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邮政储蓄短扣30元的短扣每年多少钱

宁夏邮政巨子马赞福
宁夏邮政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赞福(右二)深入基层视察工作。图为与员工亲切交谈。
一个对慈亲故土念念不忘的人,他一定是紧贴大地和心怀民众的。
对于邮政的概念,相信大多数的人和我一样,无非就是寄包裹、发信、用汇票取钱等等,后来出现了邮政储蓄,便又增加了一项,即把自己多余的钱存进去,用的时候再取出来,仅此而已。直到有一天,包括宁夏日报在内的区内各大媒体的报道却打破了人们的这一固有认识,报道中称,宁夏邮政在近几年的转型和创业中,连续创造了一个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神话”。这些“神话”包括:他们不断拓展服务“三农”领域,创新服务“三农”方式,在全区建成农家店1500处,改造提升500处三新农家店;在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的同时,紧紧融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中,积极实施服务中小企业“109”工程;建设 “城市一卡通”, 提升邮政数字化服务水平;延伸服务触角,建设“全功能电子化邮政小木屋”,方便居民用邮;加紧宁夏邮翔国际物流快递中心项目工程建设,筹划组开银川至阿联酋(迪拜)航空货运专线,将宁夏的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运输到中东、中亚、欧洲,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搭建平台;“药品配送”工作有效地平抑药价,药品价格降幅达48%,打破了原有的配送常规,有力地推进宁夏医药体制改革;2009全年发放面向“三农”的小额贷款亿元,有力支持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累计代发“少生快富”等项目资金7.4万户近2亿元;引导82.4亿元邮储资金回流地方。2009年,宁夏邮政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代理全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资金工作。这些报道一个接着一个,像一枚枚集束炸弹一样接连不断在信息密集的人群中坐地开花,使人应接不暇。人们这才发现,昔日与自己若即若离的邮政,现在竟然如此紧密地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很快与地方经济建设联系了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而所有奇迹的诞生都逐渐清晰地指向了一个人——宁夏邮政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赞福。
最早注意到马赞福的名字,是在2006年宁夏十大经济人物的颁奖晚会上。那是一种非常隆重且规格很高的颁奖晚会,晚会上,节目主持不但是颇受宁夏观众偏爱的央视“名嘴”鲁健,且全区四套班子领导悉数到齐,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在轻松而欢快的乐曲声中,该年度的商业巨子们一个个登台亮相,有授奖词,有访谈,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大堆令人眩目的光环与荣耀。当然,马赞福就是这诸多成功人士中的一员了。
马赞福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举止儒雅,给人们留下了较深印象,更为重要的是,他作为本区土生土长的回族企业家,其业绩和作为更是备受关注。
又有一天,当我从宁夏邮政大楼前面经过,一尊横空出世的雕塑让我再次想起了马赞福这个人的名字。那是一尊通体黑色的高大雕塑,雕塑主体为一匹体格高大的汗血宝马,马儿奋蹄疾驰,腾起在半空,粗大的鼻孔似乎喷吐烟汽。马背上的人戴方巾,穿长袍,背信筒,扬鞭催马,目视远方,显然是个古代送紧急书信的驿卒。这幅动感十足的雕塑出现在银川最繁华的十字街头,不禁让人浮想丛生,真是想忽略都不可能。
2010年11月,受宁夏企业家协会邀约,我开始为撰写马赞福的报告文学作前期准备工作。在读完主办方送过来的相关材料不久,我竟意外读到了宁夏出版社近期热销的一本书,《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并很快见到了它的作者之一,自由撰稿人樊前锋。前锋是一位思想非常活跃的青年作家,小小年纪竟已出版8本书,其中包括同样在宁夏热销的另一本书,《清真寺边的那些事儿》。谈到我要采访的马赞福,前锋说,对于马总其人,你可要好好研究一番再采访,他的曾祖可是当年鼎鼎大名的马提督啊。
这令我大感意外,因为我确确实实从他的材料中读到过一句 “他是从同心旱塬上的回族农家小院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宁夏邮政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难道先前提供的材料有误?
受前锋指点,我详细阅读了《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的最后一节:“马雄,一段远逝的风云”。读后得知,马雄系宁夏固原籍(实为同心)人,清康熙时,曾继养父马皎麟职位以广西提督的身份与南明王朝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因奸臣挑唆,临时归于南王吴三桂帐下,并寻机杀了奸臣,为朝庭平定吴三桂扫清了道路。康熙得知后,立即派亲信远赴宁夏同心,让其母(养母)作书劝儿子归顺。马母深明大义,当即作书,可惜马雄未见老母书信就已病逝于柳州了。马雄病殁后,他的儿子马承荫手持来自宁夏祖母的家书毅然率部回归清庭,掌将军印。在平定南王吴三桂的战事中,屡立战功,终因奸臣同党嫉恨,马承荫不久就被战败处死。马家在南粤大地的辉煌自此宣告结束。后来,康熙帝虽然还曾亲赐马家人官职,但马家人从此心灰意冷,率残部回到原籍宁夏同心后,务农经商,再不过问朝庭事。据了解,同心城附近的马家塘及近邻的刘庄,回汉相处十分和谐,据考证那就是马家旧部留在同心山里的后裔了。
马雄养母去世后,康熙感其忠心,亲赐墓碑一块,御书“一品诰命夫人马老太太墓”,这块墓碑现就在同心县城郊马家墓地。马家后人感念祖上恩德,已将该墓地修葺一新,那块珍贵的墓碑算是真正保护起来了。去年初冬,前锋曾陪马赞福去参观那块墓碑,没想临离开前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想必是这位深明大义的老人在九泉之下有所感应了。
当我了解到以上的一些事实后,深为马雄家族宦海沉浮荣辱相伴的传奇经历叹惋,同时对自己将要采访的马赞福本人兴趣大增。
于是我就又再次阅读他的相关资料,材料显示:
马赞福,回族,1955年生于宁夏同心县,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现任宁夏邮政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1973年参加工作,历任同心县邮电261微波站技术员、班长,同心县邮电局局长,宁夏电信工程公司经理,宁夏邮电局农村电话局局长,宁夏电信经营部主任,宁夏邮政局办公室主任,宁夏邮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等职。1985年,被邮电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2006年被评为“宁夏十大经济人物”;2007年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并作为高层次优秀人才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宁夏改革开放30年行业特别贡献人物奖”,被评为“振兴宁夏·构建和谐社会杰出企业家”;2009年荣获中国(宁夏)第二届回商大会“宁夏杰出回商”,“宁夏诚信建设突出贡献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同年9月又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曾3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我敢说,就这份简历里的荣誉,单独提出来任何一项都足够写一篇文章。
之后,我被安排先期进行外围采访。
接受采访的都是他的部下和同事,他们与马赞福共事多年,可以说对马总的为人处事和成就事迹了如指掌。
根据他们的描述,我对马赞福的曲折经历算是有了一个轮廓式、单线条的了解。
据大家分析,马赞福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对宁邮政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完全与他所处的地域和历史渊源有关。众所周知,同心是个远近闻名的商埠和旱码头,生活在这里的回族自古以来就精于商道,头脑灵活,善于把握商机,马赞福自幼生活在他们中间,耳濡目染便有了这方面的潜能。其次,同心还是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1936年红军长征时途径这里,曾在此建立过红色政权和根据地,那么这里的老百姓自然就有了老区人民的质朴和传统本色,而马赞福本人经过生活熔炉的锻造最终成为一代宁夏邮政巨子,其精神力量盖源于此。
分析完了马赞福本人的精神源泉,他们就又替我写作这篇文章的角度开始担忧了:要写好这个人,你一定要了解他的思想根性和处事哲学,要从人物的精神层面深入地进行探讨。
而另外一些同事却选择了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他们认为,马总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无疑与他扎实而丰富的学养积淀有关,他本人在大学就读的是邮电微波专业,后来又多次深造经济管理和金融计算机等专业,这恰恰就是一位邮政领导必备的才能。懂技术可以使他钻研业务,于是在实践中便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善经营又使他懂得掌控局面,把握商机,二者复合,便自然造就了他既有技术成果又有管理业绩的非凡人生。
听完上述的分析判断,我便不得不佩服大家的中肯和独到见解,对于马赞福本人的理解和了解,无疑就是常年工作在他身边的这些部下和同事了。
采访进行到这里,按说也应该回去写稿了,但我总觉得哪里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想来想去,还是他那些像传奇故事一样的复杂家世在折腾着我。我想到了马雄,想到了那块康熙亲赐的“一品诰命夫人”墓碑。我总觉得,一个有如此大起大落家族背景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潜藏着某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思考与感悟。于是,想见到他本人的愿望再一次无比强烈起来。
这也真难为了陪我一同采访的宁夏邮政公司新闻中心主任白建宁。建宁是个心细如发的人,他以前曾在报社工作多年,深知撰写报告文学对传主本人采访的重要性,几次约见。建宁说,马总这几天确实很忙,要不这样,我先带你参观参观我们的邮政博物馆,从那里,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于是就去了宁夏邮政博物馆。博物馆在邮政大楼的三楼,普普通通的一个楼层,进到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据建宁介绍,这个博物馆始建于2007年9月,那时宁夏邮政公司已摆脱困境开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了,为提升宁夏邮政的文化品味,大力挖掘邮政文化的精神内蕴和品质,马总决定建设这么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博物馆。该馆从设计、施工到最后完成,前后不过短短的两个半月,同样创造了宁夏博物馆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该馆最终成为继上海邮政博物馆之后的全国第二家邮政博物馆。走进正门,迎面一组与真人相仿佛的雕塑一下子就撞入人的视线,据介绍这是根据同心藉一家四代邮政人的真实故事创作的,当然它的最初设计者就是马赞福本人了。说实话,我还没有见过如此令人为之一震的行业博物馆,它的占地面积并不大,但设计非常精巧,构思缜密,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有图,有文字,有实物,有复制仿品,有历史记载,有人文传说,一室之内,竟聚纳了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信息。从这个博物馆里,我第一次知道记录中国邮驿最早的人竟是孔子:“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也是从这个博物馆里,我第一次知道宁夏的第一家正规的代办邮政所竟然在宁夏南部山区的隆德县。参观博物馆时,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一些远古的光影,那应该就是宁夏乃至中国邮政最初的历史了。
令人感动的是,博物馆还把一部分有关宁夏邮政的实景也安置在了里边,如黄河边的羊皮筏子,水上邮驿,以及民国时期的银川邮政局微缩模型等,当然最让我感到亲切的还是固原瓦亭的一家老邮驿旧址了。那是一间真实的旧房子,数年前还在瓦亭的老街上,栉风沐雨,无人问津,数年后它竟被有心人请到了这么尊贵的地方。黑污的门,低矮的屋檐,泥皮斑驳的墙;墙上有红辣椒、燕子窝、马鞭、被烟薰黑的炕洞等。说到炕洞,建宁讲了一个细节,说当初做它时,工作人员怎么做都做不出预想的效果。马赞福看了,淡淡一笑说,你们给我和一堆麦衣泥,拿一把干蒿子来。说着,就把袖子高高挽起,两手像木锨一样挖起两把稀泥,然后自上而下往墙体上一墁,再用手淋点水,一种岁月的沧桑感立即显现了出来。做炕洞时,他把一把点燃了的蒿草塞进去,薰了一会儿,照样在上面淋了点水,古旧沉香立现墙上。这两招一下子就把在场的人惊呆了,没想平日里叱咤风云的老总,竟还有这样好的艺术感觉。马赞福却说,这不是什么艺术,这是生活。
现在,这间马赞福用麦衣泥巴墁成的老邮驿就呈现在博物馆的一角,门前有饮马槽、上马石,石旁还有马神庙,它像一种特别的符号或标签一样提示着前来观瞻的人:其实邮政不是别的,它既是历史,又是艺术,也是脚踏实地的生活。
参观完博物馆的第二天,深夜十点半,在几经周折之后我终于见到了马赞福本人(据说他本人一天上三次班,晚上的这个班有时可以上到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正如我曾在电视上见过的一样,他举止沉稳,谈吐儒雅,与人交谈时总在望着对方,脸上洋溢着淡淡而亲切的笑意。坐下之后,他非常客气地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顺手拿过两瓶矿泉水,递给我一瓶,自己开一瓶。他那时刚与一位领导谈完工作,疲困的脸上已布满了倦容。这时,我便对自己这样的深夜造访多多少少有些自责了。
不过一交谈,他的精神马上好起来,同时双眼也炯炯地放出了犀利的光。看得出,这的确是一个精力充沛而热情如火的人。
当然,我们的话题还是从他那位具有传奇经历的曾祖马雄开始的。
据马总回忆,马雄和他的儿子在明末清初镇守中国南疆边关三什的历史,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他的《回族人物志》中还是给予了很高的概述和评价,他称他们为“悍将”。他认为,广西提督马雄对于南明政权的一系列打击,客观上对清朝统一中国版图立下了不朽功勋。此外,马雄对伊斯兰文化在南粤大地的传播和落地生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把南方的丝绸、茶叶用马队驮到宁夏同心,又把同心的牛羊肉和皮毛枸杞、发菜以同样的方式运到广西,把回族文化和宗教传播到广东、广西大地,修建清真寺十几座,大型六座。请宁夏同心、固原一代有民望的阿訇赴南京、柳州等清真大寺开学讲经。无意间作了一回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亲善大使。
对于自己这位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的曾祖,马赞福从心底里还是佩服的。他觉得自己后来不遗余力做“空港物流”项目,促进宁夏和中东诸国在经济文化上有更多的交流,或许与这位曾祖的血脉基因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除马雄之外,同心还出过一位回族名臣金国正。金国正是清康熙时的太原总兵,年龄比马雄略小一些。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主要是研制出了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炮,这种在当时名噪一时的子母炮因技术高超影响巨大,深得各军营青睐,因而他本人也一度成为康熙的宠臣。后来虽然因康熙帝的疏远受到了冷落,但金国正的为人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在现代版的《同心县志》中记载,金国正曾有言:“于桑梓父老,不可高高在上。”据说他为官探亲期间,离同心县城三里之遥即下马步行,碰到乡亲行礼问候,在当地坊间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这些上辈先哲的轶闻,对从小就生活在同心城里的马赞福自然影响不小,时至今日,他觉得自己回家若不停车问候一下乡邻,心里总觉得是一种罪过。
由于历史的原因,关于马雄家族的记载有些断代,但马赞福还是清楚地记得,老人们曾经讲过,在此后的数百年里,马家后人除有一人曾做过清朝知府外,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要么务农,要么经商,走南闯北大都散居在北方各地了。他的祖父曾在中卫街上开过饭馆,父亲则是同心城里一位地地道道的商人。
谈到自己幼年受到的教育时,马赞福有些激动地说,客观地说,我那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以后会从事邮政工作,也没有想过将来一定要怎样怎样,我只是遵从母亲的教诲,把自己的书读好,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就行了。
马赞福的母亲姓拓,是西夏时期拓拔氏的后裔。与西夏作战失败后,拓拔部落曾一度被赶出原住地,其中一支流落到了中卫县的穷乡僻壤,从此隐姓埋名。他母亲娘家中卫南长滩就是这样一个拓拔后裔聚居的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著名的黄河九道滩头就离那里不远,是个美丽得让人惊叹的地方。那个村子只种两种果树,一种枣树,一种梨树,枣树意为多子多福,梨树则寄托了他们离乡之后思念故土的心意。母亲家里很穷,嫁给父亲时,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嫁妆。但母亲却是一个聪明而意志坚定的女性。母亲一共生有九个子女,由于家穷而缺医少药,最后只留下了他和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上学的那年,父亲和母亲发生了争执,父亲希望他进寺念经,而母亲则坚决让他去学校读书,为此母亲没少挨父亲的打骂。上初中时,由于家里经济所限,他和姐姐只能有一个人继续读书,这时母亲站出来说,女娃念书认字知道自己的名字就行了,男娃读书还要干大事呢。就这样,姐姐小小年纪就进了工厂作学徒,给人家做衣服纽扣以补贴家用。上高中时,母亲又用同样的办法使上初中的妹妹辍了学,在一家小店给自行车补胎度日。带着对姐姐和妹妹无限的歉疚,马赞福就这样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他不敢稍懈,一是怕辜负了老娘殷切的希望,二是怕看到姐姐和妹妹失望的眼神。他常常是班里的第一名。“上山下乡”归来后,他成为了同心县城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也从此走上了他后来孜孜以求的宁夏邮政之路。
讲到这里,马赞福不禁对着我们深深叹息了一声,这使我隐约看到了他眉宇间透着的拓拔人的坚韧和伊斯兰人的精明。
马赞福说,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后来我每逢做事都会想起她的话,她的话虽然朴素,但道理明白,它可能比世界上任何华丽的说教都管用。
后来,我见过他母亲的照片,一位面目慈祥的乡下老太太,表情和善,目光坚定,神态中蕴涵着饱经风霜之后的安静和尊贵。我一下子就想起了一位诗人曾吟诵过的两句诗:一个对慈亲故土念念不忘的人,他一定是紧贴大地和心怀民众的。
其实,幼年的马赞福曾梦想过要当一名画家,上中学时给学校画黑板报,速写作品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及至到了高中毕业后,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同心县城关公社小山村当社员,他仍然心怀自己的这个梦想。他利用业余时间画画、办黑板报,还尝试着用同心方言创作过本地一种叫“道情”的剧本。但这一切,都没能拗过命运对他的安排。1975年他上大学时,本来志愿填写的是长沙师大美术系,但机缘巧合,因是党员,他竟被当时招生很严格的北京邮电大学录取,从此人生的道路另辟蹊径,为他展开了况味十足的另外一面。
对于农村的那几年生活,马赞福至今念念不忘。他说,正是插队期间的这几年经历,使他充分感受到了山区百姓的纯朴善良和贫穷无奈。他在农村待了三年多,老乡总是把他当自己的小孩对待,有时在田间地头拔麦子,干得很累的时候他们就帮他,甚至有些衣服都拿回去帮他洗,逢年过节或者有什么喜庆的事情他们都邀请他。他们那种纯朴的感情始终感染着马赞福,也从此坚定了他渐渐萌生的另一种愿望,那就是,今后无论在什么岗位,在什么地方,他一定要竭尽全力为这里的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从那时,他就有意识地开始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由于热情朴实,吃苦耐劳,他很快就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推荐为知青组长,担任小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并被连年评为优秀知青。在农村插队期间,他带领知青和群众组织生产劳动,积极发展副业,展现出了良好的组织和领导天赋,要不是后来深造上大学,他毫无疑问会被组织推荐为公社的一名不脱产后备副书记。
在北邮,马赞福学的是微波专业,在班里,他总是最早一个到教室,最迟一个离开。由于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他曾自己设计电路组装过一台电视机。在一次科研实验中,他被高压电击中,险些送了性命,至今手上、腿上还残留着被电击的伤痕,手指末端的神经知觉不如普通人那样敏感。他是学生会干部,也是科研骨干。他的毕业论文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成功攻克了一个项目,受到了当时邮电部的嘉奖。
后来我看到过他那篇毕业论文的旧稿复印件,题目叫《IGHZ微带振荡器试验报告》,时间是一九七五年十一月。
在北邮上学期间,他经历了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好几件大事,如几位伟人的相继去世,邓小平的复出,天安门事件等等,当然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唐山大地震。他记得他和同学一起去抗震救灾,一呆就是四十天。大地震发生在7月23日,他们29号就赶到,当时的唐山下着大雨,他和同学一起忙碌着,帮医务人员撒药防疫,搬运伤员,还运用自己的知识协助当地工作人员一起恢复通信大楼。那次救助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为他后来积极参与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的千里驰援埋下了心灵的伏笔。
1978年,马赞福学成归来,他首先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在微波站一干就是3年。1984 年初春走进宁夏同心邮电局,一年后担任同心县邮电局局长。当时的同心山大沟深, 交通不便, 经济十分落后,16 个乡镇中10 个没有邮电所。为了了解情况,他常常徒步行走七八十公里, 深入到同心县各个乡镇调查研究,不久就提出了利用社会力量,采取委办、代办、农民承包邮路,以及用群众集资等方式来改变山区通信落后面貌的改革措施。他的建议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并与乡镇政府一起落实了代办邮电机构和通信设施, 使全县所有乡镇建立了邮电所或邮电代办所, 开通了邮路, 从此全县95%的行政村通了邮。在那些日子里,人们经常看到马赞福天麻麻亮就起床,和机线人员一起,脚穿解放牌球鞋,翻山越岭,一走就是一整天。由于是在野外作业, 他们的身上除了要携带工作所必需的工具外, 还要背上一路要吃的干粮和水——那时可没有什么午餐肉和方便面, 他们所带的仅仅是一袋同心大饼和一个军用水壶。每天, 当他们收工回到家中时, 早已是繁星满天。就这样, 经过他们的日夜奋战,半年之内就使全县通电话的乡镇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16个, 在宁夏率先实现了“乡乡通”。
1985年, 同心县邮电局被自治区邮电管理局评为先进企业, 马赞福被邮电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6 年, 马赞福被任命为宁夏电信工程公司经理。这一年, 宁夏邮电管理局积极引进先进的电信设备, 首次将日本福士通公司生产的F- 150 程控电话交换机引进到银川市, 并将工程施工任务交给宁夏电信工程公司。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在全国程控交换设备应用并不广泛, 设备安装经验缺乏的情况下, 马赞福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不分昼夜,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终于将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到位。当时, 为了保证通话质量, 需在银川市城区至新市区之间铺设一条通信光缆。这是宁夏铺设的第一条光缆, 成功与否, 关系重大。当时的日本专家颇有些小视中国人, 认为中国人在30 天内根本完不成任务。这使马赞福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在工程中, 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抢时间, 拼速度, 工程进度让日本人瞠目结舌。有一天, 当工人们挖到一截路面时, 地下水浸了出来, 不一会就有齐腰深。怎么办? 大家一时有了畏难情绪。这时,马赞福说了声“跟我来”, 就扑通一下率先跳进了水中, 工人们也一个又一个跳了进去。当时已是深秋季节, 地下水冰凉刺骨, 马赞福和工人们都冻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但是他们一鼓作气,直到完成任务。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 他们的工程28 天就完成了。最后连那位日本专家也连连向他们表示敬意。
1988 年3 月, 程控电话在银川市开通使用, 标志着宁夏电信通信事业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为了表彰邮电部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邮电部门进行了嘉奖, 同时授予马赞福1986年度“自治区优秀党员”称号。
1993年,马赞福凭着苦干精神和突出业绩,被自治区邮电局擢升为农村电话局局长。
宁夏全区山多坡陡、信息不畅,普及有线电话困难重重。马赞福深入调查研究,发挥特长,大胆提出利用微波技术实现“一点对多点”无线传输理论。这个理论一经提出便引人瞩目,当时甚至有多家外国公司出资10万美金购买他的“专利”,都被他拒绝。他可不愿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个人发财的筹码,他要用最低的技术成本为邮电事业创造最大的价值。1996年的《世界通信》杂志对马赞福的“一点对多点”无线传输理论进行了转载,并将他本人作为封面人物给予特别报道。现在的移动电话使用的正是马赞福的“一点对多点”无线传输原理,因此,从理论上称他为“移动电话之父”一点也不为过。在他的带领下,通讯工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于1998年使宁夏全区提前两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
文章写到这里,我忽然就想起了一句人人都能吟诵的名言: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回想马赞福前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从不曾停止过探索和思考的脚步。他总是不停地积累经验、磨砺意志,进而在不懈地努力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座标。这就像一首完美乐章的诞生过程,只有经过了前面长长的有力铺垫和营造之后,才能最终形成后面那种余音绕梁的精彩旋律。
1999年,马赞福调任宁夏邮政公司办公室主任,不久升任副局长一职;2003年,又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宁夏邮政局局长、党委书记。
这期间,宁夏邮政和全国邮政一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由于邮政与电信分营,长期以来“以电补邮”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传统邮政业务政策性亏损严重,竞争性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使邮政经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员工发展信心不足。到了后来,职工们几乎连正常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那时,摆在马赞福面前的是一个百孔千疮的旧摊子。
内部改革呼声渐高。
马赞福像一头伏在草丛中的猎豹一样寻找着突围的拐点。
恰在此时,自治区党委、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大银川,发展城市化经济”的战略决策。他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个发展邮政的绝佳时机,如果错过了这个机遇,宁夏邮政必死无疑。于是,一个大胆的构想在马赞福的脑海里孕育,他决定突破常规,毅然推出“建设大邮政、服务大银川、三年大发展”战略构想。这个构想一经提出便引起上上下下强烈反响。
所谓“大邮政”思路,就是突破“绿色围墙”,从传统意义上的函、包、汇、兑的业务中跳出来,再走出去,使之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从而成为宁夏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利用邮政通政、通民、通商的特点,首先开始面向市场实施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三流合一”的全面改革,吹响了企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号角。
他们突出重围的第一步就是盘活资金。他们利用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特点,努力开拓市场,广泛吸纳资金,使全区邮政储蓄当年竞争余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1个亿,增幅为全国同行业第一。
初战告捷。
接着,他们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实施邮件提速,推行投递体制改革,缩短了邮件传递时限,实现了本地发行、分印的报纸在全区县以上城镇全部当日见报,这一业绩创下了当年与海南邮政一起并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据统计,从2003年2005年,宁夏邮政业务收入净增近5000万元,年均增长8%;邮政储蓄余额净增36亿元,是邮政储蓄1986年恢复开办后前16年的总和;职工收益同步增长34%。这些有目共睹的变化,不但增强了职工们的自信心,也彻底激发了他们改变现状的昂扬斗志。
此后,他们又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全力推进百年邮政科技创新,全面落实科技兴邮战略,自上而下组建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对宁夏邮政信息网基础网络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邮政企业传统的作业方式和生产流程,推进业务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他们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骨干网络建设,建成了以银川为核心,各市局为汇接中心,各县局和网点作为接入节点的网络传输平台,实现了网络形态从封闭型的企业内部网向开放型企业间互联网的转变。可承载数据、语音与图像的传输, 为发展邮政类业务、金融类业务、速递物流类业务及开拓新型业务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平台。
此后,他们又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全面落实“科技兴邮”战略,自上而下组建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对宁夏邮政信息网基础网络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邮政企业传统的作业方式和生产流程,推进业务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他们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建成了以银川为核心,各市局为汇接中心,各县局和网点作为接入节点的网络传输平台,可承载数据、语音与图像的传输, 为发展邮政类业务、金融类业务、速递物流类业务及开拓新型业务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平台。之后,他们又完成了邮政储蓄全国统一版本工程建设,实现邮政储蓄个人、对公、信贷、、证券、基金、国债等金融业务的发展,为客户提供储蓄网点、ATM、POS、电话银行、个人网银、自助服务等多种服务渠道和方式。此外,他们还建成了邮政营业系统、网运指挥调度系统和邮件投递处理系统,并实现了营业系统与网运系统、投递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了邮件处理速度,极大提高了邮政全网运行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他们还完成邮政量收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11185系统、综合办公信息处理平台及视频会议系统的推广上线,为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宁夏邮政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全局、从分布到集中的历程,信息化为传统邮政带来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为业务发展和产业升级改造提供的强大支撑力。
邮政储蓄的增长和邮政信息化建设盘活了企业,也把马赞福的思路彻底打开了。
他的目光开始在邮政之外的多个行业寻找商机。
这时,“三农”问题作为全国的焦点已摆上了中央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于是,“中央一号文件”应运而生。那时,宁夏的现状也和全国一样,农民在经历了联产承包制的喜悦之后,生产生活又一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窘之中。而这正是马赞福从小就不愿意看到的。怀着一种朴素的感情,马赞福第一次率领着他的团队开始投身于服务“三农”的大潮中。经过周密的思考和部署,他们决定从最基本的物资配送做起,这就是当时媒体争相报道的“万村千乡村村配送市场工程”和“三新”(新农村、新网络、新合作)农家店工程。这项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开展农资产品、日用商品分销配送,产品涵盖农药、种子、化肥、酒水、日用百货等,产品种类达1200多种。那时农村供销社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宁夏邮政配送市场适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相继建成的73个配送中心,和1580个邮政农家自营、加盟店分布于全区各地,向全区配送农药、化肥、种子3900吨,其中仅化肥一项就为自治区政府节省农资补贴2710元。由于让利于民,实行了微利政策,所有商品明码标价,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平抑旺季农资产品价格及日用品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农民购买农资产品有了值得信赖的主渠道。他们还充分利用邮政所和农家店等平台,开展以服务“三农”为主题的书报刊流动销售活动,改进农村报刊投递服务,扩大农村报刊发行,开办“农家书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从2005年开始,他们利用宁夏总长为1.8万公里一二级干线邮路的优势,组织了300多辆各类运输车,把服务触角逐渐伸入到广大的乡村,从而解决了农民长期存在的生产生活问题,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交口称誉,进而树立了 “邮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他们服务“三农”的另一个举措是开发了一种“傻瓜微机”,主要用于农村用户的电子商务。他们在微机上设计了许多实物图案,如牛羊猪等动物,以及水果、蔬菜、树木、摩托车、推土机、挖掘机等商品形象,供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朋友使用。例如,农民家里养了一些牛需要出售,就点牛的图案,商务平台11185接收后,马上进行发布,这样供需两家无需见面就可以达成沟通。由于方便实用,大家亲切地称它为“西部信息台”和“三新农家店”。
基于自己行业的优势,宁夏邮政公司还代理了“少生快富”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的发放工作,这一工作公司不挣钱,完全是替政府分忧的高调举措。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这两项资金总是能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受益者本人手中,累计向全区2.5万多户计生家庭发放7400余万元,未发生一例错发、漏发。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乡邮员之手传向千家万户,使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得以在宁夏顺利实施。2008年4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来宁夏考察时指出:“宁夏‘少生快富’、邮政服务‘三农’等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应在全国推广。”
被确定为自治区药品配送单位,是2006年的事,那时宁夏正在实行医药改革,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为平抑药价,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考虑药品统一配送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赞福立即找到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谈想法,谈思路,陈说利弊,分析邮政在药品配送中的巨大优势,很快就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与首肯。谈到这件事,马赞福禁不住感慨地说,那可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啊。因为原先宁夏的药品配送有多家企业,而自从宁夏邮政争得统一配送权后,马赞福曾多次收到过匿名电话和恐吓信,甚至还有人向他家的窗玻璃上扔砖头。面对这一切,马赞福并没有退缩,正如他后来所说的,只要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事情,我什么都不怕。
取得药品配送权后,宁夏邮政严格按照GSP质量认证标准,在自治区药品仓储中心的督办下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大型药品仓库,建设了仓储信息系统,购置、调配了药品配送专用车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执业药师和从业药师。刚开始时,他们的配送工作遇到了巨大挑战,好说歹说只有很偏远的几家单位应诺,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敢懈怠,只要接到需要配送的通知,哪怕是西吉县的一件点滴他们也会按时送到。就这样,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信任度越来越高,直至配送范围覆盖全区。现在,他们的任务是对全区135家乡镇卫生院、1512家村卫生室和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药品配送,使全区药价在当年就同比下降50%,一年让利于百姓3亿多元,开创了全国邮政系统药品统一配送的先河,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2010年5月20日,李克强副总理在了解到宁夏邮政药品配送有关情况后批示:“对邮政参与药品统一配送,推进医药改革的情况和经验应予了解和总结,以资推广。”
汶川地震发生时,马赞福首先想到了用药品配送的方式支援灾区。由于他学生时代曾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劫难,深知此时药品对于灾区意味着什么。多年配送积累的经验在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快地,由他们组织的邮政运输车队就赶到了灾区,不但解了当时灾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还给尚处于恐慌之中的灾民们送去莫大的心理慰藉。
除了药品配送的车辆之外,马赞福还专门派去了十辆流动服务车去汶川。谈到流动服务车,这就又牵扯到马赞福的又一大发明。这一发明源于马赞福去欧洲考察学习时见过的很方便快捷的小木屋。小木屋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居民储蓄之用。受了它的启发,马赞福很快就着手作了初步设计。这流动车原本是由依维柯车改装的,里面有给居民快速办理储蓄和汇兑的各种功能。有了这个流动服务车,宁夏邮政的路子又宽了一大步。起初,它们的服务范围只是社区、农贸市场、建材城等地方,后来就发展到上门服务,如一些老年人行动不方便,去银行邮局有诸多不便,现在好了,只要你需要,随手拨一下电话号码,流动服务车随叫随到。这一发明因为构思新颖、技术含量高而获得国家专利。
汶川地震时,马赞福远在国外考察,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第一时间除了指示药品配送外,还想到了刚刚获得专利的流动服务车。这流动服务车此时可是派上了大用场。当它通过漫长的行程出现在灾区的地面上时,一下子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映秀镇开办的第一个网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了一则报道,讲述了第一笔业务办理的全过程,场面十分感人。由于房屋的坍塌导致所有的银行网点都停止了业务的办理,账目记录无处查证,工作人员无法协助政府将补助发到百姓手里。此时,流动服务车灵活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它采用无线传输和载波的原理进行账目记录比对,及时地实现了补助的发放,并且送来了百姓急需的信件。
第一笔业务办理成功后,灾区的老百姓口口相传,关于“流动邮局”和“全电子化邮政服务车”的神奇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仅老百姓的各种储蓄就达1.4个亿,为宁夏,也为宁夏邮政争得了巨大荣誉。这次活动《宁夏日报》曾以《千里驰援》为题进行过专题报道。
除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外,宁夏邮政还对青海玉树大地震同样进行了及时救援。
采访间隙,我曾经看过他们为这两次救援所出的宣传展板,有图片,有说明文字,还有区内外各大报纸所作的新闻报道。在所有救援报道的宣传栏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陈列在邮政博物馆里的一组照片,那是由新闻记者和专业摄影师共同提供的一组现场写真,有救援车队,有工作场景,还有他们在灾区街头露天宿营的艰苦情形。看到这组照片,你完全可以想象到他们在灾区生活和工作中的艰难困苦,以及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的顽强与乐观。最后,有一组放大了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张所有救援队员的集体合影,合影中大家互搭肩膀围成一个圆圈,马总居中,大家都张开嘴巴作歌唱状。照片中,尽管每个人脸已被晒成了红色,布满汗渍,但他们的精神却是那样饱满,情绪也是那样的高涨。图片下面的说明文字称,在完成了所有的救援任务之后,当地邮政部门为大家举办了一次小型的联欢,联欢会上,为鼓舞士气,马总带头和大家合唱了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其情其景,令人为之感动。
说到发明创造,有一项新型的开发项目不能不提,这就是宁夏邮政目前正在银川市区试行的“一卡通”。根据自治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打造银川“两宜城市”的部署,宁夏邮政积极开展服务数字化银川和电子商务港建设活动,而其中“城市一卡通”就是这项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以公交乘车刷卡缴费为切入点,完成“一卡通”系统建设,市民可持邮虹通卡在全市600辆公交车上刷卡缴费,可持卡购买水、电、天然气,也可在商场、超市、影院等刷卡消费。同时,银川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可持卡考勤,促进了政府效能建设。所谓“一卡在身,一切都可轻松解决”。这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发明,有“电子钱包”的美称,它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解决了假币在人们生活中的困扰,也在全国同等产品的发明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2007年2月7日,按照国家邮政改革体制的总体部署,宁夏邮政公司正式成立,马赞福被任命为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同年,宁夏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破土而出。这一举措的标志性事件是2007年2月27日贺兰县平吉堡邮政所的贷款业务。这一天,邮政所柜台前早早就排满了前来贷款的农民,人们兴高采烈,笑逐颜开,因为从这天开始,宁夏邮政彻底结束了20年来只存不贷的历史。这是邮政储蓄第一次涉足个人资产业务,标志着宁夏邮政储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此,宁夏邮政先期在全区50多个网点开办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其中农村网点就达33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也有效缓解了农村信贷资金紧张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今后,宁夏邮政还将增加100个网点,把POS机和ATM机开在农家店和农村支局所,让农民也能够刷卡,从而改善农村金融生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提到与灵武市政府合作打造“灵武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的项目时,马赞福显得格外激动,他立即叫人拿来一张航拍效果图,一边俯下身子为我们作详细介绍,一边就不无感慨地展望道:如果这个项目完成了,不但我们宁夏邮政会从此走向一个新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对宁夏的经济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据介绍,该项目是按照自治区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充分发挥邮政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空港物流园区建设而作的。该项目是一个以保税仓储为基础,建成具备物流配送、流通加工、进出口贸易、国际采购等功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作为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第一家入驻企业,它已完全具备了开办国际货运的先决条件。由于它为我区打开了通往中东地区的空中通道,故有人称其为“空中的丝绸之路”。日,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宁夏邮政及邮政航空公司银川-深圳-迪拜货运航线开通,使地方优势特色产品搭乘宁夏首条国际货运航线直接进入中东,有力地促进了银川西部物流节点城市建设。
夜渐渐深了。
在渐深渐静的夜里,我深为眼前这位回族企业家的胆略和胸襟所打动。
采访即将结束时,我曾对马赞福在宁夏邮政总经理岗位上的业绩进行过一个小小的盘点,我发现,他不知不觉已将宁夏邮政推举到了一个倍受瞩目的高度:
2005年实现全区邮政业务收入2.37亿元,函件、报刊业务收入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
2006年,宁夏邮政在全国邮政系统连创五项第一;
作为宁夏邮政行业的领军人物,短短的6年时间里,马赞福带领全区邮政人率先在全国实施了“万村千乡村村配送市场工程”,率先代理发放“少生快富”计生奖励扶助金,两个月多月时间建成的宁夏邮政博物馆创造了国内博物馆建馆史之最等,破纪录在地西北乃至全国邮政行业连续创造了15个第一;
2007年,宁夏邮政再接再厉,又在邮政系统连创十项全国第一。
在宁夏邮政公司总经理的岗位上,马赞福淋漓尽致地发挥了领导者和组织者全部的智慧才能,从2005年至2010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提出“建设大邮政,一次大发展”、“建设大邮政,二次大发展”、“建设大邮政,跨越式大发展”的战略目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邮政“神话”。这些“神话”不仅使宁夏邮政摆脱了困境,走向了良性发展的畅达通道,也为马赞福本人赢得了巨大知名度和非凡声誉:
2005年,马赞福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6年4月又被评为“2005年中国百名科学管理先进人物”;
2007年,宁夏邮政在全国邮政系统连创十项全国第一后,他本人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度宁夏十大经济人物”、首届“宁夏杰出回商”等光荣称号,同时作为高层次优秀人才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光荣入选“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宁夏人物”。
他本人曾先后3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马赞福自豪地说,三次接见都是在人民大会堂,他当时的身份自然是全国“劳模”了。一次,那应该是在2005年吧,胡总书记照例要与全国各地的劳模们一一握手,走到他这儿时,总书记竟停住脚步与他交谈了几句,没想这个场景立即被敏感的记者抓拍到了。现在,这张照片就挂他办公室的墙壁上,当时,这张照片不但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荣誉,也占据过包括《人民日报》《宁夏日报》等在内的各大报纸的头版。
在后来的采访中,我不止一次地听他的部下和同事们说,马总不但成就非凡,为人温和谦逊,且有一颗悲悯之心。无论救灾捐款还是公益筹资,只要他知道的,无不慷慨解囊,出手相助,甚至一些不认识的人都得到过他无私的帮助。由于工作关系,马赞福的足迹遍布宁南各地,他对山区人民的艰苦生活感同身受,因此在他的系统里安排就业,山区孩子总会得到特别的“偏爱”。他还特别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有一次,马赞福来到同心县某小学,发现住校的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条件很差,就捐助了40套床被,感动得校长不知道说什么好。2005年,他又将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一万元奖金一分为二,,一半捐给了自己的母校同心一小,一半买了字典送给条件异常艰苦的田老庄小学。
他如此,他的夫人亦如此。马赞福的夫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为人善良朴实,待人亲切热心,工作认真负责。与马赞福共同生活的这些年里,他们相濡以沫,有着相同的信念。闲暇时她常常主动关心邮政公司员工的健康状况,而马赞福对此也已习以为常。夫人对马赞福的支持至始至终从未改变。由于工作关系,教育子女和做家务的重任就落在了夫人身上,但她对此无怨无悔,尽心尽力,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佳话。
采访结束时,恰巧就是午夜十二点半。我知道,马赞福一天中的第三个上班时间算是正式开始了。
走出楼门,我清晰地看见那座扬鞭催马的雕塑,正赳赳有力地矗立在邮政大楼前面的十字街口,五彩的华灯给它的全身罩上了一层色彩斑斓的光晕。
回到家里以后,我匆匆地打开电脑,在百度“马赞福”的词条里轻轻一点击,一连串有关马赞福的媒体报道立即像一条河一样向我流来:有人称他为“回族的骏马”,有人称他为“凤城里的凤凰”,那么我应该称他什么呢——
我宁肯相信,对于一个杰出的人物来说,他的灵魂和思想一样,一定是炽烈而质朴无华的。
(火会亮 补记:就在这篇文章即将杀青之际,宁夏邮政公司又传来好消息。据2010年12月16日《宁夏邮政报》称,在当天于银川举行的“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杰出贡献企业及企业家”颁奖会上,马赞福荣获“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杰出贡献企业家”称号,同时,宁夏邮政也以卓越的成绩荣获“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杰出贡献企业”称号;当天,宁夏邮政公司又获得由自治区6家单位联合评选的“2010年宁夏第三届十大公益企业”荣誉称号。三项荣誉不期而至,公司上下一片欢腾。也是在当天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在听取了马赞福关于宁夏邮政的工作情况汇报后盛赞:宁夏邮政是服务民生的一面旗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政储蓄短扣30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