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中国邮政上班时间今天5月14日上班吗

POPULAR DISCUSSIONS
GROUP MEMBERS
Enter chat room
3 February
View mobile website当前位置: &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邮编区号大全
云南省各城市邮编
曲靖市各区县邮编
&&&地址:&
曲靖市邮编
省份:城市:邮编:655600区号:0874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的邮编是:655600
曲靖市陆良县文坛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南门东小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北门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西华路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同乐院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师古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中兴北路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西门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东门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罗家小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朝阳西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中兴南路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启明小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教师新村南巷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吉祥南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东门小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护城路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芙蓉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沿河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皇庙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长庆西路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金融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西门小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东门东小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南门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春光东路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古桥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北城小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真理街6556000874曲靖市陆良县北门东小街6556000874
共93条信息 第1页/共4页 第一页 上一页 1
手机上网查询: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中国商港 世界商港 中国爨cuàn网
爨cuàn文化中国商网 云南商港 云南商网 曲靖商港 曲靖商网 陆良商港 陆良商网 爨cuàn文化中国商网--中国爨cuàn网,云南爨cuàn网、曲靖商网 陆良商网 服务企业,连接全球经济动脉!中国商网,服务中国云南陆良麒麟沾益宣威马龙罗平师宗富源会泽曲靖昆明丽江大理红河玉溪普洱临沧文山怒江保山楚雄版纳昭通德宏香格里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贵州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香港澳门台湾-商务商会信息港,爨网打造商务网络营销第一品牌!爨,拼音:cuàn,爨是根据姓氏而来,亦有源于军事一说。“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边用火烧。”说的便是这个“爨”字。中国的、世界的商港爨cuàn网!
_板桥镇概况
板桥镇概况
中国商港 世界商港 中国爨cuàn网
爨cuàn文化中国商网 云南商港 云南商网 曲靖商港 曲靖商网 陆良商港 陆良商网 爨cuàn文化中国商网--中国爨cuàn网,云南爨cuàn网、曲靖商网 陆良商网 服务企业,连接全球经济动脉!中国商网,服务中国云南陆良麒麟沾益宣威马龙罗平师宗富源会泽曲靖昆明丽江大理红河玉溪普洱临沧文山怒江保山楚雄版纳昭通德宏香格里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贵州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香港澳门台湾-商务商会信息港,爨网打造商务网络营销第一品牌!爨,拼音:cuàn,爨是根据姓氏而来,亦有源于军事一说。“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边用火烧。”说的便是这个“爨”字。中国的、世界的商港爨cuàn网!
16:01:06 & 作者: & 来源:云南商务信息港爨网 & 文字:【】【】【】
板 桥 镇 概 况
概况综述。板桥镇地处陆良县东北部,镇政府驻地板桥村,距县城15公里,距曲靖45公里。东连活水乡,南接三岔河镇,西邻方华镇,北与曲靖接壤。国土面积177.88平方公里,辖板桥、石坝、车马堡、马军堡、大桥、长湖、洪武、后所、鱼塘、马军营、白塔、河东堡、河西堡、摆羊、旧州、小堡子、左里堡17个村民委员会,97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23937户,90843人,其中回族1451人。海拔.4米之间,平均气温13.1℃,有效积温3885.1℃,无霜期250天,平均降水1180毫米。境内三面环山,东有龙海山,北有竹子山,西面有底山丘陵,坝子开阔平坦,北始于响水坝,南至摆羊村委会,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镇,现有耕地资源总面积101877亩(田55046.3亩,地46830.7亩)。农业农村经济以“粮、烟、桑、畜”为四大支柱产业,农作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油菜、小麦等,2006年粮食总产量3333万公斤。经济作物有蔬菜11000亩,总产2800万公斤;烤烟6400亩,总产78万公斤;桑园21650亩,产茧115万公斤;畜牧业日趋兴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02元,财政收入达223.5万元。
历史沿革。板桥因旧时北涧河(今之板桥河)上架有木板桥一座,故得名“板桥”。板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陆良地处滇中“腹里”,开发较早,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便设同劳县,至元朝设陆凉州,为帖木儿王子采邑之地,其府邸设于现在得白塔古城,州治在旧州,故旧州作为陆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持续至清康熙16年,后集市迁石墙寺,至清雍正年间集市迁往板桥村,板桥村逐渐形成陆良东北境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初期,战乱频繁,居民部分外迁,此时板桥分河东、河西二乡。1950年1月至10月沿袭民国36年建制为河东、河西二乡,1960年10月划归东区,1951年为板桥区,1953年调整为二区,1957年板桥区划分为板桥、大桥、白塔三乡,1958年成立卫星公社,1960年卫星公社划分为板桥公社、大桥公社、白塔公社和旧州公社,1962年恢复区建制,1970年成立板桥公社,1983年为板桥区,辖17个办事处,1987年改为建制镇,1999年村改委后辖17个村委会。
文化物产。板桥沉淀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遗迹,如《紫溪传》中记述的白塔金钟潭、小堡子月牙江和旧州报恩寺都有优美的传说。陆良过去的“三山”、“四水”、“八大景致”中“石墙寺转水”、“板桥春水”、“石坝夕阳”、“芦沟夜月”、“孤山樵唱”等水、景致都在板桥境内。现存的文化遗产有旧州小学《报恩寺常住碑》、旧州村城隍庙、河东堡元朝火葬群、石墙寺石墙、小堡子古城(废城)、小堡子点将台、小堡子天主教堂、白塔古城、白塔驿站古道等。现存的古树有旧州小学(原报恩寺)内450年树龄银杏,一度时期未挂果,经人工受粉,于2000年重新挂果;石墙寺内350年树龄玉兰、桂花、紫薇;大桥村200年树龄古紫玉兰;马长湖高仓村150年树龄泼树。现有的特色物产有:大坝冲水库的金线鱼(风参子),系陆良土著名特稀有物种;鱼塘蒋家塘的大闸蟹;郑石坝村的大树杨梅;河东堡的土瓜;车马堡的菜籽油;马军堡的白酒。
人口变化。元朝之前,主要居民为彝族,至元初,回族开始定居,至明朝,汉族开始进入陆凉,逐渐成为本地主要居民。民国27年(公元1938年)河东乡1583户,9455人,河西乡1454户,7392人,合计3037户,16847人;户,35121人;户,64278人(含三线厂,以下同);户,83728人;户,85582人;户,90843人。
幅员变化。民国时期,河东、河西二乡辖区幅员较大,后有调整,1950年前板桥幅员为150.88平方公里,至1951年由曲靖县插入陆良的马长湖乡、洪武乡(马长湖、三旗田、响水坝、孔家营、杨官营、柏枝树、山底下、白庙、苏家弯等10村),面积27平方公里,幅员增至177.88平方公里。清末前,板桥现在的大部分农田均是汪洋泽国或海子,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陆凉知州江澡主张“筑田圩、开水道”,始围湖造田。板桥区马长湖(约7平方公里)、滥大圩(古称上海子,约10平方公里)、旧州海(约9平方公里)等于1953年至1961年间,采取分片筑圩,开河挖沟,修建电站、涵闸等排灌设施,数万顷泽国变良田。1959年兴建响水坝水库,淹没大桥、洪武、长湖管理区田地737亩,所淹田地减免公粮。
交通水利。境内326国道、曲陆高等级公路、盘江公路穿境而过,白大油路、板摆、板旧、板石等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板桥桥、摆羊桥、旧州桥、白塔桥、三八桥、红花塘桥、板桥河斜桥等桥梁将全镇过境国、省、县道和乡道贯穿南北,连接东西,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镇内流经板桥河、南盘江、谢家河、马家河、大沙河等8条河流,有板桥河、响水坝、大坝冲、河东、麦地沟、白塔等县乡中小型库塘11座,总储水量3620万立方,地处陆良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利排灌配套设施有东西输水干渠,100余座排灌电站和2个大闷洞等。70年带中前期,老盘江连年决堤,洪荒泛滥。1977年开挖“人工运河”新盘江,板桥境内上至响水坝,下至摆羊,长14公里,其中旧州河道改道从丘陵地段通过,长2.5公里,平均深挖12米,最深处至14.5米,有板桥、三岔河公社负责完成。新盘江贯通后,洪荒减轻,但日,红花塘地段发生决堤,冲塌47.7米,洪水直泄鱼塘、白塔、马军营等乡,淹没15000亩良田,冲开葫芦口公路,冲跨大小圩堤42处。日,马长湖大沙河、洪武谢家河、马家河决堤,淹没农田1000余亩。日,麦地沟水库溢水,淹没800亩良田。新老盘江经近30年运营,河道淤积,配套设施老化,板桥内涝严重。2002年至2003年,省、市、县投巨资进行小流域治理,对板桥河、响水坝水库进行病险加固,对南盘江、东干渠进行综合治理,板桥水患减轻。
商贸工业。清末前,河东堡、河西堡作为陆凉至曲靖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和桥头堡,是海陆货物中转地和集散地,商贸较为发达,自1959年兴修响水坝水库,陆良至曲靖的水运航道终止。计划经济时期,1953年陆良县贸易公司在板桥建立贸易小组和食品收购站,1955年归并供销合作社,1959年末设大桥、白塔、河东堡、鱼塘、小堡子供销合作社购销店,1965年在张角冲成立中心商店,70年代初增设长湖、马军营、车马堡、石坝、河西堡、洪武、左里堡购销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放市场,物资自由流通,板桥集市繁荣活跃,带动大桥、后所、旧州、白塔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1965年,省国防工办在板桥、芳华新建燃料、包装、机二、机三、模二、模三6座军工厂,本世纪初,部分厂军转民,迁至曲靖,部分厂以生产民用品为主,兼生产军需品。90年代初期,大搞乡镇、村办集体企业,先后筹建大东瓷砖厂(后并给燃料厂现停产)、马军营水泥厂、青红砖一、二厂、车马堡红砖厂、后所红砖厂等工矿企业。近年来,大量外资引进,成立了伊兰特陶瓷有限公司、佳星焦化有限公司、“七里香”肉制品有限公司、车马堡奶牛胚胎移殖基地等企业。个体经济发展迅速,成规模的个体商户有左里堡金优豆制品厂、铝制品厂、蚕具加工厂,车马堡的火车机械配件厂等。交通运输、餐饮、旅馆服务业兴旺发达。2006年末,有企业、个体户882户,从业人员10295人。营业收入104385万元。工业总产值9879万元,实现税金1535万元。
教育卫生。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43年),旧州设义学馆,次年河东观音寺增设义学馆。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始,先后筹办板桥、旧州、白鹤堡、马军营初等小学学堂,1915年板桥初等小学堂改为两级小学校。1953年至1957年间小学大增,1962年石坝筹办农场式初级农中,1966年相继增设板桥、左里堡、旧州、摆羊、河东、白塔、后所、大桥、马军营、车马堡农中,1972年,在石坝农中的基础上,新建陆良第五中学,1974年校址迁于大堡子村,1976年增设高中班,为完全中学。1980年马军营群众集资办学,全镇先后筹办村级学校。1977年在大桥农中的基础上设立社办中学,后为陆良县第十中学,1993年迁于板桥桥头;1977年在小堡子新建社办中学,后为陆良县第十一中学,2004年十中、十一中合并组建板桥镇第一中学。1982年于后所新建区办中学,后为陆良县第十二中学,2004年改为板桥镇第二中学。2006年末,全镇有县管五中1所,镇办一、二中2所,小学17所,办学点21处,教师836名,在校学生18329名,教育涵盖幼儿、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层次。有社会力量办学(私立幼儿园)4所,在校幼儿1950名。1932年,板桥、旧州设中医堂、铺5家,皆为正流正世医,数代相传,医术精良。建国后,农村长期缺医少药,传染病不断流行,患病率、死亡率极高。50年代后,经过联合诊所、卫生所、公社医院的更替,1984年成立板桥中心卫生院延续至今。2006年末,中心卫生院有医生43名,床位40张,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完成手术400例,门诊46000人次,住院1000人次。乡村卫生所17所,乡村医生100名,床位68张。
金融邮政通信。日,信用社板桥营业所金库被盗走人民币6.99万元,并放火烧库房,经公安部门及时侦破,追回被盗巨款,罪犯李文寿被依法处决。1985年县工商银行设张角冲分理处,1985年县农行设板桥营业所,2005年撤消并归县农行。1984年陆良信用联社以区设立区信用合作社,设有孙家院子、板桥桥头、白塔三个网点。2006年信用社存款12000万元,贷款7400万元。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陆凉州设普陀驿(今河西堡),至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设驿铺,改普陀驿为州前铺,民国2年废。民国8年设板桥邮政代办所,1955年撤。1973年设板桥邮电所,2000年邮电分离,设板桥邮政支局和电信分局。邮政支局业务涵盖信函、包裹、汇兑、报刊发行、国际国内邮件和集邮,同时还开办邮政储蓄业务,2006年板桥邮政支局邮政储蓄达2500万元。电信分局业务有固定程控电话和小灵通移动电话业务等,2006年末,有程控固定电话4100门,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1000户。中国移动陆良支公司于1997年至2006年,在板桥建设中国移动信号发射机站8座,信号覆盖全镇97个自然村,覆盖率达100%,2004年设营业所,2006年末,有中国移动用户6000余户。中国联通陆良支公司于1999年至2006年,在板桥建设中国联通移动信号发射机站5座,信号覆盖率达80%,2004年设营业所,2006年末有中国联通移动用户4000余户。
革命传统。板桥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冬,旧州回民与寻甸河阳回民联合欲起义,后与官府谈判未果。咸丰九年八月,起义军与官军激战旧州,因力量悬殊失败。咸丰十年二月,回民与彝族起义军联合攻县城,至窑上与官军遇,战败。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春,中共陆良中心县委在旧州、白鹤堡、板桥组织地下武装,准备革命暴动,其中白鹤堡方鹤鸣部300多人,6月编入红军第38军第二师。5月张经正到陆良,在旧州成立以吴永康为首的“陆良县兵委会”。7月3日,陆良举行革命暴动,康建候 、方鹤鸣率领板桥一路300多人,由白鹤堡出发,到板桥,杀板桥公安分局局长;到旧州,杀旧州分团首,后向县城进发,因三岔河一路指挥失误,未按时到达县城与板桥、马街三路合攻县城,暴动失败。民国27年(公元1938年)8月,旧州小学在省工委青年部和陆良旅省同乡会的配合下,组织暑期抗日救亡队,到县城、马街等集镇进行宣传演出。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春,旧州青年学生组织抗日救亡歌咏团,到全县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民国38年(公元1949年)3月,河东乡乡长方建候与河西乡乡长陈家顺共100多人反动地方武装投奔革命营垒,编为东区游击大队。4月12日,地方游击队长朱富甲率4队200余人进驻马军堡达7日,被该村地霸闻氏兄弟告密,国民党中央军577团从县城出兵“围剿”,朱部遭伏击,伤亡惨重,在村后寺院中被抓获13人带到操场上用机枪打死,被害共计74人,被俘50余人,朱阵亡后被取下首级。
村 委 会 概 况
板桥村委会:
在陆良县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距曲靖45公里,地处板桥中心集市,板桥镇人民政府驻地。板桥村委会1953年前属板桥大乡,1956年划分为三个管理区,1960年为板桥小公社,1972年为板桥大队,1983年改为板桥乡人民政府,1987年改为板桥办事处,1999年改为板桥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国土面积2.86平方公里,辖查地村、板桥街、张家院子、郑家院子、孙家院子、钱家底下、大堡子、郭家院子、芦旗堡9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1828户,6362人。海拔米之间,有效积温3885.1℃,无霜期250天,平均降水1180毫米。耕地面积5360亩(田1860亩,地35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和水果,养殖业以牛、羊、猪为主。境内有中学2所(陆良县五中、板桥镇一中分校),有小学1所(板桥小学)。企业有石粉厂2个,瓷砖厂、红砖厂各2个,汽车橡胶配件厂1个,有个体工商户85户,326国道及曲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查地村:在村委会北部1公里处,板桥河西岸,220户,756人。耕地598亩,主产水稻、蔬菜,养殖以猪为主。
板桥街:地处板桥集市,村委会驻地,125户,479人。耕地35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养殖以猪为主,个体工商户40户。
张家院子:地处板桥集市东,210户,667人,耕地3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养殖以生猪为主,个体工商户20户。
郑家院子:地处板桥集市,105户,368人。耕地24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养殖以猪为主,有个体工商户8户。
孙家院子:距板桥村南1公里处,107户,375人。耕地18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养殖以猪为主,,手工业以竹编为主,个体工商户10户。
钱家底下:距板桥村南1.5公里处,71户,261人。耕地18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养殖以猪为主,手工业以石雕刻为主,个体工商户2户。
大堡子:距板桥村2公里处,428户,1551人。耕地1066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蚕桑,养殖以猪、牛、羊为主,有陆良县五中、汽车橡胶配件厂1个、个体工商户3户。
郭家院子:距板桥村南2公里处,117户,396人。耕地面积31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养殖以猪为主。
芦旗堡:距板桥村南3公里处,453户、1517人。耕地面积2136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养殖以猪、牛、羊为主,境内有红砖厂2座、瓷砖厂2座、石粉厂2个、个体工商户2户。
石坝村委会
座落在县城北15公里,西邻芳华,南与环城、三岔河相接,东接板桥、车马堡村,属半山半坝丘陵区。原属陆良芳华区,1963年划归板桥区,由小庄子村、湾子村、蔡石坝村、郑石坝村合并成立了石坝人民公社,1972年为石坝大队,1987年成立石坝办事处,日成立石坝村委会至今,辖4个自然村,以自然村设村民小组。有住户1180户,总人口4300人,总耕地面积4300亩,其中水田2300亩,旱地2000亩,农业以水稻、油菜、烤烟、洋芋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为主。村内有完校一所,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在职教职员工38人;一所合作医疗所,有医务工作人员5人。
蔡石坝村:原属陆良县芳华区双河管理区,1958年修建板桥河水库,划归板桥区管辖。400户,1500人,耕地1500亩。
郑石坝村:原属陆良县芳华区双河管理区,1958年修建板桥河水库,划归板桥区管辖。220户,1000人,耕地1000亩。
湾子村:原属板桥区的板桥管理区。150户,600人,耕地600亩。
小庄子:原属板桥区的车马堡管理区。330户,1200人,耕地1200亩。
车马堡村委会:
位于板桥镇政府西1公里处,包装厂、燃料厂油路穿村而过,交通发达,坝区,土壤肥沃,板桥河水库坐落在村西边。3302人,992户,辖乃龙村、计官堡村和车马堡村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990亩,其中水田1054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油菜,养殖业以母猪、黄牛、水牛为主,驻地有乡卫生所、完小、供销社分店。
乃龙村:地处村委会南900米处,156户,613人。以养蚕、种蔬菜为主,有汽车配件加工厂1个,油菜加工(油坊)5座。
计官堡村:地处村委会南200米处,248户,929人。以蚕桑、养殖业为主。
车马堡村:村委会驻地,478户,1760人。以水稻、油菜为主。有油菜加工(油坊)21座,采沙、采石9户,汽车10辆,装机8台。现在黑老坡山处由云南中科有限责任公司与本村村民孙光红发展养殖业,投资3500万元,建设云南奶牛胚胎移殖繁育基地。
马军堡村委会:
县城北部16公里处,西邻芳华镇板田村委会,东靠左里堡村委会,南依车马堡村委会,北邻大桥村委会,半山半坝区,海拔1850米至2400米,1951年属陆良县二区,1956年撤区设乡,归板桥乡管辖,1958年归卫星公社管辖,1963年改为马军堡公社,1972年为板桥公社马军堡大队,1983年改为马军堡乡,1987年改为板桥镇马军堡村办事处,日改为马军堡村委会。辖马军堡村、桃园村、郭地堡村、岳家湾村4个自然村,4个生产合作社,以自然村设村民小组。1154户,4323人,耕地面积2749亩,其中水田2148亩,主产水稻、蚕豆、包谷、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有卫生所,板桥供销社分店。
马军堡村:村委会驻地,古于驻马军,设铺而得名。492户,1957人,耕地1282亩,主产水稻、蚕豆、包谷、洋芋。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半山半坝区。
桃园村:位于村委会北,明初石、张二姓于此定居,村中桃树特多而得名。140户,483人,耕地面积372亩,主产水稻、蚕豆、包谷、洋芋。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半山半坝区。
郭地堡村:位于村委会东,坝区。明初沐英征南屯兵于此,郭姓随军于此定居而得名。216户,762人,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养殖业以养猪为主。
岳家湾村:位于村委会南,明朝岳、计两姓于此定居,村旁有一弯形大路,故名。306户,1121人,主产水稻、蚕豆、包谷、洋芋。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半山半坝区。
大桥村委会:
位于陆良县县城的西北部,距县城19.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4.5公里,东临南盘江,南连左里堡,西接马军堡,北与长湖为邻。南北宽约3公里,国土面积18.5平方公里。辖雷达村、西坡底、白鹤堡、王家坡、方家埂5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5519人,1591户,耕地7600亩,水田2900亩、700亩桑园。西南季风气候,最高气温32.9℃,最低气温-9.3℃,年平均气温14.7℃,年均降雨量967mm,雨量集中于夏秋两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背山邻坝,西高东低,半山半坝区,最高海拔2289米,最低海拔1836米,西北山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分布着大桥村的7000余亩林地和4000多亩旱地。山区土地多为红土壤,土层薄、肥力差,种植以玉米、六月洋芋、小麦为主。坝区土壤为胶泥地,土层深厚,种植以水稻、蚕豆为主。326国道、南盘江南北过境,麦地沟河上接芳华镇乘明村委会,建有麦地沟水库1座和500千瓦水力发电站1座。村委会背后的面山全是石头山和硅石山,有2个大型碎石厂,大型硅石厂1个。2006年生产商品粮、稻谷314.7万公斤、蚕豆25万公斤、六月洋芋100万公斤、蚕茧8.2万公斤、生猪1.5万头,经济总收入1308万元,人均纯收入1415元。
雷达村:坐落于村委会正北方,与长湖小村相邻,24户,82人,耕地78亩。
白鹤堡村:位于村委会驻地东北方,与长湖沙埂村相连,依山而居,设5个村民小组,428户,1536人,耕地1140亩。
方家埂村:村委会驻地,设4个村民小组,438户,1602人,耕地930亩。
西坡村:村委会驻地,与马军堡桃园村相连,34户,112人,耕地74亩。
王家坡村:村委会驻地西南方,依山而座,635户,2192人,耕地1644亩。
长湖村委会:
原名马场湖,1953年前,又称陆良湖,位于响水坝以下,面积约7平方公里,长年积水,地处交通要道,来往人马常在湖边歇息,后演变为马长湖,于习惯,今弃马从长湖。地处陆良县北部,是曲陆交界之地,距陆良县城23公里,距曲靖市41公里。东至南盘江,南依大桥村委会,西与芳华镇乘民村委会接壤,北与曲靖市麒麟区老关村委会接壤。半山半坝区,海拔1857米,曲陆高速公路及32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1949年马长湖村属曲靖县潦浒区管辖,1950年前属洪武乡管理,1951年属大桥乡管理,1972年改为马长湖大队,1983年改为长湖乡,1987年改为长湖办事处,1999年改为长湖村委会。辖马长湖、三旗田、苏家湾、高苍、大小高寨,小村、沙埂、张角冲(其中马长湖、三旗田、苏家湾等村于1951年由曲靖县插入陆良)共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1259户,4552人,有耕地3216亩,其中水田2174亩,旱地1042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水果、林业,养殖牛、羊、生猪。辖区内有国防工办军工单位模具二厂,村有卫生所、完小、粮店、供销社、烟站、高速公路收费站等。日,马长湖大沙河决堤,淹没农田2100亩,房屋倒塌147间。2004年使用世行贷款进行人畜饮水改造,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马长湖村:原名马场湖,1953年前,又称陆良湖,位于响水坝以下,面积约7平方公里,长年积水,地处交通要道,来往人马常在湖边歇息,后演变为马长湖,于习惯,今弃马从长湖。村委会驻地,设3个村民小组,海拔1857米,443户,1513人,耕地951亩,林地31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林业;养殖牛、羊、生猪为主。
高苍村:在村委会北部200米处,村居住在半山坡上而得名,106户,385人,耕地306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林果;养殖以牛、羊、生猪为主。
张角冲村:距长湖村委会1200米,居住在一个山冲沟里,史一张姓在州府里做官,得名张官冲,后演变成张角冲。1965年国防办在此建厂,以军用产品为主。本世纪初本厂迁至曲靖。68户,252人,耕地201亩,林地13600亩,主产水稻、蚕豆、小麦。经济作物蚕桑、林业;养殖以牛、羊、生猪为主。
三七田村:清朝嘉庆22年,骑兵于此驻扎,竖有三面军旗,而得名三旗田,后演变为三七田。在长湖村西南部1100米处,125户,443人,耕地343亩,林地10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蚕桑、林业;养殖以牛、羊、生猪为主。
大小高寨村:因居住户分散驻在两个山包上而得名,1979年迁居于三七田村旁。长湖村西南部1150米处,76户,317人,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蚕桑、林业;养殖以牛、羊、生猪为主。
苏家湾村:因苏姓在此居住而得名,长湖村西南部2300米处,设2个村民小组,238户,864人,耕地545亩,林地4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蚕桑、林业,养殖以牛、羊、生猪为主。
小村:在长湖村西南部2500米处,171户,253人,耕地199亩,林地2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蚕桑、林业;养殖以牛、羊、生猪为主。
沙埂村:因居住在一条排山洪水沙埂而得名,长湖村西南部2500米处,132户,518人,耕地424亩,林地2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蚕桑、林业;养殖以牛、羊、生猪为主。
武村委会概况
在县城北部25公里处,位于326国道和曲陆高速公路东侧,南盘江穿境而过,与麒麟区的越州镇相邻。国土面积18.1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1890米之间,年日照2243小时,年有效积温4473.2℃,无霜期246天,年降水量976毫米,半山区。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大将军沐英率军南征到陆凉,号召各部族洪武村委归顺,地名沿用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故名洪武。1950年前属河东乡,1951年划属板桥第二区洪武乡,1952年改属二区洪武乡,1953年至1957年改为第二区洪武乡,1958年10月划属大桥公社洪武乡,1960年为板桥公社洪武管理区,1962年改为板桥区洪武公社,1970年改为板桥公社洪武大队,1983年改为板桥区洪武乡,1988年改为板桥镇洪武办事处,1999年本改为洪武村委会。辖山底下村、响水坝村、段家庄村、小坝冲村、瓦窑冲村、大坝冲村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657户,6352人,耕地2601.4亩,其中水田1219.4亩,旱地1382亩,主产水稻、包谷、小麦、洋芋、蚕豆。经济作物烤烟、辣子、中草药,四月洋芋;养殖以生猪、牛、马、羊为主;林业有天然华上松为林和人工造林桉树,26000亩。盘江公路、326国道、曲陆高速公路穿西林而过。辖区有响水坝水库(畜水量1840万立方米)和大坝冲水库(畜水量300万立方米,通讯有移动机站3座,联通机站1座,程控电话、光缆、有线电视也全面覆盖全村。完小1所,3处办学点,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卫生所1所。
山底下村:县城北部25公里处,村委会驻地,半山区,海拔1840米,因村坐落于山下边,故名山底下。603户,2387人,设6个村民小组,耕地1116亩,林地6600亩(天然林)。主产水稻、包谷、小麦、蚕豆;经济作物烤烟、辣子;养殖业以养猪为主;个体工商户9户,中巴车8辆,大货车8辆,微型小型货车、农用车63辆,小马车160辆(常年从事粮、猪商运活动)。有卫生所、供销社分店,中心完校1所,有响水坝水库输水干渠东干渠和蓄水300万立方米的大坝冲水库。乡村公路连接326国道、盘江公路、曲陆高速公路。
响水坝:县城北部26公里处,半山区,海拔1840米。古时候村的北边是条河,河内有一道天生石坝,水从坝上流下,水声比较响,故名为响水坝。1961年在石坝上修建了现在的响水坝(水库)。332户,1185人,原耕地面积1356亩,现实有耕地241.4亩,修响水坝、南盘江、326国道、曲陆高等级公路等原因耕锐减,主产水稻、包谷、油菜、四月洋芋;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大量劳动力在盘江中涝沙、捕野生鱼龙虾、上山拾菌子和外出各地经商活动。有个体工商户5户,完小1所(中心办学点),有蓄水1840万立方的县管响水坝水库,村西北边有盘江公路,326国道和响水坝收费站。
段家庄村:位于县城北部30公里处,村委会北边5公里处,南盘江边,山区,海拔1860米。古时候是个彝族村,取名为者黑村,后来汉到彝走,以段氏姓为主得名。260户,977人,耕地397亩,其中水田111亩,主产水稻、包谷、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辣子;养殖业以养猪、牛、羊、土鸡为主。有村完校办学点1处。
小坝冲村:位于县城北部28公里处,山区,海拔1856米,村中有一小河,河上筑一小坝,得名小坝冲。58户,225人,耕地119亩,其中水田53亩,山林2000亩。主产水稻、包谷、小麦、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辣子;养殖业以养猪、牛、羊、土鸡为主。
瓦窑冲村:位于县城北部28公里处,山区,海拔1870米,古时候村边建了一座烤瓦窑得名瓦窑冲村。93户,395人,耕地216亩,其中水田83亩,山林4000亩。主产水稻、包谷、小麦、洋芋。经济作物烤烟、辣子;养殖业以养猪、牛、羊、土鸡为主。有抽水电站2座、村建小坝塘1个(蓄水2万立方米),村中道路水泥硬化。
大坝冲村:在县城北部30公里处,大坝冲水库边,海拔1870米,村边河内筑一坝,得名大坝冲。309户,1183人,耕地512亩,其中水田114亩,林地9500亩。主产水稻、包谷、小麦、洋芋。经济作物烤烟、辣子;养殖业以养猪、牛、羊、土鸡为主。设有村完校办学点,有加工房和抽水站3座,有蓄水300万立方米水库大坝冲水库,水库源头有金线鱼,系陆良著名特希有物种。
后所村委会:
位于陆良县东北部,南盘江东岸,东临活水乡,南接渔塘村,西与大桥、长湖以南盘江隔河相望,北与洪武接壤,距县城24公里。明初陆凉卫下设前、后、左、右、中5所,故得名“后所”。解放前隶属曲靖县管辖,1958年后所属洪武乡管辖,1972年为板桥公社后所大队,1983年改称后所乡政府,1987年改为办事处,1999年改为后所村民委员会。辖后所、杨官营、白庙、孔家营4个自然村,1965户,6963人,耕地4743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水果等;养殖业以生猪为主,马、牛、羊居多,有农村集市1个,每逢星期一、五赶集。个体工商户25户,完小1所,分校办学点2处,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100人,板桥镇二中(原陆良第十二中学)座落于村委会南约2公里处,在校学生880人;村委会驻地有集体合作医疗室1个,村北有蓄水量300万方的大坝冲水库1座,村办红砖厂座落于村北部。
后所村:村委会驻地,东有延绵翠绿的群山环绕,南与渔塘村交界,西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北与洪武为邻,设7个村民小组,1060户,3653人,平柏公路由南至北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森林茂盛,有林面积10320亩。陆良十二中、村中心完小、集市均在村内。盛产玉米、马铃薯、水稻、蚕豆。
杨官营村:村委会驻地西北部,明初沐英征陆凉于此扎营,营官姓杨,故得名“杨官营”。218户,836人,耕地水旱各半,主产玉米、马铃薯。畜牧业以生猪为主,牛、羊、鸡为辅,平柏公路有东向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
白庙村:村委会驻地西部,南盘江东岸,解放前因常降冰雹,建白龙庙一座,祀以免灾,简称“白庙”,“白庙”由此得名。以自然村设村民小组,202户,728人。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养蚕农户达185户;养殖以猪、鸡为主;7户以养鱼为主,耕地主种水稻、油菜,无旱地。
孔家营村:村委会驻地西北部。明初于此设虚营,定居后名空扎营,后演变为“孔家营”。设3个村民小组,485户,1746人,南盘江东岸聚居。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主产水稻、蚕豆、玉米,养殖业以生猪、鸡为主,南盘江柏油公路从村前由南向北通过。
鱼塘村委会:
镇政府驻地东7公里处,坝区,村民委员会驻汤家堡村,境内有闻名的蒋家鱼塘,故名鱼塘。1956年属白塔乡,1960年前属白塔乡马军营管理区,1962年前为白塔乡鱼塘管理区,1970年前为板桥区鱼塘公社,1982年前是板桥公社鱼塘大队,1987年前为板桥区鱼塘乡,1987年后改为鱼塘办事处,1999年5月改为鱼塘村民委员会,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339户,5036人。东与活水相连,西与326国道、曲陆高速公路相连。海拔1850米,温暖湿润,夏秋多雨,冬春干旱,降雨集中,干湿分明,年降雨量为947.5mm,陆地蒸发量在600--700mm之间,年均流量为372.9mm,年平均气温14.72℃,年日照时为2242.5小时,年相对湿度74%,全年无霜期249.2天。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水面350亩,西有南盘江过境,北有响水坝、大坝冲水库通过东干渠流经本村。现有耕地近万亩,土壤主要为红土,沙土类,有三分之一的地壤呈弱碱性,土质良好,适种性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经济作物有烤烟、朝鲜蓟、蔬菜等;养殖业以生猪、水产养殖为主,水产除了养殖常规的鱼类,还养大闸蟹、金线鱼、鳗鲡、鲈鱼等名优特鱼种。个体工商户10户,村委会驻地有村卫生所,完小等,村办企业1个。
蒋家村:在村委会驻地东南部,蒋姓于此定居,故名蒋家。坝区,以自然村设村民小组,133户,519人,耕地991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洋芋。经济作物以烤烟生产为主;养殖以生猪为主;个体工商户1户。
汤家堡:村委员驻地,明初,此地为军户耕作区,军户姓汤,故名汤家堡。地处坝区,设7个村民小组,耕地4765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小麦、洋芋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朝鲜蓟;养殖以生猪、水产养殖为主。驻地村村办企业红砖厂1座,有供销社鱼塘购销店,完小、卫生所、个体工商户7户。
黄土寨:位于村委会驻地东北部,古名千家寨,明初,土官资姓以军功,受赐一马之地,土色黄,故名黄土寨,解放前是陆良县的佛教胜地。半山区,94户,363人,耕地838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洋芋。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油菜、朝鲜蓟;养殖以生猪为主。
杨家村:位于村委会驻地北部,明初杨姓随军于此定居,树林茂密名家箐,后演变为今名。坝区,以自然村设村民小组,209户,754人。耕地1528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小麦、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朝鲜蓟;养殖业主要是生猪和水产养殖,个体工商2户。
墎子上村:村委会驻地西南部,元初刘姓弟兄迁此定居,住地四周低洼,中间突起,故名墎子上。设2个村民小组,坝区,216户,790人,耕地1425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小麦、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朝鲜蓟、蔬菜;养殖以生猪和水产养殖为主;有鱼塘小学墎子上分校1所。
马军营村委会:
地处板桥镇东部,距县城2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东与龙海乡雨麦红村、沙戈村接壤,南接白塔村,西连小堡子村,北连鱼塘村,是陆良县坝区进入龙海山山区的北大门。马军营因明初大将军沐英曾于此设营驻马军,故名。1949年1月至1952年2月,清水反霸时期,马军营属白塔乡,1952年2月至12月,土地改革时期为马军营小乡,1953年1月至12月反复查工作时期,属鱼塘管理区,1954年1月至1955年6月成立互助组,1955年6月至1956年,属鱼塘高级社,1957年至1958年属白塔大乡,1959年至1961年3月属鱼塘管理区,1961年4月至12月为马军营大队,1962年分为马军营大队、梁家大队,1963年至1982年为马军营大队,1983年至1988年成立为马军营乡,1988年至1999年7月为成立马军营办事处,1999年3月为马军营村民委员会至今。国土面积11.61平方公里,耕地5265亩。辖资家村、梁家村、皇家村、周旗营、郭家村、高家村、尉家村、平山口等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1410户,5043人,其中回族153人,板桥第二大回汗聚居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944mm,年均气温13.8℃,年日照2100小时,无霜期218天,海拔1875米。农业经济以粮食、蔬菜、养殖、蚕桑为主,有水田2086亩,旱地以山地为主,3179亩。境内白大公路穿境而过,为响水坝、大坝冲两个水库灌溉区的头水口子,南盘江老河道贯穿水田区域,2个龙潭,为马军营提供了丰富的灌溉、生活饮用水源。2002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了自来水厂,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1985年创办马军营水泥厂(村办集体企业),建厂初年年生产量为2万吨,1997年发展为年生产水泥7.4万吨,2条水泥生产线,现1条水泥生产线年生产水泥6万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解决富余劳动力150多人。1998年引资建成真龙山泉水生活饮用水生产基地,年生产饮用山泉1500吨。村内设有卫生所1个,医护人员2名,设有完小1所,在校学生620人,教师29人,设幼儿园1所,在校生105人。驻村县供销社设有分店,主要经营农药、化肥及日用百货。2006年粮食产量258万公斤,种植蔬菜600亩,出栏生猪4500头,产蚕4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780万元,人均纯收入2800元。
尉家村:地处马军营中心,村委会驻地,476人。相传尉家来源于陆良九江村(现中枢镇史家坟),后移居罗平得登1户,曲靖东山大寨1户。
高家村:紧临尉家村,508人。相传从三岔河高家分支而来,后有少数移居罗平高松树,黑马村等地。
郭家村:紧临高家,214户,727人。相传于公元1342年从陆凉州棕树园(现今菜园居民委员会)迁居该村,因姓而定名郭家村。
资家村:明初资姓于马军营村定居,聚成一居住点,故名资家,363户,1381人。依山而居,背靠资家大山,山间旱龙潭发水于明洪武年间,沐英平陆驻屯于此,以斯泉饮马得名“马军泉”。
梁家村:紧连资家村,明初梁姓于此定居,故名“梁家”,572人。
皇家村;紧临梁家村,明初皇姓迁于此,故名“皇家”,333人。
周旗营村;明初沐英征南,此为旗军营地,旗军官姓周,故名,250人。
平山口村:原名破山沟,其后以坡势平缓更名平山口,依山而居,山中有一龙潭,位于平山口地域得名平山泉,又名真珍龙潭。回汉聚居村,汉族643人,回族153人,以马、杨、刘、黎姓为主。
白塔村委会:
位于陆良县东北部,板桥镇的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距板桥镇政府驻地6公里。东与活水乡、龙海乡(原黑桃村乡)及师宗县接壤,南连河东堡,西接小堡子,北邻马军营。外古城昔有浮屠,俗称“白塔”,据《紫溪传》记载,塔建于明初,“白森森屹立雄峙,远远观之,如一顶天玉柱,邑人盼盼颜色,遂顺口曰‘白塔’”。1950年7月为白塔小乡,属河东乡管辖,1957年合并河东、马营、白塔、鱼塘为白塔乡,1958年河东、白塔成立高级社,属卫星公社,1960年成立白塔乡,辖白塔、河东堡、马军营、鱼塘,1970年成立板桥公社白塔大队,1984年成立白塔乡政府,1991年改为白塔办事处,为板桥区的派出机构,1999年6月改为白塔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解放后,白塔村茅草房较多,其它自然村相对较少。从60年代后,农村水平逐渐好转,70年代后,草房变瓦房,80年代后,瓦房变为平房,90年代,平房变高楼。有名的古城、金钟滩、月牙江(大部位于小堡子),古城旧称“紫禁城”,地址在内古城村南,大古城位于现在内古城的西南面,据传龙海家当时就住在“紫禁城”,人们称之为“土皇帝”,古谓“内三层,外三层,中间有个‘紫禁城’”。今内、外古城毁,存断恒数处,志称“小堡废城”,白塔古城被县文物局立为重点保护单位。据传说,白塔原有一白色塔,塔内悬一金钟,钟鸣时,方圆30里皆能闻,与大觉寺古钟相应,昔人谓为雌雄云。一说曰:钟链断,坠滩中,后人谓滩为“金钟滩”。二说曰:州牧李公爱慕金钟石鼓音韵,特将土城报恩寺拆建于州城中,后又将钟鼓迁于新报恩寺,于船运之,至江中,大风起,浪十余丈高,船翻,金钟石鼓坠江中,打捞不起,遂为神物,大觉钟鸣,此钟在滩中发声应,因此呼为金钟滩。多持后者(即《紫溪传》记载)观点,金钟滩位于白塔村与小堡子间。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7℃,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降雨1180mm。国土面积733.65公顷,5个自然村,986户,3913人。其中有耕地269.94公顷,园地3.84公顷,林地159.2公顷,牧草地25.9公顷,村庄及工矿用地46.2公顷,交通用地4.91公顷,水域7.29公顷。县城至白塔、白大油路通过境内,水泥路贯穿全村,交通四通八达。有着丰富的石材资源,50万方水库1个,南盘江过境,水源丰富,无污染,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河沙资源。境内70%的土地为平坝丘陵,耕地集中连片,土地肥沃,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齐全,提水站7个,保灌面积100%。农作物种植主要有水稻、蚕豆,粮食总产140.32万公斤。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有猪、牛、羊、鸡、鸭、鹅。经济收入人均3101元以上。
白塔村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培育和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有桑园800亩,蔬菜地500亩。村委会驻地设有集市1个,每逢星期二、五赶集,吸引镇内外客商,商贾云集,餐饮、服务业较为发达,为板桥镇第二大集市。1994年至2000年,为人们称之为“小香港”。小型企业有食品加工厂2个,饮料厂1个。通讯方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都在白塔建有基站,通讯十分方便。
有全日制完小学1所,在校学生548人,入学率达100%。村级卫生所1个,从业人员4人,个体诊所及药店7个,老人协会活动中心1个,敬老院1个。
内古城村:在白塔村委会西1.5公里处,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东接壤小堡子、地处平整,河流环围。116户,499人,居住集中。耕地111亩,旱地4亩,桑园1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个体诊所1个,有抽水站1个,加工米、面房1个,村东有油路1条,村民从事外出建筑业人较多。村东是老南盘江,古称之为“月牙江”,传说为古代龙海家居住地,筑有城埂,有言称“内三层,外三层,中间有个‘紫禁城’”。即后来的白塔古城,被县文物局立为重点保护单位。
外古城村:白塔村委会西0.5公里处,南是老盘江,西接内古城,北是老盘江,地形平整,村庄道路是水泥路,白大油路过村境。据传说,外古城与内古城是龙海家之地,老盘江从外古城村东流进内古城后又转到外古城村东,形成了一个葫芦状,并且从葫芦口到内古城,每隔一小段,都筑起了城埂,从外古城到内古城有4道城埂,防止外来侵袭。178户,605人,耕地190亩,桑园98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有食品加工个体户1个,加油站1个。
白塔村:村委会驻地,白塔学校、集市所在地。地形平整,村庄道路是水泥路,白大油路过村境,交通便捷,占集市之优,商铺林立,1994年后被人们称之为“小香港”。据传说,白塔原有1座百色塔,塔内悬一金钟,敲钟时,方圆30里皆能闻,与大觉寺古钟相应,昔人谓为雌雄云。一说曰:钟链断,坠滩中,后人谓滩为“金钟滩”。二说曰:州牧李公爱慕金钟石鼓音韵,特将土城报恩寺拆建于州城中,后又将钟鼓迁于新报恩寺,于船运之,至江中,大风起,浪十余丈高,船翻,金钟石鼓坠江中,打捞不起,遂为神物,大觉钟鸣,此钟在滩中发声应,因此呼为金钟滩。多持后者(即《紫溪传》记载)观点,在现在的黑大桥北50米处。254户,1088人,耕地330亩,旱地122亩,桑园8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萝卜、大葱。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有供销社分社、完小1所,医疗室、个体诊所、老人活动中心、联通、移动、电信基站、加工房,抽水站。
韩旗营村:白塔村委会东0.5公里处,西至白塔村,北到马军营,地处平整。村庄道路是水泥路,白大油路南过村境,村容村貌整洁。有101户,耕地100亩,旱地11亩,桑园84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村民多数搞基建、运输,做生意。有抽水站1个,加工房1个,水利设施完善。
峰合村:距离村委会东1.5公里,南至河东,西至韩旗营村,北至马军营,东靠山,属半山区。村居基本平整,水泥路面,有蓄水50万方的水库,山青水秀。337户,1414人,耕地344亩,桑园40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有个体诊所2个,加工房2个,老人活动室1个,抽水二级站1个,村前白大油路过境。
河东堡村委会:
史有记载的河东堡村,府名为河东堡,位于板桥镇东部,龙海山脚,距县城1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东与龙海乡(原核桃村乡)接壤,南与三岔河镇相邻,北与白塔村相连,西靠老盘江,约2平方公里。辖河东堡、保贡村2个自然村组成,15个村民小组,1336户,5258人,半山半坝区。耕地2680亩,其中水田1600亩,旱地1080亩。传统种植水稻、蚕豆、玉米。有独特的甜蜜白土瓜,古今之特产。是全县小马车之发源地,1983年至1997年,畜力车700余辆,现有机动车90余辆,三轮车200余辆,以交易农产品,收购废品等发展家庭经济。有个体私营层板厂、采石厂等。村后有山高处的小陡口水库,山脚有龙潭,村西有长远流水的老盘江,村北有中型抗旱站,村中有宝水闸塘清之绿柳。村东有一麓沙岳,形如船,气势磅礴,岳头高昂,名立太极寺,流传至今,三百余年。
河东堡村:设11个村民小组,965户,3821人,耕地1989亩,其中水田1280亩,旱地709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薯类等。1983年至1997年,畜力车400余辆,现有机动车20余辆,三轮车200余辆,以交易农产品,收购废品等发展家庭经济。有个体私营层板厂、采石厂等。
保贡村:位于板桥镇东边,东邻核桃村,南与三岔河镇大凹村接壤,西连河东堡村,北与白塔村委会交汇。设4个村民小组,371户,1437人,耕地691亩,其中水田320亩,旱地371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薯类等。保贡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土地土质优势,能种植出甜蜜的白土瓜,200多亩,产量亩产3吨左右。80年代畜力小马车近300多辆,是全县畜力车发源地,近年畜力车减少,机动车增多,全村有机动车近70多辆。村后有二龙强家的山神小庙,高山峡谷中建成蓄水量10万方的小型水库,村南山脚有一龙潭。
河西堡村委会:
&&&&&& 在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距板桥镇政府驻地5公里,南临三岔河镇盘江及沙沟村委会,东为老盘江,故为河西,北依白塔村委会,西靠旧州村委会,地处平坝,海拔1835米。1951上属陆良县三区,土改后划归二区,归旧州乡管理,1956年为联光农业合作社,1957年归白塔乡管辖,升为联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卫星公社所管辖,该村为管理区,1963年为板桥区河西堡公社,1972年为板桥公社河西堡大队,1983年改称河西堡乡,1987年改为板桥镇河西堡办事处,日改为河西堡村民委员会,辖麦凹村、骆家头、殷家头、黄家头4个自然村、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585户,2301人,耕地1300亩,其中水田850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蔬菜、蚕桑,养殖业以母猪、仔猪和肥猪为主,驻地内有卫生所、完小。板桥供销社设有分店,主要经营农药、化肥及日用百货。
&&& 麦凹村:在村东南1公里处,老南盘江西岸,属坝区,海拔1834米,村民居住在低凹处,历史上只能种植麦类作物,因而叫麦凹村。69户,275人,耕地168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以栽种花菜、青辣椒为主,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清朝时期因与比邻的河西堡、州前村三村合并办公不便,嘉庆二十三年经陆良州曲靖府批准独立建村,现存嘉庆二十三年独立永记碑。1948年旧历六月初盘江涨大水造成江堤决口,淹没所有农田作物,淹倒房屋。大水一直淹到陆良县城东门外。
&&&& 骆家头村:村委会驻地,设4个村民小组,海拔1835米,以骆姓村民较多而得名;清朝嘉庆二十三年前,因居住地在旧州城东边而得名为州前村。296户,1214人,汉族,耕地678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多数农户养蚕。村中设有观音寺,为清时学堂,寺中现有百年泼树1株。
&&&& 殷家头村:位于村委会北部500米处,118户,433人,耕地273亩,主产水稻、蚕豆、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以殷氏为主户而得名,清时与黄家头村合为河西堡村。
&&&&& 黄家头村:位于村委会最北部700米处,102户,379人,耕地181亩。主产水稻、蚕豆、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以黄氏姓为主而得名。1969年在盘江河边建立55千瓦机组一台的抽水电力灌溉站一座,日南盘江从古城南边沙湾村子倒圩,从该村中冲入整个农田,淹没河西堡、旧州、摆羊、盘江、沙沟、摆羊河等六个村委会的大部份农田,造成部份房屋被淹倒,1977年开挖新盘江,内涝减轻。
&&&& 摆羊村委会:在陆良县城的东北,距县城1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为板桥镇之最南端。南连三岔河镇的摆羊河村委会、舟东村委会,东接旧州村委会,有盘江公路通县城,乡村公路通中心集镇,海拔1875米,土改后曾划归旧州乡管理,三个管理区时属卫星公社管理,1963年改为摆羊公社,1972年改为摆羊大队,1983年改为摆羊乡,1987年改为摆羊办事处,1999年改为摆羊村民委员会至今。辖六棵树、摆羊村、小村3个自然村,9个农业合作社,18个村民小组,1972户,6796人,耕地3059亩,其中水田1600亩。主要有粮食种植,蚕桑生产。养殖业以母猪、肥猪、仔猪、羊等,禽产以鸡、鸭为主;蔬菜以板田洋芋为主。有1所完小(2处办学分点)、村卫生所、供销社分店,猪毛加工厂,七里香食品公司,面粉加工等私营企业。
&&&& 小村:设3个社,6个村民小组,721户,2512人,耕地1140亩,其中水田507亩。
&& & 摆羊村:设2个合作社,4个组,526户,1737人,耕地783亩,其中水田563亩。
&&& 六棵树:设8个组,725户,2547人,耕地1136亩,其中水田530亩。
&&& 旧州村委会:在县城东北部13公里处,东靠河西堡,南接摆羊村,地处平坝,海拔1835米,元朝陆凉州治在旧州,故旧州作为陆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持续至清康熙16年,元初,回族开始定居,至明朝,汉族开始进入陆凉,逐渐成为本地主要居民,板桥第一大回汗聚居区。1951年为旧州乡,1956年为联光农业合作社,1957年归板桥乡管辖,升为联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卫星公社管辖。1960年为旧州公社,1963年为板桥区旧州公社,1972年为板桥公社旧州大队,1983年为旧州乡,1987年改为板桥镇旧州办事处,1999年改为旧州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辖黎家头村、岗子上村、旧州村、杨付村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297户,5080人,其中:回族365户,1402人。耕地2762亩,其中水田1315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蔬菜、蚕桑,养殖业以生猪、菜牛为主。1977年开挖“人工运河”新盘江,其中旧州河道改道从丘陵地段通过,长2.5公里,平均深挖12米,最深处达14.5米,盘江公路穿村而过。旧州具有优秀的革命传统,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冬,旧州回民与寻甸河阳回民联合欲起义,后与官府谈判未果。咸丰九年八月,起义军与官军激战旧州,因力量悬殊失败。咸丰十年二月,回民与彝族起义军联合攻县城,在窑上与官军遇,战败。民国27年(公元1938年)8月,旧州小学在省工委青年部和陆良旅省同乡会的配合下,组织暑期抗日救亡队,到县城、马街等集镇进行宣传演出。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春,旧州青年学生组织抗日救亡歌咏团,到全县各地进行巡回演出。驻地内有卫生所1所、完小1所、清真寺2座。文化遗产有旧州小学《报恩寺常住碑》、城隍庙1座、450年树龄银杏1株、现旧州府邸护城河尚有存迹。
&&& 黎家头村:在村委会东北方向0.5公里处,地处坝区,因黎姓居多而称为黎家头村。148户,558人,汉族村,耕地262.5亩,主产水稻,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 岗子上村:在村委会东北方向0.5公里处,地处坝区,150户,615人,回族村。耕地283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以菜牛为主,有清真寺1座。
&&& 旧州村:在县城东北方向13公里处,旧州村委会和旧州农贸集市驻地。设7个村民小组,地处坝区,944户,3701人,回汗杂居区,其中回族225户,787人。耕地2122.5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以生猪、菜牛为主。有完小旧州小学(原报恩寺)1所,医疗室1所,清真寺1座,城隍庙1座。
&& 杨付村:村委会以南1公里处,地处坝区,55户,220人,汉族村。耕地204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 小堡子村委会:
&&&&& 在县城北部15公里处,东连白塔村、南接旧州、西靠左里堡、北临板桥河,距板桥镇政府驻地2公里,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地处平坝区。月牙江为夷酋阿兴动用民力,先后凡13年开挖,后开新盘江,切断葫芦口,但现在小堡子段月牙状依然清晰可见。金钟滩渊源(见白塔村委会),金钟滩位于白塔村与小堡子间,相传有一渔翁日日渔,无获,一日傍晚,网栓金钟链,翁喜,急收链,太白金星化雀曰:“打渔哥哥心莫厚,得一扣来宰一扣”,翁贪,船沉。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法国天主教徒司铎,在小堡子购买土地,于月牙江边建天主教堂,天主教始传入陆良。1958年为临江管理区,1963年改为小堡子公社,1972年改为小堡子大队,1983年改为小堡子乡,1987年改为小堡子办事处,日改为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辖小堡子村、孟家底和陈家底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014户,3803人。耕地2436亩,其中水田1422亩,旱地1014亩,旱地已经全部栽桑,主要产粮、水稻、蚕豆,经济作物以蚕桑、畜牧业为主。辖区内有板桥镇一中,小堡子完小、天主教、卫生室、板桥镇供销社分店,主营化肥、农药和日用百货,是1个文化活动室。
&&&&& 小堡子村:村委会驻地,内设3个村民小组,584户,2351人,汉族,耕地1438亩,其中有水田806亩,旱田632亩。主产粮食、稻谷、蚕豆,经济以蚕桑、畜牧业为主。
&&& 孟家底村:小堡子东北部,以孟姓较多而得名,有218户,712人,耕地505亩,其中有水田302亩,旱地203亩,主产粮食、稻谷、蚕豆,经济以蚕桑、畜牧业为主。
&&&& 陈家底村:在小堡子北面,临板桥河,以陈姓居多而得名,212户,745人,耕地493亩,其中水田314亩,旱地179亩。以1个村民小组为自然村,主产粮食、稻谷、蚕豆,经济以蚕桑、畜牧业为主。
&&&& 左里堡村委会:
&&&&& 在县城北部16公里处,东靠小堡子村,南临摆羊村,西接板桥集镇,北依大桥村,地处平坝,海拔1860米。1956年前属小塘坝高级社,1957年属小堡子临江管理区,1961年属左里堡大队,1965年属左里堡公社,1969年又改为左里堡大队,1980年为左里堡乡,1987年为左里堡办事处。日率先在全省开展村民委员会选举试点工作,成为云南省首家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的示范村。曾得到全国人大内务司法部主任顾金池的充分肯定,并为左里堡第一届村民委员会题词:“依法搞好村民自治”,200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6年被确定为省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村辖李家院子、小河村、牛家院子村、左里堡村、小塘坝东村、小塘坝西村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村民小组),1232户,4580人,耕地4194亩,其中桑园2000亩,主产水稻、蚕豆、四月洋芋。经济作物有蚕桑;养殖主要以母猪、仔猪、肥猪、鸡、鸭为主。个体私营企业有铝制品加工厂、蚕具厂、豆制品厂、铸造厂。村委会驻地有卫生所、完小、供销社、老年人活动中心。
&&&& 李家院子村:在板桥镇集镇1公里,地处坝区,海拔1860米,以李氏为主户而得名,231户,821人。耕地658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养殖业以生猪为主。个私企业有铸造厂、老年人活动室。
&&& 小河村:在村委会以北500米处,1976年前,因村子后边有一条小河故名。1976年6月因洪灾,全村搬迁至现址。1977年修建新盘江,小河也随之填埋。253户,880人,耕地675亩,主产水稻、蚕豆。经济作物有蚕桑,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有铝制品加工厂1个。
&&&& 牛家院子村:村委会驻地,以牛氏为主户而得名。174户,688人,耕地685亩,主产水稻。经济作物有蚕桑,养殖以养猪为主,百分之九十农户养蚕,有蚕具厂1个。
&&& 左里堡村:在村委会以南800米处,原临江管理区左里堡大队驻地,故名。184户,670人,耕地667亩,主产水稻。经济作物有蚕桑,养殖以养猪为主,有豆制品加工厂1个。
&&&& 小塘坝东村:在村委会以东1公里处,与小堡子相连。因村子的西边有一塘坝而得名。有202户,755人,耕地772亩,主产水稻、四月洋芋。经济作物有蚕桑,养殖以生猪、蛋鸡为主。
&&& 小塘坝西村:在村委会以东400米处,因村子东边有一塘坝而得名,222户,766人,耕地737亩,主产水稻、蚕豆、四月洋芋。经济作物有蚕桑,百分之九十农户养蚕,养殖以猪、鸭为主。
n& .&&&& .& .&&&&&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评论!
我的评分:
中国商港爨网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商港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商港爨网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中国商港爨网”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商港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国商港爨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三红水西运营信息中心 电话:&& &&&& 版权声明:本网站资讯(含图片及音视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
消费资讯搜索
友情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邮政上班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