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卡住院怎样搞

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
编辑热线:
投稿邮箱:
做好精准扶贫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金,实施贫困村综合示范建设,使上林县内里屯旧貌换新颜。
   环境优美的宾阳县古辣镇水丽村。
   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新农村。
  ▼&美丽南方&忠良景区的秀丽画卷。
  邕宁区中和乡坛西村精谁识别工作队入户调研评分。
  马山县弄拉屯正走出一条特色致富路。
  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综合示范村新貌。   走在隆安县屏山乡雅梨村三卡屯口,一抬头就能看到兴建于山脚下的四排两层新房,房子背靠石山,正面则是大片甘蔗地,年轻人在地里干活,老人陪小孩在玩耍,这个场景让人想到两个字&&&幸福&。   准确地说,这并不是三卡屯,姑且可叫做&三卡新屯&。因为在两年前,这个地处隆安县屏山乡雅梨村的三卡屯,其139名村民仍住在&三分土地七分石头&的大山深处。当&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隆安县最西端的这个偏远贫困自然屯,这个村民屡次欲搬离却又不愿舍弃的小山村,做出了整屯搬迁的决定。   今天的三卡屯村民仍是南宁市50.3万贫困人口中的一分子,但是拔地而起的新村却预示着村民们的小康日子不远了。   &精准扶贫&给三卡屯带来了脱贫希望,也给南宁市50.3万贫困人口带来了希望。   要小康,就要拔掉&穷根&,摘掉&贫困帽子&。如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答案就是:各级各部门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要求,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高精准度,啃下&硬骨头&,坚决打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   ●要啃掉最难啃的&硬骨头&   12月2日,记者走进武鸣县马头镇四明村。   今年42岁的张汉辉坐在屋里出神,他的两个孩子在屋外玩耍。张汉辉和妻子都患有地中海贫血,他的孩子一个21岁,一个19岁,都因此有严重缺陷,走路走不稳当,弯曲的手指就连筷子也握不住,吃饭时得有人给他们端碗才不致打翻。张汉辉家的屋角堆放着几袋谷子,这是张汉辉一整年为数不多的收成。他一共种植了1亩水田、2亩百香果,全家五口人就指望这3亩地过日子。   像张汉辉这样的贫困户,在南宁还有不少。数据显示:全市还有50.3万贫困人口,占全区的9%,贫困人口数量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排第三位。这个基数是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后得到的数据。换言之,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已经实现了脱贫目标,剩下来的大多是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脱贫难度和挑战比以往更大。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南宁的3个国家级贫困县:马山、隆安和上林。地处石漠化地带,部分地区山多地少、土壤贫瘠,生产生活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0.5亩,农民种植的只有玉米、黄豆等单一的农作物,生产力低下,生活在这些地方的贫困群众要想与其他地方农民有相同的收入则需要付出许多努力。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影响大,加上又缺少灌溉设备和水利设施,只能靠天吃饭,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直接影响收入甚至生存。   南宁&穷根&很深,要拔掉&穷根&,非攻坚克难不能成,非精准扶贫不能成!   ●拔&穷根&要找准真穷   拔&穷根&,扶贫困,到底要扶谁?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靠精准识别。   &特别要高度重视精准识别问题,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务必在精准识别上下大功夫,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市委强调。   的确,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就要找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10月12日,声势浩大的精准识别工作在南宁各县区拉开帷幕。南宁市计划用3个月对全市421个贫困村、13.68万户贫困户、50.33万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   10月21日,南宁的精准识别工作开始进入紧张而有条不紊的入户调查评分阶段。   在西乡塘区坛洛镇富庶村,自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以来,&第一书记&陆欣品每天一大早就会到村里,逐一对农户进行识别工作。&你们家有几口人?&&有几亩地?&&房子是自家出钱建的吗?&&&每一家每一户,陆欣品都要细致地询问农户,并做好打分工作。&每一家农户我们都会根据其种养殖情况、房屋面积、家中人口及收入、家具家电拥有量等18个大项的内容进行打分。&陆欣品说,最终的打分结果反映了农户的家庭情况,最后会根据自治区划定的贫困线来确定哪一些农户成为贫困户。   横县镇龙乡西南部的六昌村,是横县地势最高、最偏远的山区,属于自治区级贫困村。全村有11个自然屯,共有571户2296人。为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由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横县农业局、镇龙乡城乡规划站和中心校组建的9名精准识别工作队员勇挑重担,克服诸多不便和困难,翻山越岭访农户,真实记录着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各项数据信息,为打好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在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今村,&第一书记&刘焕云从精准识别工作伊始,便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工作&&识别打分、拍照存档、撰写小结详细记录贫困户困难。在严谨的安排下,古今村的贫困户没有任何疑义,精准识别评议的公正性得到了保证。   目前,南宁市贫困村精准识别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无论哪个村,哪一户,哪个人,只有确保识别对象真实、致贫原因清楚、建档立卡规范,才能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拔&穷根&要凝心聚力   找准了扶贫的对象与贫困的原因,由谁来扶贫呢?   10月16日召开的全市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上下、内外、直接和间接的一切力量、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着力打造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攻坚新格局,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凝聚强大合力。&   &第一书记&,便是这场攻坚战的&前锋&。   去年5月,山东小伙冯滨来到了上林县大丰镇拥军村,担任&第一书记&。看到拥军村的第一眼,便让冯滨感到惋惜,&村里一年四季山泉水不断。这么美的村子,怎么会是贫困村呢?&的确,拥军村由于地处深山,长期以来村民都是马驮肩挑背扛运送物资进出大山,且村里人多地少,缺乏合理的产业带动支撑。&落后的交通与产业严重制约了咱村经济发展。&冯滨分析了贫困的原因。   改变拥军村的贫困现状,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冯滨于是积极联系县扶贫办和水利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村里修了全长4.4公里的道路。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全村开拓新产业,在村里建成葛根种植基地,使农民既享有地租,又领取酬劳,代替了原有产量不高的种植。而冯滨自己还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在工作之余开办&儿童绘画训练营&,教授拥军村的孩子美术知识,目前已先后教授了300个孩子。&接下来,我们还要修里丹村至拥军村4.1公里的道路,以及修建人畜饮水池2座,解决村民500多人饮水问题。&冯滨的计划仍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中。   冲在第一线,是&第一书记&的工作。可要把工作做好,&第一书记&也离不开后盾单位的鼎力支持。来自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杨修凯是邕宁区新平村&第一书记&,在今年10月被选派驻村,刚一到任她便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村委长年不通自来水,设施陈旧,给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带了巨大困难。同时,精准识别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作为后盾单位的第四人民医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增派了4名工作人员、配备1辆工作用车支援一线。捐资5万元,用于支持村委配套用房及解决饮用水问题。后盾单位的支援,为新平村精准识别工作注入新动力,添加了新能量。   我市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既是一场硬战,也是一场整体战。单兵作战必败无疑,只有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各界等力量拧成一股绳,全身心投入扶贫攻坚的战场中,才能确保扶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可能。   ●拔&穷根&要精准用力   目前南宁市共有50.3万贫困人口,未来5年,南宁每年至少减贫10万人以上,才能保证到2020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精准扶贫怎么干?市委提出,要切实把扶贫攻坚抓到位,即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各项扶贫工作,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先急后缓、示范带动,分类实施、方法得当,精准扶贫、确保实效。   精准扶贫的办法有了,需要各级部门精诚合作,通力配合,狠抓落实。   目前,这些扶贫的路已让部分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   多年来,&老三卡屯&的村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能丢掉&贫困帽子&。去年4月,三卡屯来了自治区红十字会委派的&第一书记&方婧,开始了生态移民的步伐。至去年底,&新三卡屯&的房屋主体及屯内巷道硬化全部完工,四排整齐的新房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房屋坚固、路面平坦、通水通电,村民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三卡屯也因此成为屏山乡生态移民示范点。   邕宁区是自治区级贫困城区,现有贫困人口4万多人。作为一个典型农业城区,近年来,邕宁区坚持把加强实施&雨露计划&学历教育、农民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实施扶贫战略措施来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城区30个贫困村有5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贫困村&两委&干部培训班,强化了贫困村&两委&干部基层管理能力、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2011年以来,邕宁区&雨露计划&项目共资助105名贫困学生,投入助学资金39.3万元,其中,资助考上一本、二本大学新生61名,投入助学资金30.5万元。   宾阳县黎塘镇的欧阳村直到2011年仍然十分贫困,村民人均年收入仅为2580元。随着后盾单位与&第一书记&的驻村帮扶,欧阳村才算是找到致富的方向:利用村里的自然景观飞马瀑布和保存完好的古宅发展乡村旅游。在瀑布建成的2013年,欧阳村就吸引了2万多人次的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70多万元。旅游产业的兴旺,让全村人都大开眼界,那一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达7200元,与2011年相比翻了近3倍。   困难与机遇同在,当前扶贫攻坚政策和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和机遇。只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一定能在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战场上插上胜利的旗帜。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民生福祉,民之所向。   民生如何保障?市委提出,要全力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近日,来自广西&东盟经开区团结、正安、宁武等农业单位的432户职工抽取了开发区第二批农场综合改革房屋搬迁安置房。综合改革房工程从2013年开始实施,东盟经开区从最根本的民生需求出发,以棚户区改造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引导辖区内农业单位居民自愿搬到中心区居住,预计将让1万余名开发区居民受益。目前,正大力推进农场综合改革1303户居民及中心片区2771户居民的搬迁工作。   像这样的民生实事,今年,南宁市便落实了不少。   教育方面:今年截至目前,我市新增153所多元普惠幼儿园,使我市多元普惠幼儿园数量达到311所,数量居全区第一;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预计达96%;在全区率先开展初中学校渗透职业教育培训班,全市约310所初中学校校长参训。   就业方面:投入101.17万元在江南区建设求职公寓,将为求职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培训和食宿等求职服务;年内将配合富士康南宁项目招工1.2万人,截至10月底已成功推荐用工1.06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8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16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9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18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7%;核发职业培训证书4.4万本,新增高技能人才2533人。   医疗卫生方面:我市大胆尝试,按照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率先在上林县试点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县乡一体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人民群众、县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多方共赢的良好成效;各县区(开发区)1.3万个自然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清理水源48219处、田园496.13万亩,清理垃圾56.67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350.9吨,新建垃圾处理设施3856套、污水处理设施145套,使我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家园、水源、田园都较为清洁卫生,农村环卫设施不断改善,环境卫生管理逐步形成常态。   老有所养方面:今年,我市25家乡镇敬老院维修改造项目已全部动工,其中完工21家,完成率84%,预计12月可完成全部维修改造项目;3年来,全市共建成农村幸福院415个(其中2015年建成100个),覆盖全市30%农村社区,幸福院也已成为老年人生活、劳动、交流、娱乐且充满亲情的和谐场所,使老人真正过上了幸福晚年。   数据与成就展现了市委、市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市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极致追求。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民生建设砥砺前行。只要把民生放在发展首位,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群众美好生活的愿望不难实现。   特稿总策划:李忠南 程小华 吴海珍   本期执笔人:本报记者 杨静 胡光磊   本 版 配 图:本报记者 潘章勇 梁枫 杨静 赖有光 胡光磊 周旋
编辑:韦春雨&
作者:杨静 胡光磊】
高清图集推荐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17372',
container: s,
size: '58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17359',
container: s,
size: '960,90',
display: 'inlay-fix'精准扶贫方案
精准扶贫方案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015年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整合相关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根据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扶精准,重点扶、扶重点,整体扶、扶整体,长远扶、扶长远”的工作方针,围绕脱贫目标,创新扶贫机制,转变扶贫方式,突出精准发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全区统筹各级扶贫开发总投入达100万元 ,帮助600名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减贫率达16.5%以上;2015年末,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00元以上,比上年增加800元,增长率达16%;完成22户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三、 工作要求  (一)精准扶贫到人。瞄准家庭主要劳动力在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和较强脱贫愿望、处于扶贫标准线下、录入2014年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农村家庭居民,开展精准帮扶。2015年,在进一步摸清底子(2014年全区扶贫规模数3371人)的基础上,强化问题导向,精准扶贫到人,对1000名以上扶贫对象给予帮扶。  (二)精准扶贫到户。2015年对400户以上扶贫户实施精准扶贫。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户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仔细甄别,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到“一人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个帮扶项目、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对有生产能力、有发展意愿的扶贫户,集中力量帮助他们在住上安全房、喝上卫生水的同时,实现学有所教、业有所就、病有所医。  (三)精准扶贫到村。全区新一轮贫困村共2个,从2015年起,对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水、电、路、房、产业、文、教、卫、游、信息”等十项重点工作。在产业发展上,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二、三产业则发展二、三产业。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能向贫困地区倾斜的要倾斜到位,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贫困人口全覆盖。在教育发展上,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安排专项资金,资助特困户子女义务教育、“两后生”培训、大学毕业。在环境整治上,打造整洁、美丽、宜居乡村。从2015年起,对2个贫困村,由省市区乡四级联动,分别派出扶贫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全覆盖。2015年,实现每个贫困村扶贫项目整合投入20万元以上。  (四)精准扶贫管理。全面提高扶贫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部门,全方位、全过程监测扶贫对象、监管扶贫项目,建立健全扶贫信息网络和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二是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以上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区级财政报账。统筹整合的相关涉农资金、行业部门资金,管理渠道不变。三是抓好扶贫项目管理。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在征求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制定扶贫项目规划和分年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责任人,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四是加强扶贫工作队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目标明确,责任到部门、到帮扶人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市直扶贫工作队由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共同管理、考核,区扶贫工作队由区委组织部、区农办(扶贫办)进行管理。对扶贫业绩突出的帮扶干部予以表彰或在选拔任用时优先考虑。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精准扶贫的领导。各乡镇和区直部门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主要负责人要树立“抓扶贫开发就是抓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识,建立健全扶贫开发责任制,制定扶贫规划,采取过硬措施,帮扶到村到户到人。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精准扶贫理念,切忌“空喊口号”。各单位要立足本职,转变作风,协调配合,形成精准扶贫强大合力。  (二)加大对精准扶贫的投入。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确保效益”的原则,整合各单位、各行业资金100万元,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启动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其中省级扶贫村每个10万元计20万元,其他24个区级领导联系扶贫点每个2万元计48万元;各乡镇要将专项扶贫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区直包村单位每年从节约的“三公”经费中给予联系扶贫点对口帮扶。积极争取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增加产业扶贫的信贷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精准扶贫,鼓励社会各界与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开展“手拉手”、“一对一”结对帮扶。  (三)开展驻村帮扶全覆盖。按照“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的要求,从区直单位派出 2个工作队,乡镇派出2个工作队,对2个贫困村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其中4名区级领导联点帮扶 2个贫困村,区直扶贫工作队由区委组织部从区直单位抽调中青年干部或后备干部组成,队长由副科实职干部或优秀后备干部担任,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联点的区级领导、区直包村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到帮扶贫困村现场调研2次以上。驻村扶贫工作队三年一轮,三年内未脱贫的,原工作队继续帮扶。驻村扶贫工作队重点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扶贫“三件实事”来做,围绕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的“十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扶贫各项工作。  (四)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对“一对一”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着力引导扶贫对象树立“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意识,自力更生,增收致富。  (五)加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2015年起,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严格考核问责。主要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扶贫预算投入、驻村帮扶工作情况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扶贫职责落实情况等。  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兴发展苏区,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总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芦发[2015]2号)的部署和要求,切实组织实施好我镇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我镇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要求,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改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注重把握“五个结合”和“四个统一”的原则:即帮扶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短期扶持与稳定脱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相结合,扶持发展与提高素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镇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按照统一步骤,统一帮扶行动,完成规定动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目标任务  2014年底我镇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651户165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432户,1291人;无劳动能力219户365人。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2015年起实施精准扶贫,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精准扶贫措施,为我镇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到2016年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镇达到“七个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三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四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五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六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七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  四、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完善规模控制、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以收入为依据,设置排除指标,对2014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帮扶贫困户名单,确保建档立卡户是真贫困,确保做到扶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识别标准,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各村(处)要建立本村(处)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镇民政所和农办要指导各村(处)参照《芦溪县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大力发展果业、油茶、苗木、茶叶、黑山羊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  (2)促进扶持政策落实到户。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申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县下达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产业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3)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①扶贫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特色种养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加5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 扶持期内在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化成绩突出,在企业场所、设备购置等方面年度总投资5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扶持;②农业企业在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3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年度总投资3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③农业合作社要入社农户3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比40%以上; 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1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贫困村年度总投资2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④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在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不少于10户或带动农户增加不少于30户,且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  2、大力实施搬迁移民扶贫。  (1)科学制定规划。对地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市区、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根据摸底调查申报,2016年―2020年我镇每年计划向上级申报搬迁移民100人,5年共计搬迁500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50人。  (2)强化到户扶持。搬迁移民户可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对贫困搬迁户可以叠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劳动保障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引导搬迁户到工业园就业,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3、扎实推进教育扶贫。  (1)优先支持贫困村教育发展事业。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支持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让贫困村群众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使每个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生要直接落实享受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  (3)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县就业局将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并将拿出部分资金对企业开展扶贫对象培训的给予适当的培训补贴。  (2)提升就业技能。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每证1000元培训补助,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并连续两年每年补助2000元(其中中职补助一、二年级,高职补助一、二、三年级)。  (3)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服务业、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2)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将贫困人口纳入代缴范围,让贫困对象实现“老有所养”。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医院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将重性精神病、尿毒症血透等8种疾病实施免费救治;将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17种重大疾病纳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增加慢性病病种,将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8种慢性病列入我县新农合门诊大病补偿范围,提高慢性病的封顶线和报账比例,封顶线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报账比例由40%提高到60%。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落实临时救助配套资金,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5)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要政策叠加,实行“交钥匙”工程。  6、实行精准结对帮扶扶贫  (1)实行部门驻村帮扶贫困村制度。一是继续抓好 “十二五”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点贫困村脱贫的关键之年,县委县政府将成立14个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采取“1+2+3”的方式进行帮扶,即由1名县级领导,2名科级后备干部,3个帮扶单位组成工作组,对1个贫困村进行帮扶,其中2名科级后备干部作为长期驻村蹲点的工作人员,根据“一村一策”的原则,结合实际,帮扶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我镇有一个村被列入重点帮扶,请加强衔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实行科级领导干部(含后备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坚持重点帮扶与联系帮扶相结合,除无劳动能力的联系帮扶对象外,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做到责任到人。根据县委、县政府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要求,采取“1+1+1”(即1名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1名乡镇驻村干部、1名村干部)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我镇共计188户。科级(含科级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1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户扶贫低保户。全镇扶贫开发户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要不少于1次上户帮扶,要根据所结对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脱贫路子(即“一户一法”),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教育、就业,力争帮助每户贫困户推荐1名以上劳动力就业。本轮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结对帮扶仅对扶贫开发户筹集配套产业帮扶资金。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扶贫开发户按照每年每户帮扶2000元的标准筹措产业帮扶资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从专项资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帮助扶贫开发户发展生产。帮扶资金不得用于生活开支。  7、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一是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主动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开展“学雷锋扶贫济困月”活动。每年3月由民政所、妇联、团委、教育助理室等有关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等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开展“国家扶贫日”活动。每年10月17日在全镇范围开展扶贫募捐活动,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  8、积极探索推动金融扶贫。  利用原中央苏区产业扶贫资金,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工作,建立“产业扶贫信贷通”。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果园、林权抵押、仓单、保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重点加大对管理规范、操作合规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支持力度。健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  9、引导行业扶贫。  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以及文广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工程,推进农村地区的物流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10、深入推进科技扶贫。  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我镇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推动老区苏区经济发展。农技站要根据各地自然、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推广种植、养殖、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5个方面,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温室栽培养殖等5类技术。通过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计划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成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韩伟强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林江同志任第一副组长,王春妍、易培勇、易绍斌、王雄、易志鹏、丁春艳、冯芳贵、吴彬、罗伟章、王俭、胡菲等同志任副组长,镇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村(处)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抓好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建强队伍,竭力帮扶。加强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干部拿到名单后,要携带帮扶联系卡及时与村(处)以及帮扶对象取得联系,摸清底数,找准“贫”因,尽早进入角色,开展帮扶工作。要严明纪律,帮扶期间需自带伙食费,不得加重村上负担。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镇机关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衔接县直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镇民政所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四)加强班子,夯实组织。村级基层组织要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利用这次几十个县直部门挂点机遇,多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科学评价,强化考核。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和扶贫开发考评办法,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落实督查问效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弘扬关爱文化,关心贫困群众。要加大对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注重选树典型,注重宣传励志脱贫,加大能人致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工作氛围。镇党委、政府每年将评选10名“先进帮扶干部”,予以表彰。相关内容推荐:1.2.3.4.5.6.7.8.9.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搞好教育精准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