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开公交车的铁饭碗的由来,可是养不活家里,现在他有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去物流公司,自己买车子就15万的那

贴篇自己的长微博,恰好是这个话题。&br&&br&先po张图,那个白的是我,这是在挪威峡湾(恶魔之舌)。&br&&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fa39a5f0a4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fa39a5f0a4e_r.jpg&&&br&&br&&br&&br&&p&《欧洲半年给我带来了什么?》&/p&&br&&br&&p&过去这半年里,打着交换的幌子,我去了欧洲、西亚和北非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国家,进到了北极圈,也轮遍了地中海。在这半年里,关于“学习”的长进着实不多,但关于“生活”倒还算是有一些体悟。&/p&&br&&b&一、自信&/b&&p&这半年带给我第一个收获是更加“自信”,这个“自信”就是它最字面的意思——自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到新的环境长久生活都会因为受到新的冲击而被动摇某些之前相信的事情,而这种新发现下的动摇又会带来对“融入”这个词的某种热衷。比如很多留学生出国前会练口语、刷美剧,试图更快地“融入”“西方文化”。但这对我来说好像恰恰相反——&/p&&br&&p&我有一位这学期在加拿大交换的才女同学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见多识广”在某种含义上可能会让人变得“狭隘”,“在不同文化相遇的时候,冲突会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位置,反过来加强自己原有的文化属性。”“比如说你在遇到一群不喜欢吃红烧肉的人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爱吃红烧肉,但在你遇到之后,你反而意识到了自己对红烧肉坚韧不拔的爱,从而吃得更多。”&/p&&br&&p&的确是这样。&/p&&br&&p&外国学生喜欢浅而泛地社交。他们跟你见过一面就能叫出你的名字,还没见过面就会邀请你去各种聚会;他们也的确是从“你最近好吗”开始聊到天气和球队,虽然没人真正关心你好不好;他们会为一个简单的课题争论大半天,最后得出一个丝毫没有深度的结论。&/p&&br&&p&之前在国内的时候,我因为从小接受西化教育比较多,觉得血统纯正的中国学生有些死板、无趣,所以凭着自己性格外向,算是能比较快地打入外国人圈子,也密集出入过一阵子的酒吧和夜店。但到了欧洲之后,却反而有些厌倦这样的社交方式。因为我渐渐发现(其实只要赶party时迟到半小时都能发现):这种举着一瓶Tequila在一间什么都没有的leisure room里放着手机音乐自嗨实在是有些傻得冒气,这里的“傻”是个中性词,其本质是某种虚无——我们喝完跳完闹完,然后呢?就算我当晚把自己的情史跟初次见面的同学毫无保留地倾倒了一遍,第二天我们也不会因此而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就算我们举着酒瓶聊了整整一晚,我也并不了解他的爱好、志向和特长,我们永远也不能成为对彼此有用的伙伴。当然更重要的是,我随意参加一次派对,其中真正对我而言有趣的人本来就是有限的。&/p&&br&&p&想明白了这点以后,我就开始寻求更加有效率的交朋友的方式和放松发泄自己的途径。而当我真正开始有选择地拒绝派对邀约、并且试图在酒吧里尽量绕开无聊的集体话题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孤独,反而和一些我眼中有趣的外国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更多、更深入的有趣的谈话。我们可以先不清醒地混个脸熟,再清醒地聊聊去过的地方、喜欢的生活方式,甚至对互联网和创业的看法。因为不管如何放纵,人始终还是要清醒过来的。&/p&&br&&p&而在改变社交方式之后,我又意识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获取信息的效率。欧洲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地方,比如这里的人会尽心尽力地维护自己家的小花园;北欧和巴黎街头人们的穿着打扮也普遍比中国人要精致许多;不管是不是上班日和工作时间,街头的咖啡馆永远挤满了聊天的当地人。而这种生活节奏的背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某种无效率:这里的金融、物流和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还停留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五至十年前的水准;这里的学生习惯了在课上用整整一个小时七嘴八舌地讨论“水运有哪些优缺点”这样无聊的问题;在这里街头的餐厅点菜上菜买单普遍需要等上半个小时,而我没有看到一家餐厅采用了iPad等电子点餐系统。更要命的是,由于欧洲小国林立,这里的国民普遍抱有一种“小国心态”。&/p&&br&&p&其实这一点我去年在台湾住的一个月中已经感受到了,台湾人自称“岛民”,一心向日本看齐。他们的新产业大多数是对传统和现状的“改良”,以及对细节的修复。这种局限在某个范围内的重复劳作和反复思考让我觉得有些乏味。Peter Thiel在新书《Zero to One》里将欧洲人的生活状态比作是“Indefinite Pessimism”(即“不确定的悲观主义”,意指欧洲人对自己的未来总体抱悲观态度,但与同样悲观的中国人选择更加奋斗、努力积蓄的做法不同,他们更愿意保持现状、享受当下。)我在理智上对这两种生活方式没有什么褒贬,毕竟我当年高考作文的素材还来自于《新周刊》的“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呢。但在情感上,我已经坚定地把它划入了拒绝区。&/p&&br&&p&因此当快递一次又一次地失踪、银行卡一次又一次地故障、地铁永远在延误的时候,我开始狠狠地怀念起北京式和北大式的效率来。&/p&&br&&br&&b&二、包容&/b&&br&&br&&p&第二个收获则是所谓“包容”。&/p&&br&&p&虽然我这半年里说过欧洲的很多坏话,但欧洲的小国寡民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每个人都不太愿意——所以你也不能,把他们归为某种同质的文化。所以,我得以见到了很多自己觉得自己很特别的人和自己觉得自己很独特的想法。虽然如我上文所说,在欧洲见到的林林总总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原本喜欢和所属的生活方式,但也在同时让我以一种“哥见惯了奇葩,再奇葩的也不怕”的心态变得包容了起来。有人在卢浮宫的一幅画前面看上一整天,也有人一个月里跑到了八座不同的雪山滑雪;有人恨不得每天跟女朋友形影不离活成一个人,也有人每周换上一打床伴。我被呈现、然后去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的各种可能性,“Don’t judge”是我在这半年里感触最深的一个“美德”。虽然有人把外国人听到你的什么经历都用“It’s interesting”来回应比作是一种“呵呵”,但如果真的能对所有人说的所有故事都以一种“It’s interesting”的心态来感受,也应当是很美好的。&/p&&br&&p&总结来说,我理解的包容应当是——我见惯了千种活法,却不羡慕、不嫉妒、不鄙视,同时能坚定地活好自己的那一种。&/p&&br&&br&&br&&b&三、C’est la vie&/b&&br&&br&&p&最后一个收获则是欧洲生活带给我心态上的一个结结实实的裨益——以一种更加闲定的生活方式来体验生活。我旅行的最后一站是位于非洲西北部、热带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这里的小岛真是体现了欧洲人对阳光的全部热爱:大家不远千里地来到这里,却每天什么事儿都不做,只像个土豆一样趴在沙滩上滚来滚去(还有一个佐证是这个岛上的五星级度假酒店内竟然没有Wi-Fi,只有一小块几十平方米的公用上网区,也总是寥寥几人)。&/p&&br&&p&刚到的几天里,我实在是觉得自己不具备发呆的天赋,就没事找事地跟着一位路上认识的西班牙运动员学习怎么一个人飞滑翔伞。而当我把自己折腾得只能趴着晒太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突然有了静下心来想一些事情的心情。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早早备好的美剧一集没看,却不知不觉间翻掉了三本积压已久的书。(虽然我从不认为文字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何特别高贵之处,但当我躺在海边半睁着眼睛的时候,却确确实实只想看几个字而不是看几部电影。)而当我再一次好巧不巧地赶上了一次公交车大晚点时,我发现周围的人们毫不烦躁或骚动,年轻人依旧听着歌看着小说,老年人则依旧沉默看天或玩填字游戏。&/p&&br&&p&这听起来和我的第一个“自信”有些矛盾,但我更愿意把这种生活方式看成是法国人口中的“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它的本质是一种对幸福感的体察力,而这种体察力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心态而并非一定是具体行动。也就是说,我们不一定需要放弃创造力和效率。哪怕只是每天早上认真地吃一个早饭、用心地选一件衣服,或只是间或从电脑跟前站起来走动两步,都能让我们从总是手足无措的风风火火中保留出一份浪漫和趣味。&/p&&br&&p&更加相信、更加包容,再加上些许改变——我在欧洲生活的这半年。&/p&&br&&p&最后再Po张图(你够……),这是自驾环游冰岛。&/p&&img data-rawheight=&1052& data-rawwidth=&1052& src=&/4cb695bf48700fbdf37d8a60a0ac1ff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2& data-original=&/4cb695bf48700fbdf37d8a60a0ac1ff0_r.jpg&&
贴篇自己的长微博,恰好是这个话题。先po张图,那个白的是我,这是在挪威峡湾(恶魔之舌)。《欧洲半年给我带来了什么?》过去这半年里,打着交换的幌子,我去了欧洲、西亚和北非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国家,进到了北极圈,也轮遍了地中海。在这半年里,关于“学…
亲身经历者大概讲述一下吧,或许以偏概全。&br&总得来说:经管是一个尴尬的存在。&br&这个尴尬在我看来,原因是这样的:&br&&br&1.经管的本科生构成,像很多人提到的,是各省的至少前十(暂且只讲经金专业),今年清华招生招到全国超过一半的省状元,超过一半在经管。绝大多数的经管本科生走的是踏踏实实的高考狗道路,和进了清华工科专业的xdjm们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在清华内部,经管代表的是工科学生眼里的土豪、钱、善交际、浮躁…我只能说,这和所有工科生在经管学生脑中和各种精密仪器交割在一块儿的诡异印象一样非常以及极其的无厘头...&br&&br&2.在众多工科类院系的挤压下,经管是一个比较“不伦不类”的存在。特色的通识教育改革,经管大一和大二需要学生物、化学这种在文科喵眼里好(shen)高(me)深(gui)的必修课,还有西方文明、中国文明这样让各只理科狗好(he)喜(he)欢(da)的诡异科目,工科XDJM们都各种调侃经管看不出专业的科目…晒课表的时候曾经被调侃是不是社科的就笑笑然后不说话...&br&&br&3.经管的因为专业特殊性的确比绝大多数的工科生轻松,这直接造成了经管的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出现在社团和社工中,但有一点大家有目共睹,在校学生会中,工科类人数依然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的。&br&&br&4.最后,经管学生大多本科会出去交换,工科同学大多会选择研究生阶段再出国,估计也是算“异类”的存在吧~&br&&br&另一句话想说,经管真的只是在清华内部算一只妖孽,可是和隔壁光华一比,妖魔化程度自我感觉,咱还是挺淳朴的我
亲身经历者大概讲述一下吧,或许以偏概全。总得来说:经管是一个尴尬的存在。这个尴尬在我看来,原因是这样的:1.经管的本科生构成,像很多人提到的,是各省的至少前十(暂且只讲经金专业),今年清华招生招到全国超过一半的省状元,超过一半在经管。绝大多…
评价就是,干好自己的事,不要总对别人评价评价评价。&br&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得奖学金的学生都会被问"如何评价"。他的行为有什么争议,可以供讨论么?想得到什么结论呢?是"他真的很厉害碾压我这种人几万次",还是"他也没那么厉害嘛肯定没女朋友肯定blablablah"?&br&这两种方向答案里都有,除了抒发个人情感之外,还有探讨价值?&br&&br&开始画图之前更一下----------------------&br&被人赞了,有点开心。&br&其实因为大神和我学的专业八杆子打不着,我也不太知道那些听起来就很厉害的奖到底有多厉害。不过成绩好到逆天的同学我初高中也有很多,而我的心态一般是"好棒,and then?" 我的人生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没空当别人的看客。&br&如果已经是大学生了,这点儿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还是该有的。看了别人,受了刺激,没必要太难过,本来这个世界上就是什么厉害的人都有,还是用这点鸡血回去认真学习吧。
评价就是,干好自己的事,不要总对别人评价评价评价。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得奖学金的学生都会被问"如何评价"。他的行为有什么争议,可以供讨论么?想得到什么结论呢?是"他真的很厉害碾压我这种人几万次",还是"他也没那么厉害嘛肯定没女朋友肯定blabla…
为什么选人大不选复旦?&br&上海金融中心,复旦金融当地首屈一指。人大再好在北京也要被清北压。况且现在无论外企还是出国,清北复交四所都是target school,为啥会选人大?&br&曾经有一个跟我一起就业的人大金融的同学跟我说,当年略后悔上人大,想进入咨询行业各种被清华工科生抢饭碗,为什么当年没去复旦之类的话。&br&&br&==================&br&这个跟题目无关,只是现在好多人觉得校友无用,必须自己强大才行,你们真的知道什么叫校友资源吗?&br&我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跳槽就是校友介绍的,从一个很不喜欢的地方跳到了一个大平台;另外我进来之后发现周围同事一大堆校友,发现沟通工作很顺畅,也更容易做出成果并获得认同,这才是校友的效应。
为什么选人大不选复旦?上海金融中心,复旦金融当地首屈一指。人大再好在北京也要被清北压。况且现在无论外企还是出国,清北复交四所都是target school,为啥会选人大?曾经有一个跟我一起就业的人大金融的同学跟我说,当年略后悔上人大,想进入咨询行业各…
1. 你现在的想法是一时的,本科学校的牌子是一辈子的。上了大学,见识的多了,你可能有新的职业规划。你的本科学校,永远都写在你的简历上,但看简历的时候,决不会有人听到你解释“当年我分数够了,可是由于blabla的原因,我选择了人大,没有选择清华北大”。&br&&br&2. 本科的专业不重要,就你本科学那点儿东西,做什么行业都要重新培训。你自己有心,想要做金融,你去多选两门课,或者修个双学位,或者考研或出国的时候换个方向,都可以进到金融这个圈子离去。清华北大哪怕是你最看不上的专业,想要混进金融之类的高大上职业圈子,难度都不大;反过来,你本科不是清华北大,想要混进清华北大这个圈子里,难度比考古系转金融要难得多。&br&&br&3. 举个例子,我本科物理,目前同学还做物理的没几个,三分之一金融,三分之一码农,有些甚至物理读了博士之后才转了金融。谁都不傻,清华北大任何专业的学生想转行没有转不了的,想转学可是转不了。现在清华校友群里,一水儿搞金融的,本科专业真是五花八门,学啥的都有。&br&&br&4. 如果你已经定了人大,那排在你后面的同学要衷心感谢你。
1. 你现在的想法是一时的,本科学校的牌子是一辈子的。上了大学,见识的多了,你可能有新的职业规划。你的本科学校,永远都写在你的简历上,但看简历的时候,决不会有人听到你解释“当年我分数够了,可是由于blabla的原因,我选择了人大,没有选择清华北大…
来人大读金融,本科毕业最低起薪十几万。北大那些冷门专业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浪费你这么高的分数,而且人大财金院放弃北大来人大的多的很,不要觉得降低了身价。至于当官的话,你能回去当副科自然还好,不过我建议你争取读到博士,清北人三校是有选调生政策的,博士通过考试后直接给副处,我一个博士师兄明年就去福建当主管科教文卫工作的副县长,这点上,三个学校是一样的,而且人大中层官员校友圈天下第一,给你帮助不小。至于军校类,未免浪费了你的分数,综合而言,去人大读金融吧,到时候可进可退,从政从商,余地都大一些,北大考古基本也就下半辈子清理古墓了。&br&利益相关,人大大三经济类本科生
来人大读金融,本科毕业最低起薪十几万。北大那些冷门专业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浪费你这么高的分数,而且人大财金院放弃北大来人大的多的很,不要觉得降低了身价。至于当官的话,你能回去当副科自然还好,不过我建议你争取读到博士,清北人三校是有选调生政…
利益相关:清华本科,清华硕士。 &br&我的观点是,与其选北大的冷门专业,不如选人大的金融。 &br&&br&前面说北大清华校友网络的我认为基本不成立。&br&上了大学后大多数人的圈子还是自己同专业的同学。你觉得北大考古学的同学圈子和人大金融的同学圈子哪个更强? &br&当然如果确实是真·社工达人或者真·文艺达人不论在哪个专业都能有很好的社交圈子,但这样的人确是少数。从题目的描述看题主不一定有这种能力。如果说错了先道个歉。 &br&&br&&br&大学的专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选金融真的能让你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不一定非要当公务员 =_= &br&&br&&br&P.S. &br&0. 文科生去人大金融一定要好好学数学啊数学啊~&br&&br&1. 其实北大清华的硕士毕业生参加很多省的党政选调都是副科级(博士是副处级),比如福建。不是只有人大如此。&br&&br&2. 说个有意义的事情:&br&其实清华的文科倒真没听说有什么冷门专业。清华文科有新闻传播、经济管理、法学、英语日语,然后人文社科都是大类培养大一不分班。 &br&或许是当局者迷。题主,你怎么看? &br&/
利益相关:清华本科,清华硕士。 我的观点是,与其选北大的冷门专业,不如选人大的金融。 前面说北大清华校友网络的我认为基本不成立。上了大学后大多数人的圈子还是自己同专业的同学。你觉得北大考古学的同学圈子和人大金融的同学圈子哪个更强? 当然如果…
利益相关:PT某商学院本科生&br&作为一名传说中高考分数线最高的商科狗,来讲一下我了解的商科的情况。&br&注:文风是答主一贯的语气,不排除有人看了会觉得优越感太强,见谅。&br&1、课程体系区别不算很大。商科教育教什么全世界都算知道,只不过PT可能更注重广泛性的知识,大一大二的基础平台类专业课非常多,大二下乃至大三才开始学习真正的“专业”课程。这一点可能很多其他学校赶不上【可能和学生素质还是有一定的关系】&br&2、教材存在一定差距。PT商学院的课本大多是鼓励乃至要求大家啃英文原著,尤其是大一刚入校就要啃萨缪尔森或者曼昆的原版书【而且光华从14级开始原版书籍还是学校购买直接发给学生】。不得不说,直接上原著和翻译本甚至高鸿业等二道翻译本还是差距挺大的,而且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多去阅读原著多去看文献的习惯吧。大一的时候我啃原著还是相当吃力,阅读速度比较慢的【高中英语基础尤其是词汇量一般】,大二的时候现在公财直接看原著看的很舒服也能抓要点跳读了。&br&3、学生水平和氛围区别相对较大。应了那句话:&b&&i&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还拼命&/i&。&/b&那些叫嚷高分低能的人尽管来光华经管看看好了,光华经管里的人真的都是高中风云人物吧,随便拉出了一个高中都是学生会主席什么的,很多人学术学工才艺社团各个方面发展非常全面。整个学院保持着一种高度的竞争但又一定程度互助的气氛。竞争压力peer pressure相当大,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做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也都不是吃素的,都不甘心落后吧。混日子的人真不多,都是整体忙忙碌碌的。刷夜【甚至通宵刷夜】、小组讨论都是家常便饭。当然Work hard, play hard,大牛们趴体的水平也都是大牛。&br&4、学校整体资源差距巨大。且不说一年四季院楼里面各种大公司的宣讲会【很多投行咨询是非清北复交(人)不要的】,不说学院每年会为了学生各种全面发展花多少钱,单单是各种机房的数据库,没准很多学校就买不起【那玩意真心贵】。&br&5、教授水平相当高。这一点真心不太需要解释了,老师们都是业内大牛,几乎清一色北美PhD,而且几乎相当平易近人,问问题能和你聊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不过课件可能区别不是很大。&br&6、交换名额,在光华经管,大三交换半年简直成为了家常便饭了,交换名额可以覆盖全体本科生且不乏Wharton、NYU、Berkley这种名校,不得不说,国内其他所有商学院【甚至复交】在这一点上存在差距。&br&7、小组讨论:这个在学术水平上是让人进步最快的地方,答主这个学期三个专业课大报告(每个报告大概七八十页+小组pre),都是小组作业。每个报告的完成过程都要开好几次会,开会前分工查很多资料,开会的时候brainstorm很多很多脑洞很大的idea,然后再分工开始写,&b&最后还要精益求精排版做美工做封面等等【都觉得如果交了一个word上去是要死人的】&/b&,真的会让人互相交流进步很大。【论对于校外旁听生来说,很多商科旁听课程根本没用】。光华经管都有自带的咖啡厅,专门供师生讨论讨论再讨论。&br&暂且相当这几点,以后再补充。
利益相关:PT某商学院本科生作为一名传说中高考分数线最高的商科狗,来讲一下我了解的商科的情况。注:文风是答主一贯的语气,不排除有人看了会觉得优越感太强,见谅。1、课程体系区别不算很大。商科教育教什么全世界都算知道,只不过PT可能更注重广泛性的…
清华本科北大硕士退学生,基本上两个学校的学生互相难以理解,互相攻击较多,当然这是在校期间。
&br&&br& 从实际工作后的接触来看,区别很大:
&br&&ul&&li&清华,技术型选手多,部分会转型为行业或技术专家,对技术有些许迷信和追求,希望自己做什么真实产品来提供给用户。进入工业界的清华人一般以产品为基础起步和发展。&/li&&li&北大,神经质选手多,对科学和营销有近乎偏执的追求,但转为贸易的人数较多,对产品研发有一定偏见,认为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做买卖。&/li&&/ul&&br& 管见,供参考。
清华本科北大硕士退学生,基本上两个学校的学生互相难以理解,互相攻击较多,当然这是在校期间。 从实际工作后的接触来看,区别很大: 清华,技术型选手多,部分会转型为行业或技术专家,对技术有些许迷信和追求,希望自己做什么真实产品来提供给用户。进入…
清华:学生崇尚集体主义,工科院系抱团。校园管理水平很高,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校园面积广阔,硬件方面略胜隔壁。鼓励学生投身国家事业(科研、公务员、选调地方从政、进国企),以投身国家事业并有所成就的校友为荣。知名口号:又红又专,健康工作50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以及校歌校训。&br&北大:校园管理水平一塌糊涂(两个原因:人多路挤资源有限,行政管理者在其位不谋其政,两条加一起,结果就是校园特别乱),BBS上各抒己见者多,学生敢于直言(对学校提出建议,抒发不平),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少。校园里人多,不管是在校生,还有各类在职培训者,拥堵。N个校区,学生散布于燕园万柳圆明园和大兴。没有校训。&br&&br&以上都是相对客观的,我说一点主观的。我是学生,只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两所学校越来越像(都是GCD管,都是符号性质的学校,承担同样的政治任务),两所学校里的学生的追求越来越像(套用别人的话,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br&&br&此外个人认为另外两个学校是现今中国社会的缩影,这只是个直观的感觉,我没法系统地证明,只能举几个例子。以下的现象,并不是说在仅仅在T大或者P大出现,也许T大中的现象在P大中也有(反过来也是),我列出来的仅仅是描述我的所见所想供大家参考,绝不是用来评判两校的异同。&br&T大:最近曝光度很高,颜宁团队,苏世民项目等等,都是很不错的事。从百年校庆开始,大兴土木,新图书馆,新讲堂(参照北大百讲),旧食堂推倒重建,给人的感觉,就是T大正在平稳地走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校领导有作为,科研团队努力,教学严学风好(挂科无补考,只能重修,重修通过后记60分)。大家都在追求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正如现在的社会,尽管问题重重,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奋斗赚钱养家实现中国梦。&br&P大:校园问题颇多,最近搞了个洋气的一年制国学项目再次引爆学生不满。核心问题是宿舍不够住,有些学生住进条件好的宿舍,牺牲了一部分学生住进条件差的宿舍(离校园远,硬件条件一般)。拿过来一个地图看北大校园便知,北面是圆明园,西面是万泉河快速路,东面是中关村大街和清华,南面是中科院、中关村和四环路,围得死死的,燕园(北大主校区)的资源和空间非常有限,谁都想要,围绕燕园外扩基本无可能,于是北大现在有了圆明园校区(位于圆明园北),万柳校区,大兴校区,昌平校区。本科生都安置在主校区,研究生安置在各个校区,经常要奔波。主校区里面,未名湖占了大片空间,西门附近校长办公区和附近的老建筑又不打算拆,校园内建筑限高不超过6层。基于这个现状,北大在硬件设施方面难有作为。比较好的消息是,前几个月据说要拆掉一大片平房建大食堂,希望能解决中午吃饭难的问题。四面被围,资源有限,人多,这不就是咱中国吗?&br&两所学校互黑吗?据我观察,招生办互黑(小肚鸡肠,又不是大饥荒抢粮食,至于么),某些行政人员互黑(开玩笑性质),教师不互黑(教学科研经常要合作,不能黑),学生偶尔互黑(开玩笑性质)。两所越来越像的学校要是能通过互黑找乐子,也算是求同存异吧。&br&絮絮叨叨一大堆,只是讲讲个人经历。科研成果,学科建设什么的我水平不够,也受专业限制,没法谈。两个学校都教我怎么做事和做人,T大用正面例子,P大用反面例子。这跟我个人经历有关,在T大本科P大读研(高校对本科生重视程度远超研究生),而且P大的研是个新成立的专业。
清华:学生崇尚集体主义,工科院系抱团。校园管理水平很高,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校园面积广阔,硬件方面略胜隔壁。鼓励学生投身国家事业(科研、公务员、选调地方从政、进国企),以投身国家事业并有所成就的校友为荣。知名口号:又红又专,健康工…
讲个笑话,仅供参考:&br&有一天,美国的记者采访哈佛学生的理想,80%的学生表示要做管理者,记者随即提问:每个人都去做管理,谁来打工呢?哈佛的学生回答:麻省有的是.....&br&可以用北大和清华来代换吗?
讲个笑话,仅供参考:有一天,美国的记者采访哈佛学生的理想,80%的学生表示要做管理者,记者随即提问:每个人都去做管理,谁来打工呢?哈佛的学生回答:麻省有的是.....可以用北大和清华来代换吗?
利益相关:清华物理系本科生&br&&br&首先,笼统地说北大的文科、理科和医科是全国第一是不对的。北大的生物就不是全国第一,医学也是清华—协和更有声望。在理科里面,清华的物理和生物至少不比北大差。化学和数学确实北大有很大优势。&br&&br&经管的话,两校同质化很严重,都差不多。清华更强调entrepreneurship和创业。&br&&br&工科里面,大部分是清华的传统强项,有很多专业北大甚至没有。但这并不代表北大的工科一无是处,北大的微电子还是很好的。北大物院出国的时候大部分人做的也是工科相关的东西,做物理的两小都是少数。&br&&br&作为清华的学生,我想说说一些清华的传统强项。比如电子和姚班。高中很多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都去了电子系,电子系包揽了全国物理竞赛的很多优胜者。清华电子系和姚班(不是计算机系,是姚班!如果你想读计算机并且做学术的话,by all means要去姚班!!!)几乎垄断了美国四大名校(MIT Stanford CMU 和UC Berkeley)的信科phd offer。如果你在电子系是top学生,几乎可以保证能去四大念phd。&br&&br&相比之下,虽然北大的数学和化学优势很大,但就出国来说,并没有绝对优势,甚至有些年份不如清华。这里面的原因很少有人谈到:因为,理科的出国申请和工科申请完全是不同的模式,&u&理论性越强的学科申请越难,中国学生的优势越小!(如果还有什么优势的话。像数学和理论物理,中国申请者是没有优势的,因为我们的申请者的质量并不好于美国申请者。)&/u&高中生很少了解过这个。至少最近几年,北大物院的出国不比清华物理系好,如果把电子材料等非物理方向考虑进去,物院的出国甚至不如清华物理系。(清华物理系有一个专门给不做物理的同学开设的专业,so。。。)&br&&br&而且,理科出国并不仅仅是清华北大在竞争。在美国的很多学校,中科大的prestige不比清华北大差,实际上是三校竞争。对于想读物理的phd的同学来说,只要你的本科是这三校之一,那么你的申请结果几乎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特点和运气,和你是清北还是中科大的关系不大。(数学基本就是看你在丘赛里的表现了,最近这届(2014)年清华表现比北大好,所以我们就有同学能申请到Princeton的纯数学phd)当然,在大部分年份,北大在丘赛占有绝对优势。然而,这和高考的同学以及大部分竞赛党是没有关系的。(除非你进了数学集训队)&br&&br&所以大家在择校的时候,think twice if you want to pursue a career in the academia! 这很重要,因为在学术圈里找工作是极其困难的,要比在其他任何地方找工作都困难得多!如果你是天才,你当然可以碾压别人。But don't be fooled, you are not a genius! The world does not need a just Okay scientist. 学术圈就是100人里面99人给最厉害的那一个人当炮灰的地方!不要被什么“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宇宙很美妙啊”、“2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的宣传骗了!对99%的考生来说,这和&b&你&/b&没有关系!最终你会end up在某个金融公司或者IT公司里,年轻时候当科学家的梦想仅仅是梦想罢了!&br&&br&总体来说,北大的本科教学体系要比清华好一些。清华更注重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啊、创业啊之类的。如果你是数学天才,北大可能更好一些。(但你绝对应该尝试考SAT申请Harvard MIT Stanford之类的学校)如果你不做那种纯理论的很高深的学问,应该说清华在进入工商业这方面优势很大。
利益相关:清华物理系本科生首先,笼统地说北大的文科、理科和医科是全国第一是不对的。北大的生物就不是全国第一,医学也是清华—协和更有声望。在理科里面,清华的物理和生物至少不比北大差。化学和数学确实北大有很大优势。经管的话,两校同质化很严重,…
清华本科,谈见闻。&br&&br&首先,只论进入top2本科后在学业上的表现,各地生源的情况会不会受到地域的影响?——会,但影响并不大。&br&其次,北京生源在top2学校中学业上的整体表现是否达到了明显突出,高于其他省市的程度?——没有,这点上面的优良毕业生统计是个论据,而据本人实际观察,一个系里的北京学生在学业排名上的&b&分布&/b&仍然是正常的,并不会出现垄断前几名的情况。&br&&b&北京学生有顶尖的,有过得去的,也有相对普通的,在分布上并没有明显违背统计规律的现象。&/b&当然有一点是,北京学生出现在最顶尖群体的频率比较高,比如各个系前几名中可能都有北京学生的身影,&b&但毕竟北京学生的录取基数本来就是最高的,所以这也是正常的。&/b&&br&&br&但北京与其他地方生源有不同之处吗?——有。&b&北京生源的一个主要特质是,把学业和课外兴趣爱好分别对待的意识很强,这跟他们过去的教育经历是密不可分的。&/b&&br&在北京生源里,&b&优秀者能在靠自己天赋或努力取得顶尖成绩的同时,兼顾其他事情,比如社工、读书、文体,并有能力把它们同样做到优秀。&/b&&br&&b&而不那么优秀者,可能学业成绩有限,但他们同样会在其他领域投入精力,而不会受成绩过度的左右。&/b&&br&这与北京生源所经历的中学阶段教育密不可分,毕竟唯高考论指挥棒的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学生中准备出国拼软实力的比例很高,所以对于进入top2高校的北京学生而言,他们会把成绩看得重要,但不会认为这是唯一重要的。而很多地方学生,过去受的就是唯成绩教育,考入名校后其实还是在被过去的成绩意识左右,所以他们或许会继续惯性般埋头苦读,或许会选择放弃而最终堕落。&br&&br&另外一点不能忽视的,也是top2中北京生源相比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b&家庭&/b&。&br& 相比其他地方,北京学生并不是在作客他乡,并不只有多人宿舍这一个居所,这个优势确实不得不承认,太得天独厚了。按本人观察至少就有下面几点:&br&1. &b&本地社交圈能够维系&/b&,我身边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大学全没离开清华园的甚至都不少见,这种天然的社交优势在大学里对人心理的帮助确实是很明显的。而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对很多地方学生而言是挥之不去的困扰,他们会更容易因此而沉迷于网络中。&br&2. &b&没有假期离校和返校的概念&/b&,在学校资源的利用上没什么假期概念。假期里他们仍可以在学校做实验,或是参加社工、文艺活动,或是利用北京丰富的机会做实习,无非每天多走段路而已。但对外地学生而言,做这些就只能牺牲回家的时间。&br&3. &b&由于有家庭这个备选项存在,受多人宿舍氛围的影响更小&/b&。名牌大学里学生堕落的根源,很多时候就在于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环境后,内在孤独感与外部负面风气共同影响导致的行为上的彻底妥协。而北京学生确实鲜有真正堕落的,一方面家庭的监督始终存在,另一方面回家对宿舍生活的调节作用也非常明显。所以在我身边游戏风气极高的宿舍里,北京同学却往往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毕竟宿舍里玩得最火爆的时候,北京同学本人往往并不在场。&br&&br&当然要论这点,这里的“北京学生”,应该也只限于北京市区内生源,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这些地方的生源和上述还是有所不同的。
清华本科,谈见闻。首先,只论进入top2本科后在学业上的表现,各地生源的情况会不会受到地域的影响?——会,但影响并不大。其次,北京生源在top2学校中学业上的整体表现是否达到了明显突出,高于其他省市的程度?——没有,这点上面的优良毕业生统计是个论…
告诉你清华的高GPA怎么来的吧。除了本身很努力外,考前答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少人会在考前答疑环节去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但是又有可能考的问题。基本上同学们从老师解答问题的态度上就能判断出来那道题是考还是不考。
告诉你清华的高GPA怎么来的吧。除了本身很努力外,考前答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少人会在考前答疑环节去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但是又有可能考的问题。基本上同学们从老师解答问题的态度上就能判断出来那道题是考还是不考。
假设限于本科范围。&br&&br&在智商与天赋之外,影响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b&效率。&/b&&br&&br&能来到清北这样的名校,其必然是原高中里的佼佼者,更不用怀疑其智商与努力程度。但是作为基础教育,高中所涉及的知识仍然是非常有限和浅易的。可以说,只要投入了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基本都能获得所谓的“高分”。&br&&br&但于此不同,高中还会有另一类人,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像前文提到的“死磕党”一样刻苦,但是却能获得一样甚至更为优秀的成绩,而且最后往往能“轻松”保送或者考入名校。这些人构成了大部分题主所指的“学神”。&br&&br&这绝非偶然。总结起来,他们共同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br&&br&一、&b&学习方法&/b&,这也是影响效率的最重要因素,而这就体现在题主所说的“考前随便翻翻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对效率的提高实在是胜于各种生产工具;&br&二、&b&知识体系&/b&的形成,学神们很少会局限在课程内,课业外的阅读和学习是少不了的,而这扩展了原有的知识网络,这使得接受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自如应付各种奇葩的考试;&br&三、&b&专注力&/b&,或者为自控力,能够排除其他干扰,使效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br&&br&至于娱乐和学工...嗯,学神们都很忙,只是顺便搞学术而已。
假设限于本科范围。在智商与天赋之外,影响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效率。能来到清北这样的名校,其必然是原高中里的佼佼者,更不用怀疑其智商与努力程度。但是作为基础教育,高中所涉及的知识仍然是非常有限和浅易的。可以说,只要投入了足够多的…
还是那个老梗1.01^365=38,0.99^365=0.03&br&人生前18年就已经决定了你们的差距,只是有些差距在那个时候超出考试范围和观察范围了,你没有发现。所谓应试教育害死人就是指那些只关注考试范围内知识的人。&br&人的智商的差别不大,积累厚度和方法效率差距是巨大的。后者跟环境关系很大。&br&我的大学之前,普通家庭,闲暇只有游戏,报纸杂志,录像,漫画书,体育运动,等进了清华,你发现有些人:外交家庭,入学不久英语专四,gre满分;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各种编程溜着呢;还有全国数理化竞赛都是一等奖,连新概念都拿奖,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工程师。而这些人因为很早接触到更高层次需求,知识面也被拓的很宽,因为过程中自然而然需要用到。一个搞体育看漫画的需要拓宽啥知识面?大一学计算机还在从打字练起...&br&顶级的学神学霸都是拼家庭环境的,贫困地区绝对出不来学神。&br&------------------------------------------&br&最后这句可能有点武断,仁者见仁吧。我对学神的要求很高,不是每个系每一届都有的,至少是个高分大系,前两名差距巨大才能有资格参与学神评选。
还是那个老梗1.01^365=38,0.99^365=0.03人生前18年就已经决定了你们的差距,只是有些差距在那个时候超出考试范围和观察范围了,你没有发现。所谓应试教育害死人就是指那些只关注考试范围内知识的人。人的智商的差别不大,积累厚度和方法效率差距是巨大的。…
高考不行和环境差有毛关系,高考这点东西,全靠自己。我们那年的市状元出自普通班,9个月从年级倒数35名到市第一。还有一年我们省理科状元出自一个巨烂无比的中学(八所中学)。说白了,自己不行别赖环境。大学后能混得好,那是你打赢了对手。高考不好,你输就是你输,没什么好说的。
高考不行和环境差有毛关系,高考这点东西,全靠自己。我们那年的市状元出自普通班,9个月从年级倒数35名到市第一。还有一年我们省理科状元出自一个巨烂无比的中学(八所中学)。说白了,自己不行别赖环境。大学后能混得好,那是你打赢了对手。高考不好,你…
北清交复科在中国当下社会对应美帝常春藤之于美帝。&br&其他985对应其他美帝次牛校。&br&目前985高校10%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剩下的是培养高素质社会公民。其他211着重于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其他学校和美国的社区大学性质类似。
北清交复科在中国当下社会对应美帝常春藤之于美帝。其他985对应其他美帝次牛校。目前985高校10%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剩下的是培养高素质社会公民。其他211着重于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其他学校和美国的社区大学性质类似。
我念了3所985大学,至少有4个班的同学是比较熟的,其中当然有很牛的,但是也有混得很惨的。&br&最惨的就是那些做了公务员的,有的毕业五六年了,说出去在中央部委、省级机关工作好像很好听,还拿着五六千的工资,好一点的在深圳能拿个十几万。&br&混得一般是学工科的在外企就业的,一般都在做技术工作,有的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创业,普遍收入在二三十万之间。&br&混得稍好的在国有企业,现在已经到了中层。&br&最牛的是有了海龟光环后在金融机构的,生活水平已经在另一个境界。&br&985学校的学生有个共同点,就是学习能力、领会能力很强,这毕竟是经过高考挑选过的,985学校不是光用功的学生就考的上的。&br&&b&总结:毕业五年后,没人会记得你什么学校毕业的,牛不牛关键看你工作后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当然你工作得很差,会有人拿你毕业的学校来笑话你:“**还是**大学毕业的,怎么做成这个样子”。&/b&&br&&b&没有人能一直牛下去,这是辩证法,也是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在学生阶段很牛的,在工作阶段很难继续牛下去,除非他花了很大的功夫,牛不牛始终取决于当下你是否努力!&/b&
我念了3所985大学,至少有4个班的同学是比较熟的,其中当然有很牛的,但是也有混得很惨的。最惨的就是那些做了公务员的,有的毕业五六年了,说出去在中央部委、省级机关工作好像很好听,还拿着五六千的工资,好一点的在深圳能拿个十几万。混得一般是学工科…
学习是最简单的事情,连学霸都做不了,在95%置信区间内,几乎也干不成什么事情,只会是个平凡人。
学习是最简单的事情,连学霸都做不了,在95%置信区间内,几乎也干不成什么事情,只会是个平凡人。
我是山大的本科,通过四年的努力,保送到复旦读博士,通过五年的拼搏,今年毕业,发了所谓的牛paper,接下来要跟楼主所谓的"北大清华的牛人"一起去国外深造了。如果我当初跟楼主一个想法"也不过是个山大",那我是不是跟你一样也别学习了呢?每个人的起点或许不同,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要做的不是每天关上门数一数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比你牛,有多少人努力了半天也不过是个"小牛",你要做的是行动起来,先让自己脱贫,你把它想做"离牛人又近了一步"不是很好吗?这是个心态问题,同时如果你觉得回报太少、天资匮乏,而停滞不前,或许你真的就可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越甩越远。&br&&br&在此补充:最近收到一条评论说楼主在炫耀自己是本科直博,不低调,并且「本科直博」就是混弄人。该评论已被我删除。再此我想申明我的立场:第一,我回答的问题核心是“人要多多努力,不要妄自菲薄而停滞不前”,跟“楼主做博士不低调”没有任何关系;第二,也是我之所以一定要写个“补充”的原因就是,我不能容忍该评论一码黑的对本科直博研究生“混弄人”的定义,这是不真实的、不公平的。有人真的在为自己的学位和前程努力的时候,总有些人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他甚至不了解你的学科和专业)就把你通过努力换来的成绩看成对自我的标榜,如果针对我我没有意见,谁让我原文没有写清楚,但是针对所有还在为自己的学位努力奋斗的人,让我无法接受,因为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很努力很勤奋,而不是在“混弄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至少做到尽力,这就是值得尊重的,这不是“混弄人”。所以,在此我想再补充说明一下这些,可能有点跑题了,希望大家理解。
我是山大的本科,通过四年的努力,保送到复旦读博士,通过五年的拼搏,今年毕业,发了所谓的牛paper,接下来要跟楼主所谓的"北大清华的牛人"一起去国外深造了。如果我当初跟楼主一个想法"也不过是个山大",那我是不是跟你一样也别学习了呢?每个人的起…
高考时,几个上了清华北大武大的的牛人90%都被万恶资本主义带走啦。&br&没考上大学的几个哥们也被资本主义带走啦。&br&那些考上二本或三本的哥们大部分银行公务员的干活去啦。&br&我考上一一本,现在写代码整天红着眼球傻乐。&br&现在没事让国外的哥们代购点咱买不着的玩意。&br&假期回家让铁饭碗的哥们带着喝酒吃饭。&br&谁牛呀?都牛。&br&认识一叔叔,美国混的风生水起,老爸走了也没见着。&br&认识一厨师朋友,初中毕业,事业风生水起,20来岁,现在每天回家带家人一起跟儿子玩爸爸去哪儿。 &br&让自己天天都爽到,爽到不行。就是牛人。&br&学历?文凭?
高考时,几个上了清华北大武大的的牛人90%都被万恶资本主义带走啦。没考上大学的几个哥们也被资本主义带走啦。那些考上二本或三本的哥们大部分银行公务员的干活去啦。我考上一一本,现在写代码整天红着眼球傻乐。现在没事让国外的哥们代购点咱买不着的玩意…
我不是清北的,我是复交的。&br&&br&我有几个清北的同学,对清北也有一些了解。复交在学校实力各项数据上的确被清北怒甩,但单纯比本科生水平的话,据我的了解,复交的前百分之三十也是妥妥地能甩开清北的后百分之三十的。&br&&br&匿名答是因为觉得很多人把清北神化了,清北的人再学渣,毕业后获得一个中产阶级的稳定生活也的确不难。但所谓“清北的人打游戏都能碾压你们”,“只要你是活着走出清北,你在清北160名,在全国至少也是170名”。甚至还有人跟风“可能是真的,我们这群人打游戏是在玩,清北那群人是在计算”云云。&br&&br&这牛逼吹的我都看不下去了.....
我不是清北的,我是复交的。我有几个清北的同学,对清北也有一些了解。复交在学校实力各项数据上的确被清北怒甩,但单纯比本科生水平的话,据我的了解,复交的前百分之三十也是妥妥地能甩开清北的后百分之三十的。匿名答是因为觉得很多人把清北神化了,清北…
我的院长给我说,你只要四年活着而且神智清楚地出了化院门,不管你是飞出去走出去爬出去,你在国内的水平就是最高的,国际上来说至少是一流的。你在化院排160名,你在国内至少是前170。&br&北大清华的恐怖之处在于每个人的学习目标都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即使是学渣,即使是泡吧,即使是经常玩,只要能毕业,本科生的水平就能碾压大部分普通211的研究生。因为这里天才和疯子太多了。我们只有一个底线,不能让大学对不起高中。
我的院长给我说,你只要四年活着而且神智清楚地出了化院门,不管你是飞出去走出去爬出去,你在国内的水平就是最高的,国际上来说至少是一流的。你在化院排160名,你在国内至少是前170。北大清华的恐怖之处在于每个人的学习目标都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即使是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5171 人关注
150 个回答
123 人关注
103 个回答
2406 人关注
283 个回答
152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饭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