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推动社会进步人们思想进步的报刊杂志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兴安岭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A01版:要闻
第A01版 要闻
第A02版 综合
第A03版 专刊
唱主旋汇聚力量 凝共识促进发展
——2015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吴林&王楠&&&&站在“十三五”新起点,回望忙碌充实的2015,地委、行署相继召开了全区文化产业座谈会、全区意识形态座谈会,地委书记贾玉梅、行署专员李树铭多次指示,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定向定调,给予有力指导支持。这一年,“赶”与“超”成为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最激动人心的字眼。&&&&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连续3年在全国林业宣传工作评比中位居四大森工榜首、全国林业宣传单位前列……&&&&关键词一:&&&&引&领&&&&2015,“十二五”收官,恰逢全面停伐开局,打破“独木支撑”的林区发展格局,不仅需要在经济领域进行一场变革,更需要以科学的理论在人们思想深处进行一次深刻变革,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实现发展新境界。&&&&引领——吃透上级精神,巧借外部智力。这一年,地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政治任务,修改完善地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邀请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专家袁青鹏、当代中俄研究院院长宋魁、香港排放权交易所董事局主席邱彪、腾讯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勇等专家和企业家,就我区转型发展进行了专题辅导,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到了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引领——统一发展思想,夯实思想根基。从全区各条战线选拔了149人充实到地区理论宣讲人才库,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地区发展部署,组建了16个县级党委宣讲团、132个乡镇(林场)“草根”宣讲团,进管护站、进作业点、进村庄、进家庭宣讲1456场,直接听众37658人次,有效地统一了全区上下发展共识。&&&&引领——重点领域攻关,促进成果转化。统筹党委部门、社科联、企业等智力资源,选拔20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大兴安岭新型智库,组织开展了生物医药、健康养老、沿边开放、林区改革等问题研究。全年在《奋斗》杂志发表理论文章20篇,数量居全省第二,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理论文章110篇,推动了理论成果转化。&&&&关键词二:&&&&聚&力&&&&发展“六大产业”、实施“三大工程”、营造“两大环境”,关键是要坚持舆论“主心骨”,凝聚全区发展合力。&&&&聚力——积聚发展正能量。精心组织开展6大主题宣传,《全民创业正当时》等400余篇深度报道,提振了发展士气,激发了发展斗志。一年中,《大兴安岭生态旅游:不卖木头卖风景》等7件新闻作品获黑龙江省新闻奖,大兴安岭日报社常擎旗荣获第十届“黑龙江省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全国大赛。“抗联三支队在大兴安岭”大型新闻采访获得2015年度“全省十大优秀新闻报道活动”。&&&&聚力——讲“好故事”发“好声音”。精心策划打响了“停伐一周年”、“南有钱塘观潮,北有呼玛开江”主题文化周、天台山风光摄影大赛、林格贝公司上市等20余个大型外宣战役,在中央、省主要媒体发稿10865篇,达到历年最高。印制了《美丽神奇的大兴安岭石林》画册,拍摄了“魅力神奇·大美兴安”旅游风光片,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停伐转型一周年调查》等3篇《内参》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省领导的批复,建区以来首次以外宣的渠道促进了制约林区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解决。&&&&聚力——网络变量成为发展增量。成立了地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实施了“十百千”网评员建设工程,先后开通了“兴安之声”微信平台、“兴安百事通”贴吧、“兴安互动”微社区、“兴安发布”微博和“新华党政通”、“生态兴安”手机客户端,强力引导网上舆论走势。与新华网、中新网、中经网、东北网等多家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全国网民推介大兴安岭生态旅游、森林生态食品等六大特色产业,才是变量变增量的应有之义。一年来,发挥网信优势,帮助创业青年开设网店248家,仅帮助加格达奇区、十八站林业局就销售黑木耳8000余公斤,有力推动了全区相关产业持续升温。&&&&关键词三:&&&&昂&扬&&&&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应对新常态,推动大兴安岭经济社会砥砺前行,就要不断昂扬精神力量,振奋起全区上下的“精气神”。&&&&昂扬——凝聚价值引领之“魂”,筑牢道德建设之“基”。以“德润兴安,美在大岭”为主线,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汇聚兴安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中国好人”贾晨祥、牟清元,道德模范雷开荣、李思群,“最美军嫂”付秋红、王晓莲……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个感人的善行义举,向整个社会播撒道德之光。全省第三届十佳道德模范、阿木尔林业局优秀防火瞭望员雷开荣荣获“感动龙江”2015年度人物提名奖,以其为原型自主拍摄的微电影《守望》,获得全国首届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微电影展播第三名,彰显了大兴安岭的道德风采。&&&&昂扬——多谋惠民之“事”,强化文明创建之“实”。强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文明达标、乡村文明提升、行业文明优化“三大行动”,集中打造加格达奇-塔河-漠河、加格达奇-新林-呼中、加格达奇-十八站-呼玛三条文明带,带动全区文明创建整体升级。我区11个单位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行列,86个单位进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行列,3个县区进入全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行列。呼玛县《培育好乡风&倡导好民风&传承好家风》的经验在全省美丽乡村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加区《加大投入,建管结合,全力推进美丽加格达奇建设》的经验在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现场交流。&&&&昂扬——弘扬社会文明之“风”,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倾力打造“德润兴安·美在大岭”志愿服务活动、“十百千万”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关爱山川河流,保护两江源头”等区域性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全区注册志愿者占建成区比例位居全省第二名。全省志愿服务3个特殊贡献单位中我区榜上有名,行义善之举,常做有益之事,“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已成为兴安人的行为自觉。2015年,5所学校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少年宫建设学校,3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乡村少年宫建设学校,全年争取中央、省文明城市和乡村学校少年宫资金295万元。&&&&关键词四:&&&&发&展&&&&地委将文化产业作为全区六大产业之一,吹响了全区上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号角。地委书记贾玉梅在全区文化产业座谈会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殷切希望,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个文化人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树立敢争一流的兴安气魄。新建了漠河北方民俗陈列馆、大兴安岭岩画馆、大兴安岭知青馆、大兴安岭版画展览馆,大力实施兴安文艺精品原创工程,由车行作词、李昕谱曲、刘和刚演唱的《爱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在全国广泛传唱,27件版画作品入选省文化厅主办的群星奖美术展,孟宪阁版画作品入选国际版画展,赵晓澄版画作为全省4幅版画之一入选全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选……&&&&发展——实施品牌引领的特色之路。时间定格到2015年5月,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现场,我区7个文化产业项目被编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区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博得发布会现场阵阵掌声;徐成春和加格达奇版画院的版画,朱波和李波的桦皮画现场销售一空,现场签约额630万元,新林根雕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大兴安岭独一无二文化资源一旦加上创新的种子,便焕发了巨大的生命力。强化互联网+思维,借助“大学生创业·互联网+民族文化艺术”项目系列活动,版画在线销售平台异常火爆,在全面探索版画销售新途径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版画这种独特的大兴安岭文化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展——勇于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一年来,神秘的大兴安岭远古岩画已成为兴安百姓热议的话题,天台山风景区借助岩画扬名国内。今年9月,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夏正楷、魏坚、汤惠生、乔梁等全国知名考古专家在呼中区举办了大兴安岭岩画与北山洞遗址考古成果研讨会,首次确定了大兴安岭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东北亚考古中具有重要影响,有力证明了大兴安岭是孕育黑龙江文明乃至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是人类早期的发祥地,填补了全国相关领域研究空白。省委书记王宪魁在听取大兴安岭岩画考古汇报后,当即拍板,给予资金支持,全面提振了大兴安岭文化发展信心。&&&&大地孕生机,万象始更新。领导的重视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既是重托,更是动力。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不断凝聚改革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奏响拼搏奋进最强音,为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大兴安岭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 总编辑:马士和
(代号13-30)国内统一刊号CN23-0007
合作伙伴:A.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B.哲学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D.哲学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10、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30多年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的伟大产物。这说明(  )
A.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B.真正哲学是对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11、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实践性
D.科学性
12、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三观”思想。之所以要强调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  )
①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 ②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下载完整版《河北省行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Word试卷
相关资源搜索
最新同类资源
| 技术支持:QQ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当前位置:
>>>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杂志有①《申报》②《时务报》③《民报》④《青年杂志》..
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杂志有 ①《申报》②《时务报》③《民报》④《青年杂志》⑤《每周评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上海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杂志有①《申报》②《时务报》③《民报》④《青年杂志》..”主要考查你对&&报刊业走向繁荣&&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报刊业走向繁荣
报刊业走向繁荣的历程:
报刊的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2)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3)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4)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1)发展的原因:①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②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特点: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①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②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机关报成了新闻传媒的主体,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③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④它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之巨已有别于传统社会。 (3)影响: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
发现相似题
与“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杂志有①《申报》②《时务报》③《民报》④《青年杂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6061984039936012176896550136726宜宾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3版:理论·民生
&&&&&&&&&&
改革三十年
人们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十大变化
  □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吕晓莉  思想观念和包括社会制度在内的文化因素的进步是历史前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回顾三十来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人民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的剧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党的思想路线变化深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轨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科学思考与务实创新之门从此被打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又一轮思想解放,鲜明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而廓清了“姓资姓社”的迷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则进一步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随着对外合作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世界现代文明中各种先进元素不断被中国人民所接纳。    二、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多样转变,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  一是人们的价值观由一元化向多元多样化转变。人们在认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同时,期待在社会思想道德领域,建立和完善与市场趋利性相制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科学与文明的观念成为普遍共识。从1979年开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提高公民素质、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环保是改革以后在人民心目中逐步树立的一种全新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与环境相互依赖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环保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萌芽。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崭新理念,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部署,中国向生态现代化迈进的步子不断加快。  四是追求公平与正义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改革三十年,在迅速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顺应民众的愿望,缓解改革阵痛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公平正义的思想理念,推动社会向更加和谐、更加文明、更加公平迈进。    三、人们的文化观从泛政治化、排斥否定抵制西方及外来文化,转变为自信、开放、包容,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空前增强  一是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改革以后,人们独立思想的能力得到逐步解放,民众文化审视功能得到逐步恢复,文化自觉意识不断加强。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文化凝聚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新的文化价值观,迅速得到各级政府以及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传统的思想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各种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文化进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承保护和挖掘开发时期。以孔子学院在世界许多国家兴办为标志,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地走向世界。  二是在对待西方文化上。改革以后,人们在开放包容中不断接纳西方文化的先进因子,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绝对劣势状态逐渐扭转,中国文化自信心、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也更加开放,在世界文化相互交锋、交融、交流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文化影响力、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四、人们的基本追求从求生存、求温饱转变为求发展、求富裕  三十年来,人民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集中表现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以年均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高速发展,对比三十年前后的部分数据,我们深刻感受到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影响。  据农业部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据有关资料统计,1977年,宜宾地区工人的平均月薪38元,再没有其他收入。三十年里,我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    五、个性追求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人们求善、求美、求乐的人性需求得到解放  改革以前,由于政治斗争和思想桎梏,一些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需求和宣扬爱情的愿望被当作资产阶级毒草、小资情调和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进行批判,严重扼杀了人性中求真求美求乐的精神追求。  服饰的变化。在服饰上,爱美窗口被打开,求美的本性得到回归,人们的服饰逐渐多姿多彩,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时装像春潮涌现,各类时装表演、选美选秀开始出现,并逐步为大众所接纳,人们的个性追求得到全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同时,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文化包容的思维使人们对待外来事物、新鲜事物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对个性追求体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张扬个性成为新的时代潮流。    六、人们的爱情、婚姻、生育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妇女地位大大提高,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行,扶养子女的困难降低,人们的爱情、婚姻、生育观念产生深刻变化。  三十年间,我国两次修订婚姻法,颁布《婚姻登记条例》,实行计划生育,对爱情、婚姻、生育观念的进步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社会逐步认同婚姻裂变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离婚自由逐渐被社会舆论和道德所接受,更加自我、更加开放、更加张扬的婚恋伦理观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社会。    七、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从初步萌芽,迈向高度发展  三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民主是社会进步的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特别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随着党和国家对民主问题的认知逐步深入,党内外民主制度建设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成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民主意识迅速增强,保障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监督、主张民主诉求的意识更加强烈,人们积极争取对公众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民主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们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和平台,广泛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参与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  改革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公民的人权意识不断觉醒并越来越受到重视。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了人身权和财产权等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划定了边界。2007年3月《物权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公民私有财产权,也为公民在人格及精神上独立于国家奠定了制度基础。    八、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改革开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要求,并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指导方针,中国进入了法制的恢复、重建期。1980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一场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全国性普法运动迅速开展,从中央到地方,逐级成立了政法委员会和普法领导小组。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这成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    九、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人民的富裕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这一观念逐步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自觉意识。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近年来,中央接连提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实践方式同全国人民追求科学发展、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十、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二十九届奥运会等标志性事件,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激发,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界人士提出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思路和构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Copyright 宜宾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想推动社会进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