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1.8长安1.0排量整车多重进口蓝鸟是整车进口的吗?

80-90年代陪伴我们的那些进口出租车
文章有更新通知您!
1伏尔加、菲亚特126p、125p  [汽车之家 汽车生活]& 我们曾经回顾过90年代国内众多国产出租车(),然而在“面的”与夏利出租车大行其道之前,国内的出租车几乎全部采用进口车型,但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出租车全民普及的程度,有机会乘坐这些进口出租车也成为人们曾经向往的一件事。即便你没有坐过这些进口出租车,相信你也会对它们留有深刻的记忆,今天就请跟随我们一同回到那个令人向往的青涩年代,去回顾这些曾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进口出租车。注:由于80至90年代国内的进口出租车车型过多,此文将分为上、下两篇逐一为您介绍这些进口出租车,因车型品牌及年代复杂,所以车型不分先后顺序,热门车型将分散在上、下两篇为大家介绍。如今,这些当时的进口出租车的照片已十分稀有,如果您手中刚好有这些进口出租车的老照片,欢迎在我的中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介绍曾经国内那些进口出租车之前,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下国内出租车的起源。改革开放前,香港地区早已拥有“招手即停”的“的士”,邻近香港的广州则率先将出租车的理念带进国内。当年,原籍广州的香港商人刘耀柱提着大包小包回乡探亲,但他发现广州并不像香港那样随时可以叫到“的士”,于是刘耀柱决定将香港的“的士”引入广州。1979年,刘耀柱创办了广州广州第一家出租车公司――白云小汽车出租公司。刘耀柱将这些出租车全部喷涂为与香港“的士”类似的红色,从此,“招手即停”开始风靡广州并逐渐席卷全国,广州出租车也是全国出了名的高档。注:文章所讲的出租车是指国内大规模民用且为“招手即停”形式的出租车,而非接待专用、预约或电话叫车形式。伏尔加GAZ-24  谈到俄罗斯生产的汽车,相信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伏尔加(Volga)的名字。伏尔加GAZ-21诞生于前苏联时期的高尔基(GAZ)汽车厂,伏尔加汽车被誉为前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并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而在东欧、朝鲜及中国在内的众多社会主义国家,伏尔加更是作为高级公务用车被广泛使用。1967年,伏尔加GAZ-24取代了GAZ-21,国人将伏尔加GAZ-24亲切地称之为“苏联大奔”,可见其在当时国内的影响力。  伏尔加GAZ-24分为三厢轿车和旅行车两种车型,三厢版整车尺寸为长4760mm,宽1800mm,高1490mm,轴距2800mm,车重1420kg。其搭载一台2.4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5马力(70kW)/4500rpm,最大扭矩186N?m/2400rpm,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45km/h,综合油耗12.6L/100km。此外,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还配备了搭载5.5升V8发动机的伏尔加GAZ-24,该车最大功率195马力,最大扭矩402N?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3速自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66km/h。  1986年,伏尔加推出了GAZ-24的改款车型GAZ-24-10,其最大特点就是黑色塑料进气格栅取代了原先的竖条镀铬格栅,轮毂也不再使用镀铬材质,车门拉手样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之后,伏尔加于1992年又推出了GAZ-24系列的后继车型――GAZ-31029。其车身结构与GAZ-24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外观却有了明显进步,但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生产的轿车相比还是显得有些落后。经过调校,原先那台2.4升发动机最大功率略微上涨至100马力,而GAZ-31029的后期车型还搭载一台罗孚提供的136马力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  最初,伏尔加GAZ-24作为GAZ-21的继任者继续作为中国当时的高级公务用车,然而在80年代中叶,中苏关系缓和后,苏方向中方输送大量伏尔加轿车以抵消贸易逆差,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高级轿车陆续涌入国内,中国政府早已看不上夕日“老大哥”陈旧的产品,于是这批由蒙古国与朝鲜组装的伏尔加轿车进入中国后,便被直接作为出租车所使用。伏尔加GAZ-24逐渐走下了神坛,从政府用车名单中被剔除后,伏尔加GAZ-24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除少数个人将其收购外,国内部分出租车公司还将伏尔加GAZ-24和其后继车型GAZ-31029作为出租车使用,但落后的技术和老旧的车况使其很快便淡出国内出租车市场,而伏尔加GAZ-31029也是最后进入中国的几款俄罗斯(前苏联)生产的轿车之一。菲亚特126p  80年代中期,“小土豆”和“大头鞋”的名字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错,它就是波兰生产的菲亚特126p。从它的外号就能看出,个头小是它最大的特点,然而就是这么一款袖珍小车曾遍布我国出租车市场。1985年,中国开始从波兰进口菲亚特126p,当时一台菲亚特126p的价格为4000元,与同时期其他众多进口车相比,其价格可谓相当亲民,菲亚特126p的出现让当时的“万元户”家庭圆了汽车梦,这也导致菲亚特126p迅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商品,其价格也暴涨到8000甚至10000元一台。()  菲亚特公司推出的微型轿车中,当属菲亚特500最为经典。1972年,菲亚特推出其继任车型――菲亚特126。1973年,波兰引进生产了菲亚特126轿车的生产许可权,为了与意大利菲亚特126有所区别,该车被命名为菲亚特126p,其结尾的“P”则代表波兰生产(Polski)。菲亚特126p整车尺寸为长3054mm,宽1378mm,高1302mm,轴距1840mm,车重仅有不到600kg,如此袖珍的尺寸也难怪人们称它为“小土豆”。菲亚特126p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采用后轮驱动并搭载一台排量为0.65升的后置双缸风冷发动机,最大功率24马力(17.6kW)/4500rpm,最大扭矩42N?m/3400rpm,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05km/h。在其意大利“老家”,菲亚特126的产量为1352912台,而菲亚特126p在波兰的产量则达到了3318674台。  当时国内各大城市的出租车几乎全部为进口车型,而菲亚特126p因其低廉的售价和简单的结构,迅速抢占国内出租车市场。一时间,这款造型可爱的小家伙成为国内各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温州市。80年代,温州的出租车全部为菲亚特126p,而温州人管“打车”更是直接称为“坐菲亚特”,一些富裕家庭购买菲亚特126p甚至被邻居误认为是做生意亏本而改行开出租,菲亚特126p私家车上路更是经常被陌生人拉门就上车:“师傅,去某某路”,由此可见菲亚特126p当时对人们出行的重要影响。  1994年,一部以温州菲亚特126p出租车为题材的电视剧《喂,菲亚特》红遍大江南北,更是将这款波兰小车的形象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同年,温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市区菲亚特126p型轿车限期更新的通知》,通知宣布菲亚特126p出租车于1996年底前分批进行淘汰,近5000辆菲亚特126p出租车慢慢淡出温州市民们的视线,全国各地的126p出租车也陆续被国产夏利和“面的”所取代。FSO 125p  菲亚特126p当时在国内几乎无人不知,但你了解它的兄弟125p么?这款由波兰国有汽车制造厂FSO生产的轿车同样源自与菲亚特的合作。1965年底,意大利菲亚特与波兰FSO签署合作协议,在波兰生产菲亚特125轿车,和菲亚特126p一样,在波兰生产的菲亚特125被命名为125p,该车采用菲亚特的底盘技术,集合改进而来的底盘加上将菲亚特124的外观得以优化。FSO 125p又名Polski Fiat 125p,该车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当时东欧国家的一款热门车型。FSO 125p分为三厢轿车,旅行车及皮卡三种车型,而125p轿车整车尺寸为长4230mm,宽1625mm,高1440mm,轴距2505mm,车重970kg。  与原版菲亚特125不同的是,FSO 125p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车头四个圆形大灯,而125p主要搭载1.3升和1.5升直列四缸发动机,125p 1300的最大功率为65马力(48kW)/5200rpm,最大扭矩93N?m/3200rpm,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45km/h。而125p 1500最大功率75马力(55kW),最大扭矩113N?m。1988年起,FSO为125p提供了5速手动变速箱,FSO 125p从1967年诞生到1991年停产,共生产了1445689台。  这款由波兰生产的轿车随着126p一起一同以易货贸易的方式被大量进口到中国市场,这些来自东欧的轿车进入中国前并未安装空调,而人们见到车内中控台下方挂着的车用空调全部为进入国内后期加装的,这也导致125p在使用时暴露出极多的问题,加之这些车本身技术就较为落后,和同时期其他进口车相比,125p留给人们的印象并不好。进口到国内的125p为三厢及旅行款两种车型,这两款125p由于低廉的价格被不少个体出租公司当作出租车使用,这些125p出租车大多采用红色或米黄色涂装。2波罗乃兹、拉达、地平线FSO Polonez(波罗乃兹)  看FSO 125p车头的圆形十字标眼熟么?相信不少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喊出它的名字――Polonez。其名称源于波兰著名舞曲,音译为波罗乃兹。波罗乃兹与125p同为波兰FSO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轿车,FSO汽车制造厂于1978年在125p的基础上推出了波罗乃兹轿车,该车外观设计由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操刀,五门掀背造型的波罗乃兹在当时众多东欧生产的轿车中格外出众,但其骨子里仍然是125p的老旧技术。  波罗乃兹整车尺寸为长4318mm,宽1650mm,高1420mm,轴距2509mm,车重1075kg。动力方面,波罗乃兹继续沿用125p使用的1.3升及1.5升发动机,此后,波罗乃兹增加了搭载1.4升和1.6升直列四缸发动机的车型。波罗乃兹柴油版车型则搭载1.4升、1.8升和1.9升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其中还有一款2.0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84马力(62kW)/4300rpm,最大扭矩162N?m/2500rpm,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依然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  80年代可谓波兰汽车在中国最活跃的时期,易货贸易成就了波兰车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脚步,但这些波兰生产的汽车由于粗糙的工艺和陈旧的技术,慢慢被淹没在当时大量涌入国内的进口车的“海洋”中。由于波罗乃兹和125p一样,并不适合作为公务用车,所以北方很多城市将其当作出租车使用。  虽然波罗乃兹的性能和口碑并不出众,但其造型仍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标志性的四圆头灯和掀背设计,加上车尾翘起的黑色小鸭尾,视觉效果非常抢眼。当然了,让国人对它印象深刻的还有它颇有深意的名字,当时人们更是将其戏称为“半拉奶子”或“拨拉奶子”。1991年,波罗乃兹的后继车型Caro成为最后一批进入中国的波兰汽车,波罗乃兹Caro同样在国内出租车行业中短暂服役过,随后便被人们所淡忘。拉达(Lada Riva)系列  上世纪80年代,如波罗乃兹等一批东欧品牌汽车在国内可谓大行其道,伏尔加极高的曝光率更是让人们对前苏联生产的轿车印象深刻,然而巩固前苏联轿车在国人心中地位的则是一款名为Lada(拉达)的轿车。也许具体型号早已被人遗忘,国人似乎更愿意直接称其为拉达,拉达也成为人们脑海中最后几款进入国内的前苏联生产的车型之一。  拉达汽车是前苏联汽车制造厂AvtoVAZ旗下的品牌,而我们熟知的拉达轿车实际名为拉达Riva。1980年,拉达推出了名为VAZ 2105的三厢轿车,其四四方方的造型至今仍然令人记忆犹新,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整体造型与125p如出一辙,可见VAZ 2105同样基于菲亚特124发展而来。VAZ 2105整车尺寸为长4120mm,宽1617mm,高1442mm,轴距2419mm,搭载1.2升、1.3升、1.5升及1.6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其中1.3升发动机最大功率64马力,最大扭矩92N?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  1982年,拉达Riva推出了一款“新”车型――VAZ 2107,其与VAZ 2105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了大面积镀铬进气格栅,VAZ 2107也因此被人称为“苏联奔驰”,除此之外,VAZ 2107还增加了一款1.7升汽油发动机。1984年,拉达Riva又推出了VAZ 2104旅行版,其最大特点就是看上去颇为怪异的平直车尾造型,VAZ 2104除了VAZ 2105所搭载的那几款发动机外,更是推出了一款搭载1.8升柴油发动机的车型。  随着伏尔加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慢慢被取代,拉达于80年代正式进入中国并成为北方众多城市个体出租公司首选的车型,但进入中国的拉达轿车似乎水土不服,故障率极高使其口碑并不太好。1984年,拉达Samara正式推出,其两厢车型VAZ 2109和三厢车型VAZ 21099也一同被引入中国并作为出租车所使用,但很快便销声匿迹。拉达Samara直到2004年才在俄罗斯宣布停产,而拉达Samara也成为出口到中国的最后一款俄罗斯轿车。至今,仍然有大量的拉达Riva和Samara轿车行驶在俄罗斯街头,可见其惊人的耐久性,也许只有“战斗民族”才能真正驾驭拉达。塔尔伯特Horizon(地平线)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北京街头有一款以白色为主的两厢小车被广泛用于出租车使用。它的车头进气格栅上悬挂着一个圆形内部带有字母“T”的徽标,很多人当年甚至都不知道它到底叫什么,这就是法国塔尔伯特(Talbot)生产的Horizon轿车,而道奇、克莱斯勒和普利茅斯都分别生产过Horizon轿车。  Horizon是位于法国的克莱斯勒欧洲事业部于1978年推出的一款微型轿车,同年,法国标致将其收购后,将Horizon列入其子品牌塔尔伯特旗下进行销售。1979年,塔尔伯特Horizon被评为欧洲年度车型,该车直到1990年才宣布停产。80年代末,塔尔伯特Horizon通过进口的渠道涌入国内市场,它的出现刚好弥补了出租车行业对于小型车的需求,就这样,大批白色涂装的塔尔伯特Horizon出租车出现在当时国内众多大、中城市。  塔尔伯特Horizon共有1.1升、1.3升和1.5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和1.9升柴油发动机可供选择,其中1.5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65马力(48kW)/5200rpm,最大扭矩120Nm/24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手动变速箱,引入国内被用作出租车的塔尔伯特Horizon多为1.3升发动机车型,由于此后国产“面的”价格实惠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导致塔尔伯特Horizon出租车的定位颇为尴尬,塔尔伯特Horizon随着“面的”逐渐涌入低端出租车市场而被淘汰出局。3达契亚1310、雪铁龙CX达契亚1310  曾经国内出租车市场可谓车型众多,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外,还有一些昙花一现甚至根本不为人们所知的小众车型,来自罗马尼亚的达契亚1310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记忆中这些达契亚1310出租车多为怪异的米黄色涂装,喷漆工艺相当一般,且整车给人很松散的感觉,我国东北部分城市坊间更是流传着一句“千刀万剐,不买达契亚”,可见其质量实在不敢让人恭维。除了达契亚1310轿车外,其皮卡版1304也同样被当做出租车所使用。  达契亚年的布加勒斯特车展中展出,该车分为三厢轿车、旅行版及皮卡版三种车型,而引入国内出租车市场的达契亚年生产的小改款车型,其四圆头灯、大面积的黑色塑料进气格栅和车尾黑色塑料材质小鸭尾,加之比例颇显怪异的车身造型令见过它的人印象极为深刻。细小的车轮和粗糙的制造工艺,使其面对当时国内出租车行业种类繁多的进口车型显得极为另类。  达契亚1310搭载排量为1.2升、1.3升、1.4升及1.6升多款发动机,引入国内的达契亚1310主要搭载1.3升直列四缸化油器发动机,最大功率56马力(41kW)/5300rpm,最大扭矩92N?m/3000rpm,装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35km/h,0-100km/h加速嘛...19秒。由于质量不稳定及乘坐舒适性较差等原因,达契亚1310很快便淡出了国内出租车市场。斯柯达Favorit  随着上海大众将斯柯达引入国产后,越来越多人逐渐了解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捷克汽车品牌,然而斯柯达早在80年代就已经被国人所熟知,那就是斯柯达Favorit。这款两厢轿车也曾被我国北方众多城市当作出租车所使用,其中主要以蓝色和绿色涂装为主,因其可靠的质量和简单的技术便于维修,不少出租车司机对其称赞有加,但其装配工艺并不严谨,导致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车内总会发出异响。  1987年问世的斯柯达Favorit绝对称得上是捷克的“国民车”,其诞生后便迅速成为当时东欧最畅销的家用车,同时还外销至阿根廷、智利、波兰、俄罗斯与土耳其等国家。斯柯达Favorit由意大利汽车设计师Nuccio Bertone负责设计,楔形概念下的Favorit虽然是一辆东欧轿车,但其造型极具意大利汽车设计风格,两厢结构使其拥有相当不错的实用性,除了两厢车型外,Favorit旅行版也以进口的方式被引入到中国,当时国内部分城市同样能见到斯柯达Favorit旅行版出租车的身影。  斯柯达Favorit整车尺寸为长3815mm,宽1620mm,高1415mm,轴距2450mm,车重仅有840kg,而搭载斯柯达Favorit旅行版的车长为4160mm。斯柯达Favorit搭载1.1升和1.3升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1.3升发动机通过不同调校其最大功率分别为54马力、63马力和68马力。引入国内的斯柯达Favorit全部为1.3升车型,最大功率63马力(46kW)/5000rpm,最大扭矩100N?m/30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50km/h。直到1995年停产时,斯柯达Favorit还曾以小批量进口到国内销售。雪铁龙CX  如果有人问你80年代国内家喻户晓的法国高档轿车是什么,相信雪铁龙CX的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不得不说,当年法国人的设计确实有些过于超前,对于当时国人对汽车的喜好还停留在“三厢车才叫车”的概念时,造型独特的雪铁龙CX不免让其显得有些奇葩,然而就是这么一辆颇为梦幻的法国车竟被选中作为出租车使用。1983年,100辆雪铁龙CX出租车出现在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虽然数量不多,但行驶在车流中的雪铁龙CX出租车依然成为当时北京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0.8元/公里的价格在当时来说并不是普通市民能承受的起的,而广州东方宾馆出租车队同样也使用过雪铁龙CX作为出租车。&  1974年,雪铁龙推出了CX系列轿车,该车由法国汽车设计师Robert Opron设计,分为掀背版及旅行版两种车型。设计师根据雪铁龙DS的造型基础上赋予了雪铁龙CX更加流畅的线条,斜背造型、平直的车尾加上半隐藏式后轮设计让人对其过目不忘。除了前卫的造型设计外,雪铁龙CX的内饰设计同样让人领略了法国人无穷的想象力。其单辐方向盘样式让人目瞪口呆,相信不少当年雪铁龙CX的车主都对方向盘的强度产生过疑惑,其实如此设计是为了能让驾驶者更方便的了解仪表盘信息,并使方向盘范围内的功能键触手可及。  当然,CX最令人期待的依然是雪铁龙当时拿手的液压升降悬架系统,其升降系统拥有三个档位,当车辆静止时,其离地间隙仅有10cm,几乎于趴在地上的雪铁龙CX让当时不少人以为这辆车是不是坏了...记得小时候见到雪铁龙CX车主启动车辆时,最喜欢蹲在车旁看它慢慢升起时的样子。装备液压升降悬架的雪铁龙CX在乘坐舒适性上颇有造诣,驾驶者还可对前轮或后轮进行单独的升降操作,换轮胎时甚至不需要使用千斤顶,升高后垫几块砖头就搞定了。当然,这套液压悬架系统在后期维护上令不少车主感到头疼。为了弥补雪铁龙CX后排腿部空间不足的缺点,雪铁龙还推出了长轴距CX车型。  雪铁龙CX搭载排量为2.0升、2.2升、2.3升、2.4升及2.5升的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而CX25 GTI运动版则搭载168马力的2.5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此外,雪铁龙CX还拥有搭载75马力2.5升自然吸气柴油发动机和95马力2.5升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的车型,与不同车型匹配的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和3速自动变速箱。进口到中国被用作出租车的雪铁龙CX装备一台2.0升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06马力(78kW)/5500rpm,最大扭矩166N?m/3250rpm,最高时速177km/h,0-100km/h加速时间11.8秒,综合油耗10.2L/100km。4福特天霸、塞拉、沃尔沃240福特Tempo(天霸)  继福特Serrie之后,另一款福特轿车曾也在国内出租车市场中短暂露过一面,这就是福特Tempo(天霸)。福特Tempo进入中国市场还有一个小插曲,90年代初期,中国很想继续保持最惠国待遇的地位,但大量廉价中国制造的产品涌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国政府认为其扰乱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平衡,无奈中国政府只能选择从美国购买大量汽车以“安抚”美国政府的抵制情绪。1992年,中国政府宣布购买3010台福特Tempo用作国内出租车及旅游观光车。  福特Tempo最初诞生于1984年,而引入国内的则是1988年推出的第二代福特Tempo,车型分为四门轿车和双门轿跑车两种,其四门轿车版共有L(入门型)、GL(标准型)、LX(豪华型)、GLS(运动型)和AWD(四驱型)五种型号。福特Tempo整车尺寸为长4496mm,宽1735mm,高1344mm,轴距2537mm,车重1235kg。第二代福特Tempo最初搭载一台99马力(73kW)的2.3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而福特于1992年又推出了搭载3.0升V6发动机的第二代Tempo,其最大功率137马力(101kW)/5500rpm,最大扭矩204N?m/26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及3速自动变速箱。  中国政府购买的3010台福特Tempo以白色涂装为主,其中还包含少量红色、墨绿色及香槟色的福特Tempo,这些“被迫”购买的福特Tempo几乎全部为装备5速手动变速箱的GL标准型,其中仅有极少数车型配备了3速自动变速箱。这些福特Tempo搭载改进后的2.3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7马力(71kW)/4400rpm,最大扭矩174N?m/2600rpm,其0-100km/h加速时间12.4秒,最高时速172km/h,综合油耗8.5L/100km。有趣的是,这些当初被用作出租车而购买的福特Tempo仅有少量被真正当作出租车所使用,更多的则被分配到政府机关作为公务车或流入市场被私人购买。你印象中见过这些头顶“TAXI”标志的白色福特Tempo出租车吗?福特Sierra(塞拉)  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上世纪80年代国内街头曾出现过一批以蓝色为主的福特出租车,其掀背的造型与同时期众多规矩的三厢车相比令人耳目一新,相信不少人也许隐约记得它的样子,但早已忘记了它的名字?这就是福特Sierra(塞拉)。  福特Sierra是欧洲福特于1982年9月推出的一款中型家用车,用来取代福特Cortina。由于福特Sierra的造型在当时看来过于前卫,使得不少保守的消费者对其并不买账。福特Sierra分为三门、五门掀背版和旅行版车型,其中五门掀背版整车尺寸为长4531mm,宽1727mm,高1367mm,轴距2609mm,而前麦弗逊、后单斜臂式独立悬架则是福特Sierra的一大特色。  根据车型的不同,福特Sierra采用前置后驱和四驱两种布局。福特Sierra搭载多款不同排量的发动机,其中包括1.3升、1.6升、1.8升和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及排量为2.3升、2.8升和2.9升的V6发动机,南非市场更是推出过一款搭载5.0升V8发动机的福特Sierra,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及3速、4速自动变速箱。而福特Sierra家族中,最声名显赫的当属其性能版车型Sierra RS Cosworth。  福特Sierra于1983年小批量进口至国内,此后,大量福特Sierra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其中大部分作为出租车及商务车所使用,一时间,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出租车公司开始启用以蓝色涂装为主的福特Sierra出租车。当时人们印象中的福特车必定来自美国,而且都是尺寸很大的轿车,殊不知这款身形“瘦弱”的Sierra则是由欧洲福特设计生产,其隐藏式进气格栅和车尾的后扰流板在当时国人看来也颇为新潮。进口至国内的福特Sierra多为搭载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的高配车型,其最大功率105马力(77kW)/5200rpm,最大扭矩157N?m/4000rpm,最高时速184km/h,0-100km/h加速时间12.8秒,综合油耗9.1L/100km。90年代中叶,福特Sierra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沃尔沃240  来自瑞典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其经典车型沃尔沃240想当年也同样出现在国内众多进口出租车阵营当中,而最先启用沃尔沃240出租车的则当属国内出租车先驱城市――广州。80年代广州街头曾出现大批红色沃尔沃(富豪)240GL出租车(广州人称沃尔沃为“富豪”),其中大部分为240GL柴油版车型。当时老百姓的出行方式仍然以自行车为主,大多数广州年轻人深夜会“打车”送恋人回家,而将自行车塞进出租车后备厢也成为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但装入自行车后,大部分出租车后备厢盖都会因为起起伏伏被自行车碰变形,此时,沃尔沃240出租车的后备厢盖坚固程度则令人印象深刻。  1974年,瑞典沃尔沃推出了以安全性著称的沃尔沃240系列车型,该车系分为双门轿跑车、四门轿车及旅行车三个版本,其中沃尔沃240四门轿车整车尺寸为长4823mm,宽1720mm,高1430mm,轴距2649mm,车重1371kg。沃尔沃240搭载多款不同排量的发动机,其中包括2.0升、2.1升和2.3升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2.1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及排量为2.7升和2.8升的V6发动机。此外,沃尔沃240还拥有搭载2.0升直列五缸和2.4升直列六缸的柴油发动机车型,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及3速、4速自动变速箱。  进口到中国的沃尔沃240为该系列的后期改款车型,而被用作出租车的沃尔沃240主要搭载2.3升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其最大功率113马力(83kW)/5400rpm,最大扭矩183N?m/2750rpm,最高时速172km/h,0-100km/h加速时间12.6秒,综合油耗10.1L/100km。随着广州于80年代首先使用沃尔沃240GL作为出租车,北京东方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于1986年4月引进了200台沃尔沃240GL,一时间,黑色、白色及米黄色的沃尔沃240出租车陆续出现在北京街头。5日产蓝鸟、公爵、桂冠DATSUN Sunny(达特桑阳光)  1981年1月,北京市部分出租汽车公司开始使用达特桑生产的Sunny(B310)作为出租车,这些达特桑阳光出租车几乎全部采用红色涂装,其价格为0.4元/公里,但由于数量较少,默默无闻的红色达特桑阳光出租车几乎不为人所知。达特桑阳光搭载排量为1.2升至1.5升的直列四缸发动机,而国内引进的红色达特桑阳光出租车究竟装备哪款发动机已无人知晓,如果您对这款车留有印象或略知一二,欢迎与我们一同分享。日产Bluebird(蓝鸟)  1984年,北京市政府对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全民、集体单位经营出租汽车公司。一时间,许多单位自筹资金甚至贷款买车投资经营。同年9月,北京市第一家国内合资的出租车公司――中北汽车开业。先期共有214辆进口轿车投入运营,其中主要为日产Bluebird(蓝鸟)和日产Cedric(公爵),据说还有一部分奔驰280SEL服务于高端用户及外宾接送,对此我们已无从考证。  底盘代号U11的蓝鸟是日产于1983年推出的第七代车型,分为四门轿车及旅行车两种车型,其中SSS和Maxima版本还采用了无框车门设计,四四方方的造型代表了那个年代日本轿车典型的设计语言。第七代蓝鸟的整车尺寸为长4360mm,宽1690mm,高1430mm,轴距2550mm,车重1080kg。该车采用前置前驱的布局,而动力方面,第七代蓝鸟搭载1.6升、1.8升及2.0升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此外,1.8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代号VG20ET的2.0升V6发动机也出现在这一代蓝鸟车型中。柴油车型则装备了2.0升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两款柴油发动机,根据不同车型,日产为蓝鸟提供了4速、5速手动变速箱及3速、4速自动变速箱。  除北京以外,日产蓝鸟同样在当时全国各大、中城市出租车行业中服役,这些蓝鸟出租车几乎全部搭载代号CA20的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02马力(75kW)/5200rpm,最大扭矩162N?m/36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175km/h。以1984年为例,当时蓝鸟出租车价格为0.6元/公里,其价格与档次都略低于日产公爵,而这些蓝鸟出租车则多以深蓝色涂装为主,当时这些进口出租车几乎都有一款属于自己的代表色。日产Laurel(桂冠)  说到国内街头曾经出现过的日产出租车,Laurel(桂冠)的名字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吧?要不是制作这篇国内进口出租车的文章,就连我都已经忘了这款日产轿车曾经也存在于国内进口出租车大军中。代号C32的第五代日产桂冠曾被国内以北京为主的部分城市引入并作为出租车使用。以北京为例,1985年,刚刚成立的联合汽车出租公司中就有一部分日产桂冠出租车,这些日产桂冠出租车以淡绿色和银灰色居多,当时的价格为0.7元/公里。  第五代日产桂冠于1984年正式推出,其整车尺寸为长4650mm,宽1690mm,高1425mm,轴距2670mm,车重1380kg。第五代桂冠为前置后驱的布局并采用前麦弗逊、后半拖曳臂独立式悬架结构。日产桂冠的动力配置相当丰富,除1.8升和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外,代号RB20E和RB20DET的2.0升直列六缸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发动机也为第五代桂冠的产品阵营增色不少。  此外,第五代日产桂冠还拥有3.0升V6自然吸气发动机可供选择,而出口到中国被用作出租车的第五代Laurel则搭载2.4升直列六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40马力(103kW),最大扭矩180N?m。由于日产蓝鸟出租车在当时国内占有较大的比重,使得日产桂冠的表现并不突出。日产Cedric(公爵)  聊完了日产蓝鸟和桂冠出租车,下面出场的这位绝对算得上当年日产在国内出租车市场中的主力车型,那就是第六代日产Cedric,当时国人都亲切地称其为“公爵”或Y30。而日产公爵出租车的“死对头”则当属第七代丰田皇冠,它俩的关系就好比麦当劳与肯德基,有公爵出租车的地方必然会出现皇冠出租车。为了平衡本篇《国内进口出租车》的热门车型,丰田皇冠出租车将在下期为大家介绍,现在我们先来聊聊日产公爵出租车。其实早在第六代公爵进入国内被用作出租车之前,香港地区便早就将上一代公爵(430)当作出租车所使用,由于广州是国内最早大批量启用进口车作为出租车的地区,所以当时的广州也能依稀见到第五代公爵(430)出租车的身影。  代号Y30的第六代日产公爵于1983年6月正式推出,其整体造型与第五代公爵(430)如出一辙。日产将公爵的竞争对手锁定为同时期的奔驰S级和宝马7系等豪华轿车,如此一来,第六代日产公爵在设计及配置方面均有了全面的提升。第六代公爵分为四门轿车、四门硬顶及旅行版三种车型,其中公爵轿车整车尺寸为长4860mm,宽1720mm,高1425mm,轴距2730mm,车重1475kg。第六代公爵采用前置后驱布局及前麦弗逊、后五连杆钢板弹簧的悬架结构,其前悬架不再使用上一代车型的双叉臂结构,而高配公爵的后悬架则由钢板弹簧改为螺旋弹簧形式。  动力方面,第六代公爵低配车型搭载代号CA20S的102马力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代号VG20E和VG20ET的2.0升V6自然吸气及涡轮增压发动机则为更高型号的公爵所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日产公爵的3.0升V6发动机是参照阿尔法罗密欧VG系列发动机设计而来,顶级车顶则搭载3.0升V6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80马力(132kW)/5200rpm,最大扭矩260N?m/4000rpm,代号VG30ET的3.0升V6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95马力(143kW),最大扭矩294N?m。与众多车型相匹配的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及3速、4速自动变速箱。  此外,日产还为第六代公爵配备了多款柴油发动机,早期柴油版公爵搭载一台2.8升直列六缸柴油发动机,而出口至东南亚等国家及香港地区被用作出租车的柴油版公爵则搭载代号TD25的2.5升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这款柴油版公爵出租车也曾在80年代的广州街头大展风采,这些公爵出租车采用与香港地区类似的红色涂装,而效力于中国大酒店旗下的公爵出租车则采用鲜艳的黄色涂装,尤为抢眼。当时广州这些公爵出租车中,2.8升柴油版车型的数量很多。  1984年,第一批日产公爵正式进入北京出租车市场,搭载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的低配车型多采用白色或黑色涂装,其最大特点是采用前后镀铬短保险杠,价格为0.7元/公里。高配公爵出租车搭载代号V30E的3.0升V6自然吸气发动机,其整车造型比低配公爵看上去更加修长,进气格栅上的“V6”标识则格外醒目,高配公爵出租车最初价格为0.8元/公里,此后价格上涨到2元/公里。当时国人正是通过公爵和皇冠出租车第一次感受到豪华轿车的魅力。相信公爵和皇冠出租车也是儿时我们对汽车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车型。随着“面的”及夏利等国产出租车于90年代初期慢慢进入全国各地的出租车市场,这些曾经辉煌过的进口出租车便被逐渐淘汰。总结:  随着广州在80年代初率先大量启用进口车型作为出租车使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便纷纷效仿广州的做法。一时间,各个年代、不同品牌的进口轿车大量涌入全国各地出租车行业。虽然那时的出租车并未真正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但五花八门的车型还是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些进口出租车也成为儿时的我们对汽车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下期《陪伴我们的进口出租车》中,我们将为大家继续回顾丰田皇冠、马自达929等国内经典的进口出租车,敬请期待!(图/文:汽车之家 李昊鹏)鸣谢:叶宏(微博:)    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IZH 412、莫斯科人2141  [汽车之家 汽车生活]& 随着90年代全国出租车行业大量启用“面的”和夏利等国产出租车车型(),往日那些风光无限的进口出租车逐渐失去了市场,直到它们彻底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上期中,我们回顾了拉达、波罗乃兹和日产公爵等曾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多款进口出租车,而丰田皇冠、马自达929和大宇赛手等多款国内曾经的热门进口出租车将在本期为大家逐一介绍。注:由于80至90年代国内的进口出租车车型品牌过多且年代复杂,所以文中介绍的车型排名不分先后。当时这些进口出租车的照片如今已十分稀有,如果您手中刚好有这些进口出租车的老照片,欢迎在我的中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IZH 412  除了拉达和伏尔加等前苏联生产的轿车前后被引入中国,并当做出租车所使用外,另一款鲜为人知的前苏联轿车也同样被国内部分中、小城市作为出租车所使用过,这就是IZH 412。IZH 412是前苏联IZHMASH公司生产的一款家用轿车,该车基于Moskvich 412所打造,Moskvich(莫斯科人)则是前苏联AZLK汽车厂旗下的品牌,其前身为成立于1930年的莫斯科列宁共青团汽车厂。而IZHMASH则是一家成立于1807年的武器和车辆制造商,该公司最著名的产品当属卡拉什尼科夫系列突击步枪。除生产武器外,IZHMASH还生产Moskvich和Lada两个汽车品牌旗下的产品。  IZH 412的原型车Moskvich 412诞生于1967年,起初被称为2140,直至1975年才更名为412。Moskvich 412分为四门轿车、双门及五门旅行版和双门皮卡多种车型,其中四门轿车整车尺寸为长4250mm,宽1550mm,高1480mm,轴距2400mm,车重1045kg。虽然IZH 412和Moskvich 412这两款姊妹车存在诸多设计缺陷,但经过不断改进,它们依旧迅速成为东欧等国家的热门家用车。  动力方面,IZH 412搭载来自Moskvich 412上的那台1.5升直列四缸化油器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67马力(49kW)/5500rpm,最大扭矩100N?m/30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40km/h,0-100km/h加速时间长达19秒,综合油耗8.5L/100km。被进口到中国的IZH 412为1982年生产的改款车型,其最大特点就是黑色塑料进气格栅取代了原先的镀铬格栅,该车曾被我国北方部分城市用于出租车所使用,不知这款略显小众的前苏联轿车是否曾出现在你的生活中。Moskvich 2141(莫斯科人)  聊完了IZH 412,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本家Moskvich(莫斯科人)。80年代中叶,随着拉达和伏尔加等前苏联轿车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东欧国家生产的轿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中有一款两厢掀背轿车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它的整体造型与拉达2109极为相似,以至于很多人将其误认为是拉达生产的轿车,这就是同样来自于前苏联的莫斯科人2141。  上世纪70年代末,前苏联AZLK汽车厂决定生产一款新车以替代老旧的莫斯科人2141,工程师们认为新车应采用更为现代的掀背式车身设计并采用前置前驱的布局,但由于缺乏前驱轿车的设计经验,工程师们决定仿照法国Simca 1308的结构进行设计。1986年,莫斯科人2141正式推出,其在Simca 1308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使得莫斯科人2141的造型在当时众多东欧国家生产的轿车中极为抢眼。  莫斯科人2141整车尺寸为长4350mm,宽1690mm,高1400mm,轴距2580mm,车重1070kg。动力方面,莫斯科人2141起初搭载412上面的那台1.5升67马力发动机,由于动力薄弱,又增加了一台1.6升直列四缸化油器发动机,其最大功率80马力(59kW)/5400rpm,最大扭矩123N?m/34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为157km/h。然而这台1.6升发动机可靠性并不理想,使得AZLK汽车厂又为其引进了一台来自福特的60马力1.7升柴油发动机。莫斯科人2141曾于80年代末小范围活跃在我国北方部分城市,除了部分富裕家庭将其作为家用车外,莫斯科人2141更多的则是被当做出租车所使用,然而由于水土不服,这款车很快便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斯柯达Felicia  上期我们聊过了国内曾出现过的斯柯达Favorit和Forman出租车,今天我们来聊聊它们的晚辈――斯柯达Felicia。鉴于斯柯达Favorit和Forman在国内所创造的良好口碑,让Felicia这款继任车型也曾接替过它们的“岗位”,于90年代中期被用北方部分城市用于出租车所使用。  随着斯柯达Favorit和Forman的停产,斯柯达于1994年推出了继任车型Felicia,其名称源于斯柯达在1959年至1964年推出的一款双门跑车。斯柯达Felicia分为五门掀背版、旅行版、双门皮卡和双门厢式货车四种车型,其中我们熟知的五门掀背版整车尺寸为长3855mm,宽1635mm,高1415mm,轴距2450mm,车重1060kg。斯柯达Felicia整车结构与Favorit和Forman相仿,但其线条较两者而言更为圆润,整体造型也更符合90年代人们对汽车的审美标准。  斯柯达Felicia搭载1.3升和1.6升两款汽油发动机,其中1.6升直列四缸燃油喷射发动机最大功率75马力(55kW)/4500rpm,最大扭矩137N?m/3500rpm。此外,斯柯达Felicia柴油版搭载1.9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64马力(47kW),最大扭矩124N?m,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截止2001年6月停产,Felicia共生产了1416939台。随着大众集团于2000年完全收购斯柯达,Felicia也成为最后一款诞生于斯柯达自家平台的轿车。1994年斯柯达Felicia诞生之初便被少量进口到中国,进口到国内的Felicia为五门掀背版和旅行版,这两款车也曾出现在国内以北方城市为主的出租车市场中。至今,你仍能偶尔见到斯柯达Felicia的身影,可见其相对可靠的品质。7现代Excel、现代索纳塔现代Excel  1990年可谓是韩国车在中国最活跃的一年,与韩国大宇一样,现代同样在1990年赠送了400多辆现代轿车供北京亚运会期间所使用。北京亚运会闭幕后,这些现代轿车便被下放到政府部门及部分出租车公司,一时间,北京街头首次出现了一批尺寸不大的现代出租车,这些现代出租车多以白色及深蓝色涂装为主,而人们似乎也并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它就是第二代现代Excel(真心与微软无关)。  1985年,为顺应北美市场对小排量家用车的日益膨胀的需求,现代开发了名为Excel的家用轿车,该车一经推出便迅速被北美消费者所追捧,当年便创下17万辆的惊人销量。1990年,现代推出了第二代Excel,该车分为四门轿车和双门及五门掀背版三种车型,第二代Excel较上一代车型在车身尺寸方面并没有明显增长,其四门轿车整车尺寸为长4282mm,宽1608mm,高1311mm,轴距2383mm。鉴于第一代Excel的成功,现代大胆地对第二代Excel外观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整车线条更为圆润流畅,让人们彻底记住了这款来自韩国的家用轿车。  第二代现代Excel采用前麦弗逊、后拖曳臂半独立式悬架结构,其搭载1.3升及1.5升两款汽油发动机,其中1.5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82马力(60kW)/5500rpm,最大扭矩123N?m/3000rpm,根据不同车型,与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和3速、4速自动变速箱。第二代现代Excel最高时速为173km/h,0-100km/h加速时间12.8秒,综合油耗6.6L/100km。进口到国内被当作出租车所使用的现代Excel全部为1.5升车型,最初价格为0.8元/公里。由于该车主要为举办北京亚运会之前所引进,所以除北京以外,其他城市很难见到现代Excel出租车的身影。现代Sonata(索纳塔)  除了第二代现代Excel出租车之外,当时北京街头还曾出现过少量体型更大的现代出租车,如果不是看到车身前后的现代标识外,人们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一款日本车,这就是第二代现代Sonata(索纳塔)。由于其车身尺寸较现代Excel更大,所以北京亚运会闭幕后,这些现代赠送的第二代索纳塔更多的则是被分配到政府机关作为公务车使用,仅有一小部分被用于出租车所使用,这也使得人们对第二代索纳塔出租车的印象并不深刻。  1988年,现代推出了名为Sonata(索纳塔)的中型家用轿车,该车为诞生于1985年的现代Stellar(恒星,也可视为第一代索纳塔)继任车型,由于现代恒星不符合美国的当时排放标准,因此该车并未被引入。随着现代Excel成功开拓北美市场后,索纳塔也得以顺利打入北美市场。该车采用前置后驱布局,其造型出自意大利著名设计师乔治亚罗之手,索纳塔整车尺寸为长4680mm,宽1750mm,高1410mm,轴距2650mm,但当时的韩国车始终有着一股浓郁的日系车风格。  说当时的索纳塔整车风格偏日系并非空穴来风,索纳塔搭载多款来自三菱的发动机,其中包括代号4G62、4G63和4G64的1.8升、2.0升和2.4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其中2.4升发动机最大功率113马力(83kW)/4500rpm,最大扭矩189N?m/3500rpm。此外,索纳塔在1990年还推出了搭载3.0升V6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型,这款同样来自三菱,代号6G72的V6发动机最大功率144马力(106kW)/5000rpm,最大扭矩228N?m/2500rpm,最高车速186km/h,0-100km/h加速时间10.2秒,综合油耗10.7L/100km,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源自三菱的5速手动变速箱和4速自动变速箱。当时引进至国内的这些索纳塔出租车多为搭载2.0升发动机的车型,但这些索纳塔出租车质量并不稳定,投入使用几年之后便被陆续淘汰。马自达323(BD)  上世纪80年代初,大量进口车型涌入国内,而日本品牌的车型更是极为常见,马自达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出租车市场中,经常能见到一款造型简洁且车身看似有些单薄的马自达出租车,其车尾的数字名称让人过目不忘,没错,马自达323!  上世纪70年代对于东洋工业(马自达)来说可谓是最难熬的阶段,在日本住友银行的援助下,车厂仍然笼罩在经营危机的阴影下。1979年,美国福特收购东洋工业7%的股份才是其免于走向破产的边缘,东洋工业也由此正式更名为马自达。1980年,马自达推出了代号BD的第四代马自达323,该车也是马自达首款采用前置前驱布局的小型家用轿车。第四代马自达323分为四门轿车、三门及五门掀背版三种车型,其中四门轿车整车尺寸为长4237mm,宽1630mm,高1375mm,轴距2365mm,车重873kg,此外,与第四代马自达323同平台的福特Laser也于1981年正式发布。  动力方面,第四代马自达323搭载1.1升、1.3升和1.5升三款直列四缸发动机,装备1.1升54马力发动机的车型主要用于出口,1.3升发动机最大功率65马力(48kW),最大扭矩93N?m。而1.5升发动机最大功率75马力(55kW)/5500rpm,最大扭矩116Nm/3000rpm,最高车速160km/h,综合油耗7.3L/100km,与三款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和3速自动变速箱。进口到国内的第四代马自达323出租车以浅绿色和红色涂装为主,但这些马自达323出租车具体搭载哪款发动机我们已无从查证。8马自达323、马自达929马自达323(BG)  曾经在国内服役过的马自达323出租车中,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第六代马自达323。1995年,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为此,北京市政府引进了1400台第六代马自达323作为会务用车,大会闭幕后,这批车则被当做出租车继续使用。这款马自达323出租车的进气格上栅嵌有一枚陌生的标识,要不是车尾横贯式的尾灯中央映有“323”的字样,人们很难想象这也是马自达323。这些马自达323出租车多为绿色涂装,鲜艳的颜色使其行驶在车流中拥有极高的辨识度。  1989年,马自达发布了代号BG的第六代323,该系列仍然分为四门轿车、三门及五门掀背版三种车型,其中四门轿车整车尺寸长4215mm,宽1675mm,高1375mm,轴距2500mm,车重940kg。有趣的是,这一代马自达323并非保持统一的设计风格,其五门掀背版前脸非常独特且采用了家用车鲜有的跳灯设计,该车在日本本土名为Astina,在欧洲市场则被命名为323 F,得益于特立独行的外观设计,其在欧洲市场受到的评价颇高。  第六代马自达323采用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独立悬架,除前置前驱布局外,马自达还推出了名为GT-X的全时四驱车型。动力方面,第六代马自达323搭载1.3升、1.5升、1.6升和1.8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马自达323 GT-X则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63马力的1.8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和3速、4速自动变速箱。进口到国内的这些第六代马自达323出租车全部为86马力的1.6升化油器发动机车型,1994年推出的海南马自达323则让这些进口马自达323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国产马自达323则接替其前辈的岗位,继续在国内众多城市的出租车市场打拼。马自达323(BA)  继第六代马自达323之后,其继任车型再次被引入国内,然而这一代马自达323更多的是被当作私家车所使用。随着国内汽车租赁市场逐渐成型,这一代马自达323也成为这些租赁公司的热门车型,但由于部分租赁公司经营不善等各方面因素,极少一部分马自达323也曾流入出租车市场,由于数量很少,这些马自达323出租车几乎不为人所知。  第七代马自达323于1994年正式发售,三门掀背版名为323C或Neo,五门掀背版名为323F。为了增加乘坐舒适性,马自达323四门轿车的轴距有所增加,其轴距已经接近于当时的丰田Camry(佳美),整车尺寸为长4340mm,宽1710mm,高1420mm,轴距2605mm,车重1045kg。这一代马自达323的几种车型在造型上再次采用了不同设计风格,其中最有特点的就要属五门掀背版马自达323。然而第七代马自达323由于定价策略的失误和产品成本上的压缩,导致其性价比远不如同级别其他车型,萎靡的销量也让其成为最失败的一款马自达323。  第七代马自达323共有1.3升、1.5升和1.8升三款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可供选择,其中1.8升发动机最大功率114马力(84kW),最大扭矩157N?m。马自达323柴油版仍然搭载1.7升柴油发动机,其最大功率已从上一代柴油车型的56马力增加到82马力。此外,这一代马自达323的三门及五门掀背版GT车型搭载一台2.0升V6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44马力(106kW)/6000rpm,最大扭矩180N?m/5000rpm,最高时速213km/h,0-100km/h加速时间8.9秒,而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和4速自动变速箱。随着“面的”和夏利时代的来临,第七代马自达323也成为最后一款被用作出租车所使用的进口马自达车型。马自达929  在丰田皇冠和日产公爵等豪华出租车引入国内的同时,一款造型低矮流畅的马自达轿车也被众多大、中城市当做出租车所使用,这就是马自达当时的旗舰轿车――马自达929。与丰田皇冠和日产公爵四四方方的宽大造型相比,同时期的马自达929整体线条显得尤为优雅,其豪华程度在当年虽不及皇冠和公爵,但马自达929依然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印象中的进口豪华出租车之一。  诞生于HB平台的第四代马自达929诞生于1981年,分为双门轿跑车和四门轿车两种车型,马自达929双门轿跑车采用跳灯设计,其B柱侧窗设计也颇有新意。而马自达929四门轿车则采用了与双门轿跑车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跳灯并没有出现在马自达929轿车身上,这也让两车看起来似乎并无太大关联。马自达929采用前置后驱的布局,其四门轿车整车尺寸为长4670mm,宽1690mm,高1420mm,轴距2615mm,车重1150kg。  马自达929的动力配置较为单一,仅有代号MA和FE的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可供选择,通过不同调教,其最大功率分别为90马力(66kW)、101马力(74kW),而马自达929 GLX车型最大功率则为120马力(88kW)/5300rpm,最大扭矩169N?m/42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和3速自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83km/h,0-100km/h加速时间10.9秒,综合油耗8.4L/100km。1986年,马自达还推出了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但其最大功率仅有121马力,最大扭矩203N?m,动力表现与自然吸气的GLX车型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第四代马自达929曾作为出租车大量出现于全国各大、中城市。1984年底,日方以400辆白色马自达929连同原装计价器一起入股,开办了四川第一家合资出租车公司――中日出租车公司。当时这些马自达929出租车起步价为12.6元,每公里0.7元,如此价格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简直难以想象,这些马自达929出租车只好去锦江宾馆和岷山饭店做外宾的生意。由于市场需求有限,加之车辆老化和高昂的维修费用,随着日产公爵等豪华出租车逐渐淡出成都出租车市场,这批马自达929出租车苦撑到1992年便消失在人们视线中。9丰田Carina II、丰田皇冠丰田Carina II  提到国内曾经使用过的进口出租车车型,就少不了丰田的名字,提到丰田出租车,更多人想到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皇冠,在介绍皇冠出租车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下另外一款曾在国内被当作出租车所使用的丰田轿车。80年代,Camry、Corolla和Crown等丰田车型在国内表现极为活跃,而另一款同样以字母“C”开头命名的丰田车似乎低调很多,这就是丰田Carina II,国人则称其为日冕或卡瑞娜。  丰田Carina II(T150)诞生于1984年,分为四门轿车、五门掀背版两种车型,其中Corona四门轿车长4370mm,宽1670mm,高1365mm,轴距2515mm,车重942kg。丰田Carina II由此前的前置后驱布局改为前置前驱的形式,其与丰田Corona和Celica为同平台车型,更直观的说,丰田Carina II为Corona的姊妹车型,丰田Corona早在1983年便推向市场,而Carina II则在1984年才引入欧洲市场,而Carina II在日本本土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造型设计。  丰田Carina II搭载包括1.6升、1.8升和2.0升在内的多款直列四缸发动机,其中1.6升发动机通过不同调校最大功率为75马力至84马力,代号1S-LU和1S-ELU的1.8升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84马力和101马力,而代号4A-LU的1.6升发动机和代号2S-E的2.0升发动机仅装备在出口车型上。此外,丰田Carina II还拥有一款搭载2C-L的69马力的2.0升柴油发动机车型,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和3速、4速自动变速箱。  80年代中期,北京首汽出租车公司贷款购入了1200台进口出租车,其中就包括大量丰田Carina II,这些丰田Carina II出租车全部采用银灰色涂装,起初为0.6元/公里,后涨至0.8元/公里,但丰田Carina II出租车的认知度始终不及它的“大哥”皇冠,所以使用Carina II作为出租车的公司也少之又少。丰田皇冠(S110)  丰田皇冠可谓80至90年代国内进口豪华出租车的代表车型,提到皇冠出租车,更多人想到的则是第七代皇冠S120,殊不知第六代皇冠S110也曾作为出租车被广泛使用过,也许是第七代皇冠给国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其光芒早已掩盖住了低调的第六代皇冠出租车。  内部代号S110的第六代皇冠于1979年正式推出,该系列分为四门轿车(Sedan和Hardtop)、双门轿跑车和旅行版四种车型,长4860mm,宽1715mm,高1430mm,轴距2690mm,车重1500kg。第六代皇冠不再沿用上一代车型的圆形大灯设计,而是改为四个标志性的方形大灯,与其四四方方的整体造型极为统一。有趣的是,第六代皇冠车尾造型与同时期的奔驰S级(W116)极为相似,这种攀高枝的设计也第六代皇冠在推广上奠定了些许基础,当然,第六代皇冠的配置也完全向奔驰S级等豪华轿车看齐,如自动空调、后排独立空调、车载冰箱、电动天窗等配置纷纷出现在第六代皇冠身上。  第六代皇冠的动力配置极为丰富,2.0升直列六缸发动机化油器版本最大功率110马力,电喷版最大功率为125马力。此外,为了应对石油危机,丰田首次为皇冠配备了代号M-TEU的2.0升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45马力,最大扭矩211N?m,但这款车仅在日本本土销售。2.8升直列六缸发动机取代了上一代车型的2.6升发动机,其最大功率145马力,最大扭矩235N?m,而2.2升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则拥有72马力的最大功率。1982年,2.4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被应用在第六代皇冠之上,通过不同调校,其最大功率分别为85马力和97马力,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和3速、4速自动变速箱。  80年代初,第六代皇冠曾被大量进口至国内,其中2.8升车型多被用于公务车所使用,而中、低配2.0升车型则被不少出租车公司购置。一时间,大量第六代皇冠出租车奔走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但当时这些第六代皇冠出租车主要还是向国内一线城市各大酒店的外宾及商务人士提供服务,并未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但即便如此,第六代皇冠出租车仍然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其下一代车型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丰田皇冠(S120)  上期我们介绍了日产公爵(Y30)出租车,而当年公爵出租车的“死对头”正是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七代丰田皇冠。80年代中期,皇冠和公爵绝对称得上是国内豪华出租车的主力车型,哪里有公爵出租车,就必定会见到皇冠出租车的身影,这也成为人们对那个时代最为深刻的记忆。  随着第六代皇冠(S110)于1983年9月正式停产,其继任车型第七代皇冠(S120)便正式与公众见面,分为四门轿车(Sedan和Hardtop)与旅行版三种车型,其中四门轿车长4860mm,宽1720mm,高1420mm,轴距2720mm,车重1495kg,而上一代皇冠中的双门轿跑车并没有被延续下来。第七代皇冠延续了上一代车型豪华、稳重的设计风格,根据车型的不同,第七代皇冠的进气格栅样式非常丰富。此外,第七代皇冠别出心裁的将一块有机玻璃饰板覆盖在C柱之上,这一新颖的设计被人们赋予“水晶C柱”的优雅称号。  第七代皇冠首次采用了四轮独立悬架结构,前双叉臂、后半拖曳臂独立式悬架的应用,让其乘坐舒适性得到显著提升。动力方面,第七代皇冠有四种排量共九款发动机可供选择,其中2.0升直列六缸发动机分为代号M-E的单顶置凸轮轴、代号1G-GE双顶置凸轮轴和代号M-TE的涡轮增压三种型号。代号5M、5M-E和5M-GE的2.8升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18马力、145马力和163马力。此外,丰田还在日本本土投放了一款搭载3.0升6M-GE直列六缸发动机的车型,而第七代皇冠柴油版车型则有2.4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代号2L)和涡轮增压(代号2L-TE)两个版本可供选择,与众多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5速手动变速箱和4速自动变速箱。  随着广州在1984年率先大量启用第七代皇冠作为出租车之后,全国各地便陆续将皇冠作为主流进口出租车所使用。引入国内的第七代皇冠共有标准版、豪华版(Super Deluxe)、超豪华版(Super Saloon)和皇家版(Royal Saloon)四种型号。1985年,北京首汽出租车公司贷款采购了以第七代皇冠为主的1200辆进口新车,北京北汽出租汽车公司也进口了大量第七代皇冠轿车。同年,拥有1000多辆运营车辆的联合汽车出租公司成立,其中绝大多数为皇冠出租车。一时间,北京街头遍布皇冠出租车的身影,其中更是有部分出租车公司采用了当时日本出租车的涂装,比如香格里拉出租车公司的白绿双色皇冠出租车。起初,低配皇冠出租车价格为0.7元/公里,高配车型0.8元/公里,此后便上涨至2元/公里。10大宇赛手、大宇贵族大宇Racer(赛手)  随着现代于90年代初大举攻入中国市场,同样来自韩国的大宇也趁势随现代一同进入国内,其中人们最常见的就是一款名为Racer(赛手)的大宇轿车。大宇赛手于1986年正式推出,其原型车为1984年诞生的欧宝Kadett。当你第一次听到大宇Racer的名字,也许你会以为这是一辆跑车,然而这只是这款车众多名字当中的一个而已。大宇赛手在韩国本土名为LeMans(勒芒),这显然又是一个与赛车有关的名字,但这款车确是一辆彻头彻尾的家用车。大宇赛手分为四门轿车、三门及五门掀背版三种车型,其中四门轿车长4262mm,宽1663mm,高1385mm,轴距2520mm,车重955kg。  虽然其外观经过小幅修改,但你依然能从中找到当年欧宝的影子。然而在1987年时,大宇推出了赛手的改款车型,新车完全脱离了原先欧宝的设计风格,整体造型更趋时尚,改款大宇赛手上市的同时,欧宝时代的大宇赛手也没有因此而停产。然而当时的大宇车标与庞蒂亚克极为相似,很容易让人将其误认为是一辆庞蒂亚克轿车,有趣的是,庞蒂亚克还真有一款以大宇赛手为原型的贴牌车,这款1987年至1993年生产的庞蒂亚克同样被命名为LeMans。  大宇赛手的动力配置与其车型一样,跟汽车运动并无太大关联,其搭载一台大宇与通用共同研发的1.5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75马力(55kW)/5500rpm,最大扭矩117N?m/30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和3速自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70km/h,综合油耗7.2L/100km。除此之外,大宇赛手还拥有一款GTI车型,但使用的依旧是那台1.5升发动机,通过调校,最大功率为88马力(65kW),最大扭矩127N?m。  和现代Excel与索纳塔进入国内的方式一样,大宇也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捐赠了150辆轿车,其中就包括大宇赛手。亚运会闭幕后,一部分大宇赛手便作为出租车继续使用,其价格与同时期的现代Excel出租车同样为0.8元/公里,但由于数量较少,这些大宇出租车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大宇Prince(王子)  现代和大宇借北京亚运会之名捐赠的这些轿车,为之后其他车型的引入铺平了道路。北京亚运会结束之后,大宇另一款车型悄悄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这就是大宇Prince(王子)。这款车比大宇赛手尺寸更大,但其车头并没有明显的品牌标识,仅有车尾依稀可见“Daewoo”的品牌名称,这也让其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吃了不小的亏。  1991年,大宇推出了名为王子的中型豪华轿车,该车基于1982年推出的欧宝Rekord打造而来,其外观经大宇重新设计后,几乎完全找不到任何欧宝的影子。和欧宝Rekord一样,大宇王子同样为前置后驱布局,其整车尺寸为长4802mm,宽1720mm,高1417mm,轴距2670mm,车重1260kg。此外,大宇还以王子为基础,推出衍生车型Brougham和Super Salon,该系列车型最终于1997年被大宇Chairman所取代。  由于与通用集团的合作关系,使得大宇王子能够顺理成章的搭载来自欧宝的多款发动机,初期推出的大宇王子搭载1.9升和2.0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其中2.0升发动机最大功率116马力(85kW)/5200rpm,最大扭矩170N?m/2600rpm,最高时速185km/h,综合油耗8.4L/100km。此后,大宇王子又增加了一款搭载95马力1.8升发动机的车型,而2.0升发动机通过调校,最大功率增加到136马力(100kW),最大扭矩提升至184N?m。  引入国内的大宇王子多为搭载2.0升发动机的车型,这些车以黑色涂装为主,除了作为公务车之外,一部分还曾作为出租车所使用,但相比同时期其他进口出租车,大宇王子出租车的数量可谓少之又少,加上人们对其了解甚少,大宇王子出租车的市场竞争力极为有限,很快便销声匿迹。大宇Espero(贵族)  与大宇王子一同引入的还有一款尺寸比王子略小,但造型更富动感的大宇Espero(贵族),这款车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其隐藏式的进气格栅和车尾贯通的尾灯造型。不得不说,大宇贵族在当时引进到国内的多款韩国轿车中,凭借新潮的外观设计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品牌竞争力始终是大宇的软肋,这一点在大宇贵族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很多人压根不认识它车头那盾牌造型的标识。  1990年,大宇基于通用J平台打造了一款全新的中型轿车――大宇贵族。该车由意大利博通负责设计,其灵感源于同样由博通设计的雪铁龙Xantia。大宇贵族长4615mm,宽1718mm,高1388mm,轴距2620mm,车重1090kg,采用前置前驱布局。在欧洲一些国家,大宇贵族被命名为Aranos进行销售,虽然大宇贵族在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缺点,但其凭借低廉的售价和宽敞的车内空间,仍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销量,直到1997年,大宇贵族才被大宇Leganza所取代。  和大宇王子一样,诞生于通用平台的大宇贵族同样享有通用的发动机技术,和大宇王子不同的是,大宇贵族的动力配置则更加丰富,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为大宇贵族的主流动力配置,其最大功率100马力(74kW)5400rpm,最大扭矩159N?m/3200rpm,最高时速180km/h,综合油耗7.7L/100km。1993年,大宇贵族还增加了搭载90马力1.5升发动机的车型,而2.0升发动机通过调校,最大功率则提升至110马力,90马力和95马力的1.8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则于1995年开始应用于大宇贵族之上。进口到中国的大宇贵族几乎全部为2.0升发动机车型,除了作为公务车及私家车之外,一部分大宇贵族还被当做出租车所使用。和大宇王子处境相同,大宇贵族由于品牌认知度不足,加之车身极容易锈蚀等原因,其在国内的使用寿命较为短暂。总结:  80至90年代,随着大量进口车型涌入国内,各种五花八门的出租车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虽然当时人们的收入不高,但“打车”已然成为大多数人赶时髦的一种方式。对于如今的车迷、尤其是80后们来说,那段时光是令人向往的,很多经典车型都曾与我们擦身而过,而众多进口出租车仅仅是当年国内汽车文化的一个载体。随着国产车型的日益增多,大量进口出租车相继被国产出租车所取代。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不再关心所乘坐的出租车是否是那些新鲜的进口车型,但不管你是否曾搭乘过那些进口出租车,相信曾经的美好时光依然会令你记忆犹新,而那个纯真美好的年代也将一去不复返。(图/文:汽车之家 李昊鹏)鸣谢:叶宏(微博:)    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收藏成功!
文章有更新通知您!
汽车之家精彩活动推荐
汽车之家温馨提示您:留言中请不要恶意攻击国家、其他用户及工作人员,不要发布任何广告性质的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永久封杀违反以上规定的ID。流畅沟通、观点鲜明、善意提醒是我们推崇的良性留言氛围。
留言中所有与交易和团购相关的信息均为虚假信息,与汽车之家无关,请勿相信。
手机/平板电脑上看汽车之家
文章有更新通知您!
6月疯狂购车节
抢千万购车补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鸟排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