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元的份额是多少,持股份额是什么意思思

现在一万元存余额宝一天平均收益是多少_百度知道
现在一万元存余额宝一天平均收益是多少
收益计算:( 余额宝确认金额/10000 )X当天基金公司公布的每万份收益。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收益计入余额宝资金内,请在份额确认后的第二天15点后查看收益。注:15:00后转入的资金会顺延1个工作日确认。双休日及国家法定假期,基金公司不进行份额确认。例:周四15:00后转入的资金,基金公司下周一完成份额确认。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现在是1.1247元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平均收益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昨天是每万元收益1.24元吧、越来越低了!
转入资金在基金公司确认份额的第2天可以看到收益。 *如遇国家法定假期,基金公司不进行份额确认,以实际收益时间为准。当日收益=(余额宝已确认份额的资金/10000 )X 每万份收益。假设您已确认份额的资金为10000元,当天的每万份收益为1.1元,代入计算公式,您当日的收益为:1.1元。余额宝的收益每日结算,每天下午15:00左右前一天的收益到账。您用余额宝消费或转出的那部分资金,当天没有收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某市场2月份的营业额为360万元,比一月份增加了20%,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设一月份的营业额为x万元,x(1+20%)=360 1.2x=360 x=300万元_百度作业帮
某市场2月份的营业额为360万元,比一月份增加了20%,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设一月份的营业额为x万元,x(1+20%)=360 1.2x=360 x=300万元
一月份营业额=360/(1+20%)=300万元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卖了浦银安盛月月盈a二十二万应该给我多少份额?_百度知道
我卖了浦银安盛月月盈a二十二万应该给我多少份额?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理财日报]我是怎么用分级基金5天赚到5万的
[摘要]2014年年底沪港通这些利好刺激券商板块涨涨涨,用一只专门盯券商板块的分级基金做了一笔交易,5天赚到25%。回顾下当时套利史上最强分级基金操作详解:回顾下2014年年底沪港通这些利好刺激券商板块涨涨涨,趁着这波,我用一只专门盯券商板块的分级基金做了一笔交易,5天赚到25%,我是这么做的——12月3日,我用20万买入了这只分级基金的母基金~招商中证证券公司基金(代码是161720),然后9日那天把母基金分拆成AB份额,全部卖出,变现25万925元,净赚5万多。但如果早一天,还没下跌的时候分拆卖掉,我会赚7万多。(35%)这只是从11月启动的波澜壮阔的券商行情里的一个小片段,如果穿越回这四天的交易,会觉出分级基金这个东东是值得一玩的;在12月3日-12月8日的四个交易日里,如果我买的是券商龙头,我会赚33%,但20只券商股,我真的不知道买哪个。如果我老老实实买一只盯住券商板块的指数基金,比如这只母基金,然后赎回掉,我只能赚7.5%。但我选择了用这个分级基金套利,我能赚35%。如果我买的是这只分级基金的杠杆份额券商b(代码是150201),我会赚33%。Part 1 那到底分级基金能干什么呢?跟普通基金比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是拿热热的券商板块说事儿,这个领域有四只分级基金盯着,规模最大的有35亿的盘子,是申万菱信证券行业分级基金,这只母基金全称是~申万菱信证券行业指数分级基金(代码163113),单看它,就是一个普通滴指数基金啦。如果看好券商板块,老老实实买了这只指数,2014年你能赚141%。但如果你买的是这只他下面的子基金,证券b(代码150172),吼吼!2014年你能赚330%。这就是分级基金的神功能之一:它能放大收益!我们还是先来说说分级基金是个什么?概念拽起来太费劲,直接举个例子,拿2010年成立的一只老牌分级基金银华(代码161812)说事,说它老,是因为咱们国内2009年才有分级基金这品种,就是2012年开始两年时间里,分级基金从18只变成上百只,这个银华深证100是个随大流狠标准狠典型的股票分级基金。如果上银华基金的网站,可以看到,这只分级基金有三个名字也有三个代码,分别是:母基金,银华深证100 指数分级基金,(简称“银华深证100份额”)子基金,银华深证100 指数分级基金之稳健收益类份额,(简称“份额”)另一个子基金,银华深证100 指数分级基金之积极收益类份额(简称“份额”)一般股票分级基金都是一拖二,一个母基金带两个子基金,一个很狂躁,一个很老实。从银华深证100在2014年全年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两个现象:第一,母基金银华深证100就是一个普通指数基金,跟着深证100指数走,指数涨它涨,指数跌它跌。跟其他基金一样,每天有个净值。第二,分裂出来的两个子基金,狂躁如银华锐进,在母基金跌的时候它跌得狠,涨的时候它涨得狠。为什么能放大收益,就是杠杆在起作用。要了解到分级基金是什么,需要从为什么有这玩意说起。图表1:2014年银华深证100分级基金收益情况所以,当你特别看好,或者,特别看好某行业或者某指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买这个指数或者这个行业的分级基金里的b份额。Part 2 买一只分级基金,最关键看这几个基础信息:其实如果套利的话,也不用看透心肝脾肺肾,知道以下几个信息就成——1,类型:2,杠杆:3,净值:4,价格:5,折价溢价率、整体溢价率先说说类型吧,目前市场有哪些分级基金?到2014年年底市场上有121只分级基金,如果按照母基金的投资对象来分,其实就两大类,投国外的和投国内的。投国外的QDII基金现在只有三只,比如盯住的汇添富恒生指数分级基金;其他的都是在国内和债市里玩的,现在有63只股票型分级基金,大部分都是指数型的,比如、或者,或者是某个行业指数,比如盯住军工板块的军工,比如盯住板块的国泰国证食品饮料分级基金等等。另外还有两个分类维度,按时间期限维度可以分为永续型和有固定期限的;还有,可上市交易和不可上市交易的。如果给典型分级基金做个标准像:股票指数型的,永续、可上市交易的。大多数债券型分级基金是有固定期限且不上市交易的。母基金子基金都是怎么算净值的呢?刚刚开始的时候,母基金银华深证100、银华稳进、银华锐进净值都为1元/份。假设深证100指数50天上涨20%,很猛啊,盯住深证100指数的银华深证100基金自然也会涨,现在净值变成1.2元。银华稳进净值为1+(2.75%+3%)×(50÷365)=1.008元银华锐进净值为1.2×2-1.008=1.392元,较期初上涨了39.2%。考虑到赚钱效应,场内交易的银华跃进价格可能还会出现一定溢价,涨幅远远超过39.2%So,回顾下分级基金的神功能,放大收益。如果你直接买了银华锐进,就可以赚39.2%甚至更多。但是反过来,如果市场下跌,银华锐进也会狗吃屎一样赔得底掉。假设深证100指数50天下跌20%,则银华深证100净值为0.8元银华稳进净值为1+(2.75%+3%)×(50÷365)=1.008元银华锐进净值为0.8×2-1.008=0.592元,较期初下跌了40.8%考虑到悲观的预期,场内交易的银华跃进价格可能还会出现一定折价,跌幅甚至超过40.8%如果你不想学套利,看到这里就可以了。只要记住,分级基金里的激进的那个子基金(一般都叫它**B),是可以放大你的收益滴!看明白了净值,就要说说价格了套利套的就是净值跟价格差距。根据刚才的算法,A\B份额的净值其实就是算出来啦,每天有一个,但他们的交易价格是随时在变的。以201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那天,申万菱信份基金为例(163109),激进份额叫做(150023),它的净值是0.3271元,但是当天的交易价格是从0.55元到过最高0.583元哦。敏感的投资者马上就想到了套利的事,如果以三毛的净值买入,以五毛八的净值卖出,哇!一下子能赚60%,这是12个涨停板的节奏啊,这个60%有个名字,就叫溢价率。但是很抱歉,这60%你赚不上!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能用净值申购b份额,比如要买申万进取,你必须一比一打包买!或者叫,你得申购母基金。所以我们再看看一比一绑定必须买的份额a吧,(150022)当天的净值是1.1129,但是交易价格是0.8810。价格比净值低,我们叫申万收益折价了20%。如果你用0.7383买的母基金,就拿到了一比一两份,一买一卖,根本赚不到钱,我们有个专门的衡量,整体溢价率。更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去一个叫分级基金网,去刷整体溢价率。你看,当天,这只基金的整体溢价率是-0.921%,都不值得折腾。所以,要套利,就看整体溢价率!总结下,净值,针对的是申购赎回,你的对手是基金公司,这事你可以在或者在基金公司网站上干。价格,针对的是交易,你的对手是别人,人家卖你才能买,就是在股票软件里交易,价格随时biubiubiu,又叫场内交易。母基金有净值,没价格。子基金有净值有价格。但净值就是摆设,你不能单独申购单个子基金。只能在股票软件里买卖。Part 3 那到底怎么用分级基金套利呢?所以,套利套的就是,净值跟价格的差距。原理是这样,拿日,银华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161811)为例,当天整体溢价率到了5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我用1元的价格申购一份母基金,拆分成AB份额,银华300A(150167)当天的价格是0.916元,银华300B(150168)当天的价格是2.09元,不考虑折算、时间跟交易费用,就可以赚到这50%!这就是套利的原理,有这么两种常见分级基金的套利方法:1,第一种溢价套利。就是刚才银华沪深300的例子,最常规最多。当价格比净值高粉多,超出了套利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就值的一干。溢价套利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标的指数大幅上升,比如前面说的券商行情,券商指数全线涨,还记得B份额放大收益的神技吧,导致很多人来买b,买到价格比净值高很多,就有套利空间啦。这种情况很适合机构和散户同时参与套利;第二种情况是标的指数在下跌,但B的跌幅较小,会带来母基金的溢价(例如2014年4月份的)。但这种情况不建议散户参与。因为散户在投资过程中通常不做对冲,会面临较大风险。2,第二种是折价套利。当价格比净值低很多时,可以考虑进行折价套利,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指数下跌导致B份额大幅下跌,带来母基金折价;第二种情况是指数上涨,但由于B的需求不足导致母基金折价。这种情况较少出现,但并非不存在,如2014年的国泰房地产。这种情况也比较适合机构和散户参与套利。(分级基金套利策略(国泰基金量化投资部产品策划副总监梁杏))但是,别忘了套利的三个门槛:第一,时间,中间隔着四天,成不成就看这四天会不会有变化了。T日申购,T+1日确认,T+2日可进行分拆,T+3日可卖出。所以套利一次至少四天。第二,中间隔着至少1.5%的成本。套利涉及的费用主要有两块,以溢价套利为例申购母基金的申购费,一般是1.2%左右拆分,没费用卖出AB份额,有交易佣金。注意哦,这点比股票好,木有印花税,印花税是千一,只有交易佣金。按照市场最低万三算,就是第三,最低5万起玩。场内申购通常最低5万元起。通过银行等机构申购就更慢了,通常需要T+6个工作日,周期太长不值当。总结下,如果要套利,至少要这四天里没大变数,母基金能正常申购赎回、自己进能正常配对,而且套利空间超过1.5%,至少要把费用赚回来吧。套利最怕什么?套利最怕在这四天中出幺蛾子大变数,所以不用配合的“裸套”最大的风险是,看着有50%的整体溢价,申购之后遭遇大跌,子基金份额下跌,50%瞬间成泡影!还可能套不着利还赔上。给你演示一下具体“溢价套利”怎么做的:第一步:场内申购“母基金”(第一天,又叫t日)第一种系统:打开股票界面下下方的“场内开放式基金”条目,选择“交易所基金申购”。拆分可以通过“LOF基金拆分”选项进行。第二种系统:选择“股票”中的“其他”,找到“交易所基金申购”。 第二步:分拆(第三天,又叫t+2日) 第三步:卖出AB份额(第四天,又叫t+3日)。股票怎么卖它就怎么卖。 折价套利怎么操作更好相反。第一步:在价格比较低时T日分别买进A和B。第二步:T+1日可以进行合并。第三步:T+2日可以赎回。与溢价套利相比,折价套利承担的波动较小一点。但折价套利赎回后资金要T+3日才能到账,资金利用率不是很高。合并赎回的起点不同的券商略有差异,通常在1000份左右。哪些分级基金可以套利?整体折价高的。在这个网站就可以选出来。但是溢价率特别高的标的不见得好,流动性是王道。短期迅速冲高的那种,可能回落会比较快,一定要选在未来仍有一定空间的。优先选择较为成熟的龙头标的相对风险会比较小。当套利空间比较小时,注意选择申购费率比较低的品种。最后回顾下我当时的操作&#日,20万买入了母基金基金(161720),扣掉1%的申购费,用当天净值1.021元申购了193946份,三个交易日也就是12月8日可以分拆。当天的整体溢价率就是14%,这就是说,市场完全不动,我用成本价申购母基金,再用当天AB份额的价格卖出,我能拿到这14%。我赌的是:券商指数会继续涨,那b份额就会更火爆(事实上,那几天根本买不上啊),我能赚得更多。不过如果我无比倒霉,在这三天内,券商出利空,b份额跟着跌,还过度反应,那这14%的垫子就破了。幸运的是,在这四个交易日里,券商继续大涨,那段时间最高的整体溢价到了27%。12月9日卖出AB份额,A份额卖出价格是0.819元,B份额卖了两次,分别价格是1.765和1.771元。扣掉几十块的交易佣金,变现250925元,净赚25.46% 。最后,总结一下,分级基金的三种买法1,图个长远,踏踏实实买母基金。如果只是看上了某指数或者某行业,老老实实申购母基金,当做一般基金持有就好啦。当然,你也可以买某指数某行业的指数ETF,申购费都差不多。2,图个双倍,买B份额。如果在势头特好的大势或板块里还想多赚,但是又不知道买哪个具体个股时。可以在股票软件里直接买卖份额b。牛市小郎君就是它了,当个工具其实不错。适用于,短期一搏的趋势投资者哈。不知道买哪个,可以买这个指数,或者盯着这个领域的分级基金份额b。需要提醒的是,赚双倍也赔双倍,止盈或止损点这些就跟股票一样。不过买份额b还有个好处,便宜,跟买股票一样,只有佣金(比如我跟券商谈的是万二,交易这个也是万二),没有印花税,只相当于股票的四分之一。3,图个多倍,买如果想投机套利,有好多充满了溢价的时候,套利其实很简单滴,小白也能懂!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套利也是有风险低,想万无一失一般是机构的搞法,利用融券或股指期货进行对冲(这个门槛高又复杂,就不在这里唠叨啦)。记住,没对冲的“裸”套真可能赔底掉。不过有分级基金这种品种就是给大伙刺激一下的,否则,如果要图长远或者图安稳,有大把产品可以选,不是非得分级基金啦。更多分级基金原理剖析,加微信号(ijiacai)。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divoh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42.9万元47.9万元
25.7万元26.8万元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顾一下自己月薪2w 的时候。  2010年,我28岁,从事互联网软件程序开发工作的第六年,在北京的一家国内知名的软件企业工作,担任高级项目经理。  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北京的一所很普通的一类本科。  大学期间开始对写程序感兴趣,开始兼职打工,大学毕业进入中关村一家刚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做码农。  毕业5年,换了四家公司,没办法,北京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太不稳定了。  不过运气好的是:这几家公司,基本都拿到了A轮,公司里面大牛很多(数位已经是国内知名IT企业的CEO、CTO、...),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也一直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看的多,做的多,自己也有不错的成长。  第一份工作,大四的时候就开始了,月薪2.5k,毕业半年后离开。  第二份工作,月薪3.5k,做了2年,公司倒闭,我离开的时候,薪酬是4.5k。  第三份工作,入职薪酬6k,做了1年半,离开的时候,薪酬是9k。  ps:开始带团队。  第四份工作,入职的时候,和人力要求10k,人力不答应,但是由于面试的时候,和技术总监聊的很开心,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所以就以8.5k入职了。  试用期间,做了数个明星功能,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转正的时候,要挟老板,工资涨到了13k。  ps:也因为试用期间拿到了TX和SINA的OFFER,薪酬都在13k上下。  入职1年多,从2个人的团队,一直带到18个人的团队,一直是公司技术部效率最高执行力最强的团队之一。  ps:也是整个公司加班最凶悍的团队,没有之一。  团队越来越大,自己的级别也升了4个小级,一个大级,涨薪3次,薪酬到了24k。  其实有点跑题了,题主问的是 体验,说说体验:  这个阶段,感觉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巅峰。  技术成长和经验积累都到了一个阶段,同时精力特别旺盛。  每周固定有一个通宵的加班,不通宵也基本都是晚上11点下班。  一周打3场球,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每个月出去爬山、自行车旅游,后来迷潜水...  和第一个女友刚刚分手,感情上处于空窗期,所以精力和时间特别充沛,每周都安排活动,话剧、演出、球赛、野营,每周都和大堆的朋友在一起玩。  那一年,在强度巨大的工作之余,居然跑西藏和云南玩了1个月。  没有买房(后悔到现在)  没有买车(有两辆6k+的自行车)  没有生活压力,经济情况极好。(公司业绩好,年终奖发的很多;自己还干了个私活,赚了16w+)  买2w+的摄影设备,买3k+的耳机,苹果的本本、手机全部买最新的。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1.月入20k时的基本情况:  时间:年左右。28岁前后两年的年纪。先是单身汉,后有交往女朋友。无房贷,无车贷,不付房租。三线省会城市,但物价不低。做平面媒体的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半个月昼夜工作,闲下来也能有半个月完全不必上班。做新闻、做广告、工作的电话号码话费每个月400+(用来衡量工作量)。税后的收入全部相加然后月均的话,大概25k(四五年间从20k到28k)。出差多,旅行也多。足迹密集地分布在国内大中城市。  2.吃喝玩乐:  做菜是个人的爱好,但差旅的时间段就会找各种吃的,太便宜的不会选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可以不和乱七八糟的人一起吃饭,我真的开始愿意为此付钱。记得08年每次去帝都都会去FLO,周五会有空运到达的牡蛎,当时flo的人均消费大约700吧,黑森林蛋糕也是很赞的。实际上除了邀约妹子吃饭装逼,以及和朋友胡吃海喝以外,当时有空就会陪父母吃饭,或者自己一个人做饭,饮食方面的开销高低差距很大,无法统计。  特别想要吐槽的是知乎上的优衣库党。无论收入水平如何,从事何种工作,他们都在穿优衣库。反正我是不能够理解一件法兰绒衬衣全自动洗衣机摇篮模式洗三次就皱巴巴再也穿不上身的牌子到底有什么好值得推崇的。穿衣服不讲究,但也不愿意委屈自己。因为头壳进水,当时非常痴迷牛仔裤和工装靴什么的,对的,我就是你们说的那种不洗牛仔裤的人。衣柜里至今还有60条牛仔裤,品牌覆盖了LVC、BLUE JAPAN、EVISU高低不等,但不会有单条低于1000元的存在了。买过一些入门的奢侈品牌子的包或者皮具,和几块入门级的瑞士表,以及部分正装。也开始不同状况下搭配日本手工的镜架或者奢侈品牌的镜架装逼。如果以年度平均下来,每个月的置装开销大概是突破了4000的。感觉低了把不到妹子呀。  最好玩也最操蛋的就是——除了牛仔裤以外,我做过很多蛋疼的事情:玩过普洱茶,前后大概投入4w元包含茶具和茶叶,持续了一年多;玩过草缸和海缸,总计投入3w元,持续了一年多;烧耳机,买了um3x RC,HD600,SE535,各种国产耳放,持续两年……每个月大概有那么3000块钱左右的平均消费被“玩具费”一项占据了。每个男人其实都有恋物癖不是么。  喏,有一项特殊的开支当时对我来说还蛮需要统计的,就是开房的费用。单身成年男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层级覆盖了四星以上的各种酒店,单天房费800到1200。每个月高低平均下来3000多。  还有一项人所不齿的,就是我抽烟。当时每天一包蓝色35的芙蓉王,需要装逼的时候会买60+的,一个月1000元。  还有的略大的开支就是夜生活。夜场酒吧什么的,和朋友互有买单,月均大概3000元吧。  逢年节,会买一些翡翠手镯啊,好烟好酒啊一类的孝敬父母,平时有空,也会带他们去自己发现的好餐馆,好温泉一类的,月均下来,2000的样子。  后来有了女朋友,再有了女朋友,再有了女朋友,就是现在的老婆。我没送过我老婆什么大件的东西,不过恋爱的时候逢节日就会买一些大约3k到5k的礼物。其余的恋爱花费还真不好算,恋爱了就不去夜场了,玩具也不买了,没女朋友的时候,Y也要花钱的不是么。一起吃饭旅游,我出大头我老婆出小头。记得当时去双廊,因为订了所谓的“海景房”其实距离洱海基本上需要望远镜,我转出去找当地人攀谈,租了据说是杨丽萍的外婆的房子,每天3200元。当时的车是老婆的,马6。维护费用都是她在承担。感觉开支比单身的时候其实差距不大,略有上涨。  3.月入20k的体验到底如何:  很明显,当时我是一个抓着青春尾巴拼命装逼的家伙。基本上没什么储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拼命地想要提升逼格和生活品质。到2011年,自己开始创业之前,资产状况是信用卡负债12w。  生活上,在超市买东西,基本不会关注具体的价格了,那感觉就是,欲望触角触及到的东西,我还买不起,但完全不必在意了;需要购买的略大件的东西,能够想买就买,手机的使用寿命大约10个月;日常的生活用品,基本可以选择最贵的那个品阶,个人觉得这对生活品质的帮助其实最大。  心态上,在没认识我老婆之前,基本上都以很主动的心态接触妹子,也比较自信。相较更年轻基本没什么财务自由度的时候,反而不容易洒狗血。无论妹子“想要看尽繁华”,还是“想去旋转木马”,自己都能淡定地选择陪同或者尊重,(08年之前和女朋友分手的时候,呼天抢地,因为在感情里支出的物质和精神对当时的自己来说,份额都太大了。)和朋友相处,也更尊重人,懂得比钱更珍贵的追求的价值,也珍惜和钱无关的了解和感动。非常排斥自己之前喜欢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财务上,其实规划得很糟糕,但因为有钱今天花光明天可以加倍赚回来的安全感,虽然信用卡刷爆,不过从不担心。甚至我还丧心病狂地庆幸我没有用这些钱去买房买股票放贷,而把它们花了个干干净净。  事业上,能够真正追求有价值的产出,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欣赏别人,争取别人的欣赏。而不再害怕得罪谁,照顾谁以便获得哪些蝇头小利。  后来结婚了。婚后和我老婆打趣,我身无分文积蓄,前几年花掉的钱足够稳妥的年轻人购车买房娶媳妇生孩子了,结果我还欠各大行的钱,你也是胆子大敢嫁给我。老婆表示,我养你啊。  我觉得,月入20k对我意义重大:从一个穷小子,到单身汉的财务自由,我有了该有的common sense(见过猪跑),基于安全感充足的这个阶段过后,我不会再因为性去和一个姑娘在一起,不会再以收入来衡量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不会再因为世俗价值和互相利用去交朋友,而这些我以前都做过。我更在意业余时间,精神自由,陪伴家人。这个收入水平让我明白,拿多少钱的工资只是一部分,做什么样的儿子、丈夫乃至父亲,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体现。更装逼的是,工作如果并没有体现我个人的价值,我已经没办法再向它靠拢。  直到我答题的这个当下,现在我的收入明显缩减,可我开始做我感兴趣的工作。因为选择收入更少但属于自己的事业、换车、换房以及女儿这个小天使的降临,老实说,财务状况变得吃紧,可我开始鼓励我老婆关掉公司,在家创作。这一切,仔细想想,还真的是因为我曾经月收入(我更愿意说零花钱)长期超过20k。  我愿意把这个体验的结论提供给大家斧正:20k这种层级的月收入,让我这个曾经的穷小子明白的,不过是,在真正的暴富之前,你都必须为你的花费负责。而无论你怎样花费,你的安全感都来自于未来的你而不是你的储蓄。当你不再为把妹的开销,装逼的开销劳神的时候,你开始操心的事情,其实和你的收入的关系,真的不大。  我觉得,真的不用去想,“有多少钱的时候你该怎么花”“体验是否够好”这样的问题,花钱从来都不是个问题不是么?如果真的要想,建议想想“赚多少钱才能让我更专注我自己而不是专注赚钱”。  如果我可以选择(对不起我可不可以我都选择了),牺牲掉较高的收入并不那么可怕,哪怕我穿我吐槽的优衣库,但我每天都可以做我想做的工作,尊重和被朋友尊重而不是因为我们的收入,珍惜和被伴侣珍惜而不是因为我们的月薪,那么我肯定毫不犹豫地奔赴这个方向。  鸡汤结束,附加的情况是,作为一个父亲,我还得养活我的女儿,尽力保护她。不过,我觉得这事儿远远不需要月薪20k。
  不管是出卖脑力还是出卖体力,一年挣五万、十万、二十万、五十万甚至八十万,都没有本质的区别。收益和成本都是成正比的,这个成本包括脑力、体力、精力、健康、家人、闲暇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命挣没命花。  一方面挣钱难,另一方面收入水平上去之后支出水平必然也要相应上升,结余未必能变多。但是你想想,天天吃沙县跟天天吃肯德基跟天天吃金钱豹,有本质的区别么?穿优衣库跟穿CK的真的就不一样么?  真正不一样的是哪些人?  1. 家里有套房,不用担心流落街头,每个月挣几千块钱能养活自己,衣食无忧  2. 家里有四五套房,每个月靠收租就能养活自己,工作就是挣个零花钱,衣食无忧  3. 大富豪,每年光吃利息就衣食无忧  看出来么?关键是要占有生产资料,不然挣得再多,花的也多。
  不错 2万的工资玩的挺好的 衣服还没有1000以下的了
  我2万的时候,穿的衣服还一样是工作服的衬衣,每天就是喜欢玩冒险岛还有就是看书,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买房子跟买白菜一样(那时候房价便宜),买了几个铺,现在衣柜里还有十年前的工作服。  
  下面谈谈家庭年收入在20-50万这个阶层的生活状态,或者说叫”大康“群体,可能会更有意义。  (1)为什么说20-50w?  在现在的中国,20万是个坎,50万也是个坎。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日常生活开销已经不算大的问题,关注的问题和生活状态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收入超过20万后,会更有安全感,生活中选择权也更多一些,如果再说苦逼那是矫情。有些收入高的人消费很低,那是他们的选择,并不说明一定需要如此。更进一步,收入超过50万之后,又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视野会更开阔。  (2)20-50w的年收入很高么?  按比例来讲,中国只有大约1.2%的家庭年收入超过20w,而20-50w中间的大约是1%。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多一些,北京上海能达到5-7%吧。所以我觉得这个收入算是很高了,如果这个比例的收入都不算高,那只能说是标准太高了。一般地区和一二线城市的比例都是相对小量,看起来相差并不大,却有很大不同,下面分开来说。  (3)一般地区大康群体的生活状态如何?  对于一般的地区,收入在20-50万是极少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小老板、专业人才两种类型,前者多一些。  开个小企业,雇佣几个人,年入20万并不难。但想年入百万则要难得多,一是资金投入要大得多,二是企业扩大管理难度也大得多。很多小老板拼搏到这个层次,会选择享受生活。由于对比周边人,自己收入很高,所以这些人很容易过上一种自满的生活,自以为是。不过,大康群体看似光鲜,其实本质上没有太了不起的资源和能力,机遇、胆识、人脉这种东西并不持久,不努力就会被超越。选择停滞的人,未来自然会丧失竞争力。  哪怕是在小县城,一个教主科的中学老师(业余时间补补课,咱不讨论是不是合法,因为虽是灰色收入但也是辛苦钱,下同),一个技术水平尚可的医生,一个能考下执业证书的律师,一个真正懂行的技术员,只要勤劳些,家庭年入20万,可能都不算太难。这些脑力劳动者与外界交流更广泛,总体上比小老板更低调一些。在小地方提高技术水平是很难的,一部分人会选择去大城市打拼,不管成功与否,这部分人是值得尊重的。  小地方的大康群体,大多会有200-500万的家产,资产和现金流都不错,是很幸福的。不过未来10-20年,会有更多非常有竞争力的年轻人进入小城市。医学院新培养的小医生,可能比县城里所谓的“一把刀”更厉害,而他对薪水的期望要低得多。有技术懂管理肯吃苦的年轻人,也将加剧小企业的竞争,那些吃老本的小企业主可能很多都会被淘汰。这些新的变化会显著改变小县城的社会生态,而这些改变在一线城市已经发生过了,所以一线土著会骂外来者。  (4)一二线城市大康群体的生活状态如何?  一二线城市的大康群体,也是以技术人员和小老板为主,但又有所不同。由于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所以更熟悉一些。  一二线城市大康群体以白领家庭为主,两个工作超过5年的大学生,超过20万并不难。由于身边太多高收入的人群,所以知道自己不算什么,会更低调一些,自然也更努力一些。这些人是压榨自己的精力和青春,获得高收入,赚得是辛苦钱。我就和我爸开玩笑说,你看我收入是你10倍,但我干的活远超你10倍。所以不要羡慕这些人高收入,现行的政策和管理体制,是压低了这些人的收入,而不是相反。我想关于这一点,第一代进入大城市生活的人,无论收入高低,都应该深有体会,不再赘述。苦也有苦的好处,知道努力拼搏,哪怕拼不上去,但也会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大城市也有很多小老板,不过收入20-50万的人,大多以家庭雇员为主。坦白说,很苦,比小地方的小企业主要累得多。北京弄个小摊位卖菜卖水果卖麻辣烫,收入也很容易过20万,不过要一家人起早贪黑的努力。  (5)进入大康群体难度大么?  在小地方,确实是有难度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小地方的小老板们会那么有优越感,就是因为这个坎很难迈过去。在他们看来,这种差距是一辈子的差距,或者叫阶层固化。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过去20年,大多有竞争力的人留在了一二线城市,竞争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也引发了阶层的剧烈动荡。在大城市容量逐渐不足的今天,会有更多人进入小城市,历史会不会重演呢,我想会的。  有些人不同意我对县城小老板未来不好过的看法,重点说明一下。最简单的办法,我们看看发达国家,有几个雇员不多的企业?大多被淘汰了!当人力成本更高时,要么成为大企业提高效率,要么是个简单的个体户(家庭雇员为主)。如果说那些国家离我们太远,也可以看看长三角、珠三角正在发生什么,所谓低端落后产能指的是什么,所谓的民工荒倒闭潮是什么。  大城市的机会更多,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在相对公平的大城市,比别人更努力,就会比别人拿得更多。大城市房价那么高,为什么刚毕业的年轻人还留下。我认识一些清北毕业生,刚毕业合租群租,而不是回到更有人脉的家乡,而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大多数也取得了高收入。  如果20万人民币拿到国际上对比,应该算是发达国家核心中产阶级的收入。中国继续发展,这个群体无疑会急剧扩大,机会太多了。诚然,现在突破阶层差距要比10年前、20年前难得多,但是仅就进入”大康“群体来讲,难度则要小得多了。  虽然现在中国也有阶层固化的趋势,但至少还有10年、20年的时间,有突破的机会。阶层固化的本质是什么,是经济几乎不增长,都是存量经济,掌握资本的人掌握一切。中国的国力还蒸蒸日上,年增长7%,这个巨大的增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如果不珍惜以后可能真就没了。  我工作五六年,收入勉强超过50,依然苦逼,却也收获了很多。我觉得我们80后这个群体还是很幸运的,我们出生时,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等到我们老去的时候,中国也许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还仅仅纠结于20万,那我为你感到悲哀
  有人说北京上海收入100万以下,生活状态取决于几套房。说这句话的人典型收入不高,没见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更多取决于现金流,而不是资产总数。说明一下,只对比低资产高收入和高资产低收入两种情况。有投资能力的人,能将高资产转化为高收入,那还对比个啥。  在一线大城市,很多人资产500万、1000万,而家庭收入只有10-15万,这个群体是不是比家庭年收入30万的人更幸福?这是很多人关注,很多人讨论的问题。对这些群体,我想说两点。第一,其实他们并不富有,这个所谓的财富绝大部分是房产,1000万资产中流动资产可能还不到100万,所以并不有“钱”。第二,收入只有资产的2%,说明能力较差,坐吃山空,没有抵御风险更没有更进一步的能力。有更多积累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将存量财富转变为增量财富的能力,金山也不能当饭吃。  具有稳定高收入能力的人,不会太把房子当回事,我就认识很多年入百万不买房的人。就生活水平而言,举个身边的例子,一个同事,夫妻俩在二线城市可以继承5套房,北京也有一套自住,家庭年收入大约15万,月光族。我们吃的用的也许差不了太多(我的家庭年支出大约25万,含房租,所以差不多吧),不过我买个大件或者计划一次家庭出行,不需要计算下个月我是否能还得上信用卡;我可以接触并有能力分析很多有用的信息,进一步提高资产累积速度。当然,也许你会说,我一辈子也买不起那么多房子,但在我看来最多只需要10年,我资产远远超过他们。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国经济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未来会朝着中高水平迈进,我们不妨看看世界平均和发达国家的状况。就资产来讲,流动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算是富裕阶层,这部分家庭的比例世界平均略低于1%,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美国这样的国家可以接近10%。就收入来讲,要想进入世界top1%,大约需要税前收入50万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这两个群体大部分是重叠的,高收入自然容易积累高资产。在中国确实有所不同,快速的城市化催生了很多拥有住房的“富裕群体”,发达国家也有过这样的历史,不过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群体只有少部分可以在未来保持社会地位。说通俗些,高收入意味着高竞争力,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搭上顺风车,你的财富积累甚至可以超过你的想象。高资产还低收入,说明资产来源具有偶然性,偶然性能支撑一辈子么,古往今来都没见过。具有高资产就放弃努力,那很难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看着不断有人超过自己的日子并不好过。  怎么样才能收入20万?  关注20万收入的,肯定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大多是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出身。这个阶层出身,想往上走,努力是先决条件。说实话,我们必须感恩,中国的快速发展,给了我们努力的机会,无论是发达的北美还是落后的非洲,想突破阶层,难度要比中国高一到两个数量级。  怎么努力?有些人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专业技术达成,有些人通过琢磨社会动态做买卖达成,有些人通过任劳任怨的做辛苦活达成。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他们创造了比一般人更多的社会财富。你做职员,要给老板创造50万以上的收入,才会给你20万;你自己创业,要给社会带来50万的价值,才能拿到20万。从这个意义上,高收入的人并不是索取更多,而是创造更多。所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想想怎么才能更多的创造社会价值,你的收入自然会提高,而不是反过来。中国一年gdp增量就接近5万亿,有很多机会,不是么。  专注、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不要让收入和财富做加法,要做乘法,做乘方。什么是做加法,就是放弃努力,收入没有变化。去年赚5万,今年还是5万(扣除通胀),工作40年收入不过200万。什么是做乘法,就是虽然努力,但不专注,今年赚5万,明年6万,再后年7万,40年共计1000万。什么是做乘方,就是不仅努力,还很专注,收入在指数增长,每年增长10%,第二年5.5万,第三年6.05万,看似比做乘法的低,不过如果坚持到40年,一共可以拿到2200万,那如果不止10%呢?  别抱怨社会不公,你真的努力了么?你有连续加班熬夜的经历么?你有彻夜想怎么解决一个问题的经历么?我有,经常有,经常连续有。不客气的说,我的能力、教育背景都是顶尖的,可我仍然坚持努力再努力。  努力是什么,努力是在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坚持思考,坚持创新,不断进步。我不是神仙,不能告诉你怎么进入大康群体。可是我知道,无论哪个行业,肯定都有人年收入超过20万。你说你是工地搬砖的,怎么努力也够不着。可是有多少农民工兄弟,从搬砖干起,做到小包工头甚至做成大企业,他们起点高么?资源多么?你不愿意比身边同事受更多累,操更多心,承担更多风险,拜托,洗洗睡吧。
  “虚拟国也许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单凭这一句,就觉得楼主视野有问题,还说是IT人,知名IT公司,  竟然连防火墙都攀不过去。这文章是楼主写的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股份额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