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年做一次2016年中国人民币贬值

  全球(2013全球GDP为71万亿美元)瞩目的第一大超国家经济体、2014年GDP为20万亿美元上下(此数据为本作者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人民币需要一次战略大反击
&&&&&&本期共收录文章13篇
  全球(2013全球GDP为71万亿美元)瞩目的第一大超国家经济体、2014年GDP为20万亿美元上下(此数据为本作者预估,理由是2013年欧元区GDP为18万亿多美元)的欧元区宽松货币终于出笼了……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美元对一揽子国际货币(约15种)升值超过14%(到1月20日)、美元又面临基准利率0.25%加息的关口(欧元QE将重新审视美元加息的步伐),1月2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这是欧洲央行2015年召开的第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并由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在已有的资产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券购买外,欧洲央行决定扩大债券购买范围,计划自今年3月起,每月购买600亿欧元政府与私人债券,预计将持续至2016年9月底,以应对区域内持续的通缩压力并促进经济复苏。按此决议方案:欧元此次宽松货币规划历时18月,将释放出总共10800亿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0万亿,相当于中国应对第一次全球金融海啸的两个多4万亿多大救助)的市场流动性。 中国论文网 /3/view-6732811.htm  到2014年末,欧元(为全球第一大超国家经济体货币,约占全球货币市场33%份额,GDP为近20万亿美元)、美元(为第一大国家经济体货币,约占全球货币市场63%份额,GDP约为18万亿美元)、人民币(为第二大国家经济体货币,简称中元,约占全球货币市场2%,GDP超过10万亿美元),这三大货币占全球货币超过95%以上市场份额,占全球GDP超过60%。因欧洲央行最新推出QE超预期的购债规模,尽管会在短期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但从中长期看却不必太过分悲观,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及高额贸易顺差等仍有利于资本流入,从而支撑人民币汇率;二是从市场层面看,欧元进一步贬值将会衍生更多套息机会,从而加大了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三是相较美元而言,欧元换算收敛,欧版QE对人民币的外溢效应大幅降低,再加上中国货币仍未全面放开汇率监管、不是国际货币,而未来人民币走势关键仍要看央行态度和收放、人民币发行量、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具体实施。   美元、欧元QE反复实施跨越超了6个年头,汇聚了全球货币的超能量,人民币需要一次战略大反击,然后再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各个击破……到日,中国广义货币(M2)已超过122万亿元人民币(见日,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而2002年初,中国这一货币数据只有16万亿人民币。13年过去,中国货币增长超过、翻了7倍多,中国货币总量与GDP之比超过200%。而中国货币的这一数据已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3强些。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第一货币供应大国。但中国经济的质量与G20国家之比是较低级的,以2012年数据为例:美国GDP总量为15.09万亿美元,中国GDP为6.64万亿美元,欧盟GDP为19万亿美元(美国、中国数据来自IMF2013年4月版《世界发展展望》)。但与主要国家的GDP相比较,中国货币供应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总量还多出20多万亿美元(此数据见新华网日《去年(指2012年)广义货币余额97万亿 货币存量冲冠存隐忧》一文,作者王宇),而到日,中国货币M2又超过了122万亿人民币。中国人民币投放,每一年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加,而中国GDP从14.2%递减一半、到2014年底的7.4%是,从一个国家的货币增量到这个国家的GDP增量都为全球各国之最。   (A)全球三大经济体之变   欧洲央行宣布万亿刺激第二日,欧元对美元刷新11年来最新记录低至1.1113,最终收于1.1207。但为了恢复、提高欧元的全球竞争力,欧元还将继续加深此轮的贬值周期,直至来年9月份才见分晓……欧洲央行的新一轮量化宽松(QE)政策,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走强,从而将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双边贸易近6000亿美元之巨,欧洲央行新一轮QE政策推出后,有助于提振欧元区的经济,将增加外需,有利于欧洲对中国的出口,是一个比较积极和正面的大趋势。但欧洲央行的新一轮QE政策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的走强,从而来将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及一揽子国际货币形成下行压力。   紧接着,一些国家似乎也把握了欧元QE的脉搏:瑞士央行15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实施3年之久的瑞郎对欧元汇价上限,丹麦央行19日也宣布降息,以削弱丹麦克朗对投资者的吸引力,21日加拿大央行宣布将隔夜利率降低25个基点至0.75%,这是加拿大元其自2009年4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决定,也是作为没有遭遇第一次金融海啸最大经济体所遇到的新问题。   释放一种货币流动性,是当代当今及未来解决政治、经济、自然灾难危机的唯一超核器。其实施唯一理论与实践方法,就是量化宽松货币QE,也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看明白的叫做“印钞”行动。加大货币投放、流动性,将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扩大,市场流动性将致货币更多、基准货币的利息更低,而低息大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更低,因此日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就曾推出3轮量化宽松QE,也号召全球各国都实施了宽松货币、释放更大流动性的全球性行动,以借此来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宽松货币策略,是特别政治、经济环境极度恶化下实施的一种特别货币刺激措施政策――是一种不得不实施的“饮鸠止血”。20世纪以来,全球所有的政治、经济、大自然危机,几乎都以输入货币流动性方法而得以解决,全球100年来概莫能是。但这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爆发后与近300年的经济危机不同的根源是:放出大量货币流动性之后,接着就是通货膨胀,而美国这次6年救治的第一次金融海啸,却没有通胀、反而有通缩迹象出现,这就激起所有发达国家、一有经济风吹草动,便实施宽松货币QE策略,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就是典型的一列,通缩了20年上下,宽松货币也跟着实施了20年左右,其基准利率也实施了最低成本的20年上下,但2015年及未来的日本经济依然面临通缩的结果。
  2014年12月份,欧元区通胀转为负值,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低于但接近2%的目标,使人们担忧欧元区可能陷入日本式通缩漩涡。   众所周知,紧随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爆发6年后,欧元区经济经历了债务危机磨难的五年,至今不见起色,欧洲央行此时当机立断推出QE是有其当然的必要性。当前,欧元区通胀率已连续多月处于历史低位,陷入技术性和市场的双重通缩。2014年欧洲央行进行了多次货币减息操作,欧元基准利率已经低至0.15%(几乎没有退路),稍早欧洲央行保持其主要再融资利率在0.05%不变,这些都没有改变欧元区目前信贷不足、市场萎缩的困境。那么,这一次欧洲版的QE能不能成功唤醒实体经济的活力、提振欧元区经济?经济学家们分析认为:   (a)首先欧洲央行公布的QE方案,它将会给欧洲经济带来哪些影响?量化宽松是一把双刃剑、能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吗?此次QE,给市场留出了极大的实施和想象空间,有一个多月可以消化、慢慢理解来实施――阳光下最大的“撒馅饼”,从今年3月才开始,欧洲央行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债券,包括投资级别的债券和一些非投资级别的债券,这对于欧洲摆脱紧缩的状态是有定向目标的有利方向,而且对于重新提振欧元区这些欧债国家的经济也有环境考虑的好处,支持的基本是实体工业经济,说明欧元区正在根源治理、不会再出现一个大规模的债务风险升级。但是,能靠大规模超发货币、能不能不让欧洲、欧元区经济摆脱困境,这个全球性疑问的大问题,因为欧元区的问题主要在于主权债务、经济效率和经济结构的问题。且欧元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经济体,所以它的效果有可能不如美国和日本好,但这次欧洲央行没有提及对主权债务――国有经济给予任何帮助。   (b)现实认为,欧洲央行与此前实施QE的美国和日本都不同,欧版QE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那么欧版QE和美国、日本又有哪些本质不同?   此次欧元版QE推出的背景是:首先是欧元区火车头德国,并没有任何经济问题,德国经济一直在大规模的扩张、量化宽松会持比较怀疑的态度;接着是在欧元区推出QE过程当中,欧元区14国会根据它的份额来进行购买,在购买的过程当中,是否会对于各国的经济会有整体的提振,这个也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最后是在购买债券的过程当中,对于希腊这些国家,尤其是一些边缘性的国家,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这是非统一货币所带来的天然制衡缺陷。   早在1月15日,欧洲央行将采取激进行动的前景已促使瑞士央行放弃了瑞郎兑欧元汇率上限。在欧洲央行宣布购债计划后,丹麦央行本周第二度降息,旨在?I卫欧元汇率挂钩的丹麦克朗。但每年只有5000亿美元GDP的瑞士国,要撼动18万亿美元的欧元,从理论与实践上,哪怕是举世偷袭的天下巨大成功,关键是这种瑞郎与欧元的大环境来怎样长期共荣的建立起来?瑞郎还没有英镑那样的辉煌过去,英镑都玩完了,瑞郎又怎样继续?   美国QE1、QE2、QE3跨越五年多时间,中国公开实施了4万亿的大救助。   (B)欧元实施新货币QE   (一)遭遇经济劫难。在过去的2014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速都很不理想。根据2014年11月,欧盟下调了欧元区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增速和通胀预期。欧盟将欧元区2014年通胀率预期从0.8%下调至0.5%;将欧元区2015年通胀率预期从1.2%下调至0.8%;欧盟将欧元区2014年GDP增速预期从1.2%下调至0.8%;将2015年GDP增速预期从1.7%下调至1.1%。其中,在欧盟中实体经济最坚实的德国,2014年仅取得GDP增长1.5%的成绩。   而根据最新的数据,欧元区2014年12月的CPI初值同比为-0.2%(通缩已经注定),为2009年以来首次跌至负值,预期-0.1%,前值+0.3%。这意味着,如果不能遏制这一势头,欧元区有进入通缩周期的更大风险(一如日本20年的通缩)。   一旦经济进入通缩,哪怕是技术性通缩,也可能将GDP增长进一步萎缩拉低,这会影响整个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正常成长预期,欧元区经济有可能因此而进入负增长循环,这是欧盟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其危害也是深远的。因此:在欧元区明确通缩关口宣布QE,很根源的因素之一就是,因为经济通缩是比通胀更要命的经济难题。   (二)美元加息预期。美元的加息预期,使得欧洲的一些在欧洲投资的资金进入了美国市场,这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根据市场预期,美联储很可能会在2015年6月前后加息,为了对冲美元加息的负面影响,欧盟提前“放水”对冲负面预期,有助于欧盟稳定经济增长。   而且,随着美元加息预期的不断增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困难,再加上中国经济“技术性”放缓,使得外需对欧盟经济的支撑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放水”刺激内需,同时稳定资产估值有利于欧元区的经济保持稳定,避免进入通缩。   (三)全球政治考量。21世纪是经济走向集团化竞争的时代,未来世界将会形成以英法德为核心的欧盟集团、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集团、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集团及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原苏联势力集团的四大集团竞争与合作的格局。在这四个集团形成稳定的核心集团之前,大家都在为争取更多集团盟友而不断展开博弈。当然,这些集团并非绝对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会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叠现象,就像四个有圆心的圆,它们并非孤立存在,四个圆互相都有部分交集。   若按经济体衡量,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年GDP近19万亿美元。但是,由于欧盟是较为紧密的国家联盟经济体,它们之间虽然相互融合得很好,但毕竟仍是国与国的关系,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货币、但又没有国家主权载体。它们的军队、外交虽然有较深合作,但总体仍是相对独立的。如此格局,事实上削弱了欧盟在世界上发挥作用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各国都在不断推动融合。只是,各国在融合进程、方向上仍有较大分歧。2008年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以来,欧盟的整合进程明显加速,特别是2010年欧债危机以来,整合进程更加快速。
  2014年5月,欧洲最大国家版图疆域的乌克兰国――克里米亚被俄罗斯一口气吞并;欧元区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各国危机意识增强,所有各国要求集合起来搞QE的欲望和冲动更强。由欧洲央行统一进行QE规划实施,客观上将提升欧洲央行在欧洲、欧元区各国的政治地位凝聚,提升欧盟集团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的权力。客观上,这种量化宽松在救助欧元区经济的进程,就是欧元区国家向欧盟让渡权力的过程。基于这种进程,过去反对QE的德国虽然仍然不那么支持,但态度上明显软化。这种整合,从政治角度说对法德这样的大国最有利。   (1)助推美元进一步升值   欧洲央行QE政策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是丹麦、土耳其、印度、瑞士等国家早就在过去一段时间做好准备,纷纷出乎意料地进行降息。欧元QE政策一出,市场对于欧元兑美元长期看跌观点得到进一步确认,欧元遭受重创,欧元兑多种汇率迅速降至多年低位,欧元兑美元更是一度刷新11年半最新低位记录1.1314兑1美元。   另一方面,美元指数受到消息提振,美元指数创出11年新高,昨日,美元指数直逼94.24而去。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外汇分析师戴伟愉认为,未来美元仍有继续上涨空间,“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加上美联储年中加息预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双向作用加起来都会在基本面上助长美元。长期来看美元会持续走强,但是在上涨过程仍然会有一定的波动曲折性,而且也要观察美联储年中加息预期是否会发生改变,加息的脚步若放缓,美元持续上涨的动能将消失,但是如果加息速度较快,对于国际资金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也有利于助推美元的进一步升值。”   日元将随欧元进一步贬值、释放新的流动性。   (2)对人民币形成上行压力   1月22日,人民银行上调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自周四6.1247上调至6.1342,以跟随美元的走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价报6.2175,周四收盘报6.2095。同日,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欧洲央行购债计划将刺激欧洲经济,有助于中国出口,但对人民币形成上行压力。   从全球化资本流动来看,虽然欧洲央行宽松有助于套利资金流入中国,但在美国复苏、美联储加息的大趋势下,美元强势又会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有贬值压力,私人部门的结汇意愿或延续去年以来的下滑态势,资产美元化的趋势将更明显。人民币夹在美元升值、欧元贬值的中间,处于两难的选择,唯一可行、有利中国13亿人和企业之路就是降低人民币基准利率――在中国货币的大环境上改善中国使用货币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的难题。   现在,全球第一大超国家经济体欧元与第1大经济体美元,形成一个向东、一个向西的方向,对第2大经济体中国,不管向上向下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从全球贸易来看,一揽子国际货币(约15种)都面临货币竞争趋于深度贬值,显然出对人民币的不利和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复苏不利,要投入更多货币、成本才有可能奏效。   (3)欧元治理待看结果   在欧元区宣布QE后,国际投行纷纷下调今年欧元对美元汇率预期。汇丰银行将2015年底欧元对美元预期由1.15调降至1.09,瑞银集团将欧元对美元预期由1.15调降至1.10。但预期是正向的,欧元QE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为避免更大的灾难所采取的策路。   从QE本身来看,欧洲央行的此次风险事件已经释放,并且进入市场消化期,至少要用几个月消化利空消息。“瑞士央行做出瑞郎脱钩欧元的决定也反映出其他央行对于欧元未来走势的不信任,不排除欧洲其他国家甚至是全球其他央行减持欧元,而且在逻辑上减持也是合情合理的,欧元也会受到一定压力。   欧版QE出笼,有助于提振欧元区经济,将增加外需,有利于中国出口,这是比较积极和正面的。另外欧央行的新一版QE政策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的走强,从而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欧版QE还对全球资本在区域之间布局重新调整产生一定影响,欧元区新一轮QE政策所提供的大量流动性毫无疑问会产生溢出效应。而美元汇率的走强又会带动资金回流美国,增强全球未来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对全球新兴经济体24国,稍微缓解了美元收放所导致的“双刃”杀伤力,24国新兴经济体将普遍以释放更多货币来加以跟进。因此,欧元(约占全球货币市场份额33%)尽管没有美元的价值力、财富额高大(占全球货币市场份额超过60%),但欧元经济体是比美国经济体规模更大经济体,也越来越大地承担起全球第一大超国家经济体的政治与经济超核力量。   (C)中国策不得不变   现在欧洲量化宽松又来了,对中国经济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力?   摆在中国面前的现实问题是:美元升值已经给人民币带来空前的压力;囿人民币汇率与一揽子约15种货币挂钩,估计人民币汇率对一揽子货币中美元所占份量超过70%以上,所以才致人民币在美元升值的关口,却没有跟随一揽子其它国际货币都贬值、反而与美元一同升值了,但作为全球最大四个经济体的货币――欧元、美元、日元、人民币,逆主流而升值需要强大货币支撑才能继续,否则就要出现货币理论上的悖论与阻抗。一如大趋势下的同向拉进,都宽松你收紧就会流动性匮乏……除非这种货币占有全球性市场决定性定律,一如美元占有全球货币市场超过60%以上的绝对占有率和市场份额,欧元超过30%以上的占有率和市场稳定,日本月占有5%份额,人民币只有全球市场近2%的总市场占有率份额,那么人民币跟随美元升值是麻烦的,短期还可以,若中、长期则会给人民币带来全球大环境根源的毁坏!全球这四大经济体货币占全球货币市场总量超过98%,谁主动、谁趋同、谁悖论都将产生深远的这种货币环境的变化意义。   到9月份,这轮欧元宽松货币将会额外增加印钞超过1万多亿欧元,届时欧元市场将达到15年最最宽松极致时期,然后才能视进展而步入正常化时期。   1月21日,在陪同李克强总理出席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对瑞士进行工作访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了论坛方主办的“全球市场波动是否已成为新常态”专题研讨会。
  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油价下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和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等问题。周小川在发言中指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是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主要原因。周小川强调,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和时间,但不是万能药,应将政府干预与央行的逆周期调控和宏观审慎政策区分开来。周小川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认为油价下跌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但可能会影响到对非化石能源的投资。周小川指出,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   欧元QE实施,从全球这四大经济体角度来看,显然对欧元利空,对美元利好,对欧洲股市也是利好刺激。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加速宽松将继续压低欧元和日元汇率,再加上美国经济基本面相对强劲、美联储宽松力度减弱,美元将更美、更强硬,美元仍然是最抢眼的货币,空欧操作还有大把利润空间,但随着欧元QE的逐月增加、其趋势还待深入的演变。人民币对应欧元QE是顺势而为:   (a)在经济、金融、投资等层面扩大与欧盟展开全面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彼此提升竞争力。这种提升,就是彼此合作,吸引未来可能套现美国被高估出逃的资本。客观上,只有中欧互相促进、支持,制造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那么才能对策美元QE1、QE2、QE3三轮宽松货币后的新一轮资产严重高估后,才能出现泡沫破灭,才能凝聚起合力、避免资本大规模出逃。在这之前,中国与欧盟的深化合作有利与美元形成“三元鼎力”的稳定性定律,即逐步提升人民币和欧元两种弱势货币,对美元一家强势货币的历史发展意义。(b)调整美元的策略。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进入升值周期,结果一路升到2008年,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少压力。自2008年之后,人民币总体还是更多地盯美元(有经济学家预计,在人民币汇率形成对应的一揽子约15种国际货币中,美元占有超过70%市场比率),所以较长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都是较为稳定的,特别是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中有降。而到日,美元一币独大升值超过14%,全球主要国际货币几乎都在贬值,但人民币也在升值,这是因为人民币总体盯住美元、所在一揽子国际货币中美元占比率过多、过大所造成的一种必然结果。(c)日,欧元吹响了宽松货币战号角,进入贬值周期。中国要扩大与欧盟的深化合作,又不能完全和美元对立,那么货币层面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处在二者之间平衡。即,当欧元贬值时,人民币也跟着贬值,但贬值速度要比欧元慢1/2拍,这样可以在欧元贬值时,在美元和欧元之间保持基本杠杆原理的全球性平衡的距离。   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没有自我平衡的自由汇率机制和自由兑换功能,那么与欧元为伍或有距离的贬值就能够很好的平衡与全球主要国家货币、经贸的最大优势:(一)可促进对外出口,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二)适当降低人民币资产估值,为未来国际资本流入、人民币国际化做好演练与准备;(三)中国近期、远瞻上无论进、出双向都要以战略与战术上从容面对,一旦美元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人民币可以快速进退、从升贬值到和贬升值幅度差不多的程度收放,然后等待与国际资本流入、第一次金融海啸后全球正常化的金融货币大环境的形成。倘若,保守战略:欧元区经济经过刺激还是不行,到了关键时刻实施QE2等,人民币可进入升值周期,吸引欧元区资本流入中国;激进战略:欧美QE之后,都取得共赢进展,那么人民币亦进可攻胜、退可守住。总之,人民币需要游刃有余、攻防兼备的货币新战略战术的策略,有利于中国未来从容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鉴于欧央行吹响了全球货币战号角,中国人民币就必须调整自己非国际货币的战略位置,现阶段到了减少盯住美元比率的关键时候了,一如瑞士法郎脱离、放弃挂钩欧元的历史档口和契机,为未来人民币彻底摆脱顶住美元、成自由货币铺垫通途。   对人民币未来一年来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贬值压力、且在增加,但贬值幅度有中国央行来控制(因人民币不是自由货币、非自由汇率浮动)、贬值不会太大,总体是呈现双向波动。由于人民币仍近乎盯住美元(有经济学家估计在一揽子国际货币中,美元比例超过70%),人民币兑其他货币汇率将体现优势。但在全球这场货币竞争性贬值大战中人民币已处于不利位置,这将打击中国出口以及国内经济复苏的力度。   中国人民币,是全球为数罕见不能自已兑换、不能汇率自由浮动的一种货币――缺乏自由调节平衡的一种大国货币。对中国经济来说的话,恐怕它会带来新一轮、又一轮的一个货币方面的新冲击(欧元此次宽松,是逐月增加一年半时间)。因为欧元会有大规模的货币扩张进入全球市场流入,这些货币就像潮水一样,会流到各个地方,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象中国是欧元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这样的全球24个新兴市场,也包括像美国这样的市场,那么人民币就必须有相应的货币流跟进。2015年初,人民币M2已经达到122万亿,对于中国的投资市场来说,包括股市和债市,隐形的货币冲击波会越来越大、到2016年9月时到达顶峰值。所以,中国当局应该会看到,对中国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又面临整体新一轮的冲击,全球资本市场还是会有一个提振、扩大大流动作用方向,但是对于今后的中国“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包括今后的一些出口企业,它的盈利恐怕会带来新一轮压低的冲击,所以短期内对股市会有提升作用,但是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仍然会越来越大、施加影响力,再加上美元可能的基准利率由0.25%开始加息,美元往东,欧元往西,人民币往哪个方向行?   日,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爆发后,致全球各国因金融海啸并发症而发生“二次、三次危机”反复袭来,各国(包括欧盟)不可避免地引起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如美国实施的QE1、QE2、QE3治理。2015年之后,从国际政治与经济大势来看,资本主义金融帝国列强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也有两个基本判断:第一、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的跨国运动,空前加强了资本主义金融列强之间的利益成败关联度;第二、以美欧为轴心的世界霸权体系没有任何动摇,资本主义金融列强间的相互地位没有发生重大调整。在这种形势下,资本主义金融列强之间为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而爆发的战争发生根源嫡变成:一定局部经济战争,其形式则采取贸易战、货币战乃至金融战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人民币难以抵挡另一次新兴市场危机
  近期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严重下滑,资本和外汇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剧烈震荡。许多新兴市场货币自今年5月以来兑美元大幅贬值,其中印度尼西亚和印度货币贬值幅度高达12-15%,而且两国股市在8月16日后的四、五个交易日分别下跌7.5和 13.3% 。  市场震荡的表层原因是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减量的预期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近年来新兴市场某些国家财政和外贸状况的恶化,通货膨胀高企,经济改革乏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幕让人们想起1990年代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和接踵而至的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对当时中国经济和政策的影响。例如,受出口下降的拖累,中国经济大幅下滑;受周边货币感染,人民币在1997年后的几年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原先确立的人民币可兑换改革被推迟。人们不禁会问,目前外部环境的突变对中国经济、汇率和政策的影响会否重现?  笔者认为,目前外部环境的变化短期内还不至于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但可能会使当局在维持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天平上更倾向前者,这无疑将加重经济失衡和未来再平衡的代价。一旦新兴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并直接或通过传染效应间接影响中国,当局可能在保持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之间顾此失彼。一旦陷入这一困局,一些届时已经推出的改革(如人民币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和继续吹大的泡沫(如房地产、政府债务和过剩产能)将有可能助推人民币贬值。  不妨让我们首先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1994年前,美国经济不景气,金融业受储蓄银行倒闭的影响,货币政策极为宽松,联邦基金利率由1989年的10.5%下调至1993年的2.9%,而此时不少新兴经济大量借入短期外币,投入国内长期项目,债务的上升伴随着期限和货币错配,催生了那里的资产价格泡沫。而那时这些国家的货币盯住美金,对固定汇率的预期使得错配货币的借贷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在1994年美国开始加息后资本大量流出,为了控制外债负担,这些国家依然坚持固定汇率,但是过高的币值令经常帐户逆差日益增大,到了1997年有的国家外汇储备几近枯竭,汇率被迫断崖式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终于爆发。笔者当时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印度尼西亚代表,亲眼目睹危机期间印尼经济和社会之动荡。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也曾经面临巨大贬值压力,但终未贬值。笔者认为当时坚持汇率稳定有诸多原因,其中经济原因值得一提并与当前进行对比。第一,人民币在年期间曾大幅贬值2-3倍,一度引起亚洲国家的不满,有的国家甚至认为它们1997年的危机是之前人民币大幅贬值造成的。第二,当时尽管中国货币政策因汇率固定未能发挥更大作用,但政府债务负担轻,因而有极大的空间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与1998年启动的房改产生联动效应,避免了经济的更大下滑。第三,当时中国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双双释放,廉价劳动力,资金和土地,方兴未艾的私人部门经济活力与政府积极的公共政策相得益彰,产生了巨大的协同和互补效应。  然今非昔比,首先,近年来人民币对最大贸易伙伴国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业已明显升值,近期新兴经济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却不贬反升。人民币在“道义”上已经没有当年盯住美元的必要,况且2005年汇改后中国政府不断强调要继续加强汇率灵活性,实现双向波动。其次,中国社会总体杠杆率已不可同日而语。笔者估算1997年社会总体信贷占GDP的比例为103%。其中中央政府债务占GDP仅7.7%。当时地方政府几无债务,而且房改盘活了尚未货币化的土地,为地方政府带来了之后丰厚的土地收入。  相比之下,惠誉估计至2012年底中国信贷总规模占GDP的比例高达200%,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占GDP近50%,这可能还不完全包括正在审计中的政府隐形债务。土地财政红利也已过度释放,地价、房价之昂贵削弱了中国的竞争力,拉大了贫富差距、阻挠着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经济和金融风险。此时一旦中国经济因遭遇外部 影响或内部失衡难以为继而下挫,恐政府财力不济。最后,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的减少令成本持续上涨。至于改革红利,扪心自问,尚存几何?  如果周边新兴经济继续恶化,中国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冲击?第一,对外贸的影响未必小于1990年代。这不仅因为近年中国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近年来中国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一半以上的产品销往新兴市场,而不是发达经济。尤其是对拉美和包括东盟在内的亚洲地区的出口占比大幅上升,而这些地区的经济目前恰恰明显下滑。第二,一旦为了稳定经济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出现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那时美国货币政策正在收紧。  诚然,中国拥有3.5万亿美金的巨额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抵御一时的贬值压力──即使市场汇率走弱,干预汇市依然可以暂时稳定官价。但是,中国可能难以承受因不贬值而导致的货币政策功效的损失,而且这也有悖于目前中国高调倡导的完善汇率机制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的“含金量”并不高。与中国天文数字广义货币存量相比,外汇储备未必雄厚 。中国外汇储备与M2之比远低于许多新兴市场,而那里的货币正在贬值。最后,人民币是否正在或已经过度升值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尽管外贸数字依然显示顺差,但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上涨,包括利率、资源和环境保护在内的生产成本的上升正在削弱出口竞争力。笔者当年主张汇率改革与其它要素价格改革齐头并进,就像正常人做俯卧撑需要十指着地。然中国其它要素改革步伐滞后,汇率则不断升值以降低外部失衡,练的是“一指禅”。这就是缺乏所谓“顶层”设计吧。但笔者相信,“顶层”设计固然重要,“顶层”推动更重要。  综上所述,人们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将此一时彼一时,一旦对货币贬值产生预期、对银行和市场日益担心、对未来经济发展和投资机会缺乏信心,而此时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带来更丰厚的投资机会──历史证明美国货币政策由松转紧往往伴随着之后多年发达国家资产价格跑赢新兴经济,存款外流可能加速,人民币汇率想稳都难。(来源:WSJ)
Copyright 2013
北京融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2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一次性贬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