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递延所得税费用税项

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递延税项_百度知道
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递延税项
提问者采纳
假如相当于现在你有98W,然后以9W的价格卖了出去。可变现净值,入账价值就是1月的10W:13年1月买一台设备10W,比如一台设备大家都认为他10W,并非2月涨价后的11W:1月购入的设备,假如5年后你的银行存款有100W:这是和终值对应的一个概念,卖出去的时候你就会扣除设备的折旧(假如1W)或者还有其他相关费用?那么就需要求100W的现值是多少: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大家公允的一个价格,2月设备才运到到,那么这100W的现值就是98W,如果2月这台设备涨价到了11W,现在3月你要卖出去?
这个还需要银行利率等等,那么会计会计在2月做账,2月购入该设备要11W。1月购入设备一台10W,按照历史成本力量,这个100W相当于你现在有多少钱呢。重置成本:就是重新购买同样货物的成本。现值。公允价值,那么这台设备的重置成本就是11W,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能卖多少钱。1月10W购进,那么9W就是这台设备的可变现净值,那么这10W就是他的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通俗易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追求完美,绝对不是懒!&br&&br&&b&追求完美,其实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形式感。&/b&&br&&br&背单词一定要从A开始背,而往往最后只记住了abandon;&br&决定好好学习,第一件事一定是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而往往只写了三、四页就放在一边了;&br&决心锻炼身体,前两天都是准时早起跑步,而往往只坚持了不到一个礼拜就决定给劳苦功高的自己放个长假。。。&br&&br&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完美主义,但更多是在追求计划开始时的那种形式主义和仪式感,体现的是人的一种归零心态,比如我从这个学期开始好好学习,我从这个月开始认真生活,我从这个礼拜开始坚持吃早餐等等。一方面我们总希望在短时间内有质的改变,希望效果立竿见影,于是才会制订出乌托邦式的计划,把每天的行程或任务都安排的满满的;但另一方面我们时刻在给自己洗脑、催眠、制造错觉、培养优越感,以为有了高大上的计划我们就高人一等了,以为有了决心自己就已经变成另一个人了。一些计划被放弃,有可能是我们不够坚持,不够有毅力,更有可能是计划本身就不科学,根本无法被执行。当我们在制定计划决定改头换面时被那种强烈的形式感冲昏头脑而用超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就忽略了我们只是凡人这种客观事实。&br&&br&在完美主义者眼中,每个月,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都是不相等的,信心是需要积累的,后一个执行单元必须以前一个单元为基础,前面没做好,后面就会被嫌弃。所以你才会发现每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总是被撕掉重写很多次,因为不能打开笔记本的第一页就有涂改的痕迹吧;教材的第一章总是花花绿绿画满了重点,每一句话都想背下来,因为一定要牢固基础才能继续往前走。这其实就是一种仪式。&br&&br&然而事实是,我们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等价的,不会因为我们昨天打了游戏,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就贬值了,也不会因为笔记本的第一页记得不好看,后面的空白页就都不能用了。我们在前期那些仪式性的东西上消耗的精力和时间,在客观和最终结果上,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完美主义者善于把自己困在很多没有意义的事上,为了追求整体效果的好看,不惜牺牲效率,最终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却原地踏步,只能以放弃告终。&br&&br&要冲破我们心中对完美主义和对形式感追求而造成的束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br&1.&b& 目标必须明确。&/b&目标不明确或者不切实际很容易让人分心,一切都以实现最终目的为行动准则,可以防止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粉饰。&br&2. &b&计划切忌具体。&/b&根本无需细化到小时、分钟,只要告诉自己这一天哪怕这个礼拜要完成什么任务即可,即便前期有浪费时间,在deadline之前无论是熬夜还是冲刺,哪怕敷衍一点,只要完成就好。&br&3. &b&心态放松。&/b&不要用超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也不高人一等,人也不是通过一个计划或者决心就功成名就的,让时间催促自己,而不是让自尊心压迫自己。&br&4. &b&贯彻执行。&/b&这应该是最核心也最不需要什么建议的一个环节,只需要毅力和恒心。任何一项计划,到了中期,放弃的概率随时间升高,因为这是热情消减殆尽,执行变得枯燥乏味的阶段,已经没有完美主义什么事了,要坚持下去,只能靠坚定的个人意志了。&br&&br&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就是要时刻抓住重点来做事情,不追求仪式感的例子如下图,实乃吾辈典范:&br&&img src=&/43c717e07ef0eaad9f7f_b.jp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5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br&以上。
追求完美,绝对不是懒!追求完美,其实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形式感。背单词一定要从A开始背,而往往最后只记住了abandon;决定好好学习,第一件事一定是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而往往只写了三、四页就放在一边了;决心锻炼身体,前两天都是准时早起跑步,而往往只…
&p&在我的来访者中,也有很多像题这样缺乏行动力的“完美主义者”。无论他们现实中做得怎么样(其实很多人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就非常不错呢),我总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各异,有些是因为出身贫寒,有些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或家庭的动荡(比如父母很早就在外工作),有些父母倒是很关心他们,但却有总也达不到的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苛刻要求,当然还有不甘落后的同伴压力。无论这种不安全感从何而来,一旦不安全感形成,人就会形成一种对世界的防御态度。他们像是焦虑不安的守城士兵,随时绷紧每根神经,警惕着有人来攻城偷袭。任何一件预料外的小事(比如题主这个没按计划起床),都意味着城门失守,并被和整个人生的失败联系在一起。&/p&&br&&p&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很优秀、很成功的“完美主义者”。他们“选择”了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极限,最终做成了很多让人惊叹的事情,比如设计了苹果手机什么的。他们是“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和这些人相比,那些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其实他们并不是“选择”了完美主义,是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一旦他们试图放松自己,一种巨大的焦虑和恐慌就会随之而来,像是放弃防守等着被攻破的城池,于是他们又不得不拿起武器,重新巡逻。&/p&&br&&p&同时,因为这种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总是想追求过度的控制感,觉得只有这样才安全。虽然他们在努力检查所有事情的缺陷,搜索失败的蛛丝马迹,但由于世界和我们自身的不确定,绝对的控制仍是不可能的。为了摆脱这种焦虑,人们就开始编制关于自己和现实的幻象,让自己觉得,只要找到正确的路,随时都能抵达彼岸。这种幻想维系着人们的希望,而做计划,就是幻象之一。&/p&&br&&p&我们都很爱做计划。计划当然是一种好的工具,但有时候,它被赋予了别的功能。越是厌恶现在的自己,我们就越爱做计划。计划的那头,不只是目标,还是我们为自己编织的别处的生活和梦想,这些计划像是为困于枯井中的我们垂下的一根绳索,是我们从此时此刻“越狱”的企图。&/p&&br&&p&当然这些计划大部分都会失败。它原本的主要功能也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让我们在制定计划时爽一下,制造一下“我还有救”的幻想。题主对自己无法起床这件事会这么耿耿于怀,因为它的背后联结着的是“一件大事”,是从此不一样的自己和不一样的生活,只是因为没能按时起床,让这个幻想破灭了。&/p&&br&&p&借助计划越狱,这是我们的幻想。不过好在囚禁你的“监狱”,也出自我们的幻想。&/p&&br&&p&泰勒.本.沙哈尔写过一本书,叫《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里把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还叫完美主义者,而把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称作“最优主义者”。他分析了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在心态上的差异。最大的差异是关于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他们总是在期待事情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只关心终点而不关心过程,有大量不是成功就是失败的“全”或“无”的思维,总是关注问题和缺陷而不是,无论对人还是对事。相反,最优主义者能把失败当作前进路上有益的反馈,总是从失败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思维更加灵活和变通,也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p&&br&&p&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一事无成”这件事,并不能怪“完美主义”。无论有没有“完美主义”的毛病,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以“平凡”的方式度过我们一生。“平凡“并不是什么错,“平凡”或者“卓越”的分法本身就很极端。&/p&&br&&p&当我们说我们“一事无成”是因为完美主义的时候,我们仍然在这种幻象中,就像我们爱做计划一样:“如果我没有完美主义,我其实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如果我改掉了完美主义的毛病,我将能成就大事”。完美主义终于为我们“一事无成”背上了这口黑锅,我们在焦虑的同时,甚至还暗暗松了口气:终于找到病因了,“我有救了”。&/p&&br&&p&大部分人都在为“碌碌无为”和“一事无成”焦虑,我们想通过“做计划”来改变自己,当计划失败时,我们又想通过改变“完美主义”或者改变“拖延症”来改变自己。只是我们忘了,改变的企图背后,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才是问题的根源。&/p&&br&&p&分割线——————————————————————————————————————&/p&&p&1. 关于怎么办?&/p&&p&如果问的是”总是追求完美如果一事无成怎么办“,我已经有所回答了,答案是,急切地期盼”有所成就“恰恰是 完美主义的症状。你并没有一事无成,就算是你一事无成,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完美主义。&/p&&br&&p&如果你问的是”完美主义能克服吗“,我觉得还是有些办法。比如,是做点和完美主义不一样的事,看看放弃平时的做法,是否有你想的这么可怕(其实挺可怕的)。比如,没起来,就让自己好好睡一觉好了。你看那些逃课安心睡觉的,有完美主义的吗?其实,所有能让你快乐点的活动(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快乐的,可以回忆自己以前快乐的时候在干什么?)和所有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的活动都算。&/p&&br&&p&2. 关于《幸福超越完美》&/p&&p&那本书里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最主要的方法估计大家想不到,居然是”冥想“。 正念冥想也有助于克服完美主义带来的焦虑。我在&a href=&/happy& class=&internal&&幸福课 - 知乎专栏&/a&,上有写过一些关于正念的介绍。&/p&&p&另外我还在微信号上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这本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在这里 &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MTg3MDA5NA%3D%3D%26mid%3Didx%3D2%26sn%3D772d685bf080cb798c7652ebd109d746%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幸福课&i class=&icon-external&&&/i&&/a&&/p&
在我的来访者中,也有很多像题这样缺乏行动力的“完美主义者”。无论他们现实中做得怎么样(其实很多人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就非常不错呢),我总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各异,有些是因为出身贫寒,有些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或家…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每次在财务书中看到此项都觉得理解起来比较复杂和混乱。所以求业内人士可否深入浅出地说说财报中的Deferred Tax Asset & Liability 及其产生的方式。谢谢了。
要理解递延所得税,首先要明白会计上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跟税法上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是不一样的,递延所得税就是两者之间的调节。所得税费用的分录其实只有这么一条:借: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上列示的所得税费用)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贷:应交税费
(当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其实这个分录就很好说明了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过程。首先,“应交税费”是税法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也称当期所得税费用,是会计上计算的税前利润经过税法上的纳税调整计算出来,是要上交税局的部分。但是会计上并不会因为实际交多少税而确认多少所得税费用,而是根据自己的原则来确认所得税费用,因为会计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跟税法上产生的所得税费用差异就是递延所得税。反过来说,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公式为: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以下举例:假设某公司税前利润为100,其中本期确认了存货跌价准备20,会计上得所得税费用应该为100*25%=25,但是税法不认存货的减值损失,认为存货还没卖,并没有实际发生损失,因此进行纳税调整并计算应纳所得税,(100+20)*25%=30。此时我们发现,应交税费为30元,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30贷:应交税费
30但是会计上只能确认25元的所得税费用,那多交的5元怎么办?确认为资产,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待以后实际发生时抵扣。因此有以下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贷:所得税费用 5分录合起来为借:所得税费用 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贷:应交所得税 30那么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未来抵税怎么理解呢?我们再假设,刚说的存货原值为50元,提了减值后账面价值为30元。在下一年,存货以70元卖了出去,会计上此时会确认利润70-30=40元,再假设无其他利润影响,则会计上会确认所得税费用40*25%=10,但是在税局看来,你是把原本值50元的存货以70元买了出去,利润应该是70-50=20,差额其实是企业上年确认的减值损失20元造成的,税局觉得上次没让你税前扣除,这次交易实际发生了,现在就让你抵扣,所以税法上确认的利润为40-20(上期确认的存货减值损失)=20,所得税费用为20*25%=5元,差额就是上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 5贷:应交税费 5借:所得税费用 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合起来为借:所得税费用 10贷:应交所得税 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我们可以看到,所得税费用还是会计上认为的10元,但是实际交税并不是10元,而是5元,这是因此上期企业已经多交了5元,本期用来了抵税。以上是只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就是税前利润直接与税率相乘而出,但若存在永久性差异的情况下就不一定了。不过以上的内容应该可以帮助你大概理解递延所得税的含义,其实一般公司的财务报告附注里都有所得税费用的说明,那里就列示了所得税费用的组成,也是可以帮助理解递延所得税的。
这是个好长的问题,喝口水先!!&br&以天朝为例,会计的记账方式和税务局认可的利润表科目记录方式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而这个差异就会导致:&br&1. 有些费用公司账面记录了,但是税务局并不承认,导致公司无法税前抵扣,这种情况叫做永久性差异(permanent differences)&br&2. 有些费用公司账面记录了,但是税务局认为这个事实当期并没发生,所以当期没办法抵扣,等到你实际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才让你抵扣,这种情况叫做暂时性差异(temporary differences)&br&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面,第一种是不会产生递延税项的(因为税务局到死都不会让你抵扣这部分费用的),第二种由于费用确认在不同的会计年度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才会产生递延税项。&br&&br&至于是DTA还是DTL,接下来继续:&br&1. DTA:如果有费用当期发生,税局当期不认,非要你以后认,这种情况下表示税局给了你一个以后抵扣费用的权利,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降低,所以恭喜你,可以确认一笔DTA啦,比较常见的会产生DTA的项目有:当期确认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这笔坏账实际还没发生,可能只是根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要求确认),当期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与AR provision同理),超过税务局规定确认的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用于未来期间抵扣的累计亏损额等等&br&2. DTL:DTL的情况就刚好与DTA相反了,税局当期让你抵扣的费用超出了会计账面记录的费用,这种情况下未来你要把这部分超额抵扣的费用吐出来,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增加,这个时候就得确认DTL啦,比较常见的是:当期税局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超出了会计账面记录的折旧金额(其他暂时没想到)。&br&&br&我觉得天朝税局的总的原则是晚交不如早交,所以DTA出镜的机会远大于DTL啦。
这是个好长的问题,喝口水先!!以天朝为例,会计的记账方式和税务局认可的利润表科目记录方式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而这个差异就会导致:1. 有些费用公司账面记录了,但是税务局并不承认,导致公司无法税前抵扣,这种情况叫做永久性差异(permanent differenc…
递延税项指企业所得税。&br&递延税项是会计当中“配比原则”的经典体现。&br&配比原则要求,当期的收入要与成本、费用配比。不能只确认收入,不确认相关的成本、费用;也不能只确认成本或费用而不确认相关的收入。此举是为了尽量减少会计操纵,稳定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br&那么,递延税项的存在,就是为了将应当当期负担的所得税与当期的收入、成本费用进行配比。&br&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需要配比呢?难道企业不就应该按其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吗?&br&这是源于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税法因为是规范纳税,所以企业自主空间很小;会计准则更多的满足各种不同行业的需求,企业自主空间比税法更大。在到税务局缴税的时候,企业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税款;在财务报表上,企业会根据实际的经营利润计算应缴纳的税款。由于企业在会计核算上与税法规定上有差异,导致利润表上应计的税款与实际缴纳的税款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递延税项。其中,实际缴纳的多与利润表上的,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表是以后可以少交所得税;反之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表示以后会多交所得税。
递延税项指企业所得税。递延税项是会计当中“配比原则”的经典体现。配比原则要求,当期的收入要与成本、费用配比。不能只确认收入,不确认相关的成本、费用;也不能只确认成本或费用而不确认相关的收入。此举是为了尽量减少会计操纵,稳定公司的毛利率、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傻乎乎CPA一枚负债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举例说明负债的计税基础小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如何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的比较好理解,就是用折旧费用来影响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费用。负债应该不是通过利息费用影响所得税的吧。。大神们请参照资产的来说明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影响所得税。
按投票排序
企业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实际发生时再税前扣除,故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价值=0 小于账面价值。同时,税法利润未扣除预计负债,以后实际发生时可抵扣,故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简单的说,就是税务局认定的负债。像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分析  A.如果税法与会计的收入确认时间均为发出商品时,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即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也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B.如果税法确认的收入的时间在收预收账款时,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0,即因其产生时已经计算交纳所得税,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的金额,即其计税基础为0。甲公司日预收定金40万元,2011年发出商品,总收入为100万元,尾款于商品发出时结清,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两个会计科目,分别放在资产列和负债列。但是他们跟传统的资产和负债有一定区别,只是他们所核算的内容跟“资产”、“负债”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就有了这两个会计科目,用来核算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这两个科目本身没什么含义,就是人为设置的,取了个名字,方便划分业务类别。1、“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的内容举个例子。比如公司收入1000万,成本800万,计提坏账损失100万,那么利润总额就是=100,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在损益表中)=100X25%=25万。这是会计核算的税费。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实际发生的时候可以税前列支,否则只是计提不能税前列支。因此报税的时候,算出来的利润=,“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0X25%=50万。这是税法计算的所得税额。由此看到,这两个数字是有差异的,差了25万,这个25万是计提坏账造成的,是税法和会计准则不一致的地方。税法是法律,你必须要交50万,会计上算出来的不是只有25万吗,现在就要再多交25万,多交的25万我要向股东合理解释啊,为什么多交这25万?多交25万未来对我们公司有什么影响?总不能平白无故就算了吧。分析一下,税法规定的坏账损失不是说一直不让我抵扣,而是要等到实际发生的时候才能抵扣,因此如果未来我发生了25万的坏账损失,税务局说现在可以用你那多交的25万抵扣税费了,那我今年就可以少交25万税费了。多交的25万就体现在未来有一天可以抵扣税费。如果根本就没发生坏账,那说明税务局是英明的,知道你多提坏账是为了逃税,所以这多交的25万就是你应当交的税,没有冤枉你,也不还给你了,不让你未来抵扣了。
所以这多交的25万有点特殊,有点类似资产的性质,毕竟未来或许能够抵扣税金,所以人为设置了一个科目叫“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未来没有发生坏账,就冲减这个科目吧。2、“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的内容举个例子。比如公司收入1000万,成本800万,计提折旧费用50万,那么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150万,“所得税费用”=150X25%=37.5。这个是会计上的计算处理。在税法上,如果税法规定,今年公司要计提的折旧是100万,那么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X25%=25万。
看到了,这两个数字有差异,差了12.5万。就是说,今年税务局只收25万的税,可是我会计上算出来的是37.5万啊。此时税务局说这12.5万我们不是不要了,我们今年不要,明年你们再交。看到了吗,虽然这12.5万还在我们账上,但是已经不属于我们的了,迟早要交给税务局的。很像负债对不对?因此人为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个科目来记录这个事情,这样股东一看这个科目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