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店县城哪里有彩票店了

五台县哪里买花便宜_{100%诚信花店,16年品牌老店}_24小时在线订花
挑战全网底价
差价双倍赔付
10年订花品牌
市区范围内
100%客户满意度
不满意全额退款
五台县哪里买花便宜 16年品牌老花店!五台县哪里买花便宜 诚信花店,值得信赖!
按用途订花
浪漫爱情 生日祝福 友谊之花
按花材订花
玫瑰 百合 向日葵
按节日订花
情人节 七夕节 母亲节
按对象订花
恋人 朋友 父母
按价格订花
150元以下 150-250元 250-350元
按枝数订花
9枝以下 9枝 10枝
按颜色订花
红色 粉色 紫色
当前位置: >
> 五台县哪里买花便宜
送花网服务热线
五台县哪里买花便宜
五台县哪里买花便宜,五台县哪里买花便宜,爱花居鲜花网站鲜花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信誉值在同行业中拥有最高分值,从大众利益出发,同行业、同等品质鲜花买贵赔五倍。本站鲜花快送平台拥有8000多家实体连锁花店,服务于全国600多个城市,爱花居随时、随地、随意全程恭候为您服务。
本店承诺在线网络订花时间最短,8000多家实体店服务全国600多个城市,实现配送速度最快,您在哪儿,我们送到哪儿;哪儿需要,我们送到哪儿。没有配送盲区的花店只此一家!
我们拥有最知名的种植基地,最上乘的鲜切花,最优质的包装辅材,最专业的花艺包装,最时尚的审美观点,爱花居的每一束花都是我们的事业!给您最美鲜花,回馈完满爱意! 五台县哪里买花便宜,在爱花居花店,我们拥有数百名最专业的花艺师,经过专业的花艺包扎培训,手艺精湛,包装大气上档次,还可根据客人不同的要求包扎出不同的效果。爱花居鲜花速递网,全网最先提供超五星订花服务的鲜花网,周到服务,顾客回头率90%以上,满意度100%。我们花店提供您各种场合所需要的鲜花花束,私人订制您的花艺空间,为您的每个节日增色添彩!
我们的花店拥有最精良的品质检控系统,流水线把控拣货、配货、包扎、配送等各个环节,将品质追求做到精益求精。爱花居鲜花店是全国最大的品牌连锁花店,花店网络覆盖全国每一个包含县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连锁品牌花店。
同城鲜花速递指定时间送货上门、专车快捷配送为您带去专属的服务体验!
鲜花网站销售排行
一心一意爱你 ¥189.00元 (已售出:22589束)
如胶似漆 ¥259.00元 (已售出:20963束)
缘定三生 ¥289.00元 (已售出:20596束)
佳期如梦 ¥299.00元 (已售出:17294束)
珠联璧合 ¥289.00元 (已售出:15985束)
相见恨晚 ¥189.00元 (已售出:15896束)
最美的时光 ¥159.00元 (已售出:15696束)
幸福一生 ¥179.00元 (已售出:15695束)
非你不可 ¥269.00元 (已售出:15268束)
一辈子的爱 ¥179.00元 (已售出:14659束)
鲜花网站热卖推荐
[¥239.00]
已售:2434束
[¥329.00]
已售:9027束
[¥308.00]
已售:8823束
[¥2626.00]
已售:6963束
[¥248.00]
已售:4203束
[¥598.00]
已售:7253束
[¥269.00]
已售:4048束
[¥609.00]
已售:10163束
[¥509.00]
已售:7067束
[¥269.00]
已售:8188束
[¥329.00]
已售:5844束
[¥265.00]
已售:3224束
[¥289.00]
已售:7485束
[¥309.00]
已售:6384束
[¥247.00]
已售:4814束
[¥259.00]
已售:3696束
1F新品鲜花
[¥699.00]
已售:5860束
花落不相离
[¥289.00]
已售:2578束
[¥249.00]
已售:5531束
[¥289.00]
已售:6222束
[¥1359.00]
已售:8555束
[¥399.00]
已售:7106束
[¥208.00]
已售:7394束
[¥289.00]
已售:8296束
2F精品鲜花
[¥699.00]
已售:5539束
火火的爱恋
[¥279.00]
已售:4570束
[¥399.00]
已售:6436束
[¥289.00]
已售:13298束
[¥649.00]
已售:12568束
相遇在雨里
[¥299.00]
已售:7617束
真诚不变的爱
[¥379.00]
已售:7540束
[¥329.00]
已售:8796束
3F爱情鲜花
[¥329.00]
已售:5835束
[¥189.00]
已售:12369束
[¥199.00]
已售:11589束
[¥139.00]
已售:5087束
[¥149.00]
已售:3010束
[¥139.00]
已售:12589束
[¥169.00]
已售:12586束
我的爱你懂得
[¥139.00]
已售:12569束
[¥238.00]
已售:3567束
[¥268.00]
已售:2304束
[¥268.00]
已售:12359束
[¥198.00]
已售:3767束
[¥268.00]
已售:3231束
[¥238.00]
已售:4762束
[¥238.00]
已售:4159束
一揽八方财
[¥238.00]
已售:5861束
[¥268.00]
已售:4116束
[¥398.00]
已售:4905束
24小时服务
400-651-9910
24小时送花网热线
客服中心电话工作时间 9:00-18:00 & 客服中心留言回复时间 9:00-22:00
Copyright(C)
花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五台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西周时将冀北划为并州,五台为并州北地,一度为北狄所居。前五四一年(鲁昭公元年)晋荀吴败狄于大卤(太原),渐拓而北,地归于晋。韩、赵、魏三分晋地,五台归赵。秦统一中国后,隶太原郡。《汉书·地理志》载:西汉置虑特,因县城西北有虑探,环城有虑逃而得名。汉因秦制,属太原郡。三国时属魏国,隶太原郡,为匈奴北部帅所居。西晋时属新兴郡,未置县。四八六年(北魏太和十年)复置县,改名“驴夷”,属肆州永安郡。北齐改属雁门郡。北周因之。六O七年(隋大业三年)改名五台县,因境内有五台山而得名,仍属雁门郡。唐、五代十国属代州。宋灭北汉,地乃归宋,隶代州。金属河东北路代州,一二一六年(金贞佑四年)升为台州。元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一三六九年(明洪武二年),仍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一三七六年(洪武九年)改属代州,仍辖于太原府。一七二四年(清雍正二年),代州升为直隶州,于是五台不归太原府管辖。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五台属雁门道。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一行政督察公署,旋改称晋东北政治主任公署。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五台县属二专署领导。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改属晋冀二专区。一九四八年又改属晋中区一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忻县专署。一九五九年忻县、雁北二专署合并,属晋北专署。一九六一年复归忻县专署(一九八五年改为忻州专署),2000年改为忻州市。从古至今随着历史的变迁都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共经历了6种制度。1、都甲制明、清两代,县下设都,都下设甲,甲下设村,村中分户。甲设老人,分别管理。2、路约制1796年至1820年(嘉庆年间),改划路约制。全县划分8路:大东路、小东路、大北村、小北村、大西路、小西路、大南路、小南路。总计1城,4关,8路,39约,557村。五台山台蘑3、区村制&1&1919年(民国8年),阎锡山整理村范,划五台为6个区。&2&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五台城,仍沿用前6个区。1939年4月,日军为适应斗争形式,划14个区分领各村。1941年春又更为11个区。&3&1943年,仍为11区,但有部分改动。&4&1946年7月,五台全县解放,重划为10个区。&5&1947年,为加强集中领导,五台重新划为8个区,直至1955年才撤销区建制。4、乡村制&1&1953年,为了加强县对基层组织的领导,区级机构变一级政权为督促检查机关,县确定将全县262个行政村划为123个乡。建立乡人民委员会,由委员8到11人组成,设乡长1人,副乡长1至4人,秘书1人。全县按地形划为3类乡:平川区,半山区,山区乡。&2&1956年春,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全县将123个乡重划为60个乡,乡下属村。5、社队制&1&1958年秋,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于12月6日发出通知,决定全县由原有的36个乡,405个社合建为9个乡社合一的大型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60个。最终全县为13个乡。&2&1961年8月,全县将13个公社划为30个公社。据1980年地名去查统计,全县30个公社共有574个大队,769个自然村,2384个核算单位。6、乡(镇)村制&1&1984年秋,县7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批准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政权分开和建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方案。同年10月,召开了个乡(镇)人民大会,选举产生了乡(镇)人民政府。将原公社所辖的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共计24个乡,6个镇,578个村民委员会。&2&2000年我县再一次进行体制改革,最后划为辖一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6镇,13乡,573个行政村。43、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8000万元,全县财政收入84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809.54元。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人6.2亿元。
截至到2013年,五台县管辖两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驼梁景区)、6镇、13乡、573个行政村,台城镇、白家庄镇、豆村镇、东冶镇、台怀镇、耿镇镇、东雷乡、沟南乡、茹村乡、阳白乡、神西乡、建安乡、灵境乡、高洪口乡、门限石乡、陈家庄乡、石咀乡、蒋坊乡。
地貌五台县属土石山区,整个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最低处神西乡坪上村,海拔仅624米。境内山峦绵亘,沟壑纵横。按自然条件划分,全县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川三种类型,平川中有丘陵,丘陵中有山地,深山回环中又有茹村、豆村、沟南、东冶四个小盆地,山地329万亩,占总面积的77.3%,丘陵42.6万亩,占总面积的10%,平川54万亩,占总面积的12.7%,全县耕地51万亩,占总面积的12%。五台县境内有较大山峰146座。五台山为群山鼻祖,境内诸山统称五台山山脉,属太行山系。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抱而立的峰顶组成,五座峰顶虽高却平,景色各异,颇负盛名。东台顶又名望海峰,海拔2796米,面积100余亩,其状如立象,夏日天气晴好时,黎明登临其上,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西台顶又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面积300余亩,其状如孔雀舞;挂月峰胜景,在于远望峰头可挂月,每当农历月中,夜半时分,月行其巅,仿佛挂在那里;东北侧有整块山石形成水池,取之不涸,不取不溢,称文殊洗钵池。中台顶又名翠岩峰,海拔2890米,面积200余亩,其状如雄狮,台顶巨石垒垒,峰峦雄旷,层岩叠翠,峰腰丹崖碧岩,缥缈云间。北台顶又名叶斗峰,海拔3061.1米,面积400余亩,是华北地区最高峰,其状如鸟共鸣,台背阴面有常年不化的冰雪,称“万年冰”。南台顶又名锦绣峰,海拔2474米,面积200余亩,以野生植物,奇花异草闻名,古称仙花山。五台山山脉按其成因和形态特点,可分三大类:即剥蚀构造的断块高中山地,黄土台地和河谷沟川。断块高中山地以五个台顶山地为主,绵延清水河流域,为石山区,相对高程1000——1500米以上,峰峦重叠,苍山如海,盛产林木山珍,唯耕地甚少;山间黄土岔地,是积陷盆地的地貌类型,包括东冶、沟南、茹村、豆村地区,海拔均为700——1200米,这些地区四周环山,盆地边缘为黄土丘陵,盆地土地平坦,人口密集,主产粮油;河谷沟川为水蚀冲刷的地貌类型,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梯田层层,是黄土丘陵区,亦为较好的农业区。五台县境内有四个盆地,面积共227.63平方公里,盆地汇水地域投影面积总和为1169.6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全县粮食主产区、人口密集区大都集中于此。豆村盆地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6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万亩,汇水地域投影面积422平方公里,豆村镇、蒋坊乡位于其中;茹村盆地,位于县城东面,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万余亩,汇水地域投影面积104平方公里,茹村乡坐落于该地;沟南盆地,位于县境中部,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万亩,汇水地域投影面积358.4平方公里,土质肥沃,台城镇、沟南乡坐落于此;东冶盆地,位于该县西南部的滹沱河、小银河畔,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万亩,汇水地域面积358.4平方公里,气候温和,东冶镇、建安乡、阳白乡、神西乡坐落于此地。四个盆地土地平坦肥沃,豆村、茹村、沟南盆地为全县的粮食主产区,东冶盆地为全县的蔬菜主产区。气候五台县属明显的大陆性气候,从海拔624米的西南部向海拔3058米的北台顶梯级过渡的地形特点,形成了梯次明显的气候特征。一年四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变化较大。冬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受大陆低压影响,多偏南气流,气候温和;春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期,气候变化无常,降水少,风沙大,蒸发快,十年九春旱;秋季低压迅速为高压代替,寒温适中,但为时极短。综观全县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春季干旱而多风,夏季温和而湿润,秋季凉爽而多雨。海拔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5-0.8度,年平均气温在-5-10℃之间,海拔升高100米,降水增多40-50毫米,年降水量一般在400-500毫米,无霜期为90-170天,全年日照总时数为小时。冰冻期随地形和纬度变化有差异,南部温和区11月中旬封冻,次年3月中旬地表层解冻,4月中旬土壤解冻,冰冻期为150天左右;北部高寒区11月上旬封冻,次年4月上旬耕层解冻,5月中旬土壤解冻,冰冻期190天,历史上十年九旱,风、雹、洪、霜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五台地貌五台县为土石山区,地形极为复杂。境内山峦绵亘,沟壑纵横。五台山主峰雄峙东北,走脉斜跨西南,地势如台阶,由东北向西南渐下。最高峰北台叶斗峰,海拔三千零六十一米(三角点处高程三千零五十八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清水河由东北向西南沿谷地而下,滹沱河经西南贯穿而流,汇于坪上村。此处海拔仅六百二十四米,为境内最低处。县内山脉受五台山山脉走向影响,按其成因和形态特点,为石山区,相对高程一千至一千五百米以上,海拔均为七百至一千二百米。这些地区四周环山,盆地边缘为黄土丘陵。盆地土地平坦,人口密集,主产粮油;河谷沟川为水蚀冲刷的地貌类型,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梯田层层,是黄土丘陵区,亦为较好的农业区。全县总面积二千八百六十五平方公里,山区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七,盆地区占百分之十三、丘陵区占百分之十。全县耕地五十二万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平地不足十万亩。天然草坡一百一十九万亩,占百分之二十七点七;宜林面积一百一十七万亩,占百分之二十七点三;裸露石山八十一万四千亩,占百分之十九;山间沟壑二十六点五万亩,占百分之六点二;内陆水域十一点六万亩,占百分之二点七;村庄、道路、渠道十六万五千亩,占百分之三点八。全县可供农林牧利用的土地三百零五万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清光绪《五台新志》载:“境内有山七十一座”。一九八零年经过地名普查,全县有较大山峰一百四十六座。五台山脉五台山为群山鼻祖,位于县境东北部,五台高耸,山顶广而平,宛若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境内诸山统称五台山山脉,属太行山系,分四个支系,两个隆起。一、北台中台支系。有较大山峰六十二座,脊线相连,落脉滹沱河畔的槐荫村。北台、中台支系向南延伸四条支脉:(一)繁支山、佛光梁支脉,南北走向,有较大山峰七座;(二)娘娘瑙、青山瑙支脉,有山峰六座;(三)娘娘瑙、紫罗山支脉,与上述支脉在木山岭北一公里分脉。全脉长二十二公里,落脉黄土坡,主要山峰十座;(四)爱木图尖黄金山支脉,山之左为金山沟,山之右为红表沟、落脉善文村北,主要山脉有三座。二、北台东台支系。该支系有七个支脉:(一)弓步山支脉:发脉于东台南四公里的二五四七高地,长十二公里,落脉黄土咀,向南支老公峰,落脉大甘河,山之阳为南梁沟林区,南山寺建在此山坡上,山北为铁瓦殿、观音洞。(二)自县界二六四四高峰始,经华平蜿蜒南下十七公里,于石咀落脉,西南为清水河;(三)自县界二零七八高峰始,向西四公里又分为二脉;偏北五公里走向,落脉南坪村;偏南六公里,落脉狐峪口村。山北有新路沟,山南为湾子沟;(四)自南坨始,经二二零二高峰,蜿蜒十公里,落脉上门限石村;(五)自老虎头始,向西偏北六公里,于照吞口落脉,有山峰七个;(六)黑古洞尖沿脊线向西,经瓮子梁,全长九公里,到高洪口落脉。山脉北为屋腔沟谷,南为唐家庄沟谷;(七)自县界一八五零点六高峰起,蜿蜒十二公里,落脉火焰山下,主要山峰有五座。三、南台支系。发自南台,历经群峰,由刘定寺:殊公寺沟谷分割为东西两脉。东脉又由三月沟分割为二:即小凤凰尖至西梁,落脉门限石和狼凹尖至人马山,另一落脉松岩口;西脉由古南台至抓角山,落脉河口。四、茹村、天和群山,为一个隆起,呈三角形。南北长二十四公里,有主要山峰十八座。五、垚头隆起,西北有沟南盆地,东北与东南山势多陡绝峭壁,盛产煤炭。主要山峰有八座。六、系舟山脉建安支系。山脚下有滹沱河绕过,南与定襄县接壤,主要山脉有五座。五台河流滹沱河,清水河,虑虒河,虒阳河,小银河。五台关隘鸿门岩,长城岭,牛道岭,大关,筛锣湾,峨蛉,阁道岭,大石岭垭口五台盆地县内有四个盆地,面积共二百二十七点六三平方公里,盆地汇水地域投影面积总和为一千一百六十五点六九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一。四个盆地为县内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又是主要粮食产地,人口密度也较大。豆村盆地:位于县境东北部,北靠佛光梁,南柱四岐山,左依峨盂,右托东山。豆村镇地处中心,东有蒋坊,西有大石,面积为六十九点五平方公里,海拔一千零五十米,耕地九万三千亩。盆地汇水地域投影面积为四百二十二平方公里。该盆地土嚷多系淤积土,溯古为一湖泊,东南秀峰=殿军诸山,系可溶石灰岩,有虒阳河流经其间。茹村盆地:位于县城东面,阁子岭东,北有四堎山,南接大凹,东望恶山,西托东台山一线。气温较低,海拔一千一百九十米。盆地面积为三十一平方公里,汇水地域投影面积为一百零四平方公里。该盆地土地平坦而肥沃,共有耕地五万余亩,是本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沟南盆地:在县境中部,海拔一千零五十米,面积为八十四点八八平方公里,汇水地域投影面积为三百五十八点四平方公里。耕地十万亩。五台城在盆地中心。盆地四面环山,古为湖泊。虑虒河从中流过。盆地多系淤积土,土质肥沃,为主要产粮区。东冶盆地:位于本县西南部的滹沱河、小银河两岸,盆地面积为八十四点八八平方公里,汇水地域面积为三百五十八点四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滨泽畔,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汇水地域内有红表、阳白、东冶、建安、神西五个乡镇,人口近六万,耕地十余万亩。东冶位居盆地中心,海拔七百四十米,为全县蔬菜产区
土地资源五台县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全省第三位。山地329万亩,占总面积的77.3%,盆地54万亩,占12.7%,丘陵42.6万亩,占10%。耕地51万亩(其中已退耕还林5.3万亩),基本农田30万亩,水地9万亩,保浇7万亩,宜林面积160万亩,宜牧面积190万亩。矿产资源五台县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但储量少。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30余种,矿点100多个,主要有煤、铁、铜、钼、硫、磷、白云石、石英石、水晶、黄铁、云母、铝矾土、砂石、大理石、花岗石等。煤炭储量为9962万吨;铝钒土储量为2500万吨,尤其是大理石,储量大,种类多,矿质坚硬,色彩艳丽,可谓珍品。白云矿,位于东冶镇的槐荫村,储量6800万吨。铝钒土,总储量2500万吨,主要有两处,茹村乡的石沟储量235万吨,白家庄镇的窑头储量42万吨。铁矿,在全县分布较广,台怀镇柏枝岩铁矿储量109149万吨,东冶镇北大兴铁矿储量175万吨,豆村镇铺上铁矿储量3981万吨。水利资源本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平均每人每年拥有水量1270立方米;按耕地计算,每亩平均占有水量700立方米,清水河、泗阳河、滤泗河、小银河、滹沱河是全县较大的五条河流,总长度207公里,年径流总量10.4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的理论储藏量为16319千瓦,可筑梯级电站23处,五台地下水资源丰富,山山有泉、沟沟有水,而且水质优良,大部分为重碳酸盐型,矿化程度每升在1克以下,可供灌溉和饮用。五台县共有5条较大河流贯流全县,山涧沟岔的244处小泉小溪大都汇入5条河中。滹沱河为县境内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繁峙县,由县境西南瑶池入境,在神西边家庄出境,最终汇入海河,注入渤海。境内流域全长15公里。境内所有地表水,最终都汇入该河,流速每秒1米,汛期流速4——6米/秒,年总流量86400万立方米。沿河设有高灌设施,建有水电站2座。清水河为县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五台山的紫霞谷及东台沟,于坪上村汇入滹沱河。沿路有23条支流及汇水沟谷与其汇集,流速每秒1.2米,汛期平均流速2.5米/秒,年径流量25500万立方米。河上曾建有河口水电站,可供照明,机灌和粮食加工。滤泗河亦名护城河,发源于杨岭南的岭底村,于黄椿坪汇入清水河,全长30公里,流速每秒0.3米,总径流量2100万立方米。泗阳河,发源于小柏村,至河口村与清水河汇合,全长20公里,沿河有7条小溪和节令河与其汇合,流速每秒0.4米,汛期1.1米/秒,年总流量5627万立方米,部分地段为枯水河川。小银河,发源于殿头村,至槐荫村南与滹沱河汇合,全长30公里,流速每秒0.3米,年总流量1774立方米。全县共有小泉小水244处,总流量为2.76立方米/秒,全年总径流量为0.8703亿立方米。神西乡水泉湾泉水总径流量为0.82亿立方米。五台地下水总储量为1.49亿立方米,水质大部分为重碳酸盐型。本县的水资源,多年平均来水量为3.81亿立方,按全县人口平均每人为1270立方米;按耕地计算,每亩平均约700立方米。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0年,五台县总人口313321人。其中,男性人口162640人,女性人口150681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7.94:100。户籍人口312879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14%,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11.15%。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6860人,乡村人口为266461人。据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五台县常住人口为30.06万人,比2010年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3万人,乡村人口21.63万人,城镇化率28.03%。2011年出生人口3006人,人口出生率为10.02%。死亡人口2022人,死亡率为6.74%。自然增长率为3.28%。男性人口15.48万人,女性人口14.58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6.24。据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五台县常住人口为30.11万人,比2011年增加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7万人,乡村人口21.04万人,城镇化率30.12%。2011年出生人口0.3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86%。死亡人口0.23万人,死亡率为7.75%。自然增长率为3.11%。男性人口15.53万人,女性人口14.58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6.52。年末全县公安户籍人口31.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2万人,农业人口26.46万人。五台县居民以汉族为多,少数民族为蒙古族、满族、壮族、白族、黎族、维吾尔族、羌族、土家族、藏族、回族等。
综述2010年,五台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6亿元,比2005年增长167.3%,年平均递增2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18元,比2005年增长171%,年平均递增22.1%。财政总收入完成3.2亿元,比2005年增长211%,年平均递增25.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4%,年平均递增24.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720元,比2005年增长135.2%,年平均递增18.7%。农民人均纯收入2904元,比2005年增长79.8%,年平均递增12.4%。2011年,五台县生产总值29.95亿元,同比2010年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4亿元,增长1.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5。第二产业增加值9.82亿元,增长31.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8%。第三产业增加值15.79亿元,增长13.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7%。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1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7.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13.2%。2011年,五台县财政总收入41211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29.86%。一般预算收入19330万元,增长41.32%。税收收入34630万元,增长22.59%。一般预算支出118422万元,比上年增长19.67%。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1%。2012年,五台县生产总值33.5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4.62亿元,增长4.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75%。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亿元,增长1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04%。第三产业增加值18.88亿元,增长1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21%。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1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9.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24%。2012年,五台县财政总收入51250万元,增长24.36%。一般预算收入22901万元,增长18.47%。税收收入43602万元,增长25.91%。一般预算支出140122万元,增长18.32%。居民消费价格比2011年上涨2.7%。第一产业2011年,五台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9110公顷,比2010年增加205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8399公顷,增加37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49公顷,减少89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9474公顷,增长755公顷。粮食产量11.28万吨,比上年增加2.71万吨,增产23.82%。2011年完成造林4200公顷,增长31.25%。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200公顷,增长31.25%。经济林面积1267公顷。2011年猪牛羊肉总产量5913吨,同比2010年增长38.3%。其中,猪肉产量3037吨增长40.28%,牛肉产量1298吨,增长53.02%。羊肉产量1578吨,增长9%。年末生猪存栏30621头,增长13.59%;生猪出栏33865头,增长46.73%。牛奶产量96吨,增长87.1%。禽蛋产量2448吨,增长9.77%。2011年五台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43万千瓦,同比2010年增长5%。机械耕地面积2.43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31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0.62万公顷,分别比2010年增长9.95%、16.67%和342.86%。农机化经营总收入3320万元,增长8.25%。2012年,五台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9390公顷,比2011年增加280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8683公顷,增加28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26公顷,减少24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20243公顷,增加495公顷。粮食产量12万吨,比2011年增加0.72万吨,增产6.4%。2011年完成造林2227公顷,增长47%。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227公顷,增长47%。2011年,五台县猪牛羊肉总产量1.11万吨,比2011年增长25%。其中,猪肉产量0.35万吨,增长13%。牛肉产量0.41万吨,增长20%。羊肉产量0.36万吨,增长1.1%。年末生猪存栏2.9万头,生猪出栏3.66万头。牛奶产量581吨,增长645%。禽蛋产量0.36万吨,增长8.9%。水产品产量436吨,增长280%。2012年五台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3.87万千瓦,增长11.6%。机械耕地面积2.4万公顷,增长1.4%。机械播种面积2.4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0.81万公顷,分别增长3.7%和28.9%。农机化经营总收入3611万元,增长8.8%。第二产业2011年五台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工业增加值完成65827万元,增长55.35%。原煤产量61.53万吨,发电量37364万千瓦时。水泥产量6.73万吨,增长14.05%。镁合金产量4.30万吨,增长2.3%。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6.15%。实现利税1.4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61.29%。实现利润0.63亿元,增长473%。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3%。2012年五台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工业增加值增完成71735万元,增长16.3%。原煤产量63万吨,增长2.15%。化肥产量10万吨,增长171.1%。发电量4142万千瓦时,增长88.9%。水泥产量5万吨,增长25.71%。镁合金产量4.52万吨,增长4.89%。2012年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5亿元,增长2.69%。工业实现利税3.28亿元,增长63.18%。实现利润1.64亿元,增长160.32%。五台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2011年年增长3.3%。第三产业2011年,五台县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比2010年增长42.2%。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1个。房地产开发投资3.15亿元,增长21.63%。其中,住宅投资完成3.1亿元,增长38.3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05亿元,增长16%。2011年,五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9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9亿元,增长2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亿元,增长6.0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8.65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15.01亿元,增长20.38%。各项贷款余额47.66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4.92亿元, 增长11.51%。农村金融合作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3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5.88亿元,增长33.72%。2011年,五台县保险服务业收入2165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11.43%。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30万元,增长20%;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835万元,增长1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75万元,增长18.5%。2012年,五台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7个。房地产开发投资2.77亿元,增长12.05%。其中,住宅投资2.52亿元,增长18.97%;办公楼投资0.15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1亿元,增长100%。2012年五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4亿元,增长16.0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12亿元,增长2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亿元,增长7.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8.6亿元,增长14.1%。餐饮收入额4.5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3亿元,同比2011年增加15.65亿元,增长17.65%。各项贷款余额52.63亿元,同比2011年增加4.98亿元,增长10.45%。2012年,五台县保险服务业收入6661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29.72%。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802万元,增长15.21%。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822万元,增长0.7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889万元,增长48.16%。
教育事业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辖有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和19个乡(镇)。全县共有各类中小学校309所,其中,高中6所(完全中学2所,单列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32所(九年制学校22所,单列初中10所),小学271所(其中单人校90所),寄宿制学校59所。共有教职工3735人,其中公办教师3275人,民办教师8人,缺额代教248人,工人116人。外借教师88人。共有学生51544人,其中高中9836人(高一2939人,高二2732人。高三2731人,补学生1434人)。初中15488人(初一4641人,初二5010人,初三5837人)。小学26220人(小一4693人,小二3978人。小三3927人,小四4018人,小五4582人,小六5022人),各类寄宿学生26334人。基础建设1、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成效显着。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县原有的36所初中撤并为28所,小学由原有的344所撤并为235所(包括单人校、九年一贯制小学),建好3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普高、职高在校人数达到1:1。08年,共撤并78所小规模学校,其中,撤并高中1所,初中4所(单列初中3所,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73所。寄宿制学校由原来的65所整合为59所,其中新启用4所,整合撤并6所。豆村中学和博爱中学正按规划向职中转型。2、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6020平方米,其中,维修校舍面积2000余平方米。3、逐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其豆村中学由省发改委下拨资金100万元.争取其它资金20万元,新建1710平方米的辅助教学楼,工程进展顺利,力争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县城实验小学也将新建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的辅助教学楼,需资金130万元,即将动工。五台二中要新建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的餐厅、食堂建设项目,已经开工。为了搞好上述三项重点工程.县财政已拨付100万元。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启动。全县共投入资金1000.63万元,由同家、省、市和县共同投资,共装备模式一学校173所,模式二学校167所,模式三学校40所,其中县财政投资223.63万元,学校和乡村筹资100余万元。教师队伍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工作。2、大力实施名优教师工程。2008年,共有99名教师获得县级奖励,每月每人奖励60元,奖励期限为1年。3、努力提高幼教、代教工资待遇。2008年,给全县41名老幼儿教师解决了工资待遇,其余26名将逐年解决,为他们每月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另外,县财政通过多方努力,提高了全县代教工资标准,代教工资由原来的每月200元增加到300元。五台山4、补充了年青教师。为有效解决教师队恤老化、结构不够合理、以及缺编问题.芡分配师范类本科院校毕业生72名,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绐我县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根据年初安排,通过公开考试的办法,招聘130名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准备工作已就绪。5、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全县二本以上达线258人,增加了50人,艺术类双达线11人,高考达线绝对数名列全市第4名。达忻一中分数线70人,中考成绩528分以上的782人,高中升学率达到75%。教育完善1、如期发放公用经费。2008年全县公用经费保障资会为1657.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为1326.24万元,省级资金为165.78万元,市级资金为66.32万元,县配套资金为99.46万元,己按时发放到各学校的公用经费为1300万元。上级下拨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为741万元,已下拨各学校530万元。2、贫困寄宿生得到救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瞻经济菌瘫韵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兆293.4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6.7万元,省级资金73.356万元,市级资金29.334万元,县配套资金44.073万元。共有4258名贫困寄宿学生得到救助,其中受助小学生1037人,每人每年补助500元,受助初中生3221人,每人每年补助750元。中央下拨彩票公益资金24.9万元。共资助家庭贫困高中生249人,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3、及时下发了中等职校国家助学金。共补发2007年职校学生国家助学金65.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9.42万无,省级资金13.14万元,县配套资金13.14万元。2008年国家助学金共87.9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2.78万无,省级资金17.59万元,县配套资金17.59万元,这些助学金还没有到位。4、按时发放免费教科书。共发放免费教科书41708套,其中小学15488套,初中26220套,资金总额达541.9万元。
俗称西寺。在山西五台县城内西街,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曾进行局部维修。寺门紧临大街,院内东西配殿奉观音、地藏二菩萨,正中为弥陀殿,最后为大雄宝殿五楹。大雄宝殿和殿内塑像保存尚完好。殿为五开间悬山式,殿内只用两根金柱,空间面积异常宽阔。殿内有佛、菩萨、弟子、金刚等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扇面墙背面为三大士,分别驾麟、狮、象,都是元代作品。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约4米,座上镂以石狮,幢身雕有佛像,顶部覆以宝盖,刀法简洁,形制古朴。
五台县广济寺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隅。绕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各有其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 华北屋脊”。
五台县五台山
在五台山合怀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道场,菩萨顶传为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大喇嘛居菩萨顶,菩萨顶成了喇嘛庙之首。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书匾题铭、撰写碑文,后即兴工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官式制度营造。
祐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五台山台怀镇南3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民国初年又予扩建,全部联成一体。寺区背山面水,林荫蔽日。各殿檐下坎墙或墀头下肩上,装置各种石雕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内容有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义范畴。
五台县南山寺
徐向前故居位于五台县东治镇永安村内,距阎锡山故居仅10余公里。由太原至五台山公路向右插入1公里即可抵达故居。这是一幢典型的晋北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内正面为主房,两侧是厢房,上下两层是徐帅青少年时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故居内陈列有徐帅生平事迹展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为徐帅的题辞,庄重肃穆,朴实无华。现已被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徐向前故居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徐继畲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牧田,又号松龛,五台县东冶镇人。道光六年(1826),赴京参加会试,以第一名中进士,被称为“会元”。殿试后,改选翰林院庶吉士。父亲书门匾“朝元”二字悬于门庭之上。19世纪中国启蒙思想者,提倡全球世界观和中国现代变革基本理念的先驱。官至福建巡抚、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1831年将父亲徐润第遗作编为《敦艮斋遗书》,阐明傅山的空灵法界。鸦片战争后,钦派开放厦门、福州,与美国传教士雅裨理进行历史性对话,1848年出版政治地理着作《瀛环志略》,大胆深刻揭示古今一大变局,赞扬美国民主制度,倡导学习西方。因此受迫害,罢官还乡13年,成了东方伽利略。1867年,他为同文馆制定“兼容并包,智周无外”的方针,使之成为中国首座现代范式高等学校,引领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由于他在增进全球人类理解方面的杰出贡献,中国和世界将感恩地纪念他。将其写给“创为世法”的乔治·华盛顿的颂词,移赠他自己也不为过:“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同治八年(1869),遂告老还乡。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家中。胡润胡润,明嘉靖年间人,山西五台县陈家庄乡东峪村“元宝财神”。胡家家谱记载胡润,润爷,字滨阳,少年家微,长居东峪,勤俭为富,润达不吝,故多功德于寺观庙宇道路,积德行善,帮助接济贫困人家,乡人感其功德,将其塑像于陡寺——福田寺大佛殿内东隅,殁后葬于耿家庄西山之阳。胡润享誉移城河、滹沱河流域。阎锡山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早年去日本学军事。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监督、新军标统,参加反清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任山西省省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在山西“清党”反共,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29年参加讨伐唐生智,被蒋介石委为陆海空军副司令。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失败后逃往大连。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抗日和日、联共反共、拥蒋拒蒋”的两面政策。抗战后支持蒋介石与中共作战。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山西后逃离太原,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后赴台湾,任“行政院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0年病逝于台北。徐向前五台县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一九二七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徐锦堂徐锦堂(1929——)男,汉族,山西五台大建安人,教授,研究员。我国著名的药用植物学家,被人民尊称为“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几十年来,徐锦堂教授深入生产第一线,用辛劳的汗水与智慧,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也为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党和国家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党中央提出“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战略方针的今天,徐锦堂所走的科研之路特别值得倡导和发扬光大。谢克昌谢克昌(1946年——),男,汉族,山西五台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合物工学专业,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学位,能源工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现兼任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人大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省委主委、山西省科协主席等职。谢克昌教授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师,1994年被山西省授予科技功臣光荣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教师标兵,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山西省优秀专家并被选为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97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五台山砚简称“台砚”,因取石料于文山,亦名文山石砚。五台山砚石料分黑、绿、红、紫四种。黑如漆、绿如叶、红如丹、紫如肝,颜色纯净美观。石砚生产始于明代,有段砚、凤砚、崞砚之别。台砚石纹犹如五台山傲霜的松枝柏叶,遒劲疏朗,刚中有柔;质地细腻不滑,叩之无声,性凉如冰;用之发墨快,水墨交融,浓淡相宜,汁不易于,挥毫益墨,得心应手,向为文人学士书家所倾爱。五台山台蘑简称"台蘑",又称“天花菜”。可烹制成多种荤素菜肴,味鲜甘甜,口感嫩脆爽滑。台蘑是一种营养高,医疗功效好的食用菌类作物。其入筵席串汤可解肉腻、舒肠胃;且长期食用能产生对病毒的抗体,增加对感冒等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还能起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肾脏病、胆结石、糖尿病、肝硬化等,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五台麻花五台县为五台山区的名食之一,于食品业着称甚久,蜚声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8次
参与编辑人数:20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55:5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台山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