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石家庄代驾司机招聘滴滴代驾高管的信

当前位置:&&&
每日话题:滴滴代驾的冲击?e代驾高管变动、裁员
16:39&&来源:A5站长网&
  A5站长网()1月25日消息,近日传e代驾宣布裁员20%。e代驾创始人、CEO杨家军在内部邮件中确认裁员一事。他表示,在这一年中,人员激增是管理上的失误,极速回归价值本质成为当务之急。
  公开资料显示,在e代驾成立的4年来已经融资5轮,C轮和D轮分别获得了2500万美元和1亿美元,经纬中国、光速安振、华平投资等机构分别参与其中。资金所能带来的就是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这让e代驾能够用补贴、资金砸市场。尽管市场后期出现了许多代驾领域的创业公司,但都没能敌过e代驾,包括58同城。2014年,58同城向e代驾投资2000万美元,并将自己的代驾业务并入e代驾。此时,e代驾俨然成为代驾市场的老大,其宣称占据了80%的代驾市场份额。
  但是在去年4月份,滴滴宣布将进军代驾业务,打破了代驾市场的平静。在7月份,滴滴快的代驾业务&滴滴代驾&正式上线。两家公司随后打起价格战。&不差钱&的滴滴代驾将价格下调至18元,降幅达50%,e代驾也因此遭到创业数年来最大的危机。
  但是对于裁员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滴滴代驾入局带来的冲击,因为根据艾瑞发布的《中国在线代驾行业2015Q3季度监测报告》显示,e代驾市场占有率高达76.5%,滴滴占据14.1%。e代驾以碾压的态势,对滴滴代驾形成全面压制。
  e代驾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招揽人才的确考虑到滴滴快的的进入可能加强竞争。但是经过几个月之后,感觉竞争没有那么严重,不仅如此,公司在2015年8月份的订单上升了25%。分析人士称,这是为战略失误找的借口,e代驾说自己裁员是因为高估竞争对手实力所以聘用过多,这是为战略失误找的借口,裁员的关键是盲目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消息称,e代驾COO周依华已经离职,原CEO助理万国平接任COO职务,同时公司架构做了调整,所有部门和人员向万国平汇报。如果消息属实,这是e代驾在1年之内第三次更换COO人选。易观国际分析师张旭认为,&频繁的高管层变动说明e代驾正在频繁调整运营策略。这也说明了其他代驾企业的进入给了e代驾一定影响&。
  相关阅读:
  每日话题:滴滴代驾的冲击?e代驾高管变动、裁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A5创业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关注创业、电商、站长,扫描A5创业网微信二维码,定期抽大奖。
责任编辑:佩佩
延伸阅读:关键词:
分类排行榜
作者:苗元威
作者:木木博客
作者:朱海涛
作者:王吉伟
站长们都信赖的交易中介平台,安全、高效、便捷。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第一平台,解决流量、转化率、品牌。
免费发布技术需求信息,满意付款,全程担保交易。
高收益、移动广告、弹窗CPM、点击CPC、包月广告。
提供公众号出售、求购、代售等交易中介以及增值服务。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编辑热线:5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滴滴快的合并案核心七问:高管如何任命?
腾讯科技综合报道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作为打车软件史上最重磅级的一起合并,交易背后的细节非常值得关注,腾讯科技根据已经公开的信息进行了梳理。
合并是由谁推动的?
滴滴CEO程维今日发出的内部邮件显示,1月21日,其与滴滴总裁柳青邓冉在深圳启动了一个秘密项目:情人节计划,并希望在情人节前完成该计划,&22天后,我们做到了。&
滴滴总裁柳青今天也对媒体表示,双方从1月22日开始正式接触,至上周末前达成,并迅速完成股东各方面签字。柳青还特意强调:&这次合并是两家公司管理团队主导,不像外界所说的源于投资方博弈。&
合并的原因是什么?
快的CEO吕传伟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在城市移动出行领域的发展前景上,两家公司已经建立了共同的愿景,这是决定战略合并的最大原因,其它原因还有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合并是双方的所有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
除了财务因素外,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
公司高管如何任命?
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此外,柳青还将担任新公司总裁。
柳青提到,之所以实施Co-CEO制度,是为了保持公司运营的稳定。
两家公司怎么整合?
官方声明称,两家公司的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此外,快的内部邮件称,两家公司&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
柳青则表示,过渡期可能会有6个月,但未来两家公司肯定是一个团队。出行业务非常多元化,今年两家公司都要在移动出行领域推出新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前端、后台、数据都会逐渐整合在一起。
柳青还提到,为了更好地实现整合,双方成立了整合办公室,办公室成员是双方公司的核心高管。
两家公司合并后估值多少?
在滴滴快的宣布合并的前一天,《华尔街日报》称新公司的估值将达到60亿美元。此前有媒体报道显示,滴滴最新估值约35亿美元,快的最新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但柳青在采访中表示,上一轮融资额对这次交易的估值,没有太直接关系。
程维在内部邮件中表示,此次合并创造了三个纪录,其中之一是最快创造了一家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从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格局来看,如果想跻身前十, 60亿美元的市值或估值确实是一道门槛。因此,《华尔街日报》给出的60亿美元的数字可信度较高。
两家公司合并是否涉嫌垄断?
两家合并的消息正式公布后,外界一直关心新公司是否涉嫌垄断的问题。
快的资深副总裁陶然今天在社交媒体中表示,城市出行这个市场非常大,不光是出租车、专车,还有代驾、公交、地铁等,两家公司在出行市场中只占到非常小的比例,所以不存在所谓的垄断。
合并后补贴会不会停止?
柳青在接受央视财经记者王允彤和姜美羊的采访时表示:滴滴和快的合并后,新公司在出行领域会更加多元化,除了现有的出租车和专车,还将在公交、拼车、代驾等领域有新的业务推出。
老客户未来可能将效仿航空公司,实行会员制,用积分享受更好的服务,针对新客户,可能还会沿用过去的补贴政策,继续培养客户认知度和使用习惯目前仍非常重要。E代驾犯了三大错误_网易财经
E代驾犯了三大错误
[编者按:继承了巨头快的强势品牌,庞大用户和巨额现金储备的滴滴代驾,一出手便给市场带来了巨大震撼。“地头蛇”也绝不会坐视自己耕耘数年的市场拱手送人,从战略的角度浅薄分析,全面开火的E代驾,也许却正在犯下与巨头决战的几大失误。对于逐利的资本而言,E代驾的错误或许无非损失一份投资。然而对代驾市场曾经的先行者E代驾高管和员工而言,更在意的其实是和期权的兑现。仗打到这个程度,每一步战略决策都要慎之又慎之。面对巨头,犯错的时间成本几乎没有。]
原标题:[亦观察]&No.589&决战滴滴& E代驾也许犯了下三大错误
八月的代驾市场火了——在线出行领域的巨头滴滴快的入局代驾市场,使得行业从“冷战”迅速转入“全面战争”,而曾经独占代驾市场鳌头的E代驾选择全面开火,在补贴,营销和公关上展开了针对滴滴代驾的全面战争。
滴滴代驾来势汹汹。7月28日,这位新选手一登场,就带来了近十倍于市场存量的百万司机,并且在任何价格位都比E代驾低3元,同时开启了首单免费模式。继承了巨头滴滴快的强势品牌,庞大用户和巨额现金储备的滴滴代驾,一出手便给市场带来了巨大震撼。
“地头蛇”E代驾也绝不会坐视自己耕耘数年的市场拱手送人,斥巨资邀请人气偶像黄晓明和谐星宋丹丹代言,从新闻网页到电梯广告,满眼都是E代驾的大手笔轰炸。从战略的角度浅薄分析,全面开火的E代驾,也许却正在犯下与巨头决战的几大失误。
错误一:在一线城市决战
一线城市有巨大的汽车保有量,用户经过多年互联网应用洗礼教育,对互联网O2O类应用而言自然是必争之地。E代驾也毋庸多言,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户外和电梯等广告屏上怒刷“存在感”。
然而北京是滴滴的总部所在地,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则是此前快的大本营。更关键的问题是,北上广深是滴滴快的优势最集中之地——去年数十亿的出租车补贴大战,以及同样高达数十亿的专车补贴战,使滴滴快的在北上广深积累了巨量用户,车主和品牌认知度。
在一线城市,由于专车,顺风车等业务的前期铺垫,滴滴快的在数百万车主中建立了强势品牌渗透,而代驾市场目前的关键,同样在于争夺这批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年轻车主,E代驾尽管此前是互联网代驾市场老大,但要想在一线城市达到滴滴快的这样的品牌认同,不拿出同等级别的数十亿级别营销战和推广,是难以比肩的。
偏偏对于互联网代驾而言,品牌的重要性比出租车和专车等其他汽车类业务更加重要——毕竟尝试互联网代驾,意味着将自己和高价值的私家车都交给陌生的代驾司机,对于大量尚未尝试过的新用户而言,选择一个已经熟知的大企业,大品牌是最容易做出的选择。
因此,E代驾在一线城市集中过多精力,与巨头在对方优势战场作战,其实是性价比最低的选择。相反,在滴滴快的对于北上广深势在必得的攻势面前,E代驾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经过数年耕耘,E代驾在全国150个城市开展了代驾业务,而滴滴首批仅开通10个城市,到8月底预计开通25城——短期内优势集中是滴滴正确的战略选择,但仍有大量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是巨头留下的空间,这些城市滴滴此前专车等业务渗透率也不像北上广深一样强势,因此E代驾本来可以集中资源,在二三线城市建立起更高的竞争壁垒,以图后市。
错误二:和滴滴拼补贴
除了主战场选择,E代驾的另一个失误也许是选择了一把错误的武器——补贴大战。
7月28日滴滴代驾一上线,就宣布了首单免费活动,相比此前E代驾推出的“首单免费”,滴滴不限时段、不限新老用户,而且免单金额也不只是起步价,而是100元内全免。加上刚进场的滴滴代驾,定价标准在每个档位内都比E代驾低,这使得此前E代驾的免单活动显得“捉襟见肘”。
而E代驾则被迫迎战,推出了“周三免单”活动,宣布每周三200元以内免单。不过这一活动却遭遇司机吐槽。根据网贴所述:因为根据E代驾的活动规则,代驾司机通过这个活动拉到的乘客其实暂时拿不到钱——因为这部分费用被冻结在司机账户里不允许提现,只能用来缴纳给E代驾作为信息费,只有超过1000元时才能体现,且支付延后一个月之久。难怪有司机吐槽“这实际上是变相把司机收入提前预支给E代驾做促销。”
从成本考虑,这样的营销活动自然算得上聪明,但如此拼补贴,其实有点暴露了创业公司在补贴大战中的短板——缺少补贴的资本。
补贴大战在O2O行业早已成为“独门大炮”,可以快速获取用户,培养用户习惯,但补贴作为竞争手段,则受制于两个因素:补贴能力和补贴智慧。
在补贴能力上,E代驾虽然此前对外宣称斩获近1亿美金融资,但相比滴滴快的手握35亿美金现金比,其实连零头都称不上。更遑论中国创投圈资金实际到位往往远小于对外宣称额度,更让E代驾的补贴“底气”打了折扣。当然,我个人相信其融资的真实性。
更值得担忧的是,补贴对滴滴而言,意味着快速获取新用户,而对E代驾而言,补贴则处于守势,更多是被动防守,防止司机和用户因为补贴转投对手怀抱,因此补贴难以令E代驾的增长数字变得更漂亮,仅仅是减少失血——这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获得后续融资,支持其补贴大战。而另一方面,E代驾对存量用户的大量补贴,又影响了其造血能力,在补贴战中,现金状况堪忧。
另一方面,在补贴上,滴滴代驾不仅有集团庞大的现金储备支持,也拥有补贴大战的丰富经验——不夸张的说,造就了去年全民免费坐出租和免费坐专车的滴滴快的,在O2O补贴上,在国内几无对手。其驾驭补贴大战的资源和经验,也远非E代驾可以比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代驾此前数年耕耘,极少运用补贴战作为竞争手段的经验。
“无钱可烧”和“不会烧钱”,这本来就是E代驾相对滴滴代驾的弱势,然而我们从近期的新闻上看到的是,却是其频频在主战场举起对打补贴战的大旗,而不是将其多年对司机群体的掌控和调度能力运用起来,打出更贴心,更像一个资深选手的架势来。
错误三:战略目标过于自信
其实滴滴代驾给互联网代驾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挑战,其实更是一次新生的机会。因为中国代驾行业面临着司机数量、市场培育和行业规范三大难题,这些都有赖于资本投入。
滴滴快的的进场,使得代驾市场突然成为O2O行业醒目的宠儿,同时也使得资本市场对代驾行业高度关注,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中国代驾市场预计在今年将达到25亿,仅仅为韩国的1/10,而中国人口数量却高于韩国20倍,未来中国代驾将是一个500亿甚至上千亿规模的大市场,足以容纳两到三个选手。
尽管滴滴代驾携资本和生态优势汹汹而来,可能切走最大的一块蛋糕,但巨头渗透的时间差和学习差,给其他选手带来了在细分市场分一杯羹的机会,一旦能避开锋芒,在滴滴代驾的第一波冲击中活下来,建立差异化优势,未来仍有想象空间——要么在利基市场通过特色产品,实现稳定盈利,要么因为具备差异化优势,具备被溢价收购的价值,比如最终被滴滴代驾收购,这样的情节本来是资本最好的选择。
然而E代驾却选择了在对手最强势的一线城市决战,而且选择用对手开创并且最擅长的补贴大战,意欲来一个“你死我活”的决一死战。或许是E代驾高层被历史经验蛊惑,认为自己有把握在与滴滴的正面决战中取得优势?他们的信心或许来源于此前58同城推出的代驾业务最终被其收购。然而滴滴并不是58,其高达2亿用户的高频应用天然继承了滴滴快的海量的精准流量,而且手握数十倍于对手的现金储备!选择正面决战,无异于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此前的成功反而酝酿了今日的包袱,一声慨叹。
对于逐利的资本而言,E代驾的错误或许无非损失一份投资。E代驾的天使轮就曾得到经纬中国的创投,然而经纬中国同时也是滴滴快的投资人,并且在这家估值150亿美金的公司占据了一个董事会席位。对其而言,滴滴的成功或许分量更重于E代驾的失败,然而对代驾市场曾经的先行者E代驾高管和员工而言,更在意的其实是IPO和期权的兑现。仗打到这个程度,每一步战略决策都要慎之又慎之。面对巨头,犯错的时间成本几乎没有。
一点个人分析,有可能浅薄之至,也有可能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E代驾这样的创业公司把握战略机遇,也希望包括滴滴代驾在内的公司良性竞争,毕竟这会让消费者受益。
本文为授权网易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网易立场。
作者为职业经理人、野战派营销老兵,知名意见领袖。
网易商业易信官号
在这读懂中国商业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网易商业易信公众号,更多资讯。
出品:网易财经中心商业频道
编辑:何泱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易意见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决战滴滴,e代驾也许犯了三大致命错误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虎嗅网王冠雄
  八月的代驾市场火了.在线出行领域的巨头滴滴快的入局代驾市场,使得行业从“冷战”迅速转入“全面战争”,而曾经独占代驾市场鳌头的e代驾选择全面开火,在补贴、营销和公关上展开了针对滴滴代驾的反击。
  滴滴代驾来势汹汹。7月28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日,这位新选手一登场,就带来了近十倍于市场存量的百万司机,在任何价格位都比e代驾低3元,同时开启了首单免费模式。继承了巨头滴滴快的的强势品牌、庞大用户和巨额现金储备的滴滴代驾,一出手便给市场带来了巨大震撼。
  “地头蛇”e代驾也绝不会坐视自己耕耘数年的市场拱手送人,斥巨资邀请黄晓明和宋丹丹代言,从新闻网页到电梯广告,满眼都是e代驾的大手笔轰炸。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全面开火的e代驾,也许却正在犯下与巨头决战的几大失误。
  错误一:在一线城市决战
  一线城市有巨大的汽车保有量,用户经过多年互联网应用洗礼教育,对互联网O2O类应用而言自然是必争之地。e代驾也毋庸多言,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户外和电梯等广告屏上怒刷“存在感”。
  然而北京是滴滴的总部所在地,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则是此前快的大本营。更关键的问题是,北上广深是滴滴快的优势最集中之地――去年数十亿的出租车补贴大战,以及同样高达数十亿的专车补贴战,使滴滴快的在北上广深积累了巨量用户、车主和品牌认知度。
  在一线城市,由于专车,顺风车等业务的前期铺垫,滴滴快的在数百万车主立了强势品牌渗透,而代驾市场目前的关键同样在于争夺这批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年轻车主,尽管此前e代驾是互联网代驾市场的老大,但要想在一线城市达到滴滴快的这样的品牌认同,不拿出同等级别的数十亿元来进行营销战和推广,是难以比肩的。
  偏偏对于互联网代驾而言,品牌的重要性比出租车和专车等其他汽车类业务更加重要――毕竟尝试互联网代驾,意味着将自己和高价值的私家车都交给陌生的代驾司机,对于大量尚未尝试过的新用户而言,选择一个已经熟知的大企业大品牌是最容易做出的选择。
  因此,e代驾在一线城市集中过多精力,对方优势战场与巨头作战,其实是性价比最低的选择。相反,在滴滴快的对于北上广深势在必得的攻势面前,e代驾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经过数年耕耘,e代驾在全国150个城市开展了代驾业务,而滴滴首批仅开通10个城市,到8月底预计开通25城――短期内优势集中是滴滴正确的战略选择,但仍有大量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是巨头留下的空间,这些城市此前滴滴专车等业务渗透率也不像北上广深那么大,因此e代驾本来可以集中资源,在二三线城市建立起更高的竞争壁垒。
  错误二:和滴滴拼补贴
  除了主战场选择,e代驾的另一个失误也许是选择了一把错误的策略――补贴大战。
  7月28日滴滴代驾一上线,就宣布了首单免费活动,相比此前e代驾推出的“首单免费”,滴滴不限时段、不限新老用户,而且免单金额也不只是起步价,而是100元内全免,定价标准在每个档位内都比e代驾低,这使得此前e代驾的免单活动显得“捉襟见肘”。
  而e代驾则被迫迎战,推出了“周三免单”活动,宣布每周三200元以内免单。不过这一活动却遭遇司机吐槽。根据网贴所述:根据e代驾的活动规则,代驾司机通过这个活动拉到的乘客其实暂时拿不到钱――这部分收入被冻结在司机账户里不允许提现,只能用来缴纳给e代驾的信息费,只有超过1000元时才能提现,且支付延后一个月之久。难怪有司机吐槽“这实际上是变相把司机收入提前预支给e代驾做促销。”
  从成本考虑,这样的营销活动自然算得上聪明,但如此拼补贴,其实有点暴露了创业公司在补贴大战中的短板――缺少补贴的资本。
  补贴大战在O2O行业早已成为“独门大炮”,可以快速获取用户,培养用户习惯,但补贴作为竞争手段,则受制于两个因素:补贴能力和补贴智慧。
  在补贴能力上,e代驾虽然此前对外宣称斩获近1亿美元融资,但相比滴滴快的手握35亿美元,其实连零头都称不上。更遑论中国创投圈资金实际到位往往远小于对外宣称额度,更让e代驾的补贴“底气”打了折扣。当然,我个人相信其融资的真实性。
  更值得担忧的是,补贴对滴滴而言,意味着快速获取新用户,而对e代驾而言,补贴则处于守势,更多是被动防守,防止司机和用户因为补贴转投对手怀抱,因此补贴难以令e代驾的增长数字变得更漂亮,仅仅是减少失血。这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获得后续融资,支持其补贴大战。而另一方面,e代驾对存量用户的大量补贴,又影响了其造血能力,在补贴战中,现金状况堪忧。
  另一方面,在补贴上,滴滴代驾不仅有集团庞大的现金储备支持,也拥有补贴大战的丰富经验――不夸张的说,造就了去年全民免费坐出租和免费坐专车的滴滴快的,在O2O补贴上国内几无对手。其驾驭补贴大战的资源和经验,也远非e代驾可以比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代驾此前数年耕耘,极少运用补贴战作为竞争手段的经验。
  “无钱可烧”和“不会烧钱”,这本来就是e代驾相对滴滴代驾的弱势,然而我们从近期的新闻上看到的是,却是其频频在主战场举起对打补贴战的大旗,而不是将其多年对司机群体的掌控和调度能力运用起来,打出更贴心更像一个资深选手的架势来。
  错误三:战略目标过于自信
  其实滴滴代驾给互联网代驾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挑战,其实更是一次新生的机会。因为中国代驾行业面临着司机数量、市场培育和行业规范三大难题,这些都有赖于资本投入。
  滴滴快的的进场,使得代驾市场突然成为O2O行业醒目的宠儿,同时也使得资本市场对代驾行业高度关注,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中国代驾市场预计在今年将达到25亿,仅仅为韩国的1/10,而中国人口数量却高于韩国20倍,未来中国代驾将是一个500亿甚至上千亿规模的大市场,足以容纳两到三个选手。
  尽管滴滴代驾携资本和生态优势汹汹而来,可能切走最大的一块蛋糕,但巨头渗透的时间差和学习差,给其他选手带来了在细分市场分一杯羹的机会,如果能避开锋芒,在滴滴代驾的第一波冲击中活下来,建立差异化优势,未来仍有想象空间。要么在利基市场通过特色产品,实现稳定盈利,要么因为具备差异化优势,具备被溢价收购的价值,比如最终被滴滴代驾收购,这样的情节本来是资本最好的选择。
  然而e代驾却选择了在对手最强势的一线城市决战,而且选择用对手开创并且最擅长的补贴大战,意欲来一个“你死我活”的决一死战。或许是e代驾高层被历史经验蛊惑,认为自己有把握在与滴滴的正面决战中取得优势?他们的信心或许来源于此前58同城推出的代驾业务最终被其收购。然而滴滴并不是58,其高达2亿用户的高频应用天然继承了滴滴快的海量的精准流量,而且手握数十倍于对手的现金储备。选择正面决战,无异于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此前的成功反而酝酿了今日的包袱,一声慨叹。
  对于逐利的资本而言,e代驾的错误或许无非损失一份投资。e代驾的天使轮就曾得到经纬中国的创投,然而经纬中国同时也是滴滴快的投资人,并且在这家估值150亿美金的公司占据了一个董事会席位,对其而言,滴滴的成功或许分量更重于e代驾的失败。然而对代驾市场曾经的先行者e代驾高管和员工而言,更在意的其实是IPO和期权的兑现。仗打到这个程度,每一步战略决策都要慎之又慎之。面对巨头,犯错的时间成本几乎没有。
  一点个人分析,有可能浅薄之至,也有可能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e代驾这样的创业公司把握战略机遇,也希望包括滴滴代驾在内的公司良性竞争,毕竟这会让消费者受益。
(责任编辑:陈洋)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旅途看的不只是风景……[]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家庄代驾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