐应急人员,完善应急值守和报告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且邀请社会公众参加,引导公众理性应对突发事件,着力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时乘客恐慌和盲目从众等问题,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四是增强信息科技支撑。充分利用现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系统的监控预警功能,不断提升系统整体监控预警能力。进一步扩大视频监控范围,提高监控系统的覆盖率,实现人员密集区域监控全覆盖,及时发现可疑事件和异常情况。鼓励各地建立集中式的指挥中心,利用智能化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指挥中心路网运行信息共享、一体化调度指挥、应急协同处置等作用。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应打组合拳
  陈徐梅
  近年来,拥堵已不仅是困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的难题,二三线城市的交通运行状况也日益恶化,甚至部分县城也遭波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我国的城市交通拥堵到底处于什么阶段呢?根据国际通行的三阶段理论法。第一阶段,小汽车保有和使用量快速增长。第二阶段,小汽车保有和使用量保持稳定。第三阶段,小汽车保有和使用量逐步下降。在城市交通政策方面,第一阶段通常是以车为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个体交通出行需求。第二阶段政策目标是满足机动化出行需求,即加大公交服务供给、提高公交对小汽车拥有者的吸引力,同时限制小汽车的购买与使用。第三阶段的政策目标是通过更高层次的交通需求管理提升可达性。即已经认识到一味地适应机动化出行需求是没有出路的。只能一方面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从源头上调整、控制与减少机动化出行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来鼓励绿色出行特别是自行车和步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还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那么该如何治理交通拥堵?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几十年的拥堵治理经验及国内城市实践表明,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源在规划,缓解易,治理难。目前国内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思路可概况为三大策略:第一大策略是避免,即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从源头上减少居民出行;第二大策略是转移,即通过强化小汽车管理,使小汽车拥有者向绿色出行方式转移;第三大策略是改善,即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绿色交通出行条件,吸引人们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统筹调节城市建设与交通供需关系
  对于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成型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主要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为主要出发点,依据“职住平衡、居民工作生活必需要素均衡分布、生态平衡”的原则,注重商务区、住宅区、购物休闲娱乐区、医院、学校及生态保护区等区域的合理布局和有机组合,大大降低居民的通勤、工作、生活成本和整个城市的运营成本。
  对于中小城市,需要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实施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带动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空间、产业和交通发展的良性互动,从源头上减少居民出行。
  有效控制小汽车保有量,降低小汽车使用频率
  借鉴国外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的做法,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通过经济杠杆调节交通需求结构,引导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控制小汽车保有量和使用频率的政策主要可分为行政限制性政策和拥堵收费性政策两类。行政限制性政策主要是包括实施摇号、拍卖等手段控制城市小汽车的保有量,通过尾号限行、单双号限行的方式限制小汽车使用等措施;拥堵收费性政策主要通过划定拥堵收费区、设置小汽车差别化区域停车收费策略等。
  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改善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出行环境
  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应以便捷、高效、低廉、优质及舒适为目标,在有条件的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满足城市客运走廊周边居民大容量出行需求,再辅以合理完善的常规公交网络,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出行环境,引导居民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机动车尾号限行与购车摇号等单一的行政治理措施虽然实施简单、短期内可见成效,但属于权宜之计,缺乏法理基础,长期实施可能产生诸多副作用。从中长期来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应站在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不断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推进政府“善”治,市场“巧”治,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各方合力,打好“组合拳”。
中国交通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交通报”、“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交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交通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 ????
? ????? ??
? ? ? ? ???????
? ? ??省地方志办???? ???
?? ????省招商服务中心????
? ? 无为县高沟镇 ? ? ?马鞍山塘南镇??? ? 天长铜城镇
? ? ? ? ? ? ???
? ? ? ? ?????
?? ????旌德县人民政府?
? ?雨山区人民政府 ?杜集区人民政府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合肥市董铺大房郢水库管理处 ?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铁总厂?安徽亚夏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无为高沟镇人民政府?安徽盛世天源有限公司?
??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省政府北楼423室 邮编:230001
技术支持:决策支持网络中心您现在的位置:->
专访杨传堂:正确认识机遇和挑战 推进四大交通建设
 正确认识机遇和挑战 推进四大交通建设&
  ——访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
  《紫光阁》杂志社记者 任海军&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将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内,实现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打造城市群与周边重要城镇一小时通勤都市圈,完善优化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一幅幅涉及交通运输的民生画卷将次第展开。“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将有何作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
  记&者:您能否概括一下“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取得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杨传堂:“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阶段实现了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五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5万亿元,是“十一五”期的1.6倍。高铁、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达10%和9%,货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国运输服务年总营业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10%。交通运输在稳增长、扩内需、保障改善民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面临哪些机遇?&
  杨传堂: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仍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发展机遇看,一是总体需求依然旺盛。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年均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经济稳增长任务繁重,交通运输仍需要继续发挥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作用。满足国内消费新需求,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需要提供大运量、高品质、差异化的运输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全社会客货运输量也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战略”进入落地实施期,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这“四大板块”步入协调发展新阶段,实现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的目标,应对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经济走出去步伐加快,都将为交通运输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三是动力转换逐步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交通运输”深入实施,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为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四是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合优势逐步显现,特别是国家在建设用地、环评审批方面下放审批权限,简政放权等改革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记&者:有机遇,是不是也有风险和挑战?&
  杨传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一是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综合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不够,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突出,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没有消除,交通运输结构不优、大而不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重建轻养带来的后续问题日益凸显。二是刚性约束持续增强。土地利用、资源使用和生态环境的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资源要素驱动力日渐衰减,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筹融资机制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资金保障压力正在加大。三是利益诉求趋于多元。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在增强,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多变的特征,推动重点改革攻坚,寻求最大公约数的难度加大。&
  记&者:为把握好战略机遇期,应对好挑战,“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杨传堂: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这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第一民生工程。我们将举全行业之力,确保革命老区、国贫县、少数民族县、边境县共1157个全部纳入交通扶贫脱贫规划,突出重点建好“幸福小康路”“康庄大道路”“特色致富路”“对外开放路”,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
  二是加快构筑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我们将重点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完善高效率干线交通网,建设广覆盖集散交通网,推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发展成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性、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重点推进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等干线铁路建设,继续推进G331等普通国道改造,加快合裕线、淮河等高等级航道建设,打造津冀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世界级港口群。我们将从供给侧发力,提供更高品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北京至沈阳等一批高速铁路,将高铁运营里程提高到3万公里以上;实施京新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建设改造工程,新建改建高速公路达到3万公里;加快成都等机场迁建和改建,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初步形成城市群1-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我们将更好发挥综合交通的优势,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协调衔接,打通基础设施有效衔接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运行效率。&
  三是努力打造综合运输服务升级版。我们要让运输服务更加普惠,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北京等人口500万以上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左右,市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班车,大力推动航空出行大众化,所有建制村直接通邮。让人民出行更加便捷,“十三五”末90%以上人口就近享受动车出行服务,动车组完成客运量比重达60%,ETC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出租汽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民航航班正常率达到80%以上,推进各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
  四是着力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打造智慧交通,全面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地推广形式多样的交通信息服务APP产品,向社会提供出行引导、智能公交等服务,实现信息服务“一点通”。拓展交通一卡通在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应用,实现公众出行“一卡通”。打造绿色交通,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节能减排,优先发展铁路、水运和城市公交等低能耗运输方式。强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三个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推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运输枢纽资源、跨江跨海通道线位资源等。打造平安交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和国际化战略体系,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形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网络,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五是积极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联通道路、畅通水路、优化航路、织密邮路,把中国和世界更紧密地融合起来。推动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交通运输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交通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聚焦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合作建设,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形成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参与全球交通运输合作,完善交通运输双边、多边合作机制。&
  六是全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支持鼓励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承担协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工作,促进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与协同发展。基本形成交通运输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部门。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人才支撑能力建设、行业软实力建设,提升决策力执行力。(完)&
·相关导读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十三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规划需要新思路
查看: 327|
摘要: 在宏观战略层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的重要部署。国家重大战略提出了对不同城市在实施重大战略过程中的城市功能定 ...
在宏观战略层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的重要部署。国家重大战略提出了对不同城市在实施重大战略过程中的城市功能定位,这些城市功能定位影响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建设、产业发展转型等方方面面,各个城市在开展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中,首先找准城市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的定位,依据功能定位去开展城市各方面信息化建设,支撑各类战略更好地实施。
在网络通信设施方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快宽带泛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城市,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要先行。智慧城市构建的是一个泛在接入、高速互联、实时感知、广泛连接城市运行综合生态系统,这就需要构建高速宽带泛在的通信网络支撑。宽带网络是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具有很大溢出效应,我国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跟不上应用快速发展的需求,制约着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甚至拖缓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近两年来,国家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在光纤入户、宽带运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尤其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要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速降费来刺激消费,可以说制约宽带网络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正在一步步被破除。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网络通信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应用需求驱动、政府政策拉动、社会资本撬动的蓬勃发展期。
在应用基础设施方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一些公共支撑型应用平台建设。近两年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技术逐渐成熟,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技术应用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日渐凸显,极大地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性、监测感知实时性和管理服务的精准性。十二五时期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社会导入期,该类技术创新中的大量关键产业和基础设施在金融资本推动下已经基本形成,十三五时期将是此类技术的展开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革命的变革潜力将会扩散到整个经济社会,整个社会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公共服务需求将更为强烈,如同对用水用电需求一样,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一些公共支撑型应用平台建设。
在传统基础设施方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已有基础设施的“水泥+数字”化改造。经过前些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大部分城市在房屋建设、商场楼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饱和现象,后期水泥式投资的驱动力严重不足。另外一方面,经济社会对基础设施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但这些设施智能化水平不足,服务能力提升受限,因此推动此类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将是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等基础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在民生信息服务方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在民生信息服务方面的战略合作。目前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影响下,许多城市都纷纷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利用互联网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变革创新能力,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战略为互联网企业参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开启大门,十三五期间互联网企业将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要更加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优势,乘“互联网+”势而为,突破长期来困扰民生服务信息共享的部门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为民信息服务的用户端整合,扩大政府民生信息服务受众群体,推进民生信息服务人人通,推动政府民生信息服务网络化、移动化和便捷化。
在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要适应社会管理从集中管控向分布式社会治理这个趋势转变,因此需要充分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来提高整个城市的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分布式治理能力和自组织式治理能力。十二五期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设施已经逐步完善,并且各单项技术在城市社会管理各领域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经济社会效应已经凸显,并且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加强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十三五期间,城市社会管理形势将发生很大转变,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协同治理能力、预警预判能力,以及社会分布式治理能力和自组织式治理能力将成为智慧城市社会管理信息服务建设的重点,加强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成为根本途径。
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紧紧围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减少对微观领域干预”三大核心思想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通过简政放权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是本届政府施政的核心思想之一,近两年来国务院大刀阔斧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多次下文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李克强总理本人对简政放权十分重视,今年4月14日,李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会中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提到中兴通讯与银川市共同建设的智慧政务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政府部门已经完成了432项业务一站式审批,审批时限缩短78%,企业注册由5天取得“四证一章”压缩为一天。“这既是简政放权,也是信息化支撑”,李克强对此表示赞赏,并当即布置国办有关领导“组织相关部门”专门去看一下。十三五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建设要服务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要让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更好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因此电子政务无论是加快网络延伸建设、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还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必须围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减少对微观领域干预”三大核心思想加快推进,让政府从微观经济干预中解脱出来,让企业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的地位。
在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方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快在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等三个文件为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充分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因此,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会成为智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主要方式,尤其在供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领域PPP合作模式将会被广泛推广应用。
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适应网络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构建立体式和全方位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不仅有来自原有安全问题的延续,更多的会来自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引发的新的安全问题挑战。安全问题将不再局限在PC电脑终端,将向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实体经济社会领域全面延伸,网络安全将会向火灾一样频繁和无处不在,又会像地震一样带来对实体经济的严重破坏。因此,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将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及时建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新应用领域的网络安全体系将成为十三五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
特别声明:本网站所载的资讯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的资讯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我们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果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下一篇: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电话:151-
官方客服QQ:
移动客户端下载
扫二维码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五期间机遇和挑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