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国内外研究现状了那些内容?

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盘点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十种运作模式
互联网金融
彤彤| 13:29:25|来源:创投时报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虚拟支付平台、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新兴金融模式,让理财行为从传统的柜台操作过渡到虚拟的互联网上。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通过各种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们每天必谈的话题,从&余额宝&开始发展至今,它已经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支付、支付宝、拉卡拉还款也是其中一种运作模式。
  而P2P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诈骗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注意到,近两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互联网金融&,关注重点已由&促进&转为&规范&: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年用&异军突起&来评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继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而在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今年将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
  那面对众多平台,我们该如何鉴别?互联网金融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哪种方式才可靠?我们不妨从深处挖掘P2P平台背后的故事,让大家对这一方便快捷的理财方式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迅速崛起,因具有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自主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优点,对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形成冲击,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开疆扩土。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虚拟支付平台、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新兴金融模式,让理财行为从传统的柜台操作过渡到虚拟的互联网上。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模式概述:第三方支付企业指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
  核心逻辑:支付拥有金融、信息双重基因,很可能成为整个互联网金融问题的核心。
  主要机遇:当前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执行的还是支付功能,未来可能拓展至基于沉淀资金做的理财业务、基于用户的消费数据做的信用分析、营销分析等,将成为未来颠覆传统金融行业的核心平台。
  面临挑战:在传统支付领域时只需搞定银行的情形已经不可能了,在移动支付领域,由于运营商的介入,第三方支付必须要与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建立起紧密联系,才有可能把握技术发展脉络,从而整合支付资源,取得先发优势。要想做到这一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基础、公关实力都是缺一不可的。
  代表企业:支付宝、易宝支付、、财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快钱、汇付天下为代表的金融型支付企业。
  点评: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多元化以及两极分化,一部分好的企业会从某些具体的细分领域入手,抢占更多的地盘和空间,知名度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被人熟知;而一些没有明显特色、战略定位不清晰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可能从规模上、品牌上越来越不被人熟悉,最终走向衰亡。
  二、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
  P2P金融又叫P2P信贷,是互联网金融(ITFIN)的一种。P2P意即&个人对个人(Peer-to-Peer)&。P2P金融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款。
  模式概述:通过P2P网络融资平台,借款人直接发布借款信息,出借人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后,可以直接与借款人签署借贷合同,提供小额贷款,并能及时获知借款人的还款进度,获得投资回报。
  核心逻辑:所谓P2P,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一端对接有小额借款需求的人,一端对接有理财需求的人。拆成两半就是一个理财平台加上一个小额贷款平台。
  主要机遇:小微贷款因其成本过高让银行敬而远之,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服务方式为高效满足庞大普通个体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可能。这些普通个体往往能贡献更高的收益率,因此对金融机构来说由他们组成的集群所创造的财富将是一笔巨大的宝藏,互联网和数据就是关键的&寻宝图&。
  面临挑战:处于无准入门槛、行业标准、主管机构的三无状态,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机制。P2P公司很难找到比较可靠的个人信用评分,不得不把自身的商业模式做&重&,不仅要提供像国外的P2P公司般的服务,还要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去获得客户的信用评级,实际上做了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事情,这对于企业来说非常不利。
  点评:国外典型的P2P,像美国的prosper和lendingclubP2P公司,不具有担保功能,是纯粹的平台,不介入到交易中,出借和借出方直接交易。国内有些P2P为了吸引用户,先把借款打到平台账户,在监管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不符合规范,可能出现卷钱跑路的风险。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仅仅靠线上评估难度很大,如果我国的个人信用评级方面的金融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那么P2P会呈现更加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众筹融资模式
  众筹融资模式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所创新的一种模式,意义不仅在金融创新本身,而在于对传统金融领域和金融业态提出的挑战,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具有颠覆性。正像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态提出挑战一样,互联网众筹这种深化能够对传统的一些同行基金的业务提出挑战。
  模式概述:所谓众筹平台,是指其创意人向公众募集小额资金或其他支持,再将创意实施结果反馈给出资人的平台。网站为网友提供发起筹资创意,整理出资人信息,公开创意实施结果的平台,以与筹资人分成为主要赢利模式。
  核心逻辑:在互联网上通过大众来筹集新项目或开办企业的资金。
  主要机遇: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融资方通过众筹融资的平台发布自己的创意、项目或企业信息,互联网用户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用金钱投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的股东。对创意的提出者或创业者来说,他们的创业成本更低,众筹融资能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
  临挑战:我国的相关法律还跟众筹融资的方式有冲突,因此,众筹模式在我国面临很大的法律障碍,他们只能在夹缝中找机会,逐渐演变,最后往往成为产品打广告或者新产品试用的平台。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如果作为公募,股东人数不能超过50人,不得向非特定人群募资,不得承诺回报,如果是私募基金还要至少100万以上的起点。
  代表企业:国外最早和最知名的平台是,国内有点名时间、众筹网、淘梦网等。
  举个例子:由于《莎木2》的销售成绩不理想,世嘉最终因收益问题无限期暂停了续作计划,但制作人铃木裕一直在为《莎木3》项目重启计划努力。通过KickStarter众筹平台,这款情怀单机游戏日前已筹募到650万美元,创下了该网站2015年的最高众筹金额记录。
  点评:众筹融资的发展被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个人力量就能完成,不需要提案多技术门槛的产品,支持者的成本也比较低,在最初更容易获得支持;第二阶段则是技术门槛稍微高的产品;第三阶段是技术门槛较高,甚至需要小公司或者多方合作才能实现的产品。目前我国的众筹融资基本处于第一个阶段。
  四、虚拟电子货币模式
  模式概述:虚拟货币是一种计算机运算产生或者网络社区发行管理的网络虚拟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像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核心逻辑:虽然电子货币是因应电子商务而崛起,但未来电子货币将逐步取代现有货币的部分功能,因为电子货币具有高度的便利性,而货币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便利人们的生活。
  主要机遇:第三方公司推出预付费卡、Q币这样的虚拟货币可以刺激消费,而不是去发展成货币可兑换的东西,消费实体货币的感觉非常强,而消费虚拟货币跟信用卡类消费的感觉类似,可以刺激消费。
  面临挑战:一些虚拟货币发行量太大,导致这个币种在其流动的领域膨胀,严重还会导致公司破产。像比特币早期只是在线商户使用,但后来线下实体商户也开始接受,还有兑换的比例,政策监管起来会更加强,国家认定是非法,不允许进行实体交易。虚拟货币可能对货币体系产生冲击,因此监管会很严格。
  代表企业:国外的比特币、亚马逊币、Facebook币,国内的Q币等。
  Q币:由腾讯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推出的电子虚拟货币,它的兑价是1Q币=1人民币,可以用来支付QQ的QQ行号码、QQ会员服务等服务,购买渠道包括线上及线下。
  比特币: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比特币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点评:像腾讯的Q币、亚马逊币跟比特币不一样,它是一个封闭运行的虚拟货币,不能随便拿到市场上购买其他商品,也不能兑换成现金,对实体经济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成为腾讯和亚马逊的收入。像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虽然天生就是要取代主权货币,但在可预期的将来可能性不大。
  五、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是近几年突然爆发的,其主流运营模式主要功能是:聚合金融理财产品、购买货币基金、互联网进行保险销售和理赔。
  运营模式功能说明:
  1.聚合金融理财产品:为金融机构发布贷款、基金产品或保险产品信息,承担信息中介或从事基金和保险代销业务。
  2.购买货币基金:将既有的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投资理财产品。
  3.互联网进行保险销售和理赔:将既有的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保险产品。
  模式概述:这种模式通过打造类似&去哪儿&这样的金融产品垂直搜索引擎的方式,把有借款需求的个人和有放款需要的中小银行和小贷机构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对接;然后通过广告费或者交易佣金的方式获得收入。
  核心逻辑:各类银行和小贷公司进行垂直搜索,为其带客户的模式。
  主要机遇: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主要原因是资金流不经过中介平台。简单而言,这些金融垂直搜索,其实就是给银行带客户的一个市场外包渠道,赚的主要是银行和小贷公司的市场费。
  面临挑战:由于很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提供新型金融服务的从业人员往往是互联网行业出身,对金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做的事情还停留在用户体验等表面的层面,没触及金融较深层面的内容。未来客户的需求会越来越专业化,这些企业如何抓住这些更深层次的需求,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点评:我国的金融服务业还不发达,借贷业务、理财业务等都非常落后,一些企业针对当前金融服务的不足,从金融业务流程里切割出一块细分的领域,进行精耕细作,慢慢地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六、P2B模式
  P2B的全称是Person-to-Business,是指个人对(非金融机构)企业的一种贷款模式,有效的丰富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为流动性要求不高的长期储蓄客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途径。
  第一个启动P2B模式的网站是FundindCircle,这个模式就是引导个人向小企业提供贷款,它不做资金的集中,它只做一个中介,专业团队对这些融资的小微企业进行评级,评级直接对应它在平台上的借款利率,评级低的借款利率就高,评级好的利率就低一些,所以分成四档,分别对应一个借贷款的个人利率,通过竞标实现交易。
  七、互联网银行模式
  是指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汇转、电子票证、电子信用、账户管理、货币互换、P2P金融、投资理财、金融信息等全方位无缝、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互联网银行的便利性、高效性将给传统银行带来较大的挑战。
  八、互联网保险模式
  主要指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投保,没有线下渠道,是服务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保险服务平台,比如众安在线只销售运费险以及未来设计的虚拟物品投保等。
  九、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
  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金融产品。在淘宝理财和保险这些平台上,客户能通过网络查询、了解、购买各种理财和保险产品。与原来的线下购买相比,网络理财、保险更加便捷、透明,门槛也相对降低,并能及时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
  十、节约开支方案模式
  以国外的BillShrink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是帮用户做节省开支的方案,它提供的服务包括六大类:信用卡、手机、电信、汽油、存款和商业信用卡。这个模式在中国未必适用,但它的思想值得学习,它不单纯是为了省钱,而是设身处地考虑了用户的真正需求。
  总结:
  看过了这十种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后,我们只想说一句,希望大家能够擦亮眼镜,不要轻易相信任何的低风险(甚至零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投资仍需谨慎。至于互联网金融对于生活方面的影响,目前主流的还是第三方支付、电子虚拟货币、P2P及众筹,毕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开始发力,Q币支付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腾讯的服务(例如QQ会员、绿钻、视频会员等等)。
  余额宝是支付宝平台下推出的另一种理财方式,因为其高额的利率而受众较广,但近几个月来,很多余额宝用户发现,利率越来越低了。据专业人士分析,央行今年以来多次推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银行间市场上主要投资工具的收益率悉数走低。对于余额宝类的各种产品而言,其主要投标是银行间市场上短期货币市场工具,收益率必然随大市走低。
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已将最新一轮融资的融资额上调至至少35亿美元。此轮融资由中国的主权...
投投金融隶属于上海投投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款社交理财手机APP,于2015年1月上线,兼具金融产品...
买趣网隶属于成都众合乐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整合本地农副产品,与人和乡战略合作,以...
威牛修车隶属于北京威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豪华车专修连锁品牌...
饭爷是本味八道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创立的新型餐饮品牌,旨在通过创造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引领...
创投时报新媒体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众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网络技术员,毕业于北大青鸟!!现有自己的网络工作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析对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研究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浅析对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2|
上传日期: 23:56: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析对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
浅析互联网金融热潮:根源、风险与监管
  近日,&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外滩峰会&召开,会议主题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本次会议是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三周年庆典暨首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本次外滩峰会由sfi与美国lendit峰会(lendit conference l.l.c.)联合主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提供学术支持。此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业界、学界专家103位,参会嘉宾共五百余位。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嘉宾围绕大会主题和八个专题展开了讨论。作为此次会议的战略合作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将陆续发表会议的精彩内容。
  在第一天上午的全体大会上,在sfi院长钱颖一的主持下,sfi学术顾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阎庆民,cf40常务理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lendit特邀嘉宾、美国艾可飞(equifax)公司助理副总裁、电子签名协会副主席jeff knott分别就&互联网金融热潮:根源、风险与监管&&互联网保险:在包容中创新,在规范中发展&&网络及电子化技术助力金融发展&发表了主题演讲,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sfi副理事长、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sfi特邀嘉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cf40成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sfi理事、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sfi常务理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sfi理事、点融网联合创始人、ceo郭宇航等嘉宾参与了讨论。经作者审核和主办方许可,《21世纪经济报道》本期刊发以上演讲和讨论内容,以飨读者。
  现在大家关注一个概念&&&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无论是互联网企业&抢滩&金融市场,还是传统金融机构加快互联网业务创新,抑或第三方势力(如通讯运营商、中介机构等)涉足互联网金融服务,都客观反映互联网金融已呈现多元化趋势。有人称之&百花齐放&,有人称之&鱼龙混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我们肯定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意义,也要冷静思考其根源、风险及监管。
  热潮爆发的根源
  坦率地讲,互联网金融不是&新贵&,而是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长期融合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经历若干年时间磨砺,促使互联网金融近年大爆发的根源,既有技术方面的客观条件,也有内在的经济驱动因素。
  从技术角度讲,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应用环境的又一次质变,使去中心化的连接、开放、协作更为畅通,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及时性和便利性成为可能。从经济驱动角度讲,实体经济某些领域(如大众个体和小微企业)存在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数额庞大的民间资本迫切需要更高效的投资方式和渠道;加之利率市场化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等等。诸多因素促使我国金融业大胆寻求突破,在支付、融资、理财、投资、保险等方面陆续出现&微改变&,并最终通过互联网的聚合效应促成了一定当量的&核裂变&。
  支付是最先突破的领域,也是创新改变最大的领域。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曾说:&这几十年银行创新唯一做对的是发明了atm机。&这句话也许过于保守,但也清晰地指出了在金融领域,技术革命催生的最大创新发生在支付领域。当前,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客观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支付体系来支撑。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金融改革的方向将是顺应金融服务小微化、个性化、跨区域以及倾向内需消费的趋势,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融通效率、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互联网金融被认为是满足以上改革诉求的重要途径。而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中处于基础位置的,正是支付领域的创新。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近三年(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从2.20万亿元攀升至5.37万亿元(年平均增速达77.06%),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从798.7亿元迅速攀升至1.21万亿元(年平均增速达277.51%),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升级,融资、理财、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业态正改变着金融业的竞争模式,也促成金融消费方式和交易行为发生改变。由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资源得到了更高效快捷地配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层面的支持。对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意义,应给予肯定。
  热潮隐藏的风险
  &大潮初起,泥沙俱下&。在充分肯定互联网金融便捷性的同时,不可忽略其安全性,这是任何金融交易行为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本身都是高风险行业,互联网金融兼具&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基因,决定了其风险远比互联网和传统金融本身的风险更为复杂。在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不仅传统金融风险有了新的特征,还因互联网技术衍生出更为复杂的风险形态。
  前面讲过,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金融业务的传统风险,无论是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还是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抑或其他风险,在互联网金融身上仍都会有体现,而且还会呈现新的特征。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罗列,仅举三个例子:
  首先是流动性风险。如,互联网支付领域一直探索提高支付账户的资金活跃度及盈利能力,推出了大量&第三方支付+基金&的金融产品(如&余额宝&等),打通了支付和投资的界限,这就容易出现期限错配和流动性转换问题。如果货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大规模赎回甚至遭遇挤兑的风险是存在的。如,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货币市场基金(the reserve primary fund)就陷入了&资产价格下跌-引发抛售-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最终不得不破产清算。
  其次是信用风险。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依旧存在。互联网贷款平台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数据整合、模型构建和定量分析。应该说这一思路是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律的。但由于网上&刷信用&、&改评价&等行为的存在,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将直接影响信贷质量。部分互联网平台还缺乏长期(特别是跨经济周期的)数据积累,风险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也有待验证。另一方面,部分金融创新还须规范完善。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专题报告,截至2013年末,我国活跃的p2p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但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局面:部分p2p平台中,客户资金与平台资金未有效隔离,甚至出现卷款&跑路&事件;部分p2p平台同时承担筹资、中介和担保职能,但对资金来源缺乏监控,放贷行为也缺乏资本约束,对外宣称&违约率很低&,背后依靠的却是搭建资金池,信用风险不断积聚。
  最后是声誉风险。如,目前在我国针对投资风险的各种隐性或显性担保大量存在,老百姓也习惯了&刚性兑付&。在这种环境下,部分互联网机构用所谓的&预期高收益&来吸引眼球、做大规模,推出&预期高收益、实则高风险&的产品,但在营销过程中,却不如实揭示风险,甚至误导投资者。这种靠虚假宣传营销的金融产品,一旦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率&,即可能引发媒体关注和风险事件。再如,近年开展较多的互联网保险、基金分销业务,少数平台片面追求销售量,但在理赔、投诉等环节的客户服务未同步跟进,成为纠纷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处理失当,很容易引发负面舆情。
  此外,互联网环境下,一些新的风险形态也日益凸显,同样不容忽视,比如信息泄露风险和技术安全风险。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数据分享和数据挖掘,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网络欺诈等违法行为,个人交易数据等敏感信息被广泛搜集,对客户账户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出巨大挑战。互联网环境下,交易信息通过网络传输,一些交易平台并没有在&传、存、使用、销毁&等环节建立保护个人隐私的完整机制,大大加剧了信息泄露风险。2014年1月,韩国就曾爆出大规模客户信息泄露丑闻,根据韩国检察院公布数据,共有1.04亿条客户信息被泄露,涉及用户1500万,约占韩国人口三分之一,引起广泛的国民恐慌。美国《消费者报告》调查显示,2013年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信息被窃取,涉及用户4500万人,较2012年增长了56%。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依托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也直接构成互联网金融风险。开放式的网络通讯系统、不完善的密钥管理及加密技术、tcp/ip协议的安全性缺陷、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都能引起技术安全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软硬件系统很多引自国外,缺乏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设备。这就必须从国家安全层面上重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棱镜计划&的曝光,就是一次网络安全问题的大揭露,也给世界各国的网络技术安全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
  当然,目前互联网金融与整个金融业总量相比,还是相对较小的。但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迅猛,业务领域拓展较快,加之少数参与者本着&先跑马圈地,再亡羊补牢&的思路,对风险防范考虑不够多、不够细,这就容易留下很大的风险隐患。互联网本身就有传播面宽、瞬时性快、虚拟性高、复杂性大等特点,风险往往事先不易察觉,一旦发生却能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冲击金融体系稳定。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热潮中隐藏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热潮呼唤的监管
  &虚拟世界不虚无&。鉴于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意义和潜藏风险,对其发展应坚持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并举的理念。监管的出发点是使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和金融行为的安全性有机统一,目的是要在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护好金融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有必要营造&一个环境&、完善&四个体系&。
  &一个环境&即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为落脚点,为互联网金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也曾表示:&金融体系应该扩大化、民主化和人性化,监管更加技术化,但谁也不应该拒绝金融和它的形态。&要辩证、全面、客观的看待互联网金融,它不是洪水猛兽,监管要有大禹治水的智慧,&宜疏不宜堵&,通过开正路、堵邪路的方式正确引导和规范,使互联网金融发展得以阳光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个体系&包括:
  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体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要忠于职业操守,要有企业家精神,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全民负责。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强化内部控制,从内部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入手,制定风险防范制度,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充实内部科技和风控力量,建立专业化的风险防控队伍。还要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可借鉴英国、日本的经验,通过行业协会自律,适当填补立法修法过程中的监管空白,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规范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建设安全的信息科技和信用体系,夯实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息科技方面,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快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的制定,提高相关软硬件设备的自主设计和开发水平,逐步摆脱国外的技术制约。信用体系方面,建立客观全面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同时强化消费者保护,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构建有效的合作监管体系,强化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互联网金融普遍具有&跨界跨领域&特性,从国际实践看,应处理好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关系,在以机构监管促进单个机构审慎合规经营的同时,强化功能监管维护市场统一秩序。同时,完善行为监管,规范信息披露,严厉打击恶意欺诈等行为。一行三会、工信部、商务部、公安部等须进一步加强协同,形成合力,通过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促进监管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监管透明度和监管效率。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宏观层面上,将互联网金融纳入法律监管视野。如确立对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新型业态的监管规则,再视时机逐步提升立法规格和层次,最终构建权责分明、法理明确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微观层面上,根据金融业务实质和风险特征,确立相应的制度制约和监管安排。如,存在期限错配和流动性转换就要建立流动性管理规则;进行显性或隐性收益承诺就要具备损失吸收能力;具有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就要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等。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互联网和金融都具有高成长性的特征。如何&在跑步中完成调整&,对于我们的智慧是一次全新的考验。但我相信,中国金融业不乏改革创新的激情,也不乏沉着睿智的冷静。我们有这个自信!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热门频道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国内外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