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一元补差价是什么意思思

什么是资本溢价,什么是股本溢价?_百度知道
什么是资本溢价,什么是股本溢价?
资本溢价 :
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交付的出资额大于按合同、协议所规定的出资比例计算的部分。资本公积金的组成部分。有限责任公司在创立时,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都作为资本金记入“实收资本”科目。但在以后有新的投资者加入时,为了维护原有投资者的权益,新加入的投资者的出资额,并不一定全部作为资本金记入“实收资本”科目。这是因为企业初创时,要经过筹建、开拓市场等过程,从投入资金到取得投资回报,需要较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利润率较低,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经过正常生产经营以后,资本利润率要高于初创时期,同时企业也提留了一定的盈余公积金,使原有投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新加入的投资者要付出大于原有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有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投资者的出资额等于按其投资比例计算的部分,作为资本金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按其投资比例计算的部分,作为资本公积金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企业的存货品种多,收发频繁。在日常的存货收发、保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计量错误、检验疏忽、管理不善、自然损耗、核算错误、偷窃、贪污等,会发生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造成存货账实不符。为了保护企业流动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做到账实相符,企业必须对存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确定企业各种存货的实际库存量,并与账面记录核对,查明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数量及原因,并据以编制存货盘点报告单,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存货盘点报告单作为存货清查的原始凭证。经过存货盘存记录的实存数与存货的账面记录核对,若账面存货小于实际存货,为存货的盘盈;反之,为存货的盘亏。对于盘盈、盘亏和毁损的存货要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查明原因进行处理。股本溢价:
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 股本股本溢价是资本公积一种,而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资本公积包括:资本 (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以及其他资本公积。
简单点说,就是能发行股票的公司才用得上“股本”及配套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能发行股票的公司用“实收资本”及配套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而能发行股票的公司只有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均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需要注意题目中有时不会说某公司是否为股份有限公司,只说发行股票什么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经过一年经营.如一公司由ABC三个股东各出资100万元;股。D同意出资180万元享有该公司25%的股份,但发行时不可能以1元&#47。D公司分录应该为。本来只须投资100万元。这样溢价是指交易价格超过证券票面价格:实收资本1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800000 因为股本规定是1元&#47:银行存款1800000
贷,公司的实收资本就是300万元,只要超过了就叫做溢价,公司留存收益为150万元;股的价格发售,而是以根据公司资产计算后决定发行价格:借。D享有400万元中的25%的股份,差额80万元就是溢价,但实际却投入了180万元,公司总资本为400万元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但是我还是不太明白。呵呵,看来我需要学习的还多的多呢!
股本溢价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股本溢价针对科目是股本。资本溢价针对科目是实收资本。
其实只要把例题看懂了就很容易明白的呀。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资本所得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所得是指所有人运用所取得的所得。
资本所得什么是资本所得
包括、和某种权利等。所有人可以将其拥有的通过出售、转让或出租、借贷给他人使用,从中获得收益;也可以将其拥有的资本作为投资条件向外投资,从中获得。由此可见,所得一般是一种。在理论上说应征较高的,以区别劳动所得。
资本所得资本利得与资本所得的异同分析
就内涵来看,所得是作为的全部或部分的术语或税法术语,介于利润与之间。而利得是来自的收益,它虽然也是术语或税法术语,但同所得相比,它既是全部的指证物,也是作为所得税的全部或部分净收益。
就外延来看,二者存在包容关系,利得属于所得的组成部分,所得额包括利得额。许多出于他们的一般分析目的而不是专门出于目的,将所得定义为或多或少的可预测和经常性的收入,而且许多是虚幻的,仅仅反映和的变化,而投资者的实际所得并没有发生变化,两者在定义上、征税对象上及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该将其和真正意义上的所得放在一起。
但从所得增值观的角度分析,与企业所得和的性质是相同的,资本利得应该作为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的一种进行征缴。
所谓所得增值观指应税所得从本质上而言是用以衡量个体(企业)支付的相对能力,这体现为他们的经济行为带来的年度财富净增并加上他们的消费支出。而就像其他的个人(企业)所得一样增加了投资者购买消费性商品或投资的能力。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资本所得资本所得税
资本所得税(Capital Gains Tax)也译作“资本利得税”或“资本增值税”。  资本所得税是针对投资品买卖所产生的“差价收益”(即资本所得)征税的。  资本所得是投资所付与卖出投资的所得的差额。如果投资有利润,则产生投资收益;如果投资赔钱,则形成资本损失。或者说,资本所得是通过买卖资本性资产而获得的利润。资本性资产包括股票、基金、债券、不动产(如房产)、贵金属(如黄金)、钱币收藏、艺术品及其他收藏品。
资本所得参考文献
陈海雯.我国开征可行性新机会。新时代。
差价合约(CFD)交易涉及到高度的亏损风险。
价差合约(CFD)是杠杆式的金融产品。差价合约(CFD)交易并非适合所有人,并且可导致您所投资资金的损失,因此请确保您充分了解所涉及到的风险。
环球资本国际全称 Global Financial Planning . 和 简称 gfpc.limitel
环球资本国际获得新西兰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s—FSP)许可,监管编号为:432946。
本网站信息仅针对除美国之外地区的公民,同时包括任何本网站信息违反当地法律或管辖范围的人士
电子邮件: 电话:+44-
Copyright (C) 2015 Avus Capital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在经济学、社会学上的意义。
共产主义与完全竞争马克思主义无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完全竞争才能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留给世界的一个致命诱惑。为了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个梦想,在共产主义诞生后的两百多年里,数以亿计的人们为之付出鲜血和生命。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当世举轻重的大国,以举国之力参与这项未经验证的社会发展模式实践,结果都付出沉重的代价。马克思曾在这些国家奉若神明,如今却饱受争议。其实马氏可辜,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靠人救济的学者,其思想价值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不乏远见灼识之处。他的理论大部份是正确的,只是在一个关键的地方被自己及其理论的传承者用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分配失衡催生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当时,资本主义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洗礼,正迈向其黄金时代。正当资本家们踌躇满志,准备用资本主义征服全世界时,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世界经济危机不期而至。这个资本主义的顽疾,以后每隔几十年就发作一次,而且越演越烈。经济危机对貌似完美无暇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市场运行机制给予沉重的打击。正如世人普遍认同的那样,经济危机来源于生产过剩,至于为什么出现生产过剩,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资本主义运行技术不够完善,导致供需信息传达不畅之故。二百多年来,他们想方设法从技术方面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些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拖延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但依然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的噩运。马克思比同侪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并不有把经济危机当作资本主义运行的一个技术问题,而直指制度缺陷本身。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最严厉的批评是剩余价值理论,他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不公平。这个理论一直被西方正统经济学家嗤之以鼻,但是,西方正统经济学理论却恰恰从另一个途径证明
“剩余价值”正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循环往复的根本原因。先贤说:“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一个立足点却是消费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单位收入量增长带来消费需求增长的比率是递减的,从这一理论出发,可以推导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可以达到一个饱和的均衡点:即生产在达到既满足人类所有消费需求,又提供可满足维持现有生产规模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便进行同等规模的再生产时,整体经济运行将达到稳定均衡的状态,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但是,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却令这种均衡根本无法实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由于拥有资本,因此在产品分配上具有天然的优越性,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占有资本量越多,越有利于巩固其在分配上优势,这也是他扩大生产的动力。这是资本运行的必然逻辑,但这种分配方式必然会带来财富的集中,造成社会贫富悬殊。富人的收入越高,其消费额占收入比将越来越小的,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占据了产品分配的大部份分额,但是其消费额是远低于其收入水平的;劳工阶层的消费需求构成社会整体需求的大部份,但他们的收入远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需求。这样一来,每一轮生产、分配后,产品存在过剩是必然的。在经济规模未达到饱和阶段,剩余产品可以转化为生产资料,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也令财富集中度更严峻,使产品过剩更严重,经济危机也应约而至。凯恩斯主义只是通过货币手段在市场上创造人为的需求,经过政府货币刺激调整后,经济往往呈现“滞涨”。这显示凯恩斯主义无法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有时更是拖延、掩盖了问题,为经济累积了更大的风险。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导致资本家与劳工阶层的贫富悬殊将会越来越大,这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大加鞭鞑的原因。他认为,资本家所得的利润是劳工阶层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是不公平的,是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但资本真是罪恶的吗?纵观资本主义几百年来的发展史,恐怕不能下此结论。可以说,资本制度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相辅相承的经济制度,正因资本能带来利润,利润转化为资本,带来更多利润,才激发资本家全身心投入财富的创造,在相对开放的市场中,拥有资本者往往是市场竞争的胜利者,资源在他们手中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使社会整体产出更有效率,有利于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但经济是由生产和消费两个轮子驱动的,对利润的追求,使资本家热衷于提高生产的效益,但财富的集中,必然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可以说,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把双刃剑。二、资本的价值取决于其稀缺性要讨论资本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利弊,我们还需探讨一个更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资本为什么可以参与对劳动产品的分配,这永远是理所当然的吗?在什么情况下将发生改变?支持者认为,资本作为生产资料进入生产领域,有助于劳动产出的提高,增加的份额是资本创造的价值,应当归由资本所有者所有。一个通常的例子是,假设一块优质田的亩产是1000斤,而社会平均亩产是500斤。如果优质田的主人请一个劳动者耕作这块优质田,获得1000斤粮食,相当于平均产量的500斤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而除此之外的500斤是优质田额外创造的价值,由优质田主人所拥有,这样做非常合理。但是,我们要问,假设优质田的亩产依然是1000斤,社会平均亩产也提高到1000斤,每个劳动者拥有与其劳动能力相匹配的土地,这样的情况下,这名主人还能凭这块田地获得额外的收入吗?显然不能。为什么是同一块田地,在社会平均亩产发生改变时,这块田的收入由有变无呢?这是因为尽管优质田使劳动者劳动效率提高,但是创造价值的主体是劳动本身,优质田主向劳动者索取超过平均收益那部份劳动产品,不过是因为优质田的稀缺性而获得的额外收益,这种收益将随稀缺性的消失而消失。要论述资本的稀缺性对其参与劳动生产品分配份额的影响,我们先看资本完全占垄断地位即厂商在劳动力要素市场是唯一的买方时,资本在产品分配中的份额。`根据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劳动力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劳动力需求曲线重合,劳动力边际成本曲线等于劳动力供给曲线,也即随着劳动力价格的升高,劳动力供应数量增大。劳动力需求曲线与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也意味着劳动力需求的价格由劳动力边际创造价值决定,劳动力供给曲线斜率由劳动力总体数量决定,劳动力总量丰富,单位工资价格上涨,吸引新增劳动力数量多,劳动力供给曲线比较平缓,如劳动力总量较少,单位工资价格上涨,吸引新增劳动力较少,劳动力供给曲线较陡峭。既然劳动力需求价格由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即VMP决定,劳动力供给价格W由劳动力供应量决定,两者的交点实现均衡价格、均衡数量,那么拥有资本的厂商在其中的收益是什么呢?难道真如教科书所言,当VMP=W,厂商的资本收益实现最大化吗?事实上,当VMP=W,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力工资,也即意味着劳动者获得自己全部劳动产出作为报酬,而厂商从中得到的差价即资本收益为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才有可能产生边际产品价值,而组织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手段就是资本。以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与劳动力边际成本差额为资本收益来源的厂商,必须在其能力许可范围内控制资本的投放量,通过控制相应的劳动力采用数量,从而控制劳动力要素收益与成本价差,实现利润最大化。根据古诺模型,设寡头厂商数量为m,则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劳动力需求量=市场总容量*[1/(m+1)],整体劳动力市场均衡量=市场总容量*[m/(m+1)]。由此公式可知,整体市场厂商数越多,整体劳动力市场均衡量越接近市场总容量,而且单个厂商需求量占整体需求量比例越小,也就是说随着厂商数目的增多,单个厂商进出市场,对市场供需价格影响将越来越少,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价格稳定,这就是教科书所说的完全竞争状态。但是,我们看到只要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与劳动力边际成本之间存在差距,即厂商存在资本收益的利润空间,那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供需未达到完全竞争下均衡。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组织劳动力,而在生产中,只要资本还发挥着组织劳动力的作用,就意味着资本相对于劳动力来说是稀缺的,资本所有者也因此获得额外超额收益。只有当社会生产的参与者不需要借助资本手段就能同样有效率地组织生产,也就是说拥有资产不再是人们进入生产组织市场的必要条件,人们自由地根据市场和本身的状况实现生产组织者与生产实施者角色的双向转换,这时劳动力的供给需求才会达到真正完全竞争状态时,市场实现真正的均衡,VMP=W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力边际成本价值,劳动者获得其创造的全部产品价值,资本收益为零。资本在其中获得分配的份额为零,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组织者的收益为零,因为他对生产的实际贡献值也体现在劳动收益中,并从中得到自己的劳动报酬,但因为生产组织市场完全竞争的关系,他无法取得超过其实际劳动贡献值的收益。其实,这个道理根本无需通过复杂的推导,它只是根源于一个常识:在劳动力紧缺,厂商数量较多时,厂商为了争夺劳动力,必然要提高工资,而提高工资,意味着厂商实际利益受损,也即资本的回报降低。由此可见,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价格是由他们的稀缺程度决定。这意味着虽然资本的所有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因为优质生产资源的稀缺性而获得额外的收益,但随着优质生产资源的不断普及,劳动收入在产品分配中的份额将不断扩大,最终优质生产资源所产生的全部收益增值将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被劳动者享有,产品分配实现真正的均衡。因为只有按劳分配,人们才会按需生产,从根本上杜绝产品过剩的问题。三、社会协作成本——资本价值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资料已不再局限于土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成为人类经济发展的主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虽然人口有数十倍的增长,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增长幅度。这意味着,以现在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足以解决生产资料的稀缺性问题。但是,为什么到现在产品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峻,整个社会中贫富差距反而越来越大呢?也许有人说,现代化生产日趋精密复杂、其中应用各种先进的设备、技术所需要的庞大资本根本不是普通个人所能承担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实现每个人都拥有满足现代化生产资料的机会。这些昂贵的生产资料当然不是劳动者个人能承担的,但是劳动者联合起来按份额出资呢?假设运行一个优质生产资源使其达到最大产出所需的劳动力群体,按自己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财富份额出资,共同拥有该生产资源,并按相关比例分配劳动成果,以合伙制形式实现所谓的“劳动者当家作主”,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可行吗?科斯的企业成本论显示,作为生产组织的形式,“资本家当家作主”的企业形式在成本以及效率上更具优势。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除了是大机器的应用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外,还把人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分散状态转化为大工厂车间聚集式生产,这意味着人们的生产协作比以前更加紧密。而“资本家当家作主”的企业形式能在各种生产组织形态中胜出,成为当今世界主导经济组织形式,其核心优势在于更低的社会生产协作成本(也即科斯所谓的交易成本)。与“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合伙式生产协作相比,由“资本家当家作主”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具有以下效率优势:其一,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由于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因此得以在生产过程中得以贯彻其意志,而合伙式经营,各合伙人各持己见,需经过漫长的磋商才会达成一致意见,显然,在生产决策的效率上前者更具效率;其次是责任的认定上,资本家个人拥有生产资料,除了对生产过程决策外,也对生产过程负责,责任对象的明确,也使其更容易达成外部合作,相反,在合伙伙制中合伙人众多,权责不清,或者要分清权责的话也要耗费大量厘定成本,这严重限制其对外合作的能力。在同等条件、同样生产项目上,仅仅因为“资本家当家作主”和“劳动者当家作主”两种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前者在运作上能实现更高的效益而获得的额外收益,这份收益是由于资本家拥有资本才获得的,称为资本的回报。资本的回报的大小取决于两种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协作成本的差异。因为,如果资本家索要的资本回报超过两者之间的差距,劳动者将采取合伙制的形式,以保障自己的利益。由此可见,所谓资本的稀缺性,并不是指物质上的稀缺性,而是拥有一定规模资产所有权,并由此在经济运行通过独自决策、独自负责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所体现的稀缺性。两种生产组织形式中社会生产协作成本的差异由什么决定呢?这取决于“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合伙制协商式生产中各合伙人分歧的大小,分歧越大,所耗费的协商成本越高。而整个社会共识程度越高,协作机制越完善,资本家单一决策的效率优势越小,经济个体社会协作的自由度越大,从而社会上有更多“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经济组织形式达到与“资本家当家作主”的企业具有相近效率,资本的稀缺价值降低,也即意味着劳动者在产品分配中可获得更多份额,实现产品分配的均衡。社会共识的来源于整个社会文化、制度的发展,体现为社会个体的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这是整个社会在漫长时间里通过充分的协调、博弈、修正、沉淀后形成的,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上绝大部份人的利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社会共识与公共交通、线路、通信等公用设施一样,将直接减少经济个体合作的成本,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社会协作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增强经济个体合作自由度,也即社会上开展经营的经济体将增多,但是,经济危机发生前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投资规模过度引起企业数量膨胀、产品生产过剩。同样是企业数量增长,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呢?经济危机前的企业数量膨胀,是在产品分配不均衡、资金结构性过剩、资金成本暂时性降低的背景下发生的,社会整体协作成本并没有切实降低,要维持竞争力,同样要达到相当的规模。规模相近的企业数量增加,等于全社会在某一方面生产力大幅增长,引起产品过剩,导致恶性的价格战,这种没有实际成本下降支持的低价,最终只能让企业付上亏损甚至倒闭的代价。而社会协作成本下降带来的最根本变化是,大企业被若干小企业联合体分解和替代。在社会协作成本下降的支持下,由小企业通过联合就可以抗衡大企业在规模效益下才能实现的效率优势。虽然企业数量增多,但社会整体生产规模不一定会大规模增长,在分配上可以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使产品分配更加均衡,劳动者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过剩造成的,生产过剩是因为产品分配的不均衡,资本家因为拥有资本而在产品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拥有资本,可以组织效率更高的社会化生产协作,自然有权申张更高回报。厂商虽然在生产中因为拥有资本而在分配中处于优势,但这是现实生产力条件决定的,是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而这种优势将随着社会生产协作成本的降低也即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消失。四、互联网是降低社会协作成本的最大推动力从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今四百多年,资本主义早已成为世界的主流,资本主义的制度、文化、运行机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形成一套稳定而又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与四百多年前资本主义刚刚起步时相比,人们社会经济协作成本大幅降低了,但为什么资本主义贫富悬殊依然严峻?为什么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仍然没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行社会化生产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地增强。如果说过去的社会生产协作是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内进行,当今社会的生产协作已扩展至全球。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文化、宗教、政治的巨大差异性以及其中复杂纠缠的利益关系,为全球化生产协作设置重重障碍。跨国资本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内部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广泛的社会网络等优异条件大幅度降低全球生产贸易的协作成本,因此成为全球化生产协作的主导力量,自然也由此获得巨大的超额收益。与资本的扩张速度相比,人们在社会共识上的积累以及社会协作机制的建设总是零碎而缓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对跨国资本构成有力的竞争,这意味着跨国垄断资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超额利润。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地增强了经济个体与垄断资本竞争的筹码。作为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变革,互联网从两方面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一是大幅降低人类社会沟通、协调的成本,显著提高人们沟通、合作的效率,使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协作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个人电脑的普及,而电脑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它的普及,意味着生产资料的普及成为可能,这将极大地加大经济个体结合的自由度。信息科技革命以其便捷性和低成本开始令一些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当其冲的是文化出版行业。这个以人的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当电脑和互联网帮助人们摆脱办公场所、印刷成本的限制时,个人出版、自媒体方兴未艾,显示强大的生命力。零售服务业也开始受到电子商务迅速扩张的压力,例如国内最大的电商淘宝网,因为为千千万万卖家和买家提供廉价高效的平台,在拓展商业版图上显示所向披靡的气势,在2013年淘宝网举办的年度“双十一”购物节中,它一天的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3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球最大的零售超市沃尔玛在中国半年的销售额。社会协作成本大幅降低后,经济个体自由组合迸发的强大生命力令人侧目。在互联网创造的高效率、低成本面前,大型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取得的效率优势显得苍白无力。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是正确的。只有实现生产资料的平等,劳动者才会实现真正的平等,只有这样,他们的才华、能力、勤奋程度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筹码。但是这一平等,并不是在剥夺个人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基础上获得的,相反,应确保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与其劳动力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并通过科技发展、制度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生产协作的成本,达到社会分工协作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共产主义社会。因为文明,只有文明,才是不受任何人任何集团所垄断,真真正正为全人类所共享的财富。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差价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