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肥东县店埠镇规划图怎么补尝我昨天看赵户·上湾·等都在拆迁·拆这地方干什么呀?请各位领导说一下

正能量微信推荐:微信公众号【我是河南人】
共 6126 浏览 18 回帖&&
发帖: 19 篇
在线时长: 22 小时
正能量微信推荐:微信公众号【我是河南人】
有爱政府最河南
我是河南人
社工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今年暑期,宝丰县政府为防止留守儿童意外事件发生,在去年基础上投入十多万元,购买有资质的民办学校的服务,学校负责提供场地,聘请教职员工,专门为留守儿童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全县6所私立学校的1000多名留守儿童受益。
政府花钱留守儿童有了快乐暑期
7月22日傍晚,平顶山宝丰县李庄乡霞光小学三年级学生马丽萍一蹦一跳地跑出校门,跟在她身后的,是4名郑大公共管理学院的大三女生。这是一次寻常的家访,4名女大学生跟着马丽萍进入一个破败的院落。这里是马丽萍的家。74岁的爷爷马小玉一人既要种地,又要放羊,还要照顾9岁的马丽萍。马小玉的儿子前些年打工时腿受伤致残,媳妇身体也不太好,两个人为多挣些钱,到南方找了个当门卫的活计,为节省路费,两年都没回来过了。
今年7月7日前,马丽萍的暑期生活是这样过的:早上起来与爷爷一起上山放羊,傍晚才会回到家。4个姑娘轮番与马小玉谈心,教他如何与孙女沟通,又教他如何给孙女穿衣打扮。直到天色暗淡,家访结束,校长练银霞不放心地过来接她们。“她们可吃香了,孩子们一会儿不见就想。”
52岁的练银霞是霞光学校的创办人,全校408名学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今年争取到了“留守儿童暑期托管”这个项目,“这些郑大学生来了后,不仅领孩子们跳舞做游戏,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们沟通,他们是学社工的,有经验。”练银霞说。接连几天,我们走遍宝丰县6所托管学校。
学校里被托管的孩子们在看动漫
设立“托管中心”缘起留守儿童的暑期之殇
43岁的张秋是宝丰县民政局社工指导中心的负责人,说起开展“留守儿童暑期托管”项目的由来,她连声说:“都是惨痛教训逼出来的。”前年,宝丰县一个村的两个留守儿童暑期感觉电视画面上的上吊镜头“很好玩”,在家模仿时不幸丧命。而另一个村子的几个孩子看到有越野车上喷有“熊出没”字样后,一个孩子决定试验一下。他躲在路边树丛中扮成熊的样子,看见有车开过来就飞速蹿出,结果命丧车轮之下。
张秋把这些惨痛的事例搜集、上报,县领导十分重视。2013年起,宝丰县开始尝试。县政府先拿出一万元,又发动一家企业参与,在杨庄镇柳沟营村丹江口移民小学招收留守儿童,由学校提供场地,聘人教课、做饭,并负责孩子们的安全。“很成功,反响也很好。”张秋说。
今年年初,宝丰县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首批61个示范区中,宝丰县是河南省唯一的县区示范点。为了不愧对这个称号,宝丰县政府领导还专门到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起讲座,介绍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情况。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许冰老师对我能说,郑州大学是全国最早成立社工专业的四所高等院校之一,此前曾组织社工大学生参加救助保护郑州市流浪少年儿童的社工工作。双方一拍即合,合作协议签订后没几天,今年7月7日,托管活动启动仪式就在练银霞的霞光小学召开。
星光学校的心灵小屋里,社工给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政府投钱买服务大学生做社工辅导孩子
在名为“文龙小学”的私立学校内,校长介绍:“暑期主要是托管,不以学习为主,让孩子们吃饱、玩好。”“孩子们很听话,和我们社工也处得很好,他们刚开始对我们不了解,都称呼我们‘特工老师’。”郑大大二学生丁旭洁说,他们经过简单的“破冰”阶段后,现在已进入沟通阶段。随后,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孩子们多做户外运动。
宝丰县民政局负责人接受我们谈话时称,今年,宝丰县财政拿出十多万元用于该项目,除了6个托管点聘请老师及生活开支外,还要进行评估和检测,为明年向全县推广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免费提供场地,聘请几名教师要支付工资,还要管食宿,政府给的钱虽然不是太多,但我们还是愿意做,因为孩子们喜欢,家长们满意。”练银霞说。
未来加大投入总结成功模式向外推广
我们赶往宝丰记录的前一天,中国福基会(归民政部管)免费午餐项目负责人肖隆君也专程赶到宝丰,实地察看这一在全国率先由政府出资购买民间服务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从校舍,到宿舍,从游戏,到家访,肖隆君察看得都很仔细,他接受我们访问时说:我们就是想看一看,这个项目有没有可复制性,能不能像“免费午餐”那样向全国推广。
陪同肖隆君前往的许冰是毕业于郑大社工系的博士,她现在的工作是社工系的讲师,参与这个项目的25名学生由她统一指挥。“宝丰县的留守儿童超过一万名,但今年参与的仅有1000名左右,如果明年要向全县推广,资金,师资,还有义工,都是个大问题。”张秋说。“我们接下来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不断拓展和扩大社工服务群体和范围,我们已和郑大公共管理学院达成意向,在开展实务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总结行之有效的社工模式,在全国推广。”副县长胡进栓说。
14:20:41 被【
' + newItem.onLineCount+ '' + newItem.name + '';
NTES.ajax.importJs(url, function() {
var len = hotLive.
if (hotLive != '' && len != 0){
for (var i = 0; i < len-1; i++) {
var boboItem = hotLive[i],
isLive = boboItem.live,
liveHref = isLive ? boboItem.liveUrl + boboStatTag : "/" + boboStatTag,
boboLiveStat = isLive ? '' : '',
boboHtml = '';
html += boboH
if(i === 0){
html += new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 "utf-8");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23 小时
河南军人灾难面前勇担责任
我是河南人
小姑娘也加入排队接水的行列
平顶山:十多天来,消防车送水4300余吨
“部队给咱们送水来了!”5日,郏县消防大队的水罐车在茨芭镇一出现,村民们就提着水桶等赶来接水。从7月24日开始,平顶山市消防支队就命令各县(市、区)大队在安排好灭火救援执勤力量的同时,抽出大吨位水罐车,每天向饮水困难的郏县、鲁山、汝州、宝丰等县市偏远乡村、居民小区送水。目前已累计为群众送水4300余吨,解决了9000余户3万名居民的饮水困难。
武警平顶山市支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组织22名官兵,购置蓄水桶18个,安排两辆大型卡车,每天为鲁山县张良镇老庄村、王岗村、朱马沟村等送水。
漯河:消防车天天来送水,村民终于能开伙了
“俺村里都好几天没有水了,不要说洗衣、刷碗了,就连吃饭都难。”8月5日下午,笔者从漯河市相关部门获悉,因干旱,连日来该市郾城区龙城镇大墙王庄和何庄村500余户群众生活用水困难。从8月4日开始,该市郾城区消防大队每天出动两辆消防车为这两个村子送水,截至目前已累计送水30多吨。
“快看,送水的消防车又来了,大家赶紧排好队接水。”8月5日上午9时许,当看到红色的水罐车开进何庄村时,10余名在此等待的村民绽开了笑颜。
“俺村已经1周没有水了,这几天都是到河里挑脏水喝。”在何庄村李大爷家中,笔者看到他们家里50多米深的水井抽不出一点水,院子里摆满了盛水的盆盆罐罐,在其中一个盆子里盛满了一堆未刷的碗。“俺家8口人,为了节约用水,现在碗都不敢刷了”李大爷说。李大爷的情况在何庄具有普遍性。
与何庄仅一沟之隔的大墙王庄与何庄的情况一样严峻。“我们家半个月前就抽不上来水了,每天都得到邻居家里讨水喝,但一次两次可以,看着邻居家里也快抽不上水了,俺都不好意思去了。”大墙王庄的一名中年男子告诉笔者,他们家这几天都在龙城镇的饭店里吃饭,但他们挣钱也不容易,这样吃下去他们自己都心疼。这次接了水,回家就能开伙了。
“大家不要急,不要慌,你们每个人都会接到水。”笔者看到,一些村民怕接不到水,一直想往前插队,负责送水的郾城区消防中队中队长郭瑜向村民保证,哪怕有一家没有接到水,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将水送来。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24 小时
最周到的救援队是河南救援队
我是河南人
您可以点击上方“我是河南人”快速关注
大米、食用油、矿泉水、止泻药、棉被、简易床……一上午时间,两大车急救物资准备就绪。8月6日凌晨4点,笔者跟随商丘柘城爱心企业信质房地产公司组织的12人救援队抵达昆明,经过简单的休息,一场争分夺秒的爱心大采购开始了。
12人的疯狂大采购
由于航班晚点,笔者一行8月6日凌晨4点才抵达昆明,这也打乱了原本的计划。经过短暂的休息,只等商场开门营业。大米、食用油、方便面、矿泉水、简易床、消炎药……在灾区前线进行救灾的蓝天救援队,提供了一张包含20多种物资的清单。“就按照他们提供的急缺物资清单,进行采购。”信质房地产公司救援队领队许欢说,他们募集了200万的善款,将全部购买救灾物资,分批运往灾区。
“灾区需要啥,我们就买啥,超市有多少,我们就买多少,钱不是问题。”在昆明一家大型超市内,笔者和许欢带领的11名队员一起,展开了疯狂大采购。
这是我见过的最周到的救援队
采购如此多的物资,有多少要多少的大手笔,也惊动了该超市负责人李云连。听说采购的是救灾物资,李云连紧急调派人手,以最快速度备齐了这20多种物品。李云连说,这两天,也有几家爱心企业来此采购救灾物资,但没有一家如此大手笔。“没听说过柘城县,连商丘市都没听说过,但今天这个爱心企业,让我见识到了河南人周到实在的爱心。”
据许欢介绍,此次前来的12名救援队员,都曾经历过雅安地震的考验,具备很强的救援能力。根据蓝天救援队提供的前方交通状况,第一批两大车救灾物资已于今日凌晨送达巧家县受灾最严重的第一线。
河南救援队集中重灾区
“房子下面还有20多人没有挖出来,另外失踪21个人下落不明。”6日上午,壹基金救援联盟河南户外救援总队的3名队员和其他救援队的队员,来到龙头镇八宝村进行救援。由于道路被阻断,八宝村一度陷入“孤岛”状态。救援者需要背负伤员攀上陡峭的巨大山壁,并走上数十公里的山路才能将伤员送出。
河南户外救援总队的队员王东说:“现在关键问题是路不通,(村与村之间)根本无法通过,都是沿着滑坡过来的。”在离八宝村20公里处的龙头山镇中心,河南户外救援总队队长陈水全正在焦急等待前方队员传回的消息。由于很多偏远村庄通信信号很差,派出去的队员一直未能联系上。此时,30多人的洛阳市神鹰救援队已分成4个小分队,正在各个村庄寻找幸存者。队长张超伟介绍,他们的队员正挺进一个小村庄,之前由于道路不通,这个村庄一直没有救援力量进入。“今天咱们的队员全部不回(指挥部),连夜搜救。”
捐1000元能救助1名灾区小学生
8月5日,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希望工程@昭通紧急救灾助学行动”。即日起,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始接受社会捐款,支援云南地震灾区青少年。捐1000元,助一名灾区小学(初中)生;捐3000元,助一名灾区高中(职校)生;捐5000元,助一名灾区大学新生;捐10000元,助一个灾区特困学生的家庭。
社会爱心人士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捐赠:
一是现场捐赠,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7号中青大厦1712办公室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
二是银行转账,开户名: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户银行:工行郑州市行政区支行,账号:9015219(捐赠请注明“助学昭通”) 。
河南支援云南地震 获捐近8万
河南省慈善总会传来消息称,自从8月4日13:00开通云南鲁甸地震专用捐赠绿色通道以来,截至6日下午5点30分,共收到向云南鲁甸赈灾善款39156.52元。截至6日下午6点,郑州慈善总会共接受社会各界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款39249.6元。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哈哈 我支持你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食客:睡觉多少钱一晚?(水饺多少钱一碗)服务员:流氓!(六毛)商人:六毛?这么平宜。我来三晚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衣着尽量和她的品位搭调,即使你要提升品质,请带上她一起。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25 小时
心系地震 河南八旬老人善心执着
我是河南人
您可以点击上方“我是河南人”快速关注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地震牵动着濮阳老人雷雨斌的心。8月6日一早,在中原油田第九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雷大爷终于通过银行转账,成功向灾区捐了4836.5元钱。这是河南省慈善总会自8月4日上午在网上开通灾区捐赠绿色通道至8月7日中午12点,数额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
找不到捐款渠道
老人托人帮忙才成功捐出
“我要给鲁甸地震灾区捐款。”8月6日一早,中原油田退休办的周女士刚到办公室外,远远地便看见雷雨斌老人站在办公室门口,老人看到她来了,着急地喊出这句话。原来,雷大爷为了给灾区捐款,前两天已经去了好几趟银行,但因为找不到捐款渠道,一直没有捐助成功。直到6日早上,实在想不到办法,老人来到中原油田退休办,向这里的年轻人求助。随后,周女士带着老人去了附近的中国银行,找到了河南省慈善总会的网上捐赠绿色通道,雷大爷终于成功捐款。
“4836.5元,这个捐款数额是有寓意的。”周女士介绍,雷大爷说,“4”代表2014年,“83”代表鲁甸地震发生的日期,“65”代表这次地震的震级。
常年热衷于公益事业 哪里有灾帮哪里
雷雨斌今年83岁,濮阳人,是中原油田的一名退休老党员。他头发花白、略显清瘦,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常年热衷于公益事业。前两年,雷大爷还被评为“中原油田第三届感动油田年度人物”。
周女士说,据她了解,从2003年至今,哪里受灾需要帮助,雷大爷都要捐款。2003年非典、2004年印尼海啸、2008年南方遭遇雪灾以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老人每次都会伸出援手。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今,雷大爷累计捐出善款将近3万元。
“有全国亿万人民的支持,灾区的人民一定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雷大爷给灾区人民鼓劲。
四种渠道帮助灾区
8月4日上午,河南省慈善总会开通云南鲁甸地震专用捐赠绿色通道,大家可通过四种渠道进行捐赠。捐赠请注明:云南鲁甸地震。河南省慈善总会捐赠咨询电话:1、。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26 小时
河南民间达人多 各有节水巧妙招
我是河南人
市民王自强收集雨水来浇花
【阅读提示】连日的天公作美,我省大部地区迎来了甘霖,缓解了旱情;刘湾水厂提前3个月“上岗”,市民家里停水的情况也大有好转。不过,回顾前阵子缺水的难熬日子,还是让人心有余悸。近日,笔者分别采访了郑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和省会民间的“节水达人”,给大家传授节水妙招。节水,就从现在开始。
对付旱情,对用水大户实施计划用水
一提起节水妙招,市节水办的工作人员立刻滔滔不绝,经常跟水打交道的他们深知每一滴水的珍贵。工作人员介绍,7月份以来全省旱情严重,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指导督促节约用水,如实施“计划用水核定”,对用水大户每个月计划量都严格核定,超量加价。超20%以下,水费加价2倍;超20%至50%,加价3倍;50%以上,加价4倍。
针对普通市民,他们提供了一份“日常节水小常识”,例如建议家庭使用节水器;如果觉得厕所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等。
■节水达人
一号达人 王自强
口号:雨水、空调水都不能丢
市民王自强在家里养了100多盆花,每一盆花都枝繁叶茂。“如果这么多花都用自来水浇,得浪费多少水呀?我自己研制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统,用天然的雨水来浇花草,含有滋养成分,都不用施肥。”谈起用雨水浇花,他津津乐道。
在王自强家楼顶平台上有一个雨水管道,管道下方整整齐齐放着一排泡沫箱,下雨时雨水顺着管道流进泡沫箱,一个泡沫箱流满,再换下一个,然后,就用这些储存的雨水浇灌花草。另外,他还把空调水收集起来,用于浇花、洗衣服、擦地和冲厕所。
二号达人 刘国运
口号:洗冬瓜的水再洗绿叶菜,还能抹桌子
市民刘国运家里近80平方米的楼顶其实是个菜园,这些菜几乎不用自来水浇灌,其诀窍也是充分利用雨水和生活废水。“我在阳台角落雨水管道下面放一个塑料泡沫箱,和大大小小数十个空碗、盆一起,收集雨水。”
在生活用水上,刘国运也很会精打细算:“就说洗菜吧,一般先洗冬瓜等容易洗的菜,用过的水接着洗绿叶菜,两遍洗菜水可以洗抹布。也可以把绿叶菜用盐水泡几分钟,沙土泡下来了,农药残留少了,节水还环保。”多年来,他家的用水量始终保持在每月两三吨。
三号达人 刘东亮
口号:减少马桶冲水,一年节水80吨
微博名为“节水刘大哥”的刘东亮是省会某高校的一名教授,他发明了一种节水马桶,把家里洗菜、洗衣服、洗澡的水收集起来,存在马桶自带的集水箱里,经臭氧、纳米等方法杀菌除味后,用于冲洗厕所。
刘东亮说:“前几天我家也停水了,但我马桶里存的废水还可以冲17次厕所。”根据他统计的数据,一个家庭一年用于冲马桶的水相当于整个家庭用水的40%,是最大的耗水源。他的节水马桶每月可节水5~7吨,一年下来可以节水60~80吨。
发帖: 22 篇
在线时长: 31 小时
河南小伙奔走前线 灾区坚守6天5夜
我是河南人
【核心提示】6天5夜。这是1990年出生的商丘小伙张翔在鲁甸地震灾区参加救援的时间。去震区前,张翔“心里还有点害怕”,但他很快做出了去灾区的决定。回商丘已经几天了,他还没敢将去灾区的事情告知父母。震区隐藏的危险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他不说,是不想让父母担心。在震区,张翔给灾民送食物、在路上帮灾民推车、清理因滑坡而堵塞的道路、挖掘遇难人员的遗体、消毒杀菌以及协助灾民及时撤离等。他说,自己所经受的和灾民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相比并不算什么。去震区,自己为灾民做了一点事情,也尽到了自己的能力,也安心了。
进不去灾区他急得直掉泪
8月2日,张翔在山东泰安。家住商丘市区的他,和朋友在当地办了一所军事培训学校。学校成立有一个救援队,全名是山东泰安特战救援队。曾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秦一杰担任队长。当日,张翔和救援队的队友对学员们进行培训。晚上,秦一杰让学员们观看电影《惊天动地》。这部讲述的有关汶川地震救援的电影,让人流泪。
“谁也没有想到头天刚看过有关地震救援的电影,地震这么快就来了。”8月3日晚上10点左右,秦一杰说“云南鲁甸地震了”,张翔心里一颤。“有人愿意去没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秦一杰面色严肃。听到这句话最初的反应,张翔是“心里有点害怕”。但他和另外6名队友还是决定报名。随后,张翔向商丘的朋友借了一辆商务车。
8月4日下午4点,张翔和9名队友从商丘开车上高速,直奔云南。从商丘到鲁甸,1800多公里。为节省时间,张翔和队友每走300公里左右才进一次服务区,“就是上厕所每次也不超过5分钟”。“吃压缩饼干,喝矿泉水,都是在车上吃。”8月6日,张翔和队友终于抵达鲁甸县城。张翔和队友被临时安置到鲁甸县城的一所幼儿园。中午,张翔正端着一碗米饭吃,幼儿园一个老师走到他跟前。
“昨天有一位武警战士在救援的时候牺牲了,你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帮我们,谢谢你们!”这位幼儿园老师眼圈红红地说。张翔知道幼儿园老师所说的牺牲的武警战士就是谢樵,“心里很难受”。吃过午饭,张翔所在的救援队接到了到当地受灾比较严重的光明村送救援物资的任务。与此同时,队长秦一杰也收到两条消息——新民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受伤急需救援;西撒拉村的村民断粮3天了。出发前,秦一杰决定将队员分成两批,其中一批由张翔带队,去新民村和西撒拉村。
鲁甸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前往。为了保证救灾有序进行,武警官兵和当地交警部门禁止没有通行证的车辆进入灾区。
“我们的车被拦下后,我就直接给执勤的武警官兵说了新民村和西撒拉村的情况。”张翔说,尽管武警官兵听说两个村的情况后也为之动容,但因为有纪律,他没能通过进入通往这两个村的道路,“我急得直掉泪,武警官兵的眼里也含着泪,但是我也理解”。
救援时危险随时会降临
张翔和队友只好前往光明村,和另一批队友会合。一进村,张翔就看到一片废墟,武警官兵、一些先前赶到的救援队员以及壹基金工作人员都在进行着紧张有序的救援。张翔所在的救援队将所载的方便面、纯净水等救援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沿途碰到灾民,我们也会把身上带的食物送给他们”。
从光明村返回鲁甸县城时天已经黑了。下山的路上张翔和队友发现一辆抛锚的大货车刚好停在山路的“胳膊肘弯”处,尽管有一定的间隙,但很多车难以通行,“开着的话,拐不过去”。没有办法,张翔和队友将救援队的车连推带拉弄了过去,“前面几个人用绳子拉,后面几个人用手推”。救援队的车辆通过后,张翔和队友又发现还有一些灾民的车无法通行。最终,他们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将灾民的车辆又一一推拉过去。
8月7日上午,张翔所在的救援队接到进驻当地的下大湾村的新任务,摸排受灾的具体情况。摸排中,张翔和队友发现一处山体滑坡堵住了前方的路。“其实被堵的路段也就是四五米长,清理起来却十分麻烦。”张翔和队友随即下车拿出随身携带的铁锹、镐和撬杠,清理路面的砂石。清理山体滑坡下来的砂石是很危险的事情,每动一块砂石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山上的石头可能随时会滚落下来,很危险”。
张翔和队友一边用力清理砂石,一边紧盯山上的动静,两名当观察员的队友哨子一直放在嘴边,“一看到山上有石块滚落造成的扬尘,他们一吹哨,我们就赶快跑开”。“当时也不知道累了,就想着赶快打通道路,但是还要随时提防来自山上的危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堵塞的道路终于被张翔和队友打通了,“我们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救援返回途中被热得中暑
8月7日下午,张翔和队友赶往同样受灾的大瓶子村。进村的路上,不断有石头从山上滚落,到大瓶子村后张翔和队友惊出了一身冷汗。大瓶子村位于两座山之间,其中村子上方的一大块山体已经开裂,“裂缝很明显,要是遇到余震,山体脱落的话,将会给整个村子带来灭顶之灾”。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村民一直居住在村子里。张翔和队友当即将这些情况反映到当地政府,在当地政府组织下,村民及时搬离了村子。
8月8日上午,张翔和队友前往另一个村子——王家坡村。这个在当地还算富裕的村子,已经成了废墟。 地震中,这个村子有28名村民被掩埋。张翔和队友赶到时,还有8名被掩埋的遇难者遗体没有被挖出来,其中一家村民的3个孩子就埋在自家房屋的废墟下。在张翔和队友决定帮这家村民挖3个孩子的遗体时,孩子的家长情绪有点激动——因为已经有两拨人挖过,但均无功而返。张翔和队友忍着悲痛,暗下决定“一定要把3个孩子挖出来”。挖3个孩子遗体的时候,张翔和队友又遇到了山体随时滑坡的危险。他和队友两人一组,每人挖两分钟,另外的队员当观察员。“正在挖的时候,山体突然滑坡了,我往其他地方跑,身上被树扎了很多血印子。”石头滚落之后,张翔和队友又挖了半个小时,第一个孩子的遗体终于被挖了出来。
由于天气炎热,遗体已经腐烂,张翔戴着口罩,但还是被熏得呕吐了。又继续挖了将近一个小时,另外两个孩子的遗体也被挖了出来。身边不期而遇的危险没有让张翔和队友退缩,但3个孩子的遗体被挖出来后,他们难掩悲伤之情。8月8日下午,从王家坡村返回驻地的山路上,张翔和另外3名队友出现中暑症状。“我眼前突然一黑,啥都看不到。”身高1.80米,精壮的张翔意识到自己中暑了,“休息大概半个小时,症状才有所缓解”。“我今天可能上不去了。”张翔对搀扶他的队友说。“你放心!你啥时候上去,我们啥时候上去,不会丢下你!”队友们这样回答。张翔二话没说,连扇了自己几个耳光,“我想通过疼痛,让自己精神精神”。在队友的搀扶下,几个小时后,张翔和中暑的队友总算回到了驻地。
参加救援他“但求心安”
8月9日,张翔和另外几名队友留在下湾村的驻地。虽然中暑症状刚好些,他还是和队友主动承担起了为下湾村以及上湾村进行消毒杀菌的工作。“我背着消毒桶,跑了两个村子,角角落落都喷了一遍药。”有些灾民看张翔比较辛苦,就提出让他在村里吃饭,但都被他婉拒了,“我们救援队有纪律,绝对不许白吃白喝灾民的食物,也不能打扰灾民,吃喝都是自备”。在为两个村喷洒消毒药水的时候,张翔还询问村民有什么需要。“村民都很朴实,我问他们还有啥需要,他们说吃的喝的都有,啥都不缺了。”张翔说。
8月10日,张翔和队友从驻地撤离之前,几个人想买村民自家种的花椒和辣椒。“一包我们给他五六十块钱,他们说啥都不多要。”张翔说,当他和队友准备高价购买花椒和辣椒时,村民们都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你们已经帮过我们了,我们感谢还来不及,咋还能多收你们的钱?”
8月10日晚,在震区6天5夜,救援队的任务完成后,除秦一杰之外,张翔和其他队友开始返回。8月11日早上,张翔赶到商丘的家中。洗过澡,倒头便睡。睡前,张翔还在想一名队友说的话:“不管做什么事,尽自己的能力就好,但求心安。”
发帖: 22 篇
在线时长: 31 小时
河南“守灵翁”用诚信坚持一生的守候
我是河南人
【核心提示】赵松武,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人。1931年7月出生,1944年1月入伍,1953年11月复员,1990年至今一直看守李馆地道战遗址。为了20多年前的一句诺言,84岁老农民、老党员赵松武天天与李馆抗日地道遗址为邻,夜夜与抗日英雄陵墓为伴,被人誉为“守灵翁”。2013年8月,他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2005年,他荣获了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4年1月,他荣登诚实守信“河南好人榜”。
赵松武9岁跟着家人挖地道,如今,84岁的老人依然守护在这里,他的一生,注定跟地道联系在一起。“我这一生能看护好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这一处地道战遗址,能够让它传到子孙后代手里,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就知足了。”说这番话时,老人的神态安详而平静。
老人的儿子赵庆民告诉我们:“现在俺爹年纪也大了,感冒发烧的时候,我们不在跟前非常担心。劝他回家去住,他说啥也不肯,我们也拗不过他。”老人说:“离开了老领导、老战友,离开这地道,俺睡不着觉,心里也不踏实。我已经跟孩子们商量好了,死后我也要埋在这里陪伴死去的英灵。”
民权县文明办主任黄在杰说:“原来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水,没有电,积年累月陪伴他的只有一块墓碑和一段曾经令日军心惊胆战的地道战遗址,但他却从没有感到孤独。”
最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这里修了柏油马路,修缮了房屋,李馆抗日地道战遗址已经吸引了我省以及山东、河北等地的上万名参观者。黄在杰说:“每到清明节,还有山东省临近学校的学生会来到这里为烈士扫墓。这一天也是老赵最高兴的一天。”
和赵松武老人同村的赵卫东说:“他特别重情谊,人到晚年,放弃家庭的温暖,不求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坚守在这里,用诚信坚持一生的守候,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令人感动。”
发帖: 22 篇
在线时长: 32 小时
河南寒门学子段续光:苦难酿辉煌
我是河南人
【阅读提示】雨后的鲁山县耐庄村一片静谧,土坯房在竹林的映衬下,显得甚为古老……就是这样一个不大且落后的山间村落,即将走出一位清华大学生。他,叫段续光。3年前丧母的遭遇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强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并于今年高考取得688分的好成绩;父亲靠蹬人力三轮养活全家6口,让他更加自力更生。眼下,他正和几个同学一起开暑期补习班,赚钱为父亲减轻压力。
姓名:段续光
分数:688分(理科裸分)
报考学校:清华大学
懂事 生活费全靠每年拿的奖学金、助学金
坚强母亲病故,父亲常年在外,他担起照顾妹妹们的责任
父亲在外的辛苦,段续光牢记在心。而为了父亲的身体,段续光不让他染上抽烟、喝酒的恶习。“我爸在家时,只要见到他抽烟,我就抢过来扔掉。”段续光说。这样做是想让爸爸能健康地陪着一家人,因为妈妈已经离开了。谈及母亲,段续光没有刻意回避:“我妈是2011年4月生的病,当时我正在学校准备中考,家人为了不影响我考试,直到五一放假才告诉我真相,可那时妈妈已经去世……”
“当时眼泪都哭干了,但我不能逃避,也因此一直安慰自己‘如果长大了,就会发现还有更残酷的事’。”他说。妈妈去世时,段续光的大妹妹8岁,小妹妹只有2岁。两个小女孩突然没了妈,爸爸又常年在外,段续光就自觉地承担起了照顾她俩的责任。“大妹妹已经上小学5年级,每次我从学校回来,都会多问她一些学习上的情况,跟她讲些道理。”段续光说。考虑到家里的状况,他特别想让她能成长得更快,让家人少操心。
有时,大妹妹的懂事也让段续光看着心疼。他说,有一回,妹妹在家里的墙上用粉笔写下“爸爸没钱了”的字样后,又赶紧涂掉。“这一幕正好让我看见,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她这么小,就能体会到父亲挣钱的不易。即便有这样的心事,也不愿说出来,而选择自己来消化。”
段续光家所在的耐庄村,坐落于鲁山县的西北山区。14日下午1点,我们抵达村口。身材消瘦的段续光背着双肩包,正在路边守望。“山里路不好走,岔路口多,能找到村子应该很不容易吧?去我家还得往前走一段儿,我给你们带路。”一见面,段续光就关心地说。在段续光的引导下,我们老远就看到他的爷爷在门口张望。因为半身不遂还未彻底痊愈,他站立时有些颤颤巍巍。“赶快进来坐,辛苦你们了。”爷爷说。
进门后,一个简易的平房映入眼帘。房里仅有一个陈旧的电视柜和几把桌椅,电视是少有的几件电器之一,却是坏掉的……“坏了很长时间了,一直没修。”段续光笑着说。段续光的母亲3年前患病毒性败血症去世了,父亲为生计到温州打工,他和两个妹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爷爷还有糖尿病,现在勉强能走几步路;我眼睛不好,活动也不方便;两个孙女一个5岁、一个11岁,都得照顾。”奶奶张福告诉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父亲在外打工维持,懂事的段续光一放假回来做饭、担水等家务都帮着干。
段续光说,父亲从没向他透露过在外干什么,但他通过姑姑了解到父亲是在蹬人力三轮车。“我知道他是怕告诉我后给我带来心理负担,怕我心疼。”为帮父亲减轻负担,高中三年来,他通过努力学习,几乎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助学金,用于在校的生活费用。
自立 不想主动申请补助,跟同学们一起办暑期培训班
就像石缝中的小草,依然能破土而出;在困境中求学的段续光,反而更加自力。今年高考,他考了688分(理科),并在此前入围的“清华新百年自强计划”中获得了降5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尽管成功通过该计划并考入清华的学生,可申请提供助学贷款和生活必需品,以及1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但段续光在受访时坦言,他更喜欢自力更生,不想主动向清华申请补助。“我有手有脚,自己可以挣生活费。”
6月20日,高考成绩还没正式公布,他就开始跟同学们一起筹划办暑期培训班。在鲁山县城招收初三、高中的学弟、学妹,专门培训数、理、化。“培训期为1个月,每个人只收600块钱;培训班已经于7月4日开班,目前有20多人呢,并有人不断报名。”段续光介绍说。其实,从前期的租房找场地,到设计广告单页宣传,都是段续光跟几个同学一起完成的。“尽管大家付出了很多劳动和汗水,但收费标准比‘同行’要低很多,结束后每人也只能挣千把块钱。但我并不仅仅为了赚钱,而是想让这个暑假能长更多见识,让自己更加自立。”段续光说。其实,这也正印证了他一直以来坚守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能拥有简单的幸福,其实也是对身边的人负责。”
在家的谈话结束了,段续光也背起他的双肩包跟家人匆匆告别。他要跟我们一起赶往鲁山县的培训班,因为那里还有十几位学生等着他上课……
发帖: 22 篇
在线时长: 32 小时
一腔热血写忠诚——记平舆县人民法院法警大队长陈凤伟
我是河南人
?【人物名片】陈凤伟,男,39岁,1989年从部队转业到平舆县法院工作,在部队曾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自转业到平舆县法院,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执行庭副庭长,现任平舆县人民法院法警大队大队长。从转业至今,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荣获2003年度驻马店“优秀政法干警”、2004年度“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称号。2005年度被评为县、市两级“五好党员”,日,被驻马店市授于全市“十大杰出青年”及尊老敬老模范模范等称号。2014年河南省第四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候选人。
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干工作
陈凤伟在部队生活中养成了事事争先进的作风,因此每项工作他总要求自己做的最好,最圆满。他虽有较为严重的胃炎和肾病,但从没有因病耽误过工作,常吃些药仍坚持上班,院领导多次敦促他住院好好治疗一下,但为了工作他从未因此而耽误过一天工作。他虽然在部队荣立过二等功,但他从未以功臣自居,而是谦虚谨慎,总是高标准地对待工作。
1996年8月法院法警大队成立时到市中级法院参加集训。由于凤伟擒拿术技高一筹、队列动作规范、标准。被指定担任平舆法警大队教员,他不怕烈日酷暑喊口令,做示范近二十天,终使平舆法警大队获得了全市法警业务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他本人也被评为地区优秀法警。2000年刑庭抽调凤伟和另一名法警去押解电业局一刑事被告人,根据案情需要,需要对被告人进行精神病情鉴定,需在市精神医院日夜陪护、监视一个星期,为防止被告人脱逃或自杀,他们和被告人一块同吃、同住,夜晚不睡觉进行监控,最后圆满地完成了院交给押解的任务。刑庭的同志感慨地说:“陈凤伟干工作我们真佩服!”
一身正气,奋不顾身维安定
作为法警,凤伟平时训练刻苦,对业务精益求精,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对犯罪分子疾恶如仇,看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总是不顾安危挺身而出。2007年三月份他到平舆永乐大市场去买东西,发现两个新疆人行迹可疑就盯上了目标,原来此二人采取用铁丝绊自行车后轮,趁骑车人抽铁丝的功夫,把骑车人车筐里放的东西或手提包偷走。正当其中一个新疆人正在对一女同志实施偷盗时,当场被擒获,另一位新疆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偷盗,没有发现同伴被捉。正巧,法院行政庭的几位干警开车路过此地,便同行政庭几位干警一块将正实施偷盗的另一位犯罪分子抓获,并扭送到派出所。两个小偷喃喃自语:走遍大半个中国没失过手,不曾想来到平舆县,栽到平舆小个子法警手里,平舆法警真厉害。在2003年至今几年时间里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荣获2003年度驻马店“优秀政法干警”、2004年度“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称号。2005年度被评为县、市两级“五好党员”,日,被市宣传部、团市委授于全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心系群众,慷慨解囊抚危困
陈凤伟回到地方后,始终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人民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身边有疾苦人的事时刻挂在心上,坚持学雷锋、做好事。自一九八九年从部队转业到现在,二十年如一日,悉心从生活、物资上尽力对李凤英、李继兰两位孤寡老人照顾,使两位老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诺言,用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普下了和谐的音符。
在陈凤伟看来,作为一名党员,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要为解决周围群众的困难尽上绵薄之力,尽可能地为党和国家减少负担。办案中,他对当事人更是态度诚恳、和霭,老百姓都愿意让他执行案件,都说:“凤伟执行案件又快又好,真是共产党员的好法官”。日上午,家住平舆县郭楼乡王栋桥村的16岁女孩吴冬霞随母亲到县城桥南市场买菜,因身体有病又加上虚弱的她昏倒在市场里,陈凤伟当时正在桥南市场为帮扶的两个大娘买肉,刚好看到这一幕,就立即找来一辆三轮车把女孩送到医院,到医院后,立即找医院领导进行协调,让他们先安排医生抢救。之后又从银行取出800元现金,为他们垫上医药费,又买了一些矿泉水、食物送到病房里。当天夜里吴冬霞得救了,凤伟看到苏醒后的吴冬霞,悄然离去。
她的父母非常感激,在吴冬霞出院的第二天抬着一块“扶危救困,心系百性”的镜匾和一些群众吹着锁呐把匾送到法院,吴冬霞的父亲吴山喜拉着凤伟的手久久不放,连声说:“谢谢,谢谢陈法警救了我女儿一命”。平舆电视台闻迅做了采访,并投书《河南日报》,日的《河南日报》、《天中晚报》均以较大的篇幅就他的事迹做了报道。
凤伟不但是照顾了老人,同时,按照法院的任务,也负责照顾了两位家庭困难的在校学生,他默默承受生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享受着帮人助人的快乐。他说,我就是再苦也不能看到周边的群众比我更苦。我要用有限的精力去更多地帮助别人,温暖他人。只要周围的人快乐了,我也会非常地快乐。
发帖: 22 篇
在线时长: 33 小时
河南双胞胎同时考入清华 上演现代版“一母二进士”
我是河南人
[摘要]周口扶沟县上演现代版“一母二进士”:出身于农家的双胞胎兄弟刘冲、刘闯,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两人仅差2分。
扶沟双胞胎同时考入清华大学
明朝万历年间,扶沟人何出图、何出光兄弟俩同中进士,被誉为“一母二进士”,他们的事迹在扶沟县一带广为流传。今天,周口扶沟县上演现代版的“一母二进士”:今年高考过后,出身于农家的双胞胎兄弟刘冲、刘闯,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
今年18岁的刘冲、刘闯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两人生活在扶沟县崔桥镇水饭店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母亲苏红霞眼里,兄弟俩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每次考试都在班里排前几名。“每当新的学期开始,拿到新课本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就能完成全学期的课文背诵要求。”苏红霞说,孩子们的勤奋苦读,让她感到很欣慰。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常常教育兄弟俩:“咱不和别人比吃穿,但是咱一定要跟别人比学习。”
作为哥哥的刘冲,在学习上起到了带头作用。每次做模拟题时,他都会主动问弟弟刘闯做得怎么样。而每当看到刘闯有疑问时,他也会主动帮助。在今年高考中,刘冲、刘闯终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分别以676分(裸分)、678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和精密仪器系录取。
虽然是一对双胞胎,但是刘冲、刘闯的个头明显不一样,哥哥刘冲要比弟弟刘闯高出大约3厘米。生活中,刘冲喜欢饲养一些小兔、小鸡、小鱼等动物,还喜欢栽花养草。在他看来,这些可以用来陶冶情操。弟弟刘闯则喜欢看网络玄幻小说。刘闯说:“读小说的时候,大脑能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这样可以获得轻松。”
谈及以后的大学生活,小哥俩并没有太多的规划。不过对于他们未来将要至少生活四年的北京,哥俩倒是有很多期盼。刘冲说他要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刘闯则表示自己一定要登上长城。眼下,哥俩正在父母的带领下,选购手机、衣服等上学必需品,迎接他们的大学生活。
发帖: 24 篇
在线时长: 34 小时
河南山村“守夜人”富裕一村人
我是河南人
西庵头村干部何四法(左)与何群明夜间巡逻中
【阅读提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也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常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守夜人巡逻打更的画面。但在三门峡市渑池县英豪镇西庵头村,由村干部和党员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却17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打更守夜。
小山村里的“守夜人”8月7日晚上10时许,地处豫西山区的渑池县英豪镇西庵头村已是夜深人静,久违的小雨似乎更能浸润人的心田。这段时间,村民们正忙着抗旱,劳作一天的他们早早就入睡了,沙沙的雨声和间或传来的几声犬吠,使得这个小山村愈发静谧安详。虽然已经是深夜,西庵头村委的院子里还亮着灯光。一间办公室内,村主任何四法和村监委会委员何群明正往身上披外套,收拾好后,两人分别拿起桌子上的一个手电筒和一面铜锣出门了,今天夜里轮到他们搭班巡逻村子。“哐……哐……”在村里每走一段路,何群明就会敲两下拎着的锣,一旁的何四法则不时四处晃着手中的手电筒,仔细查看沿路村民家院外的情况。“这家有小孩儿,别敲锣,用手电照照”、“留心脚下,下雨路滑”……一边巡逻,何四法一边还提醒着同伴和随行的笔者。“老何,今儿晚又值班啦?”巡逻至西庵头村第二村民组时,正在关院子铁门的村民何小乙走出来跟何四法两人打招呼,拉了几句家常。笔者了解到,何小乙家院外有一个猪圈,里面养了8头猪,他平时起夜时偶尔会查看一下,“有你们巡夜,俺就踏实去睡了。”何小乙笑着说。
一个小时后,整个村子巡逻了一遍,返回村委办公室休息时,何四法告诉笔者,每次夜里巡逻的村干部党员为两个人,从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5点。“也没啥可采访的,都是该做的事儿。”55岁的何四法憨厚地笑着称,说白了,一面锣、一个手电筒和一件夜里御寒的衣服,再加上一颗热情细致的心就是全部。
17年坚持 为让群众睡个安稳觉为群众“打更守夜”,西庵头村的村干部、党员从1997年开始,如今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17年有余。夜间巡逻是义务的,主要是排查村里的隐患、提醒村民防火防盗,起初只有村干部值班,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的党员也积极参与进来,现在有9名村干部和11名党员轮流值班夜巡。何四法说,平时村里都是定期巡逻,每逢春节、夏秋农忙时节,则会天天夜间巡逻,并要求值班人员“不漏一条街道小巷、不放过一个可疑人员、不留一处安全隐患”,目的是让群众睡个安稳觉。“当初之所以巡夜,是因为以前多出现偷盗情况,自从村里开始夜巡之后,小偷也不敢来村里了。”何四法说,2006年,村里安装了5个监控摄像头,村口两个,村里3个,安全就更有保障了。夜间巡逻时,每次遇到可疑的车辆,值班的村干部、党员都会上前盘问一番;看到哪个村民家的大门没关好,或者摩托车停在外面,都会及时提醒。西庵头村的村民家中多饲养有猪和羊等家畜,村民们尤其关心这一方面的安全问题,但在村干部、党员的夜间巡逻下,偷盗事件鲜有发生。
有了这个习惯之后,西庵头村的村干部、党员在安全意识上也得到了加强,除了夜间巡逻提高警惕,白天也多会留意村里的一些安全隐患。一次,在夏收期间,村民何栓来家的手扶拖拉机停在了农田里,中午回家吃饭时麦田突然失火,不远处的何四法看到这一幕,当即招呼人赶去灭火,并合力将手扶拖拉机推了出来,避免了更大意外发生。
“冲着这样的村干部我们才来投资”在西庵头村采访的两天,何四法和村里的干部、党员正忙着和群众一块抗旱,由于这次旱情严峻,村里首先要保证解决的是人畜饮水问题。原本家家户户都已经通上了自来水,饮水问题早就解决,却因为水泵的突然“罢工”让大家有点心急。8月8日一早,不顾夜间巡逻的疲惫,短暂休息后的何四法再次来到渑池县县城,村里坏掉的水泵在当天就被送去检修。这次,何四法得到的消息是“水泵很快就能修好”,他略带焦急的脸色才有了些许舒缓。今年46岁的村民何红群告诉笔者,每年村里都会给群众承诺办好一到两件实事,在村干部的努力下,现在不但家家通了自来水,还建成了全县第一条“村村通”公路,整洁的水泥路还铺到了各家各户门口,实现了“户户通”公路。
“从1997年到现在,我们村的两委班子连任了5届,这么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说到群众的认可,这也许就是吧。”西庵头村党支部书记何景才坦言,眼下,该村引进了烤烟新技术,在全县率先建起大型密集式烤房,高标准建成了文化大院,并招商引资为群众致富谋出路。2007年,该村就成了渑池县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三门峡市文明村”。渑池县英豪镇党委书记左中军说,现在西庵头村形成了烟叶、辣椒、桃子种植和劳务输出4个特色产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2012年5月份,总投资1.2亿元的渑池鑫地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10万头优质商品猪产业化项目在西庵头村奠基,可解决方圆4000亩山地的灌溉、施肥,带动1000户农户从事果树和无公害蔬菜种植。“我们前期做了不少考察,之所以来这个小山村投资,说实话,是冲着这样负责任的村干部,我们选对了。”渑池鑫地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立志坦言。
发帖: 24 篇
在线时长: 36 小时
河南太行山区老电工闫磨生:27年巡线不言弃
我是河南人
【人物名片】闫磨生,男,1960年出生,1978年入伍,1984年退伍,卫辉市狮豹头乡柳树岭村电工。服役期间荣立三等战功1次。柳树岭村地处太行深山,交通极为不便,退伍后,他负责6个自然村40多家农户用电设备的维修维护,并在此岗位默默奉献30年,先后被评为卫辉市“优秀农电工”、“五一劳动奖”,新乡市“优秀农电工”,河南省电力公司“优秀党员”等。2014年河南省第四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候选人。
闫磨生在山上查看线路
在太行山海拔987米的深山上,有一位老人每天在大山中巡线、检查,给村民换灯泡,守护着村里的40多户人家和一个变电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个老人叫闫磨生,是这个村里唯一的一名电工。闫磨生所在的河南新乡卫辉市狮豹头乡柳树岭村,地处太行深山,海拔987米,距卫辉市区70多公里,有着典型的太行风景,层峦叠嶂,绝壁巉岩,交通极为不便,村里很多老人几乎没有出过山。
1984年,闫磨生从部队退伍后,回到老家柳树岭村,当时村里有一位老电工准备离开,就问闫磨生愿不愿意学电,闫磨生就此答应,并再也没有和柳树岭村的电分开。“我每天就是沿着这些上山路查看线路是不是有问题,谁家的电出问题了就到家里给修修”,闫磨生说自己其实没有做过什么,自己是村里的电工,这些事情都是自己的分内事。每个月,闫磨生都会顺着村里的33公里长的主线查看一次,还要把35条23.2公里长的分线查看一次,闫磨生说这27年来他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山路上行走。
“山里人用上电不容易,如果没有电了,到了夜里整个山里就会漆黑一片,真是伸手不见五指了”,闫磨生的妻子咸福鱼说,自从闫磨生开始负责村里的电以后,谁家的灯泡坏了他都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推脱过。7年前,一次夜里刮大风,全村停电,闫磨生饭都不吃打着手电筒就出门了,后来直到深夜还是不见回来,咸福鱼很担心,就壮着胆子出去寻找,等走到村子附近的一个水窖的时候听见里面有人哼哼,走进一看,只见闫磨生已经摔昏迷在水窖里了。
“现在村里年轻人都离开山里打工去了,村里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家里生活都不富裕,有很多人家里就有几个灯泡需要用电,平时也没什么大事,最经常做的就是帮他们换灯泡”,闫磨生说山里人住的比较分散,有些人家相距有3公里左右,一次住在山顶的68岁的王文学老夫妇家灯泡坏了,闫磨生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他家里。
闫磨生为村民更换灯泡
日夜里,村里又没了电。闫磨生躺不住,起身沿线路去配电房查看自己负责维护的柳树岭1号变压器。隔着老远,他便听见配电房里“咕咚咕咚”大响,像是变压器从台架上被推下的声音。有人偷变压器!而且人还不少!闫磨生想了一想,扭头跑向最近的村里,喊来了村里的五六个人,堵住了盗贼的去路。这时,3个偷变压器的盗贼将赃物放在路边,捡起石块儿砸向村民。闫磨生和村民们同样以石块还击。陆陆续续,周围村里有30多名村民赶来了,盗贼终于丢下变压器仓皇而逃。
如今,闫磨生已经在大山里巡视了27年,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城里稳定了下来,要接他下山享福被他拒绝了。“做习惯了,猛地一下子不让做,心理空落落的。再说现在年轻人没有人愿意做电工了,特别是这大山里面,平时都看不见年轻人了。”闫磨生说愿意在山里继续守着这里的电,直到他走不动了,有人来接替他了为止。
发帖: 24 篇
在线时长: 36 小时
河南人大常委会:一问一答 &情系民生
我是河南人
?“坐在家里,看着电视,就能清楚地知道人大是怎样监督政府的。咱老百姓只有看得真,听得实,心里才透亮呀。”70岁的原国营郑州第二棉纺织厂退休干部王友和赞不绝口。让王友和感慨不已的电视直播专题询问要从7月29日说起。当天,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会,当时有8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1位网民向1位副省长、6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现场发出“考问”。
本属于例行的会议,但此次会议室内的摆设和现场气氛与往常大不相同。除旁听人数增加外,会场内额外增添的几台摄像机和场外的数辆直播车,让连“久经会场”的服务人员都不由得紧张起来。原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首次运用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现场直播专题询问,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既使颇为“神秘”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变得公开、透明,也让选民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代言人”是否认真履行职责。
“激烈交锋”为民生
问者一针见血,答者坦诚直言&
“学生和家长特别关注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董广安问题尖锐,并点名让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回答。“学生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确实存在,在职教领域,这个问题更为迫切。”朱清孟面对犀利问题并不避讳。脱节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结合不够,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够,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走向社会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结合不够等。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动态的,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应该是动态的,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朱清孟说,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同人社、发改、工信等部门,为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专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我虽然退休了,但关心时政的热情不减。”热爱读报的王友和告诉笔者,他从媒体报道中留意到,人大常委会的每次专题询问都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特别是这次,老百姓就像在会场上一样,人大代表询问的每一句话都听得很清楚,让他也有身临其境之感。“问得一针见血,答得没有套话空话,真过瘾!”王友和如是评说。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宣传处副处长陈波告诉笔者,询问权是人大监督权中的一项重要职权。与一般的询问相比,专题询问的对象比较明确,内容更加具体,通过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听取“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要求其负责人当面给予答复,具有社会关注度高、针对性强、互动效果好等特点。
“请问徐济超副省长,省政府在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划?”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建伟举手发问。“在上学的费用上省里将拿出普惠性方案,明年起所有的中职在校生学费全免,眼下财政已拿出8亿元,免去农村和农学专业的学费。”电视画面上的徐济超严肃而认真地回答,“明年将再拿出4亿元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一些补助,决不能让职教院校的学生因为生活困难失去上学的机会。”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在问答环节结束后指出,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监督形式之一,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职业教育专题询问,既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事关全省大局和民生突出问题的关切,也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促进。
创新形式被点赞
群众积极参与,网友也有代言人&
“我代表网友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发问。”最后一个发问的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关少锋,“我个人做了一些整理,比较集中的一条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请问普通本科院校为什么要转型?转型有什么困难?如何引导转型?”关少锋说,在本次职业教育专题询问会召开前夕,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向网友征集关于职业教育的问题。他特意收集网友们的意见,首次把网友们关心的问题带到了询问会上。
“为保证问政的有效透明,省人大常委会将职教工作问询纳入计划后,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告诉笔者,省人大特意邀请12位省人大代表和8个部门负责人,历时两个多月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实地考察了28所职业院校、13家企业,与50余名校长、教师、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历经多次专题询问的省人大代表马玉霞也参与了此次专题调研。她举例说,职业学校的校舍和普通大中专院校相比,大多显得“寒酸”,有必要加强职教“硬件”建设。王云龙委员进一步提出:“个别县市在职教经费上存在历史欠账,没有做到依法依规投入。”对此,省财政厅厅长朱焕然表示,对“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这一规定的执行情况,要搞决算公开,就像公开“三公”经费一样,让社会来监督。
今年,电视直播、常委会组成人员“追问”和网友“自由询问”形式,成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的亮点。关少锋认为,采用专题询问会同步直播的形式,极大提高了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让更多老百姓知道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履行、行使权力的,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询问会结束后,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一名官员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询问不只“问事”,还要“看效果”&
监督工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所说,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监督不力就一直是人大代表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权力不受监督,在行使中就会偏离方向;没有切实有效的方式,监督就会流于形式。
“省人大常委会之前举行的5次专题询问,尤其是去年以来举行的‘水污染防治’‘传染病防治’等专题询问,不仅及时回应了群众诉求,还推动了热点问题的解决。”陈波告诉笔者。
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就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等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这是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组建以来,首次以专题询问的方式,请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王玲委员的问题直接,“在已分配的保障房中,有没有不公正的现象?”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开宝马车住保障房”的现象,田土城委员则提问:“如何让保障房真正分配到应该得到保障的人手中?”
赵建才副省长及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人均认真进行了回答。会后不久,全省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得以完善。
2012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专题询问食品安全,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说,此次询问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也让我们看到工作中的差距、漏洞和不足,“这种关心、爱护或者说批评,比表扬和赞美的话更能起到促进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将逐步使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常态化。专题询问不但要问出症结、问出责任、问出方向,更要问出代表和百姓的心声,使应询者答出原因、答出对策、答出承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表示。
发帖: 24 篇
在线时长: 37 小时
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河南人物——胡佩兰
我是河南人微信公众号报道
【个人简介】
出生地: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职业:医生
主要成就:治病救人,矢志不渝
【事迹介绍】
胡佩兰,女,享年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日清晨,98岁的胡佩兰于睡梦中安然辞世。此前一天,她在诊室一直忙碌。胡佩兰留给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
【颁奖辞】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词】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发帖: 24 篇
在线时长: 37 小时
河南爱心粥屋 让“城市的美容师”吃上早餐
我是河南人
【阅读提示】8月20日早上6点半,有几十名环卫工人来到卫辉市卫州路的“爱心粥屋”准备就餐。史春荣和志愿者们,已经把桌椅摆放整齐,粥菜馍准备停当。
今年59岁的卫辉退休教师史春荣,一个月前开了家“爱心粥屋”,每天早上熬几百碗粥,做几百个馒头,供环卫工人免费就餐。每人一碗粥、两个馒头加上一些小菜,成本按每人2元,每天80个人计算,一天要160元,史春荣一个月的花费就要4800元,而她的退休金一个月才三千多。“好在有爱心人士的支持,要不粥屋还真不容易运转。”史春荣对笔者说。
行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从今年7月9日开业,“爱心粥屋”每天都要准备二三百个馒头,三百多碗粥。“夏天天热,工人们出汗多,”史春荣说,“粥要多准备一些。”7月底,史春荣算了一下账,开业后亲朋好友以及爱心人士的捐款有一万两千多,但她买锅碗瓢盆加上米面油的这些支出,总共一万四千多,自己的退休金每月三千多,基本上所剩无几,但她心里挺高兴。不擅言辞的她告诉笔者:“做善事,做好事,真的像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说的那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他们起早贪黑地干活,有些人没时间,也不舍得花钱吃早饭。”今年,当史春荣把开粥屋的想法告诉亲朋好友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房租没要钱,朋友和爱心人士还捐了一些钱。”史春荣说,“前几天,一家面粉厂把每天几百个馒头包了下来,还有人送米、送油。”而且,每天早上还有志愿者过来帮忙,有人做饭,有人摆放桌椅。
希望|全市环卫工人都吃上早餐
史春荣的爱心行动感动着环卫工人和当地市民,7月25日早上,卫辉市70名环卫工人为史春荣送来一面锦旗,上写:感谢爱心早餐,关注弱势群体。环卫工人赵林为抒发对史春荣的感谢,用海报的形式写出感谢信:老汉我今年70岁,第一次吃上爱心早餐,我很感动,诚心感谢您在炎热的盛夏,对我们疼爱和关注。我们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吃亏的精神,把卫辉打造成一个整洁、优美的城市。
史春荣的善举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现在,每天除了来帮忙的志愿者,经常有爱心市民送来米面油等物品。史春荣说,其实我们身边不缺乏爱心人士,只是缺少爱心平台。史春荣介绍,卫辉全市有二百多名环卫工人,有的离粥屋远,来不及过来吃早饭。所以,她希望有爱心人士能再开一家,环卫工人们早上都能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店埠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